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的作为-把握时机铸造辉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自己创造机会

    “我们有可能通过这条路直接穿越吗?”拿破仑问他身边的工程师们。因为这些工程师曾被派去探寻能够穿过险峻的阿尔卑斯山圣伯纳山口的路。“也许有可能,”他们回答得很牵强,“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的。”“那就前进吧。”瘦弱单薄的拿破仑坚定地说,他丝毫没有觉察到工程师们言语之中的弦外之音:那个山口似乎是不可逾越的。

    而与此同时,当拿破仑要穿越阿尔卑斯山的消息传到英国人和奥地利人的耳朵里时,他们只是轻蔑地报以无声的冷笑,毕竟那座神山从未有车轮碾过,是一片净土,也不可能有车轮能够从那里碾过。更何况拿破仑还率领着7万军队,载着成吨的炮弹、设备和物资,还拉着笨重的大炮呢!

    然而,当一向认为胜利在望的奥地利人正洋洋得意之时,拿破仑的军队却突然出现在了他们的视野中,这让他们感到十分震惊,被困在热那亚的马塞纳将军也因此从饥饿的境地被解救出来。拿破仑并没有像其他先行者那样被不可逾越的高山吓倒,他率领军队成功穿越了阿尔卑斯山。拿破仑成功了,他在世界战争历史上创造了奇迹。

    被人们认为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一旦被征服时,总会有人说,这个障碍在很久以前就能被征服;还会有人说,他们在征服这个障碍时遇到了任何人都无法想象、无法克服的困难,进而把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的事实说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好让自己从困难面前大摇大摆地溜走。尽管许许多多的指挥官有精良的装备,有必要的工具,有善于穿越崎岖山路的士兵,但是他们却缺乏拿破仑在困难面前的坚韧勇气。尽管那些困难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克服的,但是对于拿破仑来说,他只能前进,他只能自己创造机会并牢牢握住这个机会,才能够更胜一筹。

    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格兰特将军在新奥尔良不幸从马上跌落,受了重伤。这时,他接到命令要求他去指挥查塔努加的战役。当时,联邦军已被南方军重重围困,投降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了。到了晚上,敌军在四周的群山中燃起无数篝火,在漆黑的夜空的映衬下犹如点点繁星。而对于格兰特将军来说,所有的补给与供应线都已经被切断了,他只能强忍着身体的疼痛断然下令,挥师转移,寻找新的战场。

    转移战场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格兰特将军拖着重伤的身体,坐在马拉着的担架上指挥着军队前进。它们沿着密西西比河北上,穿过俄亥俄河及其星罗棋布的支流,一路艰难跋涉,走过茫茫荒原,最后,格兰特将军终于在4名士兵的帮助下,率领军队到达了查塔努加。一个伟大的指挥官到了!他的到来立刻改变了整个战场的局势,他能够扭转战局,而且也只有他才能够扭转战局。他的坚韧和毅力鼓舞了整个军队的士气。敌人仍然在一步步地逼近,但是在格兰特将军的身体还没有痊愈时,北方军就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回了周围的所有阵地。

    发生在这里的一切是完全出自偶然,显然是因为重伤的格兰特将军那不屈不挠的决心鼓舞和激励了整个士气,才扭转了失败的局面。

    把握机会,成就伟业

    意志力、勇气与决心是不是能够改变一切呢?否则为什么恺撒在发现自己的军队难以抵挡敌人进攻时,便拿起长矛,紧握盾牌,勇往直前,使得他的军队又迅速集结,最终大获全胜?为什么内伊在大大小小一百多场战投中总能化险为夷,使战局转败为胜呢?为什么温克尔里德的胸前深深插入了数根长矛时,他依然傲然挺立,冲出一条血路,让战友们步步进攻,踏上胜利之路呢?为什么佩里能够离开劳伦斯河,独自摇桨前往尼亚加拉大瀑布,让英国人的枪声从此销声匿迹?为什么贺雷修斯只带领2名士兵就让9万托斯卡纳的军队惊慌失措,瑟瑟发抖,直到穿越台伯河的桥轰然倒塌?为什么在联邦军不断溃败时,谢里丹将军赶到曼彻斯特,独自一人策马去往御敌前线,从而力挽狂澜?为什么莱奥尼达斯能够以寡敌众,在温泉关阻遏波斯的百万大军?为什么谢尔曼将军单枪匹马冲上前线,向他的士兵们挥手致意,要求他们坚守堡垒和阵地时,战士们立刻军心大振,为他们伟大的指挥官谢尔曼将军的到来奔走相告,并且真的保住了阵地?为什么拿破仑在经年累月的战斗生涯中,从来在任何一场战役中溃败过,从未失过手?为什么德米斯托克利能够在希腊的海边让波斯的战舰支离破碎,沉没海底?为什么威灵顿公爵历经沙场却从未溃败过?

