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一定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不为难自己,也想不被为难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变成洒脱的“自私鬼”

    朋友思思的父母已经离婚多年,却至今都未分居。

    思思说,从她有记忆的那天起,她的父母就每天争吵个不休,甚至当着她的面摔东西。虽然她的父母早已离婚多年,但是在街坊邻居眼中,他们还是一对模范“夫妻”,每天他们依旧一起上楼下楼,热情地跟邻居们打招呼。

    至于她父母多年都不曾分居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思思考虑,怕街坊邻居知道他们离婚的事情,会在思思背后指指点点说闲话。

    在思思看来,这是个很荒谬的托词。既然两个人已经决定离婚了,那么为什么各自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呢?离婚这个结果是双方共同决定的,既然决定了,就应该承担一切后果。

    两个不敢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能给思思带来什么呢?与其说是为了思思好,倒不如说他们其实是为了自己,他们不想让周围的人知道他们感情破裂,他们不想遭受邻居们的议论纷纷和指指点点。他们这么做,只是拿思思当挡箭牌罢了。

    思思说:“我觉得他们这样做,倒不如索性承认,其实是他们自己忍受不了离婚给他们带来的‘流言蜚语’。”

    我点点头。确实,有的时候选择“自私”,其实并不是一件罪大恶极的事。人生来就是“自私”的。要知道,“自私”并不是人的劣根性,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女娲用泥“制造”出了人类,其实她当时只是为了不让自己那么寂寞;耶和华给亚当提供舒适美丽的伊甸园,其实只是想找一个人为他看守智慧树;黄帝和蚩尤昏天暗地地打了一架,只是为了夺得部落首领的头衔。

    就像有的人愿意燃烧自己,照亮世界一样,有的人只愿意烛照一方天地;有的人愿意牺牲自己,留香人间,而有的人只愿意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有人愿意化作泥土,养护生命,但有的人只愿意永葆青春。

    “自私”是人类的本性,我们不可逆转。与其像思思父母那样躲躲藏藏,倒不如勇敢地选择面对心中的那份“自私”。正视它、承认它,并把它勇敢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像思思父母那般,嘴上说是为思思的名声好,但是这种“好”的背后并不单纯。如果他们选择坦坦荡荡地把自己心底的那份“自私”说出来,就能让事情简单很多。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所作的决定负责,不管是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都要勇敢地去接受,遵照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去办事,不要掩饰,不要躲藏。与其逃避,不如大大方方地做一个洒脱的“自私鬼”。

    昨晚,好友墨墨给我发来微信说:“为什么我男友一跟我提及他之前与前任发生的事情,我就特别想克制自己对他的爱,感觉不想再去爱他了?”

    我说:“也许,你是觉得你男友的初恋不是你,你不甘心他的前任占据了他的整个过去,所以你不甘而又无能为力地想要放弃他。”

    墨墨告诉我:“我有的时候真想他们永远在一起算了,反正我觉得我爱他很不值得。”

    她问我:“我这样地爱一个人是不是显得很自私?”

    我说:“当然不,爱一个人本来就是‘自私’的,哪怕在别人面前我们的胸怀很宽广,但唯独对于我们自己爱的人不行。”

    在生活中,我们的爱能被别人接受是一件很值得让人庆幸的事情。“自私”是爱情的本质。对墨墨来说,她承认她爱他,是因为她想去爱,他值得她爱,爱能让墨墨感到快乐,并且能享受这份爱带来的喜悦。那么,这份“自私的爱”就是有意义的。

    没有爱,生命会太枯燥、太生硬、太没有弹性。这种“自私的爱”在我们的生命中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它是我们对于爱最本能的诠释。

    我们要直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勇敢地去面对它们。想想我们自己的人生,是极其短暂的。亲情、爱情、友情,这些感情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在它们面前,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坦然面对自己内心的那份“自私”呢?

    难道一定要等到我们逐渐老去的那一刻,才去怀念自己的初恋,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自私”地去爱过一个人吗?

