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亨:福特成长日记-漫漫黄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权力交给谁

    儿子没有了,现在公司就是他的一切了。爱德塞尔下葬的前一天晚上,亨利·福特给查尔斯·索伦森打了个电话,他告诉索伦森,为了打消人们对福特汽车公司前途的任何担忧,他打算重新接手总裁职务。索伦森吓坏了,他清楚地知道,一个80岁的智力已经严重退化的老人,会把公司带向何处。

    6月1日,福特汽车公司召开了董事会,会议的主题是讨论爱德塞尔去世后公司的人事安排。作为公司的新任董事,爱德塞尔的遗孀埃莉诺和长子亨利二世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为了使自己重新当上公司的总裁,削弱持有大量股份的儿媳和孙子们的反对,老亨利强行把贝内特和他的亲信拉进了董事会。按董事会规则,同样拥有福特公司股份的本森也应该出席董事会,但本森一直相信是贝内特害死了父亲,坚决拒绝和贝内特坐在同一张桌子上,所以他没有参加会议。经过激烈的争吵,老亨利成为公司新的总裁,但会议结束时,他没有得到人们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

    公司立马进入混乱状态。第二天,他就宣布他要解雇所有和爱德塞尔作对的人。事实却是,被解雇的都是公司最出色的经理人员,其中包括在开发福特产品的过程中起过关键作用的、当时美国汽车最优秀的发动机设计和制造专家劳伦斯·谢尔德里克,爱德塞尔非常欣赏的设计师E.T.格雷戈利和爱德塞尔的亲密助手约翰·克劳福德。

    老总裁深深陷入了对往日辉煌的回忆,他在工厂里到处转悠,见到人就说:“我们应该回到T型车时代去,生产一种汽车就够了。我们不要什么水星牌,也不要什么林肯牌或是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只要福特牌就行。”他自己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每天早上,他早早地起床,开着汽车外出,转了一圈又一圈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儿。很快,他就忘记了去办公室,把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光明港的家里,围着一台又老又旧的发动机一圈一圈地转,或者听听音乐,听听克拉拉为他朗读。福特公司的最高领导者几乎对公司的事务不管不问,但也不允许别人做任何决定,公司几乎无法经营下去了。几个月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忧心忡忡,福特汽车公司看上去就要垮了。

    就在爱德塞尔去世的第二天,1943年5月27日,美国战时生产管理局局长威廉·努德森,也就是福特汽车公司原来的骨干,来到白宫,求见罗斯福总统。他明确告知总统自己对福特公司的忧虑,爱德塞尔去世,福特公司将出现一片混乱与真空状态,而战场上的军火供应非常紧张,福特公司作为美国军火供应商之一,承担着大量的军事订单任务,比如吉普车、装甲车、坦克、轰炸机等。爱德塞尔在世的时候,尽量拖着病体坚持抓生产,战时订单还能够保证完成。而现在,因为最高权力的缺失会导致生产能力的下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非常关键时期,军用物资消耗极大。军用物资无法按时生产出来,那么会给全美国,甚至会给整个战争的胜利带来严重的影响。

    罗斯福总统认真地听取了努德森的汇报,然后,他问努德森有何建议。努德森直言,根据战时紧急状态的有关法律规定,由政府出面直接管理福特公司。事实上,当时有不少人都持这种看法。但罗斯福总统当即予以否定,因为他是爱德塞尔的好朋友,不想在爱德塞尔尸骨未寒的时候就把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福特公司收归国有,他希望通过家族自身解决问题。

    努德森和罗斯福总统对福特家族的情况都很了解,对于公司而言,除了已经年满80岁的亨利·福特之外,在所有董事中,只有查尔斯·索伦森和哈里·贝内特有资格接任总裁的职位。索伦森也已经60多岁了,而且他的地位已经远远不如贝内特。贝内特不过是个流氓无赖,根本不懂什么生产经营。

    话题很快就转到了爱德塞尔的长子亨利·福特二世身上,他当时刚满25岁,毕业于耶鲁大学,学习成绩并不好,没有得到学士学位。

    不过,他很快就来到福特公司工作。1940年下半年起,他在福特公司开始全天候的工作,他和他的弟弟、那个在普林斯顿大学中途退学的本森在一个黑人工头的指挥下工作。爱德塞尔认为他的儿子们应该从基层做起,对公司有更多的了解才可以在以后担当大任。随着对公司的了解的增多,看到父亲日趋严重的疾病,小亨利似乎也意识到他将身负保护家庭的责任,他必须与贝内特作斗争。不料战争爆发了,他不得不离开福特公司,投身军旅。

