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部与猪有关的中篇小说是:苏童的《肉联厂的春天》(载《收获》 1994年第5期),孙健敏的《大师的欲望》(《载小说界》 1995年第1期)。两位年轻的先锋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写到人与猪的关系。本来人就是人,猪就是猪,二者不可并论。但人与猪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表达出了似有似无的见解,颇值得我们去咀嚼体味。
《肉联厂的春天》写的是某青年对外交事业特别感兴趣,但现实是他被分配到肉联厂工作,成天与猪肉、大肠、心肺、猪尾巴打交道,他厌恶极了,极力设法离开这个猪的世界。厂长终于同意他调离,与他在冷库里一边劳动一边谈话,下班的女工不知他们在里面,把他们锁进冷库。第二天人们上班时,看到他们与整库的猪肉一样,成了冻肉。而此时工厂的外面,正是春暖花开时节。苏童的这部中篇显然写的是一种生存环境,一个人为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所作的种种努力,但其结果与那些摆在市民桌上的猪肉一样,成了硬邦邦的一块。这里面是不是说到人与猪的一种宿命观点:人有一种生存环境,猪也有一种生存环境,人欲去改变这种环境,猪没去改变环境,其结果是一样的。这结论如何?是够荒诞的了,有没有什么道理,读者自己去作思考。
《大师的欲望》写的是一个研究“人”的30来岁的大师,生活中除了他的学术就是一种不可抑制的情欲。他利用机会,与女人做爱,写其欲望淋漓尽致。大师突发奇想,研究猪与人的相同处来。他从一农舍偷得一头猪回家,养在洗澡间里,天天观察。一日,来了他的年轻女朋友,他研究进入特殊阶段,就把女朋友杀了,剁成肉丁,再把猪杀了,也剁成肉丁,然后把人肉丁与猪肉丁拌在一起,看看有什么变化。结果没什么变化,大师的结论则是人是人猪是猪,二者不一样。但大师的荒诞行径,难道是人的所作所为么?孙健敏的这部中篇,写入的异化变态,那兽性的表现是离奇也是有些怕人的。
读这两部中篇,猪年就不知不觉到了。肥猪拱门,是吉祥丰收的象征,猪在这里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人的本质是什么呢?此时,窗外瑞雪飘飘,积雪映在窗玻璃上,分外明亮。冷风吹在人身上很凉,但空气是十分的洁净。这样的时刻,来思索人与猪的关系,似乎特别恰当。人与猪同为生命,猪在人眼里生来就是吃了睡,睡了再长肉,长肉后杀了给人吃。猪的生命价值在于它用自己的肉体丰富了人们的食物,提供了佳肴与营养。人呢,生在世上吃穿长大繁衍最后老去,人的生命价值是什么呢?是创造,创造精神的和物质的财富。人与猪的最根本的区别就在这里。但是人如果没有创造的话,那与猪在本质上有何区别?甚至活着还不如猪有用。我思索的结论是人必须要做点什么,必须要创造,否则不如可爱的猪。
中篇小说《肉联厂的春天》与《大师的欲望》中,揭示的人与猪的关系,看似深沉、荒诞,其实想清楚了,是十分简单的事情。小说写得好,耐读是一回事,但道理却是又一回事。
猪年开大门,把猪放进来,老百姓关心的,是猪年带来财运与平安,图个吉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