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亨:福特成长日记-创新与激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0秒钟生产出一辆汽车

    随着T型车产量的急剧扩大,原来的生产厂房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了。在亨利刚刚起步阶段,凯比彻的工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那里生产出的汽车已经驰骋在美国的每一个城市和乡村。现在,相对于亨利的远大理想而言,这家工厂实在是太小了。于是,在底特律郊区,他购买了一块面积不到60英亩的土地,这里以前是用来当赛马场的,被称为高地公园。亨利准备在这个地方建立他自己的汽车王国。当时,他认为这块土地足够他建立自己的新工厂了,只是他没想到,随着他的汽车王国的不断发展,后来这个工厂也不能适应新的需求了。

    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亨利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也可以把他新建的厂房建成一个工业博物馆。他聘请着名的工业建筑设计师阿尔伯特·科恩,设计出了一座大型四层建筑。随着工程的完成,人们开始把呈现在眼前的这座建筑形象地称为“水晶宫”。

    整座建筑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技术,同时使用大量的玻璃,这样可以使阳光直射进那些仿佛洞穴一样的工作间。

    1910年,高地园工厂正式建成使用。高地园工厂堪称现代设计的典范,也是流水线生产最标准的范式。一台巨大的运货电梯将各种原材料直接送到四楼,在那里生产和加工出各种挡板、车篷和其他大型部件。在三楼,工人把轮胎安装到车轮上,并生产出车内地板,用黑色油漆对汽车进行喷涂。在二楼,一辆辆汽车被组装起来,沿着专设的斜坡一直开到一楼,在验车台检验出厂。办公室也设在一楼。

    高地园工厂总共安装了1.5万台机器,每一台机器都一尘不染,上面贴着黄色的标签,它们能够满足越来越复杂的生产和组装过程。我们也许还记得,福特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要由外面的分包商提供,现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工厂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冷轧钢厂,可以生产绝大部分的零部件,不仅降低了成本,也保证了零部件的质量。

    合理的厂房,高素质的研发队伍,熟练的技术工人,这些使高地园的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了。1910年,高地园投产的第一年就生产了1.9万辆汽车,第二年,3.45万辆汽车下线,第三年,产量将近8万辆。

    高地园工厂再一次成为亨利梦想实现的地方,这是属于他的王国,他就像一位国王,在每个组装车间里巡视,还会经常停下来和工人们交谈几句。有时,他会亲自指导某一位还不够熟练的工人怎样使用一种新工具,耐心地为他讲解,并且给他们鼓劲,工人们都喜欢看到老板来到他们身边,跟他们说上几句亲切的话。

    在福特工厂,亨利也有发火的时候。他的一些怪癖,一些无端的指责常常让手下人不知所措,但是多数时候,他的雇员们大可不必为此担心自己会被解雇。他只是对T型车太在意了,如果他发现有人不征求他的意见和想法,想对T型车做什么改动,那后果将会是很严重的。T型车给亨利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和荣誉,T型车已经成为亨利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高地园工厂加班加点的拼命工作,依然满足不了市场的巨大需求。为了应对源源不断的订单,1912年秋天,在高地园一楼福特汽车公司的办公室里,亨利·福特主持了一次意义重大的会议,这次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参加会议的都是福特汽车公司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詹姆斯·库兹恩斯、哈罗德·威利斯、查尔斯·索伦森、威廉·努德森。

    在这里我们需要格外介绍一下努德森,他是丹麦人,1910年,只有20岁的他从哥本哈根来到美国,在纽约布法罗轧钢厂找到了一份工作,这是美国最大的轧钢生产企业。当亨利·福特将这家轧钢厂买下来以后,努德森就开始跟随亨利,由于他不喜欢迪尔伯恩总部的明争暗斗,主动要求到远离管理机构的基层去工作。亨利便给他一项任务,让他负责建立更多的装配分厂。在努德森的指导下,福特汽车公司的各个分支工厂开始出现在长岛、芝加哥、孟菲斯、丹佛以及太平洋沿岸。

    在随后的几年里,努德森成长为福特王国的核心人物。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索伦森首先提出了安装生产线的建议。在汽车生产领域,索伦森是一个富有远见的人,此时他已经成为福特汽车公司的骨干。他提出的建议值得认真考虑。随后,努德森表态赞成。

    这是什么样的生产线?历史上有成功的前例吗?

