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
西欧东部有一条美丽的莱茵河,在莱茵河的支流伍珀河畔,有一座别具特色、风光秀丽的小城——巴门市。1820年11月28日,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就诞生在这里。
尽管普鲁士以其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著称于世,但是远离首都柏林的莱茵省同其他地方相比,仍然享有较大的自由。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曾短暂统治莱茵地区,沉重打击了该地的封建制度。
莱茵省又是德国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地区。恩格斯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巴门和爱北斐特就是新兴的工业中心。这两座紧邻的姊妹城市,位于莱茵河支流乌培河的谷地。那里山峦重叠,林木葱郁,草地碧绿,景致迷人。
与爱北斐特一桥之隔的巴门,整齐排列的灰色厂房,建筑别致的红色小楼,高大的烟囱,临街的花园,庄严的拜占庭式教堂,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既古老又新颖的城市风貌。
19世纪30年代,巴门和爱北斐特大约有居民4万人。中小型工厂200家,纺织工业很发达,丝棉织品远销国内外,有“德国的曼彻斯特”之称。
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灾难,在巴门和爱北斐特随处可见。机器工业摧毁了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手工作坊和家庭工业,把大批手工工人抛向街头。企业工人工资低微,劳动条件极其恶劣。乌培河谷的工厂主为了同占绝对优势的英国工厂主竞争,对雇佣工人进行极其残酷的剥削。工人们被迫在低矮的厂房和混浊的空气里劳动,肉体和精神遭受严重折磨,许多人死于非命。资本家为了榨取更多利润,大量雇用童工。仅爱北斐特一地,2500名学龄儿童中就有1200名未能上学。最小的童工年仅6岁。微薄的工资,沉重的劳动,长达十几小时的工作时间,使这些孩子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和朝气。
在莱茵省巴门市离乌培河不远的,是一幢带花园的宽敞的3层楼房,这就是恩格斯诞生的地方。他在这里与自己8个弟弟妹妹嬉戏玩耍,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年。
“莱茵人天性十分活泼,他们的血液在血管里像新酿的莱茵酒一样轻快地流动,他们的眼睛总是敏锐地、愉快地注视着周围的世界。”丰富多彩的生活,培养了恩格斯莱茵人的气质:“永远是那样开朗、那样坦率、真挚而无忧无虑”。
恩格斯出身于巴门的名门望族。祖先是地道的日耳曼人,曾祖父和祖父都是莱茵省工业化的著名开拓者,他们从16世纪就定居在乌珀塔尔地区,先是务农,到恩格斯的曾祖父约翰·卡斯帕尔·恩格斯那一代开始白手起家,创办了一家纺织工厂。曾祖父去世时,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企业主之一。祖父小约翰·卡斯帕尔,不仅扩大和增加了父辈留下的财富,还大大提高了家族的声望和社会地位。他曾经被法国人正式委任为市政府顾问,后来在普鲁士当政时担任过当地的市政顾问官,还是巴门合并教区的几个创立人之一。到了恩格斯的父亲老弗里德里希时营业扩大,他一开始和别的兄弟共同经营企业。1837至1841年,老弗里德里希先后独自或者与欧门家族合作,在国内外创办了3家公司:巴门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公司、曼彻斯特的“欧门·恩格斯”公司、恩格斯基兴的“欧门·恩格斯”公司,主要从事棉纺织业。
恩格斯的父亲是一个精明的工厂主,头脑敏锐,办事干练,十分熟悉国内外的市场情况。他思想保守,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曾经担任教区负责人和教会学校校长。因为一心扑在公司经营上,对9个孩子照顾较少。但他还是挤出时间,对子女进行虔诚主义教育,“灌输要永远最盲目地、无条件地相信圣经,相信圣经教义、教会教义以至于每一个传教士的特殊教义之间的一致性”的思想。这位性情急躁的“暴君”,经常对子女严厉训斥,要求他们无条件服从。从小就具有独立思想的恩格斯不愿接受这种毫无道理的管教,因此父亲和儿子之间感情并不融洽。有一次,父亲写信给在哈姆看望外祖父的母亲,表示了对这个15岁孩子的忧虑。父亲写道:“弗里德里希上星期的成绩一般。你是知道的,他表面上变得彬彬有礼,尽管先前对他进行过严厉的训斥,看来他即使害怕惩罚也没学会无条件地服从。
与父亲相比,母亲伊丽莎白·范·哈尔对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她出身教师家庭,受过纯正的人文主义教育,爱好音乐和文学,感情细腻,性格开朗。她的父亲,也就是恩格斯的外祖父,是哈姆中学的校长。
童年的恩格斯经常到哈姆的外祖父家里。外祖父是一位博学而仁慈的老人,他教给恩格斯许多知识,经常给外孙讲述古希腊和德国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恩格斯总是听得津津有味,格外有神。恩格斯对年迈的外祖父有着深厚的感情。1833年除夕,13岁的外孙献给外祖父一首真挚动人的贺年诗,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祝愿:
我亲爱的外祖父,你待我们总是那样亲切慈祥,
每当事情不顺利,你总给我们指点帮忙,
你给我们讲过多少动听的故事,
从克尔基昂、提修斯到百眼哨兵阿尔古斯,
从明诺托尔、阿莉阿德尼到投海而死的爱琴,
到金羊毛、约逊和亚尔古船英雄,
你讲过强悍的海格立斯,以及同他一道的丹纳士和卡德摩斯,
我记不住你一共给我们讲了多少!
