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政坛波涛汹湧,事因行政会议成员、陷入财政困境的香港商品交易所主席张震远先生牵涉商业罪案遭警方调查。香港管治以行政主导,而行政会议就是政府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事件令全港市民侧目,不单因为张先生位高权重,亦由于他一直被视为特首的左右手。我很少在街上买报,但遇到《张震远黐埋金融大鳄》这抢眼头版标题,也不能忍手付上港币7元。想不到背页的国际新闻版同样夺目:“牛津疯狂派对,女生被迫露乳。”讲的是近日牛津大学Christ Church Cllege 的学生选“基督堂先生太太”时突然兴之所至,荒唐一番。
对于曾经留学英国的现代中国人,对这篇报道应该不会大惊小怪。我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英国念研究院,本地的本科学生们已经玩得疯狂。每年有这么几天,是学生的嘉年华。他们穿着奇装异服回校上课,又举办各种古灵精怪的活动。所谓奇装异服不是头戴猪头帽,或者脚踏蛙人鞋这样“小儿科”,而是男生将女性内衣裤穿在正常衣服外面。有些活动中国教育界可能很难接受。例如学生会有“杀手”可供学生聘用,每次任务收费8英镑。这些蒙面杀手会在目标人物讲课中途突然冲入讲堂,将一个大蛋糕掷向他或她的面部。有些教授有自知之明,当天会穿雨衣上课,尽量降低损失。
牛津的对手剑桥也可以同样离经叛道,这次出轨的却是教授。在6月1日举行的刑事法考试中,题目要求学生分析一个虚构案例,内容涉及性虐待等情景描述,有些学生难以接受。
读到这两篇新闻报道,准备送子女到牛、剑念书的家长有何感想?我不认为他们会因此打退堂鼓。毕竟十几年的悉心栽培,为的还不是牛、剑或者哈佛毕业生这名衔?若能如愿以偿,光宗耀祖,家长也可以做同等疯狂的事,甚至更疯狂。不过,子女进了这些名校中的名校,是否就一定前途似锦,安枕无忧?如果任何人以为这是理所当然,那么请读一读哈佛商学院教授Claytn M.Christensen 所写的《Hw Will Yu Measure Yur Life ?》(Harper Business 2012)。
在这一本小书的前言中,作者描述自己作为哈佛商学院校友参加五年一次旧生聚会的体验。在第一个五年,一切尽是完美:众人身居要职,看来十分富裕,而且大部分人觅得比自己漂亮得多的伴侣。可是,在第二个五年,从未预计会发生的事情却变得越来越普遍。没错,不少旧同学已经攀上麦肯锡、高盛这类大机构执行长的地位,又或者因创业已成为巨富。可是,他们中间很多人并不快乐。要不是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就是婚姻失败,离婚收场。作者初时以为这只是偶然的偏差。但在第二十五年及第三十年的聚会,看到的情况却越来越坏,校友Jeffrey Skilling 甚至因轰动国际金融界的“安然丑闻”(Enrn Scandal)锒铛入狱。为什么作者本来“良善、聪明、勤奋、爱家庭”的哈佛同窗,年薪超过1亿美元的安隆首席执行长,最后却因商业罪行被判24年零4个月有期徒刑?
Christensen教授在牛津的校友亦没有例外,他的32位“罗德同学”当中也有同类令人失望的例子。要知道,获得“罗德学人”(Rhdes Schlars)这称号到牛津大学念书的人全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精英中的精英。这个于1902年创立,堪称全球最难申请的奖学金,获奖人很多后来都成为各领域最杰出的领袖,例如总统、将军、跨国公司执行长、大学校长及奥运金牌得主等等。虽然罗德学人的遴选标准不单着重学术成绩,还包含诸如责任感、同情弱势社群、仁慈、慷慨等道德元素,但Christensen 的32位“罗德同学”之中竟然有两位分别因为内幕交易和性侵犯儿童而入狱。《Hw Will Yu Measure Yur Life ?》为这些令人惋惜,又有违常理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寻找解救之道。阅读本书以后,就明白名校毕业生这顶夺目光环可以是名利的通行证,但也可以是走向牢狱的起点。
我们也许可以由另一本重要教育文献《Excellence Withut A Sul》(Public Affairs 2007)从另一个角度寻得精英教育失败的因由。简而言之,世界顶尖学府已经不再将培养学生成为才德兼备、乐于奉献社会的人才作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取而代之的是教授们为了争取卓越研究成果而牺牲学生教育。本书的作者Harry R.Lewis 在1995年至2003年期间任哈佛大学本科学院院长,由他演绎“没有灵魂的卓越”很难使人觉得没有说服力。Lewis教授在本书初版后走访由香港至纽黑文(New Haven,耶鲁大学所在地)的大学,都发现偏重研究,忽视培养本科生人文素质的现象普遍存在。
差一点忘记,文首提及的香港商品交易所主席也是哈佛商学院校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