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必知的100个人生哲理-培养像富翁一样的赚钱欲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也可以用这句名言在赚钱上,那就是没有赚钱欲望的人永远成不了富翁。对于致富而言,顽强的个性,必备的知识与才能,及正确巧妙的思考技巧,无异于机器内部的硬件。大多数人不缺乏知识和才能,但却没有一个正确巧妙的思考技巧。拿破仑·希尔在遍访美国最成功的500多位富翁之后得出一个结论:思考即财富。

    1.变换角度思考,弱者也有大市场

    丹尼尔·洛维格是美国的亿万富翁之一,他的发财诀窍就是双眼紧盯弱者,在那里开发市场。

    50年代初期的日本不但是战争中的失败者,而且也是经济上的失败者。吴港是日本主力舰、航空母舰和其他巨型航舰的出产地,那里有巨大的海军造船厂。

    战争结束后,这些造船厂就被关闭了,上千的工人被遣散、失业,使这个地区陷于严重的、长期的、好像永难翻身的萧条境地。

    日本政府殷切地期望能对这个地方有点作为,却又提心吊胆地怕吴港会变成美国海军的造船厂和永久的军事基地。这一契机被洛维格紧紧地抓住了。

    当洛维格带着大量的现钞和更多的信用贷款,以美国公民的私人身份来到日本时,日本人对他大表欢迎。他们很快就和这个沉默寡言的老美达成了协议,并提出一些相关条件,例如,必须雇用日本劳工,使用日本的钢铁等。其实,对于洛维格来说,全都正中下怀——日本和他签订了长期的低廉的吴港造船厂的租约,外加令人羡慕的各种减免税赋的优厚条件。从那时开始直至今日,洛维格一直在吴港制造油轮、运铁矿石的货轮和其他船只。

    洛维格造的船越来越大,每一批新船与前相较,都能以更低廉的每吨运费率运更多的货物。最后,洛维格把船卖掉一部分,自己留一部分。

    洛维格的船队日益扩大,他在世界各地不断地增设新的轮船公司来经营这些船只——他的公司大多在利比利亚和巴拿马设立。因为,这两个国家给船主各种优待,包括赋税、劳工法和船只登记费等。洛维格更及时地为他那世界性的企业王国开拓新的天地。

    洛维格购买矿地和石油产业,其所需的运输工作,当然有助于他的航运事业。

    洛维格并没有满足这些,又创立储蓄借贷公司,以便调剂他王国的财务。他聚积的财富,在人类个人单独聚财的最高记录中占有一席之地。

    人生悟语:

    经商过程中,当你认为最弱时,可以在强者的天地里想主意,当你认为强大时,不妨在最弱的地方去寻找你的市场,真正的智者并不是满腹经论的“知识宝库”,而是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的人,名人之所以成名,就在于他们有超人的思维能力,他们能够在瞬间抓住事物的本质,并作出异想天开的决断。

    2.信息是人类取之不尽的资源

    亿万富翁哈默从莫斯科回到美国后不几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造成市面谷物紧张,美国政府下令,不准酿酒厂用谷物酿酒。

    哈默知道这个信息后,预测到威士忌酒马上要成为缺门货,当时美国酿酒厂的股票为每股90元,而且以一桶烈性威士忌酒作为股息,哈默立即买了5500股,因而得到了作为股息的5500桶威士忌酒。

    果然,市场上很快短缺威士忌酒,哈默不失时机地把威士忌酒改成瓶装,并贴上“制桶”的商标卖出去。于是,哈默的“制桶”牌威士忌酒大受欢迎,买酒的人群排成了长队,几乎围着马路绕了一圈。

    当哈默的5500桶酒只剩下3000桶时,一位叫艾森柏格的化学工程师前来拜访哈默。这位客人讲,如果威士忌酒掺上30%的廉价土豆酒精,数量可以增加5倍,而且这种混合酒的味道也不错。哈默的脑子里飞快地作了一番计算,如果这样一混合,他剩下的3000桶酒就能变成15000桶,哈默认为,在缺酒的年代,他的这种混合酒也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哈默立即以廉价买下了一家倒闭的甜酒厂,并把它改成土豆酒精厂,他从政府那里以低价买来了成千上万吨因生产过剩扔在地里的土豆,开始进行土豆酒精的生产。

    没过多久,这种混合酒制成了,哈默给这种酒取名“金币”商标。虽然这种酒里只有20%的好威士忌酒,商店还是愿接受。结果,商店周围又排起了新的长队,而且每名顾客只限购两瓶,哈默的混合酒供不应求。

    可好景不长,美国政府又公布了一项决定,谷物开放。这对哈默简直是一场灾难,“金币”酒的退货单雪片似地飞来。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主张关门大吉,倒闭算了。

    然而,哈默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他认为,战争还不能马上结束,即使战争马上结束了,美国经济也还不能很快走上正轨,他预计谷物开放时期不会很长。于是哈默下定决心,继续生产土豆酒精,他说:“酒精可以找到买主,而烂土豆却是无人问津的”,在哈默的坚持下,土豆酒精的生产正常地进行,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哈默果然猜着了,“谷物开放期”只持续了一个月。土豆酒精再一次成了畅销货,而哈默货源充足,无数加仑的土豆酒精被运到皮奥里亚,同那里剩下的陈年威士忌酒掺合装瓶,“金币”混合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人欢迎,哈默获得了巨大成功。

    人生悟语:

    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捕获信息,并为此做出相应的措施,你就争得了成功的先机。

    3.比别人领先的意识能赚大钱

    香港华达投资集团董事长李晓华被人们称为“北大荒走出的亿万富翁”,提起他,成大事者都翘起大拇指说“特神”。

    李晓华的神,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他在市场中能以不变应万变,随时改变经营方针,因此总保持着旺盛的竞争力,在市场中游刃有余。

    李晓华第一次南下广东,实现了他人生第一笔“巨额”投资,花4000元买了一台喷泉果汁制冷机,兴冲冲地回北京了。他选择了北戴河,那是北方有名的旅游避暑胜地,他出设备,一位当地的朋友出场地和人员,一间冷饮商店红红火火地开张了。那一个夏天,这台冷饮机出尽了风头。大老远避暑的人们,游完泳渴了,累了,或是在太阳下走乏了,看到这个清爽冰冷的大玻璃罐都被吸引住了。冒着汗的人们排起了长队,一杯接一杯,那种清凉、甘甜的感觉直沁心底。

    已届而立的李晓华尝到了实实在在的成功,他的喜悦溢于言表。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的商业敏感和决策能力充满了自信。

    李晓华的心思又活了起来。他在想,今年在北戴河独领风骚的冷饮机,明年肯定就不那么新鲜了,一些脑子动得快的人会紧紧跟上,那时,北戴河同样的冷饮机肯定不下100台,竞争激烈可想而知。于是他决定另辟蹊径。

    朋友得知他要将冷饮机就地让出,替他着急了:那简直是印钞票的机器呀?你怎么可以这么傻?