    索伦森等人提出的生产线实际上就是“泰勒制”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弗雷德里克·泰勒(1856-1915)是底特律的一名学者,着名的企业家和管理学大师,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1878年,他进入一家钢铁厂工作,一直到1890年离开,他从车间管理员、工长、技师,一直做到工程师。就是在这家工厂,他开始自己的研究和实验。他在工作中发现,工人中普遍存在“磨洋工”的现象,这使得生产效率难以提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工人担心活儿干得太多了,自己就可能会失业。所以,他们宁愿少生产也不愿意多干活。通过密切观察,泰勒发现,一个工人应该有“一天合理的工作量”和“一天合理的报酬”,这就涉及工资和利润的问题,进而涉及生产效率问题。为此,他采用了许多科学方法,针对工厂中的最微小的工作环节进行时间测量,从而获得了大幅度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数据。

    最后,他根据收集的材料和数据,写成了他一生最着名的《科学管理研究》一书,其中系统阐述了自动流水线的工作原理和设想。19世纪90年代,泰勒通过写作、演讲,推广他的管理理论,使他的理论被很多人所熟知。当时,底特律已经有一家工厂将泰勒的某些理念付诸实践,其他汽车公司也邀请泰勒为公司董事会授课,深入阐述他的思想。

    实际上,早在1908年,在凯比彻的工厂,索伦森就提出过生产线的初步想法。

    无疑,索伦森、努德森、库兹恩斯等人对泰勒的大名和他的理论已经非常熟悉,并对这种理论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对于新的管理方式,亨利当然不拒绝。

    很快,福特汽车公司便开始了流水线的试点工作。

    1913年春天,世界上第一个生产流水线在高地园工厂的发电机车间建成,这种“流水装配线”因引入了新机制而将生产力提升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高度。原来组装一辆T型车平均需要12.5个小时,而在索伦森安装了流水生产线后,组装一辆T型车只需1.5个小时。更多的汽车从这里开出去,流水线生产带来了惊人的变化,就像亨利自己所形容的那样,“整个生产过程结合了多种因素,力学、精确性、经济性、系统性、连续性、速度性和循环性。”

    到1914年的夏天,工厂的所有车间全部安装了自动生产流水线。产品的生产工序也被分割成为一个个环节,工人之间的分工比以前更细致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大幅度提高了。索伦森把所有的生产过程也整合在一起,它们都由传送装置带动,由此形成连续不断的流水线。川流不息的传送带把整个工厂的各个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说“泰勒制”

    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或者小规模的试验的话,那么,在福特的工厂中,直接用于生产,为了提高产量和增加纯利润的“福特制”正式诞生了。

    在装配线生产的头一年,T型车的产量就翻了一番,1913-1914年,福特汽车公司的产量几乎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工人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度地减少了。

    随着装配线的进一步完善,T型车的产量从1916年的58.5万辆,猛增到1923年的200万辆。与此同时,因为生产流水线的使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品单位成本的降低,T型车的价格也大幅度地降低。1913年,福特公司将每辆车的价格削减了440美元,这样,每辆车的利润就从两年前的200美元降低到93美元,伴随着销量突飞猛进的增长,纯利润也在大幅度地增加。就像亨利自己曾经对人说的那样,“我把每辆车的价格降低一美元,就能增加1000个购买者。”

    随着生产流水线的日益完善,高地园工厂成为奇迹圣地。亨利·福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为数以万计的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福特的流水生产线与生产出的T型车一起,成为20世纪初美国兴旺发达的象征。

    对于这惊人的技术创新,亨利·福特解释说,“生产技术的明智运用,使消费大众既有商品可买,也买得起商品,也使工人、农民和家庭主妇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有组织的机器生产传递到其他行业,从此使人类命运产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亨利·福特在他的自传中这样说道:

    “人类的需求日益增长,满足这些需求的愿望也日益增长,事情本应如此。在美国工业的积极影响下,主妇们正逐渐从劳作中解放出来,儿童也不再受剥削。有了更多的时间,人们就得到了更多的自由,他们走出家门寻找新的产品和新的商家,寻找将产品生产出来的制造者。运用机器在世界上获得的成就,是以往人们通过说教、宣传和文字作品都无法达到的。”

