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沃尔特·迪士尼,可能有一些人会感到陌生。而到过迪士尼乐园游玩的人,一定对那里留有深刻的印象;即使你没有去过迪士尼乐园,也一定知道那只可爱的米老鼠和有点愚笨的唐老鸭。而迪士尼乐园、米老鼠都和本书的主人公沃尔特·迪士尼有着重要的关系,因为迪士尼乐园就是由他创建的,米老鼠则是由他设计出来的。沃尔特·迪士尼是不折不扣的娱乐大王,他的一生曾经获得了无数荣誉,被誉为“米老鼠之父”、“欢乐英雄”。他一辈子都在给别人创造欢乐,他的一生可以用“传奇”二字来形容。
今天,我们都知道,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故乡是美国,那么沃尔特·迪士尼是不是也就是美国人呢?事实上,这位天才的艺术家身上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他的出生地问题。一种说法认为他是西班牙人,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他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两种说法都有自己的根据。说他是西班牙人,因为在西班牙南方阿尔梅里亚后面的一个叫山中的小镇里,在一条路的旁边竖立着一块路碑,上面写着:
莫耶卡
沃尔特·迪士尼出生地
由此,西班牙人认为大名鼎鼎的“米老鼠之父”——沃尔特·迪士尼是出生在西班牙的。这当然和沃尔特的巨大成就和影响有关,假如此人默默无闻,恐怕谁也不会争着把他当做自己国家的人了。名人的影响力是非同一般的。
美国人则更愿意相信沃尔特·迪士尼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出生在芝加哥。美国人的说法也是有实实在在的根据的,沃尔特·迪士尼档案室中都有资料可查。
沃尔特·迪士尼到底出生在哪里呢?下面我们按照美国储藏的档案线索来介绍一下。
沃尔特·迪士尼的祖先来自法国诺曼底一个叫伊西内的小镇——诺曼底我们当然知道了,是法国一个非常有名的小镇,着名的“诺曼底登陆”就在这里。这个家族主要是以制作奶酪来维持生计的,家族按照他们的居住地取名为迪西内,意思就是“来自伊西内”。
迪士尼家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家族。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为了争夺英国的王位,便派遣大军入侵英国。这时候,迪西内家族的人便随着侵略军进入到了英国的领土。
后来,威廉终于登上了英国王位,在他的鼓励下,迪西内家族的几位成员强占了英国人的一部分土地,并娶了英国女人为妻,同时还将家族的姓氏由迪西内改为英国式的迪士尼,变成了富裕的英国绅士。这样,迪士尼家族就成了英国人。
中世纪时英国战争不断,迪士尼家族站错了队伍,结果家族的土地被王室没收了。于是,迪士尼家族中有一部分人迁移到了爱尔兰,在基尔肯尼定居下来。这时候,他们放弃了保守的天主教,改信英格兰新教,还定期到教堂做礼拜。
1801年,阿伦德尔·伊莱斯·迪士尼出生在爱尔兰,他就是本书主人公沃尔特·迪士尼的曾祖父。
迪士尼一家在爱尔兰租种的土地非常贫瘠,当地税收又高,一家人辛勤劳动,仍然无法维持生计。既然无法生存,那么穷则思变,伊莱斯像当时的很多人一样决定走出爱尔兰,寻找新的适合自己的生存之地。但是,这个家族中的很多人都不同意这个决定,这里虽然贫穷,但是出去以后未必就会改变,不如待在原地生活比较好。但伊莱斯下定决心,与其在这里忍受贫穷,不如出去试试运气。没错,走出这一步肯定是艰难的,但伊莱斯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世上没有翻越不过去的大山,如果没有勇气和信心,那就真的没有办法去跨越它了。关键是要鼓起勇气,用行动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尝试过了才会知道到底能不能翻越过去,如果不尝试,那么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
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在1834年,伊莱斯和他的哥哥罗伯特带领全家人从英国的利物浦乘船,踏上了美洲的土地。这时候,美国已经从英国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到处都是没有开垦的土地。因为独立以及西部的开发,美国资本主义工业飞速发展,无数的欧洲人远渡重洋,来到美国这片土地寻找机会。迪士尼一家也满怀希望来到了这里。
到现在,我们发现,美国很多在日后创立不朽事业的家族都是欧洲移民的后代,比如摩根家族、福特家族,等等。他们都是为了摆脱贫困,来到这片土地上寻找希望的。
伊莱斯和罗伯特兄弟最后来到了纽约,并在这里分开了,罗伯特一家人到了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在农场工作;而伊莱斯一家则去了靠近美加边境的一个小镇上,定居在河畔,开了一个锯木厂。
迪士尼家族来到美国不到30年,赶上了美国南北战争,形势动荡。
来到美国后,伊莱斯娶了一个名叫玛丽娅的女人为妻,他们一共生有16个孩子。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在1832年,取名为凯普·迪士尼,这个名字是源于曾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为英国而战的英国海军上将。凯普·迪士尼就是沃尔特·迪士尼的祖父。他们在这个地方生活了一些年,后来,凯普和他的妻子玛丽·查尔逊因受不了北方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决定迁移到温暖的南方生活。
那时候,美国到处都有机会,人们经常会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只要认为有必要,只要认为迁移会给生活带来新的变化,他们就会毅然地迁移。实际上,那时候的美国人经过了几次大迁移,每一次大迁移都是经济飞跃发展的时期。不安于现状,不因循守旧,正是美国人的一个特点。
