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首舞曲的创作过程,有一个美妙的神话传说:唐玄宗李隆基曾随一个叫罗公远的道士游月宫。在月宫中,玄宗见到数百个素练霓衣的仙女伴着仙乐舞于广庭。通晓音律的唐玄宗回到人间后,凭着记忆写出了《霓裳》的前半部,后半则记不起来了。正在一筹莫展的唐玄宗,忽闻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来朝,并献《婆罗门曲》一首,其曲调与月宫所闻十分相符,玄宗大喜,遂以自己记写的仙乐为散序,以《婆罗门曲》为散序之后的乐章,并起名为《霓裳羽衣曲》。
这显然是小说家的杜撰。
乐府诗《婆罗门》诗序说:“商调曲,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天宝十三年改为《霓裳羽衣》。”“商调曲”即指《霓裳曲》。“开元中”即开元年间,“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即公元713~741年。“天宝”亦为唐玄宗年号,即公元742~756年。
《杨太真外传》中说:“《霓裳羽衣曲》者,是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所依也。”
还有人认为,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回宫后,只作了《霓裳》的前半部及至后来吸收了杨敬述所献的《婆罗门曲》后,才得以续成全曲。
《霓裳羽衣曲》本身即是描写仙境的,它的创作过程又是扑朔迷离,使作品更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