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知识枕边书:航天知识全知道-“移民”火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千百年来,人类对茫茫宇宙充满了无限神往和遐思。登月之后,人类更大的目标就是载人飞船登陆火星。而登上火星后,更长远的计划便是改造火星环境,使之成为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地球”。

    目前据探测,火星有着与地球最接近的环境,它的半径为地球的53%,体积为地球的15%,质量为地球的11%,表面重力为地球的38%。火星有稀薄的大气,95%是二氧化碳,还有3%的氮,大气密度约为地球大气的1%。火星每24.63小时自转一圈,并在一条椭圆轨道上以25.2度的倾斜角绕太阳公转,周期为687天,因而与地球一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冬季最低温度为-125℃,夏季最高22℃,平均气温-63℃。这样的自然状态虽然仍不适合人居住,但与月球相比,可以说有天壤之别。

    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火星上可能有水,迄今探测发现的大量水流痕迹,至少说明火星上曾经有过滔滔大水。那么,这些水哪里去了?它们不可能全部消散到太空,在两极和地表下可能会有冰冻水存在。现在美欧和日本,每当火星冲日前后,都要发射火星探测器,其主要目的就是探寻火星上水的踪迹。一旦在火星上找到水源,在火星上建立密闭生态循环系统就要比在月球上容易得多、经济得多。如火星上有大气,可以降低辐射强度等,密闭要求要低得多。另外,火星上到处都是氧化铁等氧化物质,可还原出氧气来。火星上的风能也比地球上要丰富得多;火星上有地热能;还可利用二氧化碳和氢制造甲烷燃料;也可用重氢进行核发电等。

    航天探测表明,早期的火星气候很炎热,大气密度是现在的10~50倍,这与现在的地球环境相差无几,而比早期地球环境可能更优越,地球可以成为绿色行星,火星为什么不能呢?所以一些科学家提出了许多绿化火星的设想,一些太空美术家则描绘了一幅幅火星未来的美丽图景。

    绿化火星的关键在于提高火星表面的大气温度,以及增加氧气浓度。有的科学家建议,在围绕火星的轨道上设置大型反射镜,向火星反射阳光。也有的科学家建议在火星大气中释放含氯氟烃的气体,著名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则建议制造黑色尘埃云,因为它们可以产生温室效应。在温度提高以后,火星两极和地表下的冰冻水就可以逐渐融化。这不仅可以使地表上出现液态水,还可汇集成几百米深的液态水的海洋,发展海洋生物。

    有了液态水和温暖的气候,各种植物就可以加速生长和繁殖,它们在光合作用中放出氧气;同时还可繁殖酵母和细菌之类的简单生命体,它们也可放出氧气;为了加快氧气增加的速度,还可通过电解氧化铁产生氧气。

    有了温暖的气候和充足的氧气,人就可以走出封闭居室,甩掉密闭生态循环系统,在火星表面上生活。为了使火星环境更趋近于地球环境,还可建立生产氮气的工厂,使火星大气具有与地球大气完全相同的成分。

    为了使火星生命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还可建立生产臭氧之类气体的工厂,将这些能过滤紫外线的气体释放到火星大气的上层,使太阳的强紫外线无法到达火星表面。在如此绿化的火星上,人们就真正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了。

    知识链接

    火星上的洞穴可以很好地保护未来人类移民免受宇宙辐射、恶劣天气的伤害和影响,此外,火星洞穴内可能还包含着大量矿物、水分、冰块,这些足以为火星移民提供支持生命的原料。因此,火星洞穴可能会成为人类未来移民火星的最早落脚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