    亨利二世被公认为福特王国天生的新一代接班人。当他的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大湖区训练中心服役。罗斯福总统支持亨利二世接管福特汽车公司。

    与此同时,爱德塞尔最亲密的朋友奥尼斯特·凯斯勒也在为挽救危机重重的福特家族而努力。他不断奔走,四处疏通关系,他还和美国海军部长进行了一次秘密谈话,最后商定亨利二世可以离开海军部队,回到福特汽车公司。1943年8月,小亨利退役,返回底特律。显然,总统和政府都意识到亨利二世留在家族公司内比他服现役更重要。这一行动清楚地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希望亨利二世正式成为福特王国的继承人。

    8月,亨利二世回到迪尔伯恩,愤怒和惶惑,希望与梦想交织着,让年轻的亨利二世经历了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

    此时,公司由老亨利掌握着,他的背后是对福特公司觊觎已久的贝内特,实际上,老亨利已经提出过让贝内特担任下一任总裁。贝内特想趁着老亨利在世并掌权的时候名正言顺地得到公司的最高权力。

    他和一帮亲信整天围在老亨利身边,引起了爱德塞尔·福特家人的强烈不满。爱德塞尔多年来忍受父亲和贝内特的迫害和虐待,埃莉诺看在眼里恨在心里,现在,她感到她的长子又要被排挤了,她绝不能袖手旁观。她一改爱德塞尔在世时冷眼旁观的态度,几次出面和老亨利就公司的人事安排激烈争吵,失去儿子的克拉拉也不动声色地站在儿媳一边,不断地在丈夫面前述说长孙的种种优点。但老亨利顽固不化,小亨利皈依了天主教,还和富人的子弟来往密切,这让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儿子身上那些他一辈子都不能容忍的坏习气,于是,他再次表现出对长孙的极大不信任,一如既往地支持贝内特。

    在福特公司内部,唯一能和贝内特竞争的索伦森也远远不是贝内特的对手了。当时,国家正处在战争中,为了轰炸机工程,索伦森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生产上了,对于老亨利不明不白的干预和贝内特的敌意,索伦森的承受力已到了极限,他开始考虑退休,并且抓紧一切机会请求老亨利让小亨利接管公司。然而,索伦森已经是自身难保了。

    与此同时,贝内特似乎已经成为福特公司事实上的总裁,他自称是亨利·福特的代言人,随意发号施令,并且清洗公司里所有与索伦森和爱德塞尔站在一边的人。就连索伦森他也不放过,他专门派了一个人跟着索伦森,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25岁的亨利二世很有城府。他一回到迪尔伯恩就立即搬进父亲的办公室,参与公司管理。他在公司里到处走动,了解情况。事实上,早在1941年的春天在海军部队接受培训的时候,他就开始给索伦森的秘书写信索要有关公司发展的最新资料,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索伦森开始把注意力投向这个孩子。爱德塞尔去世后,他在百忙中经常抽时间关照这个孩子,认为这个孩子是福特家族的希望所在。

    但是这个长相漂亮的大男孩对业务毫无经验,既没有经营经验,也没有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工厂里的人都担心他根本不是贝内特的对手,而他偏偏不信邪。多少次,他暗地里下决心,一定要为父亲复仇,把贝内特赶走,复兴福特家族的事业。为此,他将战胜一切困难,一连几个星期,他都在阅读和研究父亲留下的文件和材料。看到父亲当年在那样专制的情况下,为了维护福特公司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想到父亲含冤死去,他就难以抑制自己,最后,他决定用迂回策略,最终战胜家族最大的敌人——贝内特。

    他开始有计划地讨好他的祖父,给他写信,说尽了好话。他也和贝内特套近乎,时常地走进贝内特的办公室,对他嘘寒问暖,两人的关系竟然意外地密切起来。他与贝内特十分合作,还跟贝内特一起乘坐飞机,学习驾驶技术。他的性格和他那温文尔雅的父亲截然不同,而更像他的祖父,强悍、多疑、野心勃勃,他巧妙地掩饰了他的强大野心、旺盛的斗志和复仇心理。所以在贝内特眼里,不学无术的浪荡公子反而成了一个对他很尊重、很顺从的孩子,显然他放松了警惕。

    而老亨利不过是个影子,他已经被贝内特牢牢地控制了。小亨利想提醒祖父,但老人家断然说:“我不允许任何人诋毁哈里。”

    如果说,亨利二世一直在伪装自己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强硬态度和意志力逐渐显现了出来,甚至有时对着贝内特大呼小叫,索伦森感到福特家族有救了。

