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戏剧全集-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 引自《契诃夫戏剧集·译后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2] 此处指俄里,下同。——译者

    [3] 法语,这个尼古拉。——译者

    [4] 德语,你们到这儿来。——译者

    [5] 阿尔卡吉亚是古希腊的一个地区,风景优美,古代诗人把它描写成为一个幸福的理想之乡。——译者

    [6] 昂戈夫人是十八世纪末叶法国民间所创造出来的一个典型的暴发户人物,契诃夫在此处所引用的,恐怕是克莱尔维勒、西罗丹和维克托·科南所写的三幕轻歌剧《昂戈夫人的女儿》里的人物。——译者

    [7] 奥菲利娅,莎士比亚所写的《哈姆莱特》里的人物。——译者

    [8] 旧俄的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女人,时常到克里米亚休养,并且大多数都在那里和鞑靼向导们鬼混。——译者

    [9] 法语,谢谢。——译者

    [10] 法语,是谁啊。——译者

    [11] 法语,下流人。——译者

    [12] 达尔丢夫,莫里哀喜剧里的人物,伪君子。——译者

    [13] 这里契诃夫是引用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所说的话,意思是:我不爱你了。——译者

    [14] 德语,无礼啦。——译者

    [15] 法语,太太们。——译者

    [16] 法语,咱们关上门说。——译者

    [17] 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俄国十九世纪批评家。——译者

    [18] 格里鲍耶陀夫(1795-1829)剧本《聪明误》里的人物。——译者

    [19] 法语,尼古拉,见礼啦。——译者

    [20] 曼夫瑞德是拜伦诗剧里的一个人物。——译者

    [21] 德语,再干一杯。——译者

    [22] 一种牌戏。——译者

    [23] 拉丁语,母校。——译者

    [24] 法语,日安。——译者

    [25] 一种菲律宾雪茄。——译者

    [26] 叔本华(1788-1860),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译者

    [27] 意大利十九世纪末的著名女演员。——译者

    [28] 俄罗斯作家马尔凯维奇的作品。——译者

    [29] 旧俄风俗,人死后,头前点两支蜡烛,脚下点一支。所以同时点三支蜡烛,是死亡的象征。——译者

    [30] 旧俄风俗,占算未可知的事情用以自慰时,撕一朵花的花瓣,每撕一瓣,更替地说一次是与否,看花朵上剩下最后一瓣落在什么话上,以断吉凶。——译者

    [31] 直译是“资产阶级”。在封建社会,居住在城市的富裕居民(最初都是地主,后来包括小资产阶级和自由职业者),凡不是贵族,或者在政治上、社会上没有地位的,都被官方列为“乡下人”。——译者

    [32] 海涅的诗《两个投弹兵》。——译者

    [33] 旧俄司法部附设的检举顾问会,里边有检察官、副检察官和高级检察官。索林已经做到高级检察官,当时的名义是实职国家顾问;按照彼得大帝的官职表,相当于陆军少将和海军少将。——译者

    [34] 涅克拉索夫的诗《他分担了沉重的苦难……》里的句子。——译者

    [35] 克拉斯诺夫《短句集》里的句子。——译者

    [36] 俄国剧作家苏赫沃—科比林的剧本《克列琴斯基的婚礼》里的一个滑稽角色。——译者

    [37] 莫斯科的名演员。——译者

    [38] 拉丁语,趣味各有高低。——译者

    [39]《哈姆莱特》中这段台词应是:“啊,哈姆莱特!不要说下去了!你使我的眼睛看见了我自己灵魂的深处,看见我灵魂里那些洗拭不去的黑色的污点。”后两句是阿尔卡基娜改的。——编者

    [40] 哈姆莱特回答他母亲的话是:“嘿,生活在汗臭垢腻的眠床上,让淫邪熏没了心窍,在污秽的猪圈里调情弄爱——”英译本由于特里波列夫引用的这段台词与原文不符,便参考乔治·考尔德伦的英译本改为:“让我扭你的心;你的心倘不是铁石打成的……”这段台词,现根据契诃夫原著俄文本译出。——编者