    福特的创新不仅对于福特汽车公司,而且对于整个美国的现代工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流水生产线的真正价值,不仅意味着更大的汽车产量,以及由此带来的更多的财富,而且,它成为创造力的一种发源地,为现代工业理念和实践的初步成型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福特制”诞生以后迅速在全美国乃至全世界推广开来,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了,商品的价格也随之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由此得以改善。

    日薪5美元的神话

    流水线的引入,技术的创新,产量的成倍增长,给福特汽车公司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财富,亨利·福特也成了大富翁。而且,他的财富积累仅仅在几年之间就完成了。我们知道,像卡耐基和洛克菲勒这些人,他们的财富是通过漫长的几十年积累才形成的,现在,大量的财富却如流水般一刻不停地流向亨利·福特的腰包。而仅仅在几年前,他还只是底特律的一个机械师,为了设计他的汽车而负债累累。后来,他因为生产了汽车这样一种产品,就把那些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这再一次让我们认识到实业是多么重要,只有生产能给人们带来好处的产品,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也才能获得财富。

    福特汽车公司和亨利·福特本人的财富是惊人的,但是他的工人们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他们有没有从中获益呢?答案是否定的。亨利·福特以及他身边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因为汽车的热销而发财致富,过上了优裕的生活,而福特工厂的工人们劳动强度不断加大,收入却日益减少,生活依然贫苦。最先发现这个问题的是一直跟随亨利的貌似冷酷无情的库兹恩斯。

    1913年圣诞节的前几天,库兹恩斯参加完一个社交活动,很晚才回家。当天晚上,他在自家温暖的房间里向窗外的街道望去,几个刚下夜班的工人走出工厂,他们衣衫单薄,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库兹恩斯看到了,心灵不禁受到极大的震动。

    对于福特汽车公司工人的状况,库兹恩斯是很清楚的。由于新的生产方法的实施,福特汽车公司工人的劳动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工人们成了劳动机器,他们在流水线上一刻不停地重复着单一的动作,甚至每隔4个小时才被允许休息片刻,他们的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劳动强度与工资水平却不成正比。

    高强度、高付出没有相应的回报,工人对企业的忠诚度也逐渐降低了。有个事实也许值得福特公司的管理者们注意,那就是在星期日的报纸上,求职广告和招工广告都是整版整版的。在福特汽车公司,工人对公司也不像以前那样忠诚和自豪了。1913年夏天,福特汽车公司恢复了最原始的计时工资制,工人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工资水平反不如在实行流水线之前。于是,大批工人离开福特汽车公司,转而去其他工厂,劳动强度相对较低,但收入和在福特公司并没有明显的减少。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每雇佣100名工人,就必须招聘963人,因为实行生产线流水作业,每离开一个熟练工人,就必须有一个人立即顶上去,没有工人的稳定,生产就会受到影响,损失也不言自明。

    与此同时,世界工人联合会的组织者在福特汽车公司的工人中进行宣传鼓动,试图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和贫困状况,但因为多数工人都是胆小怕事的东欧移民,不敢起来为自己争取权益。工人们普遍存在着不安的心理。

    这时候,福特汽车公司的第二当家人库兹恩斯意识到,他和公司的其他董事们享受巨大的红利的同时,却没有注意工人们的劳动强度、他们的实际付出与所得的比较、他们的生活状况,他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也不利。

    于是,库兹恩斯直截了当地向亨利提出了令人震惊的设想:必须给工人增加工资,提高他们的日工资水平,而且是每天5美元。

    亨利最初是反对的,他认为最多是3美元。

    从1913年12月到1914年1月初,福特汽车公司的最高经理人员开过几次会,讨论工人薪资问题,库兹恩斯力主为工人大幅加薪,并且不折不扣地坚持日薪5美元。在库兹恩斯看来,日薪5美元是一个准绳,能够衡量一个公司是否进步,是否达到了人性化和现代化。另一方面,实行日薪5美元也会使福特公司在和其他同行的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亨利·福特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而且他更善于把这件事当成一种宣传,他认为这将是汽车工业史上最具轰动效应的变革,是一家汽车公司为自己所能做的最好的宣传。几年来,亨利·福特已经养成一种习惯,时刻都不会忘记抓住任何机会为自己和自己的生意造势。

    1914年1月5日,亨利·福特和詹姆斯·库兹恩斯把底特律报界的代表召集到了高地园工厂的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在会上,库兹恩斯正式宣布了福特公司工资、工时改革方案。从1月12日起,福特公司的工人将得到日薪5美元,90%的工人将立即享受此薪酬待遇,余下的10%也将很快获得相同的待遇。

