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报上登了一条很吊人胃口的新闻报道,大意是:有一个叫梅泽仁的机关科员,牙齿数目超过常人,光因病拔掉的牙齿就有36个……
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正常人的牙齿是32颗,梅泽仁有如此多的牙齿,自然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谈资。
这时,最兴奋的要数报道此则新闻的作者。这小伙子姓郑名卓,本是外地来的一名打工仔。他业余爱好文学和新闻写作,以往点灯熬油的不知写了多少稿件,可是连个标点符号也没能发表出来。前不久,一位朋友给他提供了这条线索,没想到写出来后竟一投即中。虽然文章只百来字,稿费只三五元,但自己的文章终于变成了铅字,并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轰动。这怎能不叫一个文学爱好者高兴不已呢!
事隔不久,郑卓突然接到报社寄来的一封信,约他面谈。郑卓急不可待,立刻蹬车去了报社,找到总编室。
总编是一个长者,态度很和蔼。寒暄之后,他问郑卓:“那篇新闻稿的素材你是怎么发现的?”郑卓说:“是一位朋友提供的线索。”“能具体谈谈吗?”郑卓思考了一下,说出了事情的经过:
郑卓有个中学同学,名叫王建明,现正在医院实习。一个偶然的机会,建明从一个名叫梅泽仁病员的就诊记录本上,看到他拔36颗牙的事,感到很惊奇,就当作新闻线索提供给了郑卓。为了慎重,郑卓又跟建明到医院里查看了该病员的就诊记录,上面记载得很清楚,那位姓梅的人确确实实拔了36颗牙。于是郑卓就写了这篇报道。
听了郑卓的介绍,总编不禁埋怨道:“小伙子,你发了一条假新闻。”
郑卓愣了:“怎么?难道我写的与事实不符?”“岂止不符,差着十万八千里呢!现在当事人已找上门来,说他的名誉受到了侵犯,正常生活受到了干扰,要求报社和作者赔偿损失呢!”“啊?那就诊记录上写得明明白白,怎么会有错呢?”“记录是记录,事实是事实。我们已做了详细的调查,梅泽仁本人一颗牙也没拔过,拔牙的人是他的父亲、母亲、岳父、岳母、姑姥爷、舅丈人……”“啊?”郑卓更加吃惊了,“那为啥都写在他的就诊本上?”“因为,他是公费医疗!”“原来如此!”郑卓猛然醒悟过来,“总编,我马上再写篇文章。”
郑卓的第二篇稿子很快就发了出来。这篇文章的轰动效应比上一篇还要大……
(庞洪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