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不发财-红颜知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秀出租车一直开到八大湖,也就是盈盈第一次请客的那地方。小雨那里不用打电话,一个男人出去吃饭还要请假?太瞧不起我了吧。几年过去了,饭店早已换了主人,可是风景依旧,还是那门外的小桌子,墙外的蔷薇变成了刺玫,带着清香,开在我们头顶。

    盈盈很快把话题切入了重点。我把这几个月的情况和她说了一下,然后拿出了那些调查的数据给她。她看着,依旧是那副表情,仔细,专注。看着她拿着笔,认真地计算,一丝惆怅爬上心头,难以言喻。

    她写了一小时,放下笔喝了一杯啤酒,开始给我总结。这产品是食品,有保质期,必须快速消化,不能盲目扩张,否则就会造成产品积压。

    根据目前我们的实力,还没有能力开发全国市场,只能在本市。在本市也要划分一下市场,把精力、资金全部砸向一个点,根据数据,这个点就是饭店。先不考虑超市,或者只做有冷柜的大超市,小超市暂时放弃。为什么呢?

    第一,饭店一般都有冷柜,对于产品的存放时间有保证。第二,饭店的结算是现金,周转快,消化产品也快,只要推销到位,就能保证收益。

    第三,目前市内四区和周边市场的饭店大小有10000多家,如果每家每天就出一盘,我们就能卖10000袋子,而这高档产品的效益很可观,每袋都有2块的利润,那每天就是2万块。一个月就是60万块,而我现在的高档产品生产得少,成本还高,如果加大生产,成本应该能更低,效益也更大。

    仅仅全市这些饭店就完全能消化我们的产量,所以这次的策划就针对饭店来做。我们的拳头产品,街道的横幅这次一定要用上,全面统一的,只用一句广告词,让它成为一句经典,让消费者都知道。例如:“请客吃饭,只有贡品窝头宴”等。别的不要,就这一句,挂满街道。配合报纸,印刷传单,宣传产品成分,那些红薯的营养效果,还有板栗的营养效果,如有可能,连载。组织一次“一路发杯”迎接香港回归全民知识大奖赛,开始用报纸刊发内容,进行海选。市民都可以参加,选取前10名。利用电视台的关系,现场直播决赛。把我们的产品名称、成分、对人的好处、营养价值以及消费时尚元素等,利用考题形式,插在大奖赛题目里面,不要太多,每10道题有一道我们的内容就可以,避免反面效果。有了政治内涵,这广告的费用应该很少,或者和报纸、电视台联合举办。这就看你的水平了。奖金设立不要很高,一等奖2万元,三等奖5000元。如果三项一起搞,15万元资金应该能造成轰动,一个月内消化完目前的产量,可以有盈余。

    周盈盈幽幽地说:“可惜我现在只有三天时间了,能帮你也就三天。我真的喜欢这样的工作,有挑战,有激情,唉!希望我回来后,你还能继续做这个,我来过过瘾。”说完她笑了。

    这一番思路给了我灵感,我一杯接一杯喝着,还是盈盈,我的主心骨啊!和盈盈说着,那感觉似乎回到以前,酒精的作用?我们说着以前那些事情,从南方谈到北方,沉浸在回忆中的感觉特好。也许是怕我伤感,也许是怕她自己难受,盈盈没有给我任何一个感情表达的机会。她走前,带走了那些数据,明天开始,她去公司帮我策划,完成她这最后的使命。我负责全面铺货,铺货到所有的饭店。

    去酒店看了一下最近几天的营业情况,晚上回去已经很晚了,小雨还没睡,看我回来了,笑嘻嘻地说:“和盈盈姐去吃饭了?”

    “是啊,你怎么知道?”我真是纳闷了。“嘿嘿,盈盈姐真是好人,其实我觉得她和你更般配。”她说。“你们怎么认识的?”躺在床上,我问。“这算个秘密吧,可以不说吗?我答应过盈盈姐的。”她很认真地说。这些女人,真麻烦,不说算了,我也没掉块肉,还是想想怎么营销我的窝头。没搭理小雨,我转身思考去了。

    有了盈盈坐镇办公室,我似乎来了精神,她那边带着几个广告人员紧锣密鼓地忙活,我这里也干劲十足。韩守宝回来了,工厂那边让夏厂长带领,仍旧四个小组,人数不够自己去招聘。

    全面开发饭店,能送就送进去,不要货物的,记下饭店名字、地址,不要浪费时间,不要就走,回头我们去突击。时间紧迫,不准耽误,争取两周内铺货完毕。大型饭店门口一定要有展架,小的饭店等桌牌、画报什么的弄好再去送。

    这边安排完毕,我联系电视台马姐,一听是我,马姐很痛快,因为他表舅还是我的股东。她那里派人,协助我搞这个活动,也算电视台一份子。我们联合,她是主办方,我是赞助商。报纸这边马姐联系,争取拉一家主办单位,这样我的费用就只需赞助那点钱了。剩余的钱可以给报纸上硬广告,做连载,或者刊登海选知识竞赛的题目,这样报纸那边还有交代,毕竟还有广告费用进账。

    横幅制作也安排好了,一天时间,我完成了这些任务。周盈盈还有两天就走了,我要抓紧时间,做一点成绩让她欣赏。为什么现在才有这种感觉,想在她面前表现?以前怎么没有这表现的欲望?说不清楚。

