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人札记-中国:另一种危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忧患岁月近两年是世界的忧患之年。

    众所周知的日本一直是以忧患意识作为其国民教育的主要脉络的。日本的教科书上几十年不变地写道:“日本国土狭小,环境恶劣,没有资源,只有靠技术,靠奋斗,否则就会亡国。”“日本人一天不拼命干活,第二天就没有饭吃。”近几年来,日本人还常说:“我们是坐在金矿和火药库上日本政府本来可以写几本大书历数其于战后一片废墟之上,以战败国的赤手空拳建设成亚洲第一经济强国的光荣的,而且,这一切并不夸张,到目前为止,小小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亚洲的75先,储蓄率高于美国10,在电子、汽车等高科技行业有足够的实力和美国、德国一争高下。

    日本人是太精明了,从不露富,从不炫耀,还反复告诫国人:“不要忘记穷日子和苦日子。”一个在血液中注入了忧患意识的民族,绝对是强大的民族,也正因为如此,小国便成了大国。

    德国总理科尔在1993年临近结束时的联邦议会上发表演讲说:“德国人的独创精神和进取精神已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科尔说这番话时,德国已经在近几年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排列表上,从1992年的第二位跌至1993年的第五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世界第二跌至第十一。科尔作为一国的总理完全可以把这种下跌归结到为两德统一所付出的巨大的经济代价,况且这种代价是人所共知世所公认的。然而德国的总理没有因此原谅自己,而是及时地向社会和全体人民敲响了警钟,并要求所有的德国人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有足够而且清醒的认识”。

    韩国总统金泳三除了提出公幵官员财产等廉政措施外,身体力行,不坐外国车,不吃豪华宴席,总统请客在总统府吃饭也就是一汤一菜一碗饭而已。金泳三对自己的下属声色俱厉地警告说:“我们的人均收入只有7000多美元,怎么能去挥霍享受呢?”韩国人以坐外国车为耻。

    韩国的地下资源相当贫乏,韩国人是以创造性的劳动来弥补这种不足的,他们用来激励人民的口号是:“资源有限,创意无限。”:路透社在报道一次民意测验时表明:1/3以上的英国人想不出他们国家哪怕是一件可以值得骄傲的事情。而《经济学家》周刊更加直率地指出:“经济现实使人们认识到英国过去那种显赫的地位己一去不复返了。”伦敦的雾依旧那么浓,这很像英国这个老牌帝国的面纱,路透社所说的“普遍的危机感”也正在像雾一般弥漫。

    美国是一个离天堂和地狱都最为接近的国家。它的强大体现在各个方面:经济实力、文化的包罗万象、可怕的核打击力量以及暴力犯罪等。

    《华盛顿邮报》曾有一篇关于首都华盛顿市区青少年在贫民窟生活情况的报道,5年中,哥伦比亚特区己经有224个18岁以下的少儿在枪战中丧生,许多刚刚10岁的孩子已不得不安排自己的“后事”,比如西方社会通行的立遗嘱之类。

    1993年11月1日,克林顿总统在一次黑人教育家的聚会上神情激动地说:“我们必须提醒整个美国,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我们不能再让一个11岁的孩子筹划自己的葬礼。”克林顿还谈到,美国本来可以庆祝冷战结束、经济起飞的。“可是,我们正以别的国家不能容忍的速度浪费着我国最宝贵的资源一年轻人。”中国情况如何呢?

    当近年来中国的媒体充斥着大腕、大款、明星、富翁富婆的种种新闻,人们先是被深圳的大款与北京的大款斗窗,一时性起竟摔掉了四万元的茅台酒惊讶;然后是广州吃黄金宴一一以金箔包裹食物吞而食之,并有文章举出中医药中黄金作为微量元素有药用作为佐证,似乎我们真的到了吃黄金的年代了。

    公款喝每年吃了1000个亿,这是报章上屡见不鲜的一个数字。

    又据1993年8月5日《中国日报》报道:北京各大饭店每天倒掉的吃剩下来的珍馐佳肴为10吨还多!与此同时,我们还有8500万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300元而不得温饱,其中的2700万人则在绝对贫困线之下,也就是说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为当代中国的赤贫者。

