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秘-第二十二章 张府学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张府。

    张昭,字子布,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名士。曾多次被各方元首举荐为官,但是他迟迟不肯接受,老是以才疏学浅为借口拒不为官。

    直到孙策剑指江东。

    孙策的用人政策一直奉行的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对张昭极度信任,不仅任命他为吴侯府文官之首长史之职,更在军事上提拔为抚军中郎将的官职。要知道当时战功赫赫,早年就跟随他父亲孙坚南征北战、在军队中威望甚高的程普此时也只是一个都尉而已。可以说张昭在孙策手下完全做到了人尽其能,大小文武之事,皆可插手管辖。

    孙翊迫不及待的要拜张昭为师,这也是一方面的原因。毕竟身处乱世,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的良好保障。

    这座府邸是新建的。本来孙策占领会稽后,想要把太守府,也就是现在的吴侯府让给张昭来表示对其的重用。张昭当然千恩万谢不敢接受,孙策没有办法,又不想委屈了张昭,于是便寻了一处四通八达的风水宝地,建造了一处新府邸。

    孙翊上课的这个学堂空旷敞亮,本是张昭的书房临时改造的,所以布局显得不是很协调。但是这里书多墨香,给人一种宁静、沉稳的感觉。屋内的陈设规划,甚至是桌椅书架的色调材质,都有着雅静的特征,和浓厚的文化气息。

    但是张昭讲学时候的一个习惯却让人大跌眼镜。他每ri讲学必设绛帐,让孙翊坐在前面用功,后面陈列着五六个声ji,侍女也环列左右。孙翊也知道这是在考验自己,心里常常暗暗发笑,几个女子虽然也是颇有姿色,但是他阅读过大乔的绝色容貌之后,正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对这几人就只能是兴致索然。

    所以搞笑的一面就出现了,每ri那边一老一少兢兢业业的勤奋刻苦,之乎者也的大论经道典籍,各家言论;这边女子各个妙龄,身材婀娜多姿,声音婉转动听,舞姿妖冶动人。更有时不时的媚眼向那边飘去。不过那边的两个男人就好像一老一少两个太监一般置若罔闻,视而不见,都在专心忙着自己相应的事情。而那些歌ji侍女也不恼火,自顾自的翩翩起舞,唱歌奏琴,媚眼横飞。

    “……恩,看来你对儒家道理了解颇深,各个经典也能背诵入流,想来是大费工夫的,老夫很是满意。”张昭的神态自若,如老僧入定一般面无表情的说道。

    孙翊心中欢喜,又听张昭继续道:“自我朝先祖武皇帝尊从儒学大家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便成了治国平天下的根基思想。”

    张昭瞄了孙翊一眼,问道:“那你可知为何当今大汉战乱不断,各路诸侯群起,战争频频爆发,而内部天子更是被曹cāo所挟持,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又该如何处理呢?”

    张昭今ri心情不错。将近两个月的讲学,孙翊竟没有一次被后面的歌ji欢唱所打扰,这本就让他对孙翊大加赞赏,刮目相看。再加上刚刚考校了他一番古籍言路,他都能对答如流,更是满意。于是就想再增加几分难度,看看这三将军孙翊心中真正的韬略到底有多少,也好在孙策面前有个更好的交代。当然这个问题很大,张昭也没有希望孙翊能提出什么富有新意和实践xing很强的想法,只是一番考量而已。

    孙翊哪知他是怎么想的,心中暗叫不好,他后世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这种治国平天下的大政理念他哪里懂得许多。要是忘乎所以,把后世那一套新鲜玩意挑个几处讲出来,在张昭这种治国强人面前无疑是找闷棍的作法。

    好在穿越以来的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读书很多,诸子百家各路思想都有了解,各路典籍也几乎都有涉猎。在古代就只能依靠古人的思想了。他强自镇定的站立起来,朗声道:“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孙翊无官无职,妄加谈论国事治国,未免显得夜郎自大,坐井观天。”

    两人本是席地而坐的谈经论道。此时孙翊忽然站起,娟娟而谈,竟隐隐有些睥睨天下的味道。就连后面唱歌玩耍的歌ji侍女们都停了下来,好奇的打量着前面这个还略显青涩的少年。

    孙翊话锋一转,继续道:“不过,小子虽然鲁莽无知,也跟先生学习了一段时间,也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听到这八个字,张昭明显眼睛一亮,露出了些许赞赏之意。孙翊觉得心头的自信更浓,他语言天赋的优势彰显的更加淋漓尽致。