    [41] 法语,照应该的样子。——译者

    [42] 法语,睡衣。——译者

    [43] 旧俄风俗,对人称赞或恭维过多,会给对方招来不幸的事情。——译者

    [44]《哈姆莱特》里的台词。——译者

    [45] 果戈理《狂人日记》里的人物。——译者

    [46] 希腊神话中的迈锡尼王,率领群神,攻打特洛伊,胜利以后,被其妻所谋杀。——译者

    [47] 原文是“不记得自己家族关系的”,采用警察调查书里的一个公文程式。——译者

    [48] 法语,对不住。——译者

    [49] 法语,自尊心。——译者

    [50] 希腊神话:狮身女头两翼的怪物斯芬克司所提出的谜语,被俄狄浦斯所解答。——译者

    [51] 指开手枪自杀。——译者

    [52] Meлoдpama:我国有人译为“悲欢离合剧”,有人译为闹剧。实际上很像我国的传奇剧,从前列为低级的悲剧。——译者

    [53] 莫斯科一家极著名的旅馆。——译者

    [54] 即加夫里洛维奇。——译者

    [55] 法语,空想一场的人。——译者

    [56]《美人鱼》是普希金的诗,后由达尔戈梅斯基改编成歌剧。——译者

    [57] 唐璜,西班牙传说里的人物,不信神,放荡,淫乱。用在这里,是“色鬼”的意思。——译者

    [58] 法语,戴着铁面具的人。——译者

    [59] 欧洲流行的一种赌博,每人把自己所抓到的牌,记下号码来,谁先排齐了号码,谁就赢钱。——译者

    [60] 引自屠格涅夫的《罗亭》。——译者

    [61]《熊》(《Bear》),又译《蠢货》。——编者

    [62]《木魔》(《The Wood Demon》),又译《林妖》、《树精》。——编者

    [63] 引自《契诃夫戏剧集·译后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64] 又译“普拉东诺夫”。

    [65] 梅恩·里德(Mayne Reid,1818-1883),英国通俗小说家。

    [66] 冯维辛(1744-1792),俄国剧作家,著有《旅长》、《纨绔弟子》,斯塔拉杜姆等是他的讽刺喜剧中的人物。

    [67] ② 伊里亚·穆罗密茨和索洛维雅·拉兹波依尼克,都是俄罗斯民间传说中的勇士。

    [68] 恰茨基是十九世纪俄国作家格里鲍耶陀夫的剧本《智慧的痛苦》中的主人公,他是旧俄社会的激烈的批判者。

    [69]“塔尔—塔尔……”模拟鸟儿叽叽喳喳声,“崔萨尔卡”及“施克沃列茨”皆为俄语中鸟的名字。

    [70] 索菲娅以字母“C”开头,沃依尼采夫以字母“B”开头。谢尔盖也以字母“C”开头,维格罗维奇以字母“B”开头。而光荣一词是以字母“C”开头。

    [71] 这是《哈姆雷特》第三幕第四场里的一句台词。

    [72] 引自《契诃夫戏剧集·译后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73] 伏特加:原译“渥德喀”,现改通译。——编注

    [74] 代席阿亭:俄国面积单位,约合1.09公顷。——编注

    [75] 希律:犹太国王,圣约翰和耶稣都死在他的治下。

    [76]该隐:《旧约》中人物,亚当的长子,曾经杀死他的兄弟。

    [77] 维耳司特:俄国昔日长度单位,约合1.07公里。现已废除。——编注

    [78] 马德拉:白葡萄酒。马德拉是产酒的地名,在大西洋,是一个岛。[编按:原译“马代辣”,现改通译。]

    [79] 一磅肉:指酒钱。典故出于《威尼斯商人》。库兹玛挖苦店家是犹太人。

    [80] 波斯粉即臭虫粉。

    [81] 拉丁文,意思是:“我讲完了,心为之一松!”