    库兹恩斯宣读这项改革的时候,意味深长地作了一个点评。“我们相信社会公正是从自己家中做起的,”他说,“那些帮助过我们建立了这个公司的人,我们要和他们一起共享繁荣。”

    公司同时决定废除每天工作9小时的制度,而代之以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度;工厂将原来的两班制改为三班倒制度。这对福特汽车公司来说又是一场伟大的变革。

    工资改革方案一宣布,立刻引发了求职热潮。1914年1月6日凌晨2点起,就有数以千计的求职者聚集在高地园工厂的大门口,希望得到一份工作。还有数以千计的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就为了得到在福特汽车公司工作的机会,福特汽车公司已经成为他们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好地方。因为求职者太多,福特汽车公司录用新工人的速度又过于缓慢,饥寒交迫的人们等了几天几夜没有得到任何结果,人群中的不满情绪急剧膨胀,最后导致了骚乱。福特工厂的工人和大批的求职者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打斗,连警察也介入了冲突,用高压水龙头驱散了求职者。

    亨利·福特新的工资改革方案一经推出,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全国的各大新闻报刊都卷入争论,而且褒贬不一。有人说亨利·福特发疯了。一些政府官员发表观点,肯定福特工厂的做法,媒体也极力渲染。在福特工厂,反应立竿见影,工人一见到他们的老板,都会忍不住摘下帽子报以深深的敬意,在他们眼里,亨利·福特是赐福给他们的“神灵”。

    100年前的美国,一天工作8小时,日工资5美元,这是多么美好的工作,上哪儿找这样的好工作?难怪福特工厂的工人和那些还没有进入福特工厂的求职人员会那么疯狂。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5美元日薪”报以支持和赞美,许多大企业的老板对福特新的薪资政策深表怀疑。《华尔街日报》对亨利·福特口诛笔伐,甚至把他的行为上升到经济犯罪的高度。文章认为,福特公司投入1000万美元,不论工龄长短一律工资翻番,是完全错误的行为。也有一些报纸发表的文章,担心如果全国的公司都仿效福特公司,把工人的工资都增加到每天5美元,结果必然是带来涨价的浪潮。当然,物价的上涨同时意味着购买力的降低,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

    那些汽车制造业的同行又是什么反应呢?当然是痛恨,而且是万分痛恨。在他们看来,亨利·福特就是汽车工业的叛徒,他这么做不仅会大大削弱雇主的利润,也会使劳工市场陷入绝对混乱,最终使整个美国汽车工业受到损害。

    然而,所有的预言都在现实面前失去了根基,那些叫嚷着福特公司很快会毁于高工资下的人,根本没有看到它给公司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实行新的工资制以后,福特工厂工人的旷工率显着地降低了,过去旷工率达到10%,现在还不到2%。除了一笔经济账,他们还真正地从心底里感到他们要为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负责,并且对自己身为福特公司的工人而自豪。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亨利和他的助手库兹恩斯就是工人的救星,他们首先是商人,然后才是慈善家。新的工资改革和工作时间改革大大激发了工人的工作热情和他们对工厂的忠诚度,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生产率和企业的纯利润都极大地提高了。

    福特汽车公司的工资改革也对其他公司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初对福特公司的改革持反对意见的公司,比如通用汽车公司和其他正在崛起的企业,为了与福特公司竞争也悄悄提高了薪水,然而直到多年后,才实现了每人每日5美元的水平。

    这一次,亨利·福特又走到了别人的前面,在让他的工人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更多的回报。

    既要制造汽车也要塑造人

    当亨利·福特和詹姆斯·库兹恩斯高调宣布“5美元日薪”时,他们强调的是社会公正和工业合作两大主题,然而,福特汽车公司的工人却为享受这种高薪资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亨利·福特从小就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勤奋”、“节俭”等优良品德,事业成功后,他也一直在提倡这些美德。当然这只是针对工人的,在他的内心深处也许就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工人们既然从他这里拿到了钱,他就有权利对他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进行监督。为此,福特汽车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福特社会工作部”。按照亨利·福特的说法,这个部门的作用就是防止某个雇员因为富有而影响工作效率。福特社会工作部的人将对每个工人进行调查,如果哪位工人不属于那种“有价值的雇员”,他会遭到无情的解雇。