    “自私”的爱情是一种信仰。面对爱情,我们不能总是逃避,有爱就要大大方方说出来。未来的路真的很长,未来的路相辅相成,我们一起坦然面对,一起去努力,相濡以沫地走下去,不给爱情留下遗憾。

    有些人说:这个社会究竟怎么了,倡导自私的被追捧,而倡导无私的却要被骂。

    对于这个问题,你要先弄懂什么叫“私”,然后再来探讨“自私”和“无私”的问题。“私”就是指个人的事物,而自己拥有的东西就是“私”,包括金钱、物质、身体和精神。

    在共产主义早期,我们确实是一个“无私”的时代。因为一切都是共产的,后来有了“包产到户”,让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包产到户”就是“有私”,是让“私”保值或者增加的行为,也是我们通常说的“自私”。

    从上面来看“私”是一种很个人的存在,它不是共产,而是私产。所以,“自私”并不是什么坏事。就让我们选择做一个洒脱的“自私鬼”吧,这样才能不负人生。

    镜子里面,像看到人生尽头

    年初,我带着重要文件去南方见一个客户。因为当时车子还没保养好,火车票又买不到,只能选择坐大客车出行。出门时,我憋了一肚子火,这种不开心的情绪,直到上车还没有散去。

    那天,正好赶上元旦放假,坐车旅游的人特别多,每个人都带着大大小小的包,车门一开,大家都“一窝蜂”地往车上跑。我放文件资料的包竟然被人把包带扯断了。我拿着惨不忍睹的包,找到了自己的座位,没想到前面的人竟然把她的行李全都放在我的座位上。

    我忍着气,耐心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请她把自己的东西拿走,谁知道她却翻了个白眼,完全不理会我。我当时气就不打一处来,与她发生了争吵。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跟人吵架。最后,虽然她还是把自己的行李拿走了,但我至今都还记得当时发火的场景。

    那天路上很顺畅,车也开得很快,两旁的树木和高楼飞快地后退,伴随着朝阳。沿途的风景确实很美,可那次我确实没什么兴致去欣赏。因为选择发火,所以我看什么都觉得来气,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愤怒的情绪,在我们到达目的地后,随着车上拥挤的人流和所有人写在脸上的疲惫,突然就烟消云散了。

    当我下车的那一瞬间,我心里不禁感慨:车上的人们来自各个地区,或许都是为了生活而在这座城市中奔波,假如之前我再耐心一些,请前座的人把他们的行李挪一下,他们或许就答应了,我们也不会因为这点儿小事大吵起来。

    曾经听朋友跟我说过这样一个谜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我想很多人一定知道答案是镜子,可是我觉得正确答案应该是人生。

    就像当时我在车上,如果能控制住愤怒,心平气和地与人沟通,就不会引发后面的争吵。有些事情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对待,换一个心态去面对,也许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当我们选择用微笑面对人生的时候,就像我们到达了一个从来没去过的地方,那里的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陌生的。我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彷徨、迷茫、畏惧,甚至手足无措,我们会经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但是反过来想想,其实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

    我们的一生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一帆风顺,经历过磨难和考验的人生才会更加值得珍惜。我们要慢慢去适应新的环境,去努力、去学习、去成长。遇到挫折的时候用笑容去对待。其实这世上真的是无难事的,最重要的是看我们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笑对人生,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当我们选择用消极的一面对待人生的时候,麻烦的事情就会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瞬时慌乱无措,我们会难过,或许会选择哭泣,选择愤怒。可是哭过之后呢?愤怒之后呢?不过是徒劳的。仅仅是在情绪上发泄了,图个一时的痛快。但是却没能找到事情本身解决的办法。哭对人生,则是对生活的逃避。

    人生是一面镜子,承载着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在镜子里面兜兜转转,即使到了尽头,也要寻找最好的自己。

    我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泰国有一位叫施利华的商人,他是商界拥有亿万资产的风云人物。但是一次难以预料的金融危机使他接近破产,面对生意场上的失败,他仍然笑着说:“好哇!又可以从头再来了!”

