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亨:福特成长日记-辉煌与专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红河理想

    前面我们说过,道奇兄弟案中,法庭裁决由福特公司支付给道奇兄弟2000多万美元的特别红利。这个裁决让亨利眼中的那些小股东们欢欣鼓舞,要知道,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了很久了。可是,偏偏在这时,亨利·福特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突然宣布辞去公司总裁的职务,并且在1918年12月30日起正式生效。他还对媒体说他准备借此摆脱他承担的各种职责,建立另外一个和自己有关的公司。这下子,股东们可慌了,拉着亨利的手不放,真情实意地挽留他,可是亨利就是不给这个面子。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同意亨利的辞职要求,选举他的儿子爱德塞尔为新的接班人。当然,亨利·福特还是公司的董事,依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亨利·福特当时只有56岁,难道他真的要退休,颐养天年吗?当然不会。这也不符合亨利的性格,他是那种不甘寂寞的人,而且他心中还深藏着更宏大的理想,他不会在56岁的壮年就离开他的事业。可事实是,没有人知道他到底要干什么,他带着妻子克拉拉一起到美丽的加利福尼亚海岸度假,他买下了迪尔伯恩《独立报》的经营事务,准备把它发展成为一个传播自己思想的阵地。一向好事而消息灵通的新闻界也摸不着头脑了,亨利那些汽车业的同行们也不知亨利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不久,加利福尼亚传来消息,亨利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透露了自己最近的计划,他要成立一个“超级公司”,专门生产新一代的大众汽车,质量性能超过T型车,而价格只有T型车的一半。

    消息传出,市场迅速作出反应,T型车的销量急剧下降,因为人们都在等着这种更理想的汽车问世。股东们这下更慌了,股票下降,意味着他们的收益下降,怎么办?卖吧。于是,小股东们纷纷将手中持有的福特公司的股票抛出。而这些股票都被福特家族暗中购买了,亨利·福特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计划。

    7月17日,福特公司宣布,作为企业大规模重组计划的一部分,福特已经购买了所有小股东的股份,一份新闻简报透露了收购情况,同时也透露亨利·福特并没有插手谈判事宜。新闻报道称,亨利和他的儿子爱德塞尔获得了7500万美元的贷款,一次性购买小股东的股份。

    参与这个谋划的除了亨利·福特和他的儿子爱德塞尔·福特,还有公司的电力工程师威廉·B.梅奥。爱德塞尔出力最多。这一切都是亨利·福特在加利福尼亚的豪华旅馆里指挥完成的。

    此时的亨利·福特终于完全拥有了整个公司,他将全部股份重新分配,爱德塞尔拥有42%,妻子克拉拉拥有3%,亨利自己占有55%。福特汽车公司真正地姓福特了,亨利的计划完全实现,这是多少年来他一直都梦想的事,现在终于大功告成了,从此他可以不受任何羁绊地做他想做的事了。

    就在亨利·福特完全拥有福特汽车的控制权以后不久,福特汽车公司向新闻界宣布,鉴于目前的形势,亨利·福特先生认为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再去组建新公司了,而公司将建立一座前所未有的汽车厂。

    消息一发,舆论哗然。

    纽约的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亨利·福特亲自导演了这出骗局。文章指出,当年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因为在石油行业的垄断而招致了全国性的谴责和抗议,而这位石油大亨在鼎盛时期拥有的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份也不超过28%。今天,亨利·福特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是不能容忍的。但是对于这铺天盖地而来的批评,亨利·福特毫不在意,他把自己的精力再次全部转向了公司的规划和生产上。

    前面我们提到过,亨利·福特极力争取对公司的完全控制权,是要自主建立一座“超级工厂”,那是在离他老家迪尔伯恩不远的一个地方,也就是他设想中的红河工厂。

    把红河地区作为未来的新厂区,是亨利·福特深思熟虑的结果,要建立一个如他想象中的那样规模的工厂必须具备很多条件,交通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而红河区的附近就有一个铁路网,四通八达的铁路会将福特汽车公司的产品便捷地运往各地,这将大大缩短产品在流通中的时间消耗和降低配送成本。这里周围还有几百英亩的平坦土地,对工厂扩建以及未来的运营都有好处,因为这里可以向四面八方全方位辐射。无论从哪一方面看,这里都是得天独厚的。