    要完成复仇和复兴计划,必须要有自己的人,渐渐地,小亨利身边聚集起一帮经验丰富、精明强干的人士,其中包括生产经理米德·布里克、销售经理约翰·R.戴维斯,还有曾经担任联邦调查局底特律办事处主任的约翰·布加斯。这些人为小亨利出谋划策,计划赶走贝内特并对公司进行改革。当然,小亨利依然保持低调。

    与此同时,小亨利的坚定支持者索伦森却不得不离开了福特公司。索伦森在福特公司已经工作了3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所作的出色贡献获得了公众的肯定,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但这让老亨利不舒服,他不允许任何人获得外界的美好评价,除了他自己。随着爱德塞尔的去世,贝内特对他的迫害也变本加厉,夹缝中的索伦森已经无法生存了。1944年1月,索伦森被迫辞职了,因为老亨利刚刚任命贝内特担任索伦森的生产事务的助手,他已经没法在公司里待下去了。

    1944年2月,在福特公司工作了25年的莱布尔,就是当年接替库兹恩斯的那个人也不得不离开福特公司。不仅如此,还有许多爱德塞尔信任的公司职员也相继离开了公司。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从亨利·福特创业的那天开始,几乎所有的功臣都一个个含冤离开了。当然,还有一些人留下了,他们并不贪恋这座集中营似的大工厂,只是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公司落到贝内特这样的流氓无赖的手里。

    贝内特和亨利二世的一场决战即将来临。

    公司发生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人事变动的时候,小亨利的母亲埃莉诺和祖母克拉拉都没有闲着,他们随时在向老亨利施加压力,1944年10月,公司董事会任命亨利二世担任公司执行副总裁,并不是因为老亨利改变主意了,要把家族的事业交给长孙,而是他确信贝内特可以控制大局了。

    贝内特绝不会眼看着到手的权力被福特家族的人夺取,他授意稀里糊涂的老亨利起草了一份类似于遗嘱的文件,而这份文件的中心内容就是阻止亨利二世取得公司的控制权。

    当得知贝内特手中已经掌握了这样一份重要的文件后,亨利二世几乎绝望了。他对自己的几个亲信大声地喊:“我认输了!可是,我不会让他也把我杀死。我要和我的母亲一起卖掉我们手中福特公司的全部股票,然后再去找各地的福特经销商,把这边的真实情况告诉他们,让他们意识到迪尔伯恩的情况已经糟糕透顶,再无任何希望了,让他们断绝和福特公司的联系。”

    布加斯劝阻了亨利二世显得过于消极的想法。第二天上午,布加斯来到贝内特的办公室,告诉他要揭发他,因为他想利用老人家智力不济的时机夺取福特公司。事情就这样败露了,贝内特很狼狈,他从抽屉里取出那份附录的打印原件和一份复印件,用一根火柴将它们烧成了一堆纸灰。

    这件事就这样解决了,没有人知道贝内特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保留这份文件,他不是在这场斗争中占据更主动的位置吗?但是,想想看,假如真到了需要上法庭的那一天,谁又会相信一个80多岁智力不济的老人的话呢?如果不是被胁迫那又会是什么呢?也许,贝内特意识到了那不过是一张废纸,烧了也就烧了。

    经过这件事之后,小亨利和贝内特之间的争斗也该有个结局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驱逐在福特公司横行数载的贝内特,从而把福特家的长孙亨利二世送上公司总裁宝座的竟然是福特家族的两名妇女。

    1945年春天,对爱德塞尔当年长期遭受迫害和虐待、始终保持沉默的克拉拉和埃莉诺聚在一起讨论了老亨利的遗嘱等问题,她们达成了一致,向老亨利最后摊牌,把最高权力交给家族的长孙。克拉拉明确地警告老亨利,如果不承认亨利二世在福特公司应该拥有的地位,整个家族很快就会崩溃。紧接着,埃莉诺也向老亨利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亨利二世不能立刻接手公司的业务,并接替公司总裁的位置,她将把从爱德塞尔那里继承的股份全部公开出售,爱德塞尔手中的份额占整个福特公司全部股权的42%之多。尽管老亨利已经严重的智力不济,但埃莉诺此举将带来的后果他还是意识到了。他知道整个家族的人都在和他对抗,他已经别无选择了。

    1945年9月20日,27岁的亨利二世驱车来到祖父的庄园,他的祖父正式宣布由他接任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职位,并且授权亨利二世可以不受任何干预地采取任何改革措施,以使福特公司摆脱目前所面临的重重危机。随即,贝内特的亲信弗兰克·坎普索尔为老亨利起草了一份辞职书,公司创始人终于在上面签了字,一场严峻的权力交接就这样完成了。