    什么叫“有价值的雇员”?就像亨利·福特经常和他的同事和员工说的那样,他既要生产汽车也要塑造人,这种人就是亨利心目中的出色的美国人,就是用他从他母亲那里继承来的价值观念来改造他的工人——强调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看重家庭道德。

    那时候,福特工厂的一个雇员为了拿到5美元日薪,需要证明自己不喝酒,对家庭成员没有虐待行为,必须定期在一个储蓄账户存钱,搞好家庭卫生,有良好的道德个性。福特社会工作部就承担这样的考察任务。起初,这个部门有30名调查员,这些调查员都是公司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本身都以工作可靠、品行良好而着称。调查员深入每个工人家调查其生活情况,回来后向公司汇报,哪些人合格,哪些人不合格,哪些人进厂时撒了谎,等等。社会工作部还为员工制订了专门的道德规范条款。1915年,公司出版了《对员工提出的注意事项和建议》,副标题是:“帮助他们把握福特利润共享计划所提供的机会”。这是一本带插图的小册子,一共有41页,详细解释了社会工作部提出的标准和程序,在一开头就点明了宗旨:

    “整个计划的唯一目标是使每个员工及家属提高理财水平和道德水平,教育员工要有勇气和愿望得到健康、幸福和繁荣;在现在和将来好好赡养父母;不论是在疾病、健康或老龄的情况下都好好照顾家庭以摆脱恐惧和焦虑;要让员工和他们的家庭过上健全的生活,而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奋斗。”

    小册子里具体列举了一连串的“注意事项和建议”,比如,鼓励员工和他们的家属经常用自来水和肥皂洗手,每天洗澡、刷牙,不随地吐痰,养成文明的习惯,也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父母应努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确保孩子所交的朋友品行良好、思想健康,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榜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良好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员工不要轻易购买那些需要分期付款的商品,因为那是提前预支行为,福特先生是不提倡的。员工还要为退休储蓄一笔钱,存到一家可靠的银行,当然还可以进行一些可靠的房地产投资,购买消防保险和人寿保险,这是为未来做打算。

    这个小册子,福特汽车公司每个员工都得到一本。社会工作部的调查员们深入福特工人家中进行宣传劝导,让所有的工人及家属都很好地理解福特的理念。公司设立社会工作部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具体实行起来却出现了偏离,调查员对工人的调查时常触及工人的私生活。有一位工人在福特公司工作了很多年,忠心耿耿,但他对调查员的工作很不满,因为在调查员的严厉追问下,“我妻子把什么都告诉了他们,什么都瞒不住。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这种做法可是有点奇怪”。

    调查员也为员工免费提供各种事务咨询,比如购房程序、清偿债务、购买人寿保险等。刚刚富裕起来的福特工人需要把他们千辛万苦挣到的钱做一个有效的规划,以便使这笔钱能够带来更多的利益。

    可以想象,在美国这样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度里,出现像福特社会工作部这样的一种组织,以及组织内的人员对福特工人的无孔不入的干预,会在工人中造成多大的烦恼和不安。但亨利·福特对这项工作始终抱有热情,对社会工作部给予极大的支持,使得这项工作不断地扩大。到1919年,这个部门已经膨胀到150人,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先后有被亨利称为“天才的人事干部”的约翰·李和福特家族的密友、爱德塞尔的老师、底特律圣公会的牧师塞缪尔·马奎斯。马奎斯牧师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亨利·福特时说的一番话:“假如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把一个最懒惰、最无能的人带到这里,给他一份工作和一份工资,让他重新树立起对人生的希望,我敢保证,我一定能够使他脱胎换骨……把他变成一个真正的人……”马奎斯牧师忠实履行了这一职责。

    亨利·福特本人也曾私下对一个同事说:“我们的工厂既要制造汽车,也要塑造人。这个公司作为盈利机构已经没有什么用了,除非我们能够用来做一些好事。”

    亨利·福特一直对慈善事业不抱好感,但在内心深处,他又想为别人做一些事情,而且他已经有足够的力量了,那么,他就要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出发点,做一些他认为重要的事情,从而实现他一直倡导的公正、人性。从中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麦高菲精选读本》对亨利所产生的绵延一生的影响。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亨利·福特设立的这个旨在实现他个人美好理想的社会工作部后来完全变了味,成为一个专门监视和控制工人的专制工具。社会工作部的那些调查员专门搜集工人的传闻和流言。