    生活也应该如此,失败和挫折会有很多,我们始终要用微去笑面对我们所经历过的每一次失败,就算在挫折中摔得面目全非,也要笑着站起来。

    我们每天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城市中生活,经历过快乐,也有过悲伤,有过成功,也有过一次次的失败。失败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成功使我们重新找到了让自己继续前进的信心。

    在我们人生的旅程中,微笑是最真实的语言,失败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微笑,让自己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在这次的失败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避免再一次走上弯路。这样,似乎每一次失败在生活中都起了重要的角色,现在面对的失败越多,以后人生中所遭遇到的失败就会越少。

    最后我们走上的一定是一条已经经历过风霜磨炼,平坦无阻的宽阔大道。

    人生如镜,镜如人生。

    镜子里面记录着我们的快乐与悲伤,成功与失败,它承载着我们的人生。我们沿着人生的道路一直走,走到尽头,回首望去,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风风雨雨都呈现在眼前。这时,我们可以很自豪地向生活露出从容的微笑了。

    你选择哭着面对人生,人生就会让你哭得更惨;你选择笑着面对人生,人生就会对你笑靥如花。一切,都只在你的选择罢了。

    你确定这里有你想要的生活吗?

    前一段时间,同学小罗给我打电话,跟我说她想换一份工作。我听了之后非常惊讶,有些不理解:这么好的工作,她为什么说换就换呢?

    小罗之前在国企的工作一直都很稳定,薪资也非常高。对一般人来说,这样的工作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为什么就这样放弃了呢?

    听我这样问她,她也感到很惊讶,她说她身边的人得知她要辞职之后都对她的做法感到质疑,甚至没有一个人支持她。我想原因很简单,大家想的应该都一样:比别人薪水高好几倍的工作为什么不愿意做。

    大家说,她这叫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过她仍然不顾任何人的劝阻,毅然辞职,去做她想做的导游。几年过后,她自己开了一家旅行社,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上周凌晨,她拨通电话兴奋地问我:“你猜我在哪里?”

    我睡眼惺忪地答:“国外?”

    她激动地说:“Yes!我在美国!我带团到了我一直想去的华尔街!”她去了华尔街,这是好多年前我们一起看旅游节目的时候,她说她梦想着要去的地方。她说当时别人对她的劝告并没有什么错,之前的工作很好,但是那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她选择跟自己的心走一回,因为当导游环游世界是她的梦想,她选择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因为她不想错过了之后让自己后悔。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太多人的建议。这些建议大部分都来自于我们的父母。他们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们哪些事情是能去做的,哪些事情是我们不能去做的。他们习惯了给我们安排日常生活,也习惯了为我们规划应该去读的学校。

    他们总是对我们说:“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听我们的对你没有坏处。”

    只是听他们的,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

    或许大多数的事情听父母的是没有错,可是这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梦想和目标,对于未来,也有自己的方向。我们所在的城市每天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任何的计划都有可能被这些变化打乱。

    所以,不管周围人怎么劝阻,我们自己的心中应该始终有一件内心真正想要去做的事情,当我们有足够的资本去实现梦想的时候,就大胆地放手吧,去寻找我们自己真正想要过的生活。

    朋友小乙,在大学毕业之后不顾父母的反对坚持要去上海打拼。初来乍到还只是个小文员,几年过后,他就当上了公司的高管,身价一下子翻了好几倍。

    有时候,正是因为我们心中最初的那一份坚持,才换来了我们梦想的圆满。如果我们当初听了周围人的劝阻,选择放下那份执着,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了。趁着我们还年轻,想要做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尝试,不去尝试又怎能知道结果呢?

    我们总在想,自己想选择的究竟是什么。或许我们现在拥有一份父母希望我们去做的工作,收入丰厚。只是我们每天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真的快乐吗?

