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不会告诉你的60个秘密-最让老板烦恼的是办公室政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秘密 47

    理清人际关系,看清办公室的权力争斗

    在职场上,你要学会理清办公室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纷繁复杂的办公室斗争应对自如。你要像水一样,学会“随物就势,遇圆则圆,遇方则方”的应变精神,以便更好地看清办公室权力争斗。老子曾在《道德经》里有这样一段关于水的论述:“天下柔弱,莫过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意思是说,天下万物,没有比水的质性更柔弱的。而在攻克坚硬强壮的物质时,其他事物都不能胜过水,也不能取代它。

    分清办公室里同事们的不同性格

    每个人的嗜好、想法都不一样,办公室里同事们的性格必然会分为许多类型。但考虑到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因此,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当我们与同事交涉时,倘若能够明白对方属于何种类型,就能像水一样灵活应对。相反,如果缺乏变通性,一如那冷峻而形体不变的冰凌,固守它的棱角,有时就难免显得格格不入。

    为了方便你分清办公室里的各种人,现在列举九种类型的人供你参考。

    1. 死板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就算你很客气地和他打招呼,他也不会作出你所预期的反应来。他通常不会注意你在说些什么,甚至你会怀疑他听到你的话没有。

    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要多花些工夫仔细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从他们的言行中寻找出他们所真正关心的事来。你可以针对他们关心的事和他们闲聊,只要能够让他们回答或产生一些反应,那么事情就好办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这一话题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2. 傲慢无礼的人

    有些人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像这种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叫人看了实在生气,是最不受欢迎的类型。但是,当你不得不和他接触时,你该如何对付他?

    对付这种类型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最好少跟他啰唆,所谓“多说无益”。不过,你要尽量小心,以免掉进他的圈套里头。不要认为对方客气,你就得真诚地待他,其实,他多半不是真心诚意的,你要在不得罪对方的情况下,言辞尽可能“简省”。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苦衷。傲慢无礼的人可能怨恨自己运气不好、无法早点出头,而由于其在社会上历练甚久,城府颇深,故尽管不受领导眷顾,也会在保卫自己的情况下与人客气寒暄。我们只需要同情他,不必理会他的傲慢,尽量简明扼要地交涉就行了。

    3. 沉默寡言的人

    和不爱开口的人交涉是非常吃力的一件事情。因为对方太过沉默,你就没办法了解他的想法,更无从得知他对你是否有好感。

    一位新闻记者,为人沉默寡言,根本就不像是个记者,不论你和他说什么,他总是沉默以对。当有人给他介绍广告客户时,他也只是淡然地说声:“喔,是这样啊!”然后手持对方名片做自己的事情。

    对于这种人,你最好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让他明确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你不妨直接地问:“对于A和B两种办法,你认为哪种较好?”

    4. 深藏不露的人

    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深藏不露的人,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其心思,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有时甚至说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

    双方进行交涉,其目的在于了解彼此情况,以使任务圆满完成,因此,双方经常挖空心思去窥探对方的情报,使对方露出其“庐山真面目”来。但是,当你遇到这样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时,你只能把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作出最后决断。

    人们多半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使在你要求他作出回答或判断时,他也故意装不懂,或者故意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

    5. 草率决断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乍看好像反应很快,他常常在交涉进行至最高潮时妄下决断,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由于这种人多半性子太急,有的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作出的决定会显得随便而草率。

    他们经常会错意。也就是说,由于他们的反应太快,每每会对事物产生错觉和误解。其特征是:没有耐心听完别人的讲话,往往就断章取义、自以为是地作出决断。但草率作出的决定多半会留下后遗症,招致意料不到的后果发生。

    倘若你遇到这种人,最好按部就班地来,把谈话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之后马上征求他的意见,没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如此才不致发生错误,也可免除不必要的麻烦。

    6. 顽固不化的人

    固执的人是最难应付的,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只知坚持自己的意见,死硬到底。跟这种顽固者交手,是最累人且又浪费时间的,结果往往徒劳无功。因此,你在和他交涉的时候,千万要适可而止,否则,谈得愈多愈久,心里愈不痛快。

    对付这种人,你不妨及时抱定“早散”、“早脱身”的想法,随便敷衍他几句,不必耗时费力自讨没趣。

    7. 行动迟缓的人

    对于行动比较缓慢的人,你最是需要耐心。因为他的步调总是无法跟上你的进度,换句话说,他是很难使你达到预定计划的,所以,你最好按捺住性子,拿出耐心,尽可能配合他的情况。

    8. 自私自利的人

    这世上自私自利的人不少,无论你走到哪儿都会遇到。这种人心中只有自己,凡事都将自己的利益摆在前头,要他做些于己无利的事则是断不会考虑的。

    他们始终在计算着自己的利益,至于其他事情,他们不会考虑如何做好,只考虑自己怎样做才最省事。这种自私之徒,任凭谁都不会对他们产生好感。

    但是,当我们不得不与其接触交涉时,只能暂时按捺住自己的厌恶之情,姑且顺水推舟、投其所好。当他发现自己所强调的利益被肯定了,自然就会表示满意,如此,交涉就会很快成功。

    9. 毫无表情的人

    人的心态和感情,常常会通过脸部的表情显现出来。表情往往可作为判断情况的工具。然而,有些人却是毫无表情可言的,也就是说,他的喜怒是不形于色的,这种人若非深沉,就是呆板。当你和这种人进行交往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注意他的眼睛和下巴。

    有时候,你自己会过分紧张连表情都很不自在,此时,你不妨看看对方的反应:是不加注意、无动于衷,还是已然察觉、面露质疑。留意他的眼神,你一定可以得到答案。

    办公室人际关系要靠博弈

    人生如棋,办公室的人际关系也要靠博弈。办公室的权力在一局又一局的博弈中竞相争取高低。在博弈中,人们通常以自己的利益和原则来进行决策。没有哪个人会在一个毫不受干扰的真空世界里作出决策。而且,人们的选择总是与其他人的选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你很清楚自己的利益和目标时,就能清晰地知道如何将其与周围的利益和目标联系起来。你知道其他人的利益和目标时,就能洞察他们可能的行动并想到自己的回应。

    一个村庄爆发了一场战斗。战斗爆发后,村中其他人都逃走了,除了一个瘫痪者。瘫痪者只有整天躺在屋里。一天,他看见路上有一个盲人,就招呼盲人说:“你的眼睛瞎了,看不见路;我身体瘫痪了,走不了路。眼下正在打仗,谁也不管我们,我们只有等死了。现在,我当你的眼睛,你做我的腿。你背着我,我给你指路,咱们就可以逃离这个地方。”盲人听了很高兴,就背起瘫痪者,两个人一起离开村子,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

    瘫痪者给了盲人双眼,瘫痪者给了盲人双腿。他们各取所需,相互救了对方的性命。这就是一种“正和博弈”的结果。不难看出,人际交往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般不应采取对抗性博弈,而应该采取非对抗性博弈。

    归纳起来,运用博弈开创办公室人际关系新局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胸襟开阔,不欺不诈

    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事我办不成,谁也别想办成”、“这东西我得不到,谁也别想得到”这样的话。以这种想法进入交际圈子,必然会出现“负和”局面。在博弈过程中,斗得鱼死网破是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交际中也不要用欺诈行为侵占别人的利益,否则,你可能会因为欺诈而失去更多。试想,谁愿意和一个一心只想独吞好处、见利忘义的人交往呢?