    然而,事实又一次印证了李晓华的超前意识。第二年夏天,这种冷饮机在北戴河海滨挤作一团,恐怕100台都打不住。

    由于李晓华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从而涉足新的行业也非常成功。

    李晓华看到当时的电影和电视根本无法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欣赏需要,所以他买了一台录像机和一个大屏幕投影机,在秦皇岛与人合作放起了录像,结果场场爆满,门口的票贩子把票炒到10元一张,仍有人解囊而入。

    生意干得十分顺手,他的过人才智在有意无意中充分展开、延伸……

    随后几年中,几笔漂亮的买卖使李晓华成为北京个体户中的知名人物,这时他算得上是北京响当当的大款了。当大部分中国人的商品意识还未觉醒的时候,他座下的新款式奔驰已在同行中抖尽了风光。这样走下去,日子完全可以过得舒舒服服。然而,李晓华丝毫没有功成名就的感觉,雄心无尽的他隐隐感到,更宏大的事业需在更广阔的世界中展开。随后,李晓华在香港成立了华达投资公司,凭借着他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在房地产市场上游刃有余,获得了亚洲地产界的称赞。

    人生悟语:

    随机应变相时而动,切忌贪婪无度。什么都会过去,一门生意不会永远红火,及时调整方向,多方面发展,才不致于在商业中惨败。

    4.机会来了别“客气”

    陆肇天夫妇是60年代从中国内地到香港的移民,他们既无第二代创业者多少得到父荫和良好的现成社会关系基础,又无本地创业者已在商场血战多年积累的经验,完全是靠披荆斩棘,历尝艰辛,闯出道路,是白手起家到成大事的成功典范。

    陆肇天刚到香港时,由于内地资历香港不予承认,所以被迫出卖体力,做小生意。最后他从一笔刀片订单中开始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终于办起了陆氏实业公司。

    1976年是陆氏实业公司第一次腾飞的时候。当时正是电子计算器萌芽之时,许多大厂家看到这一新产品,但是拿不准,犹豫不敢上手,想观察清楚再下决心。但陆肇天的小公司却没有那么多顾虑,看准这是投入电子计算器市场的有利时机,全力以赴,抓紧生产液晶电子计算器。正因为他及时早着先鞭,竞争者少,在市场上放缰驰骋,获得成功。等到群起效尤,市场饱和,陆氏已饱食远走,积累了经验和资金,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打下了新的基础。

    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陆肇天提供又一次契机,他看准了内地市场的巨大潜力和进行合作的有利时机,立即与内地开展合作。

    陆肇天当时便看到电视机是内地人民生活电器化的第一急需品,有庞大的需求市场,而率先生产黑白电视机,大量投入当时的内地市场,从而取得极大成功。及至内地人民生活要求提高,他又及时转产彩色电视机。由于已建立起的内地市场良好关系,公司营业额一直稳步上升。产品拥有广阔、稳定、可靠的内地市场。营业额中,85%来自内地。年产量已增至80万台,供应电视机套件给内地装配的厂家亦由7家增至12家。当年纯利润3430万元,可见业绩不凡。同时还不断在设计上推陈出新,如方形机身、平面直角、立体声等吸引客户,成为较早与内地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得到有力支持的香港电子业先驱。

    人生悟语: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当机遇来到身边时,抢占先机,全身心投入,一定别“客气”,最好“贪”一些,才能在同行中遥遥领先。

    5.该出手时就出手

    曹光彪是香港富有开拓精神的实业巨子,注视到香港现代产业的空白华人航空的巨大发展前景,曹光彪迅捷联合包玉刚等几个大财团筹建了华人航空公司,取名“港龙”。孰料筹备容易开业难,香港航空久被英国资本的国泰航空公司独家垄断。港龙出世岂不争夺财源?于是英资不允,港英当局偏袒,与之交涉十分艰难。

    “香港已经有了经营良好的国泰航空公司。”港英当局道出拒绝批准的理由。

    “市场讲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不凭主观认定。”港龙坚决维护开业权利。

    “支持国泰是当局的航空政策。”港府蛮不讲理,以势压人。

    “人人有权维护最高法则,谁都可以对破坏贸易自由者诉诸法律。”港龙警告对方。

    谈判历经半年,港英当局理屈词穷,只得批准港龙航空公司开业。曹光彪随即全力以赴地进行各项准备。正当一切就绪、只待开航之际,香港空运牌照局却跳出来设置障碍,仅仅发放拉美、西非等冷僻航线的空运牌照,迫使港龙航空公司开业伊始就陷进亏损的泥潭——少飞少赔,多飞多赔,营运越久赔钱越多,赔不起就关门大吉。港龙为跻身热门航线,只得重开谈判。

    “根据平等竞争原则,本公司申请飞往美国的空运牌照。”曹光彪说。

    “不行,一条航线只准一家经营,香港至美国航线已经有国泰航空公司经营了。”空运牌照局官员冰冷地说。

    “为什么一条航线只准一家公司经营?”曹光彪问。

    “这是规定,本局只能照章办事。”空运牌照局官员关死大门。

    此后曹光彪申请日本、中国大陆等热门航线的空运牌照,皆被空运牌照局官员以“规定”、“照章办事”的官话一口回绝,无论如何交涉,总被对方关死谈判大门。

    备受钳制的痛苦、屡遭白眼的屈辱、投拆无门的忿懑,终于使曹光彪想起指桑骂槐之计,决计用其要义打开谈判之门,在谈判桌上得到自己应得到的东西。于是他撰文、写信、发表谈话,强烈呼吁社会、敦促舆论,还港人以公正。

    一针见血的揭露、沉重有力的鞭策、震慑心灵的警告,被曹光彪淋漓尽致地写入一封封信中递交香港行政局、立法局和传播媒介。

    一直被曹氏指着鼻子挨骂的空运牌照局,尽管心有不甘,却不肯代上司受过,主动约曹光彪谈判,结果是谈一场发一张牌照,很快发了允许飞东南亚各国、日本、美国、中国大陆甚至还有尼泊尔等多条热门航线的牌照。

    曹光彪赢了……

    人生悟语:

    面对迎头而来的利益,该出手时就得出手。审时度势,强硬有度,要运用一切可取手段来保证自己目的的实现。

    6.身体力行,赏罚分明

    1946年,正是日本战败后最混乱、最艰苦的时期。松下幸之助认为:“在这么困苦的时期,我必须站在前面好好奋斗。为此,我今年绝对不迟到。”

    有一天松下幸之助走出家门,跟往常一样,先搭乘电车到梅田车站下车,公司的汽车在那里等他。可是,当松下幸之助到了梅田车站时,却未见到公司的汽车,等了一阵子之后,仍未见到汽车的影子。松下幸之助心想,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否则不会如此。于是,他不再等了,搭上市内电车,赶往公司。就在这时,他看到公司的汽车正朝这边驶来,便慌忙跳下电车,坐上公司的汽车赶去上班。可惜,到公司时已经迟到了10分钟。

    松下幸之助回到公司问司机迟到的理由时,发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疏忽大意而已。松下幸之助十分生气,心想:这样绝对不行。于是,决定将与此事有关的8名人员给予减薪处分,并在当天上午将此决定向公司员工宣布。司机因有直接责任,处以减薪,理所应当。可为什么要处分其他人呢?因为司机有上司,本应督促司机尽职,司机之所以会迟到,是由于他的上司未尽到责任所致,所以也要受罚。以此类推,上下共有8个人受处分。最上面的是社长,即松下幸之助本人,他把自己当月的薪水全部奉还给公司。