    或许我们没有安稳的工作和高额的收入,我们早上六点钟在某个城市的出租房的被窝里爬起来,然后洗漱干净,六点半出了门,到街边的小摊喝一块钱的豆浆吃一块钱的油条,紧赶慢赶地挤上了七点那辆开往公司的车,想着今天没有迟到能在八点前打上卡了,然后走进大门挨个跟公司的同事打招呼。

    我们每天这样为了生活奔波劳碌,但是我们过得快乐,或许在旁人看来这样的生活平庸无奇,但这就是我们想要过的充盈的生活。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生活法则。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积极地去争取实现梦想的机会,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在乎别人的说法,没有必要活在别人给我们设定好的圈子里,要大胆地冲破一切阻碍。我们要证明给别人看,别人给我们的规划也许并不适合我们自己,只有我们自己争取到的生活才是最适合我们的。

    所以,不要照着别人给我们的导航去走属于我们自己脚下的路。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走我们的路,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然后坚定地对旁人说:“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们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依旧能过得风生水起。即便当初违心地选择了不喜欢的路,即便我们觉得时光晚矣。但还是要对生活说一句:我要改变。

    当你觉得这里没有你想要的生活,不妨听听自己的本心,选择一条让自己快乐的路,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当全世界都质疑你的选择时,你要大声告诉他们:我确定,这里有我想要的生活。

    你是因为什么留在这里?

    昨天傍晚,我和布布坐在咖啡厅聊天,工作上的压力让我有些疲惫,但布布却始终精神焕发。她是个潮州姑娘,也是我的大学同学。大学毕业后,她就选择留在了北京。

    我略带疲倦地问她:“北京生活节奏这么快,你为什么选择留在这儿?”

    布布毫不迟疑地说:“因为北京这座繁华都市,让我找到了我对生活的热情。”

    在这个给布布热情的北京城里,每天都有人带着憧憬和向往兴奋而来,也有人满怀无奈和伤痛黯然离去。当然,更多的人像布布一样,依然在这个城市里奋斗与坚守,或是麻木不仁,或是循规蹈矩,抑或是像打了鸡血一样地满怀激情。

    无论在他们背后掩藏的是什么样的心态,总归他们都在这个繁华都市的角落里演绎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相信,只要我们还选择在这个城市里继续生活下去,不管是你,是我,还是布布,总会有人时不时地问你一句:“哎,你为什么在北京生活?”

    这时,你会怎么回答?是如同布布一样,笃定地说出心底的答案,抑或是突然意兴阑珊地自我询问思量。

    不管处于哪一种状态,我相信,你总有一天总会找到答案。

    如果布布小姐当初不曾来到北京,那她的生活将如何继续呢?或许,她会做一份外表光鲜,实则无趣的国企工作;或者她会直接嫁为人妇,相夫教子;或许她会在她的家乡开一家小店,过着平凡悠闲的日子。

    或许有人会觉得选择稳定没什么不好,但安逸总是让人难以抗拒。就像是严冬里周末早上的热被窝,想一直在里面舒舒服服沉沦下去。但是,被窝睡久了,就会觉得生活太无趣,也会开始发懒。

    或许安稳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才是最安全的,但是只有安稳真的能让我们快乐吗?我们已然习惯于生活在最安全的地带,被父母、老师以及书本的汤匙喂大,我们习惯了只要有问题就去询问他们:“那些高原、深山及高楼的背后有什么?”

    我们就是这样总是满足于他人对我们的描述,永远活在别人的言语之中,似乎丧失了自己探究的本能。我们不再对外界的事物感到新鲜,心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原本的、清新的和清澈的。逐渐地,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

    遵循自己的想法,冲出别人为我们划定的安全地带,放弃一切去我们想去的任何地方重新开始,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生活一个机会,是目前为止对于我们来说最勇敢的事情。或许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胆怯,会退缩,但是很多路只有走过了,才会发现并没有那么难。

    蔡康永说:“十五岁时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十八岁时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十八岁时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二十八岁时出现了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人生的前期,如果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风景。”

    就像我之前说的,我曾经很想当一名画家,但成为画家的路太难走。或许有些事情我们觉得太难就丧失了最初的热情,其实选择试一试又何妨呢?

