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把珍贵的宝剑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当它们重见天日的时候,为什么还是那么锋芒毕露呢?这些古剑的成分是青铜,即铜和锡的合金。炼剑的合金成分十分重要,纯铜很软,不能做兵器,可是铜中加锡多了虽然硬,但变脆,一击就断。要做到既坚韧又锋利,非得研究铜锡的合理配比不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工匠在长期的铸剑实践中,已经积累了许多青铜制品的配比经验。古剑是把铜和锡按一定的比例熔融后浇铸而成的,再经过研磨,使它锋利。越王勾践剑的刀口磨得非常精细,可与目前精密磨床加工得到的产品相媲美。
经检验,越王勾践剑剑身上的黑色菱形格子花纹及黑色剑格,是经过硫化处理的,也就是用硫或硫化合物和金属表面相互作用,使之形成一个薄薄的保护层(硫化层),并且还含有别的元素。这种处理方法,使宝剑既美观,又增强了抗腐蚀性能。到了秦始皇时期,剑的表面处理技术又有了新的提高,采用了防腐能力非常强的铬盐氧化法,即用铬盐作氧化剂,在剑的表面形成一层非常之密的氧化层,使它不再起别的化学作用。这种方法在国外只是近数十年才开始应用。不论是硫化层还是氧化层,它们都非常之薄,只有百分之一毫米,大约是一张报纸厚度的十分之一。就靠这薄薄的保护层,使古剑在阴冷潮湿的土层里埋藏了两千多年,不锈不腐,依然光芒四射,锋利异常,这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成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