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雪-鄱阳湖家人观景 广源铺众宾议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一回去舒州,游酢选择走西北的路线。他带着吕氏和一个十五岁孙女,从建阳往西北的邵武进入江西地界,经资溪、金溪,过抚州,再从抚州到洪州。

    洪州(今南昌),汉代称豫章,唐朝时开始称洪州,宋朝沿用之。它地处江西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濒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南岸。进入洪州境内,但见以平原为主,水网密布,湖泊众多,城区地势偏低洼。

    到了洪州,在那儿停留了下来看望一下儿媳和孙子们。儿子游撝和媳妇见父母来了,喜出望外,相待如宾。洪州知府知道了,当晚举办宴席热情地款待了他一家人。

    游酢到城中走走,想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诸国曾在这里争城夺地。古越族之地,生活着“三苗”后裔(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古族名,又叫“苗民”、“有苗”)。看见洪州的街道比以前更宽了,增添了不少新的房屋,货物也更丰富了。他回想到年轻时这里所见的景象,颇有一种沧桑变化的感觉。

    第二天,游撝陪着父母兄弟去游览鄱阳湖。那鄱阳湖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面积仅次于青海湖。但是,鄱阳湖是一个季节性很明显的湖泊,时值深冬,属于枯水期,湖中水很少,但是湖水清澈,波光粼粼,犹如一面大明镜,四周群山蓊郁。游撝问道:“爸,你觉得这儿风景怎么样?”游酢说道:“还不错。”他停下脚步,对游撝嘱咐道:“游撝呀,这洪州地灵人杰,你应当多为老百姓办些好事。”游撝答道:“爸的话,孩儿谨记在心。”游酢点点头,父子俩继续前行,一路交谈着。吕氏和孙子赶上了,游撝和母亲、侄儿说笑起来。

    第三天,游酢带着家人继续前往九江。在九江过一夜,次日坐船北上到安庆下船。上岸后,坐上一辆马车经十里铺、月川镇、三桥镇到舒州治所潜山县。

    十二月中旬,游酢才到任。那一日,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放眼望去,整座舒州城像一座雪城。

    原任知州和当地的大小官员和乡绅都来迎接,当晚为游酢接风洗尘。在宴席上,游酢主动地站起来申明:“各位大人,老夫年纪大了,不胜酒力,感谢各位的盛情好意,我喝一口,大家也随意。”通判、司户参军、司法、盐政、防御使、都头等纷纷轮流起身敬酒,游酢只是礼节性地沾一小口。坐在下一席的当地大富豪方逢春越席来,说:“游大人,我敬你一杯。”原任知州介绍道:“这方老板,是这里的开明绅士,为人豪爽仗义,今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他帮忙。”游酢听了很高兴,说道:“今后府中多多仰仗方老板鼎力支持了。”方逢春回答道:“哪里哪里,在下今后还要多麻烦大人呢。”游酢讲:“方老板,这样吧,我喝一半,你——随意。”说着举杯饮了半杯,方逢春见了很高兴,举起杯一饮而尽,又敬了其他官僚,说声:“谢谢各位大人的抬爱。”回到自己席位去了。

    次日,原任知州与游酢交接清楚州里的事务,便离去。

    游酢询问了师爷当地的历史、人文情况和风土人情等。师爷介绍道:“舒州府,下辖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五县,崇宁年间人口已有十二万八千多,每年向朝廷进贡34万多件,贡品为白术。地方特产有天柱剑毫(茶叶)、贡藕、胡萝卜丝、瓜蒌籽、石耳等,手工艺有舒席、汉皮纸、竹编等。这里的风俗偏近于南方,但也多少夹带北方人的特点,如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惯。”游酢听着不住地点头,问:“民风如何?”师爷说:“这里的民风淳朴,人们也安分守己。乡绅们与百姓还没有见发生过什么矛盾。”游酢听了欣慰地说道:“如此很好。到城中走走。”

