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一定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为了你想要的就讨好自己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哪有“为什么”,不过是值得

    我的好友欣芮,在过完大学最后一个生日后,满怀欣喜地对我说:“我做出了一个选择!我不想当阔太太了,我要开始寻找薪水丰厚、前途美好的工作!”

    我知道,她这么拼,就是为了跟男朋友一起买饭、结婚蜜月、二人世界。

    欣芮有能力,人长得也漂亮,基本没经历过什么坎坷。可招聘会那天,她却遇到了一件小坎坷。

    那天,她男朋友跟她一起出现在招聘会现场,帮她投递高薪工作的简历。

    这时,妆容完美的面试经理随手把她的简历丢在了旁边的杂物堆里,欣芮当时就气不打一处来,满怀愤怒地质问:“你凭什么看都不看就丢掉我的简历?”

    招聘经理用职业化且明显带着轻蔑的语气告诉她,作为经理,她有资格随便处理应聘者的简历,而且并不需要做出任何解释。况且,他们并不需要一位连投简历都需要让男朋友陪同的员工。

    欣芮听完这一番话,竟抿了抿嘴,没有反驳。而是弯腰从杂货堆里捡起简历,再次交给她说:“我希望你还是能考虑并且有消息一定要通知我。”说完便离开了。

    果真,一周之后她得到了这份高薪工作。老板说,希望她的能力,可以跟她表现出来的骄傲一样让人印象深刻。

    像大多数要强的大学生一模一样,她到了新单位鼓足了干劲,什么娱乐、男友都不再重要,她发誓要让妆容完美的经理对她刮目相看。

    事后我问她那天为什么这么做,她高傲地说:“为什么?没有为什么,不过是因为值得,我需要这份能改变我生活的工作,它值得我这么去做,我想要的只有我自己才能给我。我选了这条路,因为这条路值得我拼一把”。

    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很长一阵子,我都在思考欣芮跟我说过的话。

    之前,我一直都自以为是地认为,我能“鼓励”和“劝勉”我身边的人做得更好,得到他们想要的生活。后来经历了这样一段故事之后,我猛然间意识到,能改变他们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他们自己。

    假如他们本身根本就不想改变,或者又不知道从哪儿开始改变,那么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

    所以你根本不必担心任何人,如果你并不喜欢他们,完全可以不跟他们一起相处。但是你要知道,你并没有权利去改变他们。

    有人说:“改变了你的思维,你的生活就会得到改变。”我绝对是相信的,情感跟思想构成了我们的经历。

    所以,为了生活得更美好,有问题就不要去抱怨任何人,不要去抱怨环境。仅仅是因为你不喜欢你现在的处境,并不意味着你现在的这种处境你没有责任。所以,为什么你要一味羡慕别人的生活而不去改变你现在的处境呢?

    你一定要知道,你,也只有你自己,才能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上周中午,我跟一个许久未见的刚留美回来的朋友相约。自从升职后,我就是名过着轻奢生活的月光族,而她从毕业到出国,从国外到回国,生活方面没有任何的变化,依旧清纯得不戴任何装饰品。

    当她问我目前的生活情况时,我顿了一下,说:“其实我还是算一个很自私的人吧,我对其他事情一万个不好,我只想把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舒适,所以我喜欢什么就买,想去旅游就会去。”

    其实我觉得我自己还是有一些自制力的,而我的自制力都源于我需要去挣钱来养活自己和我的家。事实上我只想让自己没有拘束地安逸地活在当下。

    我朋友说我是她所有朋友里最会享受生活的一个人,不用带孩子,不用照顾家庭,而且父母都有各自的收入来源,自己也有稳定的工作。

    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我真的很爱生活,并且懂得如何去爱自己。其实我觉得二十几岁正是我生命中最好的年纪,身体健康,亲人安在,现世安稳。那么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经营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是去把生活搞得一团糟呢?