    [82] 传说天鹅于死前唱歌,通常借指诗人、艺人。

    [83] 普希金的史剧《包芮斯·戈都诺夫》(Boris Godunov)之《夜》。

    [84]《李尔王》第三幕第二景。

    [85]《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二景。[编按:哈姆雷特原译“汉穆莱提”,现改通译。]

    [86]福丁勃拉斯:《哈姆雷特》剧中的次要人物,挪威王子。原译“佛亨布辣斯”,现改通译。——编注

    [87]《奥赛罗》第三幕第三景。

    [88]“熊”在这里做“野人”、“粗人”或者“浑人”解释:出言无状,举止粗鲁,没有礼貌。

    [89]“夫”与后文的“噢夫”皆为叹词。——编注

    [90] 刻瓦司:俄国的一种饮料,以面包发酵而成。——编注

    [91] 法文,意思是:“夫人,我请你……”

    [92]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作品《恶魔》中的女主人公。——编注

    [93] 波旁(Bourbon):法国往昔的王室,意思是“落伍的专制皇帝”。[编按:原译“布尔崩”,现改通译。]

    [94] 法文,意思是“随便”。

    [95] 吉卜赛是“流浪人”的意思。

    [96] 巴树(patchouli):产在亚洲热带的一种植物,从枝叶提出香油,凝成樟脑一样的东西。

    [97] 见于《新约·以弗所书》第五章。

    [98] 原译“阿来路伊阿”,现改通译。——编注

    [99] 法文,意思是:“什么事?”

    [100] 见于《约翰福音》第二章。

    [101] 稿本有祷告文,发表时被剧作者的兄弟删掉。

    [102] 稿本有祷告文,发表时被剧作者的兄弟删掉。

    [103] 见于《旧约·以赛亚书》第七章。

    [104] 基路伯(Cherubim)是上帝的武侍卫,见于《旧约·创世记》第三章。撒拉弗(Seraphim)是上帝的天使,有六个翅膀,见于《以赛亚书》第六章。

    [105] 康斯坦丁大帝是罗马皇帝,海莱纳是母后,基督教在他们治下开始得到保障。浦罗考皮屋斯是耶路撒冷人,在三〇三年殉教。

    [106] 一阿森等于二十八英寸。

    [107] 赫拉克勒斯(Hercules)是希腊神话里面最伟大的英雄。他在一个国王下面做奴才,派他去做十二样苦差事,他全做好了。[编按:原译“海耳库里斯”,现改通译。]

    [108] 耶稣小时候,犹太的藩王希律要杀他,父母带他逃到埃及避难。

    [109] 法文,意思是“大圆舞”。

    [110] 斯宾诺莎(Spinoza,1632-1677):荷兰哲学家。他的推衍方式相当机械,例如推论上帝,他开门见山,提出四个定义,所以剧中人物阿勃洛穆包夫才这样说:“拿我的腿去凑四个对子。”音乐奏的正是四组对舞曲。[编按:原译“司皮劳萨”,现改通译。]

    [111] 法文,意思是“妈妈”。

    [112] 马德拉,见第20页注②。

    [113] 法文,一种上等白葡萄酒,产于法国东南苏特恩。

    [114] 法文,意思是:“散步!先生们,散步!散步!”

    [115] 意大利文,是歌者随意加给所唱的乐器的“花腔”。

    [116] 法文,意思是“我的亲爱的”。

    [117] 法文,意思是“花点儿”。

    [118] 这儿有几句话形容“将军”的头衔,英译本缺乏适当字句,未译。

    [119] 甘必大(Gambetta,1839-1882):法国政治家。普法之役,法国方面多亏有他撑持。[编按:原译“刚拜塔”,现改通译。]

    [120] profession de foi,法文,意思是“信仰宣言”。文豪卢梭曾经为他的想象人物安排过一篇著名的“信仰宣言”。firework,英文,意思是“烟火”。

    [121] 格别:原译如此。疑为“糟糕”、“令人头疼”之意。——编注

    [122] parvenu,法文,意思是“暴发户”。en grand,法文,意思是“有谱儿”。imponiren,拉丁文,意思是“像样儿”。

    [123] 法文,意思是“整体”。

    [124] 原译为“凡尼亚舅舅”,现从通译。——编者

    [125] 伊·德米特里耶夫的讽刺诗《诽谤者》中的诗句。——译者

    [126] 拉丁语,尽量地。——译者

    [127] 东正教俗,婴儿出生以后,三天之内要施行洗礼,行礼时,在亲友中选定一位男性或女性长辈,由他(她)把婴儿抱到洗礼盘上。这个人便是婴儿的教父或教母。——译者

    [128] 法国儿童取名,以Jean(让)、Jacques(雅克)等为多,所以这些名字变成了称呼一般儿童和伙伴的名词。俄国上流社会、知识分子喜欢说法国话,用法国名字,以此为高雅。——译者

