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百科之陆战武器-电子武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电子对抗萌芽于20世纪初,电子对抗的发展史,也就是电子技术的发展史。如果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大体是这样的:

    1904年,英国工程师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只真空二极管。

    1906年,第一只可以对无线电信号起放大作用的真空三极管问世。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开始了无线电通信,也发展了简单的无线电通信干扰。

    1920年,发现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的反射作用,无线电通信距离大大增加,无线电通信对抗跟着也加剧了。

    1933年前后,德国试制了一部实验性雷达。

    1936年,英国制造出了雷达装置。电子对抗从此增加了雷达对抗的内容。

    1940年,英国研制成功了“谐振腔磁控管”,微波技术从此开始,以后便有了各种炮瞄雷达、警戒雷达、机载雷达和舰载雷达,以及导航、遥控遥测设备,也就有了雷达对抗的种种手段。

    1947年,美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只点接触型锗晶体三极管,电子技术有了新的突破。80年代,晶体管在复杂的武器装备中普遍使用,地空导弹、空地导弹开始装备,电子对抗设备也多了起来。

    60年代,出现了专门用来进行电子对抗的武器系统。

    近20多年来,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兴起,军队用的电子设备日渐向着性能好的小型化发展。

    在许多次的局部战争,特别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等国的军队,几乎每个作战单元都配备电子器材和对抗设备。

    现在,一个新的兵种——电子战兵种已经出现,许多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电子战部队。美国的电子战部队,在陆军中有2.5万人,占总人数的3.3%,空军的电子战飞机有248架,占作战飞机总数的6.9%,海军的电子战飞机有120架,占作战飞机总数的4.8%

    电子对抗经历了从无线电通信对抗到雷达对抗,到电子设备全面对抗的几个阶段。

    有人预测,随着电子战兵种的崛起,一方面,它将同陆、海、空、天战场的作战更加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为多维的立体化战争服务;另一方面,也许会出现单独的电子战阶段,或者独立的电子战略阶段,甚至有可能出现只靠电子战争便分出胜负的新样式的战争。

    电子战就是欺骗战

    电子对抗是人操纵的,直接的作战目标却不是杀伤对方兵员。

    它是利用电磁波探测、识别敌方的电磁频谱和电子设备,想办法使之不起作用,同时又想办法保护自己方面的电磁频谱和电子设备不受干扰破坏,能够正常运作,充分发挥作用。所以电子对抗同一切作战形式一样,有进攻的一面,也有防御的一面。

    电子进攻的基本样式有软硬两手。软的一手,也称软杀伤,大致就是冒充、欺骗、干扰、压制,让对方接收的是假信号,电台里嘈杂刺耳,什么也听不清楚,雷达上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出来。硬的一手是摧毁,用专用的导弹等打击兵器,消灭对方电子设备。

    电子对抗中,攻或防都离不了欺骗。从有无线电通信和雷达以来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军事欺骗史,能够编写成厚厚的一本书。

    中国古代兵书中说兵不厌诈。诈,就是造假,搞欺骗。

    战争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这个界限是模糊不得的,大可不分清楚。

    但是,战争却并不都是堂堂正正进行的,许多方面不可用日常的仁义道德标准去衡量。公元前7世纪,中国古代春秋时期,宋国和楚国打仗,宋国军队已经排队成阵,楚兵还在渡河,有一位官员建议马上出击,宋国的国君宋襄公说:“君子不趁别人困难的时候去攻打人家。”楚兵已经全部渡过河来,但还没有排成队伍,那位官员再次请求出击,宋襄公又说:“君子不攻击不成阵势的队伍。”

    直等到楚兵完全准备好了以后,宋军才出击,结果大败。历史评论宋襄公的仁义道德,说他是一种蠢猪式的行为。现代战争中谁也不会再当这样的傻瓜。

    即将过去的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和数百次局部战争。这些大小战争中的电子对抗,都有出色的欺骗表现。

    1940年,德军飞机借助英国广播电台的强烈电波起导航作用,在黑夜里准确地轰炸伦敦。英国人吃了几次亏后便想法对付,只要一发现敌机,全国所有广播电台一律取同一频率广播,使德军飞机晕头转向,找不到要轰炸的目标。后来,德军在他们侵占的法国、荷兰靠近英国的一侧,各建起一个强大功率的发射台,一个电台发的是哒、哒、哒信号,另一个发的是嘀、滴、嘀信号,德军飞行员听到两个电台一样强弱的信号,说明航向正确,如果一个强一个弱就证明偏离了航向,需要修正。

