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出版《资本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指《资本论》)那样,对于工人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恩格斯

    从1870年到1883年,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生活在伦敦,他们两家相距不远。这两位知己经常欢聚。他们或者在家里举杯畅饮,纵论古今;或者到郊外漫步畅游,领略大自然的秀美风光!更多的时间是在书房里探讨感兴趣的问题,有时甚至争论几个小时,看法一致后,两人开心地哈哈大笑。

    可是70年代末以来,恩格斯焦虑的看到他的老战友马克思健康状况一天一天变坏。1881年12月2日,马克思挚爱一生的夫人燕妮病逝,马克思受到沉重打击。一年后,马克思的长女燕妮(与母亲同名)突然病亡,这更加剧了马克思的痛苦。马克思筋疲力尽,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1883年3月14日,当恩格斯前往马克思家探望时,发现马克思坐在安乐椅上静静的睡着,但已经是长眠不醒了。

    恩格斯极其沉痛地通知世界各地的战友:“19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头脑停止思想了。”

    1883年3月17日下午,马克思遗体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与他的夫人燕妮葬在一起。恩格斯主持葬礼并致悼词: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马克思的逝世,也结束了他与恩格斯长达40年的伟大友谊。列宁对此深有感触的说:“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有两位学者和战友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马克思的逝世是恩格斯一生中遭受的最沉重打击,恩格斯的悲痛心情是难以言表的。在世人的眼中,他们两人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如今,这个无双联盟中的一员已经离去,那剩下的一个怎能不悲伤?但生活还要继续下去,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次女劳拉·拉法格的一封信中说:“我们都在努力以应有的方式使摩尔永世长存,这将由而且应该由发表他的遗著开始。让我们尽我们的力量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共同努力吧。”

    马克思在世时准备出版《资本论》德文第3版,计划把第一版原文大部分改写一下,把某些论点表述得更明确一些,并补充一些新的材料和新的论点。但是由于马克思急于完成第二卷的定稿工作,再加上健康恶化,终于放弃了原来的计划。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他的遗稿中发现了一个德文本,其中有些地方已经修改过,有些已做有标记,指明哪些地方应参照法文版;同时还发现一本马克思也作了标记的法文本。据此,1883年底,恩格斯出版了《资本论》德文第3版,并写了序言。

    恩格斯为德文第3版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了方便读者理解《资本论》的内容,恩格斯做了许多工作。例如,在马克思叙述多瑙河沿岸各公国农奴制徭役劳动的地方,恩格斯加了注解,补充了德国的历史材料。这对于理解后来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对于批判德国庸俗经济学,都是重要的。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1867年6月,马克思曾和恩格斯商量出版《资本论》英文版问题。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征得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的同意,决定由赛·穆尔着手翻译,爱琳娜的丈夫艾威林也参加一部分翻译工作。恩格斯为英文版的出版付出了很多心血,整整忙了一年,亲自作了3校,写了序言。因此,英文版《资本论》的出版,主要功劳应归于恩格斯。

    1890年,由于恩格斯的努力,《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4版出版了。恩格斯估计到这一版可能是最后一个定本了,因而力求把正文和注解最后确定下来。他花了很多时间对照法文版和马克思留下的笔记,把某些段落补充到德文原文中去。他还为第4版加了一些注解,补充不少新资料。《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4版,是一个权威的版本,现在全世界用各种文字印行的《资本论》第一卷,大部分是以这个版本为依据的。由此可见,《资本论》第一卷之所以能出版各种版本,与恩格斯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由于繁重而紧张的工作和艰苦的生活,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资本论》后3卷还未完成定稿,他便与世长辞了。这样,整理手稿,编辑加工,必要的增补,使《资本论》另外几卷得以出版的艰巨工作,就落到了恩格斯的身上。

    1884年2—3月间,恩格斯研究手稿后,果断地决定,放弃把第二册和第三册合并为一卷出版的最初设想,每一册都单独出版一卷(即第二卷和第三卷),并决定暂不出版剩余价值学说批判史(第四卷)。

    1884年3—5月,恩格斯开始整理《资本论》第二卷。在这期间,他生了一场连医生也无法诊断的“怪病”,不能执笔写作,只好邀请流亡在伦敦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奥·艾森加尔滕当秘书,恩格斯口授手稿,由他记录下来。记录的稿件并不能直接付印,还要经过整理、加工。难办的是马克思有两种稿本,个别部分甚至有6种稿本。恩格斯整理马克思手稿的原则是,以最后的稿本为依据,并参照以前的文稿,把自己的整理、加工限制在最必要的范围内。恩格斯非常尊重马克思,认为像马克思这样的大思想家的著作,应该尽量按照他自己手稿原本刊印出来。

    恩格斯将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手稿整理完成以后,有意选择在马克思生日(5月5日)那天,为它写了序言。说明了第二卷手稿本身的情况和他整理、编辑加工的过程。经过恩格斯极其艰巨的工作,《资本论》第二卷终于在1885年出版了。

    恩格斯原计划在《资本论》第二卷出版之后,能尽快编辑、出版第三卷。但是,整理出版第三卷的困难,大大超过了恩格斯最初的估计。结果,恩格斯整整用了10年时间,到1894年底才使第三卷得以问世。

    晚年的恩格斯,视力严重衰退,能够写作的时间,被限制在最低的限度。但这时,恩格斯还要为马克思和他本人的许多著作的各种版本和稿本作序、订正、增补等等。同时,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成了国际无产阶级最好的顾问和导师,各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代表人物,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向恩格斯求教,这也花费了他不少时光。

    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马克思的手稿。第三卷不同于第二卷,马克思只留下一个初稿,而且很不完整。每一篇的开始相当完整,甚至连使用的文字都是经过推敲的。但越往下,遗稿就越带有草稿的性质。因此,恩格斯只好先按照原文把全部手稿口述一遍,弄出一个易读的抄本,然后进行编辑加工。在整理加工过程中,恩格斯为第三卷加写了一些附注、插入语和编者注,总共有六十几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补充分析了19世纪8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的新趋势,论述了垄断的发展,卡特尔、托拉斯等新现象以及危机的周期变化等。《资本论》第三卷终于在1894年底出版,但恩格斯并不认为一切工作都已经做完。直到他生命的最后的几个月,他还在为《资本论》第三卷写增补。

    恩格斯逝世后,列宁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人阿德勒说的很对,恩格斯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就是替他的天才朋友建立了一座庄严宏伟的纪念碑,无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灭地铭刻在上面了。的确,这两卷《资本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著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