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一共用了十三位丞相,其中三个丞相自杀,三个丞相被杀,所以在汉武帝朝做官的人都深深知道,伴君如伴虎,庙堂之上处处充满了杀机。因此在汉武帝后期,每在其任命一个大臣做丞相的时候,这位大臣就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叩头求饶,不愿意做丞相,好像做丞相就像上刑场一样。然而公孙弘却非常例外。公孙弘在60岁的时候,凭借着自己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和精通西汉时期的显学《公羊春秋》,终于登上了西汉政治舞台。公孙弘能够在60岁的时候走上政治舞台,他无疑是幸运的,然而更加神奇的是,在70岁的时候,以自己伟岸的容貌再次获得了汉武帝的认可。据《史记》记载,公孙弘于公元前126年,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公元前124年又被提拔为丞相,并以80高龄死在丞相位上,那么公孙弘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公孙弘是中国历史上以布衣封侯拜相的第一人。是武帝时的第六位丞相,从元朔五年十一月到元狩二年三月,为丞相共二年零四个月。公孙弘,齐地菑川国薛县人,少时为薛县狱吏,因有罪被免官。四十余岁时,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武帝即位,招贤良文学对策。公孙弘被征贤良为博士,后来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后向武帝汇报,武帝很是不满,认为他无能,于是就免了公孙弘的官。武帝元光五年,菑川国又推荐公孙弘,太常命对所征儒士进行对策。公孙弘的对策让武帝眼前一亮,单独召见后封他为博士。公孙弘为人雄伟奇异,见闻广博,经常说人主的毛病在于心胸不广大,人臣的毛病在于不节俭。公孙弘盖布被,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总是先开头陈述种种事情,让皇上自己去选择决定,不肯当面驳斥或在朝廷上争论。于是皇上发现他的品行忠厚、善于言谈、熟悉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便非常喜欢他。在两年之内,他便官至左内史。他曾经和汲黯请求皇上分别召见他们,汲黯先向皇上提出问题,公孙弘则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皇上常常很高兴。他所说的事情都被采纳,从此,公孙弘一天比一天受到皇帝的亲近,地位逐渐显贵起来。他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顺从皇上的意旨。汲黯在朝廷上责备公孙弘说:“齐地之人多半都欺诈而无真情,他开始时同我们一起提出这个建议,现在全都违背了,不忠诚。”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皇上赞同公孙弘的说法。皇上身边的受宠之臣每每诋毁公孙弘,皇上却越发厚待公孙弘。
公孙弘为人猜疑忌恨,虽然外表宽宏大量,内心却城府很深。那些曾经同公孙弘有仇怨的人,公孙弘虽然表面与他们相处很好,暗中却嫁祸于人予以报复。如杀死主父偃,把董仲舒改派到胶西国当相的事,都是公孙弘的主意。然而他每顿饭只吃一个肉菜和粗米饭,老朋友和他喜欢的门客,都靠他供给衣食,公孙弘的俸禄都用来供给他们,家中没有余财。士人都因为这个缘故认为他贤明。
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时,公孙弘病得很厉害,他自己认为如今诸侯有反叛朝廷的阴谋,这都是宰相工作不称职的结果。于是,他向皇帝上书说:“现在陛下亲行大孝,以三王为借鉴,建立起像周代那样的治国之道,兼备文王和武王的才德,鼓励贤才,根据才能授予官职。如今我的才质低劣,陛下却把我从行伍之间提拔起来,封为列侯,把我置于三公的地位。我恐怕无法报答陛下的恩德。我希望交回侯印,辞官归家,给贤者让路。”但武帝劝服了他,还赐给他牛、酒和各种布帛。过了几个月,公孙弘的病情大为好转,就上朝办理政事了。武帝元狩二年,公孙弘旧病复发,最终以丞相的身份死去。
(二)如履薄冰的丞相们