    与此类似的千千万万个例子是无声的历史留给我们的,它告诉我们,有无数杰出的伟人们在别人犹豫不决、畏缩不前时,他们果断地把握住了机会,成就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伟大业绩。这些人能够让整个世界为之喝彩的就是他们做事能够当机立断、雷厉风行,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当然拿破仑只有一个,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在今天,世界上任何一个年轻人所面临的困难与挫折,绝没有这位伟大的科西嘉小个子所跨越的阿尔卑斯山更高、更险。

    要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看似普通的机会,让它变得非同寻常,不要痴痴地等待非同寻常的机会叩响你的心扉。1838年9月6日清晨,在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兰斯顿灯塔里,一位年轻女子被一阵尖锐恐惧的呼叫声从梦中惊醒。此时的天气状况极差,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海浪怒吼翻滚,其间呼啸的风声、咆哮的海浪声,夹杂着一阵阵凄厉的呼叫声不绝于耳畔。她通过望远镜看到了9个弱小的身影,他们乘坐的船只失事了,船头悬挂在半英里之外的岩石上,而求生的欲望却使他们正在挣扎着抓住海浪中漂浮的木板。

    看到此情此景,灯塔的看守人——年轻女子的父亲威廉姆·达琳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说:“我们帮不了他们。”“不,会有办法的,好好想一想,我们一定会有办法的。我们必须救他们。”女儿含泪哀求着父母。“好吧,”父亲终于被女儿的真情打动了,“就依你的要求去试一试吧,格雷恩。但是我知道这与我的判断背道而驰,是有悖常理的。”

    接着,一叶小舟冲向汹涌澎湃的大海,像狂风中飘零的羽毛一样漂浮不定。它穿过疾风骤雨,钻过惊涛骇浪,驶向失事的船只。那些船员的呼叫声唤起了这位孱弱女子的勇气和力量,她和父亲一道,奋力地划着桨在暴风雨中穿行。最终,9个船员得救了,他们安全回到了船上。

    看着这位女英雄,一个船员不禁脱口称赞道:“亲爱的姑娘,没想到你如此单薄的身躯却在惊涛骇浪中救了这么多人。愿上帝保佑你!”她的英雄气概让高贵的君王都自愧不如,她的所作所为让全英国的人都感到无比荣耀。

    “纪实小说家乔治·埃格尔斯顿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西格诺·法列罗要在府邸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并邀请了许多尊贵的客人。就在宴会开始前夕,负责餐桌布置的点心制作人员派人来说,那件大型甜点饰品是他设计摆放在桌子上的,现在不小心被弄坏了,不知如何修复。听到这个坏消息,管家一时急得不知所措。”

    “如果您能给我一个机会,我想我能弥补这个过失,并且让您满意。”这时一个孩子拉拉管家的衣襟怯生生地说。“你?”管家惊讶地喊出声。因为这个孩子是西格诺府邸厨房里干粗活的一个仆役。“你是什么人,竟敢在这里说大话?”“我是雕塑家皮萨诺的孙子安东尼奥·卡诺瓦”。这个脸色苍白的孩子大声地回答道。

    此情此景,管家有些将信将疑地问:“你真的能做吗,小家伙?”“如果您能允许我试一试,我可以造一件大型甜点饰品摆放在餐桌中央,并让尊贵的客人们称赞它。”此时,孩子镇定地说。看着慌得手足无措的仆人们,管家只得答应安东尼奥的请求,允许他去试一试,他则站在一旁注视着这个孩子的一举一动。这个厨房的小帮工很快端来了一些黄油。一会儿工夫,一只蹲着的黄油巨狮造好了。眼前的这一幕让管家喜出望外,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连忙派人把这个黄油巨狮摆到餐桌的中央。