    以前,“自私”这个词往往会被人认为是个万恶不赦的贬义词,但是经历得多了才发现,人还是“自私”点儿吧。

    这里我说的自私并不是把别人的利益拿去牺牲而换取自己的满足,而是强调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对自己想要的生活的重视。当你花费一部分精力在自己身上时,会发现我们离我们想要的生活并非那么远。

    而她选择了朴素简单的生活,她喜欢自然清新,不喜欢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从美国回来后,她拒绝了几家大企业抛出的橄榄枝,在繁华的北京城里开了一家咖啡馆。

    她就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划一方净土安稳下来。

    在我为一份企划案焦头烂额时,她正在研究咖啡豆的区别;在我拿着一份文件东奔西跑的时候,她正在挑选今天要播放的CD;在我匆忙喝完一杯速溶饮品,三口两口吃掉一份三明治时,她正在给自己做一份摩洛哥沙拉加金枪鱼意粉,顺便在咖啡的香气中跳了一段布鲁斯。

    我选择了这样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不断努力;她选择了那样的生活,在那种生活中远离喧嚣。一切都没有为什么,也没有什么好坏,一切不过是值得。

    凭什么?凭你想要这生活

    夏楠说,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这么喜欢赚钱、向往金钱,对金钱的爱慕程度足以让以前清高的自己去鄙视。

    夏楠在大学毕业后,就找了一份人人眼中都很理想的工作。这份工作的确让夏楠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学以致用、专业对口,唯一的缺点就是工资不高,只能维持她最最基本的生活花销。

    除了每月承担的房租、电话费,就只剩下一点儿零钱,甚至维持不了一天的娱乐费用。一旦需要较大笔的开销,她就会用信用卡透支消费。这份工作,夏楠只做了不到一年,就身心疲惫地离职了。

    她跟所有人都说是因为工作劳累而辞职了。只是在偶然间的一次只有我和她的聚餐中,夏楠才说,其实她辞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她再也不想过这种穷苦的日子了,她决定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受够了每个月因为几块钱而斤斤计较,自己喜欢的东西总是买不起,还要自我安慰说这是在为理想而奋斗。但是如果连自己想要的生活都满足不了的话,那对于自己来说,理想到底是什么?

    夏楠理所当然地换了一个高薪职业,即使这个职业并不是她喜欢的,但是薪资却是之前的三四倍。她说她并没有想到拿到第一个月的薪资时自己竟然那么兴奋,赶紧跑到商场把早就想得到的名牌包包当场买下送给自己。

    生活不再像之前那么穷苦之后,好像整个身体都轻松了很多,丝毫不感到疲惫。夏楠说她一定要承认,她并不是一个清高的人,更不是那些视金钱如粪土的雅士。

    其实夏楠业余的时间还是会偶尔地做做以前的工作,但纯属消磨时间罢了。另外,经济上没有了负担,很多事情都顺手了许多。

    毕竟我们都只是普通人,把生活经营好了,才有力气去想那些所谓的理想,所谓的诗和远方。

    就这样,夏楠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自己在大学苦读四年的专业。她说:“我放弃了我喜欢的东西,但是现在我生活得很好,单凭这一点,我就觉得值得,因为现在过的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

    其实,我认为赚钱并不是一件有多么丢人、多么没面子的事儿。其实赚钱除了能改善生活,也能考察一个人的能力。

    一般来讲,赚钱能力强的人,在生活中与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不会太差;相反,一个一直赚不到钱的人,要不是对于金钱没有欲望,要不然就是缺乏相应的能力。

    换个角度来讲,赚钱能力越强的人经营生活的能力越不会差,所以生活会比较顺心如意。那些一直都赚不到钱的人经营的生活肯定会差一些。所以,赚钱也是改变生活的原动力。

    当你明白赚钱其实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多给自己留一个赚钱的机会,其实也是给自己留一个改变生活的机会,自然而然也就没了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也会冲自己招手。

    不管费多少力气,也要努力赚钱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身边有一位认识十年的好朋友皮皮。他大学毕业之后选择了一份非常让人反感的职业——销售。几乎所有人听到这个职业之后都会心生厌恶,在大家有限的认知里,总觉得销售就是一个连骗带忽悠满嘴跑火车的行业。

    但是皮皮规划了一阵子之后,为了赚更多的钱他还是去一个知名品牌的咖啡公司做了一名销售。

    在其他同学早九晚五挤地铁搭公车的时候,皮皮正在全国各地出差、跑业务、开年会。每天见着形形色色的人,签着数不清的销售单。

    在之后我跟他的一次小聚上,皮皮还是一如既往的模样,并没有成为我们口中的油嘴滑舌先生。

    几年之后,从同学口中得知,皮皮早已经顺利升了职,接手了公司,在我们还带着初入职场的恐惧的时候,皮皮已经凭着自己的销售经验用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付了房产的首付,而且准备要结婚。

    作为跟他认识多年的好朋友,我也表示不可思议,并对皮皮的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皮皮说,最开始做销售的时候,其实是考量了自己的能力之后做出的选择。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多赚一些钱,毕竟快结婚的人了,很多事情都要由他来做。婚后生活的质量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毕竟谁都想要更好的生活。

    他说他之所以这么拼命赚钱工作,就是为了想要如今这样的高品质生活。

    其实现在想想,那些为了赚钱改变生活而放下高学历帽子的人,还有那些越来越多名校毕业的人去做一些路边摊生意的时候,赚钱在他们手里仿佛也变成了一件有趣又好玩儿的事情。

    其实不在意形式,凭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头脑去赚钱,用赚来的钱享受当下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不好吗?