    为了证明一个工人的清白,他的妻子或儿女经常被公司的工作人员招到工厂来作证,每个人都提心吊胆,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调查的对象,工人之间互相猜疑,彼此不信任。再加上极高的劳动强度和单调乏味的工作,许多工人内心的焦虑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为了摆脱这种状况,许多人不得不离开福特工厂而另谋出路。留下来的工人状况并也没有得到改善,他们每天在生产流水线上工作,没有一分一秒的空闲,还要忍受调查员们无孔不入的调查和盘问。这种状况让很多工人面临崩溃。

    福特工厂的状况很快传到了外界,大家针对福特社会改革的功过是非展开了一场辩论。这场辩论不仅在报纸杂志上一时热闹非凡,甚至引起了美国国会的重视。福特试图塑造工人个人价值观和私人行为,到底是社会改革的一种合法表现,还是公司企图控制每个工人的个人生活?就在日薪5美元宣布大约一年后,亨利·福特被美国众议院工业关系委员会传唤到美国国会,就这一问题回答了议员的询问。

    当问到“一个公司对自己的员工实行如此严厉的控制,这合适吗?”

    这个问题时,亨利·福特回答,他只是想让他的工人都发自内心的感到幸福,帮助工人和他们的家庭,鼓舞员工的士气,增强他们的满足感,当然也就同时提高了生产力。

    亨利·福特再一次处在风口浪尖上,两方观点截然不同。一方怀疑福特公司实行的专制作风严重限制了工人的个人自由,是家长制作风的体现,违背了美国一贯倡导的自由原则。另一方则肯定福特工厂在社会道德和经济上的成绩,肯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福特神话

    不管当时亨利·福特的做法多么正义,有一点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亨利·福特首先是一个工厂主,然后才是慈善家,所以他的首要任务还是生产和获取利润。从另一方面说,尽管工人在高强度的劳动中忍受着残酷的剥削,但是5美元工资以及他实行的改革计划,确实给工人带来了不少好处。据统计,1914年初,福特工厂用于工人家庭生活的费用为325万美元;到1916年,猛增到了2000多万美元。与此同时,福特公司的工人在银行的存款也在增加。有了良好的收入保障,银行里有了一笔存款,我们知道,腰包鼓了心里就不空了,福特工厂的工人们身上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就连那些工人的妻子们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们开始学着上层社会妇女的样子戴起了帽子,发型经过了精心的梳理,穿着打扮也更时尚了。

    工厂里的工人们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中的一些人靠着勤奋工作挣了更多的钱,很多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福特车,而拥有一辆福特车正是当时美国中产阶级的重要标志之一。每到星期天,一些工人,也就是在福特工厂刚刚诞生的为数不少的中产阶级会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到野外游玩,在一周的紧张工作之后,到野外呼吸新鲜的空气,放松心情。

    即便在下班的时候,也有一些工人把公司的徽章别在自己的衣服上。那是一块精致的铜牌,形状有点像玫瑰花的花蕾,铜牌上面刻着鲜明的“Ford”字样和每个工人的编号,工人们带着它以此表明他们的身份,也为自己身为福特公司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5美元日工资对美国的最大贡献是造就了这样一批中产阶级,毫无疑问,中产阶级应该成为任何社会的重要部分,这种社会变化被敏锐的新闻媒体发现了。底特律《新闻报》上登载了一幅漫画:一名福特工人上身穿着皮夹克,衣袋里露出很多钞票,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标有“高档商品”字样的货架。

    T型车、5美元日薪、8小时工作日,这一切都是在短短的几年间发生的,而且每一个事件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亨利·福特瞬间被巨大的成功淹没了。不管是赞成他的人还是反对他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他的天才,他抓住了美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对产品的准确定位,为美国最广大的普通阶层提供了最实惠的汽车,同时通过他的种种社会改革,不仅改善了福特工厂工人的生活,也为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他已经从一个底特律的汽车新贵转变成为一个新闻人物,在此之后,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媒体、民众、学者、专家的关注,他成功地把自己转变成为一个全国性的人物。像《纽约时报》这样有全国性影响的报纸,三个月内发表了35篇文章,介绍他的“光辉”事迹。与此同时,几家发行量很高的杂志也对这位工业巨头进行了报道。《纽约太阳报》不惜使用最夸张的词汇赞美亨利,“亨利·福特拥有与生俱来的机械方面的才能,就像那些伟大的画家、杰出的音乐家、激情四溢的诗人一样,注定会拥有最辉煌的事业,赢得世界性的声誉。”

