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三靠:断谋说-“谋”在长远——醉翁之意不在酒,拉长线钓大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绝对静止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如果我们只看到问题的表面,只看到了这一秒钟的问题,那么,我们将会得到失败的沉重打击。

    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看得远,才能走得远。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我们才能看到更多影响我们发展的因素,才能总纵览全局,看到更加光明的未来。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从。”对于“良禽”和“贤臣”,工作环境和领导者是一个大问题。选择什么样的环境,选择什么样的领导,也许就会决定你的一生。当环境和领导不适合你的时候,摒弃迂腐的固守,勇敢地走出现状,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抉择。

    不要得过且过,选择适合自己的,正是我们大局观的一种展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有选择出真正适合自己的,正因为适合,我们才能让自己的动力源源不断激发出来。

    如果想要真正发挥出我们的能力,选择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领导才能带领自己取得成功。其实,这一切都是根据我们意愿而发展的,如果我们有长远目光,知道自己未来的路应该怎么发展,应该和谁一起发展,只有确定这些,我们才能取得一番成就。

    德国一所小学对1990年后本校毕业的300名学生进行了长达15年的“成长追踪”。后来,他们整理出定期追踪结果,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已经得到提拔重用的有68人。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68人均是当初在小学时,就已经是学校组织某种活动中有较为积极表现的人,其中有33人给校长写过信,有20人跟校长共进过午餐。也就是说,在这68名最早得到社会认可也最早找到用武之地的学生中,有65人在小学就结识过校长,比例高达95.6%。

    而在我们国内的大学里,却出现了极大的反差。据一位大学老师凭多年任教经验回忆说:“许多学生连任课教师的名字都叫不全,还有少数同学甚至连班主任的手机号都不知道。”

    对自己负责的人,才会选择负责的领导。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领导,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我们才能树立信心,才能长足发展。

    别人认为好的东西不一定好,但是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真的好。选择对了领导,我们才会心甘情愿为其做事,才会看到自己光辉灿烂的未来。如果我们认为随便选一位老板就可以的话,这样的做法是一种鼠目寸光的做法,因为你的未来你做主,如果你搪塞自己的未来,那么你的未来将会因为你鼠目寸光的表现而一片黑暗。

    马援是东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东汉王朝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之所以能够功成名就,不但是因为马援从小就非常聪明,更重要的是他懂得择明主而事。

    马援少有大志,但却是大器晚成。在没有遇到贤明的君主之前,他虽然有着满腹才略,但是却并不施展,因为他不想随波逐流。

    对于当时的局势,他颇为担忧,心里总是不得安宁。马援曾对宾客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可见其志向的远大。

    王莽末年,天下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各地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各地豪强地主也纷纷割地称雄。当时刘秀称帝,其他很多人也纷纷效仿,自立为王。

    这个时候,有人得知马援是个有勇有谋的人才,就把他推荐给了王莽。盛情难却之下,马援只好接受。但是过了没多久,马援就发现王莽是一个莽夫,根本没有治国安邦的才能。于是他撤职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地方,重操旧业。与此同时,他还十分冷静地对当前的形势做了进一步地观察与分析,以便找到真正贤明的主君。

    没过多久,天水(今甘肃一带)的隗嚣听说马援之名,来请他出山帮忙,并予以重用。隗嚣对马援可谓是言听计从,但是马援却不满意,觉得隗嚣没有远大的志向,只图偏安一隅,且缺乏实力。

    当时还有一个十分强大的势力,即称帝巴蜀的公孙述。隗嚣便让马援去公孙述那里打探虚实,以便决定到底投奔谁。马援同公孙述小时候非常要好,但是这次相见,公孙述却对马援大摆帝王架子和排场。这种作风让马援极其厌恶,因而婉言拒绝了公孙述的挽留。回去后,马援对隗嚣说公孙述实在是井底之蛙却妄自尊大,因此不能跟随。所以,他好意劝说隗嚣归顺刘秀。

    马援说服隗嚣后,马上出使洛阳。刚到洛阳,就受到刘秀不设警卫而便装相迎的礼遇。刘秀这种礼让相待的做法让马援一见如故。自此之后,马援常常与刘秀深谈,并且经常跟随刘秀外出巡视,这些经历让马援获益良多。时间一长,马援认定刘秀是个贤明之主。