    高山如果总不去攀登,那就永远只能是一座山,我们只能远远仰望,如若我们亲自征服过,便成为你脚下的一方尘土。很多时候,生活就是这样,你给它机会,它才能给你风景。

    我们总是会遇到一种对生活失去热情的状态,对什么东西都得过且过,没有追求,觉得空虚。这一切可能只是由于我们长期处于“安全地带”,沉溺于寒冬早上的热被窝,被我们内心的畏惧所牵绊。

    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尝试一些新的选择,去走一条看不见结局的路,去不断地学着给生活机会,去寻找我们在一座城市中留下来的理由。

    现实告诉我,一条路走不通,可以换条路继续走,人生就是这样。虽然我最终没能成为画家,但是正是因为画家的路断了,我才能走上现在的路。这条路让我拥有了我想要的样子,生活富足,父母骄傲,难道这不是另一种成功吗?

    走另外一条路,我依旧可以在这座纸醉金迷的都市中过着我想要的生活。这座城市让我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这样还会离开吗?

    人生苦短,要为自己去探索!要为自己的生活寻求另一个出口,为自己的人生制造出另一条风景线,努力去寻找我们留下的理由。

    我一直坚信,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角落,一定有另一个自己,在做着我没做过的事,在过着我想过的生活。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另一个自己,只要我们愿意,就没有我们做不成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一个选择留在这里生活的理由,只要我们给自己的生活一次机会,生活一定会给我们不一样的风景。北京这座繁华都市,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乡愁是一条未读微信

    栾栾是我大学同专业的学姐,也是同一个团部的成员。整个大学期间,她都很照顾我。她毕业的时候,直接考取了国外一家学校,准备拿双学士。

    前不久,我们在微信上闲聊,我问她什么时候回家,她说“家”这个字仿佛好久都没有提过了,她也好久没有感受过家的感觉了。

    虽然那次我们的交谈并不是很长,但是字里行间都散发她对家的想念。

    就在上周,出国留学的栾栾突然从美国回来了,因为她太想念家乡了,所以很想回来看看。

    她说没出国留学之前,还在家乡的时候她不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当她离开家乡只身前往一个陌生的国度的时候,她才体会到那时在家的快乐时光是多么宝贵,可是出国之后这样的时光已经不复存在了。

    栾栾二十四岁生日是在国外度过的。当她吹灭蜡烛的那一刻,抬头看见的并不是亲人熟悉的面孔,而是那些跟她并不是很熟络的室友在那儿静静地注视着她。当她许完愿望睁开眼睛的时候,却看不到整日陪伴着她的朋友,她说那不是家的感觉。生日之后,她猛然间意识到自己是多么想念家乡的一切。

    我想,这就是栾栾的选择吧。一个人远离家乡外出求学,生活不会像之前那样清闲,也没有那么自由。她每天能做的就是去为梦想而拼搏。只有闲暇之际才能回想在家乡的美好生活,但是这样的时间对她来说太少了,不久就会被课业压得喘不过气。坐在窗边张望,却没有之前总在她身边叨念的亲人。

    我想当时的栾栾对家的想念早已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了。

    时间飞逝,我们不知有多少的光阴都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消失,留下的只有我们的泪水和对家乡的思念。

    闭上眼睛,静静冥想,回忆家乡,回忆一份久违了的温暖和美好,似乎有种强大的力量在不断地给予我们奋斗下去的精力和希望。

    无论我们在哪里,无论我们在外过得多么风生水起,我们的心是永远属于家乡的。家乡在哪里我们的根就在哪里,即使我们不尽如人意穷困潦倒,我们是家乡的人,家乡也会包容我们的一切,因为我们是她的孩子。在繁华落尽之后,我们都想回到家的怀抱。

    家不是点缀,不是生活的附属品,我们一点一滴的苦乐,都能在家中得以释放。家是一个甜美的地方,家是一种乡愁。

    像栾栾这样为了追寻梦想选择背井离乡的人有很多,乡愁始终伴随着他们。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黑夜中的一轮明月,乡愁是那根在我们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乡愁是雕刻在我们记忆中的古老童话,乡愁是人一辈子也走不出去的精神的家。