1859年,沃尔特·迪士尼的父亲伊莱亚斯在休仑郡出生了。他还有一个哥哥叫罗勃。伊莱亚斯是这个家族中非常特别的一个人,他一直具有严肃的宗教信仰,后来还有严肃的政治信仰,在他16岁的时候,就能熟练背诵《圣经》了。他非常虔诚,非常严谨,一直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在他看来,放纵耽溺,都无疑是一种犯罪,是不可饶恕的。
我们知道,19世纪50年代,由于在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金矿,一场席卷美国的淘金热随之而来;70年代,淘金热进入第二波。1879年,凯普夫妇带着他们的儿子罗勃和伊莱亚斯一起到佛罗里达淘金。
这是一场未知的命运之旅。我们知道,人类身上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它推动着我们不断地向前,创造一切过去不曾有过的东西。当这种创造达到某一个高度的时候,接着还会有更多的人去努力,前赴后继,人类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人类社会也大大地进步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就是人类所特有的进取心,是进取心推动着我们不停地探索未知的领域,未知的世界,从而使我们对自身、对社会、对自然有了更多的认识。迪士尼家族的人也有这样的进取心。他们渴望探索更多的领域,得到更多的知识,寻找更新的目标。当然这个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做出更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在这一点上,伊莱亚斯和他的哥哥罗勃可以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淘金的路上,罗勃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只要有点钱就想去买酒,一家人辛辛苦苦挣来的一点钱总是被他及时地挥霍掉,伊莱亚斯很看不惯哥哥的行为,觉得这样下去,家族的命运很难改变,于是跟父亲说,自己不再跟他们同行了。凯普同意了他的请求,并给了他一部分钱,让他留在了堪萨斯。
很多人认为,商业头脑是天生的。这句话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只有后天努力才能证明自己到底有没有这样的能力。怎样努力呢?自律和执着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就像运动员、音乐家必须意志顽强、千锤百炼一样。当然,首先要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再将勤奋和智慧结合起来,才能成功。伊莱亚斯就是这样。他从小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严谨的生活态度,而且有着不错的商业头脑。和他的哥哥完全不一样,他离开家人,留在堪萨斯后,就主动出去找事做,还用父亲给他的钱买了一块地,办了一个小农场。
有进取心的人永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他们会不断地进取,不停地努力,站在这样的一个高度,还会展望下一个更辉煌的目标,由此将自己的人生推向更高的目标。这样的励志话语非常适合伊莱亚斯。他在经营农场期间,依旧不满足于现状,进取心要求他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于是,在这期间,他决心踏上新的旅途,为了准备外出的费用,他还依靠拉小提琴来筹集资金。
后来,伊莱亚斯发现还是堪萨斯比较适合自己的发展,最后留在了那里。而他的父亲也认为那里气候温和,适合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于是后来也在堪萨斯定居下来。他们一家人就是在堪萨斯的埃利斯对着国旗宣誓,成了美国公民。
不安分的父亲
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成功者和失败者的本质差别在于,成功者非常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为此,他会非常努力地去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失败者总是糊里糊涂地混日子,过一天算一天,从来也没有什么人生规划,只要享受今天的阳光就够了。结果成功者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失败者每天躺在太阳底下做着成功的美梦,最终一事无成。
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有了目标,人生就变得有意义了,也就有了向前的动力和方向。
伊莱亚斯就是一个心中有目标的人,他认为自己应该过更好的生活。于是渐渐地,他不再满足于在堪萨斯的工作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是美国铁路大发展时期,很多人靠着铁路发了大财,比如经营铁路,或者购买铁路公司的股票。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就是靠铁路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金融大王摩根就是进行了一系列的铁路重组,获取大量的利润。伊莱亚斯作为一个普通的还不富裕的美国人,决定投身于铁路建设,他在铺设从堪萨斯到科罗拉多铁路的工程中找到了一份工作,报酬非常丰厚。这个工程花了两年的时间才结束,而伊莱亚斯也获得了有生以来最大的一笔报酬。他带着自己的所得再次回到了埃利斯的家。此时,他已经长大成人,并喜欢上了邻居考尔的女儿弗劳拉·考尔,但是他始终不敢向她表白。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4年就过去了。伊莱亚斯对弗劳拉的爱恋没有丝毫的减退,他从未和其他女孩交往过,他只知道他这辈子只想娶弗劳拉。但此时,考尔全家已经搬到了佛罗里达州。在几年的痛苦思念中,伊莱亚斯认识到自己必须行动了,凡事都要勇于尝试,不去尝试就根本谈不上成功,所以,他决定鼓起勇气去向弗劳拉求婚,虽然她不一定能答应,但自己一定要去试一下。最后,他的父母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并且愿意陪着他一同前往。