    与此同时,隗嚣却野心膨胀,想要妄自称王,准备和刘秀公开抗衡。针对眼前的形势,马援又一次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认为刘秀志远而礼贤,隗嚣短浅而粗野。最终,马援选择了辞别隗嚣去投奔刘秀。

    自此之后,马援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开始跟随刘秀踏上了东汉的统一之路。在刘秀身边,马援如鱼得水,充分展现了他的雄才大略,屡建奇功。虽然这个时候的马援已经不再年轻,但是他最初的远大抱负却终成事实,成为一代名将。

    在那种动荡不堪的时局下,面对此消彼长的各方势力,马援能够明智地选择投奔明主刘秀,这是非常富有远见的。如果当时跟随隗嚣,马援也依然会被器重,也会有优厚的待遇;但是马援能够认识到这样的情况不会长远,因为当时天下“百姓思汉”而渴望统一,而刘秀恰恰是这一趋势的杰出代表。因此,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隗嚣给予的优厚待遇,转而投奔刘秀的后起之军。

    马援的成功就在于,他懂得思考,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领导,选择对了才会人尽其才。目光长远一些,不要盯着眼前的这些既得利益,要学会闻一以知十,这样,我们所做出的选择才不会让自己后悔。

    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应该明白,只有和志同道合者一起构成一个智慧超群、饮誉天下的团体,才能让己、让人同时发光发热。想要让自己取得成就,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领导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遇到一个真正可以施展自己抱负的机会时,我们更应该像马援一样,就应该果断而及时地摆脱现状,投奔到更广阔的天地。放弃眼下,是为了将来谋求更好的发展。

    放弃虚名保全身

    很多人喜欢追名逐利,总是把金钱和权势看得很重,这样的人生活得很累,而且也获得不了多大的成就。钱财是身外之物,就算我们赚再多,也不会有满足的那一天。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金钱看淡一些,这样我们才会变得轻松。

    如果我们把金钱看得太重的话,就会使我们的全身有一股铜臭味。过度在意金钱,就会让我们变得斤斤计较,变得非常吝啬。当我们被金钱所操纵的时候,我们的目光就会变得短浅,这样一来,我们的未来将会被名利牵绊住。

    虚名累人,如果我们都被虚名牵制住,那么我们就看不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名利双收固然是好,但是过于看重名利,只会让我们失去未来发展规划,只会让我们在发展中迷失自己。

    IBM公司的前总裁汤玛士?化生,一直梦想能在美国商界呼风唤雨,为了让公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每天都在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

    一段时间之后,汤玛士?化生因为过度劳累,患上了心脏病。医生建议他要少工作,多花时间去休息,但是汤玛士?化生不听,依然废寝忘食地工作。他认为,现在是公司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努力工作,公司就会停步不前,而效益也就会成为一纸空谈。

    正当汤玛士?化生废寝忘食投入工作的时候,他的心脏病复发了。医生检查之后发现,他的病情急剧恶化,如果再不住院治疗的话,就会有生命危险。医生强烈要求汤玛士?化生住院,但是汤玛士?化生却说不行,他解释说:“我的公司现在正需要我们,我天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哪有时间来住院啊!”

    医生看着汤玛士?化生没有说什么话,而是叫他一起出去走走。当他们走到荒郊的一处墓地的时候,医生指了指身旁的坟墓说:“躺在这里的就是一位亿万富翁,我曾劝说他无数次要住院,但是他总说自己要赚钱,他要等到赚够钱之后再来住院。但是等到他来住院的时候,我用了最先进的治疗设备,用了最好的药,但是于事无补,他还是去世了。”

    汤玛士?化生沉默良久,他站在那里思索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住院。第二天,他包下了医院里的一间病房,并且装上了一部电话机和一部传真机。在医生们的努力下,汤玛士?化生最终康复出院了。

    出院之后的汤玛士?化生就辞职了,在乡下买下了一栋别墅,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这样闲适的生活让汤玛士?化生非常满意。他还热衷于慈善事业,希望能为更多的人解决生活问题。

    拉丁语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我们把金钱当成奴隶时,它是个好奴隶;而当我们把金钱当成主人时,它就是一个坏主人。”事实的确如此,除了金钱之外,还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去把握。