    [129] 德国人习惯把对方所有的头衔一起称呼出米,以表示尊敬。这里万尼亚用了一个德国式的称呼,是含着讽刺意味的。——译者

    [130] 拉丁语,不朽的自动机器。——译者

    [131] 菩提叶是镇定神经的饮料,在欧洲,有些人喝菩提叶茶。——译者

    [132] 俄罗斯的社会习惯:除去家属、至亲、爱人、好友,或对用人和小孩称呼“你”以外,一般朋友之间,通常互相尊称为“您”。按旧风俗,如果一对朋友的友谊,已经发展到知己的程度,就互相拥抱,接吻,共饮一杯酒,以后便互相称“你”。倘若不经过这种仪式,突然称对方为“你”,是很不礼貌的。叶列娜和索尼雅在这段戏以前,是互相称“您”的,以后便互相称“你”了。——译者

    [133] 均系狗名。——译者

    [134] 亦译作水仙,是日耳曼系和斯堪的纳维亚系神话中的女妖。——译者

    [135] 罗马神话里的牧羊神,下身生毛,头上有角,长着两只羊腿。常常和希腊神话里的潘神被人混用。潘神是女仙德里奥帕的儿子,平时在山林间跳跃,并用自己创制的牧笛,调节山林女神和水仙们的舞蹈。——译者

    [136] 这里引用果戈理的《钦差大臣》里边市长召集各官员、宣布钦差大臣到了的话。——译者

    [137] 拉丁语,一切都等待着同一个黑夜。——译者

    [138] 阿伊瓦佐夫斯基(1817-1900),俄罗斯画家。——译者

    [139] 意大利语,喜剧闭幕。——译者

    [140] 意大利语,闭幕。——译者

    [141] 按旧风俗,骨肉至亲,或是知己,在分别或重逢的时候,都互相拥抱,吻对方两颊三次——左、右、左,表示亲热。——译者

    [142] 欧洲风俗:挂孝穿黑色;在喜、寿、节日,或者正式的宴会里,一般是要穿白色的。——译者

    [143] 莫斯科和欧洲北部一样,冬天总是轻易见不到阳光的,一到四月,天气就晴和起来,阳光令人觉得炫目。——译者

    [144] 普希金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中的诗句。——译者

    [145] 引自《克雷洛夫寓言》。——译者

    [146] 拉丁语,我是尽了我的能力写的,要写得更好,只有等更有能力的人了。——译者

    [147] 即杀虫粉。——译者

    [148] 拉丁语,健全的精神,在于健全的身体。——译者

    [149] 大斋前三天到一周之间的旧教节日,可以食肉,狂欢,又称谢肉节。——译者

    [150] 法语,到这儿来。——译者

    [151] 法语,我请求你原谅我,玛丽雅,可是你的举止有一点粗野。——译者

    [152] 法语,我觉得好像我的宝贝醒了。——译者

    [153] 普希金的诗《茨冈》中的句子。——译者

    [154] 此处据莫斯科外文出版社法文版译出。在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一九五〇年出版的俄文版《契诃夫全集》第三卷中,此句原文是:“啊,你这门廊,我的门廊,我的新门廊……”——编者

    [155] 此处据莫斯科外文出版社法文版译出。在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一九五〇年出版的俄文版《契诃夫全集》第三卷中,俄文版的原文是:“新的枫木的门廊……”——编者

    [156] 同上,俄文版的原文是:“带花格子的门廊……”——编者

    [157] 拉丁语,啊,骗人的希望啊!——译者

    [158] 欧洲的中学生,都是要学拉丁语的。库利根喜欢说几句拉丁话,和他在这里所补充的一句文法,都是为了刻画他是一个教书匠。——译者

    [159] 指拿破仑进攻俄国,在莫斯科城下惨遭失败。——译者

    [160] 拉丁语,酒醉见本真。——译者

    [161] 引自《克雷洛夫寓言》。——译者

    [162] 拉丁语,我爱,你爱,他爱;我们爱,你们爱,他们爱。——译者

    [163] 拉丁语,虽然我没有一点产业。——译者

    [164] 旧俄的制度,军官死后,子女各发抚恤年金,到结婚时为止。——译者

    [165] 波兰语,亲爱的。——译者

    [166] 此处据莫斯科外文出版社法文版译出,在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一九五〇年出版的俄文版《契诃夫全集》第三卷中,此句原文是:“搭拉拉……叮叮当……我坐在短柱上……”后同。——编者