    虽然天寒地冻,游酢与师爷便在当地的差役引路下走访。

    府衙所在地潜山县梅城,坐落在皖、潜二水的冲积平原上,历代为州、郡、府、县治所。舒州城不大,城池内有三条街道,地形平坦,是一个临河的古城,最外面一街为菜市场,有蔬菜、猪肉等日常生活物品,县衙在中间的主街上,沿街有杂货店、脚店、酒家、客栈等,州府的衙门在最里面一条街上,店铺密集,同样有酒家、客栈,孔子庙和其他庙宇也集中在这里,府衙坐北朝南,百米远处是府库、盐仓。游酢看见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很高兴。师爷又介绍说:“这里自古为皖西南经贸中心、商贾云集。北国的皮毛、人参,南国的海鲜食盐、细布源源不断输入,而潜山山区的茶叶、苎麻、陶器、酒器、竹席及中草药等经此由长江向各地输出。这里历史悠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四牌楼、三牌楼、四厢、十巷,巷道为条石、卵石路面,两边多为民居,古迹众多。”游酢赞叹:“好地方啊。”接着,察看了府学、潜山的县学,了解了一些情况。

    有一天,吕氏买了一条席子带回来,孙女看了说:“哇,这么漂亮,挺贵吧?”吕氏答道:“二两银子。”孙女点了点头,咂舌道:“太贵了吧。”游酢一看,说:“这席子果然好看,不用说便是舒州产的席子。这席子做工精细,值得这个价钱。”晚上,睡在新买的席子上,游酢感觉比其他地方的席子更舒服,对吕氏说:“这里的席子既细薄又柔软,睡起来比京城中的舒服多了!”吕氏笑了笑,说道:“你呀,整天只知道忙着公事,何曾知道舒服过?”

    一日,司户参军来报,各县钱粮收歉的数字,游酢听了吩咐道:“传我的话,各县查核一下,家庭确实困难的,不但一概免了,而且要想办法给予一定的接济,让那些生活困难的家庭能够过一个温暖的春节。”

    年底前,游酢想:往年按照习惯要回建阳老家过年;如今自己年纪老了行动不便,况且母亲已经去世,家中只有房亲,就留在舒州过年。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儿子们。

    腊月下旬,儿孙们从各地赶来舒州团聚过春节。

    第二年正月,朝廷改元,确定这年为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

    游酢知道春节不少的下属会前来拜年,于是在衙门上贴着一张“拒收礼物”。可是,下属和地方绅士等有的送钱,有的送礼物前来。他们以为新到的知州是做做样子,照样随带东西进去拜见。游酢对他们一一热情接待,笑谈自如,向他们了解各郡县的情况。大家以为,这位新来的上司,也像以前有的上司一样,说一套,做一套。他们临走前起身告辞时,游酢笑着道:“朝廷派我来为老百姓办事的,不是来收受财物的。再说,大家生活过得也并不容易,何况我的俸禄比你们高,怎么好意思再收你们的钱物呢。”大家见他执意不收,有的只好将自己所送的钱物带回去,有的故意忘了似的丢在那里,游酢叫手下立即追出去送还。

    当地的乡绅也陆续有人送礼来,游酢照样一一婉言推辞不收。其中广源大店铺的方逢春老板是地方上有名的乡绅,见游酢不收礼,想出了一个新花招。过了几天,他特地单独来拜会,请游酢为他的店铺写个招牌。游酢推辞说:“本府一向没有为人题写过。”方逢春再三请求,游酢碍于他是当地乡绅的面子,说道:“方乡绅如此恳切,老夫只好破例一回。”为他题写了“广源大店铺”五个字。方逢春如获至宝,磕头称谢而去。事后,方逢春派管家送来二百两银子,游酢只收了三十两,其余的派差役送还给方老板。方逢春见退还这么多,心里暗暗敬佩游酢的品行。

    一日,舒州行会会长方逢春召集同行来开年会,也请了知州游酢和手下的官员以及地面上部分朋友参加。宴席后,游酢等官员离开了,同行问起方逢春:“招牌花了多少银子?”他说:“实话相告吧,我送二百两,照说请一个郡府老爷为商人题写招牌,二百两银子也不算多,至少也可以收一百两。可是,游大人只收三十两,足见其为人本分。”一位朋友说:“现在天下的贪官多如牛毛,清官可谓凤毛麟角,黑心的没有事还想茬儿敲诈人,像他这样送到嘴边的还退回的真是罕见。”一个同行说道:“三十两,请个地方的名人也不止这个数。这游大人真算得个好官。”过了元宵节,游撝、游拟、游掞兄弟都先后回到自己任所去,游损、游拂也回和州了。

    欲知舒州怎样,游酢如何治理的,且听下回分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