    2. 换位思考,利益均沾

    与人打交道,当两个或更多的人拥有共同的愿望和目标时自然是件好事,但这不太可能,事实上也没有必要。开动脑筋,想些方法,让别人也能从你的目标中获益,这种互利互惠的“正和博弈”可以让你得到更多的盟友和支持者。我们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并能用别人的眼光看问题,以便真正了解别人行为的动机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在博弈中成为最大的赢家。

    最佳的选择是结成同盟。虽然大家可能有不同的目标,但如果能在大方向上相互包容,则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赢家。而想要建立起良好的盟友关系,首先应了解自己的利益和目标,其次要清楚盟友的利益和目标。人际交往要达到效益最大化,就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作为和别人交往的准则,而应该在取长补短、相互谅解中达成统一,达到双赢。

    3. 清楚并非每个人都值得结为盟友

    一个人对某人的亲近、拉拢程度有多高,取决于与其结盟(或合作)的对象对他有多重要。所以,当有人寻求与你联盟时,你在心存感激的同时也应谨慎。要知道,他想与你联盟必定有其原因,你要做的就是弄清楚这些原因。对每个人都以善相待也许值得尝试,但并非每个人都值得结为盟友。

    4. 不要期望完全的公平

    当一个人嘟嚷“不公平”时,可能是抱怨或不愿接受一个既定的分配,而非要求完全的数量均等或效用均等。然而,公平除了从个人选择及两人(或多人)合作的角度去讨论外,并没有任何其他的意义。因此,不要担心究竟是否公平,而要考虑什么对你最有利。

    在办公室的人际交往中,博弈确实很复杂。事实上,交际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博弈。如果想让交际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建立360度的圆融关系,使交际呈“正和博弈”状态,从而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这样的办公室竞争之道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办公室政治不仅让老板头痛,还让每个身处其中的职员头痛。如果你能尽早理清办公室复杂的人际关系,看清办公室的权力争斗,那么你就该像水一样处世圆滑,靠博弈来赢得人际交往的胜利。

    秘密 48

    切记!不要搞小团体,也不要拉帮结派

    在办公室搞小团体有害无益,你最好不要拉拢同事搞小圈子。其实,与同事相处也是一门艺术。太远了,人家会认为你不合群、孤僻、不易交往;太近了也不好,容易让别人说闲话,而且也容易令上司误解,认为你是在拉帮结派搞小团体。所以说,不远不近的同事关系,才是最难得和最理想的。

    搞小团体,有害无益

    当一位旧同事又重返公司工作时,你有必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因为他对你和公司都有一定的了解,就是说他并不需要时间去适应。

    首先,你得清楚这位仁兄以前的职级如何?与你的关系怎样?他的作风属哪种类型?如今重返旧巢,他的地位会改变吗?

    其次,此君若以前与你共过事,请不要在人前人后或他面前主动再提以往的事,就当是新同事合作吧,以免大家尴尬。要是他过去与你不相干,如今却成了拍档,不妨向对他有些了解的同事查问一下他的历史,但要轻描淡写、不留痕迹。

    只有和不同的同事都保持合适的距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欢迎的人。

    另外,你应当学会体谅别人。不论职位高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责任,切莫喧宾夺主。永远不要说“这不是我分内事”之类的话,过于泾渭分明只会破坏同事间的关系。在筹备一项任务前,要谦虚地问上司:“我们希望得到些什么?”“要胜利完成任务,我们应该在固有条件下做些什么?”

    永远不要谈论别人的短长。比较小气和好奇心重的人,聚在一起难免会东家长西家短,成熟的你切忌加入进去。偶尔批评或调笑一些公司以外的人,无伤大雅,但对同事的弱点或私事,保持缄默才是聪明的做法。

    记住:搞小圈子,有害无益。如果你跟同事都保持安全距离,并且拥有好人缘,你的工作自然就会顺利进行。

    工作中要做到公私分明,不拉帮结派

    公私分明也是重要的一点。在公司中,同事众多,总有一两个跟你特别投机,私底下成为好朋友也说不定。但无论你职位比他高或低,都不能因为要好而偏袒。一个公私不分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更何况老板们也讨厌这类人,认为他们不值得信赖。

    大多民营企业里有“皇亲国戚”,许多人事部门抱怨民营企业里的“皇亲国戚”太难缠了,根本无法用规范化的制度进行管理。民营企业“皇亲国戚”的现状会令你建立的薪酬体系失灵,因为不知道这些人究竟要拿多少钱;你搞培训这类人要么不去,要么听了不屑一顾,嗤之以鼻;你搞绩效考核,这些人的绩效你根本无法纳入统计,若你把他的绩效定成低分,老板还不高兴,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这就是大多民营企业“皇亲国戚”的现状。

    吴熇成是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因为得罪了“皇亲国戚”,受到领导冷落、同事孤立。于是,他将自己的苦闷通过信件的方式,向一位记者倾诉,以下是信件内容。

    记者先生:

    你好!

    最近实在太郁闷了,但又不知道该怎么排遣心中的郁闷。从一个朋友那里听到你对冷暴力的调查研究,今冒昧给你写信,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

    我之前一直在外企工作,来现在就职的这家民营公司才三个月。公司里面有很多员工或是老板的亲戚或是经理的朋友,总之有很多人不是靠本事来公司的,而是靠关系在这里当寄生虫。

    我十分反感和厌恶这些人,他们没什么真本事,但在公司里十分嚣张,公司的管理人员对他们也敬而远之。作为人事部的员工,我一直都认为公正是最重要的,不公正的待遇对一些认真工作的员工是一种伤害,所以我在工作中力求做到公正。在年终绩效考核的时候,我按照章程实事求是地对那些关系户进行了考核。

    由于他们平时总是无所事事,并且无视公司的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有时候好几天都找不到人,更谈不上什么业绩了,所以我给他们的初步考评成绩都很低,没有一个及格的。我自认为“秉公执法”没什么不妥。

    但是,当我把考评结果拿给部门主管看的时候,他相当不满意,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并且责令我重新考评。我觉得非常委屈,我是按规定办事,并没什么错。但当时无法抗拒部门主管的要求,只好重新做了一份绩效考核表。此后我的工作更加艰难,那些“皇亲国戚”不时让我难堪,同事对我也不像以前那么热情了,我很苦恼。

    吴熇成是一个追求公正、按章程办事的人,按理说他并没有什么过错,但有时候,很多问题并不能通过硬性的规章制度来解决。所以,经常有人感慨职场中人难做事,难做人。其实难就难在人际关系的协调上,不按制度办事觉得有违职业道德,按照制度办事又会给自己带来不少烦恼。

    吴熇成就是没有看清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得罪了这类人。这还不是一个简单地损害一部分职员利益的问题,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伤了老板的面子,因为那些“皇亲国戚”能在公司工作,就是老板的意思。

    吴熇成公然认为那些人没有在公司工作的资格,岂不是质疑老板的做法?在工作中能够按章程办事是一种美德,但有时候需要变通。很多规矩并没写入章程,但又是必须遵循的,那就是人情世故的潜规则。千万不要在言语上刺激“皇亲国戚”,也不要在利益上与他们发生纷争,尤其不要为所谓“正义”而揭发他们,这样做没有什么好处,相反只会害了自己。

    如果你跟他们走得很近,难免会有人认为你想利用他们和老板拉近关系,就算没有这方面的嫌疑,如果你和他们的交谈传到老板的耳朵里,也容易令你卷入是非之中。见面说些“今天天气不错”之类的话就可以了,而谈别人的隐私和不是、发些牢骚都是不合适的。不要跟他们“拉帮结派”,否则只会让你越陷越深,最终无法自拔。

    在办公室里,要学会变“敌”为“友”

    在办公室里要做一个聪明人,非但不要得罪人,而且要成为“敌人”的朋友。

    崔红岩在一家企业做文员,工作认真负责,也很谦虚好学。可是她发现周围的同事对她都很不友好。

    这种不友好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大家总是把难度高的或者琐碎的工作交给她做;主管看到别人闲聊从来不管,可是只要她一闲下来,就会被主管批评;上下班的时候,她主动跟同事们打招呼,他们也不理睬她,同龄的同事们下班后相约逛街也从不邀她。

    崔红岩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她很气愤。同事再让她做那些工作的时候,她就说:“我自己的还没做完呢,哪有时间帮你们做啊。”主管批评她的时候,她就回道:“别人那样你怎么不说呢?偏说我。”上下班的时候,她也不再主动和同事们打招呼了,同事们同她打招呼的时候,她也不予理睬。

    时间一长,领导就发现问题了,认为崔红岩的个性不好也不懂礼貌,对待工作也不够尽心尽力,找她谈了几次话。可是崔红岩怎么也没办法对同事们的排挤置之不理,最后不得不辞职走人。

    当你在工作中非常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而这个人曾与你有某种不和的时候,你该做些什么呢?显然,放弃并不是好办法,虽然这样做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做到,但会使你失去一个得力的伙伴,你应该做的是化敌为友。以下几种做法可帮你达到这一目的。