    [167] 拉丁语,生活方式。——译者

    [168] 原文:“胡说”——чепуха(俄文);“腰子”——renixa(从拉丁文reni——肾所变出来的拉丁字);这两个字的手写体很相似。——译者

    [169] 拉丁语,结果。——译者

    [170] 莱蒙托夫的诗。——译者

    [171] 俄国农民常喝的一种饮料,是用大麦或面粉捣碎,加上热水发酵而成的。——译者

    [172] 法语,不要吵吵,小索菲已经睡着了。你简直是一个野人。——译者

    [173]“二十二”表示极多的意思。——译者

    [174] 法国滨海阿尔卑斯省的游览名胜,在地中海海边。——译者

    [175] 台球(弹子)的打法:自己的球射击对方的红球先撞台边,再折回进兜,叫作“达布”(double)或称两分;自己的球先撞台边,撞回再射击对方红球进兜,叫作“达布列特”(doublette)或称五分。——译者

    [176] 原文是“毁了我的大车和它的四个轮子……”是俄国俗语:大车是农民的全部财产,车毁了就一无所有了。——译者

    [177] 法语,对不起。——译者

    [178] 永久的学生即留级生的意思。——译者

    [179] 意大利语,空中飞人。——译者

    [180] 拉丁语,别的事情先不讲。——译者

    [181] 亨利·托马斯·巴克尔(1821-1862),英国历史学家,著有《文明史》。当时俄国的一般知识分子,认为读过《文明史》是有学问的标志。这里作者是要刻画:叶比霍多夫是一个愚蠢但尚有理想的人,正和聪明而无理想的罗巴辛成一个对比。——译者

    [182] 采自俄国诗人纳德生(1862-1887)的诗。——译者

    [183] 法语,小姐。——译者

    [184] 引自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这里罗巴辛成心支吾其词,以表示拒绝。他把奥菲利娅的名字,错读为奥赫梅里雅,说明他时常去看通俗戏,这是他从通俗剧场里学来的,不是从书本子上读到的。按这个字是由охмелетъ(醉了)变来的。——译者

    [185] 哈姆莱特向奥菲利娅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表示他已经不爱她了。——译者

    [186] 莫斯科外文出版社法文本的译文和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一九五〇年俄文版《契诃夫全集》(第三卷)的原文,均作:“……你难道没有听见他们的声音吗?……占有活的灵魂啊!可这就把你们全给腐蚀了,无论是过去这样生活过的人,或者是他们现在的子孙,无论是你的母亲,是你,还是你的舅舅,都被腐蚀得不再察觉到自己是在借债度日,是在靠剥削别人而生活,是在依靠那些你们只让他们走到前室的人们而生活……我们至少落后了两百年……”这是被沙皇审查机关删掉的原稿。——译者

    [187] 莫斯科外文出版社法文本译作:“……每逢冬天一到,我就饥饿,病弱,焦虑,贫穷得像一个乞丐……”——译者

    [188] 法国十八世纪的一种轻快、活泼的交际舞,由两对舞伴对舞,又称四方舞;十九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国。——译者

    [189] 法语,成对地散步。

    [190] 法语,转大圈,摇摆,骑士们跪下,谢谢你们的贵妇。

    [191] 卡里古拉是罗马的暴君,生于公元后十二年,执政五年(37-41),非常残酷。他希望全国人民只长一个头,好由他一下把人民杀光。他又把他的一匹马封为元老院的参政。他常说:“让他们恨我吧,但是得怕我!”后被舍里阿斯所杀。——译者

    [192] 列兹金卡舞曲是一种四分之二拍的高加索舞曲,很轻快。因格林卡的作曲和安东·鲁宾斯坦的歌剧《恶魔》而风行一时。——译者

    [193] 德语,一,二,三。

    [194] 这里,人声所说的不是正确的俄语,是夏洛蒂成心开玩笑的。演出的时候,这句话也要说得洋腔一些。——译者

    [195] 德语,好人,然而并不是一个好音乐家!译意是:好人唱出的高调不见得全顺耳!