    我们还有500万学龄儿童因贫闲而不能上学!民谣云:一屁股坐掉一幢楼,一顿饭吃掉三头牛,一包烟抽掉五斤油,吃了喝了还有礼品,分到房子还管装修,花花银子如水流。如此风气何时休?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如此挥霍公款变成桌上美味的,同样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像中国的领导人那样,苦口婆心地反反复复地教育自己的官员应该怎样去“吃饭”,甚至有明确的“四菜一汤”的规定。有统计说,从60年代至今,政府部门下发的有关禁止大吃大喝的文件达120多份,1988年以来的类似文件便有30多份。

    从1993年炒来炒去的新闻中,中国人看不到忧患,而是发了还要发,快了还要快,然而肥皂泡总是会散去,忧患却像山一样沉重。

    仅仅从经济而言,我们的忧患是双重的,一则中国为贫困而忧,二则为奢靡忧。扶贫和希望工程在点燃人心中还没有泯灭的良知和希望;腐败的瘟疫仍在得意地横行。

    笔者从真正的贫困者中录下几则剪影,实在是想提醒国人:那是你我的同胞,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

    报载:浙江北部山区一农户,因为母女两人争穿一条短裤,竟使女儿走上了绝路。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至今仍有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无上衣可穿,贫穷把她们变成了“天体主义者”。

    四川凉山地区一个少数民族农家,土木结构的房屋内人畜混居,小阁楼上堆放的干草便是一家人的“被褥”,墙角的土豆便是食粮。

    “两根木头一个窝,三块石头架口锅”,这是他们生活的写照。“照明蜡烛化,吃水扁担化,道路崎岖化,被褥永久化”便是他们的“四化”。

    贫困是可以吞噬一切的,从生命到精神到理智,而消除贫困却要比制造贫困不知道艰难、复杂多少倍,因为贫困也可以成为一种惰性,不死不活地维持着,代代相传,愚昧、疾病、文盲,所有可以矮化人类智商的基因顽强地繁衍、扩张,这就是我们眼前的一种很值得探讨的经济现象,富的富一片,穷的穷一片;富者愈富,贫者愈贫;金钱和赤贫都可以传宗接代。

    不知道阳光什么时候才能真的照进大山里?

    山外的人,都市的人,忙忙碌碌牢骚满腹的人,其实很少知道山里边的,他们也是人。

    贵州山区生活着这样一些中国的老人、孩子和妇女;他们的背永远是驼的,他们的腿永远是站不直的,他们的牙齿全部是又黑又黄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们蹲在墙角落的阳光里,到死也想不明白山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而在这一片祖辈相传的大山里,魔鬼为什么要独独缠住他们?谁能知道背负魔鬼翻山越岭辛勤劳作,一年的人均收入却只是217元。这217元相当于城市孩子一个普通的玩具,一件时装的半只袖子,一顿公款吃喝的烟钱而已!当地百姓所说的魔鬼就是地方性氟中毒。由于贵州山区煤的含氟量高,燃烧时释放的大量有毒气体便弥漫着,人们便在这被严重毒化的环境中生活、劳作,最后把一代又一代的人摧残到站也站不直、躺也躺不平。

    贵州省是中国地方性氟中毒最严重的一个省,患病人口达1400多万,占全省人口的45.696。

    贵州有茅台酒、黄果树瀑布。

    贵州还有遵义城、赤水河。

    贵州的山水名胜是如此迷人,而大山之中的我们的同胞,却是颈项不能活动、上肢不能屈伸、下肢不能伸直,他们活着,没有男人的坚挺,没有女人的柔媚,没有白的牙齿黑的头发。

    对于贵州来说,哪还有比抢救人的资源更为重要而迫切的呢?令人沮丧、痛心的是,据卫生部地方病防疫司的人士说,由于污染区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经费短缺、防治人员不足,再加上交通不便,照目前的防治速度,解决贵州山区氟污染尚需数百年。

    数百年!也就是说还需几个世纪!贫困、人为的浪费奢靡、地方病纠结在一起的未来岁月里,我们如何面对一个民族的兴亡?