    一切都在按照亨利·福特的设想进行中,拆除了一切外围的影响,他就可以专心致志地做他的事了。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红河区的开发工作就开始了,很多技术骨干被调到这里,工人加班加点赶工期。战争结束后,整个福特公司从战时的军工生产转向民用生产,主要装配车间转产汽车和农用卡车。公司在这片土地上开辟了街道,亨利还出了一大笔钱买下了附近的好几条铁路,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并延伸到自己的新厂区。而我们知道,几十年前,当亨利的父亲威廉·福特来到迪尔伯恩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小小的村镇,人口不多,完全是一个农业村镇,现在亨利正一步一步地把他的家乡迪尔伯恩变成一座更加有生气的地方。

    在红河厂区建设过程中,总设计师威廉·B.梅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这位工程师,曾暗地里帮助福特父子弄到了那笔贷款,使他们买下了小股东的股份,实现了家族控制整个公司的愿望。在红河厂区,设计师同时负责红河开发区的大部分工作。

    到1920年,红河厂区的生产运营已全面展开,一座现代化的工厂所需要具备的条件都具备了,比如焦煤厂、铸造厂、鼓风高炉、铁路,公司可以购进原材料,然后自行加工各种汽车生产所需要的部件;厂房和仓库都成倍地扩大了,生产能力大大超过了高地园工厂;这个工厂每天能生产800件小汽车和旅行车车身,成千上万台卡车从巨大的厂房里的生产线上滚滚而出。

    红河厂区内完全是按照自动化流水线设计的,厂区内拥有90多英里长的专用铁路,仅各种传送装置就有27英里长,所有的产品都将在这个厂区内生产、装配,最终从这里开向四面八方。

    红河区实现了亨利·福特最初的设想,“让原材料从一头进入,汽车成品从另一头出来。”更重要的是,红河工厂制造的每一件东西的成本都大大降低了,劳动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使汽车更加便宜。这符合亨利的理想,也是他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红河工厂吸收了很多工人,增加了工人的就业机会,每个美国家庭都拥有一辆汽车的理想也差不多要实现了。

    专制帝王

    在红河厂区建成的最初的几年时间里,它的铸造厂一天就能生产出1万台气缸,能够加工所有经销商需要的钢铁和黄铜铸件。有大约4.2万名工人在这里工作,复杂的传送装置时时刻刻川流不息,一批批原材料源源不断地从外面输送进来,一批批加工成型的汽车和各种农用车又源源不断地从工厂输出到全美国的各个角落。

    这座具有标志性的现代化的工厂也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记住它的创立者——亨利·福特。如今,理想主义早已远离他,蒙特克莱门特小镇那场让他颜面尽失的审判使他清醒地意识到,只有他的公司才是他终生可以依靠的,也是他可以自由操纵的王国,而他就是这个王国的国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只有在他的王国里,他才能体会到作为一个国王的荣耀。

    在这个王国里,亨利变得越来越独断专行,尤其是福特汽车公司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后,他的个人专断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表现欲也越来越强。公司取得的任何进步,他都坚持放在自己名下。他向公司的宣传部门发出指示,今后在公司向外发布的新闻稿中,只能提到他亨利·福特一个人的名字,此外不能出现其他任何人的名字,就算出现他的儿子爱德塞尔的名字也必须事先经过他的特别批准。公司在对外宣传方面取得的每一项进展,都必须要有“在福特先生的天才指引下”这样的话语,他的这种专断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最后延伸到了福特公司旗下的农场、医院,以及在国外的橡胶种植园。这一切不能不让人想到那些专制国家,想到那些习惯了发号施令、好大喜功、独裁专断的君主。

    我们说过,亨利·福特是工程师出身,是搞技术的,他对技术完美的追求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与此同时,这样的追求对于标准化生产、对于流水线上的人们来说,随意的变更就有点让人不知所措了,当年还有詹姆斯·库兹恩斯敢于直截了当地向他提出问题,向他抗议,但是那些有个性、敢于坚持原则的人都被他赶走了,现在,他身边的人也都已经被他的坏脾气和独断吓坏了,没有人敢向他提意见或建议。假如某一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公司员工向他提起某个产品还有缺陷需要改进的时候,他会大发雷霆,不留情面地让人家离开他的视线。