    宴会开始了,客人们陆陆续续地来到餐厅,这些客人当中,有高贵的王子、公主,有傲慢的王公贵族们,有威尼斯最著名的实业家,还有眼光敏锐挑剔的艺术评论家。当他们一眼望见餐桌中央蹲着的黄油巨狮时,都不禁交口称赞,并认为是一件天才的作品。他们的目光不忍从狮子身上移开,甚至将自己来此的真正目的抛到了角隅里,结果整个宴会变成了黄油狮子的鉴赏会。客人们在狮子面前情不自禁地细细欣赏着,还不断地问西格诺·法列罗,究竟是哪一位天才的艺术家竟然肯将自己的雕塑技艺浪费在这样一种很快就会溶化的黄油上。法列罗也被弄得一头雾水,他当即叫来管家问了个究竟,于是,这个厨房的帮工小安东尼奥被管家带到了客人们的面前。

    当这些尊贵的客人们得知,面前这个美仑美奂的黄油狮子竟然是一个孩子仓促间所做的作品时,不禁为之震惊,整个宴会立刻变成了对小安东尼奥的赞美会。富有的主人在兴奋之余当众宣布,为了让小安东尼奥的天赋充分地发挥出来,他愿出资为这个天资过人的男孩请最好的老师,将他培养成为真正的雕塑家。

    西格诺·法列罗果然信守了自己的诺言,但是宠幸并没冲昏安东尼奥的头脑,他依旧纯朴、热忱而又诚实,他孜孜不倦地刻苦努力着,希望自己成为皮萨诺门下一名优秀的雕塑家。也许没有人知道安东尼奥是如何充分利用第一次机会,尽量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著名雕塑家卡诺瓦的大名却尽人皆知。

    强者创造机会,而弱者却等待机会

    强者创造机会,而弱者却等待机会。

    “等待机会的人不是聪明的人,而寻找机会,把握机会,征服机会,让机会成为服务于他的奴仆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最优秀的人。”夏宾说。

    在你的一生中,你只有不到百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获得特殊机会。然而机会却常常出现在你面前,你可以抓住它,把握它,将它变为有利的条件,因此你需要的是付诸于行动。

    借口说没有机会的人都是懦弱和犹豫不决的人。他们总是高喊:机会!请给我机会!其实,机会充满了每个人的生活。每一次考试是你生命中的一次机会;学校里的每一堂课是一次机会;每一个病人对于医生来说都是一个机会;每一次商业买卖是一次机会,是一次展示你的优雅与与礼貌、果断与勇气的机会,是一次表现你诚实品质的机会,也是一次交朋友的好机会;每一篇发表在报纸上的报道是一次机会;每一次对你自信心的考验是一次机会;每一个客户是一个机会;每一次布道也是一次机会。

    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本身就是你奋斗进取的特权,它是上帝赐予你的,你要利用这个机会,充分地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并矢志不渝地追求成功,那么这个机会所能给予你的东西要远远大于它本身。弗莱德·道格拉斯是一个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奴隶,他尚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位杰出的作家、演说家、政治家。那么,当今与道格拉斯相比有无数机会的年轻人,是否应该有更好的表现呢?

    勤劳的人永远在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努力着,而懒惰的人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机会、没有时间。睿智的人能够从琐碎的小事中寻找机会,而粗心大意的人却轻而易举地让机会从眼前溜走了。许多人一生都在寻找机会,他们像勤劳的蜜蜂一样,从每一朵花中汲取琼浆。聪明人会在他们遇到的每一个人身上,每一天生活的场景中寻找机会,他们会将一些有用的知识添加入他们的知识宝库里,给他们的个人能力注入新的能量。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与幸运之神牵手,但是如果幸运之神发现这个人对她的到来毫无准备时,她就会从正门进来,然后消失在窗棂间。”这是一句给人深刻教育的古老格言。