    荣誉背后

    亨利·福特已经取得了这样辉煌的成功,底特律这个舞台对他而言实在是太小了,他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美国。1914年1月中旬,也就是在福特公司宣布5美元日薪的几天之后,亨利·福特和詹姆斯·库兹恩斯来到了纽约,住进了豪华的贝尔蒙特大酒店,准备处理一些公司的宣传活动。无孔不入的新闻记者立刻发现了他们的行踪。就在酒店的大厅里,亨利等人被记者围得水泄不通,在他们眼里,亨利·福特已经不仅是着名的汽车制造商,而且是美国社会第一流的知名人士。凭着对公共关系敏锐的直觉,亨利知道这将是一个在全国公众面前展示自己风采的大好机会,他也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与其炫耀自己的高深莫测,不如坦率和单纯,这样更能为自己加分。对于记者们的好奇心,他没有丝毫的冷落。他还不失时机地以他独一无二的方式,阐述了他的理想主义的价值观。记者们对他的配合非常满意,大报小报都对他进行了热烈的宣传。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亨利·福特成为全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成功地把自己和自己所处的时代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不管在何时何处,他都受到美国大众、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时间一长,他有点不知所措,日常生活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有一天,他走进高地园的办公室,对秘书说:“你知道,我觉得我应该戴上假胡子,似乎人人都能认出我。”一波又一波的人群总是怀着好奇心聚集到他在爱迪生大街的住所前,以至于他离开家门去工厂,或者从工厂回到家里都变成一件困难的事。他决定逃离,于是,把家搬到鲁日河畔更为幽静的一处住所——“光明港”。

    不过,亨利并不想把自己真正的与公众的视线隔离开来,他已经渐渐爱上了被关注的感觉,更何况,他天生就喜欢那种被人注目的感觉,这不论对他本人还是对公司发展都是有好处的。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商人的本性所致,没有足够的关注度,他的产品就不会赢得更多的消费者,这和今天的企业拼命地做广告是同样的道理。更何况,那些报纸杂志每天都在为他做广告,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足以将亨利·福特本人和公司的知名度极大地提升,这是亨利想要的,而且是免费的。特别是慈善资本家的形象着实使他受用。

    尽管一些管理理论的研究者对他的行为还有些疑问,但在广大的工人和群众眼里,亨利是个善良、开明的企业家,与那些唯利是图的资本家有很大不同,他不仅给自己工厂的工人更高的工资,而且经常帮助一些流浪者或者没有职业的人,让他们在高地园工厂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他甚至雇佣罪犯,给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让他们重塑人格。他愿意给年轻姑娘们安排一份工作,让她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份收入,从而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与此相反,他讨厌不劳而获。对于一些老年贫困者,他似乎缺少一份爱心,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就有一份积蓄,以便将来年老失去工作能力时生活有保障。如果没有这份保障,说明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不劳而获是他最不能接受的。

    在5美元日薪实施后不久,底特律的通货膨胀急剧上升,工人所获得的实际收入在高通胀率面前大大减低了。作为已经拥有巨额财富的亨利·福特开始设法解决这一问题。

    从1919年起,亨利·福特开始了一项具有实验性质的社会改革计划——建立消费合作社,这是一个纯粹的福利组织。消费合作社向工厂的工人低价销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刚开始时,只是销售一些杂货和日用品,到后来,粮食、衣服、鞋帽、燃料等日常用品几乎都包括。那么这些商品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低价售出和高价买进之间是不是有一个差额呢?这一点,亨利早已考虑到,他用一部分收入经营福特公司的农场,这样,农场可以出产优质的小麦,再加工成面粉;公司农场中的优质奶牛可以提供优质的牛奶,工人们的食品安全有了足够的保障;为了解决能源问题,亨利还收购了一些煤矿,开采出来的煤炭除了供应公司的生产,还能为工人提供生活所需的燃料。消费合作社提供给工人家庭的所有产品都比市价低25%左右。

    对于公共医疗问题,亨利·福特也很重视。1914年,他出资建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医院。福特医院建成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亨利把医院借给政府无偿使用,直到1918年才收回。福特工厂的工人在生病的时候都到自己的工厂医院,在这里得到最好的治疗、最好的照顾。对于工人来说,这是亨利·福特给予他们的另一项福祉。