    不要把钱看得太重,如果看得太重的话,我们就会被金钱和虚名所累,而我们的目光就会变得非常短浅;如果我们把金钱和虚名看淡一些,就会觉得自己身轻如燕,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左右到你,而你光辉灿烂的未来就会歇斯底里地展现了出来。

    春秋时期的孙武,在战场上奔波了十几年,为吴国的兴旺强盛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吴楚的战争中,更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功高盖世。战争结束后,吴王阖闾大宴群臣,论功行赏,加官晋爵。

    吴王征求众臣意见,问他们谁的功劳最大,众臣一致认为首功非孙武莫属。众臣们的推举正合吴王心愿,因此在所有受赏的大将中,孙武是赏赐最丰厚的。功成名就的孙武,得到了厚禄高官,还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但是,出乎吴王阖闾和所有人的预料,孙武对于吴王给自己的封赏却坚辞不受,而且提出辞呈,要解甲归田,告老还乡,对此,众人都大惑不解。后来吴王实在不愿孙武此时离开,就派伍子胥前去劝说挽留。怎奈孙武去意坚决,任凭伍子胥劝言说尽,终不能使孙武回心转意。

    许多人毕生追求的东西在孙武看来却十分淡漠,这是为什么呢。孙武的归隐除了淡泊名利外,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十几年的官场生涯,使他看清了官场上政治斗争的阴险狡诈,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为了得到权力,采用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如今,他已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功臣,其他人的妒忌和攻击都会指向他一人,这时候选择功成身退是再及时不过了。

    孙武的隐退是非常明智的,他放弃了高官厚禄,为的是保全性命,这种急流勇退的做法需要很大的勇气,更需要过人的智慧。尤其在当时的情况下,表面上没有任何不好的征兆,危机还有没有显现,做出这种决定需要一定的预见性。

    放弃名利追逐,放弃一切不重要的东西,我们才能看到更加清晰的未来,如果我们总是盯着眼前的这些微利,就会显得非常幼稚。我们不是孩子,不可能因为一点点物欲的满足就迷失自己。

    关键时刻,我们要学会隐忍,要学会放弃。对物质要求越低,我们的心灵就会越自由,这样,我们才能看到金钱和虚名背后的灿烂明天。

    谦逊做人发展远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就是你不学“礼”,就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生存。那么,什么是礼?简单地说,礼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示对他人理解和尊重的一个形式和过程,懂得谦虚,才能收获越来越多的人脉,才能让自己发展得更加长远。

    一个人时刻注意修身明礼,注意自己的品行,不仅会让身边的人喜欢你,更能为自己留下后路。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让你平安顺利地渡过难关。可以说,谦逊有礼就是广结善缘的基本条件,它不仅能让你善有善报,而且更能让今后的道路越走越宽,直至走向最后的成功。

    自古以来,多少名臣名将治国济世堪称奇才高手,而治家却少方无能。然而被清代称为“中兴第一臣”的曾国藩,治家教子都被公认为中华第一能人。他教育子女要勤勉劳苦,力戒奢侈。更重要的,是要谨严做事,以礼待人。

    虽然当时曾国藩功名显赫,但却从来不敢嚣张跋扈。据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荪回忆说:小时候就被反复告诫曾祖父的教训——“门第越高,越应谦虚待人,谨慎处事,切不可盛气凌人,仗势胡为。”

    曾国藩反复告诫家人:“切不可有官家风味。”他规定,“门外挂匾,不可写‘侯府’‘相府’字样”。对四邻,“以和相处,不可轻慢,酒饭宜松,礼貌宜恭”,不可“有钱有酒款远亲,火烧盗抢喊四邻”;对雇工和佣人“要尊重,不可颐指气使。对自己不满意的人,不能当面给人难堪,使人下不了台”;对地方官员,“不可无理怠慢,更不准随意增添麻烦”。

    才识、修养愈高的人,在态度上反而愈谦卑,希望能博取众家之长,使自己更加精益求精。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具有容人的风度,和接受批评的雅量。在与人交谈中,心平气和的人也更容易被人接受。反之,伴有嘲讽、挖苦或大声斥责的盛气凌人,不但不讨好,还会增加对方的对立情绪,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平易近人、谦虚处事的话,最终,只会让我们处处树敌,长此下去,我们未来发展的路上将会被敌人堵塞住,想要再前进一步就变得千难万难了。