当迪士尼一家到达佛罗里达州后,才发现那里的气候非常潮热,他们简直难以适应。于是,父母告诉伊莱亚斯,一定要尽快赶回堪萨斯。
让伊莱亚斯没想到的是,其实,弗劳拉也在很早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勤奋、上进的伊莱亚斯,只是作为女孩子不好先开口。此时,她已经19岁了,伊莱亚斯28岁。当伊莱亚斯向她求婚时,她是那么激动,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他。伊莱亚斯也非常兴奋。
于是,1888年1月,两个人在佛罗里达州的阿克伦举行了婚礼。婚礼刚一结束,凯普和玛丽就立即坐着火车回到了堪萨斯。伊莱亚斯则和他的新娘弗劳拉去度蜜月。
其实,伊莱亚斯和他的父母一样,也非常不喜欢佛罗里达这个地方。于是,在蜜月期间,他就告诉弗劳拉,他不会留在佛罗里达。
蜜月结束后不久,伊莱亚斯就在基西米的附近买了一块地皮,决定开一个养牛场,他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拿了出来,又借了一部分钱,养牛场就这样开起来了。但是因为他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他的牛不幸染上疾病相继死掉了,无奈的伊莱亚斯最后只好将这个牛场卖掉。为了偿还欠下的债务,伊莱亚斯说服了哈利法克斯旅馆的老板让他来经营,因为旅游产业整体效益都不好,入不敷出,因此旅馆也被迫关门了。
这段时间,伊莱亚斯历经挫折,不但把原先的积蓄都消耗完了,还欠下一笔债务,但种种磨难并没有将伊莱亚斯打倒,他依旧在努力奋斗着。这时,终于传来了一件让他高兴的事情,就是他的妻子弗劳拉怀孕了。
1888年12月8日,弗劳拉在她20岁生日的前几天,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取名为赫伯特·迪士尼。
为了让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生活得更好,伊莱亚斯在农村找到了一份邮递员的工作。这份工作非常辛苦,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背着包走街串巷送邮件。看到自己的丈夫如此奔波,弗劳拉于心不忍,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又向父亲借了一部分,买下了一个柑橘园,让伊莱亚斯经营,这样全家人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但是,此时的伊莱亚斯在内心早就为自己打算好了。美国经过南北战争以后,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国家日益强大,开始向海外扩张自己的势力。那时候,报纸上登载着大量的要和西班牙开战的消息,伊莱亚斯满怀爱国热情,报名参加了军。他回家后兴奋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弗劳拉,还说自己希望能尽快到海外打仗,虽然此时战争还不一定爆发。
当他听说弗劳拉已经买下了一个柑橘园让他经营时,他非常生气,然后告诉弗劳拉,说自己不会改变主意。如果国家真的卷入了战争,作为一个公民,他不能袖手旁观,他有义务也有责任去保卫自己的国家。
最终,他的愿望没有成为现实,最后他被安排到一座新兵营里接受最严格的基本训练,本来他是想到海外与敌人去打仗的,可是现在他的理想是那么遥远。他非常恼火,强忍着在新兵营里度过几个星期。
伊莱亚斯走了,柑橘园只好由弗劳拉来管理。但是,没过多久,她就发现,自己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管理柑橘园,实在是忙不过来。无奈之下,她只好给伊莱亚斯写信,让他无论如何也要回家来帮助她。
国家的危机过去了,再加上妻子的苦苦哀求,伊莱亚斯认为自己再在新兵营待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于是,有一天,他擅自离开新兵营,回家了。军队中的警察很快就找到了他,当时他正在柑橘园给橘树喷洒农药。
军队警察要将他抓回去审问,愤怒的伊莱亚斯质问警察,现在没有战争,而且他还是自愿参军的,他有权利选择退伍,根本就不是他们所说的逃兵。
这番话说得简单明了,军队警察听了觉得也有一定的道理,于是他们告诉伊莱亚斯,要回去请示军事当局才能作出决定。然后他们要求伊莱亚斯交出当时发给他的军装,结果被伊莱亚斯拒绝了。因为当时他在新兵营中待了几个星期,部队一点儿补贴都没有给他。军队警察拿他没有办法,只好离开了他的柑橘园。
天生的建筑才能
到现在为止,我们发现伊莱亚斯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严谨、坚毅、执着、勤奋、爱国,等等,但是他经营柑橘园的能力却实在不能让人恭维。那一年的冬天,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霜冻袭击了佛罗里达州的中部,农作物被毁了,柑橘园也一塌糊涂,什么收成也没有,雪上加霜的是,伊莱亚斯还得了疟疾。
看到这里,大家不禁会为伊莱亚斯担心:他怎么这么倒霉呢?以后他们一家人怎么生活呢?其实,人的一生免不了要遭受不幸和痛苦,痛苦对人也是有用处的。这就像没有大气的压力,我们的身体会爆炸一样,人生如果没有艰难和不幸,一切需要都能被满足,我们又会成为什么样子呢?所以,只要我们怀着好的心情,在任何情况下,遭受的痛苦越深,随之而来的喜悦也就越大。当痛苦、绝望、不幸和灾难向伊莱亚斯逼近的时候,他们一家是怎么度过的呢?
