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人应劭在《风俗通》中说:战国时代秦国名将蒙恬发明了古筝。
有人查阅史书后发现,《史记·蒙恬列传》中,没有蒙恬造筝的记载,进而对应劭的说法提出异议:治学严谨的司马迁生年距蒙恬卒年仅六七十年,如果蒙恬造筝是史实,太史公不太可能忽略不记。《旧唐书·音乐志》更是对蒙恬造筝说坚决予以否定:筝,本来是秦国的乐器,相传是蒙恬所造,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古筝究竟为谁所造,作者却未作交代。
有人认为,筝源于瑟,筝与瑟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筝的弦数少于瑟。唐人赵璘在《因话录》中说:秦国有个人弹奏瑟,弟兄俩互相争抢,于是将瑟一劈两半,因此取名叫“筝”,含争斗的“争”之意。此说一出,便被许多人接受。宋、明、清及近代的不少书籍均沿袭此说,连日本的筝史着作都受其影响。《筝史知识》中说:秦始皇有两位爱姬,为一只25弦的瑟争得不可开交,始皇命人将瑟一分为二,劈做两只筝。后来,13弦的筝传入日本,12弦的筝流入朝鲜。
另外,郭沫若和一些日本学者则提出,筝很可能是在秦朝由西方传入的,但此说无确据。
古筝来源之谜还有待于科研的深入和考古的新发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