    在民主国家成长的亨利·福特竟然一天天地走上专制和个人崇拜的道路,整个公司就是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地方。在这个脾气暴躁的专制君王面前,人人自危,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大祸临头,往日轻松愉快的合作气氛荡然无存。反正公司生产已经进入完全的程式化,工人们只要在那些流水线上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但是,他们还是感到时刻存在的威胁。一位福特工厂的工程师私下对一位新闻记者说:在整个高地园工厂里,恐怕只有温顺的羊羔才能逃得过亨利的怒火。也是在亨利的专制淫威下,一批暴发户凭着对亨利·福特投其所好而在工厂中不可一世,其中有两个人物我们不能不提到,他们就是查尔斯·索伦森和奥尼斯特·莱布尔。

    索伦森是丹麦移民,1881年生于哥本哈根,在布法罗、密尔沃基、底特律长大成人,青少年时代就职于几家铸造公司。1902年,着名的自行车手汤姆·库柏把他介绍给亨利·福特,1905年,他来到福特公司做模具工,薪水一天3美元。凭着他对汽车业务的刻苦钻研,他的技术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以及他对亨利本人的绝对忠诚,这些加在一起,使他在公司的地位飞速提高,先是当了模具部的经理,随后成为P.E.马丁手下的助理生产经理。当年,他在马尔科姆森的眼皮底下建起了秘密试验车间,并对T型车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

    在高地园建立生产流水线过程中,他更是关键人物。到1915年,他已经很有权势了。

    从外表上看,索伦森也具有震慑作用,他个头很高,英俊粗犷,表情坚毅。和他的主人一样,他的脾气也不太好。一般来说,位置越高越应该收敛自己的习性,表现得更加平易近人才对,可是这位工厂新贵却是位子越高,脾气越大。他的技术能力无可挑剔,但他对人对事的态度实在不能恭维。他暴躁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有时候,他会把工具狠狠地砸在工长们的桌子上。在工厂里,要是他看哪个工人不顺眼,就会愤怒地追赶那个工人,而且边追边骂,那些可怜的工人就像一群小鸡似的被迫四处逃窜。他那咒骂声时时传来,让听到的人胆战心惊。有一次,他经过高地园时,发现窗户玻璃很脏,就从一个箱子里抓起一把螺母,说:“我来告诉你们怎么擦玻璃!”说着,他操起一个螺母就朝窗户上扔去,玻璃顿时变得粉碎,在场的工人当时就吓跑了。他的坏脾气如此臭名昭着,以至于当他每次走进工厂时,传送带上的工人都会悄悄传话,“索伦森来了!”

    这么一个坏脾气的人在工厂里为所欲为,难道亨利·福特对他就没有什么制约吗?当然,亨利·福特并不想制约他,因为他知道索伦森对他是多么忠诚。而且,索伦森也只对他的主人忠诚,他摸透了亨利的脾气,只要让他一个人满意和高兴就够了。所以,不管亨利·福特说什么,索伦森绝对是无条件地服从,没有一丝含糊,亨利·福特的话就像是圣旨,哪怕他的话是不正确的,是犯法的,也许他也会去做。曾经有人举了个例子,假如福特先生有一天心血来潮,说“人们简直是疯了,竟然想绕着地球走一圈,那是何必呢,我们完全可以把地球打穿,挖出一个洞来,让人们直接从这头进去那头出来”,那么索伦森就会立即行动,拿着他的大锤子去挖地球。

    亨利·福特对索伦森的忠诚毫不怀疑,给予他越来越大的权力,对于他对工人们的残暴,亨利视而不见,有时甚至还有点幸灾乐祸。正是亨利·福特的宠幸和放纵,使得索伦森在福特工厂更加无法无天。

    当然,索伦森作为福特公司管理者和设计师,作用依然是巨大的,在后来公司几乎所有有能力的人都被贝内特排挤出去,爱德塞尔也备受迫害的时候,他依然坚守在生产前线,为维持福特公司的运营作出了巨大贡献。

    奥尼斯特·莱布尔是德国人,他是亨利·福特的办公室经理。当初,是詹姆斯·库兹恩斯发现了他,并把他一手提拔上来。而在库兹恩斯离开福特公司后,亨利立刻让莱布尔接替了原来库兹恩斯的角色。从外貌和性格上看,莱布尔和库兹恩斯非常相像,都有一幅冷酷无情的面孔,而且沉默寡言。但莱布尔不具备库兹恩斯那样的管理和领导才能,更不可能拥有像库兹恩斯那样的权威和影响力。