柑橘园绝收并不可怕,伊莱亚斯生了病也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人还在,希望就在。乐观的伊莱亚斯不断地安慰妻子,同时告诉她他们要搬家了。以前,当不顺利的时候,他就会想到搬家,只要搬家,他就能时来运转。
这一次,伊莱亚斯把目标定在了一座大城市。1889年春天,伊莱亚斯举家搬到了芝加哥,那是一座繁华的大城市,他希望芝加哥能给他们一家带来好运,改变以往艰难的生活。
芝加哥位于美国的中西部,建于1800年,属于伊利诺伊州,其名取自于印第安语,意思是“强壮”或者“伟大”。曾有人将其称为美国最后的大城,也就是说美国再也不会有哪一座城市的规模会超过它了,但现在我们知道,纽约和洛杉矶已经完全取代了它。在伊莱亚斯一家刚搬到那里时,芝加哥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城市,拥有120万人口,是美国东西部货物的集散转运中心城市,经济繁荣。
这里的繁华是伊莱亚斯从未见过,也从未想象过的,他很快喜欢上了这个城市,并决定要在这里好好干一番事业,以洗刷在佛罗里达的失败。
造就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居于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激情。激情是内心的光辉——一种炙热的、精神的特质深存一个人的内心。如果没有激情,不论你有什么能力,都发挥不出来。
这个大城市激发了伊莱亚斯创业的激情,此时的他对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他报了一个当地的木工夜校学习,竟然发现自己还有制作家具的天生才能。在学校学习期间,他就开始接活儿了。很多客户在看完他制作出来的家具后都赞不绝口,一传十,十传百,他的客户越来越多,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他还制作桌椅、立柜拿出去卖,甚至将自己设计出来的图纸卖给当地的店铺。就这样,他很快就攒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资金。他的生活一改在佛罗里达的窘迫,在芝加哥很快就立下了根基。
伊莱亚斯用这短短的时间里积攒下来的钱,在芝加哥郊区一个叫西北镇的地方买了一块地。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该在这块地上做些什么,还是弗劳拉给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她说可以在特里普大街上盖一座房子。伊莱亚斯觉得这的确是一个好主意,于是,他单枪匹马,在特里普大街1249号盖了一座极为引人注目的房子,还在旁边修建了一个广场。
伊莱亚斯又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用白漆将房子刷了一遍,然后又配上了蓝色的装饰条纹,给人一种颜色独特、线条明快的美感。人们看到这种独特的设计后,禁不住交口称赞。伊莱亚斯受到了鼓舞,于是他又将旁边的一块地皮买了下来,准备再建造一座房屋用来出售。
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又在芝加哥市区的其他地方建起了房屋并出售。这的确是一个有着美好前景的行业。很多大银行看到后,也纷纷和伊莱亚斯合作,给他提供贷款。当然,他的妻子弗劳拉也没有闲着,她负责画设计草图,备好材料,同时要管理财务。假如有买主着急的话,她甚至可以和伊莱亚斯两个人独立完成房子的建筑工程。在他们的努力下,日子开始好转了。
“圣婴”来到人间
每个人从生下来就注定了要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这责任范围很广,有对家庭的,有对社会的,也有对自己的。有的人充分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并努力履行。当然,履行责任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奋斗的过程,追求成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积极向上的心态,长久的忍耐和奋斗,以及艰辛的努力。
伊莱亚斯的经历正是这样的一个奋斗过程。
伊莱亚斯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也拥有了固定的住所。这时,他的二儿子雷蒙德、三儿子罗伊也相继出世了。此时的伊莱亚斯已经成为芝加哥市郊殷实的中产阶级队伍中的一员。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他所有天生的才能都得到了激发,他的创造性获得普遍认可,迪士尼一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虔诚的伊莱亚斯依旧保持定期做礼拜的习惯。随着事业的成功,他很快成为西北镇圣保罗教堂中人人尊重的教友,并和教堂的牧师沃尔特·帕尔成了好朋友。他自己有了钱便开始投入慈善事业,当然那也是和宗教有关的,他出了一大笔钱为公理会修建了一座新的教堂,并亲自设计出一种坚固的平顶斜面式的屋顶。1900年,新的圣保罗教堂建成了。帕尔牧师告诉教友们,伊莱亚斯·迪士尼将是新教堂的副主祭人,还将弗劳拉·迪士尼安排在楼厢中做新的风琴手。两个人听到这样的消息,都非常激动。他们不仅有钱,而且还很有名望了。特别是在宗教领域得到名望,这是令人羡慕的。