    乡愁就像被遗忘的一条未读微信,当我们打开它的时候,内心有着五味杂陈说不出的苦楚。乡愁更是我们心中的一份执念。这份执念使得我们对待生活、对待家,来不得半点儿将就。

    其实我是一个特别怀旧的人,刚上学的时候不舍得把娃娃送人,大学的时候不舍得把中学的一些小玩意和文具书本扔掉,工作后搬了新房,老房子里的那些东西也不舍得丢掉。

    同样,我手机上也是如此,不会轻易删除相册里的照片,有些学生时期的照片还一直在我的手机里珍藏着。除非存储空间实在不够了,才会适当地删一些。空闲的时候总会安静地坐在房间里翻看,怀念着学生时期的无忧无虑。只是可惜一切已经回不去了。

    都说学生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那时的校园就像我们的家一样温暖,处处都洋溢着纯真可爱的笑脸,可是现在这些记忆仿佛在我们的脑海中逐渐开始模糊了,那时候那种“家”的感觉也不是很清晰了,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想虽然远处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家”,但是那种少年时青涩的感觉早就已经深深地烙在我们心里了。

    我想即使我们再回去,还是原来的一切,那种心境,也跟之前不会一样了。

    所以这些回忆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就足以了。把对“家”的那份回忆与乡愁埋在我们心底,然后好好把握住我们眼下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感觉到更多美好的事物,更好地去欣赏这座城市,更幸福地生活。

    其实乡愁无处不在,它可能是我们儿时承载着童年回忆的布娃娃,也可能是学生时期陪我们经历过无数场考试的一支钢笔,它可能是我们心中向往的地方,又或是一条我们至今都没看的未读微信。

    不管它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乡愁这份情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选择自由与繁华,家就是你要承担的思念。

    朋友就是把美好带到你生命里的人

    我的好友苗苗,在跟我一起备战高考的时候,一起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那段时光里,我们一起上下学,一起吃饭,一起去上补习班,一起复习功课。有快乐共同分享,有苦恼共同面对。

    当然,我们也曾经任性地为一件小事吵得脸红脖子粗,也曾经相互发誓“再也不理对方了”。然而,过不了几个小时我们绝对就会嬉笑着把分开的东西重新放到一起。我与苗苗的那段美好的学生时光在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它将印证我们一辈子的友谊。

    记得有一次,我们两个跟随她父亲去天津出差。一路上,我俩贪吃贪玩,因此我们总和她父亲走散。我们两个总是自作主张去品尝各种当地的特色小吃;转眼的工夫我们会钻到一处名胜风景下摆弄着各种姿势自拍,留下我们瞬间的回忆;上了高铁我们竟然也不顾及她的父亲坐在哪个座位,而是先忙着找好我们相邻的位置,坐在一起吃零食聊天,无忧无虑。

    快乐的日子转眼即逝。不知不觉我们就毕业了,苗苗选择出国深造,为此她父亲卖掉了家里的店铺;而我则选择去大学报到,开始我的大学生活。

    我和苗苗就这样分开了,但是我们却一直没有断了联系,每逢苗苗假期回国,我们依然会在一起,小聚在某个朋友家中,每个人动手做一道自已喜欢的菜。

    苗苗总会出招,让大家一起玩真心话大冒险,一不留心,就会中招,就会罚她喝上一怀。那时候的开心和肆意欢笑,依然能与我们当年学生时期相媲美。

    而今,已各自步入工作岗位的我们,友情随着岁月的蹉跎变得更加牢靠,更加亲密。虽然我们在不同的国家,中间隔着一个太平洋的距离,每天都有几个小时的时差,但是我们心的距离始终没有变远。

    前段时间,我因为工作压力问题生病住院,当我心情沮丧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苗苗。

    苗苗跟我一同承担忧愁的时候,我心中的忧愁似乎就减少了一半。每当喜悦来临的时候,我首先想要分享的人也是苗苗,这时我的喜悦就成了两份。

    我知道,苗苗就是我真正的朋友,她可以分享我内心的喜悦,同时也能分担我的忧愁。

    真正的朋友,是在我出丑的时候,他不会讽刺我;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不会冷眼旁观;在我优秀的时候,他不会嫉妒我;在我把秘密告诉她时,他不会破坏我对他的信任。在我孤立无援的时候,他会用真诚的话劝解我,在我为生活琐碎的事情烦恼的时候,他可以陪我化解一切困难。

