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国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
[3]英语,院务委员。
[4]英语,院务委员资格。
[5]英语,后院。
[6]契古特白登,通译夏多勃里昂(Chateaubriand,1768—1848),法国作家,著有《阿达拉》《勒奈》等。其作品带有宗教感与原始主义意味。
[7]威尔斯,通译威尔士,英国本岛西南部的一块地方。
[8]柯罗(1796—1875),法国画家。
[9]米开朗基罗,通译米盖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
[10]Chopin,通译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演奏家。
[11]高蒂闲,通译戈蒂埃(1811—1872),法国诗人、小说家、批评家。
[12]丹德,通译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著有《神曲》等。
[13]宗教用语:玛门。指钱财、物质财富。
[14]英文,意为:克里姆林宫。
[15]英文,意为:古代政治制度。
[16]英语,意为:天空。
[17]英语,意为:主人。
[18]英文: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名。书中主人公梅什金公爵是一个在肉体、精神上有缺陷,但具有纯洁、仁爱之心的人物,被人视为“白痴”。
[19]别列津纳,俄国地名。1812年库图佐夫率俄军在别列津纳河畔重创入侵的法军。
[20]拉文纳,意大利东北部港口城市。
[21]阿西西,意大利地名。
[22]佛拉明果,通译弗兰芒克(1876—1958),法国画家,野兽派代表人物。
[23]玛提斯,通译马蒂斯(1869—1954),法国画家,野兽派代表人物。
[24]佛朗次马克,通译佛朗茨·马尔克(1880—1916),德国画家,表现主义画派代表人物。
[25]马克夏高尔,通译马克斯·克林格尔(1857—1920),德国画家,象征主义画派代表人物。
[26]孟内,通译马奈(1832—1883),法国画家,印象派创始人之一,文中提到的《奥林匹亚》是他的代表作。
[27]荷兰老婆,Dutch wife,南洋人睡眠时夹在两腿之间的长形竹笼,以免酷热中皮肉粘贴之苦。此物是中国传入东南亚的,古人称之“竹夫人”。
[28]Banyan,榕树。
[29]Aloe,芦荟。
[30]Tannhāuser,通译汤豪泽,德国十二世纪诗人,后来成为民谣中的英雄人物。
[31]薇纳丝,通译维纳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
[32]“邓浩然”,即上文中的Tannhāuser
[33]红毛人,对西方人的蔑称。
[34]法语:好朋友。
[35]英语Bohemian的音译,指生活放荡不羁的艺术家。
[36]Westall,通译韦斯托尔(1765—1863),英国画家。
[37]戴东原,即戴震(1724—1777),清代学者,对经学、语言有重要贡献,被称为一代考据大师。
[38]纽斯推德,通译斯泰德,是一处修院庄园,原为拜伦家族的领地。
[39]苏和尚,即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艺术家,早年留学日本,后为僧。他翻译过拜伦的作品。
[40]阿博洛,通译阿波罗,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
[41]阿尔帕斯山,通译阿尔卑斯山,欧洲大陆最大的山脉。
[42]威尼市,通译威尼斯,意大利东北部港口城市,濒临亚得里亚海。
[43]瑳奕司,通译枯瑞忒斯,希腊神话中伴随瑞亚为宙斯降生寻找安全地方的人。
[44]玖必德,通译朱庇特,罗马神话中的大神,也即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45]这些诗句的大意是,“什么是生,什么是死,我们又是何物。当船只沉没,我们也许不复存在。”
[46]虬哪,通译朱诺,罗马神话中大神朱庇持的妻子,天后。即希腊神话中的赫拉。
[47]爱俪儿,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精灵。
[48]这些诗句的大意是:“朱庇持的闪电,可怕的霹雳的先兆……火光,狂怒喧嚣的雷鸣当空劈裂,威风凛凛的尼普顿(罗马神话中的海神)眼遭围攻,使他的怒涛胆战心惊,使他可怕的三叉戟不住地摇晃。”
[49]龙河,通译罗讷河,流经瑞士和法国的一条大河。
[50]这位不会泅水的美少年即雪莱。
[51]梨梦湖,通译莱蒙湖,即日内瓦湖。
[52]萨福埃,通译萨沃伊,法国东南部的山区,位于瑞士日内瓦湖正南,属阿尔卑斯山区地形。
[53]梅锁朗奇,通译梅索朗吉昂,希腊西海岸城市。拜伦投身希腊革命时,率领一支招募的队伍在此登陆,未久患病谢世。