    莱布尔是那种典型的普鲁士人,不管在工厂还是在家里,他都会像普鲁士人那样下达严格的命令。据说,在家里,他会让他的8个孩子按照他的口令整齐划一地走到餐桌旁,没有他的命令绝不可以坐下来。他把他那严厉的普鲁士式风格带到了福特工厂。每天,他8点钟准时到厂,这里要强调的是准时,而不是提前,他认为提前就不是准时了。他教条地坚持自己的原则,没有人能说服他。在工厂里,他也像他的前任库兹恩斯那样在公司里来回巡视,把任何想接近亨利的人挡在外面。对于那些每天都会出现的大量的想向亨利求助或者向他反映问题的人,他都从自己的考虑出发,替亨利决定是“见”还是“不见”,这就等于在亨利和其他人之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他成了亨利的一面“挡箭牌”,而越来越孤僻的亨利却很高兴少了那么多麻烦事。

    和索伦森不同的是,因为过于严厉而直率的性格,莱布尔不会一味地满足主人提出的所有要求,有时候甚至会和亨利发生冲突。而且即使是发生了冲突,他也不会低声下气地去求主人的谅解,而是任由结果发生并且自生自灭,他知道亨利已经离不开他这个得力助手了。

    据亨利身边的人说,有一段时间,他们两个人之间极少说话,顶多是在碰面时不冷不热地彼此问候一声。他对工厂里的任何人都抱着一种猜疑和不信任的态度,仿佛所有的人都在和他作对。反过来,工厂里的人也不喜欢他,在这里他没有一个朋友,人人都远离他,生怕这个冷酷无情的人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莱布尔在福特公司为所欲为的日子里,可以说没有为公司做过任何有价值的事情,而库兹恩斯,我们知道,他是和亨利·福特一起创业的人,他在福特公司建立的规章制度使福特公司有效高速地运转,单凭这一点,莱布尔就不可能赶上库兹恩斯。

    功臣离去

    随着索伦森和莱布尔等人的崛起和不可一世,公司的一些重要人物,那些和亨利·福特并肩战斗终于取得辉煌胜利的老臣们,他们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他们变得越来越沉默,“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样的道理不仅在中国古代,在人类社会恐怕都是难以逃脱的宿命。亨利·福特认为,公司的一些重要人物与他打交道的时间太长,对他太过了解,这不利于他对公司实行持久的绝对的控制。

    不过,亨利曾经这样说,他从未解雇过任何人,同时又狡黠地指出:

    “有时候,我们的确需要净化公司的空气。”

    第一个遭受到这一命运的是公司的第一任销售经理诺瓦尔·A.霍金斯,就是我们今天还非常熟悉的那个销售大王。他1867年出生于密歇根州,只比亨利·福特小4岁。他最初的事业充满波折。21岁的时候,他来到底特律一家小煤油公司做事,几年后,他在通用石油公司底特律办事处做出纳师助理,很快考取了注册会计师。1894年,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挪用了3000美元公款,事发后被判刑。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公司表示了足够的忏悔。不少人欣赏他的天才,在他服刑的时候为他奔走求助,两年后,他终于得到赦免。1903年,他白手起家,和别人合伙创办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后来,他的才能被库兹恩斯发现,劝说他接管福特公司的销售和营销事务。

    1907年11月,霍金斯成为福特公司的营销经理,担任销售着名的T型车任务。他的营销天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首先对公司的整个营销组织进行了合理化的改进,他的铁腕手段和雷厉风行让他的同事目瞪口呆,福特公司的营销部立即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开始高效率的运作。对于T型车的成功销售及其神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霍金斯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从1909年到1919年,霍金斯建立了一个由1100个经销商组成的庞大的销售网,雇员达到1万多人,一年的销售量就将近100万辆。前边我们说到的《福特时代》杂志就是由他创办的,主要用于宣传福特公司的产品和理念。1920年,在为T型车极其成功地进行了10年的推销活动后,他写了《销售过程:推销原则手册》一书,并结合自己销售T型车的实际经验,向人们揭示了销售的本质和基本技巧,告诉人们为什么有些人能成功,有些人却注定会失败,从更深层次上告诉人们做一个成功的推销员应该具有的才能和美好品质。这本书从诞生后一直到今天,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一直被誉为“销售圣经”。

