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田大学建筑学教授古谷诚章设计长野车站,获2007年全国建筑设计一等奖,成为日本建筑设计界精英。他向我们介绍了未来东京城市规划,他们设计的时间跨度为一千年。1995年,日本建筑中心开始一项宏大国家项目,研究设计“超超高层建筑”,由日本大型建设公司、建材生产厂家、电梯生产厂家、设计事务所、大学研究者等90家企业、20余名研究者组成项目工作组,从规划、结构、材料、施工、维持管理等14主题展开研究。研究的设定条件为“三个一千”:千米高度,千顷建筑面积,千年使用寿命。研究目标是希望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城市开发思维,建设高度信息化的未来城市。“未来城市规划”的主导思想是向空间发展,向天空要空间。他们的设计方案是尽量将东京这座大都巿托举耸立,结束东京摊大饼状式的拓展现状。他们的设计将新宿第二代超高层从一幢幢过渡到空中连结,构建立体化城市。
如今的东京,各种建筑已向四周延伸几十公里,生活效率及舒适性都很差。从市中心长距离上下班的满员电车,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负担很重,交通耗能也很大。同时,日本人又普遍希望拥有土地以建造私宅,造成东京平面无序扩大。这一状况不仅日本如此,世界其他超大城市也如此。因此,“超超高层设计”的研发,对全球超大城巿的未来规划具有突破性的普遍意义。
以千年为单位进行设计,如此前瞻,深感震憾。我知道中国建筑设计时距目前还未达到百年。组织20余名超一流研究者围绕14个主题展开研究,规划未来城市的千年设计,体现了高度整合能力。从绝对意义上,有多大整合能力,决定有可能搭建多高的平台,决定能够看得多远与走得多远。日本人已经想到千年以后了!尽管他们说:不可能设想得很完美,需要渐渐拾遗补缺,需要后人不断修正完善,但已令我深深震惊。
日本建筑设计师不仅关注外形构造、空间设计,更关注建筑空间对思维的影响,其建筑宗旨是空间设计必须体现自由选择这一人文理念,而不是用明确的空间区隔限制甚或规定人们的思维。这一点,怕是我们的建筑设计师想都不可能想到的,因为中国建筑设计师还未意识到自由的重要性,自然更不可能用自己的设计体现“自由”。
日本建筑设计师明确表示不要求十全十美,但必须考虑地震、维修、寿命、实用等基本元素,必须体现人文理念;承认不可能想得很完美,承认认识只能一步步前进,相信后人的智慧,同时强调历史与传统的连续性,而非让传统在现代城市戛然终止。在外形美观与内涵功能上,日本设计师更看重内涵功能。这些,都使我感受到什么叫差距。
古谷诚章先生认为他们的这一未来城市设计,30~40年后将形成决心,投入具体建造。从日本学者身上,能够嗅出一股强烈的职业自豪与价值自信,他们都以能够为国家提供自己的专业智慧而骄傲。日本知识分子的社会参与度较高,是他们能够获得这一价值自信的台基。专业价值与社会意义,中国人文学者最常自问的两个词汇,在日本学者那里,则是根本毋须考虑的绝对神圣体。
花田达朗先生乃早稻田大学新闻学教授,留德十年,多次访华,与京沪新闻学界广有接触。他认为十九世纪日本才有民族国家这一概念。此前封建社会,国家不统一,江户幕府背景很强烈,明治维新就是要制作近代化统一国家,“富国强兵”是明治维新发展方向的标志性口号。由于日本是带着自身社会矛盾走向现代化,且为追赶型后起之国,走了学英法依靠侵略求发展的道路,因此侵略了中韩等国。之所以发动侵略战争,乃是因为没有解决好国内诸多矛盾,为了掠夺国内稀缺的各种资源与劳力。同样由于是追赶型的现代化,前面有英法德这样“老师”,后面又有种种诱人利益,因此在现代化过程中发动了战争。
明治维新的主课题就是如何发展民族国家,日本送贵族子弟留欧(主要是英法德),让青年知识分子学习政治制度等,然后发现英国的国会制(君主立宪)较符合本土民情,不像中国留学生只学习军事兵器。以伊藤博文为代表的一代日本留欧青年认为科技学德国、海军学英国、学术学法国,兼采众长,成功提出被日本社会普遍接受的折衷型口号——和魂洋才,即保留大和民族的传统精神,积极运用西洋才技。虽然“和魂洋才”有点类似我们戊戌后的“中体西用”,但人家日本的“和魂”并不固守君主政制,他们认识到通过国会能够采集民间信息,既得到广大人民的智慧,又让民众有机会参与国务,有利于各种社会矛盾解决于初起阶段。我们从帝制转型立宪的戊戌变法失败了,他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应该承认这就是中日差距的最初之源。
花田教授认为中国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中国疆土太大,不好操作。这当然是一种外交辞令,实质是说我们老大中国,封建文化积重难返,不易维新。毕竟西方民主政制与东方专制存在价值方向上的巨大差异,中国历史悠久,船大难调头,不肯轻易放下中央大国的架子。日本历史既浅,积负亦轻,反而船小好调头。他们通过对比,弃汉唐儒家文化就西方法治文化,史称“脱亚入欧”。
1894年甲午之后,日本夺朝鲜、占威海、割台湾、索赔款;“九一八”、“七七”,给中国造成多少深重灾难。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没有一点民族伤痛感是不可能的。承认这个曾经的敌国某些优长,需要一点“勇气”。他山之石,看看人家快速进入现代化的轨迹,总还是必要的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