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南怀瑾:做人与处世-修身养性,最难莫过于改变自己(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古人在讲修身养性之道的时候会特别强调“静”和“忍”,诸葛亮的“非静无以成学”、“宁静致远”,曾国藩非常推崇“忍”的功夫等,这些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的“修身养性”,其实就是通过自我修炼来达到一种自我完善的途径,换句话说就是要把过去先贤们的美德才学化为自身的习性功力。

    南怀瑾说人的一生最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然后去征服自己,最后把自己改变过来。这就是修身养性。人生最难的修身养性就是自己对于自己的认识,人生最难的事业也就是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无欲则刚,无求品自高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一副脍炙人口的对联,也是一句世人耳熟能详的名言。简单的几个字给了人巨大的提示,指明了人生前进的方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诠释的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胸怀和眼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诠释的是一种无欲无求的表现。

    “无欲则刚,无求品自高”,提醒人们不要成了欲望的奴隶,面对欲望要懂得修剪,要能够克制欲望,做到清心寡欲、淡泊守志、清节长存。这样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南怀瑾说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要做到“弃天下如敝履,薄帝王将相而不为”,把皇帝的位置丢掉像丢破鞋一样,为了道德和自己的终生信仰以及人格的建立,可以不做皇帝,不要出将入相的富贵功名才是道德修养。

    南怀瑾说孔子所标榜的人格修养到了这个地步必然是真正的“坦荡荡”了。南怀瑾说“求”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对人生有所求就必定会怕人。例如向人借钱都会畏畏缩缩的。人要做到“无求品自高”就是要做到“君子坦荡荡”,养成“弃天下如敝履”,然后才可以担当天下的责任。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人认为在困难的时候有人伸手相助就是人生的贵人,有人认为在拮据之时能够得到援助便是一种机遇。其实人生在更多的时候依靠的还是自己,凭借自己而得到别人的赞誉。

    浙江宁波四明山中有一座寺庙叫做雪窦寺,庙里历代都出高僧。雪窦寺的寺名来源于雪窦禅师,因为雪窦大师以慈悲为怀,诲人不倦地传播着佛法真谛,品行高尚,在禅林中独树一帜,成为天下人仰慕的对象。

    雪窦禅师在出名之前就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他有着高尚的人品和修为,是世人学习的楷模。关于他进寺还有一个故事。

    雪窦有一天打算出门远行,刚走出门口的时候碰见了好友曾会。曾会看到雪窦的行装,看他要出行的样子,于是问道:“你这是要去哪里游行呀?”

    雪窦看到曾会很有礼貌地回答:“我可以去钱塘看看然后可能到天台去看看,只是暂时还没有确定。”

    曾会听他这么一说,于是就建议道:“我与灵隐寺的住持禅师关系很好,不如我写封介绍信给你带去,他看到我的信一定会好好地接待你的。”

    雪窦禅师不好推辞,只好带着曾会的信上路了。雪窦到了灵隐寺,并没有把曾会的介绍信拿出来求见住持,而是以一个外来僧人的身份在寺中过了3年。

    3年后,曾会奉命出使浙江,路过灵隐寺的时候便上山去找雪窦禅师,他找遍了整个寺庙也没有人知道雪窦这么一个人。曾会不相信,于是便跑到云水僧所住的僧房内,在一千多位僧众中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雪窦,曾会惊讶地问:“为什么你不拿着我的介绍信去见住持而是隐藏在这里?你是不是把我给你写的介绍信丢了?”