    1940年8月28日深夜,180架德军飞机突然袭击英国,在飞行员保持航向的情况下,听到的却是强弱不等的信号。原来英国已经发现,他们用德国电台同样的频率,发出其中一个电台的强大信号干扰。德军飞行员受骗修正航向,把大批炸弹投进了英吉利海峡。有一次,英国还用假信号,诱使德军飞机在英吉利海峡上空转了几圈,最后在英国本土机场降落,活捉了德国飞行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军队曾经用电子欺骗干扰和压制性干扰办法,迫使德军一个重兵集团粮尽弹绝,大批坦克、大炮无用,不得不投降。这就是加里宁格勒之战。

    1943年5月,德军也用过欺骗手段,让美国军队自相残杀。德军截获破译了盟军电报,知道进攻西西里岛的美军空降部队要空运到岛上一个基地实行机降。

    他们先是干扰通信,使美军机队迷失航向,同时派出自己的轰炸机,在500米高度上,向基地附近海域的英美舰艇轮番轰炸。接着,德军电台冒充盟军地面指挥所,引导美军机队修正航向,保持500米高度,飞往基地。这时的英美舰艇以为德军飞机又来轰炸,便向机队猛烈开火,结果机毁人亡不少,损失惨重。

    最出名的一次造假、欺骗是英美军队的诺曼底登陆战。英美两国军队组织了无线电佯攻队,使用常用呼号、频率、暗语,在法国加来地区海峡对面的英国港口频繁活动。港口附近精心设计和建筑了假码头、假仓库、假医院、假兵营、假的飞机和坦克等等。特别是成立了根本不存在的美军第一集团军司令部,任命着名将领巴顿当司令员,大量电报来来往往。

    一切都给人以盟军将在加菜地区登陆的印象。德军的情报和电于侦察结果也都这样判断。德军大批兵力,23个师包括原来在诺曼底的2个坦克师和6个步兵师,集中到了加莱地区。真正的登陆地点却是在诺曼底。等到德军发觉上当,已经晚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场大的局部战争,骗人的手段依旧,但使用的器材设备更先进了。

    1967年中东6天战争,以色列靠事先侦察,得到了埃及雷达盲区、无线电通信频率、联络密码、导弹和机场部署等情报,开战几小时,以空军摧毁了埃及军队的几乎全部飞机和导弹基地,用压制性电子干扰手段使埃军的雷达和通信设备失效。

    紧接着,以军冒充埃及军方进行欺骗性干扰,发出各种假命令,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飞机引导到已被以军占领的机场,把运送油料的车队引入地雷区,把埃军第4坦克师调离运河区。埃军的许多指挥员一天多时间里接到各种命令,真假难分,不知怎么办才好,贻误战机,部队丧失了战斗力。

    电子欺骗干扰当然只是电子对抗中的一个手段。就干扰来说,有许多种手段,包括有源和无源的电子干扰,压制性和欺骗性干扰。如果细分,那就有无线电通信干扰,无线电导航干扰,无线电遥控遥测干扰,雷达干扰,红外干扰,激光干扰,等等。用来干扰的电子设备,有专对远距离的,近距离的,随部队行动的流动性的,以及专门用来自卫的种种区别。

    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使用的电子对抗装备,是20世纪历次战争中最多的一次,各种对抗手段几乎都用上了。美军投入了近百架电子战飞机,其中的EF-111A电子干扰飞机,装有多用途的电子干扰系统和红外侦察系统,金属箔条,红外诱饵投放装置,威胁告警系统,只需几架这样的飞机,就可以在空间形成一定范围的电子屏障,隐蔽自己方面作战飞机的航线和机动方式。

    美军用了许多种电子打击兵器,其中的“哈姆”反辐射导弹,有“记忆”功能,能在对方雷达波束突然中断时继续飞向目标,甚至可以先发射出去,无定向飞行,直到发现雷达信号,再确定目标,飞去摧毁。多国部队向伊拉克本土开战4个小时以后,伊军前沿的100部警戒雷达只剩下15部勉强能用,两周以后,200部导引控制雷达全部失效。伊拉克统帅部和各部队间通信联络瘫痪,10个防空中心的通信枢纽被摧毁,空军飞机得不到地面指挥,防空导弹失去制导手段,只能当高射炮一样使用。

