1956年,中国把开发火箭技术纳入国家12年科学发展规划。1957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积极倡议开展人造卫星的研究工作。1958年毛泽东同志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根据这一战略考虑,中国科学院把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列为重点任务,揭开了中国向太空进军的序幕。
1968年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宣告成立,钱学森担任院长,领导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1970年初,完成了卫星的总装测试和空间环境试验。为了使人们能在地球上用肉眼看见卫星,设计师采取在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入轨后,末级火箭也随着卫星在太空运行,并在末级火箭上加上“观测裙”,以提高卫星的亮度;为了让人们能用收音机收到卫星传回的声音,设计师在卫星上装上有《东方红》乐音发生器的转播系统。
1970年4月1日,装载着“东方红”一号和“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专门列车到达中国西北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月份的西北戈壁滩上,白天也要穿棉衣,到夜间,裹着皮大衣也感到寒冷。在离地面30多米高的龙门塔工作平台上,科技人员不分白天黑夜,排除一切故障,一次次地测试。
1970年4月24日3时50分,周恩来总理电话告知国防科委副主任罗舜初:毛泽东主席已经批准这次发射,希望大家鼓足干劲,仔细地做工作,要一次成功,为祖国争光。21时35分,卫星发射时刻终于到来了。173公斤重的“东方红”一号随“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发动机的轰鸣中离开了发射台。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音,声音清晰洪亮。
1970年4月25日18时,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439公里,远地点高度2384公里,绕地球一圈114分钟,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后,星上各种仪器实际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设计要求,《东方红》乐音装置和短波发射机连续工作了28天,取得了大量工程遥测参数,为后来卫星设计和研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和经验。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从此,中国正式加入了“太空俱乐部”。
知识链接
通过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我国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善和健全的航天科学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制造及质量保障和管理体系,锻炼、造就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航天技术队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