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知道这些就够了-进阶教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对于书中前几章的内容,对于一般读者应该已经够用了。本章节是针对雕塑水平较高的读者的。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更深层次更为重要的雕塑理论,例如建筑五要素,分别是定位感、衔接感、尺度感、比例感以及平衡感。只有通过紧密联系这五个要素,才能创造一件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大家准备好,因为我们要开始潜心学习了。

    雕塑作品的定位,也就是作品基本形态,在其整体和谐度高低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既包括作品与观赏者、环境之间协调感,也指作品不同部件之间的和谐感。进一步规划定位感可以营造出空间的流动性。

    第二要素即尺度感,其重要性同样不容小觑。比如,你雕塑了一位男性,作品高度远远大于观赏者身高,此时你需要根据观察者自然透视角度对作品的上部躯干进行放大或缩小,使其适应观赏视角,但是这个调整需要牺牲作品本身真实的尺寸。对于第二要素,雕塑者同样需要仔细规划,因为些许的偏差就可能会导致作品非常不匀称,从而使观赏者感到不协调抑或使得作品无法融于周围环境。

    为了表现一个作品结构的层次性或者协调作品尺寸形状使其融于周围环境,除了尺度感之外,我们还需要比例感来表现。举个例子,通常作品可以通过加大某些人物尺寸来表现作品中人物较高的地位,但是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减小该人物的周边空间环境来达到这一效果。比如,置于哥特教堂这种大空间的环境中,雕塑作品的尺寸需要比平时增大很多,但是在廊道的尽头由于周边空间维度的减小,一个较小尺寸的作品就可以达到同样的表现力。

    平衡感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你的作品必须同时满足物理学意义和象征意义的平衡。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当作品重心较低,如作品保持爬行或者下蹲的姿势,其制作难度较小。但是,当作品需要表现站立形象或者保持“下落”状态时,我们需要借助固定基座或者平衡质量块使其保持垂直的状态。此外,在象征学意义上,你需要制造出一种自然的流动性,一种环境和作品本身的平衡感。即使一个看似无序的场景同样需要平衡感以增强其艺术吸引力。

    衔接感是五大要素中相对简单但是实用的部分。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明白雕塑内部如何连接,换一种说法,即不同部分是如何聚集到一起从而创造出一个完整雕塑作品的。在本章的最后,我们衷心希望本章能让你有所收获。牢记这些要素,会使你的雕塑技艺更上一层楼。

    再次感谢你下载此书。

    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此书能够帮助你成为一个更优秀的雕塑者。

    你接下来需要去运用这些技巧、建议以及新知识去锻炼磨砺你的技术以达到更高一个层次。

    最后,如果你喜欢这本书,请花一点时间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并在亚马逊上发表评论。我们将不胜感激!

    谢谢,祝你好运!

    《雕塑:知道这些就够了》是一本综合了雕塑艺术和雕塑技术的书。早在几个世纪前,雕塑艺术就开始盛行,使用的材料包括了黏土、木材、大理石、蜡、黄铜以及玉、石、陶土等,不胜枚举。在过去的岁月中,许许多多的雕塑者通过雕塑来表达宗教信仰、讲述故事、纪念众神、装饰神庙、创造文明、展示阶级等。虽然雕塑艺术在更多的时候作为西方欧洲的艺术出现,但是她同样是东方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例证就是中国东方文化中的兵马俑。为了守护死去皇帝,人们创作了这些塑像,他们神色各异,甚至体形身高也各不相同。而在西方社会,希腊人和罗马人天生就是雕塑家。希腊人甚至是将雕塑发展到了解剖学的深度,成为第一个能够准确勾画出人体解剖形态的民族。通过阅读这本书,结合大量的实践,你将有望成为一个伟大的雕塑家。那么,现在,你准备好出发了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