    [196] 法语,谢谢。

    [197] 法语,法兰西万岁。

    [198] 法语,走开。

    [199] 原译为“万岁,新生活”,似不确。——编者

    [200]本文选自《同时代人回忆契诃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版)。

    [20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契诃夫认识大约是在1888年11月3日的莫斯科艺术文学协会开幕式上。

    [202]这次相遇大约在1895年。

    [203]契诃夫的独幕剧《蠢货》(又译《熊》)曾于1895年4月在艺术文学协会上演出。

    [204]这次会见是1897年2月16日在《俄国思想》编辑部,那天晚上在这里讨论建筑师费·奥·舍赫捷尔为“人民宫”大厦所作的设计,该大厦是由慈善界人士筹建的。

    [205]参阅1898年12月8日契诃夫给艺术剧院演员们的答谢电,后者在第一次演出《海鸥》后曾致电祝贺(二十卷,第318页)。

    [206]弗·伊·聂米洛维奇-丹钦科在1898年4月25日给契诃夫的信中,劝说他准予上演《海鸥》,信中写道:“我决心在《伊万诺夫》和《海鸥》里显示出生活和人类灵魂的在我看来是惊人的形象。后者特别吸引我,我也准备尽一切力量,保证体现在剧本每个人物中的这些潜在的悲剧通过巧妙的、不随俗的、极其认真的演出,也一定会吸引观众。也许,演出的戏不会赢得热烈的掌声,但是,那种打破陈规,给舞台带来清新空气和才能的真正演出,就是艺术的胜利——我一定保证做到。等待着您的允诺。”契诃夫没有答应,推托说,他“不想也无力忍受戏剧带来的激动不安,这使他感到万分痛苦”(见弗·伊·聂米洛维奇-丹钦科:《往事回忆》)。在弗·伊·聂米洛维奇-丹钦科提出第二次请求之后,才答应上演。他于1898年5月20日写给契诃夫的信中说:“假使你不答应,那么你就害了我,因为《海鸥》是吸引我这个导演的唯一的现代剧本,而你是给我们拥有标准剧目的剧院提供很大利益的唯一的现代作家。”

    [207]1898年夏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去哈尔科夫省休养,在那里写了《海鸥》的舞台设计和演出的导演计划,并将一部分寄到《海鸥》正在那里排练的普希金诺。

    [208]《费奥多尔·伊凡诺维奇》是阿·康·托尔斯泰的五幕悲剧。1898年10月14日莫斯科艺术剧院开幕时首先上演该剧。

    [209]Gerhart Hauptmann(1862-1946),德国剧作家。《汉乃蕾》是剧名《汉乃蕾升天记》的简称。——译者注

    [210]艺术剧院是在1898年12月17日首次上演《海鸥》的。

    [211]这天晚上,弗·伊·聂米洛维奇-丹钦科致电契诃夫:“《海鸥》演出刚结束。很成功。第一幕就吸引观众,以后几幕接连获得成功。多次谢幕。”

    [212]这里可能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手稿中的笔误:不是几年,而是几个月。

    [213]契诃夫的剧本《万尼亚舅舅》于1899年3月1日由莫斯科小剧院接受上演。

    [214]指会议记录中的一项,上面写道:“对教授的才能感到绝望,对他的无礼感到愤怒,不能作为对他开枪射击的充分理由,观众甚至可以怀疑,万尼亚舅舅的行为和醉酒有关,作者不知何故经常以此表现万尼亚舅舅和阿斯特罗夫。”

    [215]为契诃夫所作的非公开演出是在1899年5月1日。契诃夫不满意妮娜·扎烈奇娜雅和特里果林这两个角色的扮演者(同年5月9日给高尔基的信)。过了几天,5月15日契诃夫在给巴·费·约尔丹诺夫的信中谈到了自己对这次演出的总的印象:“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为我演出了我的《海鸥》。演得很了不起。”

    [216]《海鸥》在艺术剧院再度上演是在1905年。

    [217]指玛·柳·罗克萨诺娃扮演的妮娜·扎烈奇娜雅。

    [218]1900年4月10日艺术剧院到克里米亚去,在塞瓦斯托波尔和雅尔塔演四出戏:契诃夫的《海鸥》和《万尼亚舅舅》,豪普特曼的《孤独者》和易卜生的《海达·加布勒》。