    然而,霍金斯也像库兹恩斯一样的对福特公司具有无比的忠诚度,他经常直言不讳地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公司的最初阶段,在公司全力向市场推广T型车的关键时候,霍金斯毫无保留的批评,还能让亨利忍受。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T型车的普及,以及亨利个人专制的逐渐加深,更随着库兹恩斯的离开,亨利便不能容忍霍金斯了。亨利曾经对自己的亲信表示,霍金斯是一个不顺从的人,一定要将他清除出公司心里才高兴。于是,霍金斯第一个遭到了解雇。

    离开福特汽车公司后,有着销售天才美誉的霍金斯立即被通用汽车公司聘用,成为销售经理,主持雪佛兰的销售工作,年薪15万美元。霍金斯前沿的销售理念、灵活的销售方法、成功的销售经验在通用公司发挥了神奇的效能,1927年,通用汽车公司的年销售额超过福特汽车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公司。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霍金斯为通用公司带来了如此辉煌的成绩,同时也把福特公司从行业老大的位子上拉下来。因为谁都知道销售在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没有好的销售人员,再完美的产品都不过是山中野花,没有人认识,没有人欣赏,也就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业绩了。霍金斯被解雇对福特汽车公司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个离开公司的是哈罗德·威利斯。论起对公司的忠诚度,论起对公司的贡献,威利斯都不在库兹恩斯之下。他是汽车界最杰出的工程师之一。1902年,威利斯结识亨利·福特,从1903年起,他就开始追随亨利,是福特汽车核心阶层中跟随亨利时间最长的人。他在艰难的情况下和亨利·福特一起研制出了福特汽车公司的第一款汽车——A型车,后来他协助亨利研制出了畅销全国的T型车,而且还为亨利设计了着名的福特汽车公司的蓝色椭圆形标志,像一只奔跑的兔子的Ford。

    在福特汽车公司成立时,亨利受着马尔科姆森的限制,威利斯无法从公司购买股票,但他毫无怨言,一心一意地帮助亨利实现“汽车梦”。为了留住这个机械天才,亨利曾经许诺将来把自己所得红利的10%-30%分给他。然而,很多年过去了,公司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迎来了辉煌的T型车时代,但当年许诺给威利斯的红利却从未兑现过,威利斯只拿到300万美元的额外报酬,谁都知道这跟威利斯对公司的巨大贡献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威利斯是个机械天才,这是亨利万分欣赏的,但他身上也有让亨利不能容忍的缺点,那就是嗜酒贪杯和风流好色。每次亨利看到他那醉醺醺的样子就忍不住地恶心,更让亨利不能接受的是,帅气的威利斯不知吸引了多少女人,这让清教徒似的亨利很看不顺眼。要知道,亨利除了对妻子克拉拉,就只有一个情人,而威利斯身边却总是美女如云,亨利知道她们都是奔着他那钱来的,威利斯也总是舍得把自己的钱花在这些女人身上。随着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亨利对自己这个忠实的伙伴也越来越不满了。谁都看出了亨利的心思,只有威利斯毫无察觉,他毫不顾忌地在公司里同那些年轻美貌的女人们眉来眼去,把一条条金黄的项链挂到她们的脖子上。

    现在,公司已经有了足够强大的力量,可以吸引任何人才,那么,威利斯就变得可有可无了。亨利·福特决心使这个让自己看了就难受的人离开他的公司。不过亨利很给他这位昔日的合作伙伴面子,没有正式解雇他,而是暗地里给公司指示,不给威利斯安排工作,让他一个人面对一张空荡荡的大办公桌。没有任何工作可做,而莱布尔则把亨利和威利斯各自挡在一边,就算威利斯想向亨利申诉也没有机会。威利斯就只剩下一条路了——辞职。威利斯辞职后,曾经提醒亨利,他应该兑现他许诺的30%的红利,以亨利的本性当然不可能这么做,但是作为一种“分手时的补偿”,威利斯又得到了150万美元,由莱布尔将支票交给了威利斯。

    我们说过,威利斯是机械天才,不会离开福特公司就没有发展的地方了。事实上,威利斯用亨利付给他的分手费,后来创办了一家汽车公司,制造出了当时美国最出色的汽车——威利斯·圣克莱尔汽车,它被称为汽车中的“瑞士手表”。可是威利斯时运不济,因为遇到1921年的经济大萧条,他这款堪称完美的汽车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利润,最后他受聘于克莱斯勒公司。1940年,一生风流的威利斯去世,他得到了作为一流工程师所应有的美誉和报酬。