    新技术装备

    电子对抗,有攻,必有防,攻防对垒的结果,使得彼此不断采取新的样式,新的战法,包括使用新的设备。新的电子技术也就在这种攻防的需要之中,不断地出现、发展和完善起来。

    到目前为止,对付电于进攻的反侦察、反干扰、反摧毁的手段,比较有效的是设立假目标,采取加密数字通信,电台、雷达的跳频和频率捷变等办法。电台的跳变频率可以是几十个甚至上千个,从一个频率跳到另一个频率,每秒钟十几次、几十次到500次以上。

    雷达在跳频工作状态时,它的频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或者在若干个脉冲重复周期内改变,或者在每个重复周期内改变。在一个频率上受到干扰,自动地跳到另一个频率上工作,改变的速度非常快,频率改变的范围又宽,干扰机很难跟踪干扰。

    但是正像俗话所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国古老的矛和盾的故事:我的矛是最好的,能穿破任何的盾;我的盾是最好的,能够挡住任何的矛。这就是矛盾一说的来源,它告诫人们不可自相矛盾。能穿破任何盾的矛和能挡住任何矛的盾,会同时存在吗?不会的。

    一个时候有任何盾都可以穿破的矛,或者一个时候有任何矛都能挡住的盾,这是可能的。不可能同时存在,也不可能有一样东西永远独霸天下。矛要发展,盾也要发展。矛之后有盾的发展,盾之后也一定会有矛的发展。除了矛和盾,为什么不可以去发展别的呢?

    电子技术的发展,可以用一日千里这句话去形容。正在研究用于军事的电子新技术有:

    1.中微子通信

    中微子是一种中性粒子,是质于或中子发生衰变的产物,体积极小,比较稳定。1962年美国教授首次用粒子加速器人工产生中微子。70年代末开始用作通信试验,现在已经走出实验室。中微子通信是采用中微子束代替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无线电通信方式。它沿直线传播,传播过程中不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现象,几乎不产生传输衰减。据计算,即使穿越地球,能量也只减少100亿分之一。普通电磁波做不到,它能穿透地层,进入深海,直接传输,保密性强,所以很不容易遭受侦察、干扰、截获和摧毁。不但电和磁对它没有影响,就是热核爆炸引起的辐射也对它不起作用。

    2.超导通信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首先发现汞在摄氏零下268°~987°度以下会失去电阻。从这以后,各国科学家不断发现,许多金属、合金以及化合物都可成为超导体。它的出现同半导体一样,使通信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前苏联已经试制成功超导电缆。

    这种电缆传输信号,衰耗差不多是零。普通电缆传输载波电话,常常要隔一段距离就得增音,有的增音段近到一二公里就得设置。超导电缆的增音段可以达到100公里。它的传输速度,比光纤通信网要快100倍,而且传输容量大,同一条线路可以传输1000到1万路电视,相当2000余万路电话。超导的通信器材国外也在研制。英国一所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创立世上第一个超导通信装置,他们使用的微型无线电发射器,具有超灵敏度。

    3.防核通信

    核武器爆炸,有强大的冲击波和光辐射,还会产生电磁脉冲,这些对电子设备都有很强的摧毁作用。建立防核通信是各国军方关注的重要问题。有些国家着手建立地波通信网络,发射在毫米波工作的通信卫星,研究利用超短波的流星散射通信,等等。有的已经研究制造出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并装备部队使用。

    4.蓝绿光通信

    激光通信的一种,用来同潜艇通信。普通电波容易被海水吸收,其低频和较低频的电波穿透海水的能力也有限,最多不过30来米。而且频率越低,天线就要求越大,这样速度也就会越低。蓝绿光波段的激光有极强的穿透力,能进到海洋深处,就像光线透过玻璃窗一样,能量集中,方向性好。有了蓝绿光通信手段,潜艇不需要上浮到海面,一样可以同地面、高空联系,也就不怕敌方侦察、干扰和被摧毁了。

    电子战会愈来愈出奇

    由研究制造新的电子设备,进而研制新的电子战武器,这就是有些国家在研制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粒子束武器和等离子武器。

