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初,我正染疴住院。朋友探望时热情推荐,说山东大学作家班学员赵德发刚刚发表了短篇小说《通腿儿》。我找来作品,一边输液一边翻阅,竟一口气读完。我当时就想:这会是齐鲁文学的一员骁将。
这是一篇好作品。德发用简洁的文字勾画出一段复杂的历史,让沂蒙风情与人性、命运交融在一起,读来令人慨叹。此作很快在文坛引起反响,成为他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由此开始,他的中短篇小说接连问世,让人进一步看到了他不凡的才情。
德发的创作实力,是通过系列长篇小说“农民三部曲”(《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全面展现的。这三部作品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前两部还发表于重要的文学刊物,很快在阅读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德发几乎每完成一部作品都让我先看,令我阵阵惊喜。他毕十年之功,完成了对中国近百年农民生活、农村现实的广泛观照和深沉反思,气势恢宏,视野阔大,底蕴深厚,“农民三部曲”在当代长篇之林中显得十分突出。我从德发身上学到了很多,比如就写农村生活而言,他的根扎得更深,更了解农村、农民和土地,在表达上也更有内容。
对乡土小说的自觉突破,是德发创作的一大特点。谈到乡土小说,大家就会想到农村题材的作品。其实乡土小说主要还不在于表达的内容,而在于表达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所熟悉的当代文学,从农村题材到城市生活的创作,也包括一二线城市的写作与表达,基本上还是乡土文学。这里面包含了观念、方式、对一个时期审美传统的继承。乡土文学是了不起的,但也有局限性。随着文学的世界化和现代化,乡土文学必将得到突破,而德发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从“农民三部曲”即可看出,他在探求新的叙述形式,从结构到其他,保持与世界文学对话的能力。齐鲁大地是乡土文学的根据地,在这里出现一个勇于探索、自我挑战的作家,就显出了特别的意义。
山东是儒学发祥地,“文以载道”是一代又一代作家源于文化基因的自觉行为,更何况新儒学的当代流脉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学者们一直在讲新儒学的现代性转化,这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古老的儒学面对了很多新问题,要对接现代,要有更新和转化。但无论怎样它仍旧是入世的,是关怀重大事物的。从关心社会问题来讲,很少有谁比德发更为迫切、更为扎实地诉诸文字。他以新儒家的情怀,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做出自己的文学发力。这方面许多作家在减弱,而他在增强,这就是勇气。更让人赞叹的是,德发系统地学习研究传统文化,详细了解儒、释、道在当今的流风余韵,出入意料地完成了几部“文化小说”。在他的笔下,传统与现代、神性与人性、宗教与世俗、出世与入世,都得到生动而精准的表达。毫无夸张地说,在传统文化的文学书写方面,德发是当今中国文坛的出类拔萃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