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雪-浣花溪瞻仰诗圣 都江堰跪拜古贤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政和五年正月,游酢考虑到四子游损在归州任兵马曹,二十日之前必须到任,从太平州到那里有一千多里,水上要走几天,决定过了初十与游损一块起程。

    那天早晨,吃过饭游酢父子俩背起行李出门。因为,游酢已经六十四岁,吕氏对他的远行更加不放心。所以她跟出门时心酸,怕影响了丈夫的彩头,但是又不敢哭,只好一再地嘱咐:“出门在外,一定得注意保护身体。”

    一家人,送到码头的船上。游酢若无其事从容地对妻子道:“没有事情,你们回去吧。”

    吕氏哪里肯,直见他乘坐的船即将起航,才依依不舍地下船,喊道:“一路保重。”站在岸上望着船远离去,这时她的眼泪才禁不住流下来,

    这是一艘大篷船,长三十余丈,宽十余丈,船头有风帆,为舵手识别和掌握方向的要地,船舱四周有木板墙,舱内有上下两层,每层各放四扇小窗,通常男的住上层,女子住下层,每层可住一二十人,床铺、被褥、杯盘等齐全。船尾有锅灶,小炉以及瓢盆碗筷等用品,还留有三四丈宽供水手配合船头老舵手护航之用。船头至船尾两边船舷宽可通人,有栏杆供人凭眺沿途风景。

    游酢多次在长江上坐过船,知道一般状况下都安全,心里没有什么顾虑,上船找了个靠窗边的铺位,将行李放好,坐下休息;游损只是觉得无聊,便躺在舱里休息。游酢知道:原来水上行船自有它的一些规律,以千里而言,如果顺水行船,而且水大才可能像李白的诗所写:“千里江陵一日还。”中水,则要三五日。太平州去四川成都有四五千里,而且是逆水而行,即使水小,也得半个月;水大反而更慢。还好,这是初春时节,江河的水初涨,沿途一般的礁石、险滩都被大水淹没,行船只要水道走得对,速度也很快。游损问:“爸,今天是不是黄道吉日?”游酢答:“我没有看。”父子俩开始了一番对话:

    “你不是懂得这些吗?”

    “一生在外当官,到处漂泊,哪里看得许多黄道吉日。祸福之事,是祸躲不过,是福自然有。做人关键在平时心善,常积德,虽小恶而不为之。若此,虽祸也问心无愧。你步入仕途不久,为人宜正直忠诚,切记不贪、不骄、不躁,远小人、近贤良,当以勤恳敬业、亲民爱物为根本。”

    “孩儿记住了。”

    从太平州到湖北的武汉以内地段水路本来较平静,此时天气晴朗,江水中等,最好行走。

    游酢与艄公攀谈着,询问道:“此去益州要几日?”

    “难说。这样的水,半个多月后就准到。”

    “听说这长江上有很多险滩。”

    “大人,你放心就是。这条路我走三十多年了。一般没事,有危险的只是三峡,但是我还没有碰到过。”

    “顺便问问而已。”

    从武汉至宜昌一千五百里之间,河道曲折,险隘重重,其中富池、黄州都顺畅。进入荆江地段航道则艰难多了。

    船到岳阳楼停泊,游酢又想起了张舜民的《卖花声.题岳阳楼》。

    游酢走出船舱,站在船头看风景。他神色庄重,捋着花白的胡须凝望着前方,艄公弯身从身边拾起一个小矮木凳递给游酢,说道:“游大人,请坐下来看更安全。”游酢说了声:“谢谢啦。”撩起官服坐了下来,游损年轻在船舱坐不住,也跟了出来,他长相英俊,挺胸站在一边。艄公边伐船边与游酢谈了起来。

    走了两天,过了湖北的地界。游酢再次走出船舱,艄公说道:“前面就是三峡的西陵峡了。”