武帝时期,中外朝制度形成以后,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集团的权力受到了很大削弱,中央集权大大加强。《汉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氂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婢室矣。唯庆以敦谨,复终相位,其余尽伏诛云。”丞相府的客馆,后来竟然都坏得被当做了马厩、车库或者奴婢住的房子。
武帝时,九卿可以不经过丞相直接向皇帝奏事,亦见丞相权力大减(在此之前百官向皇帝奏事必须经过丞相)。终武帝之世,共任用了十三位丞相,他们是: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其中自杀的自杀,被处死的被处死,能得以善终的也只是几个没有什么作为的人,下面逐一介绍一下这些丞相。
1.建陵侯卫绾。卫绾在文帝时为中郎将。景帝时,吴楚反叛,发动七国之乱,卫绾以将兵与吴楚联军作战有功而拜为中尉,后因有军功而封侯。第二年,景帝废太子,立刘彻为太子,卫绾被封为太子太傅,迁为御史大夫。景帝后元年开始任丞相,景帝死后,武帝即位,卫绾也就成了汉武时期的第一任丞相。建元元年(前140年)十月,也就是汉武帝刚即位时,就下诏让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的贤者,由皇帝亲自考试。这次共有百余人参加,其中董仲舒被当时的学者们尊为师长。而后丞相卫绾上奏道:“所推举的贤良中,有人研究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的言论学说,扰乱了国家的政务,请把他们罢免了。”武帝同意了。在这一年的六月,他因病被免去职务。卫绾是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智者,精通儒学和文学。可是由于他年事已高,无为而治,曾经在景帝生病期间使得一些无辜的人冤死狱中,所以武帝早就不满意了。等到他病了,武帝马上就批准他还乡,把他给撤职了。
2.魏其侯窦婴。窦婴是孝文皇后窦氏从兄的儿子。与卫绾一样,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立功,被封魏其侯,景帝四年,作为栗太子的太子太傅,三年后,栗太子被废。刘彻被立为太子后,窦婴为太子太傅。到了卫绾因病辞官后,窦婴得以代卫绾为丞相,成为武帝时期的第二个丞相。武帝好儒术,窦婴也是,所以两人合作的初期是很愉快的。一起办了不少事情。
可惜,武帝的奶奶窦太皇太后喜好黄老学说,而窦婴、田蚡、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等都推举儒术,而漠视黄老之道,所以窦太皇太后很不喜欢他们。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因奏请皇帝不用对窦太皇太后奏事而惹得太皇太后大怒,于是赵绾、王臧被罢官治罪,先后自杀。窦婴和田蚡也分别被免除了丞相和太尉的职务。窦婴上任还不到一年,就被赶下来了。
窦婴自从得罪窦太皇太后以后,就一直不得志,所以基本上没什么人来拜见他。只有灌夫经常去看望他,两人相为引重,有种相知恨晚的感觉。一次,丞相武安侯田蚡答应灌夫翌日去窦婴家做客,窦婴等人连夜打扫准备,可是到了灌夫去请的时候,田蚡却还在睡觉,说自己头一天喝醉了,忘记了。等到了宴席上,又很傲慢,很让灌夫不满。田蚡又希望能得到窦婴在城南的土地,便派籍福去请求,窦婴曰:“老仆虽然已经被贬职了,将军虽然高贵,难道就可以仗势抢夺我的土地吗?”灌夫听说后便大骂籍福,就这样他们被田蚡深深怨恨。
后来,田蚡娶燕王女为夫人,太后(景帝王皇后)下诏让群臣都去祝贺,在宴席上,灌夫在田蚡、籍福诱导下因言语行为不得当,获死罪。窦婴为救灌夫而与田蚡争论于朝堂之上。武帝派御史簿指责窦婴,窦婴情急之下,想起当初景帝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于是派人把遗诏送给皇帝。可是武帝一查,尚书台并没有记载景帝驾崩时下过这样的遗诏,认为是窦婴家臣印封的。就这样,在元光四年十二月,窦婴因伪诏而被斩首。
3.柏至侯许昌。许昌接任窦婴做了丞相。许昌因为是窦太后所任命的,所以也事事都听从太后的指示,没什么作为。到了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许昌、太尉庄青翟因“坐丧事不办”,而被武帝免职。