    两天下来,晚上周盈盈把方案给我,明天一早的飞机,她要走了,先去北京集合。怎么又是北京,我头大。我要明早去送她,她不让去,有她叔叔单位的去送,不准我去了。晚饭也不和我吃,只要我回家去。她说,她到了德国会给我电话的,让我电话不准关机,永远保持畅通就行。我没去酒店,也没回家,失落地坐在自己楼下的小酒店,喝到半夜2点,小雨好几次下楼叫我,都被我撵回家了。我只要喝醉就行,喝醉了回家睡觉……工厂那边走上正轨了,夏春堂把他侄子带来负责管理原料验货,他自己主管生产,韩守宝负责销售铺货,我这里看住酒店,协调各种关系,并和报社、电视台的一起出考题,策划大奖赛。

    15天下来,酒店铺货基本差不多了,我调查了一下,效果不明显,市场占有率还不到20%,生产那边已经开始有存货了,需要上广告支持了。

    7月1日,正好是香港回归的日子,我在报纸上登了半个版的广告,内容一方面是一路发贡品窝头的介绍,另一方面就是醒目大标题:“请客吃饭,怎能没有贡品窝头宴”、“没有贡品窝头宴,请客吃饭不体面”。并说全市各大中小饭店均有销售。

    其他版面也同时推出了“一路发杯迎香港回归全民知识竞赛”,报纸刊登的题目复印有效,时间是20天内,每天10道题目。有些题目就要从我的广告里面找答案了。街道上,全市70条主要干道全部挂满了我们的横幅。内容就是:请客吃饭,怎能没有贡品窝头宴;没有贡品窝头宴,请客吃饭不体面。就这两句,别的没有。坐在公交车上的,经过就能看见,经常听见那些奶声奶气学话的孩子牙牙学语地念。

    雇佣大学生,把传单发放到每一家饭店,大商场门口也发,就是报纸那些内容。对于那些没进货的饭店,我们几个小组交换了地址,去装客人吃饭,带着报纸和传单,那上面有一句:全市各大中小饭店均有销售。进门就问,老板有贡品窝头没,如果没有,我们就走。我们派去的肯定都是没有进货的,按照地址找的。每天一个店就去两拨人马,多了也不去。一个酒店每天都有拿着报纸传单进来找窝头吃的。你是老板,你不进货?急死你!果然三天下来,那些没进货的老板沉不住气了,有的打电话来骂,说为什么打这样的广告,他们没有进货,我们的报纸上却说全市各个饭店都有。当然这个好解释,礼貌客气地说,是我们工作失误。老板气一消,顺便也就要货了。但更多的是直接电话要货的,既然你酒店老板自己出钱进货,我不怕你不推销。想让产品过期?那你老板自己赔钱。

    两周不到,全市铺货率达到90%,仓库没有了产品,生产也跟不上了。而月底的知识竞赛把宣传推向了高潮,很多单位都是派代表来参加的。那些年没有互联网,知识全靠自己积累,从秦始皇问到了慈禧爱吃的窝头,从主席指挥的三大战役问到了红薯的营养成分,从香港回归问到了板栗的医药作用,从四大发明问到了一路发窝头。

    一场竞赛下来,第二天我把报纸的广告增加了一句:全市各大小商场也均有销售。

    这次我没派自己的人去商场,但是有些商场确实发现问题了,许多消费者真拿着报纸去找产品。而我这里姿态太高了,一路发食品不赊账,现款进货,爱要不要,你商场再牛,不进货也行,我不强求。这一下,虽然有几家没进的,但还是有商场现金进货,都不用我派人去看位置,一定是把我的产品摆到客流最大、最显眼的地方。

    那些年谁在商场结算不是月结或者半年一结?谁能做到现结?窝头做到了。虽然只有几家商场这样做,但这是先例,开启了商场现金进货的先例。别的商场只要看到这情形,想进货就要现款。

    还要缴纳进场费?单品费?全省下了。谁有钱谁交,我没钱,不交,也不去。现金来进货的都伺候不了,让我交钱进商场?没钱,货还不够卖给拿钱来的客户呢!

    排队,发号,产量有限,钱到我账上,我安排时间发货,哪家给钱早,就先给谁发。

    8月6日,原料紧张了,红薯面粉够用,但板栗不够了,今年的板栗还没成熟,去年那些都被我们收购完了。我们自己也没想到能把销售做得这么好,板栗的原料只能坚持一周,刚刚打下的市场难道要这么扔了?太可惜了。夏春堂找到我,他知道省外出去,据说都囤积在仓库,但是那是好几个货柜,人家要卖就是一次性卖,不单独零售,大概需要260万元。我看了一下这一个多月的收益,几方面全部的资金才110万元,不够这些钱。这怎么办呢?只要原料到,我三个月就能卖掉。由于加大了板栗窝头的产量,那包装的成本也降下来了,量大了就便宜,这是定律。所以,不能扔掉这么巨大的利润啊!

    把自己的关系列了一个表,从头开始打电话,说明情况,借钱进货。有了实体,效益好,借款周期短,钱不难借。朱老板从当地村民和乡政府那里给我筹集了60多万元。夏春堂也从老家的乡亲还有马大姐电视台那里筹集了30多万元。我从亲戚朋友那里筹集了20多万元。而其他的钱是我给汤季青打电话,他把我的情况告诉了他妈张总,张总当天晚上就给我送来50万元的支票。让我先拿着用,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还。这一下解决大难题了,不但够用,还有盈余。这些盈余正好可以维持我的广告宣传。

    13日开始,板栗仁磨成的面粉袋子,逐渐增高。1楼的仓库满了,只好堆放在车间的生产流水线旁边。而每天满负荷生产,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到市场,没有一点积压。每天盘点效益。今年的秋板栗下来之前,正好能卖完。这原料买的真是时候。有福之人不用忙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