    雪窦看到曾会轻轻地答道:“不敢,不敢,我只是一个云水僧,什么都没有,所以不敢做你的信使呀!”雪窦说完就从袖里拿出原封不动的介绍信交还给曾会,曾会哈哈大笑。曾会将雪窦引见给灵隐寺的住持,住持知道事情后很看重雪窦的才能,等到苏州翠峰寺缺住持的时候,就推荐雪窦到那里去任住持。

    人生一世,有很多人往往会选择成功的捷径,但其结果往往令人反感。一个人如果没有本事而依靠身边的关系获得某一职位或者某一地位,那也只是徒有虚表的事情。对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而言,“站得越高,跌得越重”。只有具备真才实学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南怀瑾说一个人没有欲望就没有所求,那样就不会有求于人,不有求于人就不会受制于人,这样别人就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也只有这样才显现出自己的品行高尚。

    南怀瑾说一个具备修养的人就必须要做到“无欲则刚”,没有欲望就不会去想着追求自己的心中所求,既然可以达到无所求的地步就不会因为利益而受制于人。君子固穷,君子能够安守自己的本分,安贫乐道,那样的人品才是自然的高尚。做到这些才能够承担时代或者社会赋予的重任,也只有这样才能尽心尽力地做好生命里的每一件事情。

    不受外界影响,走好第一步

    南怀瑾说人生的出处就是人生的第一步,这人生的第一步很重要,如果在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时就走错了,那么人生就会永远地错下去。南怀瑾还举例说明了这个第一步的重要性。南怀瑾用辛弃疾举了个例子。

    宋代的辛弃疾,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人。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有“太保”的头衔,文武双全,充满了豪爽之气。中年的时候投身军营,能在敌人的区域带上万人渡江而来,向南宋王朝呈上了几次恢复国土的计划,但都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之后成了有名的文学家,也是有名的理想家。他始终抱着立身出处要正大的理想,不管表面的行为如何,他的立身出处始终是正大的。

    人各有志,“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液赶科场”;有人要入世,有人要出世;有人面对黄金万两眼睛都不眨,有人面对区区几百元就两眼放光。南怀瑾说一个人的立身出处非常重要,绝不可以受环境的影响,对于外来的权势、利益诱惑等,要做到“确乎而不可拔”的境界。不要因为别人而影响自己。否则人生很容易走向失败。

    一个师父带着他的门徒们要去非洲旅行,他们来到一家客栈过夜。客栈的老板知道他们是德高望重的师父,于是在他们入睡前来到师父的房间。他向师父请教关于他的两个妻子的问题。

    老板跟师父说:“我有两个妻子,一个美丽,一个丑。不过,问题出在我爱那个丑的妻子,讨厌那个美的妻子。”

    师父不解地问:“这似乎不太合常理,这是怎么回事呢?”

    店老板抱怨地说:“那个美的总是炫耀她的美丽,让我觉得她一点儿内涵都没有,我觉得她这样很丑;而另一个虽然很丑,但她意识到自己的丑时,她变得十分低调、谦虚,我觉得这样的她很漂亮,有一种温柔而含蓄的美。”

    师父听后笑着说:“那个美的因为长得漂亮,所以一直在展示她的美,因此长久以来她就变得骄傲了。人一旦骄傲怎么可能美丽呢?她变得很自我,自我的人会失去亲和的一面,张扬跋扈,这样就不容易让人亲近。但是,对于另一个丑的来说,当她意识自己是丑的,她就会从自身寻找突破,然后她就会意识到谦逊和温柔也会是一种美丽,所以你会认为她很容易亲近,所以你感觉得到她是美的。”

    那个老板困惑地说:“师父说得对,可就是这样让我感到很困惑,我爱那个丑的,但我却恨那个美的,请你解决我的困惑。”

    师父顿了顿说:“不要把聪明当做一种骄傲的资本,否则你就是无知的。如果你谦虚地认为自己是无知的,那么你就是聪明的。”

    几年以后,师父从非洲旅行回来,再次住宿在这家客栈。老板看到是多年前的师父,焦急地对他说:“师父,自从你走后,发生的事情令我更加困惑了。几年前你来到我这里,我向你提过几个问题,你把它们都解决了。但是,从你走了以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那个丑的妻子以她的谦逊为骄傲,变得自以为是而目中无人,现在我不爱她了。因为我发现她不仅身体是丑的,而且她的本质也变丑了。那个美的,她知道了自己的美中不足,是自己的骄傲破坏了自己的美丽形象,所以惭愧不已,至此以后也变得谦虚了。现在我开始爱她了,不仅是因为她的身体是美丽的,而且她的本质也是很美丽的。我想请教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师父淡淡地说:“我想我应该保持沉默,如果我这次说了什么,那么这个故事又会发生一次新的转变。所以,我保持沉默是最好的办法!”