    1.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以为这样做别人就会看不起自己。其实,真正有能力的人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

    由于竞争压力大,很多人一般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一遇到他人指责便认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就剑拔弩张、反唇相讥。事实上,很多敌对关系的形成恰恰是因为一些人过于敏感、不能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而引起的,从而使其在职场中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差。

    你如果肯对事不对人,会让你减少许多火气,也有助于你赢得良好的声誉。

    2. 从另一角度理解他的刻薄

    如果你的同事抓住你的错误大加指责,你在恼怒之前不妨认为这是他对你的关心。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要比无休止地争论强得多。如果你能挖掘对方句句带刺的话里隐藏的积极因素,那么你就会大大消除出现敌对场面的可能性,从而减弱攻击。

    3. 关注对方的成绩

    肯定同事的成绩,也能够成为你与其建立友好关系的机会。发挥你心思细腻的特点,观察他最引人注意的方面,如穿衣品位、兴趣爱好、工作态度、办事效率,甚至他那让人羡慕的健康等,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表明你对他的关心。

    很多时候,一些人抨击他人只是出于证实自己能力的目的。比如,他说你在计算机方面很笨而他的确在这方面是个行家,那么与其和他争辩你在这方面并不外行,倒不如承认他的特长和能力,这既会平息冲突,也会让对方因你低调处理而有所歉疚并收敛。让人三分不为懦,若是他想炫耀什么,适当地捧他一下,也没有什么坏处。

    4. 对别人的兴趣加以注意

    要想让对方对你有好感并愿意成为你的朋友,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的兴趣加以注意,再寻找共同的话题或从事共同的活动。

    5. 对威胁性的问题不要理会

    有时,我们会听到别人挑衅性的话语,“你以为你是谁?”“你们那所高级学校难道没教你点什么东西吗?”“你从来就没听过什么叫应急计划吗?”这些话语只是为了使你失去平稳的心态的一种挑衅。

    对此,你根本就不要理它们。索性假装这些话语压根儿就没从你同事的嘴里说出来过,你只管问他:“你感受到了什么(而非它是什么)?你计划做什么?你希望怎样做?”这样,你不给你的同事向你发难的机会,就有可能减少他挑衅的机会。

    6. 让对方知道你非常需要他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它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对方的积极性。这是一种抬高对方的方式,对方一高兴就可以避免使谈话激化。你可以提到,自己工作中的两三个方面需要他提供意见或指导。这能让他觉得自己非常重要。

    许多人把竞争对手视为心腹大患,恨不得马上除之而后快。其实,拥有一个强劲的对手,是一种福分、一种造化。因为有了他,你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有了他,你便不得不奋发图强。把对手看成最好的朋友,人生路上才不寂寞。

    人们常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办公室里也是如此,既不搞小团体也不拉帮结派,跟每个同事都和睦相处,这才不会因人际关系耽误了自己的正常工作。

    拉帮结派搞小团体势必会得罪一批人,这是不明智的做法。在办公室里,能多半个朋友就不要多一个“敌人”,你要随机应变、处事圆滑,尽量让曾经的“敌人”变为今天的朋友。切记:办公室里千万不要搞小团体,也不要拉帮结派。

    秘密 49

    做个中间派,聪明人不进“小圈子”

    职场就是人生的一个缩影,职场上的人际关系是我们整个人际关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其他人际交往中,聪明人都不进“小圈子”,在各种是非中都会保持中立,做一个中间派。

    职场之上,应学会方圆处世之道

    “方为做人之本,圆为处世之道”,古今皆然。一个人固然不能没有自己做人的准则,但一味“方正”,不会“圆通”,该“低头”的时候不能“委曲求全”,就不能进退自如,一旦陷入被动,自然难以施展拳脚。一个人要想在职场上游刃有余,人情练达,那么学习从棱角分明到处世圆融是必修的一课。

    1. 应付口蜜腹剑的人

    面对这种人,如果他是你的老板,你要装得愚笨一些,他让你做的事情,你满口答应就好。他和气,你要比他更客气。他笑着和你谈事情,你要笑着猛点头。万一你感觉到他要你做的事情实在太损了,你也不能当面拒绝或翻脸,你最好笑着推托,不接受。

    如果他是你的同事,最简单的应付方式是装做不认识他。每天上班见面,如果他要接近你,你就找理由马上闪开。尽量避免做同一件工作,不要和他一起做,万一避不开,就要学着写日记,留下工作记录。

    如果他是你的部下,请注意三点:其一,将独立的工作或独立工作位置给他;其二,不能让他有任何机会接近上面的主管;其三,对他表情保持严肃,不带笑容。

    2. 应付吹牛拍马的人

    如果你碰到这类主管,只要和他搞好关系就行,他吹牛拍马对你无害。

    当此类人是你的同事时,你就得小心了。不可与他为敌,没有必要得罪他。平时见面还是笑脸相迎,和和气气。如果你有意孤立他或者招惹他,他就可能把你当做往上爬的垫脚石。

    如果他是你的部下,要冷静对待他的阿谀逢迎,看看他是何居心。

    3. 应付尖酸刻薄的人

    尖酸刻薄的人一向在公司内不受欢迎。他的特征是和别人争执时往往挖人隐私不留余地,同时冷嘲热讽无所不至,让对方自尊心受损、颜面尽失。这种人靠着伶牙俐齿以取笑同事、挖苦老板为乐事。由于他的行为离谱,因此在公司内没有什么朋友。他之所以能够在公司生存,是因为别人怕他、不想理他。但如果有一天犯了众怒,他就会被治得很惨。

    如果这类人不幸是你的老板,你唯一可做的事,就是换部门或换工作,但在事情还没有眉目时,不要让他知道;否则,他的一轮人身攻击,你恐怕会承受不了。

    如果他是你的同事,和他保持距离,不要惹他。万一吃亏,听到一两句刺激的话或闲言碎语,就装没听见,千万不能动怒。

    如果他是你的部下,不妨有事没事和他聊聊天,讲一些人生的善良面,告诉他做人厚道自有其好处。你付出的爱心和教诲,有时会替公司带来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

    4. 应付挑拨离间的人

    同样是一张嘴巴,有人用来吹牛拍马,有人用来讽刺损人,有人用来挑拨是非离间同事。吹牛拍马是利己不损人,尖酸刻薄是损人不利己,挑拨离间是将公司弄得乱七八糟,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人人争斗。

    这种类型的人对公司的杀伤力非常之大。应付这一类型的人,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防微杜渐,不让这类人进来,或一发现就予以制止或清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挑拨离间型的人做了你的老板,你首先要谨言慎行,和他保持距离,在公司内建立个人信誉。万一有一天,有什么是非发生,你得尽量化解、虚心忍耐,同时要保持“能做就做,不能做就走”的心态。

    这种人做了你的同事,你除谨言慎行及和他保持距离外,最重要的是你得联络其他同事建立联防及同盟关系。如果他向别人进行挑拨或离间,都不要为之所动和受影响。

    5. 应付雄才大略的人

    这一类型的人,胸怀大志、眼界开阔且不计较一些小的得失。他在工作时,不忘充实自己及广结善缘。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外也会帮助别人和指导同事。

    他每到一个地方,不论是否已待很久,都能在极自然的状况下影响别人、控制团队的行为。俗语所说的“虎行天下吃肉”,指的大概就是这种人。

    雄才大略的人,见识往往异于常人,逻辑思维方式也有其个人特色。他在时机不成熟时,可以忍耐,不论是卧薪尝胆还是从你的胯下爬过,他都能接受。但是,时机成熟,他将振臂而起,如鹰冲天,没有人能与之争锋。

    有雄才大略的老板,你算跟对人了。要片刻不离,他晋升,你也会跟着晋升。碰到这种老板,你要虚心地向他学习。

    有雄才大略的同事,如果大家利害一致,大可共创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如果一山不能容二虎,也可各取所需。如果以上都行不通的话,你就全心全意地帮他成功,自己多少也留下识才的美名。

