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说,他已经给这块石头,取名叫“生命之门”。为了能和这块石头配对,他又四处搜寻,找到了一块酷似男性生殖器的石头,他给这块石头命名叫“天地之根”。将来如果要办“郭新民奇石展”,这个“生命之门”和“天地之根”两块石头,肯定会轰动观众的。至于这“生命之门”给还是不给别人,老郭说他还没有想好。“给肯定是要给一块石头的,但可能不是这块。这块石头,让它的故事再继续传吧!”老郭说。一一谈起石头,这位藏石家认为,玩石头实际上有三个层次。上面谈到的那种玩与某一物什酷似的石头,其实才是第一个层次。老郭将这第一层次叫奇趣类。
他说,这一类玩家,喜欢稀奇古怪,有趣的东西,比如石头上有一个人头像,有一只青蛙,有一个“寿”字,等等。这一类玩家,只是猎奇,浅尝辄止而已。进人第二个层次叫雅异类。这一类玩家,不但追求形似,而且追求神似3就像古画中的大写意一样。他观一块石头,见其雅,见其异,才能走进石头,达到石人合一境界。第三层次叫灵禅类。进入这个层次,这个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人类附加在这石头上的东西已全部褪去,它完全尽是一块石头,一块朴实无华的石头而已。石头在那里等了万年亿年,爱石之人来了。这块石头就是为这个人历经千年沧桑而苦苦等待的。这是石头与心灵的一次碰撞。于是爱石者眼前一亮,将石头揽入怀中。关于第三个层次,老郭举例说,台湾有个老先生,玩了一辈子石头,眼中过过的奇石怪石不枚胜举,家中收藏的奇石车载斗量,临到老年,老先生最后只给自己留下一块石头把玩。这叫“一生一石还有新加坡有个藏石家叫张荣光,他藏有一块奇石,爱不释手。这石头上有一辆汽车的图案,惟妙惟肖。美国的汽车大亨看上了这块奇石,想拿去做他的汽车的商标。大亨出再高的价,这个张先生也不卖。这是一个真爱石头的人。说到这儿了,我心里记挂的,还是那块被老郭称作“生命之门”的石头。我说,这样一个宝贝,你是如何遇上的呢?青海那地方我也去过,怎么它没有遇上我,却偏偏遇上了你了呢?见说这话,郭政委说,这里面讲究个缘分你和石头有缘,山不转又转,石头从山上冲下来,又借河水作它的驮力就跑到你家门口来了;你与石头无缘即使走过去了,踢它一脚,也不会理睬它的。说到这里,老郭说,好东西其实反而不贵,收购“生命之门”这块石头,他才花了三十块钱。老郭说,1996年黄河李家峡截流,黄河断流了二十天,这样黄河河床里的石头便裸露出来了。
兰州有些人懂石头,便骑上摩托,开上汽车到这里来捡。这块地面上住的民族是撒拉族。撒拉族人天生有商业头脑,他们见这石头也能成商品,于是抢在河水重新到来之前,到河床里去搬石头。兰州人捡哪种石头,他们就学样检哪种石头。石头堆在家门口,十块钱一块,让人挑。这样便产生了一批石农。后来,撒拉人不甘心当石农了于是把这些石头拉到兰州城去卖,这样便又成了石商。后来这批石商又杀回西宁,建起西北最大的奇石市场“西宁奇石市场”。老郭说他得到的消息晚,等到1997年初来到黄河边上时,黄河已经恢复流淌了。老郭说他不甘心,于是在河边的撒拉人村庄转悠。每户人家的门前都堆着一堆石头,标价是三十元一块,由你挑。老郭说他一眼就看上了这块石头,觉得它和别的石头不一样。而那一块石头,也一下子从一大堆石头中“跳”了出来。捧石头在怀中,老郭说买时他只注意到了背面觉得石头很奇异,上面的纹理鼓出来,很清晰,回到家中,将石头洗净,偶尔翻开背后看时,他惊呆了:这活生生是一个女性生殖器了。郭政委明白今天是遇见宝物了。郭政委说这块来自黄河河底的石头,质地叫“星辰石”或叫“鼓丁石”。内地的收藏家将这“星辰石”叫“天石”,郭政委说这叫法也对。古话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说“走马西来欲到天”,对内地人来说,青藏高原无疑就是“天上”了。他收藏的大部分是这一质地的石头。这石头色彩比较沉重,体积很大,充满神秘色彩。底色是黑色的,鼓出来的图案是紫青色的。只有三江源这一块地方才有。谈起这“星辰石”老郭说他这生最遗憾的事情,是与一块“星辰石”失之交臂。他说这石头是石商花了十块钱,从农民手中买到的。后来在西宁奇石市场,他见到了这块石头,明白是宝物。当时石商开价一千元,可是,老郭当时没有钱,只好将它放走了。后来,这块石头被宁夏一个叫陈西的藏石家以五千元买去了,现这石头就在他的手里。听说,王朝闻对这块石头,赞不绝口。还听说,有人出资四十万,陈先生也没卖。听老郭谈石头,我只配做一个听众。而且不是一个好听众。因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以阅历丰富而自况的我,想不到这世界上还有一门叫石头的艺术,想不到这一块石头里还有这么多的学问,这么多的故事。在说话中,这位老军人还如数家珍,向我介绍了奇石收藏这个行当在中国的发展史,流传至日本后,在日本的发展和流变,以及由日本流向欧美的情景。他还谈到台湾,香港的奇石收藏,谈到东南亚的奇石收藏。他还出口成章,说出水无石不清、山无石不奇、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这样的经典句式来。面对这样的石痴、石迷,我突然觉得,也许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深深的恋石情结。人类三百万年的历史光磨石头就用了二百九十九万年,因此在我们的基因中,一定保留着对石头的顽固的记忆和眷恋。只是郭新民先生将他的恋石情结释放出来了,而我们囿于环境,心窍堵塞,还将它压抑着,郭新民的几十吨石头,一部分藏于青海,一部分藏于西安,一部分藏于灞桥老家。古语说:“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年过半百的他,也许快告老还乡了。谈话结束时,老郭说他有个心愿,就是回乡后,在西安开一个茶馆,将这些奇石陈列在茶馆中,让这些石头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
2001年5月27日西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