    “天下之乱始于人心之乱,yu治世必先治人心。而法制不明导致了十常侍横行,官宦相斗,战乱频起。治人心就像以王道教化小火煮汤不可着急,也根本急不了。但是后者的处理办法必须要效法法家快刀斩乱麻以霸道之术快速肃清朝纲。”

    张昭眉头皱起,毫无掩饰。

    孙翊明白他不满的原因,也不气馁,继续按照心中的盘算侃侃而谈:“正如老子所言,治大国如烹小鲜。既不能cāo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张弛有道的恰到好处,才能成功。所以yu治世,当明白世乱的关键,人心丧乱也好,法制不明也罢,归根结底还是执政者自身出现了问题。导致上行下效,举国蒙难。所以说……”

    “所以说如果出现一个卓越的执政者就可以天下安定?!”张昭神采奕奕,全无刚才不满的样子,嘴角也露出了一个笑容。

    最开始孙翊以整个国家为根基,立足汉朝皇室的角度分析天下,虽然所言没错,但是太过正统,如今孙策毕竟算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军阀,手下将领哪个希望重复汉室,而不是争夺天下。而后来孙翊论点逐渐偏离皇室,终究归结到了一个优秀执政者的核心,张昭也就开怀。谁是优秀的执政者?比试比试不就知道了。他不是因为什么奇策妙想而高兴,而是孙翊的态度,对向吴不向汉的态度而欣喜。

    其实孙翊姓孙怎么可能去向着刘家汉室了。但是古人的思想有时候太过迂腐,常常是先“君”后“父”,也难怪张昭会有此担忧。

    孙翊接话笑道:“正是!不过这还不够。我大哥文韬武略,莫有不及,可以说绝对是一个卓越的领袖。但是真正yu治乱世,还需明赏罚,量情法,重纲纪,所谓‘法之不行,自上犯之’。若要重纲纪,唯有自上而下一视同仁,对那些胸中毫无韬略,只懂窃据百姓粮财的官员要加以整肃。同时在军队中更是重要,明赏罚,量情法。赏罚乃是重中之重,应当充分的重视而加以利用,让功者得赏,错者受罚。如此一来不至于如法家一般刻薄寡恩,却也不至于玩忽懈怠。

    诚然,儒学中追捧的‘礼治’、‘德治’、‘人治’的确能够确保国家的稳定发展,维护统治者的切实利益,但是儒学以‘仁’为宗旨的思想却或多或少显得孺弱了一些。所以北边蛮夷之族百年来侵扰不断。更有甚者,如今朝廷早已名存实亡,国家的威严早已不复存在。再谈什么‘礼治’、‘德治’、‘人治’,就显得过于儿戏。‘法制’必须施行!而且上至吴侯,下至平头百姓都必须遵守!唯有如此,我军才能士气如虹,真正打造一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铁军!”

    孙翊大抒胸臆,引经论典,一气呵成。而且见到当世有名的智者张昭正细心的听着自己的发言,心头自豪感油然而生。本来一而再再而三的克制,想要用古人的观点治古人的社会,最后还是有点兴奋过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点都倾泻而出。

    不过张昭明显对他最后的只言片语没怎么在意,还是沉浸在他的主流观点上面,心中的震惊溢于言表。

    孙翊的这番言论和他的平ri所想,竟有七分相似,而且有理有据,提出了具体的施政方针,明显是思考的比自己还要深邃许多。他饱读诗书数十载,之所以迟迟不肯入世为官,就是一直判读天下大势,寻求一个绝佳的机会。跟着孙策为官,他一直恪尽职守,想要提出一个完整妥善的执政方略,有助于江东基业的发展。

    此时仓促之间,孙翊提出的观点竟比自己苦思多年的提案要完善许多。此时让他惊讶十足,这……这种观点真的是出自一个十五岁的少年?

    看着张昭yin晴不定的神色,孙翊心中也泛起了嘀咕,莫不是张扬过了头?应该谦虚谨慎,收敛低调一点?他小心问道:“先生,小子忘言,还勿见怪。”

    张昭这才从刚才的震惊中清醒过来,示意他坐下,拍了拍他的肩膀,赞许道:“年纪轻轻便有此想法,不错,不错。”

    见张昭竟是赞同了自己,而且还大加表扬,孙翊大呼了一口气,忐忑的心才放了下来。

    张昭问道:“你这番言论可跟吴侯说过?”

    孙翊摇头。

    “恩……”张昭点了点头,陷入了沉思。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