    迟到10分钟,处罚8个人,包括自己在内。松下幸之助就是这样身体力行,严格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

    人生悟语:

    赏罚分明,才能让人信服,否则必然使人心涣散。松下幸之助说:“企业团体内部的规章纪律要公平严格地维护。领导者要依照事实得失,公平而严格地施予适当奖惩,才能使整个公司建立起良好的制度,使公司的经营顺利开展。”

    7.永远微笑着面对部下

    规模宏大的福特“王国”的基业是亨利·福特一手缔造的,他成功的经营谋略一直被人称道。福特二世、三世的经营谋略同样高超,他们在世界企业经营宝库中都留下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好经验。

    忘掉过去,笑迎未来,是福特公司在几十年的经营中,形成的“黄金原则”。恐惧未来的人就怕失败,这限制了人的能动性,因此必须对未来持豁达的态度,并且笑迎未来。失败能为人重振提供契机,过去的东西只有当它为进步、为未来揭示出通路和方法时才有用,其他一概忘却。

    福特公司在“剥削”工人的策略上也很有技巧。老福特在公司财源滚滚,红利高达2000%时,高明地打出了“保护工人”的旗号,他把工人每小时的工资提高了2.5倍,从而一下子成了“薪资革命”中的英雄。

    福特深知,一味追求利润而丝毫不假惺惺地考虑工人的死活是不明智的,他必须设法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向心力,让他们对公司心存感激的同时死心塌地地卖命。亨利·福特曾大肆鼓吹:“工作应该是人生最大享受,而不会令人憎恨。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职工们并不只单单需要物质上的报酬,而且更应该改善他们的精神层面。像这种追求物质和心灵满足的职工,对工作的热诚心一定很高,这对他个人及社会都是好的。我自认福特公司应该是全体人民生活水准的代表,甚至是其他国家追寻的目标。”

    像福特这样微笑着向工人伸出榨取利爪的巧妙剥夺者,实在是令人“叹服”!

    美国玛丽·凯化妆品公司创办人玛丽·凯是当今美国企业界最成功的人士之一。她现身说法,侃侃道出了微笑的重要性:

    作为玛丽·凯化妆品公司的董事长,玛丽也有受挫和沮丧的日子,但她决不会因沮丧而忘记自己应该激励部属的位置。每当她处于愤怒状态时,她总是深深地叹一口气,然后将嘴角抬高,做出微笑。

    玛丽认为,热忱微笑具有传染性,而且它还会像野火般迅速蔓延。公司的员工常会感染老板的人格;一位老板的微笑和积极的人格也会渗透到整个员工身上,假如老板是冷酷和傲慢的家伙,那他的企业也就很难出现朝气蓬勃的局面。

    如今,玛丽·凯化妆品公司已成为拥有20万名员工的国际性大公司,这一惊人的发展速度,无疑是与玛丽的乐观和微笑分不开的。

    人生悟语:

    有时候,能使你获得成功的往往不是豪言壮语,而仅仅是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并显现出惊人的魅力,那么我们又何必吝啬生活中的一个微笑呢?

    8.对合作者不要要求过高

    美国的乔布和沃兹在创建“苹果—Ⅱ”的时候,风险投资家马克库拉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实,最初光顾乔布和沃滋两位年轻人的并不是马克库拉,而是乔布的老板介绍来的名叫唐·瓦尔丁的人。

    当唐·瓦尔丁来到乔布的家中,看见乔布穿着牛仔裤,散着鞋带,留着披肩长发,蓄着胡志明先生一样的大胡子,不管怎样看都不像是一位企业家。于是,唐·瓦尔丁觉得不是很妥当,因为乔布和沃滋的外表将这位先生给吓坏了,他终于没敢问津这两位奇怪的年轻人的事业,而是把乔布和沃滋介绍给了另一位风险投资家马克库拉先生。这位英特尔公司的前市场部经理,对微电脑十分精通,他先考察了乔布和沃滋的“苹果”样机,最后,马克库拉问起了关于“苹果”电脑的商业计划,但因为乔布和沃滋对商业买卖一窍不通,两人竟然面面相觑,说不出任何话来。但马克库拉并没有失望,而是决定和这两位年轻人合作,并出任董事长。

    唐·瓦尔丁,一个因为和一个伟大的公司、伟大的创业擦肩而过而被人们熟知的一个人,他很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人,但就是因为乔布和沃滋的外表将他给吓坏了,因为他对合作者要求太高,而丧失了有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机会。但是马克库拉却与他相反,没有对乔布和沃滋求全,而是与他们进行了深度的合作,所以他成功了,他抓住了自己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机会。

    人生悟语:

    与人合作,千万不要对合作者要求过高,如果你对合作者要求过高时,你也未必该想想,你也是十全十美的。如果你的合作者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他还会与你合作吗?

    9.乐得装糊涂

    日本航空公司决定向美国麦道公司引进10架新型麦道客机,指定常务董事任领队,财务经理为主谈,技术部经理为助谈,组成谈判小组负责购买事宜。

    日航代表飞抵美国稍作休息,麦道公司立即来电,约定明日在公司会议室开谈。第二天,三位日本绅士仿佛还未消除旅途的疲劳,行动迟缓地走进会议室,只见麦道公司的一群谈判代表已经端坐一边。谈判开始,日航代表慢吞吞地啜着咖啡,好像还在缓解时差的不适。精明狡猾而又讲求实效的麦道方主谈,即把客人的疲惫视为可乘之机,在开门见山地重申双方购销意向之后,迅捷把谈判转入主题。从早上9点到11点半,三架放映机相继打开,字幕、图表、数据、电脑图案、辅助资料和航行画面应有尽有。孰料日航三位谈判代表却自始至终默默地坐着,一语不发。

    麦道公司的谈判代表自负地拉开窗帘,充满期待地望着对方问道:“你们认为如何?”三个不为所动的日本人礼貌地笑笑,技术部经理(助谈)答道:“我们不明白。”

    麦道的领队大惑不解地问:“你们不明白什么?”

    日航领队笑了笑,回答:“这一切。”

    麦道主谈急切地追问:“这一切是什么意思?请具体说明你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明白’的?”

    日航助谈歉意地说:“对不起,从拉上窗帘的那一刻开始。”

    麦道领队泄气地倚在门边:“那么,你们希望我们再做些什么呢?”

    日航领队歉意地笑笑说:“你们可以重放一次吗?”别无选择,只得照办。但麦道公司谈判代表重复那两个半小时的介绍时,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热忱和信心。是日本人开了美国佬的玩笑吗?不是,他们只是不想在交涉之初就表明自己的理解力,谈判风格素来以具体、干脆、明确而著称的美国人,哪里会想到日本人有这一层心思呢?更不知道自己在谈判伊始已先输一盘了。

    谈判进入交锋阶段,老谋深算的日航代表在“假痴不癫”上又使出了新的一手:装成听觉不敏,反应迟钝,显得很难甚至无法明了麦道方在说些什么;让麦道方觉得跟愚笨的人谈判,早已准备好的论点、论据和推理是没有用的,精心选择的说服策略也无用武之地。连日来,麦道方已被搅得烦躁不定,只想尽快结束这种与笨人打交道的灾难,于是直截了当地把球踢向对方:“我们飞机性能是最佳的,报价也是合情合理的,你们有什么异议吗?”