    有了这种部下,你应有自知之明,知道他终非池中之物,有朝一日定会超过你。虚心地接纳他,给他实质上的资助及肯定,到时候一定会有回报的。

    6. 应付翻脸无情的人

    这一类型的人最大的特征就是翻脸如翻书。在他翻脸时,你不要问他理由,你不必述说你以前对他的恩情和助益,他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他似乎是得了一种“忘恩记仇病”,只要一桩小事不顺,他的心就全盘翻覆。这种人有如“黑心狼”,你养育他愈久,你的危险就愈大。

    如果你的老板是这种翻脸无情的人,你在他手下做事时,千万要记住“留一手”。任何事情做完了,都要主动征询他的意见。

    有这种同事,你倒大可不必和他一般见识,反正没有利害关系,各干各的活,翻不翻脸随他便。

    有这种部下最伤脑筋,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最重要的是不能因为他常翻脸便特别将就他,若别的部下以为你欺善怕恶就不好了。

    7. 应付敬业乐群的人

    这一类型的人,由于工作态度和做事方法正确,颇受公司的肯定和同事的爱戴。凡是他在的单位及群体,都会有不错的生产力和业绩。这一类型的人,会感染其他的同事,让组织朝着正面的方向发展,给员工带来一个团结而和谐的工作环境。

    当公司发展顺利时,大家共同努力,共享成果;当公司发展不顺时,大家咬紧牙关,奋发图强,再创生机。平时没事的当儿,他会主动训练新手,培养团队实力;工作忙碌的时候,他又能影响同事,相互帮助,共渡难关。这种类型的人,不论是你的主管、同事还是部下,在和他一起工作时,你都要学着和他一样敬业乐群。

    8. 应付踌躇满志的人

    踌躇满志的人对任何事物都有他自己的意见。他之所以会踌躇满志,是因为一直处在一种极顺的状态下,他没有办法接受别人的意见。如果别人够聪明的话,也不用和他争辩。要知道一个人长久不曾失败过,是因为他的智商高而不是运气好。

    如果他是你的老板,在他的面前不要乱出点子,尽量照着他的意思去做。有时,他会礼貌性地问:“你对我的做法,有没有意见?”此时你要立即肯定他的做法。若稍有犹豫或再多问两句,可能就会被他嗤之以鼻。

    如果这类人是你的同事,不能太顺着他,只有让他尝一些失败的苦果,才能真正地改变及帮助他。

    对这种部下,安排一些难度较高的工作给他做,做成功了,也不赞许;做失败了,交给别人做。让别人做成功,让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办公室里,做个“聪明”的中间派

    方圆做人的方法并不是教你做人不讲原则,而是教你在工作中不要与同事结怨,要和谐相处,做一个中间派,同每个人都保持适度的交往。

    在电影院看过电影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感觉,既不是坐得离银幕越近越好,也不是离银幕越远越好,而是合适的距离为好。职场中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关系太亲近了,既不利于处理问题,又容易有“拉帮结派”之嫌,还会被他人摸透自己,定下对策对付自己;关系太疏远,又容易被同事认为是摆架子,以至于背地里被冠以“独行侠”的称号。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没有朋友是不行的。但是做任何事都要有分寸,与同事们相处也是一样。我们的工作固然需要同事的配合与支持,但和同事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同事能给我们带来温暖,但也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同事的热情也让我们害怕。要认清这样一个现实,同事之间各自的家庭、工作和其他社会环境都不尽相同,作为同事,如果不考虑实际,以自我为中心,强求同事经常与你待在一起,势必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保持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再次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交往的次数越频繁,这种差异就越明显。过于频繁的交往会给相互的友谊造成不好的影响。

    刘晨早就知道好友王宗良有大手大脚、不拘小节的习惯,刘晨一直认为这是男子汉粗犷豪放的体现,甚至因此埋怨自己什么事都算计,节俭得过分。后来,刘晨通过王宗良的关系调到了他们单位,两个好朋友一下子形影不离了,聊天、旅游、喝酒……出则成双,入则成对,在一起玩得很开心。但是不久,刘晨就厌倦了这种生活,王宗良原来在他眼里的优点不知怎么都变成了缺点。原来的粗犷豪放现在变成了粗心大意,不理解人。

    比如每次吃饭,王宗良都会要上满满的一桌菜,有时吃完饭,一抹嘴起身便走,留下刘晨买单。一开始刘晨还不怎么在乎,可时间长了,并不宽裕的刘晨就有点受不了了,劝了王宗良几回,但王宗良就是那个脾性,根本不想改。

    一次吃饭,上述情况再次出现,这回刘晨忍无可忍,终于表达了对王宗良的不满,这使两人的关系蒙上了阴影。而王宗良还觉得刘晨小气,不够朋友。

    碰上这种情况的确让人感到遗憾。但生活是现实的,每个人都面临着一定的生活困难,作为同事应该多替对方着想。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要记住一点,与同事不要交往太密切,一则影响双方的工作、学习和家庭,再则会影响感情的持久。

    办公室的人际关系纷繁复杂,很多人感到苦不堪言,如果你不加入任何“小圈子”,学会不同的人不同对待,做一个中间派,那么你就会感觉如鱼得水般自如。

    樊强是个新人,与樊强一起进入企业的还有三个同事。企业让新来的员工一起做一份广告策划案,樊强找那三个同事商量的时候,他们说没时间。后来他们三个人一起将一份策划书交给了领导,没有和樊强进行商量,策划书自然而然地只署了他们三个人的名字。樊强认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一定是自己和他们接触太少了,于是尽力地讨好他们,买午餐,提醒他们开会的时间,做各种各样的努力想融入他们的圈子。可是事与愿违,他们三人对樊强的态度不但没有丝毫改变,反而变本加厉,对樊强颐指气使,仿佛樊强为他们做的事都是樊强的分内工作,樊强为此越来越郁闷。

    其实,樊强完全没有必要如此讨好这三个人。如果大家排挤你,你把它当做一件重大的事情来看待,那么大家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大;如果你以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它,大家可能会因此而感到没有意思;如果你因受到同事的排挤而想方设法去取悦他们,换来的结果很可能是受到更多的排挤,因为他们从排挤中看到了效果。

    “看客上菜”,避免卷入宗派之争

    无论对谁来说,想要得到上司的认可、同事的尊重,谋求理想的职业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不可或缺的。轻松愉悦的人际环境,能使自己和他人暂时忘记工作的单调和疲倦,以美好的心态面对每一日。可是不少职场中人却时常抱怨办公室人际关系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有这么难吗?其实不然,在平时工作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即可。

    1. 对上司坦诚相待

    工作中,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是有差异的。也许你对上司所作的某些决定会有看法,在心里存有相左的意见,如果不解决,有时会演变为满腔牢骚。

    在这种情况下,切不可到处宣泄,否则经过口耳相传,即使是事实也会变调变味。如若上司听到,势必让他生气和难堪,难免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印象。况且,这种做法也暴露了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容易被居心不良的人所利用,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恰当的时候找到上司,根据上司的性格和脾气选择其最能接受的语言并以诚恳的态度与其进行沟通。作为上司,如果他能感受到你的尊重和信任,不但能促使事情朝双方都满意的方向发展,他对你也会更加信任,这比处处发牢骚效果要好得多。

    2. 对待老同事谦虚好学

    比你先到公司工作的同事会比你积累的经验更多,有机会时你应该聆听他们的见解,从他们的成败得失里寻找可以借鉴的地方,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你少走弯路,更会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信任。尤其是那些资历比你老而其他专业方面又比你弱一些的同事会更加感动;能力强的同事,也会看到你善于进取的一面,自然也会乐于关照提携新人。

    3. 对新同事善意友好

    就如你自己当年初涉职场一样,新到公司的同事会对手头的工作不甚熟悉,虽然很想得到大家的指点,但是心有怯意,不好意思开口向人请教。这时,你最好主动去关心帮助他们,在他们最需要得到帮助之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往往会让他们打心眼儿里感激你,并且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主动地配合和帮助你。

    切不可自以为是将新同事不放在眼里,在工作中不尊重他们的意见甚至予以叱责,这些态度都会伤害到对方,从而对你产生恶感,影响以后工作的配合,也影响上司和其他同事对你的评价,得不偿失。

    在职场上对不同的人要区别对待,切不可不分对象一味地对其好。对症下药、看客上菜才是最灵活的交往之道,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卷入宗派之争,独善其身。