1901年12月5日,伊莱亚斯的第四个儿子在芝加哥的特里普大街1249号出生了。牧师的妻子也在第二天生了一个小男孩,当地人知道他们是“圣婴”,纷纷给他们送礼物。
1901年圣诞节前夕,举行了一次联合洗礼命名仪式,按照之前约定好的,牧师的儿子以伊莱亚斯的姓为名,取名伊莱亚斯;而伊莱亚斯的儿子则以牧师的姓为名,取名沃尔特·伊莱亚斯·迪士尼,这个孩子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未来的“米老鼠之父”。
沃尔特·迪士尼长得非常帅气,而且非常可爱,因此深受大家的宠爱。弗劳拉喜欢给他穿上镶着褶边的衣服,三个哥哥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弟弟,特别是9岁的罗伊,每天都用婴儿车推着他出去转,还用自己攒下来的钱给他买玩具。沃尔特一生中都和罗伊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是罗伊在他最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并且协助他把迪士尼事业做到巅峰。
迪士尼家族还在添丁进口,1903年,伊莱亚斯的第五个孩子出生了,这是他们夫妇的唯一的女孩,取名为露丝·弗劳拉·迪士尼。
伊莱亚斯刚搬到西北镇时,这里是一个非常宁静的城郊,住在这里的居民都是中产阶级,都奉公守法,整个城镇井然有序,人们生活安逸幸福。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和繁荣,这里很快变成了一个繁华热闹的集市。每天嘈杂的车辆川流不息,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使得天空灰蒙蒙的,弥散着烟灰;垃圾、污水、动物的死尸散发着阵阵恶臭;老鼠、苍蝇充斥着所有的街道。这还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治安很坏,赌徒、醉汉、谋杀犯在大街上横冲乱撞,而伊莱亚斯家附近不远处就是犯罪分子的聚集地。每天都上演着打打杀杀的闹剧,这里渐渐成为不受欢迎之地。
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多和无度的施舍,迪士尼一家的生活也陷入困境。和以前的乡村生活相比,伊莱亚斯不由得感慨,虽然大城市五光十色,但也是各种罪恶的聚集地,淳朴的民风已经消失了,温情的人心也变得炎凉,到处都是尔虞我诈、作奸犯科。
刚到芝加哥的新奇、狂喜之情已经消退了,伊莱亚斯的创造力也衰退了。他萌生了离开芝加哥的想法。不久,在一次车库抢劫案中,邻居的两个与赫伯特、雷蒙德差不多大的孩子因杀死了一名警察而被捕,这个事件对伊莱利斯打击很大,他坚持认为这些现象伤害了他对这一城市原有的感情。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伊莱亚斯认为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我们知道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它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还将改变人的命运。环境影响人的方式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这种影响甚至会细微到难以察觉的地步。伊莱亚斯也深深懂得这一点,这种充满罪恶的环境非常不利于孩子们品德的培养。于是,为了五个孩子受到良好教育,他要远离这个乌烟瘴气、喧嚣罪恶的城市。与弗劳拉商议之后,他们决定把家迁到淳朴幽静、充满田园气息的乡下去。
最后,他们选择到密苏里州的马瑟琳镇定居,因为那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商业发展繁荣,交通也非常方便,经济发展稳定。而且伊莱亚斯的哥哥罗勃一家也住在那里。
伊莱亚斯想搬到那里挣更多的钱,同时也可以让家人生活得更好,重要的是可以远离复杂的城市,可以让五个子女在纯粹的基督教环境中得到更好的教育。
正是在马瑟琳农场,沃尔特·迪士尼度过了在一生中对他有重要影响的幸福愉快的童年时光,那段时光对他以后的事业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猪、小鸭,还有满脸皱纹的埃德叔叔
19世纪后期,美国到处都在修建铁路,使得铁路迅猛发展,城市和乡镇被广泛地连接起来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大大缩短了。交通的便利使美国的很多小镇都兴盛起来,马瑟琳也是其中之一。
说到马瑟琳这个小镇,还有一段来历。1888年时,艾奇逊、托皮卡、圣达非三个城市都扩展到了密苏里,而在林恩县,有一个偏僻的小村庄,距离堪萨斯城大约有120英里。一条铁路正好通过这个小村庄,正是因为有了这条铁路,这个小村庄渐渐被人们熟知,也是因为这条铁路,这个小村庄逐渐繁荣兴盛起来。人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便用火车站管理者女儿的名字将这个小村庄命名为“马瑟琳”。
马瑟琳是美国城乡风情的理想代表,伊莱亚斯选择这个地方作为他五个孩子的成长之地是非常恰当的。对幼年的沃尔特而言,马瑟琳对他有着深远的影响。马瑟琳成为他心目中昔日美国形象的典范,也成为他构想美国未来的基础。