    此时,日航主谈似乎由于紧张,忽然出现语言障碍。他结结巴巴地说:“第……第……第……”“是第一点吗?”麦道主谈忍不住问。日航主谈点头称是。“好吧,第一点是什么呢?”麦道主谈急切地问。“价……价……价……”“是价钱吗?”麦道主谈问。日航主谈又点了点头。“好,这点可以商量。第二点是什么?”麦道主谈焦急地问。“性……性……性……”“你是说性能吗?只要日航方面提出书面改进要求,我们一定满足。”麦道主谈脱口而出。

    至此,日航一方说了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说。麦道一方做了什么呢?在帮助日方跟自己交锋。他们先是帮日方把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解释清楚,接着为问出对方后面要说的话,就不假思索地匆忙作出许诺,结果把谈判的主动权拱手交给对方。经过三轮谈判,日航代表以最低的价钱买到了最先进的飞机,大获全胜。

    人生悟语:

    给对手一个假象,让对手觉得你无知,而自己出其不意,抓住对方弱点反攻出击,不失为一个妙招。

    10.双赢合作,优势互补

    在与客卿的合作中,李嘉诚也很善于为他人谋利,做得仁至义尽。

    杜辉廉是曾为李嘉诚的事业鼎力相助的一个客卿之一。

    杜辉廉是一位英国人,出身伦敦证券经纪行,是一位证券专家。70年代,英国唯高达证券公司来港发展,委任杜辉廉为驻港代表。在业务往来中他便与李嘉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4年,唯高达被万国宝通银行购并,杜辉廉随之参与万国宝通国际的证券业务。

    杜辉廉是长江多次股市收购战的高参,并实际操办了长实及李嘉诚家族的股票买卖,因而被业界称为李嘉诚的股票经纪。

    但杜辉廉并不是李嘉诚公司的董事,他多次谢绝李嘉诚邀请他担任长实董事的好意,是众客卿中惟一不支干薪者。但他绝不因为未支干薪,而拒绝参与长实系股权结构、股市集资、股票投资的决策,这令重情重义的李嘉诚一直觉得欠他一份重情,总想着寻机报答于他。

    机会终于来了,1988年底,杜辉廉与他的好友梁伯韬共创百富勤融资公司,李嘉诚当即决定帮助百富勤公司,以报杜辉廉相助之恩。

    杜梁二人各占百富勤公司35%的股份,其余股份,由李嘉诚邀请包括他在内的18路商界巨头参股。

    这些商界巨头也得到过杜辉廉的帮助,所以接到李嘉诚的邀请后,便欣然允诺。他们都和李嘉诚一样不入局,不参政,目的仅在于助其实力,壮其声威。

    在18路商界巨头的大力协助下,百富勤发展势头迅猛,先后收购了广生行与泰盛,也分拆出另一家公司百富勤证券;杜辉廉任这两家公司主席。到1992年,该集团年盈利已达到了6.68亿港元。

    当百富勤集团成为商界小巨人后,李嘉诚等巨商主动摊薄自己所持的股份。其目的是再明显不过了,那就是好让杜梁二人的持股量达到绝对的安全线。

    李嘉诚对百富勤的投资,完全出于非盈利目的,他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报杜辉廉之恩。

    尽管李嘉诚并不想从百富勤赚得一分一厘,但李嘉诚持有的5.1%的百富勤股份,仍为他带来了大笔红利。这是因为百富勤发展迅速,是市场倍受宠爱的热门股,他不想赚钱也得赚钱了。

    90年代,李嘉诚与中资公司的多次合作(借壳上市、售股集资),基本上都是请百富勤担当财务顾问。身兼两家上市公司主席的杜辉廉,仍忠诚不渝地充当李嘉诚的智囊。

    因为有证券专家杜辉廉的鼎力相助,李嘉诚在股市上更是如虎添翼,挥洒自如,甚至对股市形成了强大的左右力。

    人性悟语:

    当今世界是一个合作的世界,任何一个想独立做事的人注定是成不了大事的。只有与人合作,善于与人合作,扬人之长避己之短,才能使自己的事业走向更辉煌的明天。凡成大事者都注重双赢合作,优势互补。

    11.行动比知识更重要

    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时,这位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 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

    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来这儿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统,教授才教了点皮毛,而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10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而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是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翁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博士后;而那位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富翁。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位小伙子则已绕过Bit系统,开发出了Bit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随之传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人生悟语:

    如果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成熟了才去做一件事,那只能是无休止的等下去了,成大事者总是想到就立刻去做,确定了目标就义无返顾的走下去。

    12.关心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有一天晚上,索尼董事长盛田昭夫按照惯例走进职工餐厅与职工一起就餐、聊天。

    这天,盛田昭夫忽然发现一位年轻职工郁郁寡欢,满腹心事,闷头吃饭,谁也不理。于是,盛田昭夫就主动坐在这名员工对面,与他攀谈。几杯酒下肚之后,这个员工终于开口了:“我毕业于东京大学,有一份待遇十分优厚的工作。进入索尼之前,对索尼公司崇拜得发狂。当时,我认为我进入索尼,是我一生的最佳选择。但是,现在才发现,我不是在为索尼工作,而是为课长干活。坦率地说,我这位课长是个无能之辈,更可悲的是,我所有的行动与建议都得课长批准。我自己的一些小发明与改进,课长不仅不支持,还挖苦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有野心。对我来说,这名课长就是索尼。我十分泄气,心灰意冷。这就是索尼?这就是我的索尼?我居然要放弃了那份优厚的工作来到这种地方!”

    这番话令盛田昭夫十分震惊,于是产生了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的想法。之后,索尼公司开始每周出版一次内部小报,刊登公司各部门的“征人广告”,员工可以自由而秘密地前去应聘,他们的上司无权阻止。另外,索尼原则上每隔两年就让员工调换一次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精力旺盛,干劲十足的人才,不是让他们被动地等待工作,而是主动地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在索尼公司实行内部招聘制定以后,有能力的人才大多能找到自己较中意的岗位,而且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发现那些“流出”人才的上司所存在的问题。

    人生悟语:

    员工是企业的支柱,没有了员工企业就难以为继了。了解员工的意愿,关心员工的精神需求,激励员工的士气,使之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服务,这才是一个高明的领导者。

    13.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

    很多啤酒商都发现,要想打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啤酒市场非常难。于是有人向畅销比利时国内的“哈罗”牌啤酒厂取经。“哈罗”啤酒厂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东郊,无论是厂房建筑还是生产设备都没有很特别的地方。但该厂的销售总监林达是轰动欧洲的策划人员,由他策划的啤酒文化节曾经在欧洲多个国家盛行。

    林达刚到这个啤酒厂的时候还是一个不满25岁的小伙子,那时他看上了厂里一个很优秀的女孩,然而那个女孩却对他说:“我不会看上一个像你这样普通的男人。”于是林达决定做些不普通的事情。