    办公室政治不可避免,但是你可以做一个聪明的中间派,谁的阵营都不加入。因为一旦你加入一个小圈子,就必然遭到其他圈子的反对与排挤。只有独善其身,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对待才能不得罪任何一方。

    秘密 50

    一旦入错阵营,就会成为攻击的目标

    职场上的派系之争非常危险,许多人一开始就进错了阵营,可是自己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如今的公司,人际关系十分复杂。人际间的勾心斗角不利于事业的发展,所以你要尽可能避免卷入不良的派系斗争中。一旦你入错了阵营,就会成为对手攻击的目标。

    不要加入公司任何一个“小团体”

    一个公司的规模只要在三个人以上就避免不了发生争斗的状况。公司员工或由于各自背景相近,或由于志趣相投,很容易形成“小团体”、“小阵营”。当然形成“对立阵营”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共同谋划利益。最常见的情况是,谁是谁推荐进入公司的,或谁是哪个上司提拔重用的,就会自动被人贴上派系的标签,所有的人就都会认定他是属于某派人马。这种状况下,即使他本人极力否认,也无法改变别人先入为主的观念。

    为了避免自己成为派系斗争的牺牲品,不入错阵营,最保险的做法就是不加入公司任何一个“小团体”。因为即便你加入“小团体”也不见得会受到保护,如果入错了阵营反而会成为对手攻击的目标,得不偿失。

    秦甜甜经过投简历、面试、笔试等复杂的程序好不容易进入一家心仪的企业,可是去公司上班之后她才明白,要想在这里成功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她暗自感叹:你的出色就意味着老员工的失色,即使开会迟到半小时也不会得到忠告,大声在办公室里打私人电话也没有人会提醒你,他们甚至连传真机放在什么地方都不会主动地告诉你。

    秦甜甜的目标是出人头地,可是她并不心急,只是把目标藏在心里。在公司里,秦甜甜一直隐而不发,也从来不加入任何阵营,大家从不视她为目标。但在私下里,她却经常与部门主管沟通,并通过别人向老板传递这样的信息:他有一个叫秦甜甜的员工,而且客户都认为她很出色。

    老板曾特意问过她的部门经理“谁是秦甜甜”,当然老板听到的还是赞扬。秦甜甜对工作也非常的努力,不停地钻研业务、开发客户……在年终的绩效考评上,谁也没有想到平时表面上一言不发的秦甜甜成了公司的销售冠军。秦甜甜不仅得到了不菲的奖金,而且春节后还顺利地当上了销售部副主任。

    在秦甜甜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只要你有能力,即使你是新人也没有必要加入公司原有的派系中,依靠各自为政的小阵营给自己撑起半边天。加入小阵营只是一时的对策,如果你入错了阵营,有可能会让你在明争暗斗中精疲力竭。所以,职场中的你要知道“靠人永远不如靠自己”。

    有些人由于在公司的派系斗争中摸索了多年,学会了察言观色,只听有权者的命令,只看利害关系做事,久而久之,这些人变得过于现实,有好处才肯动,有利用价值才愿意配合。这种人,即使他的工作能力再强也不会得到大的发展机会,因为这样的人不但搞不好同事关系,而且老板也会觉得他们翻脸比翻书还快,所以老板也绝对不会提拔这样的员工。

    范新光在一家文化公司上班,刚进公司不久,他就发现上司喜欢抽烟,于是就投其所好。上司也看出了他的用意,在工作上经常照顾他。从此,范新光有了一种比其他员工高出一等的优越感。有时候同事请他帮点忙,他都爱搭不理,时间长了,同事们都对他没有了好印象。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上司因在一项工作上出现严重失误而被老板炒了鱿鱼,范新光顿时失去了靠山。不过,他并不发愁,他觉得总有新上司会来,他准备故伎重施,尽快与新上司搞好关系。

    新上司上任时,却让范新光大吃一惊。原来新上司就是范新光的一个同事,因为这位同事的工作表现相当出色,所以范新光一直把他视为眼中钉,还经常在原来的上司面前贬低他。这样一来,范新光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只能自动辞职。

    接近上司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切不可仗着自己与上司的某种特殊关系而洋洋自得。平时在工作中与同事搞好关系才不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其实,上司对各个派系总是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对于各个小阵营里的人当然也有很多的顾虑。当你新进公司时,千万不要随便加入为己牟利的阵营中,你既要表现得友善大方,主动与人交往,又要察言观色,与公司中已有的阵营中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你很快就会落入“小团体”的陷阱,让上司觉得你参加了派系斗争。打个比方,你邀请同事共进午餐来表达你愿意配合他工作的善意,并想寻找机会请教工作上的问题,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你借此机会常邀三五同事聚在一起,有时唱歌,有时逛街看电影,有时又聚会玩牌,时间久了,你们之间的情谊加深,你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的“小团体”。如果上司误认为你的阵营是公司派系斗争中的一支而把你列入黑名单,你就只能等着被开除了。所以,不论你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与同事相处都要把握分寸。

    如果加入与老板对立的阵营,你就死定了

    很多公司的老板会培养自己的亲信,日久天长,“嫡系派”就自然产生了。当然“嫡系派”不一定权力在握,但他们在公司内的影响力却非同一般。而“非嫡系派”往往会看不惯“嫡系派”唯老板马首是瞻、狐假虎威的做派,而与之形成对立的阵营,和他们叫板。

    你一时不慎入错了阵营,也许结果不会很坏。但是,如果你一不小心加入到与老板对立的阵营里,那结果就很难预测了。

    有一天,老总和部门经理常衡起了摩擦,两个人当场翻脸。下班的时候,常衡约刘立波去酒吧喝酒,刘立波不知道老总和常衡吵架的事情,心想同事之间去喝喝酒也没什么,于是下班就去了。

    没想到第二天一上班,就有同事把他叫到一边,说:“你真是不怕死啊?怎么跟常衡搅在一块了?常衡昨天当着所有人的面找老总摊牌了。他说:‘你最得力的手下都跟我私交很好,你镇得住谁?’”刘立波一听这话,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刘立波决定赶快找老总说个明白,他推门进了老总的办公室,老总倒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笑容可掬地请他坐下,亲切地说:“最近公司准备抽人去外地分公司搞技术支持,我看你是个人才,就准备派你去,你要珍惜这次机会啊,很能锻炼人的……”

    刘立波没有听清老总下面说了什么,只觉得头“嗡”地一下闷了。原来,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卷入了派系斗争,而且还加入了与老板对立的阵营。

    刘立波本来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技术能手,但是他却成了公司派系斗争的牺牲品。从表面上看,刘立波有点倒霉,但实际上这是他没有认清办公室政治的后果。

    很多的经验教训说明,当今在公司内部存在着许多利益冲突。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将管理层与员工割裂,并且在许多公司,职员已经记不清这种裂痕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大部分员工并没有对此加以考虑,或者根本不清楚状况。他们只知道去加深这种裂痕,而不是选择去修补。他们发现自己与本阵营的“战友”交往轻松又广泛。他们认为大家同仇敌忾,对抗信赖度不足的上层对自身而言具有更高的保护性。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试想,老板都成了你的敌人,他们又怎么可能邀请你加入自己的阵营呢?如果公司上下全部成了你的敌人,他们就会认为让你继续留在公司中很不明智。倘若你确实希望加入一个阵营,那么你就选择一个积极的团体吧!