    美国人尼里斯·范德比尔特是运输业巨头,著名企业家,他看到了汽船行业的发展前景,并认定自己在汽船航海方面能够有所成就。因此他放弃了原本已经蒸蒸日上的事业,到当时最早的一艘汽船上当船长,而年薪仅为1000美元。他的这一决定让家人和朋友为之震惊。当时,利文斯敦和富尔顿已经取得了汽船在纽约水面上航行的专有权,但是,范德比尔特却认为,这项法令有悖于美国宪法的精神。在他的一再要求下,这项法令最终被取消了,此后不久,他拥有了一艘属于自己的汽船。

    在当时,政府每年要拿出一大笔钱补贴往来于欧洲的邮件业务,而范德比尔特却提出他愿意免费投递邮件并承诺更好的服务。他的这一要求很快就被接受了。靠着这种方式,一个庞大的客运与货运体系初步建成了。当这项事业逐步完善后,他又预见到,铁路运输将在美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大有发展前景。于是,他又积极地投身到铁路事业中去,为后来建立四通八达的范德比尔特铁路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十九人大篷车队”的成员、年轻的菲利普·阿穆尔将自己的全部家当搬上了一辆牧场大篷车,由一匹骡子拉着,毅然地跟随车队穿越“美国大沙漠”。辛勤工作的他将矿上定时发放的所有薪水一点点地积攒起来。这些积蓄是他日后独立开创事业的基础。6年后,这笔钱被他用来在威斯康星的密尔沃基经营粮食与商品批发。前后9年时间,他将50万美元装进了口袋。

    格兰特将军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杰出领袖,当他命令军队打到里士满去时,菲利普·阿穆尔突然意识到了一个宝贵的机会。1864年的一个清晨,他敲开了合伙人普兰克顿的门,并且对他说:“我要坐下一班火车去纽约,倾销我们手中所有的猪肉。因为叛军的喉咙已经被格兰特和谢尔曼的军队扼住了,战争很快会以胜利而告终,那时猪肉会跌至每桶12美元。”此时他看准机会到来了,就果断地做出决定。

    到达纽约以后,他在市场上以50美元一桶的价格大量抛售猪肉,人们都争相前去购买。华尔街上精明的投机商们都嘲笑这个西部年轻人的疯狂举动。他们劝告阿穆尔说,战争还远远没有接近尾声,猪肉价格还会一直攀升。对于他们的劝告,阿穆尔不屑一顾,照旧抛售猪肉。格兰特的军队勇往直前,而南方军则无回天之力,只能节节败退,不久,里士满失陷了。不出阿穆尔所料,猪肉的价格猛跌到了每桶12美元,而把握住机会的阿穆尔先生却将200万美元装进了口袋。

    在石油行业抓住了机遇的约翰·洛克菲勒注意到,这个国家的人口众多,但用电灯的人却极少。这儿的石油储量非常丰富,其产量低、使用不安全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石油冶炼加工的方法太原始,而这个技术落后的缺口正好给他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他不仅善于发现机会的所在,更善于利用机会创造成功。

    首先,洛克菲勒去找曾经与他一个机械厂共同工作过的维修工塞缪尔·安德鲁作为合伙人。直到1870年,他利用合伙人发明的冶炼加工石油的新工艺开始冶炼他们的第一桶石油。由于他们冶炼出来的石油质量好,因此生意越来越兴隆,后来,他又吸收弗莱格勒作为合伙人共同发展他们的事业。

    然而,好景不长,安德鲁对现状不满,希望从这个团体中退出。“你想要什么补偿?”洛克菲勒问道。安德鲁随意地将“100万美元”这几个字写在一张纸上。不到一天时间,安德鲁就从洛克菲勒手中拿到了这笔钱。临别时,洛克菲勒对安德鲁说:“你没有要1000万美元,而只要了100万美元,这个要价真的不高。”

    在此后20年间,这个仅以1000美元起家的小冶炼厂以滚雪球的速度迅速成长为石油行业的托拉斯——“美孚石油公司”。它的股票价格升至每一股170美元,总资产达到了9000万美元,而公司的市场价值则超过了15000万美元。

    抓住时机,才能成功

    一个人的竞争能力如何,往往就看其是否善于抓住迎面而来的机会。善抓时机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夺得事业成功的必个可少的因素。能否抓住这样的时机,不但是时间管理成败的关键,也是一个人一生事业成败的关键。没有机会,纵然才华横溢的人,也未必能够登上成功之巅:因失掉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而遗憾终生的也大有人在。善于抓住时机,是伟大人物成功的奥秘,学会抓住时机,是自我训练的精华所在。那么,怎样抓住时机呢?