    听艄公这么一说,游酢又坐下来,心里在想,这一回终于可以好好领略一下三峡壮观的美景了。

    长江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它西起四川奉节县东面的白帝城,东至宜昌的南关津,全长四百余里。西面瞿塘峡雄伟险峻,巫峡奇峰壮丽,东面的西陵峡滩多流急。西陵峡有崆岭滩、青滩、泄滩三个险滩。快到崆岭滩时,水道骤然变窄,夏秋之际只能过一只船,眼下正是水旺的时节,便顺利地通过。再前面是泄滩、青滩,波涛汹涌,大浪拍岸。船只在风浪中穿过兵书宝剑峡,才遥望到秭归。

    前面是泄滩,有一峰突然横出,水势变得急峻,船只晃动一下,有一个女子发出“妈呀——”惊叫,旅客们神色有些紧张起来。艄公大声说:“众客官别怕,没有事的。”这时,游酢想起了昔日伊川先生去涪陵的经历:据说,程颐被贬涪州时渡江,过滟滪滩时,波涛汹涌,在中流船几乎要被掀翻,船中的人大都惊慌失措地哭叫,程颐先生却独自正襟端坐如常。岸上有樵者厉声高声曰:“舍者如斯,达者如斯?”先生刚要站起与他答话,樵者直接而去不回头,而舟已行。不久到了岸边,同舟有父老问曰:“当船危时,君独无怖色,何也?”曰:“心存诚敬尔!”父老曰:“心存诚敬固善,然不若无心。”

    船只果然平安地穿过。再往前,可见一大片铁青色的礁石耸立于江面,放眼望去无数的旋涡在翻滚。

    傍晚时分到了归州。游损起身准备行李,对父亲说:“爸爸,我快到了。你一路多保重!”。

    “知道了。你此去代我向知州大人问候,一定要记住好好为老百姓多做些事情。”

    “孩儿记住了。”

    “归州秭归县到了!”游损告别父亲下了船,望着父亲乘坐的船只离去才走开。

    船过巴东,已经进入四川的地界。地形明显变得险峻。两岸的群山高峻峥嵘,草木繁茂,天空也更窄了。

    船入三峡,诚如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山险水恶,行程渐缓。

    西陵峡虽然过去,前面还有巫峡、瞿塘峡。

    巫峡像一条曲折的走廊,水随山势左转右折。但是,这里有巫山十二峰,峰峰秀丽,堪称一组天然的画屏。

    如果说巫峡富有一点诗情画意,那么瞿塘峡给人的则是惊心动魄的乐章。前面瞿塘峡峡口的滟滪滩那一片黑色的礁石,像一群凶神恶煞或立或伏在那里,与汹涌的江流,急峻的旋涡,等待着吞噬过往的船只和商旅。挨进滟滪滩时,一股巨浪扑来,船只晃了晃,艄公却从容地拿着竹篙往水中划拨。不一会,又一个巨浪扑来,船头湿了,也晃了晃;俄尔,忽然有一股磁力似的船只被吸在一个旋涡处打转,所有的水手拿起竹篙在船头船尾用力地划动。船终于向前进,穿过峡口了。

    “谢天谢地!”旅客中有人发出释然的感叹。

    过了三峡,不远便是恭州(今重庆)。傍晚,船到了恭州,艄公说在那儿停泊一夜。

    大家到城里吃饭。游酢忍不住好奇心,跑去逛街看风景。

    恭州是一座典型的山城,城内相对落差一百二十米左右,主要街道沿山脊背弯弯曲曲延伸着,密密麻麻的房屋,高低错落有致,台阶特别多。夕阳斜照的余晖下,街上店铺林立,人山人海,货物琳琅满目。空气里飘溢着各种的气味——附近有大小饮食店、饭馆几十家。举目环顾,但见群山环抱,城市沿江依山而建,市区内冈岭起伏。夜幕降临了,万家灯火,景象颇为壮观。这是平生从来没有见过的一种自然与建筑结合得如此和谐完美的景观,感到异常的兴奋和愉快。

    回来时,艄公问道:“看了城市,感觉如何?”