    那时的哈罗啤酒厂市场份额正在一年一年地减少,因为啤酒销售的不景气而没有钱在电视或报纸上做广告。销售员林达多次建议厂长到电视台做一次演讲或者广告,但都被厂长拒绝。林达决定冒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贷款承包了厂里的销售工作,正当他为怎样去做一个最省钱的广告而发愁时,他徘徊到了布鲁塞尔市中心的广场。广场附近的男孩铜像启发了他,这个撒尿的男孩铜像就是用自己的尿浇灭了侵略者炸城的导火线从而挽救了这个城市的小英雄于连。林达突然决定了他要做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第二天,路过市中心的人们发现于连的尿变成了色泽金黄、泡沫泛起的“哈罗”啤酒,旁边的大广告牌子上写着“哈罗啤酒免费品尝”的广告语。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市老百姓都从家里拿出自己的瓶子杯子排成队去接啤酒喝。电视台、报纸、广播电台争相报道。年底结算,该年度的啤酒销售产量是上一年的18倍。

    人生悟语:

    很多人之所以成功,只是他们比普通人多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并敢于独辟蹊径,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

    14.以退为进

    上海某鞋厂与日本某株式会社做成一笔布鞋生意,价值达160万日元,但因日方市场预测失误,加上运期长,布鞋抵日后已错过销售季节,造成大量积压,日方请求退货。按惯例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但中方却原则上同意了。消息传开,有关部门哗然,不少人表示不理解。然而中方同意退货的考虑还是颇有道理的。首先,货退回后,在国内销售并不赔钱,“出口转内销”还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而且日方支付所有退货运杂费用,中方没受任何损失。其次,这批货虽退回,但可用同等价值的一批畅销货替代,于是重新做成一笔买卖。再次,日方答应,以后再购货首先考虑此鞋厂产品。中方借以稳定了贸易伙伴。第四,日方如不退货会社就要破产,其不利影响必然波及并损害中方的利益。日方对中方的合作十分钦佩与感谢,鞋厂又保质保量地很快出口了替代的一批货,使日方大赚其钱,名声大振。中方的信誉也由此传播开去,日本几家客户立即来人来涵洽谈。鞋厂于是身价倍增,产品供不应求。这家株式会社还要求充当中方在国外销售的总代理,包销合同一订就是几年,并主动向中方提供国际市场的有关信息,两家合作得很好。

    人生悟语:

    福祸相倚。遇到变故时,处理得当,坏事也可变好事,退中也可得进,市场变幻无常,可以使人发财致富,也可以使人两手空空,功夫全在驾驭。

    15.让员工自己进步

    金利来的老总曾宪梓也十分注意这一点,他每次开董事会,倒会和茶话会时,总要提醒各级管理者认准前进目标,百折不挠,永往直前。同时他也时常给部下打气,使他们增加动力。

    有一次,一位较能干的销售部经理受命开辟某海外市场,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收效甚微,那位经理虽多方努力,仍是无显著成绩,不由忧心如焚,主动写了辞呈送交曾宪梓。

    曾宪梓当日就给了回复。那销售经理一看只见上面有这样一段话:

    你是不相信自己呢,还是不相信“金利来”。如果你不相信“金利来”,你现在就可以离开,如果你不相信自己,你晚上9点来找我,我可以给你讲一个“懦夫”的故事……顺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又加薪了。你不妨跟那地方的人多聊聊,或许会给你带来帮助的。

    读完信,那销售经理感到非常激动,立即打电话给曾宪梓,发誓不打开该市场,誓不再见曾总。

    他请了一帮智囊,闷在屋里三天三夜,冥思苦想,出谋划策。凭着他必胜的信念和“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终于打开了该海外市场,当年效果就翻了一番。

    后来,那经理致函曾宪梓说:“感谢你的鼓励,我将永远不会来听您的有关‘懦夫’的故事。”

    人生悟语:

    一个好的领导应该给下属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并设法激起他们对工作的骄傲与自尊,使他们以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和意识,自愿为你服务。

    16.与目光短浅者分道扬镳

    步入60年代,麦当劳公司发展前景十分良好,但问题也随之出现。就是随着公司连锁店的发展,麦克兄弟对公司发展的阻碍作用也愈来愈明显。

    事实也是如此,麦克兄弟的做法是与公司的经营方针背道而驰的。有一次,麦克兄弟竟然在没有通知克罗克的情况下,把克罗克投资营建的一家连锁店以5000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弗雷德冰淇淋公司。这桩买卖害得克罗克后来不得不以25000美元的价格从该公司手中买回权利。麦克兄弟甚至在他们自己经营的连锁店里改变了“麦当劳”的样子。有的经营者随意更改食谱,有的任意改变汉堡包的质量。麦克兄弟还时不时地到各地的连锁店中逛逛,指手画脚地乱来一通,几乎乱了公司的阵脚。

    面对这些情况,麦克兄弟既不道歉,也无任何内疚的表示。因为他们自始至终以为是他们的名字使克罗克获得了成功。

    对于面临的境地,克罗克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忍受,惟独不能忍受的是麦克兄弟对麦当劳公司的经营方针和价值观的背扳。任由他们自行其是地搞下去,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地区的连锁店,动摇军心。因此,只有彻底同他们划清界限,声明麦克兄弟不等于麦当劳王国,他们的想法和做法不代表公司,这才能从根本上稳固住麦当劳公司的根基,使公司持续健康地发展。

    克罗克想,公司要发展,就必须摆脱麦克兄弟的束缚,否则的话,公司就会步入歧途,它的美好前景就会毁于一旦。

    他首先通过其他人间接打探,问麦氏兄弟是否可以出让麦当劳连锁的契约权。麦氏兄弟起初并没任何表示,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显然是他们想抬高价格,狠宰克罗克一把。

    公司的高层领导们急了,一致主张直接同麦克兄弟谈权利转让问题。

    克罗克抓起了电话:

    “麦克吗?我是克罗克!我们不想通过你们的律师再兜圈了。我要你们直接回答,如果让出你们的全部权利,开价是多少?”对方开出了一个高价,简直是难以想象的高价——270万美元的天价,无异于逼人自杀,克罗克气得脸色都变了。

    270万美元,而且必须是现金,对于1961年的麦当劳公司而言,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在1960年已开业的220多家麦当劳连锁店的营业额为3780万美元,麦克兄弟从中获取的权利费用仅为18万美元,而公司这一年的利润仅为7万多美元,并且还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公司的债务是本身资产的x倍。要价之高,而又非买不可,克罗克以其经营家的胆识和魄力毅然答应了下来。经过克罗克及其同事们的艰苦努力,公司最终从多方面筹得了这笔270万美元的贷款。麦克兄弟与麦当劳公司交接全部连锁权利的协议最终于1961年签订了。公司从此摆脱了麦克兄弟的干扰,在统一的经营战略指导下,有了高速发展的基础。这一权利交接,使麦当劳公司在其发展的初期付出了非常高的代价。

    尽管看上去这是很大的代价,但从今天看来,这一决策所付出的高额代价是非常值得的。因为若当时不从麦克兄弟手里接管全部权利,按现在整个公司一年近300亿美元的销售额计算,每年就要向麦克兄弟支付1500万美元的权利费用。更何况若没有这一决策,90年代的麦当劳是否能成为麦当劳王国,恐怕就要另当别论了。由此可看出克罗克其人不同于其他人的高明之处。

    总而言之,麦当劳在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终于获得了自由独立,这样克罗克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事业了,270万美元终于换来了麦当劳的腾飞。