    首先要认识时机。

    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时机问题,运动场上,抓住时机,则金牌垂胸;疆场对阵,抓住时机。则赢得战机;科坛夺魁,抓仆时机,则独占机会鳌头。国际知名管理学家哈洛尔德·康茨和西里尔·奥登纳尔在其颇有影响的著作《管理学精华》中特别强调要“认识机会”,并指出:“认识机会是规划的真心出发点”。只有认清机会,才能“建立起现实主义的目标”、提出可行性方案,人才是时代的产儿,但是在同一时代、同样条件下,不同的人发挥的作用有时会有天壤之别,除了其他条件之外,关键在于能否认清时代,抓住机会。只有当人们不失时机地认识和利用这种历史条件,才能取得成果。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认识时机,学会抓住时机,是现实生活提出的重大命题,也是走向成功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其次要看准时机。

    看准时机,掌握好审时度势的艺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①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时机往往是一瞬即逝的,有时甚至在人们意料之外出现。如果不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那就不可能有幸看准时机,并且抓住它。在希腊神话中,幸运女神福耳图娜的形象是一位站在车轮上的少女,蒙着双眼。这意味着她虽盲目,却不是隐形的;一个人如果肯锐意进取,留心观察,他就一定能看准“幸运”。

    ②要提高自己的预见能力。

    掌握好审时度势的艺术,最基本的方面是要看准事物将会向何处发展,须知未来并不是一本合上了的书。大多数将要发生的事都是由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所决定的,紧紧抓住现在这个时机,采取行动,就会减少将来的麻烦,或在将来能得到好处。

    ③提高洞察力。

    科学的洞察力,就是俗话所说的“一眼看穿”的能力,它表现在能迅速地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一些表面上似乎不同的事物,能迅速地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或彼此之间的联系。洞察力的高低与审时度势的能力成正比。在事物未萌发时便能科学地预见其出现,是一等洞察力;在事物萌芽状态时能正确地认识它的性质与意义,预见它发展的趋势,是二等洞察力;事物成长起来以后才能认识它,属于三等洞察力。很明显,卓越的洞察力是审时度势、看准时机的关键。

    ④要有自制力。

    看准时机的要害是一个“准”字,过迟的行动固然会贻误时机,过早的行动则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审时度势时犯有“急性病”和“慢性病”,都会影响看准时机,我们既不能犯“急性病”,也不能犯“慢性病”,不能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掌握“准”字没有灵丹妙药,它是一种智慧与自制力的结合体。另外,也要了解其他人是如何看问题的。我们的每时每刻都是与所有的人共享的,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因此,了解其他人的看法对看准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要寻找时机。

    一般说来,风险和时机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如果风险小,许多人都会努力追求这种机会;如果风险大,许多人就会望而却步,甚至连敢想都不敢想,少数敢冒风险者往往能得到最大最多的好时机。因此也可以说,时机就是对人们所承担的风险的相应补偿。要想赢得时机,就必须对时机与风险进行综合分析,从实际出发,迎着困难上,敢于担风险。只有“着重于机会,而不着重于困难”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机会,取得最大的成功,如果一个人在干一种事业前,只着眼于易于成功,而不是着眼于接受挑战,那么,他即使能够成功,其成功也相当有限。当然,干有风险的工作,有艰辛,又有不确定性,但只有信心实足,具备冒险精神的人,才能把机会化为成果。

    人的一生,总是有几个大的转机的。大的转机,必有大的变化。没有大变化,也就没有大的发展。而要有大发展,就要善于抓住时机。哲学家培根说过:“造成一个人幸运的,恰是他自己”。

    第四要把握时机。

    在人生的旅途上,一次偶然的机会,导致了伟大而深刻的发现,使科学家因此成名;一个突如其来的机会,使有的人大展才华,于是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从而名垂青史;甚至一次意外的事变,竟影响了一个人的整个生涯,对他的发展起着转机作用……凡此种种,在实际生活中都是常有的。

    那么,应该怎样认识和把握机会呢?