4.武安侯田蚡。田蚡是王太后(武帝母亲)的弟弟。当初做太尉被免职后,由于自己是皇帝的舅舅,所以,每天拜见他的官员比以往还多(昔日拜见窦婴的也都转过来拜见他了)。等到许昌被免,他便顺利坐上丞相的位置。
做了丞相后,田蚡愈发骄横,建造的住宅比任何大臣的都好,家中金子、古玉、美女、犬马、珍贵玩物都多得数不清。每次上朝奏事,他都坐着说大半天,皇帝也都听信他的话,他推荐人做官,有的直接就做两千石的大官,权力快要比皇帝大了。武帝就问他:“你任命完了吗?我也要任命官吏了。”他又请求把考工官署的土地拨给他扩建住宅,武帝终于怒了,反问道:“你怎么不干脆要武库?”此后他才稍微收敛一些。
在迫害灌夫、窦婴之后,他便病了,躺在床上大声喊着:“我认罪,我认罪!”找会巫术的人来看,他仿佛看见魏其侯窦婴、灌夫在他两旁站着,准备杀他。不久田蚡便病死了。不过后来,淮南王刘安谋反败亡,武帝得知田蚡曾经接受过刘安的钱财,生气地说道:“若武安侯还活着,我一定把他灭族。”
5.平棘侯薛泽。田蚡死后,武帝让韩安国暂时行丞相事,本打算接着让安国做丞相,可是在这个时候安国却摔伤了脚,所以让薛泽捡了个便宜。元朔五年十一月初五,薛泽被免职,在职几年也没什么表现。不过同样,他没做什么事情,所以也没遭到大难。比起那些自杀或斩首的人来说,已经幸运多了。
6.平津侯公孙弘,武帝初即位时广招贤良,当时60岁的公孙弘被征为博士。出使匈奴,回来汇报,但不合皇帝的心意,以为他没什么能耐,他便称病辞职回家。元光五年,武帝又征贤良文学之士,菑川国又把公孙弘推荐上来。武帝下诏书与诸儒数百人回文应对,他的文章让武帝甚是欣赏,于是列为第一。又见他容貌甚丽,便拜为博士。数年后迁为御史大夫,任期中屡次劝谏,在关于为什么位列三公还用布被的质问中应对得体,武帝认为他谦逊贤德。每次上朝,他都只是陈述事实大概,从不在朝廷上争执,武帝看他谨慎厚道、熟悉政事,又有正统的儒道思想,很欣赏他,于是他日益显贵。
元朔五年,薛泽因事免职,他便做了丞相。在此前,凡是做丞相的都是侯爵。可公孙弘还没有爵位,于是武帝下诏封他为平津侯。丞相加封侯爵,就是从他开始的。
他做了六年御史六年丞相,到了80岁,死在丞相位上。他之后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接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都如同虚设,到了公孙贺、刘屈氂时已经破烂残败到让人以为是马厩车库或者奴婢的屋子了。之后的六个丞相里只有石庆由于敦厚恭谨,也老死在相位上,其余皆被诛杀。
7.乐安侯李蔡。李蔡是飞将军李广的从弟,景帝的时候就积功至两千石。武帝元朔年间,他作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攻击右贤王,有战功,被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他由御史大夫之位迁为丞相。李蔡为人很普通,名声比他从兄李广相差甚远。然而李广没有得到封爵,官位也不过九卿,而他却做了丞相。
李蔡在任职的第四年,即元狩五年,也就是李广自杀后的一年,因侵占了景帝陵园前大道两旁的空地来埋葬家人而获罪,他不愿意被审判,便也自杀了。
8.武强侯庄青翟。庄青翟本为太子少傅,丞相李蔡畏罪在狱中自杀后,元狩六年夏四月,庄青翟被任命为丞相。庄青翟这个人,史书记载亦不多。丞相三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向来很恨御史大夫张汤,于是与庄青翟合谋向武帝告张汤与商人串通,以分财物。武帝问张汤,张汤却假装不知道,这时正好又有人告张汤诬告御史中丞李文,武帝认为张汤“怀诈面欺”,就派人责问张汤,于是张汤写下了“陷臣者,三长史也”,就自杀了。张汤死后,家产还不够五百金,而张汤的儿子想要厚葬张汤,张汤的母亲便说:“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武帝听了这事后,就将三长史斩首,接着又将丞相庄青翟下狱,庄青翟在狱中自杀。
9.高陵侯赵周。赵周是楚太傅赵夷吾的儿子。楚王刘戊、赵王刘遂反叛时,楚丞相张尚、太傅赵夷吾和赵丞相建德、内史王悍四人不肯相从,被杀。所以景帝为此四人的儿子封侯,赵周就是在这时候被封为高陵侯的。后来,赵周被任命为太子太傅,元鼎二年,被封为丞相。元鼎五年,做了三年丞相的赵周以“明知列侯所献的黄金成色不好或重量不足却不上报”之罪下狱,在狱中自杀。