    办公室里的派系斗争不仅仅存在于国内的很多公司中,尤其在国内很多大型跨国企业里愈演愈烈。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斗争,公司越大,地位越高,斗争就越激烈越隐蔽。在一些大型跨国企业的高管中,他们的人员结构可能是这样的比例,外国人占44%,外籍华人占17%,台湾人占10%,其他为香港和内地人。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他们被冠以欧美派、韩日派、东南亚派、台湾派、香港派、内地派等。在这些阵营之间势力彼消此长,各具优劣,谁也不能完全控制企业。

    欧美派也许对总部文化理解得很深,但他们的精英人士大多会留在本土,来到中国的多数也都存在“我只不过是过客”的心理;韩日的就不必说了,他们的官僚几乎把总部的斗争和冲突全盘引入到了在华企业;新加坡人则办事规范,虽然是黄皮肤,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没有对西方文化的深刻;台湾人虽然能吃苦,也擅长管理,但在被员工认同上却较弱,他们也最喜欢提拔亲信;香港人则是超级推销员,他们的开拓能力有余而守业的能力却不足;而内地人最了解市场,但对国际化的理解欠成熟。

    大型跨国企业的员工本土化目前还只限于公司的中低层,而他们的高管组成是以来自总部的多国部队为主。此外,这些高管不仅要面对国内利益、资源的分配与冲突,同时还处于在华企业与总部、亚太区、大中华区等微妙的关系中,可以说,大型跨国企业的派系斗争比国内企业更为复杂。因此,即使你在大型跨国企业里上班,也应该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千万不要入错阵营而成为办公室政治的牺牲品。

    在职场上,要想出人头地,最终还是得靠实力说话,不要盲目加入进行派系斗争的阵营里去,兢兢业业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才是正经。一旦你入错了阵营,你就会成为对手攻击的目标,到时候不但工作做不好,恐怕连职位都不保。

    秘密 51

    工作凭实力,不能完全靠关系

    中国人凡事都爱找关系,职场上靠关系的事例也不少。公司中的领导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信幕僚,这些亲信幕僚也正是利用领导的关系步步高升。实际上,工作能体现人的能力,如果工作中处处靠关系而非实力的话,那这个人的能力就不能完全展现出来,也就得不到他人的认可。虽然自己可能得意洋洋,但是在同事眼里,这样的人却一无是处。

    工作中,实力比关系重要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临近毕业的年轻人为了找工作而四处联络社会关系,尤其是毕业生的家长们,更是为了子女找工作而大设“人情宴”。每到毕业季,北京某知名公司人事部主任周先生就很害怕,因为那些托关系、打招呼,试图为子女找工作的人情宴让他着实有些招架不住。

    找工作到底是靠关系还是靠实力呢?这个问题历来有两种回答,有的人认为,如果自己没有实力,就算有关系也是枉然;有的人则认为,没有关系的话,再有实力也不好办。找工作的问题如此,找到工作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同样也存在着靠实力和靠关系的问题。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凭自身的实力,应该用实力去说话,而不能完全凭关系。

    林小玉2008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在北京,她人生地不熟,没有一点社会关系,找工作得完全靠实力。刚开始,她参加了很多招聘会,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一家策划公司当文员。可是,师范大学毕业的她很想做自己的本行,当一名老师。所以,她特别关注学校招聘的信息。有一天,她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信息,是一所职业中专面向社会招聘教师。得到这个消息后,林小玉特别高兴。为了保住目前的文员工作,她请了几天假,特意赶去应聘教师。当时应聘的人一共有300多人,其中很多是北京人,而该校只招聘三人。对林小玉来说,这次竞争的压力很大,而且她除了自身能力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社会关系。然而,幸运的是,林小玉在经过几轮笔试、口试和面试后,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了教师的工作机会。

    像林小玉这样完全靠自身过硬的知识和能力获得工作机会的人还有很多。在历年的公务员考试和知名企业的招聘中,不凭关系只靠实力的大有人在。

    刘先生所在的公司来了三个实习生,其中一个是干部子弟,是通过关系进来的,其他两个都是学校推荐过来的。在实习期间,那名凭关系进来的干部子弟我行我素,一点儿都不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工作能力也不强。最后,他并没有被公司录取,而另两位靠实力进来的年轻人因为工作勤奋并且能力不错而成了公司的正式员工。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勤勤恳恳,靠实力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精益求精是追求成功的表现,也是生命中的成功品牌,更是一个人实力的最好展现。精确与对工作的忠诚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人做事精确的良好习惯要远远好过他的聪明和专长。如果一个职业人士在工作中技术精湛、本领过硬、态度严谨,那么他必定能出类拔萃、脱颖而出。

    对一种商品来说,质量好、性能优越是世界上最好的广告。

    约纳斯·奇科林最开始在给一个琴行老板工作的时候,就以他的一丝不苟、吃苦耐劳著称。对他来说,每个环节都不是小事。他不在乎花多少时间和精力,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精益求精。很快,他就自己开了家琴行,决心要造出最好的钢琴,使其旋律更丰富、音色更饱满,使演奏者更有力,同时又能保持音色的纯正。他每制作一架钢琴,都要求质量能够超过原来的成品,他要的就是质量上的完美。在他此后的职业生涯中,他所制造的乐器最后都由他把关,这项工作他从来不交给别人。

    正是借助这些品质,奇科林把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一次,马塞诸塞州有一个琴行老板经过议会的允许,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奇科林,并把这个名字堂而皇之地印在他制造的钢琴上,约纳斯·奇科林马上向州议会提出抗议,那个琴行老板只好把名字又改了回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种个性上的特征既可以有伦理参考价值,也可以有商业价值。无论何时何地,奇科林这个名字就像商标和专利一样,成了诚实可靠的同义语,因为这个名字代表忠诚、敬业和精益求精。

    用工作业绩证明你的实力

    用工作成果来告诉老板你的能力,向同事们证明不靠关系你也可以做得很出色。实力的展现不仅需要你像老黄牛那样默默耕耘,还需要你在很多方面不断地给自己增加“附加值”。

    1. 实力来自工作中的小细节

    一家杂志社想要招聘一名校对员。一天下午,总编面试了十几个应聘者,都觉得不太理想,看着时间不早了,总编礼节性地给了李佳10分钟。最后,总编起身象征性地将李佳送到门口,没想到李佳突然停住脚步,“总编,谢谢您的接待!恕我冒昧,我还想多说一句。我刚才发现您办公室的电线老化了,如果再换一个自动跳闸的保险装置,也许会更安全一些!”第二天下午,李佳就接到杂志社总编的录用电话。

    李佳之所以被录用,就是因为她细心,善于观察身边的小细节。这个习惯为其加分很多。

    2.实力来自工作中的一个小动作

    蒋纯嘉的工作是宾馆的电梯员。一位中年男子经常在乘电梯时会抱着一大堆报刊,时常在电梯里掉几份报纸,蒋纯嘉每次见状都不厌其烦地帮这位中年男子捡起书报,但她从来没有问中年男子从事何种职业。一天,蒋纯嘉在中年男子说完“谢谢你”时说:“你不必每次都这么客气,这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中年男子说:“你的工作是只要开好电梯就行了,却每次都不声不响地为我做你工作之外的事情,我当然要说‘谢谢’才合乎情理。”

    有天早上,中年男子发现蒋纯嘉不在电梯里了,大厅的清洁工告诉中年男子:“宾馆效益下滑,上层研究后决定把电梯小姐辞退了。”那位中年男子通过宾馆人事部找到了蒋纯嘉的电话:“蒋纯嘉,我们商务公司要招聘两名接待员,就是接电话和给客人倒茶水之类的工作,你的为人告诉我你能胜任这份工作。”直到这时,蒋纯嘉才知道中年男子是一家商务公司的副总。

    3. 实力来自工作中的一点小功夫

    一家电气公司的电扇滞销,在公司的领导层整天坐在办公室想法子却又不知所措之际,有位在公司里并不起眼的小员工却悄悄调查起了公司的电扇滞销的原因。他走街串巷询问顾客对公司电扇的看法,又与商场售货员探讨电扇性能及包装的趋势。在他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出公司的电扇滞销并不是市场饱和的原因,而是产品本身的问题后,他满怀信心地向董事长大胆建议:“我们的电扇几乎都是黑色的,产品结构也有些不合理,看上去给人一种笨重的感觉。电扇滞销、积压的原因就在于它的款式太过陈旧。社会在改变,我们的经营观念也应该跟着更新,如果把电扇的色彩改为漂亮悦目的颜色,外型结构再优美一点,不但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还可以提高商品本身的价值。”

    董事长的眼睛为之一亮,立即采纳了这位员工的意见,并让他参与设计工作。经过设计部门地加紧研究改造,第二年夏天,款式新颖、颜色悦目的电扇上市。由于它们色彩明亮,外型优美,给人一种清新生动、赏心悦目的感觉,一上市就吸引了大批顾客,并掀起了一股购买热潮。后来,那位不起眼的小员工就被破格提升为公司的市场开发部经理。

    职场中,老板看中的永远是业绩和能力。有没有关系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够为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工作中,遇到困难后要凭着实力去解决,不要投机取巧也不要总想着托人找关系。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一切都要靠实力说话!