    不管你选择哪种生活方式,你都可以活得很精彩。如果你想要更好的生活,别害怕,大胆去做就是了。

    身体和心一个都不能死

    木木是我认识的一位摄影爱好者,是我朋友的朋友,我们一起去KTV唱过几次歌。

    据说她从很多年前就开始喜欢摄影,还在上学的时候就开始用自己的压岁钱买镜头和相机。后来上了大学有能力了,就自己打工赚钱来买。

    在一次跟爸妈的通话中她无意中说道:“我现在花这么多钱来买相机,在之后我一定会用我的相机把这些钱挣回来的。”

    当许久之后,我再想起木木说过的这句话的时候,她早已成为一名专业的摄影师了,并且自己已经独立很多年了。

    她跟我说,她当时说那句话的时候只是无意中随口一说,没想到最后真的把那句话给实现了。后来我想,可能她早就把摄影师的种子埋藏在她的心里了,只是当时她心中的种子还未发芽,她也还没有察觉到罢了。

    木木跟我说,她不顾一切地辞掉当时的工作去圆摄影师的梦的时候,她想了很多天,也做了很多准备和分析。在确认自己不会被饿死的情况下才决定跟着自己的心意做一次试试看,大不了没成功就再回过头来继续做之前的工作罢了。

    她还是很幸运的,在这之后的两三个月就接到了摄影工作。之后通过很多找过她的顾客口碑相传,找她拍摄的人日益增多。

    她曾经在微博上回答过一些关于自由职业方面的问题,获得了更多人的点赞和支持,这之后也有很多她的粉丝私信问她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具体问题。

    木木跟我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能被复制的,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还是要问问自己的心。没有人能替自己的心做决定,也没有人能阻碍自己身体前进的方向。

    其实有些时候,我们听过太多的人跟我们说话,我们自己也说了很多的话。但是杂音太多难免会妨碍自己心底的声音发出来。

    如果我们还记挂着自己,就不妨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放空身体,让我们的身体努力寻找一下自己心的声音,在漆黑中找寻那件我们心中笃定的事、那个笃定的人、那个笃定的一瞬,如此人生才不会迷茫,我们的身体才不会因为听不到心声而迷路。

    再漆黑的夜,也是能寻找到亮光的。

    林夕是我的一个闺密,其实她跟我之前的职业一样,是一位平面设计师。虽然她的职业是设计师,爱好却是做饭。

    她每天都会拿一大部分时间来研究制作美食。给家人做午餐晚餐,给朋友做零食,每天都乐此不疲。偶然间我在网上浏览过一篇关于美食的文章,我直到现在都很清晰地记得文章的配图是系着小花围裙在厨房中忙碌的林夕。她眼神专注,表情中有一种认真的宁静。

    原来,林夕自己开了一间私厨,每天从采购食材到操刀下厨都由她一个人完成,想来吃饭和订餐的人都要提前一天电话预约。我现在忘了那篇文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了,只记得当时照片上的林夕有一种很笃定的气场。

    人生路长,至少我是这么认为。很多人在睡眼蒙眬的时候就在路上了,走了一段很长的路后猛然间回首,原来之前选择的并非所爱。此刻的迷途知返,才是最有智慧的做法。木木和林夕都不是一开始就做摄影师和厨师工作的,但是这似乎并不妨碍她们两个将自己的过去“推倒重来”。

    因为她们的身体追随着他们的心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栖身之地。人生走的每一步路都是没有白走的,很多人会觉得林夕之前做了那么久的设计师,然后一下改行做私厨,岂不是将多年积累的经验白白浪费了。

    但是事实是之前她自己做设计师培养起来的用户体察能力,对于一个私厨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

    其实身体和心都在通往梦想的路上。我曾经想象过无数次我自己未来的样子,无非是辉煌璀璨,或者是平静如斯。

    如果要让我自己选择的话,我还是喜欢平静一点儿,不被打扰。一个人最好的样子就是宁静一些,平静地聆听自己心中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那些之前的是是非非,只要可以一直向前走,穿过一个又一个没去过的城市,走过一个又一个没走过的街道,一片又一片蓝天,见证一次又一次的别离。

