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马森布罗克在做电学实验的时候,无意中把一根带电的铁钉放在了玻璃瓶里。不一会儿,当他要把铁钉取出来时,一手拿着瓶子,另一个手刚触及到铁钉,意外地感受到了电的刺激。马森布罗克又重复实验了多次,每次都有这样的感觉。后来,他把起电机携带的电荷用金属线引出来,通进一个玻璃瓶子里。当把起电机拿走以后,他一手握瓶、一手触及金属线时,竟然受到了更加强烈的电刺激,他说“手臂和身体产生了一种无法形容的恐怖感觉,我以为自己的命要没了”。
不久,马森布罗克公布了自己这个意外的发现:把带电的物体放进玻璃瓶里,就可以把电保存起来。多少年来,有多少人为找存放电荷的方法冥思苦想没有成功,而马森布罗克却在无意中解决了这个难题。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
马森布罗克的发现,诞生了电学史上第一个保存电荷的容器。它是一个玻璃瓶,瓶里瓶外分别贴有锡箔,瓶里的锡箔通过金属链跟金属棒连接,棒的上端是一个金属球,露在瓶的外面。由于这个装置是在莱顿城首先制成的,所以叫做莱顿瓶。
莱顿瓶充电时,让带电体跟莱顿瓶上的金属球接触,瓶里的锡箔会通过金属链带上与带电体同性的电荷。由于静电感应的原因,在瓶外锡箔的内表面将出现与瓶里锡箔异性的电荷,而瓶外锡箔的外表面将出现与瓶里锡箔同性的电荷。田接地的导线与瓶外锡箔的外表面接触就可以把外表面的电荷引入大地,再把这个导线撤去,这样就使瓶外锡箔内表面的电荷保留了下来。然后将带电体撤走以后,瓶里锡箔所带的电荷就可以保留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了。
如果我们用一个有绝缘把的金属叉(也叫放电叉),使它的一端接触莱顿瓶外的锡箔,另一端靠近金属球,这时就会出现电火花。这就是里外锡箔的异性电荷发生的中和放电现象。在放电以后,莱顿瓶上就不再带有电荷了。
直到今天,莱顿瓶作为最简单的贮电容器,仍然是电学实验中的一种重要的仪器。后来,在莱顿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容器,广泛应用在无线电技术的各个方面,成为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电器元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