1906年4月,伊莱亚斯带着一家人来到马瑟琳后,买下了一座面积有48英亩的农场,起名为仙鹤农场。当时,沃尔特·迪士尼只有5岁,他在芝加哥的生活已经基本上都不记得了,但是在这座农场中的生活却让他终生难忘。在他的记忆中,这座农场非常美丽,有草地、柳树,还有两个非常大的果园。
他们在这里的新家也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因为这个新家的周围绿树成荫,苹果树和李子园中花朵含苞待放,也非常美丽。
至此,全家人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虽然当时的日子比较清贫,但是充满了快乐。农场中的大部分土地都被用来耕种,伊莱亚斯还买了很多奶牛,还有猪、鸡和鸽子等。这些小动物给小沃尔特带来了非常大的乐趣。没事的时候,他经常和罗伊一起趴在农场的草丛中观察它们。尤其是在春天,小兔子在春风里快活地追逐嬉戏;小鸡也开始舒展自己的身体,到处找虫儿吃。为此,小沃尔特还曾用蜡笔画了兔子嬉戏的画,其实早在童年的时候,沃尔特就喜欢上了画画。
在这个新家中,小沃尔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帮助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杂活儿。他是一个非常温和、乖巧的孩子,长着一头淡黄色的头发和一双敏锐的小眼睛。
在小沃尔特的眼中,父亲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不愿意和他们几个男孩子玩耍,总是用严肃得吓人的表情看着他们。所以,小沃尔特和三个哥哥以及妹妹都很害怕父亲。但是后来,沃尔特对他的父亲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他脾气暴躁,但又非常和蔼,他一心只为他的家庭着想。”可以看出,沃尔特最终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父亲为了耕地的需要,买了几匹马,其中有一匹马叫“查利”,罗伊非常喜欢他,经常骑着它到处跑。这让小沃尔特非常羡慕,但他的腿很短,不可能骑到“查利”的身上。有一天,伊莱亚斯买回了一群猪和鸡、鸭等,沃尔特喜欢得不得了,希望这些小家伙能圆了他当骑手的梦想。
有一天,小沃尔特又看到罗伊威风地骑在“查利”的身上,非常羡慕,他也想学罗伊那样,骑上自己的“战马”。于是,他从猪群中挑出一只最大的猪来,给它起名叫“波克”。他跳上猪背,双手抓住猪的耳朵。那只猪被吓坏了,立即在农场的院子里乱叫乱撞,冲进放鸭子的池塘,将小沃尔特甩进泥塘中。这只小猪真的太不驯服了,小沃尔特尝试着骑了好几次,每次都被它狠狠地甩进泥塘中,弄得全身都是鸭毛和泥巴,可是“波克”却看着这个狼狈不堪的小伙伴,一动不动,似乎在说:“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经过几次交手之后,这只名叫“波克”的小猪和小沃尔特成了好朋友。有一次,小沃尔特长了水痘,在屋里几天没有出来。突然有一天,“波克”在门廊中对着屋子叫个不停,原来它是想叫小沃尔特陪着它玩。后来,小沃尔特的病好了,当他再骑到“波克”的身上时,它就不动了,非常和气,不发脾气,也不反抗,安静地让小沃尔特爬到它的背上。
开心的小沃尔特心想,自己终于将它征服了。但是,他还是高兴得太早了,“波克”带着他蹚过池塘,静静地站了几秒钟,突然又把小沃尔特甩到了池塘中最深、最泥泞的地方。然后,它从水中得意得地哼哼着跑回它的圈栏。等小沃尔特好不容易从池塘中爬出来再找它时,发现它已经睡着了。
小沃尔特对所有的小动物都充满了爱心,经常带着它们到没去过的地方找食吃。有一只小猪发育得不是很好,小沃尔特就拿着装奶的婴儿奶瓶去喂它,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小瘦子”。
正因为有这些小动物经常陪伴在他身边,他的童年才过得非常开心。小沃尔特觉得应该将它们永远地留在心中,便经常想将它们的样子画下来。但是当时,他的家中纸很少,没办法,他只好将画画在手纸上。或许这也是他早期的绘画没有保留下来的主要原因。
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和从事活动的一种认识倾向。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物感兴趣,他就会对它格外注意,对该事物观察敏锐,记忆深刻,思维活跃。兴趣可以使人陶醉,可以发掘人的自身潜力,甚至超越极限能力。
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成功,靠的是两点,就是对事情的兴趣和自身的努力。一个人现在做什么,将来做什么,与兴趣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当一个人在某方面的兴趣与他的理想、目标结合起来时,就形成了志趣。这时,兴趣就会对他的未来发展起到全面的准备作用。
在沃尔特的个人经历中,正是仙鹤农场中的这些小动物让它产生了绘画的兴趣,并开始了动画生涯。
当然,这其中还少不了小沃尔特的观察。观察是最直接的了解世界的方式,一个乐于动脑思考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观察是聪明的眼睛,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谈不上聪明,更谈不上成才。所以说,敏锐的洞察力是想象力、创造力的圆圈。小沃尔特每天都给那些家畜喂食,细心地观察这些小鸡、小鸭和鸽子的样子和习性,并深深地刻在脑子里,画在纸上,成为他后来动画创作的源泉。
