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和尚迎上来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女施主今天怎么有心境光顾寒寺,你一个人可从来都是只游山不拜佛的。童妍被清明和尚的话逗乐了,说,你倒是观察得挺细致的,可是我前些日子还来寺里拜过佛抽过签的。清明和尚说,阿弥陀佛,施主,我是说你一个人,上次施主来拜佛抽签不是施主心愿所致,你是陪人来的,受了别人的影响,抽签也是抽得三心二意。今天施主大约是要为自己抽签了。童妍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点心思还真就被这个清明和尚给看穿了,觉得这么精明,却不知道如何就做了和尚。她往功德箱里投了十块钱。清明和尚摇动签筒,摇了几下,童妍去抽,清明和尚却说施主还没许愿问什么哩。童妍把眼睛闭上,一会儿睁开,说好了。签筒摇过,童妍抽出签来一看,是个上签,展开上面却是王维《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童妍读完,将那签折了起来,清明和尚说,施主,解得解不得,要不要解?童妍摇摇头,说,您看上去年龄不大,却因何出了家?清明和尚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出家人不谈旧事,四大皆空,已经忘记了。童妍笑笑,往寺外走,走了两步,清明和尚却又说,施主,卦是可以互解的。童妍回转身来说,愿闻其详。清明和尚就说,你再卜一卦,这封签语就是上封签语的注解。童妍就掏出十块钱来,清明和尚说,这次就算赠送女施主的,市面上不是也讲买一送一么。童妍笑笑,还是把钱投进了功德箱,又抽了一支签,只见上面写的却是孟浩然《题义公禅房》: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从寺里出来,她把两个签撕了,看着那些碎纸片像蝴蝶一样随风飘荡而去。
童妍出了寺门并没有回去,而是向着山顶上爬去。绳子一样的山路,让她出了一身的汗。坐在山顶,看着山下这个纷乱的城市,一些霓虹灯已经开始闪烁了。
童妍已经办妥了去南方的手续,那是一家私立学校。她接到过谭继忠好多信息,有的回,有的没回。走之前她想和谭继忠吃顿饭,她能理解谭继忠的苦衷,城里人远没有乡下人背负得多。她就先发了个祝愿的信息,谭继忠回信说他在外地,陪市长去考察了。童妍感到一阵轻松。
立秋这天,童妍告别了云水市。火车站候车大厅永远是嘈杂的拥挤的混沌的,童妍坐在大厅里,挂在上方的电视正在播新闻,小寒山寺出了命案,电视正播放着记者采访清明和尚的实况:
是你杀了通善住持?
杀人是要用刀或枪什么的,我只是推了他一下,谁知他老朽了。
你为什么要推他?
出家人不打诳语,因为他要把住持之位传给慧明,我就推了他一把。
出家人不都讲四大皆空吗?
我和慧明一同入寺修行,寺里的大小事务都是由我来料理的,连寺庙的修缮费都是我跑市财政讨来的,况且我是师兄,而且我有学历,住持应该由我来接传的,可是师父他破坏了传统。
那记者还在问,清明和尚戴着手铐的手双掌相合,双目微闭,说了句闭目看世界,掩耳听乾坤,就再不说话了,只是不停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童妍无心再看再听,她想找个僻静的地方,就拉着旅行箱往前走,人们在互相问这和尚会不会被判死刑……
原载《清明》2011年第3期
原刊责编 赵宏兴
本刊责编 吴晓辉
作者简介:季栋梁,男,1963年出生。出版有散文集《和木头说话》《人口手》《左手功名右手美人》《从会漏的路上回来》,长篇小说《奔命》《胭脂巷》等。作品先后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发表作品300万余字。曾先后荣获《中国作家》奖、《北京文学》奖、《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小说选刊》奖,散文集《和木头说话》入围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吼夜》入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三次荣获宁夏政府文艺评奖一等奖,2006年荣获宁夏“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作品曾被译至欧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创作谈:小事很狡猾
季栋梁
前不久,一位朋友希望能帮忙调动工作,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单位都行。我说你那单位有钱有权,威风八面,升职又快,为什么要换单位?他摇摇头叹一口气说我遇事了,不换单位,那我这辈子就死定了。听上去是一件极其寻常的事,但他说上司可不认为这是一件极其寻常的事,他现在看我的眼神和说话的口气都是那样的,他会一分为二地去看这件事。这我相信,一分为二确实是许多上司分析问题的基础,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且他们不仅会一分为二地去看,还会一分为三地去看,一分为四地看……细节决定成败,谨慎决定升迁。正是由于他们太爱如此谨慎怀疑地看,许多事情被赋予了丰富的甚至是可笑的内涵。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当许多平常事被一分为二时,都会不平常。当许多小事被一分为二时,就会成为大事。家庭、社会、官场,有许多奇妙的小事,改变着一个人的命运前途。因此,小就是大。正由于此,所以本来很寻常的很偶然的一些小事,经过一分为几的分析,就显得很狡猾,很鬼魅,常常有四两拨千斤的大作用。
有一个官僚退下来后,开了一座茶室,常常邀请朋友去喝茶。和大师蒲松龄摆茶摊的相同之处在于不是为了赚钱,不同之处是蒲松龄要听故事,而他则是要给别人讲故事。讲他经历过的和他们那个时代发生过的一些事,全是一些小事,甚至包括他接待大领导时,大领导方便后裤子还没提起来就转身,结果让他看到了,这样的小事他都讲得津津有味。至于所经历过的一些大事,他却记得不清了,他说大事没意思,只有小事才有意思,大事都是由小事引起的。这我信,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震惊世界的许多事最初都是由“芝麻小事”引起的。且不说那些写入史册的大事,在乡下我就听到因为一个鸡蛋最终丢失了两条人命的大事。
《例假案例》是系列小说中的一篇,在官场有许多这样的经典故事,就像一个个案例一样,为人们津津乐道,也为官员提供“一分为二”的理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