    如果有更美的风景,我相信我的身体还是会追随着我的心继续向前,热切地追逐。总之不管是远行还是驻足,肆意狂欢又或者是安静独处,唯一不变的是生命的遇见,遇见陌生的风景、陌生的人和未知的自己。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只是欣赏沿途的风景。而人生不能停留,没有终点,我们所路过的地方也许就是当时我们见过的最美丽的风景。但是有时心底有一个坚定的声音告诉自己:也许下个地方会让你死心塌地地停下,不再离开。

    很多人在选好的道路上走了一半,突然发现这条路不是自己想要的。有的人浑浑噩噩继续往下走,有些人停下来思索一下,又选择了另一条路。

    人生就是一场旅途,我们不能选择终点站,却可以选择沿途的风光。就算选错了又怎样?时间还很长,跟明天比起来,今天永远不算晚。

    即使前方的路充满未知与挑战。身体和心,一个都不能死。它们始终在路上,寻找最美的风景。

    摒弃一切不必要的依赖和玻璃心

    婚前,不少女性都会做这样一个选择:是在家当全职太太,还是出去赚钱?

    相信有不少人都会选择全职太太。有人是太相信、太依赖自己的先生;也有人是太懒,不愿意出门赚钱。

    当然,这两种都不是好现象。

    朋友阿花决定和先生分居了,决心是她下的,但真正放不下的也是她。

    阿花泪水涟涟,怅然若失,向我诉苦道:“谁给他做饭洗衣服?那么多年了,他没有我,一个人能过得好吗?他会不会像我一样也不习惯呢?”

    我耐心地告诉她:“当时说分开的是你,说放下不再爱的也是你。你放心,他过得一定比你好,你就放下那些所谓的关心吧。”

    半个月后,她先生看到她的电话已经懒得接了,而且对她爱搭不理,十分冷淡。一天半夜,阿花突然高烧不退,于是习惯性拨电话过去,对方不带任何感情地回答了她几个字:“自己去医院。”

    她这才知道,分居之后,她和她儿子的大事小情都早已与他无关。没人打扰,人家巴不得这么清静,直接享受单身的待遇。

    朋友跟我抱怨:“男人真像是风一般,来得快;去得也快;拿得起,放得下。十年的婚姻,我一直占据着主动权,旁人都说我养老公就像养儿子一样。可是他们不知,风水轮流转,不知什么时候就早已转到了另一边,要多快有多快。”

    类似的这种戏码还有很多,当女人爱到深处的时候,都会急于把梦想当作现实,但愿长睡不醒。把男人当作依靠,脸上写满了依赖,把他们当作自己的“造梦师”。

    他们能轻易地在她们的脑海里植入很多的梦,也同样能轻而易举地让她们的期待和依赖一下子坍塌。

    但总有执迷不悟的人,他们选择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另一个人,在对方不愿意承受后,反过来再说自己受了伤害。这其实是很不负责的事情。

    把自己的人生交给别人,别人就要承担起两个人的人生,这是相当不公平的。

    同“直男癌”一样,“直女癌”也是相当可怕的事情。

    “直女癌”认为,女人天生就是弱小的,男人就应该照顾她。比如,买单就是男人的事儿,AA制或让女生付钱,就是男生不懂事儿。还有“男生的力气比女生大,所以你应该帮我拿包”之类的。

    结婚之后,“直女癌”认为住老公的房、花老公的钱,而自己在家啥都不干,是世界上最公平的状态。甚至美其名曰: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

    “直女癌”被男权思想禁锢久了,她们排斥独立自主、精明强悍的女性;“直男癌”认为女强人缺乏女人味,“直女癌”也觉得女强人太招摇太强势,觉得女强人吃饭还要自己付账是身为女性的耻辱。她们选择了完全依赖的生活,一旦生活受到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她们就会失去生活的来源。

    然而,选择当“直女癌”的女性,大部分也是玻璃心患者。她们觉得女性相当弱势,遇到事情就会蛮不讲理地把自己当成受害者,幻想自己是苦情戏的女主角。

    我对我朋友说过,没有必要因此就把自己的身份转换成受害者。其实,这种受害者持有的所谓的“玻璃心”,反而是成功路上的阻碍。

    有个闺密热恋一个月的男朋友突然就人间蒸发了,没有理由没有征兆地消失了。就像偶像剧里的情节一样夸张,昨天夜里刚和那个人卿卿我我,起床之后收到一个信息:对不起,我做不到,忘记我吧。