    [219]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本。1900年9月14日在艺术剧院首次演出。

    [220]易卜生的剧本。又译《人民公敌》。1900年10月24日在艺术剧院首次演出。

    [221]易卜生的剧本。1900年10月28日在艺术剧院首次演出。

    [222]契诃夫于1900年10月24日来到莫斯科,一直住到12月11日,他几乎参加了当时正在进行的《三姊妹》的全部排练。

    [223]参阅安·巴·契诃夫给玛·巴·莉莉娜(阿列克谢耶娃)1903年9月15日的信。——康·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注。契诃夫写完《樱桃园》后,曾给玛·巴·莉莉娜一封信,谈到《樱桃园》:“我写的不是正剧,而是喜剧,有些地方甚至是通俗喜剧,我担心弗拉基米尔·伊凡诺维奇[聂米洛维奇-丹钦科]不了解我的意图。”

    [224]指维·阿·彼得罗夫上校。

    [225]剧本《三姊妹》中的人物。——译者注

    [226]契诃夫于1900年12月11日到尼斯去,他从那里写信来要求修改《三姊妹》第三、四两幕。在从国外给克尼碧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维什涅夫斯基的信中,曾提到对剧本的个别意见。

    [227]《三姊妹》首次上演是在1901年1月31日。

    [228]契诃夫待在莫斯科的时间是1901年9月17日至10月24日。

    [229]易卜生的剧本。1901年9月19日在艺术剧院首次上演。

    [230]维什涅夫斯基这时住在萨杜诺夫斯基澡堂的房子里,每天都洗澡。安东·巴甫洛维奇说这句玩笑话由来于此。——康·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注

    [231]豪普特曼的剧本。第一次上演是在1901年10月27日。

    [232]即尼·阿·巴拉诺夫。

    [233]《小市民》于1902年3月26日在彼得堡首次演出。

    [234]这种马车是供伊韦尔教堂专门向各家载送伊韦尔圣母像,以供祈祷。

    [235]莫斯科的夏季公园剧场,有各种户外娱乐表演。

    [236]即亚·列·维什涅夫斯基。

    [237]旧时土耳其和埃及的高级军政长官的称号。——译者注

    [238]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叶比霍多夫这一形象,是基于对管事人叶戈尔的观察而创造的,他是个极不灵活和倒霉的人,部分来自在“阿克瓦里乌姆”看了杂技演出的印象。契诃夫很爱看这种表演。在表演中,这个杂技演员滑稽突梯地扮演一个不走运的人物,连声说“二十二个不幸”。

    [239]莫斯科艺术剧院传统的同事间举行的一种游艺会,会上演出幽默的节目。第一次“白菜会”是1903年12月31日为迎接元旦而举行的。

    [240]1914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回忆起特罗费莫夫的原型时写道:“他是一个女仆的儿子,在庄园的账房间里做事。安东·巴甫洛维奇劝他放弃这项工作,准备参加中学毕业考试,升入大学,说他将来一定会成为教授。这个青年真的听从了契诃夫的劝告,开始学习,通过中学毕业考试,升入大学。可能将来有一天会成为教授的。顺便提一下,这个青年的一些特点,他那不灵活的动作,他那头发脱落的乡绅似的阴沉外貌,后来都被契诃夫写进彼嘉·特罗费莫夫的形象中了。”

    [241]契诃夫是在1903年12月5日抵达莫斯科的。

    [242]《樱桃园》首次演出后,契诃夫修改了第二幕。略去这一幕的开头——安尼雅和特罗费莫夫有关去雅罗斯拉夫的谈话,删去了这一幕的结尾——夏洛蒂和费尔斯的谈话;这一幕的开头添加了夏洛蒂谈自己童年的一段;在开头的一场插入了叶比霍多夫的“残酷的罗曼史”;在叶比霍多夫短暂的哑场时,增加了后台的吉他伴奏。从1904年2月中旬起开始演出这个剧的修改本。

    [243]1904年是契诃夫开始文学活动的二十五周年。

    [244]演出的是梅特林克的短剧:《盲人》、《不速之客》和《室内》。1904年10月2日在艺术剧院首次上演。

    [245]原文为德语。——译者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