    人生悟语:

    目光短浅者,只看到了几步之遥,与之合作只会阻碍你的发展,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成大事者要不惜一切代价,踢开目光短浅的合作者。

    17.制造假象,为自己争得时间

    鲁伯特·默多克于1931年3月11日出生于墨尔本,他从澳大利亚一份地方报纸起家,奇迹般建立了一个空前的国际传媒帝国。

    1953年9月初,鲁伯特·默多克接管了他父亲留下的财产及阿德莱德《新闻报》,年仅22岁的他,从此开始了征服世界传媒业的历程。

    默多克父亲的生前好友里维特担任《新闻报》的主编,里维特在刚到该报社的最初两年,日子不好过,该报严重滞销,利润下降。里维特拼命工作才使报纸发行量升至7.5万份。因此,当鲁伯特·默多克来到阿德莱德这座保守的城市接管《新闻报》时的处境是,一个默多克家庭拥有的一份小报——《新闻报》,要同大公司先驱集团的分支《广告商报》展开激烈的竞争。他站在《新闻报》小小的白色办公室里回想过去,面对现实,感慨万分。

    《广告商报》的董事长劳埃德·杜马爵士在1953年初曾向伊丽莎白报价15万英镑购买《新闻报》这个小公司。对此鲁伯特·默多克的反应是“让这个建议见鬼去吧,我们将进行决斗”。《新闻报》主编里维特果断地决定向社会公布杜马爵士给别人的恐吓信,他们在《新闻报》上发表标语:“报纸的投标”,由此杜马爵士立刻受到舆论的攻击,社会舆论对杜马不再信任。

    《广告商报》董事长杜马于1953年10月24日推出《周日广告商报》,与《新闻报》的周末刊《邮报》相抗衡。当时《广告商报》的销量为16.7万份,大大超过《新闻报》的10.2万份,但《邮报》销售量高达17万份。由默多克掌管的新闻公司办周日版《邮报》时风格独特,这与《邮报》主编罗思·博兰有关,博兰把《邮报》设计得很漂亮,是双面印刷的大幅报纸,非常具有新闻价值。这对竞争对手《周日广告商报》形成巨大压力。

    两家周日报刊的激烈竞争,最后以杜马爵士失败而告终。1955年,两家周日报达成协议,把两家星期日报纸合并,两家各持新报纸的50%的股份,1955年12月,这两家周末版正式合并,但新闻公司赢得了有利可图的印刷合同,这就是事实上杜马已退出了报纸的经营业务,新闻公司控制了经营、印刷和发行报纸,得到管理费。这一合并可称为默多克传媒生涯中的第一个胜利。

    默多克喜欢自行其是,里维特也同样如此,不过两人配合得还较为默契。默多克比里维特年轻14岁,里维特是凯思爵士委托的鲁伯特的导师。默多克尽管因为商界礼节不得不穿三件套的深色西装,但他脸膛宽宽,看上去是一副孩童相,于是人们常称他为“娃娃鲁伯特”。他精力充沛,浑身的力量似乎即将迸发而出。到了报社,他让里维特来应付记者,自己亲手管理财务、广告、发行、工会和新厂。他对报纸的各个环节都仔细地严格把关。他常常脱下西服,在办公室卷起袖子,手上布满油墨,专心地研究印刷、广告,琢磨报纸经营的各个环节。默多克坚持削减开支,整个编辑部的人员不到40人,每天每个人的工作量极大,有人夸张地称,可能一天要有20个故事。后来他经常称自己在阿德莱德的这些岁月为他日后从事报业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默多克住在市中心,常下馆子,这一习惯伴随了他一生。

    他还喜欢豪华型美国骄车,常常载着主编里维特家的孩子疯狂地快速行驶并高声尖叫,以此吓唬孩子们,而他自己哈哈大笑。每逢周末,他都要去赛马场试试运气,他还喜欢去南威尔士州的布罗肯小山玩牌赌博。他还喜欢开派对,而这些派对也往往在赌博游戏中结束,人们常称他“孩子出版商”。他的赌博嗜好给他的竞争对手留下了一种错觉:这个年轻人成不了大器,不必认真对待。

    默多克和里维特在1957年4月,第一次发生严重的分歧。默多克订购了一台可以印72版的大型印刷机。正在国外进行每年一度的旅行的里维特从印度发回电讯,供新机印刷的第一期报纸刊用。里维特回国后发现,默多克把体育版从背版调到中间版页。他对默多克不打招呼就随便移动体育版而感到恼火,但默多克认为,背版必须卖给广告商。里维特对此愤愤不平:自己才是真正的主编。此事虽小,意义重大,默多克要自己当家做主了。

    人生悟语:

    制造假象,麻痹对手,给同行以轻敌惑,积蓄力量,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成功。

    18.稳中求胜,量中求质

    李嘉诚凭着对市场的了解,对推销的熟悉,在创办塑胶公司之后不久,就把第一批产品顺利地卖出去了。紧跟着他手里又接到了好几批订单,公司显现出了很好的发展势头。

    他把管理系统更加完善地扩大了。他又招聘会计、出纳、推销员、采购员、保管员,就是他自己也没有想投产后会是如此地顺利,简直就是一帆风顺。

    但在创业不久,一帆风顺、春风得意的李嘉诚便遭到了当头棒击。一家客户宣布他的塑胶制品质量粗劣,要求退货。李嘉诚不得不冷静下来,考虑产品的质量问题。

    推销员带回的客户的反馈,令李嘉诚不寒而栗,客户拒收产品,还要长江厂赔偿损失!

    “不怕没生意做,就怕做断生意。”李嘉诚此时的处境正中了后者。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没有了客户,企业靠什么生存,李嘉诚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产品积压,没有进账,原料商仍按契约上门催交原料贷款。李嘉诚上哪去弄这笔钱?他被逼急了,就说:“我实在拿不出钱,你们把我人带走。”原料商笑道:“你想得美!我们要你干什么?我们要的是钱!”原料商扬言要停止供应原料,并要到同业中张扬李嘉诚“赖货款的丑闻”。这又是一道杀手锏。

    真可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银行得知长江厂陷入危机,派职员来催贷款。被弄得焦头烂额、痛苦不堪的李嘉诚不得不赔笑接待,恳求银行放宽限期。企业的生机大权完全掌握在银行的手中,长江厂被逼到清盘的边缘。

    长江厂此时出现了严重危机,不得不裁员,被裁的员工家属上门哭闹,在厂上班的担心后路,忧心忡仲。那些日子,李嘉诚的脾气不免有点暴躁,动辄训斥手下的员工,向员工发脾气,全厂士气十分低落,人心浮动。

    黑云压城城欲摧。长江塑胶厂面临着遭银行清盘、遭客户封杀的生死存亡的严峻局势。

    质量就是信誉,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现在质量没有了,信誉也没了,那么企业的生命又怎么存在呢?李嘉诚竟然铸成如此大错,他深为自己盲目冒进痛心疾首。

    虽然大错已经铸成,但李嘉诚痛定思痛,决定力挽狂澜。

    李嘉诚的第一招是“负荆拜访”。

    首先要稳定内部员工的情绪,这是企业能否生存的前提条件。因此,李嘉诚向员工坦率承认自己的经营错误,并保证绝不损害员工的利益,希望大家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李嘉诚是个说到做到之人,大家很相信他的为人,于是大家都安下了心,工厂士气也有了提高。