    我们要有自知之明,须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个人的知识、能力总是有限的,要善于发现和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地位的不要以地位骄人,有才学的不可以才学恃人,有财富的不能以财富傲人。如果有这样的胸襟,自然能以谦和平等的态度待人,不致给人以骄狂傲慢的俗态。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谦逊待人,愿意和他亲近交往的人自然就多;如果骄傲自大、盛气凌人,原来和他亲近的人也会离他而去。

    晋周是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襄公的曾孙,他的爷爷是晋襄公的小儿子桓叔公,父亲是惠伯公孙谈。

    晋周生不逢时,当时,晋国国君晋献公宠信骊姬,很多晋国公子都遭到了残酷的迫害。晋周虽然没有争立太子的条件,更没有继位的希望,但也没能幸免。为了保全性命,晋周一家离开了晋国来到周国。

    当时的晋国是大国,而晋周又是以晋公子的身份来到周朝,所以受到了格外的礼遇。以前晋国的公子在周朝由于自居高贵、目中无人,所以名声一直不好。但是晋周却不同,他的行为举止完全不像贵公子,并虚心向单襄公学习请教。

    单襄公是周国有名的大夫,学问渊博、待人宽厚,是周天子和各国诸侯王公都很敬重的人物。每当单襄公与天子王公相会议论朝政时,晋周总是毕恭毕敬地跟在他的后面。有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从来没有一丝倦意。没有他的问话,他从不多嘴多舌;即便他人询问也是谦虚谨慎地回答。所以王公大臣们都夸奖晋周站有站相,立有立相,谦虚有礼,是一个少见的谦谦君子。

    晋周之所以修得这么好的品行,都是因为他经常虚心向单襄公请教,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结果。

    当时晋国连年战乱,朝野动荡不安。晋周虽然身在周国,但仍然时刻关心着晋国的情况。一听到不好的消息,他就为晋国担忧流泪;一听到好消息,就兴高采烈。如此一来,也招致很多人的不解和质疑。对此,晋周解释说:“晋国是我的祖国,虽然有人容不下我,却不是祖国对不起我。我是晋国的公子,晋国就像是我的母亲,我怎么能不关心呢?”

    晋周在周国数年,一直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是一副谦逊有礼的君子之态。在他身上从来没有不合礼数的事情发生,所以周朝的大臣都很爱戴他。

    在单襄公临终的时候,对他儿子说:“要好好对待晋周,晋周举止谦逊有礼,今后一定是晋国国君。”

    后来,因为晋国国君晋厉公骄奢,自以为不可一世,遭到群臣不满。特别是中军元帅栾书,他建议由远在周国的晋周做晋国国君,理由是晋周明礼谦逊、德贤出众。这一建议得到了群臣的一致认可。就这样,晋周成为了历史上的晋悼公。

    晋悼公凭借自己的优良品行当了国君之后,依然保持着谦逊有礼的做人处事方式,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受到他的影响,所有大臣都学着谦逊礼让,发生在晋悼公时期的“集体谦虚”事件最能说明这一点。

    人品高、知识多、见闻广的人,才能以谦逊的态度待人。骄狂傲慢的人往往是浅薄无知的。这种人摆出一幅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俗态,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而无法获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

    谦逊做人,我们才能把朋友变成敌人,我们常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既然我们对身边人已经足够谦逊了,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来尊重我们呢?我们做人就应该像稻穗一样,一根成熟的谷穗从来都是谦逊的样子;同样,一个真正涵养深、底子厚的人也会以低身弯腰的姿态待人,而这正是我们能够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必备法宝。

    容人一时,成己一世

    一个人胸怀有多大,他能取得的成功就有多大。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让我们看到世间的美好,走出人生的藩篱,找到人世间最真的美好。宽容的人,是有长远目光的人,因为他们知道,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会有低谷,容人一时,为的就是当自己危难的时候成己一世。

    懂得宽容的人,是找到成功方向的人,他们知道如果想要在人生长路上,收获到越来越多的朋友,最应该做的就是以容己之心容人。人生不是单行道,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很难成功的。而宽容就像久旱后的甘霖,可以滋润万物,更能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不断向前迈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促使我们达到宠辱皆忘的境界,而这正是谋略的最大体现。