    福特汽车公司副总裁兼财务主管克林根·史密斯也离开了。经济大萧条时,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显着下降,福特汽车的销量也明显减少了。汽车卖不出去,资金无法回笼,公司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一些公司与银行取得联系,从银行获取必要的贷款以渡过难关。这个时候,史密斯试图劝说亨利去华尔街向银行家们融资,这是亨利万万不能接受的。“让我去跟华尔街那些资本家借钱还不如让我自杀呢!”亨利·福特狠狠地说。

    正因为史密斯提出了这个建议,小心眼的亨利就永远无法原谅他了,他认为这是史密斯对他一向坚持的原则的一种冒犯。另一方面,他担心史密斯有朝一日变成另一个库兹恩斯,像库兹恩斯那样掌握着财政大权,他不允许任何人分割他的权力,包括他的亲生儿子。

    差不多同一时间,公司的社会工作部部长马奎斯牧师也离开了。

    在这个庞大的专制帝国里,马奎斯以一己之力顽强地与专制进行斗争。作为一个有善心的知识分子,他清楚地看到了生产线上的那些工人遭受了怎样的非人性化的对待,也清楚地看到整个公司的权力正集中在索伦森等几个人身上,最终他发现他对改善公司的现状无能为力,于是,他离开了。马奎斯牧师离开以后,社会工作部再也没有人真正关心工人的状况了。

    过去公司中一些看似重要的人物差不多都在同一时间离开了公司,福特公司似乎正在经历一个高层管理人员的离职潮。有人是自动离职,有人是被公司解雇,1921年是公司解雇人员最多的一年,最多的一天竟然有20多名中层管理人员被迫离开。

    在所有离开福特公司的人里,对公司损失最大,据说也是让亨利唯一后悔不该赶走的一个人就是丹麦人威廉·努德森。努德森是生产流水线的主要发明者和实践者,他风趣豁达,充满自信,他还有一个美德,那就是对自己要求很严,而对别人很和善。他是一个纯粹搞技术的人,不善于在公司里玩弄权术,也不知道如何讨好亨利,这使他陷入了非常不利的境地。当流水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亨利被蒙上了一层神圣光环以后,努德森在亨利眼里也就没有什么大用途了,他动不动就嘲笑和挖苦他,拿他的口臭做文章,不分地点场合地让他难堪。

    1921年,就在公司解雇人员达到高潮的时候,努德森和亨利的关系也陷入了不可挽回的境地,当然这是亨利一手促成的。当时,亨利的独生子爱德塞尔邀请努德森到欧洲去,主管卡车业务,那时候,在欧洲,福特公司的卡车销售非常好,能去接管这个工作既说明努德森的能力非别人可比,也说明爱德塞尔对他的信任。然而,索伦森得到这个消息后坐不住了,他不能允许努德森这个唯一可以与他的权力相抗衡的人物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他立刻跑到亨利·福特那里,让他取消这个决定。当然,索伦森在亨利面前正得宠,亨利对他差不多言听计从。就在准备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努德森突然接到通知,说他不用去欧洲了。努德森知道是索伦森在捣鬼,在和他大吵一架后,努德森听到了自己将要被解聘的消息。他对身边的一个朋友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解雇我,只有我去辞职。”努德森辞职了,对于这件事,亨利表现得很神秘,他甚至辩解说:“我让他走不是因为他不够好,而是因为我对他太好了。”

    努德森的离开对公司造成的损失,让亨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刻骨铭心,因为努德森后来到了通用汽车公司,并且很快制造出雪佛兰汽车,性能卓越的雪佛兰汽车成为把福特汽车公司从汽车霸主的宝座上拉下来的头号功臣。

    到现在为止,差不多所有为福特汽车公司作出过里程碑式贡献的人物都离开了,从早一点的库兹恩斯,到霍金斯、威利斯、马奎斯、史密斯,无论是机械天才,还是有卓越思想的人才,他们都一个个的离开了。他们和亨利·福特并肩战斗,迎来了公司的辉煌。而当公司走向顶峰的时候,却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了。也许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觉得很遗憾,但我们并不为此而感觉悲伤,因为从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来看,在差不多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这些人已经名垂青史。他们生于那个时代,时代赋予他们机会,他们则以自己的天才予以回报,以至于今天的我们还牢牢地记着这些名字,这就足够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