    等到员工的情绪安定之后,李嘉诚就一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并向他们认错道歉,祈求原谅,并且承诺在放宽的期限内一定偿还欠款,对该赔偿的罚金,一定如数付款,一分一厘不少。

    李嘉诚向大家坦言工厂面临的空前危机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恳切地向对方请教拯救危机的对策。

    李嘉诚用自己的诚实和真诚感动了很多人。大家都是业务伙伴,长江塑胶厂倒闭,对自己同样不利。于是银行、原料商和客户一致放宽期限,使李嘉诚有了收拾残局、重振雄风的宝贵时间。

    李嘉诚的第二招是立即普查库满为患的积压产品,将其分门别类、选好汰劣,然后集中力量推销,使资金得以较快回笼,分头偿还了一部分债务,解了燃眉之急,缓了一口气。

    李嘉诚的第三招是利用缓冲的喘息机会,对工人进行技术岗位培训,同时筹款添置先进的新设备,以保证质量。

    李嘉诚百般努力,在银行、原料商和客户的谅解下,终于一步一步地捱过难关。到1955年,长江塑胶厂出现转机,产销渐入佳境。

    被裁减的员工全部回厂上班,并且,李嘉诚还补发了他们离厂阶段的工薪,令他们感恩至深。

    1955年的一天,李嘉诚召开全厂员工大会。他宣布:“我们厂已基本还清各家的债款。这表明,长江塑胶厂已走出危机!”

    员工们欢声雷动。

    李嘉诚心里激动万分,眼含热泪对全厂员工深深地三鞠躬,感谢大家在长江厂最困难的时候同心协力。之后,李嘉诚亲手又给全厂每一个员工分发红包。

    多次的挫折和磨难,使李嘉诚变得更加成熟稳重。正是这次反向的动力,促成李嘉诚由一个余勇可沽、稳重不足的小业主迅速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商人。后来,李嘉诚甚至说:“我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有那一次挫折作为基础。”

    这次磨难之后,李嘉诚就为自己立下了座右铭,并且把它做为一生的行动准则:

    “稳健中寻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

    人生悟语:

    质量就是信誉,信誉就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没有了,信誉也就没了,那么企业的生命又怎么存在呢?成功的商家切记稳中求胜,量中求质。

    19.大胆进行人事改革

    可口可乐称雄于世界软饮料的历史已达上百年之久。现在,每年销售达三百多万瓶,年销售额近百亿美元,总公司仅控制0.31%的原汁专利权,每年的收入在9亿美元之上,它畅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美国文化、美国精神的象征,在世界各地的众多媒体的评选和对消费者调查中,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第一知名品牌。难怪可口可乐的老板曾经夸下海口:有一天,可口可乐的厂房、机器设备化为灰烬,公司也没有一分钱了。但是,可口可乐会很快在这片废墟上重新崛起,因为他们有可口可乐这一无形资产做后盾。

    在可口可乐公司成功的众多理由中,善于选拔人才、利用人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罗伯特·戈苏塔就任董事长之后,他首先对可口可乐总部的高层领导集团进行了大胆的改组,减少了人数,调出一些表现平庸,缺少创见的高层管理人员,并从中层的经理中挑选出一些年轻干练、思想敏锐、有魄力的人调到总部来,成为核心层的管理者和组织者。

    在选拔这些人才之时,他特别重视寻找一些能够开拓海外市场和业务的骨干,使领导层更富于国际化。

    埃及出生的阿尤布、德国人哈勒、阿根廷人布里安·戴森都是在这次调整中新吸收进来的。

    罗伯特·戈苏塔的人才选择和调整策略效果十分明显,这些人进入领导班子之后提出改革本公司原来的营销策略,建议把直销法改为分散销售法,这种方法是把长期沿用的由本公司推销人员直接销售,改为将可口可乐原汁交给全国各地给全国各地或国外代理商,由代理商在当地加水、糖等配成可口可乐后进行批发零售。

    自从可口可乐采取了这一营销策略之后,不但在国内扩大了销售,而且迅速地扩展到世界各地,到目前为止,可口可乐公司的营业额收入有65%来自海外。

    可口可乐公司在戈苏塔的主持下纪律严明,员工工作认真负责,任何人在工作中表现不佳,都会被处分、直至开除。因为产品的特殊性,该公司规定,在夏季员工不准休假,因为夏季是饮料的最佳销售季节。与此同时,公司还特别关心员工的生活,增加员工的薪酬,对表现好、贡献大的员工给予奖励和晋升,从而激发大家努力为公司工作。在戈苏塔的管理下,可口可乐公司很快克服了困难,步上发展的正轨。

    人生悟语:

    腐朽的制度总是阻碍发展的,有效的人事改革使你的事业闪耀着永久的光辉。

    20.作他人情感路上的伴侣

    韩国十大财阀之一、鞋业大王梁正模就成功地做到了与员工忧乐与共,致使大家愿意与他同生共死。

    早期,梁正模在他父亲公司里做事,主要处理公司与代理商之间的有关事宜。在他的工作中,他并没有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简单的相互作用,相反他总是特别诚心地对待别人,所以与那些代理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梁正模突破了公司与代理商之间的“工具型”关系,更没有去算计别人,而是真心地和这些代理商交往。他总是能站在代理商的位置,替他们着想,充分照顾他们的利益。代理商们都愿意与他打交道。

    在日常交往中,梁正模常常关心这些人的生活,如果遇到困难,他总是鼎力相助,帮助他们,有时甚至在他们困难时,主动送钱给他们,这些都令这些代理商非常感动。当时他们虽无以为报,但他们把这一切记在心里,并把他作为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随时准备来报答他。

    这些人情资源成为梁正模创业初期的无形资产,而且这些无形资产迅速转化为有形资产。在他开始创业时,没有足够的资金,向银行贷款也很困难。以前的代理商们知道后,马上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帮他渡过难关,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代理商们筹足了钱,借给他,而且不要利息。在这些朋友的帮助下,梁正模的公司如期建成。

    不幸的是,他的工厂又遇到了几次火灾。每次火灾后,他又奇迹般地站起来,这又是得益于代理商们的支持,有的甚至拿出了空白支票给梁正模用。

    这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人心的获得是靠与别人同忧苦、共患难。

    梁正模开办了自己的企业后,对员工也是关心备至。当他和工人接触时,总是问他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上有什么具体困难。在获悉困难后,他总是想办法替他们解决。

    朴明镇是梁正模多花了几倍的薪水请来的一位技术高超的技师。朴明镇的家乡在平壤,由于朝鲜半岛的南北分裂状况,他与家人被迫分离。对亲人的思念,使他非常痛苦,面对这种状况,又无能为力,只有每天以酒解忧。

    梁正模知道这件事后,每天陪着他一起喝酒,到半夜才回家。这样的以人之忧为己之忧,深深打动了这位技师,他晚上不再去喝酒了,而是把全部的身心都放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上,使公司的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大大提高,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领先地位。

    梁正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

    人生悟语:

    人非草木,谁能无情。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自己热情的双手,给他撑起一片晴空。这样,当你身处险境时就会有人给你提供一个避风港。

    21.树立王者风范的作派

    本田宗一郎是日本摩托车、赛车和汽车王国里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人物。

    本田对日本汽车和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先后获得日本天皇颁发的“一等瑞宝勋章”,获美国底特律汽车殿堂“悬挂肖像及光荣事迹”的殊荣。

    本田先生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和他真诚为人、坦率处世是分不开的。

    虽然备受下属尊重,本田先生并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老好人。本田公司的技术干部都曾受到本田先生的严格训练。如果他们不注意,违背了本田的方针,那就会随时遭到一顿臭骂和拳脚。前董事长杉浦在任技术研究所所长的时候,在其部属面前便被本田揍了一顿。

    一天,杉浦正在办公室工作,突然一个部属通知他说董事长找他。杉浦急忙赶到本田那里,问有何指示,本田二话不说,猛力用他那粗壮的右手,打了杉浦一巴掌。杉浦不知何故,忙问:“董事长,到底出了什么事?”