    工作要凭实力,而不能完全靠关系。关系是一种很不牢靠的东西,想要单纯地依靠关系而飞黄腾达,这无疑是痴人说梦。在工作中,没有实力,再硬的关系也无法保你永久出色。

    秘密 52

    千万不要打越级报告

    你是否遭遇过顶头上司的不公平对待?你是否就将这一问题直接汇报给了高层领导?或许你这么做也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只是心中委屈而一气之下直接反映到了高层领导那里。但是,你是否知道你这么做是犯了职场中“打越级报告”的大忌了呢?即使你直接汇报给高层领导的动机只是出于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但最终的结果是,你将永远得不到公司的认可。

    越级报告无法解决你的实际问题

    一般公司的组织机构是逐级上升的,绝大多数员工有自己的直属上司、顶头上司。在工作中,越级报告就是越过直属上司,直接与更高级别的上司打交道。事实上,打越级报告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会产生众多不良后果,最后往往害了自己。部分上司不喜欢越级报告,一般会退回原级处理,你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并且,越级报告还有可能导致你与顶头上司之间的关系恶化,因为你这样做明显是对他不尊重。事后就算他不炒你鱿鱼,也很难再对你委以重任。哪怕你的报告非常正确,你也破坏了公司的正常运行程序,这仍然使上司头疼。而且,即便你最终成功了,你的直属上司的上司也会对你心存芥蒂,认为你对他们也可能采取同样的行为。所以,你千万不要打越级报告。

    林硕从某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某报社文艺部工作,担任副刊编辑。他理论基础扎实、才思敏捷,参加工作没几年,由他编辑发表的不少作品就被国内多种文摘类报刊转载。他自己还勤奋创作,先后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了大量作品,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而且在他的努力下,文艺部开展的不少群众性的工作均取得了成功。由于林硕越来越受到同事及作者的尊重,影响越来越大,部主任感到了他对自己的威胁,开始排挤林硕,对他的合理性建议也不予采纳。久而久之,林硕和部主任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两人中间出现了一条无形的沟壑。

    林硕不但多才、敬业,而且在事业上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由于和部主任关系的“不妙”,他的一些想法无法付诸实施。于是,他干脆越过部主任直接和总编辑去谈他的计划、设想,希望能得到总编的支持。

    结果不难预料,林硕的计划不但没能得到支持,还引起部主任强烈的反感。

    许多员工有越级汇报的经历,因为某种原因无法与自己的直属上司沟通,就越级找到上司的上司。这样做可能是出于无奈,也可能是无意,但不管怎样,越级汇报是违反职业伦理的,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问题复杂化。

    对总编来讲,在林硕和部主任之间,他不能不考虑中层干部的威信、情绪等因素,不能不维护管理阶层;再者,越级报告事实上破坏了正常的管理模式。

    越级报告失败,林硕的处境可想而知。和部主任关系的恶化,致使他的工作处于极端被动的状态。无奈之下,他提出申请要求调离文艺部去其他部门工作。

    要与自己的顶头上司搞好关系

    一个公司像一部复杂而严密的机器,钉是钉,铆是铆,每一个部件都在固定的部位发挥着相应的作用。如果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破坏了规则,吃亏的只能是你自己。

    你把一个自鸣得意的企划秘密地送到老总的桌上,然后以为最高决策层会对你的才华另眼相看,实际上你会发现,这么做的结果无非有两种:

    第一种,老总把你的报告送回部门经理那里,让他按常规程序解决;

    第二种,老总将你的报告按下不动,好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另行启用你所在的部门呈上的另一份计划。

    显然,这两种结果都不是你所想要的,你无意中就遭受了三重打击。第一重打击是,权衡再三,老总对你的急切心态持不置可否的态度,如果在挫伤部门经理的积极性和挫伤你的积极性之间选一个,他肯定只能选后者;第二重打击是,部门经理百分之九十会对你另眼相看;第三重打击是,通过这件事,同事们会视你为急功近利之徒。这可真是得不偿失啊!

    越级报告一般基于两种情况:一是认为顶头上司能力不强、水平不高,又不赏识自己,甚至压抑、排斥自己;二是和顶头上司关系彻底破裂,无法沟通。无论属于哪种情况,作为员工,不要越级打报告。因为这样做,吃亏的常常是你自己。所以说,不管你能耐多大,都要千方百计和顶头上司搞好关系。

    虽然一名优秀的员工必须具备全局观念和主动精神,但这有个前提,必须保证自己的工作圆满完成。而在企业里,恰恰有一部分人为了突出自己,老是喜欢搞越级活动,这些人大部分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带有某种不信任或者不服气的情绪。这样做的结果是扰乱了公司的正常工作程序,造成人为的紧张关系,反而影响了工作效率,更会影响到自己的晋升之路。

    记住,有什么问题尽量和你的顶头上司沟通,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成为你的顶头上司的。你的顶头上司的上司也不会轻易听信你的,否则,他就等于变相承认自己用人失误。

    其实,当你遇到与顶头上司有分歧的问题时,应该耐心地等待一段时间,如果你的顶头上司一直没有把你的问题当回事,你也千万不能一时冲动去打越级报告,而要相互体谅一下,没准顶头上司可能因为工作太忙而忘记了这件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积极寻找适当的时机,旁敲侧击地提示一下你的顶头上司,或许顶头上司就会想起来并解决你的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

    刘帅在一家销售公司担任销售助理,他做起事情来灵活机智,很快就凭借自己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上司对他的刮目相看。上司对刘帅十分器重,每当遇到比较为难的问题时,都会把他找来,与他一起商量。有什么饭局之类的应酬,上司也乐意带着刘帅,因为刘帅不但酒量好,而且在酒桌上很会说话。

    “你就是销售工作最需要的人才”,上司经常这么对刘帅说。

    渐渐地,刘帅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得到的却很少,而且他感觉自己的才能远在上司之上。自己做事情效率很高,但是上司却有些瞻前顾后、优柔寡断;自己思考问题逻辑性很强,而上司更多时候被人情所牵绊。刘帅越想越觉得自己就是比上司有能力,这个部门主管的职位应该由他来当。

    终于,刘帅找到了一个机会,有一份很大的订单在细节问题上谈判双方没有达成共识。当天的谈判结束之后,上司还在为这事烦心,让刘帅第二天早上先到他办公室去商讨一下,当时刘帅一口答应了。可是,第二天上班的时候,上司还没等来刘帅,却先接到了销售经理的电话。到了销售经理那之后,上司才知道刘帅已经打了越级报告,针对昨天谈判的问题,刘帅连夜赶制出了一份工作报告,里面详细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看过报告,销售经理与部门主管两人面面相觑。

    第二天的谈判继续进行,只是在谈判桌上少了一个人——刘帅。当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署合同的时候,刘帅却被炒了鱿鱼,正在办公室里收拾自己的东西。

    当主管和员工之间真的出现问题时,双方都要慎重考虑,而不能感情用事。作为下属不要动不动就对上司不满,总想打越级报告。你要清楚,主管之所以能够成为主管,肯定是有他独特的能力,要对自己的上司有信心。

    打越级报告之前,一定三思而后行

    有时候,过分拘泥于狭隘的组织伦理,不仅会让组织的运作僵化、缺乏弹性,而且会降低组织的运作效率。在传统的职场里,企业的组织伦理是一项牢不可破却又过度僵化的原则。例如,一名员工跳过一层主管打越级报告往往是不被允许的。

    现代企业内部经常以电子邮件方式沟通,一封电子邮件往往同时发送给很多收信人,这些收件人里自然包含了直属上司,也包含上司的上司。这么一来,越级报告、越级指挥应该被视为组织运作中的一种常态了。但是,你一定要遵守“三角传球”的原则,一定要让被跨越的上司也接收到同样的信息。

    作为员工的你在无法避免要打越级报告的时候,首先需要审视一下自己的动机,自己是在为公司的利益着想还是仅仅为了个人的利益?在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行为后,才能选择正确的做法。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报告对公司的发展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你就应该先与直属上司做好沟通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谭杰生是一家网络公司的行政助理,在工作中他以自己出色的表现赢得了经理的青睐。经理是一位在商场打拼多年的职业经理人,谭杰生很清楚自己与经理的地位差别,他只希望能够在经理的手下学到更多的东西。作为行政助理,他明白自己的主要职责就是协助主管更好地完成工作。有一段时间,主管身体不好,到外地去休养,就把部门的事情交给谭杰生来处理。走之前,主管嘱咐谭杰生说:“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工作能力,这段时间你就多费点心。希望我回来的时候,你能给我一个惊喜。”

    主管对谭杰生的信任,使他工作起来更加认真负责了。在主管休养身体这段时间里,部门的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谭杰生心中虽然已经有了相应的对策,但在作出决策之前他还是先往主管的邮箱里发了一份详细的报告,然后才到经理那里说明情况,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得到经理的认可之后,谭杰生才实施了自己的方案。

    主管回来之后,看到了那份邮件,并且经理也和主管提到了这件事情。主管就找到谭杰生,对他说:“这件事你处理得不错,经理也很喜欢你,好好加油啊!”