但是,最让小沃尔特感到亲切的还是“波克”。因为它既是沃尔特的挑衅者,又是他的一个好朋友。后来沃尔特在回忆童年往事时,曾动情地说:“您记得《三只小猪》中的那只蠢猪吗?波克就是它的原型。我拍它时,实际上是流着眼泪怀念那段时光的。”
同父亲和哥哥们相比,小沃尔特更愿意和农场上吵闹的幼小动物在一起。他和它们交谈,编造关于它们的故事。有一次,小沃尔特穿过农场院子亲切地跟小母鸡、小公鸡、鸭子打招呼,被哥哥们好一翻嘲笑。但小沃尔特觉得假如他不跟它们打招呼,它们一定会伤心的。
当然,除了这些小动物外,小沃尔特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大朋友,就是他的叔叔埃德,他是唯一能分享他幻想的人。小沃尔特非常喜欢他。
埃德身材矮小,背微驼,皮肤被晒得黝黑,满脸皱纹,喜欢戴一顶旧礼帽,穿一件不知什么人给他的改短的衣服。沃尔特后来拍摄的动画片中有一个矮小妖精和傻瓜生下的怪物,可能就是以这位埃德叔叔为原型的。
埃德经常到农场去看他们。有时会拎着装有一些随身衣服的手提包突然出现在他的家人面前,然后在农场住上几天。
对于这位像怪物一样的埃德叔叔的来访,小沃尔特一家都非常欢迎。就连平时极为严肃的父亲看到他时,都好像突然心情变好了,满脸笑容。而小沃尔特就更开心了,看到他来,快乐的心情就仿佛是要过圣诞节一样。
因为埃德叔叔的举止非常像神话中矮小的捕手埃尔夫,所以小沃尔特总是叫他埃尔夫叔叔。每次他一来,将提包放在客房后,就匆匆下楼和沃尔特一起去田里玩。他也非常喜欢小沃尔特。
猫头鹰、画画和电影
在孩子的世界里,世界是美好的,明天是令人向往的,人心是单纯的,小鸡是会唱歌的,小鸟是自由飞翔的,花儿是美丽的。孩子的快乐简单而直接。那些在大人眼中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事情,都可以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纯粹的快乐。正是在这种简单的快乐中,小沃尔特渐渐地长大了,也逐渐懂事了。
小沃尔特尽情享受农场的快乐生活,到了高粱丰收的季节,他会和父亲以及哥哥们一起将高粱收回来,放在压榨器中。他会牵着拉磨的马绕圈转,这样高粱就被碾碎成糊状了,可以做成糖蜜,储存在大桶中;还可以将多余的糖浆用吸管收集起来,装到陶壶中,然后母亲会拿着到马瑟琳镇上的杂货店去换一些东西回来。
当沃尔特长大一些时,他发现农场的旁边有一片树林更好玩,那里有各种树木,胡桃树、山胡桃树、榛子树、柿子树和野樱桃树等,这些树结果实后,人们可以任意采食。更好玩的是,这里还有各种小动物,兔子、狐狸、松鼠、浣熊等;还有树上家族繁盛的各种鸟儿,美洲鹑、乌鸦、鹰、啄木鸟、野云雀、北美红雀、鹪鹩、燕子和野鸽,等等。沃尔特经常让罗伊陪着他一起去,在这里,他喜欢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盛夏时节,沃尔特还会和罗伊一起到几英里外的黄溪去,在缓缓流淌而又清凉的溪水中驱散夏天的炎热。他们玩得非常快活。
也是在马瑟琳,沃尔特第一次接触到了火车,每次到铁路旁,他总会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听火车从远处传来的声音。从马瑟琳到麦迪堡这段铁路线的火车司机是沃尔特的一个叔叔迈克·马丁。每次他到农场看他们时,都会给孩子们带来一大包糖果,所以,小沃尔特总是盼望他来,而且还拉着他问这问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沃尔特对外面的世界有了一种向往。他想用画笔画下他对这个世界的各种感受。多少年后,当他长大成人,功成名就之后,他的家人经常会讲述一个有关他早期第一次尝试画画的经历。
当时,沃尔特的父母和哥哥们都去镇上了,家里只有他和妹妹露丝。他们在玩耍的时候,发现屋里墙角放着一大桶焦油,沃尔特立即产生了想要画画的冲动。于是,他拉着妹妹跑到面朝马路的墙面上图了起来。露丝刷出了一个“Z”形,沃尔特则画了很多房子,房顶的烟囱还冒着烟。他们玩得太开心了。
可是,当他们认为全部都画好后,才发现焦油凝固了,根本擦不掉,这时两人傻眼了。小妹妹露丝开始紧张起来,害怕父亲回来会揍他们一顿。沃尔特也非常害怕,但他还是勇敢地对妹妹说:“没事,不要害怕,我来保护你,我会向父亲承认是我做的。”
父亲回来后,沃尔特向父亲说出了实情,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并让父亲惩罚,但请求父亲不要打妹妹。父亲听到他的话后,原谅了他们。当然,父亲难免还是生气的,但也只不过将他们训斥了一顿,那些结实的焦油是根本没有办法除掉的,就只能留在那里了。直到他们搬走后,那些画还一直在墙上留着。
沃尔特的动画片闻名于世后,伊莱亚斯在接受采访时说,儿子的行为不是在搞破坏,而是敢于尝试,并且对他的信念表示了极大的肯定。
一个人有机会去尝试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践,这或许对他的一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其实生活中我们偶然做的某一件小事,可能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工作甚至整个人生。谁知道这最初的绘画冲动对沃尔特未来的人生没有影响呢?