    有报道说,1989年3月,美国用激光武器击毁了1枚飞行在650公里高空的探测火箭。这则消息实际上告诉人们:这些新的武器有的已进入实用阶段,未来战场上的电子战中会有直接摧毁和杀伤的兵器出现。

    激光武器也称死光武器,它是借助激光束的热能直接摧毁目标。激光被聚焦不到半秒钟就能把碳加热到8000摄氏度以上,这样高的温度完全可以把任何金属或坚硬材料气化。

    微波束武器,用超高功率的微波发射机输出的能量,汇聚成极窄的波束,对目标进行照射。弱微波能量就可以使相应频段的通信中断,使雷达无法正常工作。

    较强的微波能量照射,可以使通信、雷达、导航等系统的电子设备失效、损坏。强微波辐射形成的电磁场,可以使金属表面产生感应电流、电荷,通过天线、导线和各种切口、隙缝传入导弹、飞机、坦克等内部,破坏敏感器件,使整个武器系统瘫痪。当微波能量达到1000~10000万瓦/厘米2时,可以在很短的照射时间里烧毁目标。微波武器还是对付隐形飞机的有效手段。隐形飞机用的是大量吸收微波的材料、涂料,可以躲过雷达的眼睛,却正好容易受微波武器伤害。

    粒子束武器,等离子武器,也是把许许多多粒子、等离子聚集成密集的束流,利用它们强大的能量去摧毁目标。这些武器处在研究阶段,还没有走出实验室。

    当然,不会有万能的全无敌的武器,不会没有对付新的武器的新的办法。还是这句话:有矛必有盾。会不断地出现新的防御武器,就像会不断出现新的进攻武器一样。这是有战争以来被不断证明了的。

    电子领域里的对抗,已经扩展到了指挥、控制对抗和光电对抗。对抗包括了电子打击、电子防御和内含电子侦察、情报侦察的电子支援。电子打击的手段,不但利用电磁能,而且正在利用激光束、微波束、粒子束、等离子等研制定向能武器,这就从压制、摧毁敌方电子设备扩展到了打击杀伤敌方人员。

    有人预测,进入21世纪后的战争,电子领域里将会有更新的设备产生,光电子设备的比重将增加,电磁频谱还将拓宽,电磁战场的范围也将不断扩展。总之,电子领域里的战争会愈来愈出奇。

    电子侦察飞机

    电子侦察飞机通过对电磁信号的侦收、识别、定位、分析和录取,获取所需的军事情报。

    它装有宽频带的电子侦察系统。基本工作程序是:侦察系统收到信号后,测出信号源的方位和技术参数,显示在指示器上,同时加以录取;必要时,用数据传输系统,适时地将数据传送给己方指挥中心或作战部队。

    美国的EA-3B电子侦察机上,就装有覆盖1~10.75千兆赫的电子情报接收机、雷达频谱分析仪、雷达告警接收机和自动搜索及电子干扰系统等。

    电子干扰飞机

    电子干扰飞机是专门用以对敌方防空体系内的警戒引导雷达、目标指示雷达、制导雷达、炮瞄雷达和陆空指挥通信设备等实施电子干扰,进行“麻醉”后,掩护航空兵突防的飞机。

    该机主要装有大功率杂波干扰机、无源干扰投放器和侦察、引导接受机。其基本工作程序是:接收机收到信号后,经计算机处理,引导施放有源和无源干扰。例如由A-6攻击机改装而成的美国EA-6B“徘徊者”电子干扰飞机,即以远距离干扰和护航干扰两种方式执行任务。该机翼展16.15米,机长18.24米,机高4.95米,起飞重量(带5个外部干扰吊舱)24703千克,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987公里。

    其主要装备有雷达欺骗装置、通讯干扰装置。战术杂音干扰装置、卡盘式箔片撒布装置等。其中,战术干扰装置由计算机控制自动把干扰无线对向目标,并在5秒内完成搜索、向机上人员指示构成威胁的所有目标。

    此外,该机在进行远距离干扰时,是在地空导弹射程之外实施干扰,支援在目标上空执行任务的己方飞机。在进行护航干扰时,通常是在攻击编队的正前方飞行,用敷撒金属条、红外诱骗弹和积极干扰等手段掩护攻击编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