    朋友,并不是每天都要腻在一起,也不是每天都要联系,更不是有什么事都要汇报。朋友,越久越真,越平淡越纯,越真诚越久,我能拥有苗苗这么好的朋友是何等幸运。

    如果有人问我朋友的定义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朋友就是把美好带到你生命里的人。

    我们难过时,会想到朋友;我们在高兴时,也会想到朋友;我们在孤单空虚时,还会想到朋友。朋友在我们的人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人在世上不容易,能和一个人相识相知也不容易。与人相识便是缘分,与人相交就是上天给予我们更多的关照了。所以我们更是要加倍地珍惜我们身边陪伴着的朋友。

    我与小西从初中开始就是好朋友。我们一起升学,中考、高考,后来我们都上了大学。

    我记得读大一的时候,某天下雨我没带伞,站在校门口正愁,这时小西正好发微信给我,问我要不要跟他的朋友一起去吃饭,我向他说了我没带伞不过去了之后,没过多久他就出现在我面前,于是我们共同打一把伞去餐厅。

    大二的时候我失恋,哭得死去活来。小西没课就来学校陪我,给我讲他们学校有趣的事情,带我去看有意思的电影,不停地帮我转移注意力,让我不再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情。没多久,我就又重新振作起来了。

    那段对我来说漫长又痛苦的失恋的日子,是小西一路陪我走过来的,是他把我从那段阴影中拽了出来,至今我都心存感激。

    我很庆幸我能有小西这样肯付出的朋友。朋友就像小西在雨中给我送的那把伞一样,为我们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把最美好的东西留给我们。

    是啊,朋友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存在。他们在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与我们相识,他们陪我们走过无聊的日子,他们与我们分享着自己的青葱岁月,他们分担我们的烦恼忧伤。他们愿意为我们付出,他们愿意陪伴我们,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不孤单。

    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的回忆才够真实。不是那些年的青春才让我们记住他们,而是他们让我们记住了那些年的青春。

    最近一直和同事自嘲,说原来一直很喜欢听Hip-pop、Rap和RB的风格,总是觉得这些东西很炫酷。可是我踏出校园进入社会后的这些日子,我却越来越喜欢听老歌了。

    老歌歌词的字里行间,总是蕴含着一种岁月的积淀,这种感觉就像我们早已逝去的青春岁月。那种字里行间的深情都是那些潮流音乐所不能够替代和传达的。

    比如周华健的《朋友》。最初只是觉得歌词很朗朗上口,可是当我们到了不大不小的年龄的时候,才发现每一句歌词都足以戳中泪点。我与朋友在学生时代的那种肆意和狂欢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那份友情,那份感动,永远都会存在于这个城市之中。

    想想我们生活的城市,每天都有来来往往的人,与我们擦肩的人很多,和我们相识的人也很多,唯有与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屈指可数。除了亲人以外,还有另外一种与我们至亲的人,他们爱护我们,帮助我们,在乎我们,这种人就是我们的朋友。朋友是无可替代的存在。

    朋友就是我们得到对方的帮助不用说谢谢的人,打扰了不用说对不起的人,高升了不必改变称呼的人。他们可以和我们一起打着伞在雨中散步,也可以陪着我们在雨中奔跑。可以一起在海边沙滩上打滚儿,也可以一起进行某种遐想。我们有快乐,有欢笑,也有悲伤,那又怎样,我们一起并肩前行。

    人生在世,不可能永远只是一个人孤军奋战。当我们面临挫折与苦难的时候,我们需要朋友的援助与慰藉,这就是朋友存在的意义。

    好友就像夜空中的繁星,我们并不一定每天都能看得见他们,但是我们知道,他们一直在那里,照亮我们的生命。

    朋友,就是选择把美好的风景带到我们生命里的人。我们选择跟朋友在一起,才会发现生命原来如此美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