    “走这一趟,值得。”游酢回答。这一夜因为船大且旅客已经很少,又看了一处好光景,他睡得特别香。

    第二天上午继续前行,傍晚船才到泸州。

    泸州到益州,有船可通,也可以走陆路。游酢下了船,在泸州客栈投了一宿。夜间,他想到坐船速度太慢,明天改走陆路。次日早晨,他雇了辆马车奔向益州。

    游酢到成都府,知府见了忙热情接待。按理,游酢到长生观是一个闲差,只是拿个俸禄混口饭吃,没有什么权力。知府是个聪明人,论资历游酢曾经当过朝廷的监察御史,又放过几任州郡知府,现时也还是五品之职务,在朝野名声大,官场中故旧甚多,不但不敢有丝毫得罪,而且当做贵宾相待,当晚即为他接风洗尘,还邀请有关的官员前来助兴。天黑前,团练使、通判、参军等一干官员都陆续赶来了。晚宴上,除了鸡、鸭、鱼、肉等,还有川菜等,饮的有泸州窖酒。游酢生于福建,从小没有吃辣的习惯,晚年到江淮一带生活虽然见识过,了解长江流域上的人们爱吃辣,喝高度酒的特点。到了这里,他亲眼所见和品尝一番,才真切地觉得“川味”果然跟南方人的口味相去很大,一时适应不过来,打起了喷嚏。川人豪爽,喝酒也猛,用碗盛酒,而且喝起来大口大口的。游酢在江南人群里,也算得有一定酒量者,平时一般的场合能够应付过去。如今年纪大了,看见川人如此海量,心更虚了,碍于面子只得勉强应酬。还好官员中的川人不多,大家也照顾,游酢控制自己,这晚还是有六七分醉了。

    第二日,知府道:“游大人,尽管在此休息,长生观就不必去了。隔天晚生陪大人到附近几处走走。”游酢明白官场道道,也不敢有丝毫的架子,拱手回礼道:“多谢关照。”知府见他随和,便更加敬重,两人交谈得投机。

    到了几日,游酢发现这里竟然成天雾茫茫不见阳光,于是问:“这里为什么如此?”知府回答:“这个我也说不来。一年只有四十多天晴天。但是,这里的气候却温和。”

    知府果然陪游酢去南门外的武侯祠。那武侯祠,是为纪念三国时诸葛亮而建的。他们过“万里桥”来到在武侯祠前,但见四周乔木森然,其中有两棵大树高若拂云。

    武侯祠占地五六十亩,主要建筑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为大门、二门、刘备殿及殿前东西两廊;过厅和诸葛亮殿为后半部。整个建筑排列在由南到北一根中轴线上,两侧一大片柏树林。祠内殿宇高大轩敞,殿内竖有诸葛亮和他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像,该祠自汉朝以来受到朝廷的重视和保护,历代的官员入川无不前往拜谒。祠旁刻有诗碑,碑上刻着杜甫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知府、游酢等众人进祠内拜谒了诸葛亮像,便出来。

    知府问:“游大人可有感慨?”

    “暂时没有。”游酢答道。

    又过了几日,知府又陪游酢去看杜甫草堂。

    天下著名的杜甫草堂,位于成都的西郊浣花溪,这是杜甫自己生前建的草堂。宋初开始朝廷每年便有拨款请人维护和修葺,供人们瞻仰,因此草堂完好而且整洁,环境幽雅。游酢想起杜甫的生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禁感到对诗人杜甫更加崇敬。接着,他们又观看了边上的薛涛楼。这薛涛乃唐朝四川著名的女诗人,当时白居易、李商隐等大诗人都慕名前往拜谒。可惜自古红颜命薄,她在孤独、疾病中死去。游酢叹道:“益州地灵人杰,不仅有李杜两位大诗人,而且有薛涛这样举世无双的诗坛女杰,唉!只可惜这些文人的命运让人伤心不已。”