    于是她瞬间觉得自己失去了整个世界,自己的人生也在梦醒后瞬间坍塌。闺密跟我说:“我放不下他给我的依赖。”

    直到一次我们在酒吧遇到了那个“负心汉”的朋友,她以为她是这个世界中被男人用最狠心恶毒的方式甩掉的倒霉女孩。不料他们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女人的内心就是玻璃做的,太过于脆弱,一得知自己的感情世界崩塌,就会上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码。

    很多人都会很容易地将“我爱你”说出口,并且一爱就要爱得“死心塌地”。

    其实,真正需要爱的难道不是我们自己吗?每个人都知道要自爱,可是我们真真正正应该要爱的是一个从生到死亡都陪伴着的自己,而不是那些“造梦者”给我们编织的梦,也不是那些“负心汉”给我们留下的依赖。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把太多真实的爱都给了那些虚无的存在,比如那些所谓的依赖和占有欲。我们甚至于用这些虚无的东西扼杀控制那个真正的自我、那颗真正跳动的心,而不是一触即碎的“玻璃心”。

    但是也真的只有倦了、累了、疼了、错了,才知道那颗心原本的模样,“玻璃心”不是越保护越让它受伤,不是越懦弱越容易碎。只是我们为什么要让它碎呢?为什么不能让它越保护越强大,越懦弱越坚强呢?

    不是掩耳盗铃的天真幼稚,而是那种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依赖,不是易碎的玻璃心,而是给予彼此温暖的安静与自在。

    为了你想要的生活,你首先需要讨好你自己。对自己说:“放下依赖,放下‘玻璃心’,坚强地站起来吧!摒弃过去的懦弱,选择做内心强大自己。”

    你的梦想如今在何方?

    我高中同学跟我说,他的学校是一个说出来根本就没人听过的破大学。

    大一那会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进了这个学校就完蛋了,毕业之后也没什么出息,干脆破罐子破摔算了。

    只有他不服输,说自己以后要开公司,要创业,而且公司还要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年上市。从此之后,大家就赠予他一个外号,“梦想家”。

    “梦想家”果真是“迷”得很,刚上大一,他就很少出现在课堂上。他说学校的课太泛泛,根本学不着什么实在的东西。于是,他跑到别人的外教课上,找那些外教和留学生去练口语。同学们看他连做简单的自我介绍都磕磕巴巴的样子,觉得他真的是在做梦。

    就这样,到了大一的下半学期。他同学们都在传:“梦想家”休学了。甚至还有人说:“梦想家”去当兼职翻译了。

    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觉得邀请他当翻译的公司真是见了鬼了,是个人都能当翻译,以为翻译这么好当呢?可是学期末,“梦想家”在团日活动上来了一段英文演讲,真的达到了跟外国人交流的水平了。

    大二的脚步临近,这时听跟他熟络的朋友说,“梦想家”去一家公司打工了。很多同学都嗤笑道:“给别人打工?难道他说的创业开公司不了了之了?”

    直到大四的时候,他们才得知,“梦想家”在打工期间结识了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一段时间之后,这位大叔邀请他一起创业,于是二人都开始筹钱。

    当时,他班里有不少同学都收到了他借钱的信息,但就像约好了似的,没有人想借给他。只有外班几个跟他不错的人凑了一笔钱给他,之后就再也没有他的任何信息了。

    “梦想家”就这样凭空消失了,他身边的人都说,那几个借钱给他的外班同学上当了。

    直到几年之后,大家才得知他的公司真的上市了,虽然比他预计的晚了两年,但也是实现了。随后大家问他消失的这段时间去了哪里,他说他在筹备公司的同时顺带给别人打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虽然并不是特别高的薪水,但是养活自己足够,并且有条件让自己去享受生活。

    那个跟他合作的大叔教会了他很多东西,他对“梦想家”说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经营不善的话,就更别说去经营公司了。所以,他消失的这段时间,是拼命地赚钱和去学习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新公司去筹钱。

    你觉得对于实现梦想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梦想家”不傻,也不迷,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选一条怎样的道路。

    一群迷茫的大学生,笑话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这本身才是件好笑的事。

    现如今,我们变得越来越羞于谈梦想了,甚至都羞于去谈自己的生活。当别人问起我们的梦想的时候,更多的是迷茫。

    当下,很少再有人拿“梦想”这两个字去高谈阔论了,“梦想”似乎只是在舞台上才会出现的词语。而我们的生活,就像我们的收入一样,仿佛成为了自己的隐私。

    为什么在生活中突然就没有人愿意谈梦想了?因为我们害怕呀,害怕一个连生活都经营不好的人,说梦想会被人嘲笑。就算说了,也不会换来仰慕,而是对方的一句:“你能不能分清梦想和现实?”