    经过个人的努力,时机是可以把握的。

    “弱者等候机会,而强者创造它们”。时机虽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但不管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经过个人的努力,时机是可以把握的。美国有位学者曾通过对奥林匹克运动员、总经理、宇航员、政府首脑以及其他获得成功者的多年探访,逐渐认识到成功者绝非因为特殊环境、高智商、良好教育或异常天赋的结果,同样也不是一时走运,而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作为负责;认识自己的才能,追求自己的目标;迎接挑战,适应生活。他把这三点称之为“成功者的优势度”,是成功者与普通人之间存在着的一种微妙的差别。有的人天赋甚高,却侍才以傲而短于行动,丧失了不知多少成就事业的良缘。有的人在一时走运、初建成果后,便陶醉于快乐而忘记自己面临更多的机会,难成大器。惟有那些创造奇迹之后,忘记快乐的人,仍清醒地面对和选择无限的可能性,因之,终成伟业。而所有这些,无不是为生活态度所决定的。

    一个人的才能越大,生活中的机会就越多。

    面临机会却无能承担,等于没有机会。要把握住机会,还必须有渊博的知识。一个人的知识越多,才能越大,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机会就越多。弗莱明发明成功青霉素后,有人问他是不是靠“运气”帮忙,他说:“不要等待运气降临,应该努力去掌握知识。”知识丰富了,能力提高了,机会出现的概率会相应提高,机会的可获系数也会相应地变大。

    把握时机的并非是命运之神,而恰恰是我们自己。正如伊壁鸿鲁所说:“我们拥有决定事变的主要力量。因此,命运是有可能由自己来掌握的,愿你们人人都成为自己幸运的建筑师。”

    第五要创造时机。

    经常听到一些人埋怨机会不等,命运不公,总觉得自己碰不到机会。每每看到别人的成功,总是归结为“运气好”,实际上,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一般说来,凡是成大功、立大业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幸运之神的宠儿,反而是那些“没有机会”的苦命孩子。

    例如只用一个划水轮,就发明蒸汽船的富尔敦;只有陈旧的药水瓶与锡锅子就发现“法拉第定律”的法拉第;还有那使用最简陋的仪器来从事实验的贝尔,不也是发明了电报吗,在人类历史中,没有一件事比人们从困苦中成就功名的故事更为吸引人了。人们怎样从黑暗的夜晚达到光明?怎样脱离于痛苦、贫困之中?他们虽只有中等之资,但由于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努力而终于达到目地。

    “没有机会”永远是那些失败者的遁词,不信随便问一个失败者,他们大多数的人会告诉你,“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得不到像别人那样好的机会——因为没有人帮助他们,没有人提拔他们。”他们也会对你说“好的地位已经额满了,高等的职位已被霸占了,所有的好机会都已被他人捷足先登,所以他们是毫无机会了。”

    当然,机遇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从天而降,机遇也不可能像路标一样,就在前面静静地等着你。机遇具有隐蔽性,它是隐藏着的;机遇具有潜在性,它等待着开发;机遇具有选择性,它只垂青那些在追求中、在动态中、在捕捉中的人。

    这里有一点十分关键。你是被动地、消极地等待机遇,还是主动地去追求?等待机遇不像是等班车,到点儿车就来,机遇要看你的等待状况如何。是不是碰上了机遇,是不是捉住了机遇,是不是失落了机遇,是不是再也没有机遇,这些部是一种现象。而实质问题在于你是否在认真地准备着、在刻意地追求着。

    第六要利用时机。

    每个人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着多种机会。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要办,先做哪一件呢?在同样两小时内,可以去读书、看电影、干活、打扑克、吹牛……所有这些就是所谓的机会。可是在这些机会中,它们的成本是不一样的。花几角钱看一场电影,成本是不是几角钱,不是,因为还耗费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两个小时又会给人类带来多大的价值呢?这就是我们所要说的机会价值。两小时记住了二十多个外语单词,那就为今后阅读外文书藉创造了便利;两小时仔细观察了一件事,那就为今后写作积累了资料。

    在利用时机时,一定要想到机会成本所带来的机会价值,从而自觉地约束自己,从事更有意义的活动,获取人生的更大价值。利用时机,用最小的机会成本,换取最大的机会价值的方法是用价值分析的方法,对要做的每一项工作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这是什么工作?