    中国教育危机根据国际上的统计资料,在世界123个国家和地区,岁以上的人口文盲率,我国居第50位,高于斯里兰卡、缅甸、越南等国。

    从居民受教育水平看,25岁以上人口受过中、高等教育的比重,1982年为22.796,居世界第60位,1987年上升了6.396,如按这一比率比较,我国落后韩国26年。要到2006年才能赶上韩国1980年的水平。

    我国各级教育入学率的情况更属世界落后水平:据1987年9省区抽样调查,6?14岁儿童在校率仅为76.7,东邻日本,早在1907年就普及了6年制小学教育。和日本相比,我国基础教育落后至少82年。

    中等教育入学率1985年为3挪,名列第80位,大大低于新加坡菲律宾…免、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说,1984年在100个国家中,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百分比为4.6。非洲平均百分比为4.4;美洲百分比为4.1;亚洲百分比为3.3;欧洲百分比为5,4;大洋洲百分比为8;而中国百分比为2.7。

    中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低于刚果、低于埃及,低于几内亚、低于坦桑尼亚、低于塞浦路斯0.8、低于印度、低于约旦、低于斯里兰卡口川。

    我国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文盲比例从80免降至3说左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但也许很少有人知道原苏联用了同样的时间,使文盲率从1920年的68免降至1959年的.5%。正是这样一种世界首屈一指的国民高素质文化状况,使那一片辽阔的疆域,承受了未来岁月中撼动世界的一系列巨变。1984年世界104个国家的统计表明,1万人中大学生的平均人数为126人。非洲平均为25,1人;美洲为184.5人;亚洲为142.7人;欧洲为175.4人;大洋洲为145.5人。而中国则为13.8人,远远低于业洲、世界平均水平。

    到了1985年,每1万人中大学生数16.8人,略有提高,但只相当于印度的1/2、韩国的1/10。

    我们总认为自己走得很快,经过比较以后就知道,其实我们走得很慢。

    笔者查阅到一份1930年的统计资料,或许能带给我们一点历史感,也可以从比较中得知,至少在教育这一领域,别的国家包括一些穷国、发展中国家,它们的步伐要比我们大得多。

    1930年世界27个国家的1万人中大学生数是:苏联17人,美国12人,荷兰14人,芬兰3人,意大利11人,日本6人,土耳其3人,印度0.3人,澳大利亚13人,中国1人,在印度之前为倒数第二。

    1984年时,苏联191.8人,增长10.3倍。

    美国179.5人,增长14倍。

    荷兰270.4人,增长18.3倍。

    芬兰249.3人,增长821倍。

    意大利206.5人,增长17.8倍。

    日本200.6人,增长32.4倍。

    土耳其86.3人,增长27.8倍。

    印度77.6人:1980年资料增长257.7倍。

    澳大利亚239人,增长17.4倍。

    中国13.8人,增长12.8倍。

    这一份比照资料告诉我们的太多了,日本人宣称,他们后来的发展得益于日本的“教育立国”的国策,即使在二次大战后的困境中,仍优先恢复和发展教育,此言不谬。在1930年时日本与中国的万人大学生数的差距是6:1,半个世纪后,这个差距便成了20006:13.8了。

    这个比率的拉大,大致相当于中国与日本时下综合国力的差距。

    我们再来看看印度,半个世纪前中国人好歹还有一个垫背的,可是,1980年时印度的万人大学生数便增加至77.6人,大大超过了中国。

    如果在21世纪的某个年代,印度的经济走到了中国前边,国人自不必惊讶。这个既有着圣雄甘地的精神又有泰戈尔智慧的国度,总有一天会让世人大吃一惊的。

    当人们津津乐道于下一个世纪是太平洋世纪,而太平洋世纪即是中国世纪时,印度人正在默默地继续从事着教育和经济的一系列改革。

    中国人实在不能高兴得太早。

    最新消息说:缅甸无文盲。

    美国已经普及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日本在1978年时的中等教育入学率便已达到962;古巴、朝鲜都已经在普及教育事业的相当程度上走到了我们前面。

    不仅是上述这些国家,就连印度、埃及、刚果、几内亚、塞浦路斯等众所周知的、据说经济状况在这几年远不如我们的国家,在教育投入上,也超过了我们。

    在教育上的吝啬,我们得到的回报是文盲的增加谁也不能不正视这样的现实了。

    1994年3月30日上午9时30分,湖南邵东县涟邵矿务局牛马司煤矿第一子弟学校的一个班84名师生正在自习,教室倒塌了,84人险遭活埋,全校被迫停课。

    四川省仪陇县拖欠7000多名教师工资7个月之久。

    河北省曾有75个县、市拖欠教师工资7920万元。

    全国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14亿,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数额之多、时间之长,不仅在中国从未见过,在世界也实属罕见。

    有教师说:9月10日教师节应改为工资兑现节。

    可以说上方震怒了!中国教育经费的流失相对其他流失意味着什么呢?