    在职场中,打越级报告是能免则免,但在有些情况下是应该当机立断的。比如,发生紧急情况而直属上司又正好不在,此时如果等直属上司回来再报告,在时间上很可能就不允许了。但是,在直属上司回来之后,你尽快地向他补报情况,这是可以的。这也正是上面所提的三角传球原则。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你提出意见,经过与直属上司充分讨论后仍然没有被采纳,而你又认为自己提出来的意见很正确,并且你的上司没有采纳的原因可能是其思考上的盲点所致时,你可以在告知直属上司的情况下越级向更高一层的领导报告。在这种情形中,要特别注意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你必须先与直属上司充分沟通,在沟通不成的情况下才能打越级报告。

    在任何一个公司或组织当中,每个层级的管理人员都不能保证做到完美。他们对事情的判断和掌握,有时候难免不够精准,但是越高层级的主管,他们的经验和阅历也就相对越丰富。因此,当你的意见不被直属上司采纳时,你打越级报告可能会获得较好的结果。同时,通过越级报告也有可能避免你的好意见被埋没。但是,你在作出打越级报告的决定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千万不能轻易地去打越级报告。

    职场中,越过直属上司直接向高层领导打报告的行为最好不要出现。如果你这么做,最终受害的也许正是你自己。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你不得不打越级报告时,一定要记得先跟直属上司充分沟通交流,在他完全明了情况的基础上再打越级报告。

    秘密 53

    要小心应付老板身边最亲信的幕僚

    现在的单位里,几乎每一个老板都有自己的亲信幕僚。这些人与老板的关系特别亲密,公司从上到下的大小事没有他们不知道的。我们可以把这些人分为两类:关系户和心腹。虽然这两者稍微有些不同,但是他们都与老板的关系很近,都可以称做是老板最亲信的幕僚。这些人往往很令人讨厌,因为他们会将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汇报给老板。可是我们又惹不起这些人,因为惹恼了他们,我们可能就会被公司扫地出门。所以,对待老板的这些幕僚,我们要敬而远之、小心应付。

    老板总是既希望自己的员工团结合作,又不希望他们太过团结以致危害自己的管理。所以,他总是安排心腹到基层之中,不断地窥探每个员工的动向。这些心腹一般不会让老板失望,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探听老板需要的信息,所以,才弄得大家这般讨厌他们。

    虽然并非所有的亲信都令人无法忍受,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如果你知道公司里谁是老板的亲信,对你来说是有一定好处的。你可以通过影响这位老板的亲信来影响老板,当然你在这位亲信面前要隐藏自己的不良言行,降低被老板知道的风险。

    职场如战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于老板的亲信,你不能得罪但也不可亲近。如果老板的亲信利用自己在公司的身份优势来欺压你,经常让你帮他做他分内的工作,你千万要小心应付,既不能直接拒绝,也不能委曲求全,最好想一个既不得罪他又能维护自己权益的办法。

    快下班的时候,侯国杰接到了老板的亲信钱岗的电话,他心急火燎地请求侯国杰再帮他写个新方案给客户,他说客户已经催他好几次了,而他实在没时间。最近因为谈女朋友的关系,他常常这样请侯国杰帮忙做方案。

    以前,侯国杰虽然也很不情愿帮钱岗做方案,但是考虑到钱岗是老板的心腹,不敢得罪他,所以几个月来一直帮钱岗做事。可是这几个月下来,侯国杰发现自己越来越窝囊了,他已经厌倦了总是替钱岗做事的日子。可是怎么拒绝这位老板的亲信呢?侯国杰觉得很难说出口,生怕拒绝了会遭到报复,他害怕失去这份工作,这令侯国杰很苦恼。

    办公室里的同事需要相互帮助的时候很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帮助同事是可以的,这样做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益处,比如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高效的工作。但有些老板的亲信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那怎么办呢?

    我们常常害怕或者不愿意拒绝他们的要求,因为我们害怕失去与他们良好的关系。所以,在面对他们不合理的要求的时候,我们常常感到为难。

    实际上,当我们没有学会灵活地拒绝他们的时候,虽然表面上我们是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但是,我们的内心会积聚许多的怨气,而怨气的积聚会让我们自己痛苦,并且反过来会影响我们与其他人的交往。所以,学习积极的沟通技巧、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和说出自己的需要,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拒绝是一门艺术,它最核心的原则就是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善意,从而取得理解和共识。通常情况下,当老板的亲信向你提出要求时,你先不要急于表达,认真地提问和倾听可以帮助你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做,而不至于让自己很快产生不良的情绪,影响交谈。当你理解了他的要求时,表达出你对他的理解,然后再让他理解你的想法和需要,告诉他你之所以不能这样做的理由。如果你们在某些问题上有分歧,就需要你坚定但友善地告诉他你的想法,并让他看到你的坚持。

    举个例子,在前面我们曾提到的侯国杰和钱岗,如果侯国杰乐意帮助钱岗,他可以去帮助他,可是如果侯国杰不愿意帮助钱岗,他就可以先了解情况,表示理解钱岗,再告诉钱岗自己的想法,不过,这同样也需要钱岗的理解和帮助。

    表达友好和善意是你拒绝老板亲信时最重要的原则,它可以帮助你建立更适宜和恰当的人际关系,在这个前提下你可以灵活使用各种方法,有时候可以找一点小借口,或者介绍其他人,帮他找到解决之道。

    在阿富汗民间故事里有一则题为《谨慎的智者》的小故事。有一天,帕夏把智者招来,对他说:“智者,你的智慧,大家都知道,我任命你担任本城的法官。”智者对这个差事不感兴趣,就回答说:“伟大的帕夏,这个职务我不能胜任。”帕夏问:“为什么呢?”智者答道:“如果我说的是真话,那就不应任命我为法官;如果我在撒谎,难道能任命一个撒谎的人当法官吗?”

    这位谨慎的智者实际上是不想做那个城的法官,他说的“这个职务我不能胜任”不管是不是谦虚之词,其逻辑判断显示的是“不能当”,而如果他在撒谎,那么一个撒谎的人也不能当法官。于是,从两边推论,得出“我不能当”的结论,轻松推辞了帕夏的邀请。这种委婉拒绝的做法比直接对老板的亲信说“不行,就是不行”强上百倍。这样既不会得罪他们,又不会让自己压抑、郁闷。

    学会拒绝老板亲信的不合理要求只是你小心应付他们的内容之一,很多时候,应付这样的人比直接应付老板显得更困难。如果有什么问题,你跟老板面对面地交流,可能会轻松地得到解决。可是,如果你得罪了老板的亲信,他们在老板面前不定会怎么添油加醋地放大你的缺点,而不明真相的老板则可能就听信了亲信的话而不再相信你。所以,在职场中,你一定要小心应付老板身边那些最亲近的幕僚和心腹。

    老板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就肯定需要一些能够为他分忧解难的亲信,而这些亲信在不知不觉中却成了基层员工不得不防的人。你可能不敢顶撞你的上司,担心得罪你的老板,但是也许你还没想到,你还需要小心应付老板身边的亲信,因为如果你不小心得罪了那些亲信,你面临的也许同样是失去工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