    原来问题是螺丝钉的长度,比实际需要长了3毫米。

    “谁叫他们这样马虎地设计?是你吧!”杉浦还来不及解释,又挨了本田一巴掌。

    杉浦很气愤:“董事长,你怎么不听解释就动手打人?”他认为,设计问题,自己固然有责任,但我是有1000名部属的研究所所长,也有自尊心,没必要当众羞辱我。这怎么能干得下去呢?他于是想辞职回家。

    杉浦正要提出辞职的时候,猛然发现本田的双眼湿润润的,这是自责自己过于鲁莽?还是恨铁不成钢?似乎都有。杉浦顿时领悟到,董事长是诚心诚意要教导他,哪怕一个小零件也不能马虎,必须严谨、认真、细致,否则,不可能生产出顾客信赖的商品。这是董事长的“机会教育法”,打他是为了要大家了解技术、质量的重要性。一想到这儿,杉浦的怨恨情绪便消失了,于是对本田说:

    “对不起,我错了!我要好好改过……”

    “我也有错,不该随便打人。”本田脸上现出真诚的歉疚,井拍拍杉浦的肩膀。

    人生悟语:

    对待工作,丝毫来不得马虎。以王者风范感染你的员工要比敦敦教导更快地生效。

    22.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众所周知,DOS就是美国微型软件公司的著名产品,而这个公司的创办人兼大股东,便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电脑神童盖茨。很多资料显示,他是西方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

    他从小就很聪明,喜欢动脑筋。教过他的老师说,他的同学们都还在为某一习题皱眉头的时候,他就已经出色地完成了习题,开心地玩了一大会儿了。其他人即使再努力,盖茨的成绩仍远远在他们的上面。

    13岁他便开始玩电脑,中学时,刚刚16岁,他就已经设计出一套记录西雅图交通状况的电脑软件。别的孩子都仍然在处心积虑地为考试忙碌的时候,盖茨已创立了他的第一个企业——“交通管理资料库”。

    事情是这样的:

    西雅图郊区有个小城叫雷克塞德,盖茨在这里签了平生第一份合同,任务是设计该市的交通信息系统。他自己设计了一套记录交通状况的电脑软件,用这个电脑软件分析雷克塞德的交通系统,效果很好。

    人们用赞许的口气和惊讶的表情谈论着这个还在读中学的孩子:“神童,简直是个彻头彻尾的神童!”于是“电脑神童”这个特殊而肯定的名字便成了他的称呼。

    中学时代,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电脑旁度过的,学习功课成了他的业余爱好和兴趣。可是,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也许是因为他具有特别的天赋和超人的才气。

    就这样,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大学。在哈佛大学,他的兴趣还是在电脑上,主攻的也是电脑。因为勤奋而执著,聪明而能干,他成了那个年级最出色的学生,并且学习成绩也是历年来最出色的。

    正当其他人都带着殷切的期望注视着这个学生的时候,1975年,19岁的盖茨带着对未来电脑的憧憬,毅然决定辍学,离开哈佛大学去创业。他与一位电脑怪杰保罗·艾伦合作,成立一家名为“毫微软件”的电脑软件公司。

    很多人都被他的举动惊呆了,那么好的成绩,如此高的天赋,一流的大学和绝好的条件,是一个多么好的发展机会啊!可是他中途辍学,开办一个没有任何保障的小公司,弄不好就会鸡飞蛋打,两头都耽搁了。

    可是,他从小就是个主观意志特别强烈的人,超人的智慧和别人的掌声使他主观意志又多了几分自信和自负。他渴望成就,他渴望拼搏,他不怕流汗,希望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天空。

    他这样做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对社会状况和电脑发展有清醒认识的。他认为,电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没有实践,电脑便没有生命力,他从中学到大学学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为了将来的实践,与其在学校里安静地学习,不如在缤纷而热闹的世界里创建自己的公司,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电脑天才。另外,他认为,那时私人电脑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前景是不可估量的。他确信:将来每个家庭、每张台面都会有电脑。

    人生悟语:

    人生有许多道路,别人选择而你自己没选择的不一定就是错的,各人的兴趣不同,做自己认为对的,善待自己的选择。

    23.创新思维,远见卓识

    大家知道,霍英东是香港著名的大富,他的成功之道往往在于先行一步,“吃第一只螃蟹”。

    他进入生意场的第一步是在香港鹅颈桥市场开的一家杂货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他就卖掉了杂货铺,改做煤炭驳运生意。不久,他又和别人一起去东沙岛采集一种可以用来制药的海草。当然,他每一次入道或出行,都不是亏本的生意,而是有钱可赚的。

    20世纪50年代初期,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刚刚兴起,霍英东慧眼顿开,一下子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立即设立了立信置业公司。同行之中的人都纷纷投来怀疑的目光,不知这个默默无闻的新手是不是神经错乱了。

    他的第一招就令其他人刮目相看。在香港,房地产都是出售“整栋楼宇”,而霍英东却使用的是房地产工业化的办法,推行住宅与高层商厦结合的方式,并且采用“分层”销售、预定楼房、分期付款等新方法。同行一下子就觉得他的这种方法切实可行,纷纷效仿。只用了几年时间,霍英东就成为香港知名的房地产商人了。

    正当其他房地产商人全力以赴进行“房地产”大战的时候,霍英东的心中又产生出了新的主意。他想,大家都在全力修建房屋,一定急需大量的沙子。他马上花重金到国外买回来了大型挖沙船。这种大型挖沙船20分钟就可以挖出2000吨沙子,沙子进船就近卸货,白花花的“银子”就到手了。很多人看到霍英东“发”了,急忙奋起直追……可是,此刻霍英东已经取得香港海沙供应的专利权了。

    后面迫兵很紧,霍英东心生一计:众所周知,香港的土地寸土寸金,填海造地大有前途。他觉得,这一招必须下快棋!

    决心一定,他立即从荷兰、美国等地购买各种设备,放开手脚开始了香港规模最大的国际工程——海底水库淡水湖第一期工程。这一工程的开始,标志着外国垄断香港产业的格局被打破,霍英东也因此财源滚滚……

    人生悟语:

    商场如战场,时间就是生命。谁抓住了先机,谁就成功了一半。优胜劣汰,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创新者生,守旧者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