    什么是现实?生活就是现实的写照,当我们羞愧得说不出梦想的时候,不正是因为我们底气不足,知道我们的实力经营不了我们的梦想吗?其实并不是因为我们不说梦想,而是我们没有实力来经营好自己当下的生活,那又拿什么资本去经营遥不可及的梦想呢?

    sunshine组合刚刚面向大众媒体的时候,大家对于这个组合冷嘲热讽:“长成这样还能当网红?”“能再丑点吗?”。

    可人家选择了当明星的路,也在为了当明星而努力着,这有什么好嘲笑的呢?如果是你,未必会比她们做得更好。

    至少她们可以强大地走自己选的路,至少她们敢大声地把自己的梦想说出来,至少她们能清楚地知道她们的梦想是什么,至少她们能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好,让大家关注,最后能成为明星。

    对于她们来说,这就实现了她们的梦想了。

    人有了物质才有了生活,人有了生活才能谈理想。

    在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之下,我们早该适应如今社会的这种生活状态了,要么没有梦想,要么提升能力。而我,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哪怕梦想遥不可及,也要努力一步一步去接近它,哪怕生活再艰辛,也要学着安顿好,不是吗?都什么年代了,难道还能被生活打倒了不成?

    人生会有三次跳跃进式的成长。

    第一次成长是发现自己已经生存不下去却还为了生活奋力拼搏的时候。

    第二次成长是不管怎么努力赚钱、怎么改变自己,都觉得不会靠近梦想,但还是会对生活抱有一丝期望的时候。

    第三次成长是已经知道有些事情的结局难以改变,有些梦想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但还是依然愿意经营好生活,为梦想而努力的时候。

    所以我们不要在还没好好经营生活的时候就让生活先夺走我们追寻梦想的光芒。安顿好生活再谈理想,这很重要。

    不要在最初的岔路口就停滞不前。即便选错了也无妨,人永远不怕在路上。

    “功利性”的友谊怎么了?

    前两天,落落突然被一个自认为她在这一年里最好的朋友发朋友圈讽刺了。

    他的原话大概是:“经常有人问我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冷漠,那我现在就告诉你们,你们又不拿真心出来交朋友,老子热脸贴冷屁股贴得心寒不行吗?”

    对,落落就是那个被讽刺是冷屁股的人!作为一个想当年被好几个人说交朋友特别真,感觉都是把心掏出来的人,她竟然一时无言以对。

    事情起因大概就是,落落作为一个“拖延症晚期患者”,在别人论文都交了“八百年”进入期末总复习的时候,她还是苦兮兮地跟在学姐的屁股后面改论文。

    她忙得差不多了,打算关心一下自己的小伙伴,却发现她们全是用同一张冷漠的脸对着她。

    首先,落落开始试着用厚颜无耻的精神若无其事地强势插入,然而这对于她们来说并不起任何作用。无比耿直的她,只好开门见山:“你们最近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为什么?”

    她们对落落说道:“我觉得你交朋友不走心,没有事基本不会联系我们,一旦联系我们,不是有问题,就是让我们帮忙占座签到……我们不想你只在有事的时候才来找我们,没事的时候就谁也不管不顾,只是自己忙自己的。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对于你来说只是‘功利性’朋友罢了,并非好朋友。”

    落落听后突然陷入了沉思,这么多年,她身边的朋友来了又散,真正随时间沉淀下来的好像两个手差不多也够数过来,突然发现这些人都是些所谓的“功利性”朋友。

    微信通讯录里面静悄悄躺着的好多个僵尸好友,有的多达几个月都不会问候,而一旦联系,大部分话题的开启都是各种各样的有求于人:

    落落姐啊,你是不是研究×××的,快发点儿资料给我。

    落落啊,会不会做这个表格啊?快帮我弄一下。

    落落啊,我要买这个能不能帮我带啊?