    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奇妙,当一个美丽的女人炫耀自己的美丽时,她的人生就开始变得丑陋了。当一个聪明人炫耀自己的聪明时,他就开始变得愚蠢了。由此类推,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这就是人心的复杂之处。

    人的一个态度可以创造一种美丽,但同样也可以毁掉一种美丽。人只有保持着自己的本性,不随波逐流就会变得越来越好。人生最难得的是坚持自己、走自己的路,不受外界影响,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南怀瑾说一个人的人生第一步是很重要的,这个“第一步”不是单纯地指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志向、工作、环境等每次不一样的选择都是人生的第一步。这个第一步在选择的时候就要坚定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能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而有所改变,也不要因为只是一时的兴趣爱好就随便地改变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这样的人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南怀瑾说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应该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志趣等,如果朝令夕改那么就会对自己前行的步伐有所改变,这样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是半途而废,不能够有始有终,那么人生必定会因为失败而告终。

    人生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

    古希腊帕尔索山上有一块石碑,石碑上面刻着这样一句箴言:“你要认识你自己。”卢梭称赞这个石碑说:“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由此可见,认识自己是至关重要的。

    南怀瑾说:“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然后征服自己,把自己变过来。”南怀瑾还强调说这个“变”不是完全的变过来,而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独立的自我,否则人生就没有自己的个性了。因为世间的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一个人的长处很可能也就是短处,短处也很可能是长处。如果用的不当就会长处变短处,用得好就可能短处变长处。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人生最难的也是认识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看清楚自己。当人生遭遇困境的时候,拨开云雾认清楚自己就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了,这样才能更快而有力地解决眼前的困境。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很有名而且也十分有趣的故事,名字叫“斯芬克斯之谜”。这个故事流传得很广,深受人们的喜爱。

    传说中斯芬克斯是一个人面狮身的女妖,她把守着路口,只要有人来往她就向行人出一个谜语:“什么动物早晨用4只脚走路,中午用2只脚走路,晚上用3只脚走路。”谁能猜出谜底便放谁走;猜不出来的就要被女妖吃掉。

    其实现在的人都知道这个谜语的谜底是最简单不过的了。它的谜底就是“人”。但在当时是件很遗憾的事情,过路人很多都猜不出来这个谜语,因此丧失了性命,那个地方也因此让人望而生畏。很多人都不愿意从那里走。幸亏后来来了一位智者俄狄甫斯,他猜中了谜底,至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被女妖吃掉了。这名女妖得到答案感觉无地自容,于是就跳崖自杀了。

    人作为“人”,却不能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眼睁睁看着伸向自己的女妖的血盆大口而无能为力,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世人或许以为斯芬克斯已经死了,事实上她的阴魂并没有散去,人们人生路口上依旧会有一个又一个的关卡,毫无道理地向行人断喝:“要想过此路,谜底猜出来!”

    今天的斯芬克斯之谜已不再像当年那么简单、幼稚了,假若对人生的真谛没有认真的思考、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那么不仅不能顺利通过人生的诸多关卡,甚至一不小心会丢掉性命。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人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而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认识,然后做到真正地了解自己。人生的信心和希望来源于自己,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应该认清楚自己,这样才有利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准备开讲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开场白,而是在手里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听讲座的有200多人,看着演说家不说话,大家都露出了怀疑的表情。演讲家看了看底下的人群说:“请问,谁想要这20美元?”

    演说家话音一落。底下的很多人都把手举了起来。看着踊跃举手的人,他接着说:“我只有20美元,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送出去之前,我还想做一件事。”演说家说完就把手里的钞票揉成一团,然后再次寻问底下的人群:“现在你们谁还想要这张钞票,如果要,请举手。”人群里仍有很多人举起手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