    老亨利签署辞职书的第二天,1945年9月21日上午,在福特公司办公大楼的会议室里,福特公司召开董事会。对于福特家族来说,经过多少年的艰难混战,在公司摇摇欲坠的时候,迎来这么一个特殊的日子是多么不容易。因为有贝内特在场,所以本森继续拒绝出席会议,他牢记自己的诺言,绝不与贝内特同时出现。爱德塞尔的遗孀埃莉诺出席了会议,她有理由出席这场会议,那是她经过多少努力才得到的结果。老亨利这时也来到会议室,他也必须参加,因为这事关公司未来的发展。只是他是那样虚弱,需要别人搀扶才能够坐下来。贝内特无精打采地坐在会议室里,一言不发。

    突然,贝内特跳了起来,假惺惺地对亨利二世表示祝贺,然后准备离开会议室。其他董事劝他留了下来,他见证了亨利二世当选为新任总裁的时刻,多少年来,他为了得到这个职位排挤了公司无数有才华有能力的高级管理人员,甚至就快把公司搞垮了。现在,一切都成为泡影了。正义的人们看到他的今天,无不欣喜。

    当天晚些时候,布加斯奉命到贝内特的办公室,宣布他被解雇的消息。随后,亨利二世拿着布加斯给他的手枪,在公司总部大楼里,从一个办公室走到另一个办公室,逐一解雇了贝内特的亲信。最后,大清洗从总部蔓延到整个工厂厂区,1000多人被解雇,他们都是贝内特的亲信。贝内特想尽办法想见到老亨利,都被克拉拉阻止了。

    解雇贝内特的第二天,亨利二世来到祖父的家,向祖父报告解雇贝内特的消息。老人听后沉默了几分钟,然后平静地回答:“这么一来,哈里又回到他起先待过的地方了。”

    混乱该结束了,属于亨利二世的时代开始了。此后,一直到1987年,亨利二世继承祖父、父亲的事业,带领福特公司走进一个新的时代。

    家庭生活

    伴随着亨利·福特事业的巨大成功以及他个人的极大声望,全美国的普通人都对这位汽车发明家产生极大的兴趣,于是,他的个人传记也应运而生。最早的亨利·福特的传记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的传记集中描写了亨利·福特的艰难创业以及他所进行的工业革新,深刻揭示了T型车及其对美国人民、美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亨利·福特动人的奋斗故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无数人受到他的事迹的鼓舞,年轻一代都以成为他工厂的一员而骄傲、自豪。与此同时,他的私人生活也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兴趣。他的妻子克拉拉的名字也开始出现在公众话题中,尽管她是那种不喜欢张扬的人。

    1888年4月11日,亨利·福特与克拉拉·布莱恩特结婚。1893年,他们的独生子爱德塞尔出生。开始,他们生活在迪尔伯恩的农场里,过着简单纯净的生活。后来,他们搬到了底特律。克拉拉是一位称职的母亲,也是个称职的妻子。那时候,亨利忙于他的工作和制造他的“不用马拉的大车”,克拉拉对丈夫全力支持,悉心照顾并呵护着儿子,使他健康成长。亨利事业艰难的时候,克拉拉一直给予他最坚定的支持,她相信亨利一定会实现他的梦想。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前期的所有不顺利都远离他而去,以后的几年里,亨利的事业兴旺发达。1910年以后,T型车取得了神话般的成功,给福特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名望。他们的平静生活也常常被打扰,于是他们决定换一个住处,夫妻俩都不喜欢高级时尚的格劳斯庞特,也就是后来他们的儿子生活的地方,因为那里是底特律精英们居住的地方,老亨利一直对精英阶层抱有一种坚决的敌对态度。最后,他们在家乡迪尔伯恩的红河河畔买了一块地建设他们的家园,亨利将自己的家命名为费尔兰恩庄园,也叫光明港。

    克拉拉和她的丈夫一样恪守传统的道德规范,崇尚节俭,即使是在他们的家族已经拥有巨大财富的时候,她依然过着有节制的生活。她小心持家,有一次,她听说她的丈夫理一次发就花了一大笔钱时很不高兴,叮嘱司机兼保镖戴林格盯着这件事。她甚至亲手为丈夫织袜子,要知道,他们家的财富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克拉拉还这么节俭,真有点让人不可思议了。