    ―国营财产严重流失,国营企业明亏1/3、暗亏1/3、盈利1/3;―生产资料、利率、汇率双轨制,每年流失数千亿元;国有房地产价值400000亿元,每年增值20,有30免的使用单位变相出让土地使用权,取得应归国家所有的土地增值收入;―偷税漏税,估计国有企业501;集体企业6096;个体和外资企业70;每年在1000亿元左右;一一关税流失,中国名义关税率是3696,但各种减免在一半左右。1993年进口1200亿美元,按1美元兑换我8.5元人民币折算,约为7000亿元,按实际关税率20,应收关税1400亿元,实际上关税只收3200亿元,还称为是“历史最高水平”;、―走私猖獗,大量出口根本就没有经过海关,据估计,每年走私不会低于600亿元,破获率不超过3096;地下金融,在1993年民间私下借贷利率达到20?25免,估计国家银行系统,只能控制资金的50呢。

    除了上述各项,还有:公款吃喝,出国“考察”,决策失误,玩忽职守等等,这又是一笔什么样的数字呢?

    仅1990年,全国集团购买力,有据可查的就达700多个亿的人民币。

    仅1991年,《了望》披露,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玩忽职守案3189件,经济损失8.3亿元。

    仅1993年,十人火灾,深圳损失了多少钱?北京隆福大厦呢?84条人命及后来大火中丧生的中国人,又是用多少钱才能衡量的人力资源?

    投资13亿元的铁路兖石线耗尽巨资路轨铺到兖州时,发现此地无煤可运。

    贪污的已经动辄几百万,几千万……

    中国种种流失的渠道中,只要截取一项,对于中国的教育,对于人均5元的中学生、人均1元的小学生来说,都是天大的福音一1990年全国集团购买力700多亿元,是当年全国教育投资的2倍!中国的学生在流失,中国的教师也在流失。

    上海市1993年流失的2300名教师中,35岁以下的1600人,占流失教师的69务;天津调出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的达86.3。而这些教师本应是在21世纪的中国讲台上执教鞭的主力军。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师范院校的滑坡态势。

    1992年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招生数,从1991年的29.64万人下降到2161万;中等师范则由29,93万人下降到2789万人。

    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不合格教师的比率之高,是中国教育忧患的又一方面。

    1992年底,全国中小学教师共有866万人,按照国家教委的规定衡量,高中教师的平均合格率为537,初中为60.2,小学为90.6。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合格率为68.296。

    教育的侏儒之下,岂能站起来天才的巨人?我们不能不痛苦地承认:中国是人口大国、文盲大国、轿车大国、浪费大国,中国又是教育小国、质量小国。

    就这样,我们走向21世纪。

    谁也说不清楚21世纪究竟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预期: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这种竞争因为面临着人口日益众多、耕地日益减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将变得格外紧张、激烈。

    面对生存环境的所有的竞争,都需要智商、智慧、文化。

    中国仅仅从人口之多、文盲之多、生态环境破坏之大而言,中国跨进21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包袱重重了!教育是政府行为,如果没有政府的高瞻远瞩,我们即便让所有的失学儿童上学,又改造了所有的危房,但我们仍然是落后的。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委员会提出的报告题目是:学会生存。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召幵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的总标题是: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

    这一新的口号的提出,无异于一次教育思想上的革命。

    考虑到未来国际竞争的剧烈,众多发展屮国家面临温饱、文盲问题的困扰,极不平衡的发展状况与国际竞争格局的挑战,已远远的超出个人、地区、国家的范围。而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臭氧层的被破坏、物种毁灭等等,更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因此,培养中小学生、大学生们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别人、关心家庭、关心地球、关心其他物种,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当务之急。

    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我们的教育究竟落后了多少年?

    中国的教育需要正视如何生存这一4题,而民期盼着社会更多的关心。

    1994年于北京第五辑江河为谁忧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