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梦-第207章 壮锦如霞 长出“高帅富”甘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12年2月28日,一阵响亮的鞭炮声中,“来宾东糖集团迁江糖厂高产高糖示范基地”在XB区良塘乡北合村成立,该村362户村民将1800亩土地出租给来宾东糖集团迁江糖厂统一种植甘蔗,至此北合村散户种植甘蔗收益小,施肥、用药难统一的局面得到改变。“保留土地承包权,将使用权转让给糖厂公司,每亩每年可获800元的租金,可以空出一年的时间外出打工,家庭收入将可以翻一番。”年近六旬的北合村村民黄人会笑呵呵地计算着流转土地“账”。3月28日,他把家里20亩地租给来宾东糖集团迁江糖厂,租期10年,租金分3期给,3年付一次。根据合同,签字当日,前三年租金4.8万元现金就打到了他的存折。黄人会高兴地说:“有这等好事送上门,真是打瞌睡遇到枕头了。以后不管天气如何,都是‘旱涝保收’。我可以一心一意经营小店,子女们也可安心外出打工了。”

    良塘乡领导介绍,近年来,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紧缺,各家甘蔗砍种都需请人,收入大打折扣。当糖厂和乡领导干部一起动员农户把经过整治的土地租给糖厂进行平整统一种植甘蔗,精于算经济账的北合村群众积极响应。他说:“一边是村民租地后租金‘旱涝保收’,一边是企业通过规模经营也做到‘旱涝保收’,农户、企业双方皆大欢喜。”

    1800亩土地流转后,明确了所有权,稳定了承包权,搞活了使用权。2012年4月9日,笔者在该种植基地现场看到,水利渠道四通八达,滴灌设备一应俱全,糖厂从外地调运的高产高糖优良品种甘蔗像小山一样堆在地里,十余台大型机械和数百名工人正在地里耕地开垄、种植甘蔗。“千亩万吨”甘蔗示范基地采用滴灌的节水灌溉技术,建有水利渠道一条,泵房2座,铺设灌溉管道16676米,从过去的“望天等水”到现在的随时有水灌溉。另用500多亩进行甘蔗育种育苗,用水灌溉有保证,长势良好。

    北合村成功进行土地流转种植甘蔗,有利于企业带头示范种植高产甘蔗,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糖厂的‘旱涝保收’是建立在高投入的基础上,农户做不到。”糖厂负责人介绍,该基地一期投资2800万元,分三期完成投资,全部按照大力推进糖料蔗品种优良化、种植规模化、施肥智能化、生产机械化、灌溉水利化和管理契约化等生产模式来打造。

    2012年7月,在北合村土地整治项目蔗田上,XB区科技人员采样得到的数据表明,亩普遍株数5500株,株高2.2米,其中节茎12节,株数、高度、节茎等方面的数据不仅比去年同期指数高,而且各项指数比周边同品种不同土质高。科技人员告诉笔者,根据该片甘蔗当前长势,加上后期用水灌溉有保证,这些甘蔗亩产10吨左右是“铁板上钉钉子的事——稳拿”。

    2012年7月5日,在XB区良塘乡北合村土地整治项目八仙岩片区和王公片区,林念修副主席走进平整区的田地里,了解甘蔗和水稻平整区及农业基地建设情况。北合村村支书曾庆杰正在稻田平整区查看新建成的田间渠道。林念修走上前握住他的手,亲切地询问土整项目情况。曾庆杰激动地说,土地整治让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实惠,机耕路四通八达,水渠通向田间地头,今年的水稻一定增收。下一步北合村还打算依托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和良好的灌溉设施等条件,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听了曾庆杰一席话,林念修说:“土地整治最终的目的就是促进农业增长,让农民增收,让农民得实惠。有关部门要做好引导和扶持工作,让蔬菜生产基地早日建成。”

    北合村是桂中土地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村以项目为依托建成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灯光篮球场、公共服务中心等设施,巷道全部硬化。

    林念修来到该村的公共服务中心,只见村文艺队正在排练舞蹈。文艺队员告诉林念修,北合村成立了2支文艺队和1支男子篮球队。每天晚上,文艺队排练节目,篮球队打比赛,农民的文娱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林念修高兴地说,来宾的“三求”工程与桂中土地重大项目结合建设新农村,不仅完善了农村公共设施,也让群众的文体活动生机勃发。

    LB市是中国第二大蔗糖生产基地,XB区则是全国最大的县级蔗糖料生产基地。XB区拥有自治区级万亩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由于整治后田地经过深耕,灌溉用水又充足,2013年1月,正值甘蔗收割季节,北合村1800多亩甘蔗长势喜人,甘蔗都超过3米高。成片的蔗林,一望无际,气势不亚于北方的青纱帐。一阵风吹过,蔗海摇曳多姿,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像是甘蔗拔节生长的声音,也像丰收的乐曲。

    听见机声隆隆,笔者在这甘蔗“青纱帐”行走了一段路,寻到了声音的源头。只见几台整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里运作,砍蔗、剥叶、输送一体,三四个人在旁协作,没有传统砍蔗的人海战术。十几堆甘蔗在田头,铲车正往大卡车上运。当时笔者想,收割机为啥不能直接将甘蔗输送到卡车上,一问才知,原来是拥有的卡车数量不足,跟不上收割机的步伐,只有用铲车来弥补。

    在田野的不远处,二十几名农民在用砍刀、剥叶刀等传统工具砍收甘蔗,进展很缓慢。

    驾驶收割机的师傅介绍,现在的甘蔗联合收割机技术基本成熟,如果正常工作,一台机器每天可以收割7~10亩甘蔗,而过去10亩甘蔗至少需要50个工人劳作10天。

    “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后,有80%的土地都变成平坦的大块土地,符合使用甘蔗联合收割机和种植机条件,估计三五年后,就少用人工种收了!”

    据基地负责人采样数据,总结土地整治后,这片田地长成熟的甘蔗特点就是“高富帅”。“高”,指的是株高3.1米以上;“帅”指的是株壮挺拔,茎径2.8厘米,节径20节;“富”指的是亩产8吨至10吨,农民收入增加。而同期XB区甘蔗技术推广站对普通蔗地抽查测量苗情综合数据显示:株高2.8米、茎径2.5厘米、节径16节,预计亩单产在5吨以上。

    数字对比胜于雄辩,平整区田地里长出的作物告诉大家:土地整治良好效果不容置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