    克拉拉温文尔雅,脾气柔和,是传统女性的典型,是丈夫心中理想的妻子,亨利自己对妻子也很满意。1927年,一位采访过她的记者这样描述她:“从真正意义上说,福特夫人是全世界最谦虚的女人。”她对自己丈夫的事业极其理解,对他的成就非常自豪。她从不参与福特的事业,但在必要的时候,她会坚定地站出来,对丈夫下最后通牒。1924年,亨利赢得了全国性的声誉。一些人极力主张他竞选总统,还说克拉拉是最理想的第一夫人,头脑发热的亨利也有点动心了,但是克拉拉非常恼火,当众表示“一旦他哪一天要竞选美国总统,我就立即离开他,到英国去”。随后,她坚定地要求亨利的下属们停止帮他进行任何竞选活动。

    3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与汽车工人联合会谈判,顽固不化的亨利拒绝在一项劳工解决方案上签字,克拉拉再次站出来告诉她的丈夫,如果他拒绝签字导致流血冲突的话,她就会离开他。

    独生子爱德塞尔去世后,哈里·贝内特企图掌控福特公司,她再次站了出来,和儿媳埃莉诺一起,把福特公司的最高权力夺回来,交给长孙亨利二世。她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亨利·福特智力严重不济,思维极其混乱的情况下,挽救了福特家族的事业。

    这一切都说明克拉拉尽管是一个传统的女性,更乐于待在家里尽一个妻子的责任,但当她觉察到她的家族利益会受到影响的时候,她会毫不犹豫地出面,使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实际上,她确实具有那样的能力,所以也证明她不是那种一般的女人。

    尽管大部分时间是待在家里,但像所有上流社会的妇女一样,克拉拉同样拥有自己的时尚观,她对自己的个人形象很在意,并且总是打扮得体。每当她要出门的时候,就是在她驾驶自己的小汽车在她住宅的周围兜风的时候,她也会把自己打扮得非常得体。

    虽然家境已经非常富有了,但克拉拉并不像有些暴发户那样浅薄和张扬,她非常重视教育和自我完善。当儿子长大,丈夫的事业进入辉煌时期以后,她有了足够的时间搜集自己喜爱的书籍,并且经常给自己的丈夫朗读几段,就在丈夫去世的那天晚上,她还用自己柔和的声音给老亨利朗读,《拉姆比》、《一岁小马》都是老亨利喜爱听的,她就常常读给他听。那时候,老亨利的情绪极度不稳定,她就常常给他读一些书,这样,他就会很快平静下来。她也喜欢音乐,无数个夜晚,她和她的丈夫在费尔兰恩的庄园里听着自动钢琴或老唱机里放出来的音乐,享受着属于他们的美好时光。

    亨利·福特从小就从母亲那里接受了维多利亚式的价值观,强调自我节制,用努力工作换来生活的幸福美满,他自己一直就是这样做的,他的妻子也是这么做的。他认为妻子身上具有美国妇女所具有的一切美德,他的家里总是洋溢着温文尔雅的气氛。尽管他本人的一些言行经常遭到言论的猛烈抨击,但熟悉他的人都认为他的家庭非常难得,是美国式价值观的完美体现。

    不过,事实上,在亨利·福特的私生活中,除了陪伴他长达59个春秋的妻子克拉拉以外,在他的后半生还有一个女人给他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那就是伊芙·安杰琳·科特。

    1909年,16岁的伊芙·安杰琳·科特来到福特公司高地园工厂,在速记部工作。她生于加拿大,带法国血统,父亲是教师,她还有三个弟弟妹妹。这是个典型的混血美女,身材不高但曲线优美,那双深深的眼睛尤其惹人喜爱。伊芙19岁那年,风度翩翩的哈罗德·威利斯把她调到自己身边做私人秘书,时不时地跟她调情逗趣。那时候,威利斯和亨利·福特经常要在一起讨论公司的事情,亨利·福特也开始注意这个精力充沛的姑娘,对伊芙·安杰琳异乎寻常地关心,威利斯看在眼里,知趣地退避,伊芙·安杰琳便成为亨利的特别助理,两人的友情越来越深,然后顺理成章地超越了友情。此后,他们的关系一直持续下去。

    伊芙·安杰琳和克拉拉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性,克拉拉懂得适当的节俭,即使是在拥有巨额财产之后,也从不追求奢靡的生活。对外界,克拉拉也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喜欢在庄园里散步或在花园中逗小动物玩,而从不喜欢出头露面。就是在新闻媒体追踪报道她的时候,她也很克制。伊芙·安杰琳则天生具备了法国人那种活泼好动的天性,既任性又独立,说话没有任何遮掩,常常穿着时尚的衣着,张扬地陪伴在比她年长30岁的老亨利身边。这时候,她既是情人,也像个女儿,而亨利带着她在身边也似乎恢复了年轻时的热情。