    简直单刀直入一点儿铺垫都没有,觉得特别理所当然。

    大概所有的朋友都是从伙伴开始的吧,一开始“伴”很重要,整天腻腻歪歪黏在一起形影不离。而我们所谓友谊的小船,都是在还没有腻歪在一起之后,不知不觉中升级为巨轮。那些无法抵挡时间空间距离的小船自然也慢慢沉入深海,偶尔也会闪现一会儿。

    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想对整个世界都尽量展现出最大的友善,交起朋友来也是“用力过猛”。慢慢地,突然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了,交朋友似乎也变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想要面面俱到照顾好每个人的情绪,想要跟得上每个人的谈话,想要融入每一个小集体,都变成了一件需要耗费大量心力的事情。大多数时候甚至还不如自己一个人来得自在快活,偶然遇到一个相处起来没什么压力能畅所欲言的人,简直就像中了彩票一样。

    突然发现找一个臭味相投的朋友其难度不亚于找对象。

    其实话又说回来,俗话说:交朋友易,守朋友难。这次更发现“功利性”朋友的可贵。平时无事大家都各忙各的,偶尔互撩调节一下心情,没有人回应也不会觉得友谊的小船会因此搁浅。

    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榨干“功利性”朋友的每一点价值就是一个天经地义的选择,更棒的是没有一个人会有怨言。这就是我们友谊得以升级为巨轮的谜之相处模式。对,我们就是要这样“厚颜无耻”。

    “功利性”的友谊怎么了?

    在形容友谊的时候,我通常会用一个极酸的句子:朋友,相信我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我有一个高中的好基友,我跟她大概维持一学期聊一次的频率,之前得有个一两年没有联系了。

    前段时间,无聊的我寂寞难耐,莫名又勾搭上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她,吐吐槽:“找工作好难啊,毕了业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压力好大啊!”她突然一本正经地说:“实在不行就到我这边来,我罩着你,我这边不错”。

    不知为什么,听到这句话的那一瞬间我真的被感动到了。

    总而言之,我们得珍惜身边的每一位“功利性”朋友。

    其实我觉得“功利性”的友情也是人生中难得的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当然,我承认“功利性”是与金钱和利益挂钩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是只有金钱才能解决的,毕竟也有凭我们的一己之力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往往这个时候,我们脑海里跳过的,就是我们储备的“功利性”的朋友。

    而后,他们会倾囊相助,从而使我们一时的困难得以化解,从困境中走出来。真正的友情并不是单向支取,而是双向的付出。当我们的“功利性”朋友遇到问题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必将也会无条件地付出。

    如此看来,大部分的友谊还都是带有几分“功利性”的。这种“功利性”通过我们彼此之间的积累不断地加重其重量,从而铸造了我们坚韧不催的“功利性”友情。正是这种我们之间的“功利性”关系,让我们的友情得以永远地储蓄下去,不好吗?

    选一个“功利性”的朋友,其实没什么不好。

    关于选择,你敢吗?

    跟大学舍友一起喝咖啡,她从口袋里拎出一件衣服,对我说:“看见没,这是姐当年考研的战服。”

    当时,她为了留在北京考研,特意去商场挑选了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就像要去打仗一样,并且给它起了一个很霸气的名字,叫作“战服”。

    我问:“那你后来考上了吗?”

    她说:“并没有如我愿呀。”

    随即我们相视而笑,后来我们都没有再去讨论跟考研有关的事情,然而“战服”这两个字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

    其实我挺佩服我那个朋友的。有的时候,我们自己能去主动地选择一些事情,敢于作出自己的决定,并且能承担一切后果,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相比主动的选择,被动的等待就让人省了力气。

    但是想想看,要是不敢给自己一次选择的机会,不敢给自己一次“穿战服”的机会,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掌握主动权是一种什么滋味。

    前年年底电影院上映《老炮儿》,我跟很多朋友专程去看首映。大家对这部电影褒贬不一,说什么的都有。不过至少我觉得冯小刚导演的演技是实至名归的。

    我喜欢《老炮儿》的原因其实再简单不过,因为人生中很多时刻是需要我们披上“战服”的。电影中那件军绿色呢子将校服就是六爷的“战服”。正是因为这件“战服”塑造出了六爷的不凡气场。披着“战服”,带着六爷的气场,自己对自己说:“走,放胆去搏一次。”

    要我说,管他呢,至少敢拼才会赢,别说是“战服”了,就算是“铠甲”我也愿意披,因为我敢!