10.牧丘侯石庆。石庆是万石君之子。元鼎二年二月,赵周被封为丞相,同年三月,同为太子太傅的石庆被封为御史大夫,赵周死后,石庆接替他坐了丞相,同时被封为牧丘侯。当时,汉王朝南诛两越,东击朝鲜,北逐匈奴,西伐大宛,处于多事之秋。武帝巡狩海内,修建上古神祠,又封禅,兼兴礼乐。又有桑弘羊等致力于开辟财利,王温舒等人推行严峻法制,桓宽等推崇文学,都位至九卿,相继执掌大权。而石庆为人敦厚谨慎,事事都不取决于丞相。所以石庆在丞相位九年,也没有什么匡时济世的言论。元封四年,关东流民有二百万口,其中没有户籍的达四十万,公卿商议想请武帝迁徙流民去谪边,而武帝认为石庆老谨,不愿同他商量,而让御史大夫以下商议此事。石庆惭愧,认为自己不称职,请求辞官。但是武帝给他的回信使他觉得羞愧,于是又继续做丞相,就这样石庆又做了三年敦谨的丞相,最后死在丞相位上,被谥为恬侯。
11.葛绎侯公孙贺。景帝时,公孙贺为陇西守,因破吴、楚有功,被封为平曲侯。武帝为太子时,他是太子舍人。因为他的夫人是卫皇后的姐姐,所以他很受武帝宠信。曾以车骑将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出战,后因功封南峁侯。后来又以左将军出定襄,因没有战功,失了侯爵。后来又以浮沮将军从五原出兵二千余里,还是没有战功。石庆死后,公孙贺代石庆为丞相,封葛绎侯。当时朝廷多事,武帝比较严厉,从公孙弘后三个丞相因为犯罪而死。虽然石庆因为恭谨而得以终老,却也多次被皇帝谴责。所以公孙贺被拜为丞相后,跪在地上不肯接受印绶。武帝亲自起身扶他,公孙贺不得以接受了任命。公孙贺的儿子敬声,代替贺做了太仆,父子并列居于公卿位,实在是显赫。敬声因为是皇后姐姐的儿子,所以骄奢而不遵守法度,征和年间擅用北军钱一千九百万,被发觉而下狱。于是公孙贺请求追捕朱安世来赎儿子敬声的罪。朱安世是京师的大侠客,听说贺想拿自己来赎儿子,笑道:“丞相就要被灭族啦。南山上的竹子都拿来做竹简也不够让我记录他的罪过,斜谷的木头都拿来做笔也不够让我书写他的罪过。”朱安世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派人建巫祭祠诅咒皇帝,还在武帝去甘泉宫必走的马车道上埋了木偶人,这些都是诅咒的恶劣言行。征和二年正月,公孙贺父子被关进监狱,经过审讯罪名确凿,便都被诛杀了,还惨遭灭族。
12.彭城侯刘屈氂。刘屈氂是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公孙贺死后,刘屈氂以涿郡太守的身份任左丞相,封彭城侯。巫蛊之祸中,武帝对刘屈氂已心存不满。李广利出兵匈奴时,希望刘屈氂请武帝立昌邑王为太子,昌邑王是李广利妹妹李妃的儿子,而李广利的女儿又是刘屈氂儿子的夫人,所以两人都想立昌邑王为太子。这时候,武帝正严令治理巫蛊,“内者令郭穰告丞相夫人以丞相数有谴,使巫祠社,祝诅主上,有恶言,及与贰师共祷祠,欲令昌邑王为帝”,有司调查,判为大逆不道,于是武帝下诏用厨车载刘屈氂游街,然后在东市将其腰斩,妻子被斩首在华阳街。李广利知道这事后,就降了匈奴,后遭灭族。
13.富民侯田千秋。田千秋,又名车千秋。太子刘据为江充所谮败后,田千秋上奏为刘据讼冤,武帝才恍然大悟,于是立即召见田千秋,他见田千秋体貌甚丽,非常欣赏他,再加上田千秋一番话,于是拜田千秋为大鸿胪。刘屈氂死后,田千秋代刘屈氂为丞相,封为富民侯。田千秋为人敦厚有智,武帝连年追查太子刘据的事,群臣都很惶恐,于是田千秋与御史、中二千石一同奏请武帝“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武帝认为有道理,就不再追查太子一事了,还感谢丞相、二千石等。后来武帝病重,田千秋与霍光、金日磾等人共受遗诏,辅少主即位,是为昭帝。田千秋虽为丞相,但政事都取决于大将军霍光,但田千秋还是“谨厚有重德”,所以并没有犯什么事。田千秋做了十二年丞相后病死,谥为定侯。
从以上十三位丞相来看,武帝初即位时,丞相还是有一定实权的。自从公孙弘以后,数位丞相屡屡犯事,而又无能,才导致了丞相之权渐为九卿所代。而丞相稍有不谨慎,就有被诛杀的可能,可谓是“如履薄冰”。为人谨慎的丞相,又没有实权,所以才导致了后来丞相府“坏以为马厩车库奴婢室矣”的惨状。当然,这跟汉武帝自己的雄心也有关系,像汉武帝这样的皇帝,是决不允许权力掌握在别人手中的,田蚡就是最好的例子。就这样,武帝确立了中外朝制度,一步步将丞相的权力收回,完成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