    亨利·福特相继开办了几所医院。亨利崇尚技术,特别是在医院这样专业性很强的地方,他绝不允许有官僚作风,更不允许有学阀作风。他到全国各地的医学院校招聘医生,他们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职业道德。在医院里,病人也都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贵和贫贱之分。他还从自己每年的巨额收益中拿出一部分交给医院,使医生们可以进行各种医疗科研活动。

    亨利·福特一直对自己严格要求,在成功前的漫长岁月里,他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机械上。他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就像一个清教徒,只有工作。成功后,他也经常说:“不喝酒,不吸烟,辛勤劳动,就是人生无上的快乐。”他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对工人也是这样要求的。利用5美元日薪制度,无形当中就把工人们牢牢地控制了起来,因为工人们为了挣到全额工资,就必须服从他的管理。

    “人人都在工作,人人都很幸福。”“只有工作才能得到他应有的报酬。”这是亨利·福特的观点。对此,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而亨利·福特本人却从不管这些,照样我行我素。他认为是对的,就会坚定地做下去。

    亨利·福特一生中最讨厌的人就是从事金融行业的人,早年创业的时候,他不得不求助于大腹便便的银行家,比如那个叫格雷的人。

    他认为那些银行家都是寄生虫,只知道钱,恨不能把全世界的钱都装进他们的腰包,他们不劳而获,不创造任何价值。对银行家的嫉妒、蔑视贯穿了亨利的一生,以致后来美国大危机到来时,各界政要人物亲自出马游说他,请他拿出一部分钱来挽救那些濒临倒闭的银行时,他都断然拒绝了。

    因为对银行家的蔑视,在对待犹太人方面,亨利甚至一度犯下了大错,遭到抨击。我们都知道犹太人以善于理财着称于世。由于一些历史原因,犹太人遍布于世界各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美国有400万犹太人,当时美国金融界的银行家们大多数也都是犹太人。

    由于厌恶银行家,犹太人自然也成了亨利的攻击目标。他说美国存在着“犹太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猛烈抨击犹太人。那么,亨利为什么如此仇视犹太人呢?除了把犹太人和他所鄙视的那些金融家们联系在一起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亨利·福特的父亲威廉·福特是一个爱喝酒的人,从小亨利就常常看到父亲醉醺醺的样子,每当这时候,亨利的母亲、亨利,还有他的弟弟妹妹们就要非常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不对惹恼了醉酒的父亲。这种状况一直到亨利16岁时独自去底特律,离开父亲的家以后。

    因此,亨利一直对喝酒有一种天然的反感。长大后,他自己滴酒不沾。他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以后,也不允许手下人饮酒。在他的工厂中,很少有工人敢喝酒,否则,他们就要承担相应的代价,要么不能获得5美元日薪,要么被开除。这既是对工人的惩罚,同时也表明了亨利对喝酒的厌恶程度。

    1920年,美国颁布了禁酒令,凡是制作、售卖酒精含量在0.5%以上的饮料都属于违法行为。在实行禁酒令之前,凡是卖酒的人,大多数是犹太人。禁酒令颁布实施以后,许多犹太人暗地里依然从事制酒卖酒的生意以继续获取利润。对酒深恶痛绝的亨利·福特就把这股怨气发在了犹太人的身上。另外,犹太人垄断了服装、鞋帽、玩具、电影等行业,随意提价,牟取暴利,而他生产的汽车却是在逐渐地降价,他认为这些犹太商人心中只想着发财,从来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还有很多犹太人从事电影行业,为了吸引人眼球,提高票房收入,不惜大肆渲染色情、暴力,亨利认为这严重扰乱了年轻一代的认知,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亨利·福特都认为犹太人是美国的“祸害”,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所提倡的善良、节俭、勤奋、创造的生活方式水火不相容。正是由于上述观点,亨利·福特才不遗余力地抨击犹太人。这种抨击也导致了舆论反过来对他的反击,使亨利一度处于非常尴尬的状态。但是,在福特公司的工人当中,有大约4000名犹太人,亨利对于他们并没有歧视,只要他们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就能获取每天5美元的工资。

    亨利·福特以此让世界了解他,了解他所推崇的美国式的价值观念。然而,他刚刚开始的辉煌恐怕要被暂停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要爆发了,亨利将以他自己的独特方式参与到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