[54]蓝奥孔,通译拉奥孔,希腊神话中阿波罗或波塞冬的祭司。他企图阻止希腊人攻取特洛亚城,触犯天神,神派了两条巨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缠绕致死。
[55]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他出身贫苦,做过药剂师的助手,年轻时就死于肺病。
[56]Wentworth Place,即文特沃思村。实际上,该处是济慈的女友范妮·布劳纳的家,济慈写《夜莺颂》的时候还在汉普斯泰德,他是去意大利疗养前的一个月才搬到这里的。
[57]淘成,浙江方言,这里是“剩存”的意思。
[58]赵松雪,即赵孟頫(1254—1322),元代书画家。其书法世称“赵体”,画工山水、人物、鞍马,尤善画马。
[59]Robert Haydon,通译罗伯特·海登(1786—1846),英国画家、作家。
[60]Miss Mitford,通译米特福德小姐(1787—1855),英国女作家。
[61]这句英文的意思是:“……那低沉而颤抖的鸣啭深深地感染了我。”
[62]Lord Houghton,通译雷顿爵士(1809—1855),英国诗人,曾出版济慈的书信和遗著。
[63]裴德,通译佩特(1839—1894),英国诗人、批评家,著有《文艺复兴史研究》等。
[64]德国诗人,著有《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65]司蒂文孙,通译斯蒂文森(1850—1894),英国作家。
[66]Art of Writing,即《写作的艺术》。
[67]George Henry Lewes,通译乔治·亨利·刘易斯(1817—1878),美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还做过演员和编辑。
[68]Everyman edition,书籍的普及版。
[69]俄国作家,著有《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70]意大利作家。
[71]法国诗人。
[72]友鸾,即张友鸾(1904—1989),作家、翻译家。当时他在主编《京报》副刊《文学周刊》。
[73]萧友梅(1884—1940),音乐教育家,当时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
[74]贝多芬的第六个“沁芳南”,即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沁芳南”是英语交响曲Symphony一词的音译。
[75]龚云甫(1862—1932),京剧演员,擅长老旦戏。下文中的“她”,是指他的角色身份。
[76]低沉颤抖的鸣啭。
[77]早已和你在一起。
[78]沙浮,通译莎福(前7—前6世纪),古希腊女诗人。
[79]Ruth,通译露丝(本文译作罗司),圣经《旧约·路得记》中的一个人物。不过,济慈的《夜莺颂》至第七节才用到这个典故,徐志摩这里把她错到第六节里去了。
[80]The Book of Ruth,即《旧约·路得记》。
[81]forlorn,孤寂
[82]卢梭,通译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除学术研究外,他一生直接涉身许多社会活动,包括和平主义运动和核裁军运动等。他的一些谈论社会与人生的文章,被人们视为优秀的散文作品,故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曾于1921年来中国讲学。
[83]潘让市,通译彭赞斯,英国最南端的一个城市。
[84]爱弥儿,法国哲学究、文学家卢骚的小说《爱弥尔》中的主人公,一个作为教育示范的富家孤儿。这里的“新爱弥儿”指接受合理教育的孩子们。
[85]英国电影演员,长期在美国电影界从业。
[86]Exeter,通译埃克塞特,英国南部城市。
[87]萨拜司,即安息日,英语Sabbath(day)的音译。正统的基督教徒把星期日称为安息日,这一天除了上教堂他礼拜和祈祷之外,别的什么也不做。
[88]这是卢梭的一本著作的书名:《论教育——尤其是孩童的早期教育》。
[89]英国作家、文学家,著有《时间机器》《隐身人》等。
[90]这句英文的意思是:“疲倦,狂躁和烦恼;坐下来互相叹气。”
[91]这是一句英国谚语,意为一个人的童年决定他的未来,近乎中国人所说的“三岁看到老”。
[92]爱伦内,英文Irony一词的音译,意即“反讽”。
[93]菲力士挺,Philistine的音译,现通译腓力斯人,巴勒斯坦西南岸古国腓力斯的居民。又,Philistine一词另指庸人、市侩和不懂文学、艺术的低级趣味者。
[94]英语,烈士。
[95]英语,性欲。
[96]当时的苏联驻华公使。
[97]英文,意为“永远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
[98]现通译庞培,意大利古城,因附近火山爆发而湮没。
[99]指华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