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陌生的邻居-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政治考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饮冰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6日10点33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作为在职首相参拜,安倍是第一次,距今最早的一次则是2006年8月小泉纯一郎的参拜。毫无疑问,在任首相参拜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

    安倍参拜迅速引发舆论沸腾,日本国内褒贬不一,中国国内呈现一边倒的抗议谴责。就在安倍参拜一个多小时前,中国政治局七常委刚刚瞻仰完毛泽东遗容,在这样的时点上参拜更是引发诸多猜测。

    说实话,对于安倍的此次参拜,我也感到有些突然,但并不是因为毫无征兆,而是诸多证实安倍年内应不会参拜的消息均被证伪。实际上,安倍打算年内参拜的消息传出已久,虚虚实实的消息一直未断,直到25日,日本《每日新闻》还明确地报道,“出于对中日、日韩关系的考量,以及同盟国美国立场”,“安倍将放弃明日(笔者注:12月26日)参拜靖国”。

    但一切看似冒失的偶然其实都有其必然性,首相参拜绝不会“贸然”,水面下一定都经过对利弊与得失的反复权衡。安倍对靖国神社的信念、感情,不会因为是否任职首相而变,但是否参拜归根结底取决于政治考量。

    去年大选接近尾声时,安倍已稳操胜券,当时就有日媒用首相身边人身份透露称“安倍有意在上任后翌日即参拜靖国神社”。对于这样的消息,我们很难考证,安倍当时是否表达过类似愿望,但也不能否定。从后续来看,安倍上台后一定程度上采取了“克制”(相较于其参拜的迫切心情而言是一种“克制”)。

    之所以“克制”,可以考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安倍的确有过欲改善同中韩外交关系的考量,直到26日记者会上,安倍仍强调“我有一个信念,即稳固同中韩的外交关系符合日本国利益”。中国媒体批评这是安倍的“表面一套”,但不可否认的是,缓和紧张的周边外交对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要,尤其是避免对华关系冷却也的确符合自民党重要支持力量——企业界的期望。

    二是,奥巴马政府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一直持明确的反对态度。事实上,安倍为实现年内参拜,11月中旬曾专门派首相辅佐官卫藤晟一赴美协调,卫藤晟一陆续会见了负责亚太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丹尼尔·罗素(Daniel Russel 著名知日派、原美国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亚洲高级部长)等要人,美方以“奥巴马总统并未对参拜表示理解”“参拜将影响日本国际评价,降低在亚洲影响力”“将恶化日韩关系”“将给中国以口实,适得其反的结果将对中方有利”等理由明确反对。安倍参拜完数小时后,美国驻日本大使馆就迅速发表声明对安倍之举表示“失望”(disappointed),其背后根源就在于此,而美国如此明确地公开发声明批评实属罕见。

    但是,来自核心支持力量的压力、安倍自身的信念与承诺、同中韩改善关系的无望,以及对自身政权的自信,促使安倍最终决定参拜。

    正如共同社分析所言,“安倍周围积压了很多不满,尤以期待其参拜的保守派为甚”。这部分势力是自民党的主流群体,也是安倍的核心支持力量,这些势力确实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持有“共同的价值观”。实际上,安倍上台后,议员参拜呈现出空前的规模,4月春季例行大祭共166名议员参拜,创下1989年以来人数之最,10月秋季例行大祭多达157名议员参拜。

    安倍在上台前的2012年10月进行过参拜,按照“每年至少一次”的惯例,今年10月秋季大祭时就应参拜,但当时正处秘密保护法审议期间,舆论反弹严重,加上伊豆大岛正遭遇台风灾害,安倍未能参拜。这引发保守力量强烈不满,自民党总裁辅佐官萩生田光一不得不召开记者会灭火,安抚称“安倍首相已表示组阁1年内会参拜”“首相反复地说对靖国神社的感情未变,他注意到了任期内某个时点应参拜、至少每年参拜一次的呼声”。

    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倍在上台满一年之际若还不参拜,就成了“失信”,必然引发核心支持力量的批判。而且,若年末再次放弃,到明年4月春季例行大祭前将没有适当的参拜时机,因此周围对其参拜的期望值陡升。并且,明年4月恰逢消费税增税正式启动,经济景气状况难免受到较大冲击,政权支持率很可能随之出现大幅跌落,从参拜时机选择上而言,拥有稳定高支持率的现在显然要比明年4月更合适。

    此外,对于安倍及其周围幕僚而言,同中韩关系的改善显得遥遥无期,而且在短期内显然还需要中国这样的假想敌,以营造日本需要修宪、需要强化安全保障的外部氛围。

    明治学院大学政治心理学教授川上和久也分析认为,“安倍上台后,曾对中国、韩国有所考虑,但两国的‘反日姿态’并未改变,这恐怕也让安倍倾向于走向参拜吧”。在自民党内仍然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小泉纯一郎也在11月中旬明确鼓励安倍参拜,认为参拜靖国神社并非中日关系障碍,辩称“在我之后,日本首相没有一人参拜靖国神社,但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因此变好了吗?”,并称赞“安倍首相应对中国的措施很好”。

    在这些综合因素影响下,安倍参拜了靖国神社,实现了其个人在首相任期内参拜靖国神社的宿愿,但却让为改善中日关系默默付出努力、期待中日关系回暖的一大批民间及政府人士的宿愿化为泡影。安倍在参拜后发表谈话称“我在战争牺牲者的英灵面前,再次表达了今后将坚持永不再战誓言的决意!”安倍还提到中曾根康弘等首相也曾参拜过,但一样能为中日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安倍恐怕也深知,中曾根康弘参拜了一次即认识到中韩受害国不满后,便及时修正了路线,此后再也没有去,并在小泉纯一郎执意参拜时予以劝阻。中曾根康弘曾在北大的演讲中也强调“中日要永不再战”,但同时也指明了其前提,即“要长期保持友好关系,我们就必须抱有相信对方的信念。唯有如此,无论今后遇到什么惊涛骇浪,中日两国关系就像拥有了永不迷航的罗盘针一样不再迷茫”。

    但今天的安倍,抱有相信对方的信念了吗?所作所为能让中国相信吗?而中国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