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大人,您觉得在我眼中,生与死,很重要吗?”
吃饱喝足一闭眼,来世再做逍遥人。
一开始的时候,李秋明对自己的定位,很简单,活着,能活着就好,活着就能够看到希望,未来会更好。
当年走出小渔村的时候,村长要他活着,在外面好好活,别饿死。
深陷囫囵的时候,身心饱受摧残,李秋明萌生死志,潘季驯将被他视为生命的水系图交还给他,给了他生的希望和动力,李大奔与李秋生更是用生命为代价,将他从诏狱中活着换了回来,这一路走来,多少熟悉的人影再也不见,只为了“活着”两个字罢了。
怎么才算是活着呢?
李秋明用了好多年的时间才彻底想通这个问题,自己活不叫活着,天下人活才叫活着……
在百官们的眼中,张居正是个狠角色,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考核吏治,整顿朝纲,断了无数官员们的活路,官吏们怨声载道,恨不得将其剥皮抽筋,千刀万剐!
张居正这么做的初衷是为了什么呢?为何要跟一众官员们过不去?
还不是为了让天下人共活!牺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来让更多的老百姓活下去,换来大明中兴之盛景,即便是被骂、被误解,仍然义无反顾。
这是张居正的理想和抱负,区区一点儿的骂名和憎恨算的了什么呢?
李秋明折服与张居正的胸襟和气魄,更是从中深得体会,其实这治理运河与治理天下,并无两样,一切的根本依然是出在“人”的身上。
开发运河的是人,治理运河的是人,给运河造成麻烦和困扰的,依然是人。
若仅仅是疏通河道,挖淤泥,这一切都很简单,难不住李秋明,七年前的时候,他就这么做过,七年之后,依然可以如此。
可问题在于,能否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运河维护机制呢?这个想法在李秋明的脑海中酝酿的许久。
每次都是出了问题才开始治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等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又有何意义呢?
劳神费力,劳民伤财。京杭运河几千里长,从最南到最北,行船日夜不停,也要好些时日,沿途的州县和百姓深受运河福泽便利。
心安理得的享受运河带来的好处,可是却不能对运河出现的问题熟视无睹。
若真的是成立一个“运河治理司”,对运河容易出现问题的河道,重点治理和整修,年年如此,必然会将问题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可想法是很好,却是一个极难完成的任务。
老生常谈的一句话,一切都要吏治来完成,既然是人,必然会有私心和懈怠之心。如何能让更多的官员们死心塌地的为他李秋明效力呢?
没办法,只能将他们与自己绑在一条船上,这是一条汩汩冒水的破船,被李秋明划到了湖中央,李秋明给他们准备了修船的工具,如果大家伙儿不齐心协力的将船修好的话,那就一起沉底吧。
李秋明倒是不在意,毕竟他的水性,天下第一,这可是先帝爷钦封的称号。
……
钟光远失魂落魄的走出了青楼,带他走后,阁楼中再度想起悠扬的琵琶声,那花魁想必是重新换了一把琵琶,李秋明依然是沉醉在温柔乡中难以自拔。
徐州府衙呢,一众官员们正在厅里喝着茶水,闲聊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焦急两个字,显然是都在等知府大人回来。
“大人回来了!”
一个小县令见到了焉了吧唧的钟光远回来了,放下手中的茶碗,一群人纷纷的迎了上去。
“大人,李秋明他怎么说?”
“弹劾的奏折已经准备好了,我等联名,定能够将他弹劾到罢官!”
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在钟光远的耳边,闹腾的不停。
“都住口!聒噪!”
钟光远的心情本就烦躁难受,又被这一通吵闹,心中的怒火一冒三丈高!
官员们顿时鸦雀无声,看样子,钟知府的火气很大,还是不要惹他为妙。坐在椅子上,钟光远头疼欲裂,闭着眼睛不说话,官员们围在他的身边,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厅里静悄悄,头发丝落地几乎都能听见。
一直沉默了好久,钟光远睁开眼睛,缓缓说道:“各位,两条路,一是回家写遗书,然后吃好喝好,脖子洗干净,准备进京砍头吧。”
“啊?”官员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钟光远居然能说出这番话来!这是几个意思?难道说,就这么放弃了吗?
“诸位,李秋明的意思是他不信任咱们,也知道咱们会给他使绊子,他也不怕死,他是从诏狱中活着走出来的死人……”
官员们瞠目结舌,有人赶紧追问道:“大人,我等还不想死呢,敢问可否有其他的补救之法?”
李秋明不怕死,可他们却怕呀!
好好的日子不过,凭什么去陪着他李秋明一起送死呢?不行不行,坚决不行!
“第二条路,那就是咱们自己想辙,想办法,维护运河,尽快通漕,为今之计,只能这么做了。求神拜佛,神佛保佑不了咱们,唯有咱们自救才是王道。”
钟光远这话说完,官员们均是沉默以待。钟光远说的很有道理,谁都求不上,只能求自己了。
唯独这点,对于他们这群当官的,却是个最大的麻烦,运河漕运不畅,时堵时不堵的原因,被李秋明猜中了,跟他们这群当官的,有着莫大的联系。
正所谓,无官不贪,当官的,都是饿死鬼投胎,是否真心为民办事且不说,先把自己的肚子填满是最重要的。
偷摸征集的苛捐杂税,贪!
劳工徭役的酬劳,贪!
官官相护的银两,贪!
底下人求办事的孝敬,贪!
包括这朝廷每年拨下来的治河银两,也九成的归到了他们的囊中,反正,不管是什么事,只要是能跟银两扯上关系,就一个字,贪
!在他们眼中,所谓的治河,不过是敷衍了事罢了,反正追究责任,先是从治河督官的头上问责,关他们何事。
不过恶人还需恶人磨,碰上了李秋明,这种混日子的方式,显然是行不通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