    和克拉拉相比,伊芙·安杰琳可以说是个另类女郎,她爱骑马,喜欢开飞机和快艇。最可贵的是,这个年轻女人身上也有安静的一面。有时候,她会在乡间陪着老亨利长时间的散步。亨利·福特喜欢这个女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亲切地称伊芙·安杰琳为“比莉”。她喜欢奢侈的生活,大把大把地花钱,这和克拉拉完全不一样,但亨利就是喜欢,而且他也有能力供养这么一位奢侈的小情人。

    像美国很多年轻的一代一样,伊芙·安杰琳对亨利·福特也非常崇拜,那是出自内心的崇拜,但她绝对不会百依百顺,有时她发现亨利做得不对了,就会毫不顾忌地批评他。对身边围着的一大群阿谀奉承的脸来说,伊芙·安杰琳在亨利心中无疑具有独特的魅力。

    正是因为伊芙这样的个性深深吸引了亨利,他觉得自己离不开她,更愿意把大量的金钱花在她身上。1916年初,他从“和平之船”远征回来时,尽管远征非常不如意,非常失望,身体也很不好,但他还是没忘了给她买昂贵的礼物,比如,一枚镶嵌着六大块月亮宝石的银制胸针。伊芙则对他给予回报,尽可能多地和他待在一起,安慰他一度受伤的心。

    毕竟是不正常的关系,为了维持下去,1917年2月20日,24岁的伊芙·安杰琳·科特嫁给了亨利的司机兼私人保镖戴林格,无疑这是亨利的安排。戴林格对亨利忠心耿耿,他进入高地园时是一个装配工,接着做测试员,后来成为亨利的保镖。克拉拉对他也很信任,亨利进行“和平之船”远征的时候,克拉拉派戴林格随行保卫。

    婚后,戴林格夫妇就住在福特地产上的一所农舍里,离老亨利夫妇的住所费尔兰恩庄园很近。但他们的婚姻似乎很不和谐,过了好几年,伊芙也没有怀上孩子,后来夫妻干脆分床睡。与此同时,老亨利的礼物滚滚而来。老亨利把他在费尔兰恩庄园附近买下的300英亩的一大片农场送给了这对夫妇,这片农场原本是打算留给儿子爱德塞尔的,后来又送给他们另外两块土地,他还任命戴林格担任福特农场经理的职务。戴林格夫妇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一座豪华的庄园,这就是被誉为整个迪尔伯恩地区第二大庄园的戴林格庄园。而第一大庄园当然是光明港。庄园的豪华显然和主人的地位不成正比。据说,庄园的主楼还有条秘密楼梯,可以直通楼上伊芙的寝室套间。

    戴林格对伊芙和亨利的关系当然是清楚的,被戴绿帽子的滋味肯定不好受,随着夫妇关系的恶化,脾气暴躁的戴林格经常无节制地喝酒,有时也难免发些牢骚:“妈的,我宁可住在简陋的老农舍里,不去住他妈的什么城堡。”他对妻子跟他分床睡很不满,但他不会委屈自己,对自己的肉欲丝毫不加节制,他会和很多女人调情,因为他不缺钱,只要有钱,就总会有女人主动投怀送抱。从老亨利那边来说,则给予戴林格更多的补偿,让他不仅管理福特农场,还兼管一座飞机场和格林菲尔德村的营建。他在福特公司里作威作福,不少人对他敢怒不敢言。

    伊芙对亨利绝对忠心不二。1923年4月,她在底特律的福特医院里生下一个小男孩,取名约翰。亨利·福特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还派了一名护士专门照看这个新生婴儿。几天后,他把自己儿童时期用过的一辆婴儿车送给了孩子。而我们知道,亨利非常恋旧,他自己用过的东西都会留下来,后来他的博物馆就收藏了很多他用过的物品,这次他把自己珍贵的东西送给了新生儿,可见他对这个小东西是多么重视。孩子满月时,他买了一匹价格极其昂贵的纯种设得兰矮种马作为礼物。亨利·福特对这个小男孩投入了极大的关注,整个童年,小戴林格都感受到亨利如父亲般的关怀。

    接下来,亨利送给小男孩的礼物更是不计其数,成套的小工具、一辆小尺寸的敞篷汽车、一台小拖拉机,专门为他改造的一辆小赛车,而这个小男孩经常驾驶着这辆赛车在戴林格庄园半英里的赛道上狂跑。

    小戴林格也经常和亨利的孙子孙女们一起玩耍,爱德塞尔的孩子们拥有的礼物,小戴林格几乎都有。亨利对这个孩子的宠爱甚至超过了小亨利和本森,当然,他更喜欢最小的孙子比尔一些。