生活并非田园牧歌
在淳朴的乡村中,沃尔特渐渐长大了,应该上学了。7岁的时候,沃尔特终于和妹妹露丝一起进入了马瑟琳的公园学校读一年级。
也许是天性好动,兴趣广泛,沃尔特总是喜欢课堂之外的一些东西,因为他觉得那些东西要比功课更有意思,所以,在学校他是一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别的学生都认真地听老师讲课,按时完成作业,他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以致他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太好。
就是在沃尔特上小学的时候,马瑟琳镇上开了一家电影院,沃尔特对这些新鲜东西非常感兴趣,电影院刚开业,他就决定去看一看。一天放学,他拉上妹妹露丝去电影院看电影。他对电影屏幕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那用“白床单”做成的屏幕上竟然有耶稣的蒙难和复活,太神奇了!看完电影已经非常晚了,沃尔物心想这次肯定又要被训斥了。不过,这次父亲并没有这么做,看到他们安全地回来了,才放下心来。
在孩子们看来,伊莱亚斯是非常严厉的,但实际上,他也有温和的时候。一次,刚好是礼拜日,伊莱亚斯乘坐马车带着沃尔特去泰勒老爹家去玩。在泰勒家里,泰勒的女儿弹钢琴,伊莱亚斯拉小提琴。沃尔特坐在一边的高背椅上认真地聆听着,被这美妙的音乐深深地陶醉了。就这样一直听了两个小时,他几乎很难想象,这么动听的音乐竟然是父亲演奏出来的。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沃尔特迷上了音乐,音乐能给人以启迪,能陶冶人的情操,是一种美好的东西,听到父亲演奏的美妙音乐,沃尔特从心底里自豪。父亲在建筑和音乐方面的才能,以及他的正直品性,都给沃尔特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实际上,迪士尼一家在这个地方的生活非常艰难。他让两个大儿子赫伯特和雷蒙德耕种,在丰收后,他们每人赚到了175美元,各自花了20美元买了一块带金链的手表。伊莱亚斯得知后,非常气愤,靠着这一小块土地维持一家七口人的生活是很艰难的,他平时总是教育孩子们要节俭,要省下每一分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狠狠地教训了他的两个儿子,说他们太浪费了,然后问他们怎么处理剩下的钱。两个人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伊莱亚斯听后,立即告诉他们,这是不可以的,他们剩下的钱要帮助家里还账。两个儿子忍受不了父亲的专制,第二天中午,他们取出他们的钱,从窗户悄悄地爬出去,跑到火车站,然后乘火车去了芝加哥。
两个儿子的出走给了伊莱亚斯致命的打击,本来他是想把这45英亩土地发展成大型农场,但是现在,两个儿子离家出走了,他也年岁渐大,没有足够的帮手,他的计划很难实现。
就在这一年,密苏里州发生了一次大旱灾,井水干涸。没有水,农场的农作物就没法正常生长。无奈的伊莱亚斯只好又花钱请人钻了一口井,但是水量也不多。到苹果收获的季节,市场价格又大大下跌。他决定将苹果贮存起来,以便在冬天卖一个好价钱。因为生活过于艰苦,弗劳拉也在辛苦地工作,她不停地向周围居民卖黄油。后来,伊莱亚斯觉得黄油做得太多了,便在自己烤制的面包上涂上黄油出售,并让家里的三个孩子帮忙。
1909年冬天,可能是迪士尼一家最倒霉的日子,父亲患上了伤寒,后来又得了肺炎。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只有16岁的罗伊身上,因为已经没有人有能力支撑那个偌大的仙鹤农场了。无奈之下,伊莱亚斯和弗劳拉只好忍痛割爱将其卖掉。1910年,农场被低价出售了。小沃尔特看着自己曾经的伙伴被卖掉,曾经的家园渐渐远去,伤心不已。
1911年,伊莱亚斯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搬到了堪萨斯。家庭的变故让不谙世事的小沃尔特过早地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短暂的幸福时光也随着仙鹤农场的出售在瞬间画上了休止符。
马瑟琳的农场给沃尔特·迪士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0年后,他建了一座谷仓作为摄影棚,就是按照当年马瑟琳谷仓的样子建的。他对这段时光充满怀念,一生中无数次地回忆起那些日子,无论是艰辛还是欢乐,都是一笔财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