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后来都出了些什么人呢,我不知道,秦家却至少出了这么一个人。那年我去浙江的绍兴。中国近现代的许多文化名人,都出自这个小城及其左近地面,这叫我惊讶。当地人说是由于先出了绍兴人蔡元培,在北大当校长,才拉拉扯扯,于是有许多的绍兴人出去的。在绍兴城一个僻静的小巷里,有一个青藤书屋,是落魄天才徐渭当年的居处。那青藤书屋的屋门两边,歪歪扭扭地,写了这么一幅楹联,上联曰:“几间东倒西歪屋”,下联曰“一个南腔北调人”。徐文长的皮玩,洒脱,落拓不羁,从这幅楹联的字意上从那字形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运笔上,呼啸而出。当时,我在这幅楹联面前站了很久,泪水湿了我的眼睛,我想起历代天才人物的命运,想起徐文长蓬头垢面,如世界的弃儿一样在绍兴街头行走的情景。我还十分喜欢那字,不知道那是不是徐渭的真迹。字浑然天成,较之郑板桥的乱石铺街,更多了几分灵性。板桥体虽拼命挣扎,但终归还是没有脱了腐儒酸儒穷措大的那个书生气,这徐渭的字则一付玩心跃然纸上,统治者用四书五经约束人,却不料“刘项原来不读书”呀!陕北的北沿靠近内蒙古伊克昭盟,有个塞上古城神木。神木人一直固执地认为,范仲淹的“长河落日孤城闭”,说的就是他们这一块,那城就是神木城,那河则叫窟野河。窟野河是一条散漫无度的河流,自沙漠深处流来。有一个奇石堆砌,顺河边拉了五华里的一座二郎山,就在河的南岸。二郎山有许多洞、许多庙,我的感想是:但为尊者,但为恶者,一律香火奉之,以求一个心境平安。二郎山的山川左右,有一幅揺联。右联曰:“海到无边天作岸”,左联曰:“山登绝顶我为峰”。这幅树联气派之大,令人乍舌。楹联下面一行小小的落款,是“林则徐题”。这幅楹联当时是那样地震动了年轻时候的我。我不知道这楹联是林则徐曾到过这二郎山,专为这里撰题的呢,还是这神木地面的文化人像我一样也喜欢这楹联,于是从别处借来,装点二郎山,抒发自己的寂寞无奈的。随着阅历渐多,后来我知道了这楹联的出处。广东人林则徐七岁的时候,人私塾发蒙私塾先生的第一堂课,就是对对子。私塾先生先出了个“海到无边天作岸”的句子,一声未了,只见林则徐昂然站起,应声对道山登绝顶我为峰”。
据说老师当时一听,惊得呆了,说:“此人日后必定国之栋梁也”。现在我给朋友写字,有时也写这幅楹联兴趣来了,旁边再落上这个典故。世间的好楹联还很多,远非我这小小的臭皮囊能将它尽纳囊中的。我只是足迹到处,信手采撷了一些而已。而且限于篇幅,有些我还不能核桃枣儿一般都尽数道出。例如大画家王有政先生的黑漆大门的两侧,就有于右任先生的一副“深宅藏灵根;高怀养浩气”。例如延安万佛洞旁边有个大肚弥勒佛,那洞口就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一副。这对联自然每个弥勒佛佛洞的洞口都会有的,但是延安的这个弥勒佛享受过一次特殊,当年蒋介石到延安以后,匆匆忙忙地,到洞里去为他这乡党烧过一炉香。还例如济南城大名湖有一副好楹联,叫“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名城济南,只这十四个字便概括而出,如诗如画。还记得那一年我到太湖边见太湖一块勒石,上面有这么一副楹联:“大云出山润及万物;明月在水了无点尘”,也是上好的句子。据说这字是刘墉(刘罗锅)的字,不知道是不是。话说到太湖,我这时候想起那一年我在太湖之滨的南浔小莲庄居住时,曾经为那里撰过一联,上联曰:“一女倾天下西子玉体横陈夜,吴越从此共一湖”,下联日:“二霸争东南,勾践卧薪尝胆处,于今只有鹧鸪飞”。他们说要刻到石柱上去,不知道现在刻了没有。较之那些古今名联,我这只是东施效颦而已。李太白说:“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我的这楹联大约也会是这个效果。今天早晨,西安小雨,我呆在家中无事。眼望阳台外唐大明宫旧址一片雨雾,心中遂生出一股遗老遗少的感觉,于是口中念叨着这些楹联,并将它们落到纸上。
2001年6月10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