    从约翰·戴林格出生的时候开始,人们就相信他是亨利的血脉,亨利对小戴林格无时不在的关爱,送给戴林格夫妇的地产房屋以及让他们在福特公司享有的特权,更表明这个孩子的特殊身份。

    但伊芙·戴林格拒绝透露她与亨利是什么关系,甚至在亨利去世后的几十年里她都保持缄默。

    亨利和伊芙·戴林格的亲密关系一直保持了30多年,直到亨利离开人世。他们的关系在福特公司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那么,作为亨利·福特的妻子克拉拉又是什么态度呢?既然戴林格庄园和费尔兰恩庄园距离这么近,他们之间的关系克拉拉不可能一无所知,但是为什么她没有制止他们之间的交往呢?抑或她自己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1929年10月21日,亨利·福特为纪念爱迪生发明电灯50周年而举行的那场轰动一时的庆祝仪式上,一位画家专门作了一幅油画,为了讨好亨利,画家在上面的旁观者里加上了伊芙·戴林格的头像。过了几天,亨利来到画室,大喊:“把她去掉!福特太太不喜欢把她放在里面。”

    显然,克拉拉对伊芙的态度他是知道的,她对丈夫也是心有不满的,但她毕竟是优雅和体面的女人。随着她年过中年,精力也没有那么旺盛了,而她的丈夫依然还是那么充满热情,夸张地表达情感,但她总是在节制自己,因为她不愿意失去女性的涵养。

    不过,克拉拉并不担心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她是亨利的妻子,爱德塞尔的母亲,有这些头衔就已经足够了。何况,到1916年,她就已经年近五十了,很可能对夫妻之间的肌肤相亲已经失去兴趣。再者,他们夫妻已经几十年,亨利知道,他不可能离婚抛弃克拉拉,一是因为他从来也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克拉拉是个好妻子他是知道的,再者离婚的代价太高了,那会导致他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爱德塞尔也不会同意。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维持既成事实,克拉拉不过多地干预他和伊芙的交往,而亨利则尽可能地维护克拉拉的面子,在重要的社交场合,需要克拉拉出现的,老亨利绝不会给伊芙机会。事实上,伊芙也是个明智的人,对于福特的家事,她从不干预。

    就这样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克拉拉和伊芙竟然发展出了一种古怪的友谊。小戴林格出生后,伊芙·戴林格经常带着他来福特家做客。我们知道,爱德塞尔和老亨利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很少回到父母的家中,孙子孙女们也一天天长大了,回来的时候也不多。那么,小戴林格的经常来访,可能就填补了克拉拉情感的空白,于是,她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这个聪明的孩子,两家人似乎相处得非常融洽。据说,戴林格庄园还有一条电话专线直通福特家的费尔兰恩庄园。

    在老亨利的慷慨施舍下,戴林格夫妇尽管已经成为巨富,而且他们之间又是那种微妙的关系,但是年轻夫妻似乎对老亨利很领情,凡是福特家族的任何需要帮忙的事情,他们都会立即赶到。埃莉诺一直对公公婆婆敬而远之,更是很少和婆婆在一起交流什么,那么,某种程度上,伊芙成了克拉拉的秘书,在她身边忙来忙去,年纪越来越大的克拉拉对她则产生了依赖。只要有事情,她也乐于得到伊芙的帮助。后来,亨利二世掌管了福特公司的大权,受到老亨利极度宠信的贝内特离开了福特公司,并从此远离了福特一家的势力范围,戴林格夫妇于是成为福特一家最好的朋友。整个福特家族中,恐怕只有老亨利的孙子们——亨利二世、本森、比尔不喜欢小戴林格。

    岁月在流逝,老一代越来越离开舞台的中心,年轻一代长大了。成年后,小戴林格曾经出过书,说明他和亨利·福特的关系,亨利的孙子们则给予一致的谴责,他们绝不会承认这个人和福特家族有这样为人不齿的关系。

    不管怎样,克拉拉一生中给予丈夫最坚定的支持,伊芙则为亨利的后半生带来不少欢乐。克拉拉承认了这个比亨利小30多岁的女人的存在,在老亨利即将告别人世的时候,克拉拉把伊芙叫到费尔兰恩庄园,让她站在亨利的床边与他告别。