    几天后,游酢决意要去长生观,知府劝道:“山里太清凉了,就在府里住下,晚生也多个说话的伴,再说有好些事情也好请大人指教指教。”游酢回答道:“观里清净,游某正好读些书。”知府知道劝不了,只好叫下属备了两匹马亲自陪着一道前去。临走前,游酢要带上行李,知府道:“这不用大人劳神,我自有安排。”随即吩咐手下道:“你把游大人行李先送去。”一个差役点个头,将行李提起走出了门。

    成都府长生观在四川都江堰西南三十里处的青城山麓,距成都一百二十多里。

    四川是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成都平原上到处可见的是低矮的丘陵,一般的山高度只有两三百米左右,这里的土壤,一眼望去都是紫红色的,因此也有人称它“紫色盆地”。

    两人经过青城县,知县出来迎接进去休息,当晚知县热情地款待了两位大人,并且请两人在青城留宿。

    次日早晨,知府问:“今日怎么安排?”游酢道:“先去看看都江堰。”

    早饭后,知县带着游酢和知府前往都江堰。从青城县城到都江堰不过几十里。一行人都骑马,因此很快到了。到了都江堰,游酢提议道:“下去看看。”知府说:“走慢些吧,马上照样可以观看。”游酢立即勒住马,下马道:“那怎么行?当年李冰建这都江堰花了多少精力,自古以来像他这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官凤毛麟角啊。凭这一点,我就得下马。”举目望去,内江和外江之间的岷江江心犹如伏着的一只巨鲸。

    都江堰是世界上最古老、规模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它建造于战国时期,当年李冰任蜀州太守,察看地形后,先在灌县城外的玉垒山上凿了一个口子,叫“宝瓶口”,为岷江打开通道;又充分利用岷江水源,在岷江江心修筑了一个分水鱼嘴,把它分为内江和外江两部分:外江是岷江的主干流,并且开挖了大量的水渠,既能够灌溉,又能够排洪;内江穿过“宝瓶口”,在下游开挖走马河、蒲阳河、柏条河与千万条大小河道沟渠,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从而为灌溉成都平原上农田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都江堰工程,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如:为了控制灌溉用水,在内江和外江之间,修建了平水槽、飞沙堰,内江的水量过大时,可以越过飞沙堰泄入外江。据记载,当时灌溉川西南稻田就达二十万亩;汉、唐、宋逐代又有扩大,灌溉面积已经达几十万亩。

    看完了一遍都江堰,游酢叹道:“如果人生能够像李冰父子一样为民建造福百代的工程,比封侯拜相还好。”知府应道:“大人说得极是。”接着说:“走吧。”于是,两人飞身上马继续前行。

    到城西三十里,他们在键尾堰索桥头李冰祠前下马,进祠拜完了李冰神像,出来继续前行。忽然,山上传来男女对唱的歌声。

    游酢从小在老家也听过山歌,可是这里的四川话听不懂,于是问道:“他们唱的内容是什么?”知府也听不懂,便勒住马回头问随从道:“快跟上来!把山中那对青年唱的词讲给游大人听听。”那随从应一声:“好咯。”将马用力一蹬,跑到了两位大人身边,说道:“他们在对情歌呢。男的唱‘春天到来山水青,山随水转水缠山。阿妹有心又有义,青城家乡好地方。’意思叫那女子不要嫁到外乡去;女子唱的是‘春天到来百花开,蝴蝶翩翩四面来。哪个能知花意思,不分南北一般爱。’”游酢听了呵呵大笑,赞叹道:“还是民间好啊,生活得多么有情趣。”知府也笑道:“确实有趣,这情歌比朝廷中大晟府周美成大人制的曲活泼动听得多。”游酢于是谈道:“游某也去听过美成制的曲,他呀比这山野歌手逊色得多。”知府说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途中看见许多山坡上石砌的雕楼,游酢好奇地问道:“这里住着什么人?”知县回答道:“他们是羌族人,世代依山而居,生活习惯与汉族人有许多不一样之处。”知县边走边介绍着羌族人的生活情况。

    第三天,他们几个人又一路谈笑风生地朝青城山奔去。

    欲知青城山怎样,此去有什么见闻,且听下回分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