    1918年,梁思成17岁的时候认识了14岁的林徽因,他们两人的父亲是朋友,早早就定下了孩子们的亲事,并于1928年,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林徽因是当时的著名才女,身边不乏大批的追求者,在梁思成赴美留学之前,林徽因和徐志摩的交往就非常亲密,但是梁思成却泰然处之,没有麻痹掉自己的神经。

    1931年,徐志摩发生了坠机事件,梁思成主动赶往现场,替徐志摩料理后事,体现出了一个男人的大度与宽容。

    1932年,徐志摩死之后,梁思成和林徽因搬到了总布胡同,金岳霖是他们家后院的邻居。有一天,林徽因找到了梁思成和他说,她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这明显不像是商量的语气,而是像妹妹向哥哥询问的语气。梁思成想了一晚上,最后,梁思成觉得,自己缺少金岳霖那样的哲学家头脑,自己不如金岳霖。

    第二天早上,梁思成和林徽因说,她是自由的。林徽因接下来就找到了金岳霖,把梁思成的话转告给了他,金岳霖说,“梁思成能说出这样的话,证明他是真心爱你的,他不希望你受到任何委屈,所以,他才会给你自由,我不想伤害一个真心爱你的男人,我退出!”

    最后,三个人成为了好朋友,梁思成从来没有因为妒忌而失去包容之心,他对林徽因的爱不仅伟大,而且深沉。金岳霖自此之后终生未娶,等到他80多岁去世,为他送终的却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

    宽容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更可以改变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梁思成懂得宽容,他知道,能够抢走的爱人就不是真的爱人。懂得宽容才能够收获宽容,正因为拥有这样的长远目光,才让梁思成的人生熠熠生光。

    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屠格涅夫说过:“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事实上确是如此,只有当我们学会宽容的时候,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精彩,而正因为这样的宽容,我们才能为自己的成功创造出一个适合实现的温床。

    一个有长远规划的人,就必然是一个懂得人情的人,他们知道,就算自己不能和对方成为朋友,也千万不能给自己树敌。

    唐朝武则天时期,娄师德高居宰辅之位。他是一个严于律己,有包容心的人。他弟弟要去出任代州刺史,临走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现在担任宰相,而你又要去出任代州刺史,咱们从皇上那里得到了太多恩惠。对此,难免很多人会嫉妒,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娄师德的弟弟跪下说道:“从今以后,就算有人朝我脸上吐口水,我也只是轻轻擦掉,不会记恨,不会让兄长为我担心的。”

    娄师德正色道:“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别人向你吐口水,是因为他们心有怨恨。如果你在当时就把口水擦掉,恰恰违反了他们的意愿,如此一来,就会更重了他们的怨恨。所以,如果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千万不要去擦掉它,而是微笑着接受,然后等待口水自然风干。”

    娄师德的这番话听起来不免有些窝囊,然而事实上,这正是他为人处世宽容的表现,是真正的君子所为。

    娄师德不仅教育弟弟要宽容,更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当有人得罪他时,他也是采取宽容退让的态度,进行自我反省,而神情却没有多大变化。

    有一次,娄师德和当朝宰相李昭德一起出门。因为娄师德身体肥胖,所以走路速度比较慢,李昭德嫌娄师德走得太慢,就非常生气地说:“哎,我被耕田的汉子给耽搁了。”娄师德听出他是在讥讽自己,但是却毫不生气,反而笑着对李昭德说:“要是我不做耕田的汉子,那谁还愿意去做呢?”

    娄师德这样一说,李绍德反倒觉得自己很不好意思了。

    有人说这是娄师德懦弱无能的表现,或者说他是个惺惺作态的伪君子。其实不然,这正是娄师德的过人之处,是他仁爱宽恕的最好表现。在当时武则天统治的朝代,有多少忠正贤能之士,或罢贬,或流放,或死罪及诛全祖,连狄仁杰这样的忠义之臣也差点丧命。而娄师德却能在宰相之位得以善终,这不正是他仁爱有道的真实体现吗?

    英国诗人济慈说:“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个人都有缺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我们要像娄师德学习,学习他那种仁慈的做法,这样,我们才能结交到朋友,才能保全自己。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宽容的人生,带来的是民心所向,是高瞻远瞩的别样呈现。纵观中国历史人物,无不具备着宽容的高尚道德品质。,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素质,才使得成功人士更加成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