    告别人世

    我们从留下来的有关资料图片中可以看出,亨利·福特看上去一直瘦瘦的,而且比实际年龄更年轻,亨利也一向为此自豪。但是,自从1931年他一生最崇拜的偶像爱迪生去世后,他的身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变得消沉,害怕死亡。1938年,他度过75岁生日后不久就得了轻度中风,他不愿意承认自己老了,不愿意让外界知道他的身体状况,因为他始终对福特公司不肯放手,不愿意把权力真正交给爱德塞尔。然而,不管他如何努力,如何掩饰,他一天天地衰老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1943年,爱德塞尔在经历了父亲无数的折磨和屈辱之后,在49岁的壮年就离开了人世。尽管亨利不喜欢自己这个儿子,一直对他施予虐待,但儿子的去世给他带来的打击还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爱德塞尔毕竟是他唯一的儿子,他认为他对儿子所做的所有不近人情、不近常理的迫害都是为了儿子好,为了把儿子塑造成他想要的那个样子,但是,结果恰恰相反,他把儿子彻底逼上了绝路。儿子英年早逝,而他已经到了漫漫黄昏,很多事他已经没有力量去做了。爱德塞尔去世,孙子亨利二世接管了公司以后,他就仿佛置身世外。他彻底放弃了早年坚持的反犹太主义立场,也不再仇恨天主教或其他宗教。“我现在不反对任何东西,”他非常平静地说,“我只希望过一种淡泊的生活。”他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终于想明白他想做一个怎样的人,也许年轻时期的艰苦创业,盛年时期的辉煌,在这样一个老人的心里都变得不重要了。

    而且,那种淡泊的生活与他曾经的辉煌热闹相比,难免让人感觉辛酸。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头,像个孩子一样依赖他的妻子,一刻也不能离开。他可能还会和他遇到的人说说话,但谁也不能保证,他是不是清楚他们是谁。克拉拉肩负着照顾丈夫的使命,在儿子爱德塞尔去世的最初的几个星期,她似乎对丈夫有无限的怨恨和不满,但生活还要继续下去,儿子没有了,她的丈夫还需要她,她不能离开他。当她和儿媳埃莉诺联手夺回了福特公司的控制权以后,她就把自己全部的心思用在照顾丈夫上了。她就像照顾一个孩子,无微不至地关怀他。

    1945年秋到1947年春,老亨利已经步入了凄凉的晚境,大部分时间他都无法清晰地思考,说话也不连贯了,他总是跟在妻子的后面转来转去,一刻也不离开。有时,他还会瞪着眼睛看着远方,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继承了福特公司的亨利二世免不了对祖父的怨恨,在他看来,父亲的过早离世都是祖父一手造成的,他一辈子也不能原谅他。但他毕竟是老亨利的孙子,是福特家族的血脉,他不可能对已到老年的祖父不闻不问。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会不时回到光明港看望他的祖父母。亨利和克拉拉尤其喜欢亨利二世的两个女儿,两个小女孩经常到光明港看望年迈的老爷爷老奶奶,她们给老人家凄凉的晚年带来了不少欢乐。

    1946年冬天,老亨利夫妇带着戴林格夫妇和博物学家约翰·巴勒斯等朋友一起乘专列到温暖的美国南方去旅行,在老亨利漫长的一生中,福特一家和爱迪生一家、巴勒斯一家曾经多次一起旅行,然而,这一次却是老亨利最后一次远行了,这次愉快的旅行持续了几个月。

    1947年4月6日,正是复活节这一天,老亨利夫妇一行从佐治亚州回到了迪尔伯恩的费尔兰恩庄园。从此,老亨利的健康状况就大大地恶化了。他严重的健忘,在旅行中,他就经常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神情恍惚,不能自主。

    4月8日,亨利·福特终于走完了他漫长的一生,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当亨利·福特离开人世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早已结束了,此时的世界正处于战后重建的混乱之中。然而,汽车大王的死仍然震惊了世界,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等着名政治领袖都发来唁电表示哀悼,各大报纸都在显着位置发表文章,高度赞扬他的一生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巨大进步。

    是的,和与他差不多同时代的洛克菲勒、摩根、范德比尔特等美国早期的工业金融领袖相比,亨利·福特似乎更值得人们尊敬,他一直在实业界努力,他生产的汽车改变了美国整整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他生产的农用拖拉机受到农民们的热烈欢迎。他所做的改革,使美国不少普通民众进入中产阶级行列。人们崇敬他,并活在他创造的历史中。当他年轻时,只有五分之一的美国人住在城市里;而当他去世时,只有五分之一的美国人生活在农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生产的价格便宜的汽车,扩大了人类的活动空间。正是因为他的努力,七分之一的美国人当时都在从事汽车业,或是与汽车有关的工作。他生产的汽车引擎,使他的国家进入了“美国时代”,然而,这位老人却去世了,人们怎能不怀念他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