外祖父,祝你新年幸福,
长寿,愉快,无忧无虑,
愿你吉祥如意,万事亨通——
这是爱你的孙儿衷心的祝愿。
1828年,恩格斯进入巴门市立学校读书。主持这所学校的管理委员会既吝啬又短视,在这里教书的老师多半是保守而无知的虔诚派教徒。虔诚派是基督教路德宗的一个派别,主张宗教感情高于宗教教义,反对理性主义思维和启蒙时代的哲学,认为阅读非宗教的书籍就是犯罪。在学校里,歌德的文学作品不准学生阅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更是被列为禁书。有一天,一个学生问老师,“歌德是谁?”这位老师不屑一顾的说,“是一个不信神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恩格斯感到很压抑,他渴望冲出藩篱,奔跑在自由世界。
1834年秋天,恩格斯转学到离家较远的爱北斐特中学,这所学校是普鲁士最好的学校之一,校内开设的课程较多,教学质量很高,管理也很正规。代理校长汉契克博士很有学问,能用古罗马时代的西塞罗的拉丁文作诗和写散文。讲授德国历史、文学史和古典著作的克劳森博士,学识渊博,教学认真。恩格斯非常喜欢他们讲的课程,就是生病的时候也坚持着坐在教室里听讲。
恩格斯十分重视语文学习。他上课时用心听讲,课后认真练习写作。教师对此十分满意,指出他的“作文,特别是最后一年,在全面发展方面获得可喜进步;作文具有良好的、独立的思想,而且大都组织得当;叙述均有依据,表达富有准确性。……对德国民族文学史和阅读德国古典作家的著作表现了值得嘉许的兴趣。”
恩格斯十分喜爱外语,中学时认真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法语,通过阅读和翻译原文著作掌握外语词汇和语法知识,教师对他的学习成绩作了很好的评价,指出了在拉丁语方面,“他能毫无困难地理解无论是散文作家或诗人的作品,特别是李维和西塞罗,味吉尔和贺雷西的著作,因而能毫不费力地理解整体的联系,清晰地掌握其思路,能熟练地把拉丁语课文译成德语。但语法的掌握尚嫌不足,因此,尽管作文颇有长进,从语法和修辞的角度来看,还有待改进;”,“他已充分掌握词法和句法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学会了准确地翻译比较容易的希腊散文,如荷马和欧里庇得斯的作品,而且能够较好地理解和复述柏拉图的一篇对话中的思路。”他通晓法语,能熟练地翻译法语古典著作。中学时期学到的外语知识,为他日后继续学习外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学,恩格斯学习也很努力。教师认为,他拥有相当明晰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掌握的知识令人满意,理解力很强,善于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也认真学习宗教和哲学基础知识,饶有兴趣地倾听实验心理学课程。总之,对一个中学高年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他都很好地掌握了。
少年恩格斯聪明活泼,多才多艺,爱好音乐和绘图,喜欢爬山、骑马、击剑和游泳,也兴致勃勃地创作剧本、小说和诗歌。中学时期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他开朗、勇敢的性格,而且表达了他反对压迫、追求自由的意向。他画的人物速写惟妙惟肖,他创作的即兴漫画形象逼真。
恩格斯通过读书与古人和先哲对话,让自己的思想自由驰骋,同时却对社会现实产生了疑问。社会的反差怎么会这样大呢?自己家住着高大宽敞的楼房,从来不愁吃穿;冬天一家人围着熊熊燃烧的壁炉,屋里暖融融的,夏天有各种各样解渴的水果……
而那些工人呢?每天清晨,恩格斯背着书包沿伍珀河上学时都能看到他们三三两两地从干草棚、马厮、楼梯间等地方爬出来。这些工人蓬头垢面,衣衫破旧,成年累月当牛做马,到头来还吃不饱穿不暖。恩格斯很同情他们,有时就把自己微薄的积蓄赠给他们。
他也十分同情当时希腊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愤怒谴责残杀无辜的野蛮的土耳其贵族,热烈赞扬在争取自由的斗争中英勇战斗的希腊人,表明自己“珍重自由”,决心像希腊人一样为自由而战。
恩格斯希望中学毕业后升入大学,在学业上继续深造。但他的父亲却另有打算。1837年,父亲与自己两个兄弟分了家,独自在巴门开设一家公司,并同彼得·欧文合资在英国曼彻斯特开设欧门—恩格斯棉纱厂。像巴门的其他资产者一样,老弗里德里希希望儿子步自己的后尘,做一个精明干练的生意人,过着富裕安稳的体面生活。
1837年初,当恩格斯再有9个月就中学毕业的时候,父亲决定让儿子弃学经商。
9月25日,恩格斯办完毕业手续。《中学肄业证书》写道,恩格斯“在高年级学习期间操行优等,特别是他的谦虚、真诚、热情引起教师们的重视;该生不仅资质很高,而且表现出一种力求扩大自己的科学知识的值得赞许的愿望,因此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爱北斐特中学代理校长汉契克博士对这个“在宗教信仰、心地纯洁、品德高尚以及其他优良品质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年轻人不得不选择商业为职业而放弃深造的计划表示惋惜。
大学梦破灭了。恩格斯就这样以一个高中毕业生的身份进入了他父亲在巴门的公司办事处,从此走上更加广阔的人生大舞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