    有部电视剧很多年轻人去追,叫《太阳的后裔》。韩国偶像剧中出现了一位在恋爱中占据主动权的女人,让很多人对此都非常讶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这部剧一时大火。

    当一位成熟女性在恋爱中觉得自己的恋爱对象与自己的价值观产生极大冲突的时候,她会理智地选择分手。这类成熟女性不会是被动的角色,而是时刻把握先机,她们永远是掌握主动权的那一方。对于自己的价值观,她们在任何人面前都敢于保护它。无论什么时候,她们都敢于对自己负责。

    墨墨是我的朋友中深藏不露但也不怎么出众的一个人。她永远不会在聚会上崭露头角,即便是去了,也会自己安静地找一个角落看着热闹非凡的我们。

    在她还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一直忙于工作,所以,墨墨从那时候开始就由奶奶来带,等到上小学之后她才开始回到父母身边。

    墨墨本质上其实是个很柔弱的女生,而在学校却是一个大姐大的形象,她说这个地位是她自己努力得到的。她个子很小,而且总不给人好脸色看,所以很多男生总是“捉弄”她。

    刚开始的时候,墨墨并没有反抗也没有采取措施,只是单纯地不理和忍受,直到她被“捉弄”的次数多了,她才决定开始行动。

    在一次放学之后她把捉弄她的领头人给教训了一顿。此后,墨墨小学六年一直是一个高傲的大姐大的形象。

    墨墨跟我说,别看她体型柔弱瘦小,其实她很小的时候就是一位战士。小时候跟那些淘气的男孩子一起打仗,长大些了就为那些备受欺负的小女孩打抱不平。

    墨墨的前男友是外地人,两个人感情甚好,前段时间正准备谈婚论嫁。但是墨墨的父母并不想找一个外地的女婿,为此双方僵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的几个月我才知道,墨墨毅然地分手了。她说她不想让他身处于一段可以轻易被地域歧视毁掉的感情世界里,也不想让他处于一个不接受他的家庭之中。

    我想,正是因为爱,墨墨才敢放弃吧。在墨墨的那段感情中,她就像是一个主动披上战服的战士,一个人作战,勇敢地主动出击,能承担自己选择之后所带来的结果,敢于面对自己。

    真正的勇士,敢于承担与面对一切后果。

    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如果真的有的话,自己就可以将人生重新来过,但也同时证明了自己的失败与懦弱,再怎么选择注定还是以失败和懦弱收场。

    在我看来,就算真的得到了后悔药,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为自己的懦弱而不敢承担随之而来的责任,也承担不起所作决定而产生的一切后果,而后必定会心生懊悔,从而作出另一种选择。

    作了另一种选择之后亦也不能为出现的责任和后果负责,再次心生悔意。于是就这样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不敢直面自己的人生,不敢扛起自己的责任,一味地选择去躲避。带着心中的羞愧去躲一辈子,却发现自己根本就逃不掉,只能甘愿做自己内心的囚犯和命运的奴隶。日夜倍受煎熬、堕落沉沦、永远找不到尽头。

    人生也好比一个赌场,不一样的是,庄家决定你的命运,赌客手上的筹码换成了你的人生。逃避不是我的风格,对于懦弱的人来说从来都是不屑一顾,又不甘承认自己失败弃子认输,更不可能自动弃权。

    真的输了吗?我不斗地主,不打麻将,不推牌九,也不炸金花,所有与赌有关的名称都与我绝缘。但是,现在我才发现,其实我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疯狂的一个赌徒,我在一局还没开盘前就已经知道这是一个必输的赌局里,还是毫不犹豫地赌上了我生命的全部。

    目的只是想教训一下庄家那张以为全局操控、自以为是的嘴脸。我拿着庄家给的运气在和庄家斗,这算不算是世界上最疯狂的赌徒?抑或我是最傻的一个赌客?那么,就放手一搏吧!

    我手里最大的底牌,就是:“我敢!”

    人生并没有彩排的机会,也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人生并不是盖高楼大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可以拆掉推倒重建;人生也不是朋友之间的请客吃饭,它只能AA制,自己为自己的后果买单。人生的船早已经扬帆起航了。

    就如泼出去的水一样,身为船长的自己请把握好航向。不要回头;如若回头,必将覆水难收。如果开辟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航向,当行到终点时能得到什么样的收获,都不要为此大惊小怪。

    有可能会它让你欣喜若狂,也有可能跟来时一模一样。静悄悄地来,静悄悄地走,得不到一丝云彩。不过也不必介怀自己的一无所获。

    自己敢于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并坚持航行到最后,就已经是众人眼中的佼佼者。为自己的人生付出汗水与泪水,不管结果如何,我只求问心无愧就好了。

    当有朝一日我站在众人面前迎接他们所谓的世俗眼光的时候,我可以披着属于我的“战服”满怀骄傲地说:“对于选择,你敢吗?我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