    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它的“成本”(时间)是多少?它的“价值”是多少?有其它什么方法能实现这项工作吗?新方案的“成本”(时间)是多少?新方案能满足要求吗?经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分析,便可找出花费“成本”(时间)比较少,而机会价值比较大的方案来。

    切忌让别人先抢走机遇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人人都会说这句话,但有很多人只有等到机会从身边溜走之后,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急得上蹦下跳。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关键要看你是否是一个有心人。那些成大事者自然是捕捉机遇、创造机遇的高手,而是他们惯于在风险中猎获机遇!

    如台风带来海啸一般,机遇常与风险并肩而来。一些人看见风险便退避三舍,再好的机遇在他眼中都失去了魅力。这种人往往在机会来临之时踌躇不前,瞻前顾后,最终什么事也干不成。我们虽然不赞成赌徒式地冒险,但任何机会都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因为怕风险就连机会也不要了,无异于因噎废食,爷爷倒脏水连孩子一块倒掉了。

    大凡成大事者人士,无不慧眼辨机,他们在机会中看到风险,更在风险中逮住机遇。

    美国金融大亨摩根就是一个善于在风险中投机的人。J·P·摩根诞生于美国康乃狄格州哈特福的一个富商家庭。摩根家族1600年前后从英格兰迁往美洲大陆。最初,摩根的祖父约瑟夫·摩根开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馆,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又开了一家大旅馆,既炒股票,又参与保险业。可以说,约瑟夫·摩根是靠胆识发家的。一次,纽约发生大火,损失惨重。保险投资者惊慌失措,纷纷要求放弃自己的股份以求不再负担火灾保险费。约瑟夫横下心买下了全部股份,然后,他把投保手续费大大提高。他还清了纽约大火赔偿金,信誉倍增,尽管他增加了投保手续费。投保者还是纷至沓来。这次火灾,反使约瑟夫净赚15万美金。就是这些钱,奠定了摩根家族的基业。摩根的父亲吉诺斯·S·摩根则以开菜店起家,后来他与银行家皮鲍狄合伙,专门经营债券和股票生意。

    生活在传统的商人家族,经受着特殊的家庭氛围与商业熏陶,摩根年轻时便敢想敢做,颇富商业冒险和投机精神。1857年,摩根从德哥廷根大学毕业,进入邓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为商行采购鱼虾等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时,他下船在码头一带兜风,突然有一位陌生白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生,想买咖啡吗?我可以出半价。”

    “半价?什么咖啡?”摩根疑惑地盯着陌生人。

    陌生人马上自我介绍说:“我是一艘巴西货船船长,为一位美国商人运来一船咖啡,可是货到了,那位美国商人却已破产了。这船咖啡只好在此抛锚……先生!您如果买下,等于帮我一个大忙,我情愿半价出售。但有一条,必须现金交易。先生,我是看您像个生意人,才找您谈的。”

    摩根跟着巴西船长一道看了看咖啡,成色还不错。——想到价钱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这船咖啡。然后,他兴致勃勃地给邓肯发出电报,可邓肯的回电是:“不准擅用公司名义!立即撤销交易!”

    摩根勃然大怒,不过他又觉得自己太冒险了,邓肯商行毕竟不是他摩根家的。自此摩根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开自己的公司,做自己想做的生意。

    摩根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在伦敦的父亲。吉诺斯回电同意他用自己伦敦公司的户头偿还挪用邓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为振奋,索性放手大干一番,在巴西船长的引荐之下,他又买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摩根初出茅庐,做下如此一桩大买卖,不能说不是冒险。但上帝偏偏对他情有独钟,就在他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便出现了严寒天气。一下子使咖啡大为减产。这样,咖啡价格暴涨,摩根便顺风迎时地大赚了一笔。

    从咖啡交易中,吉诺斯认识到自己的儿子是个人才,便出了大部分资金为儿子办起摩根商行,供他施展经商的才能。摩根商行设在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对面的一幢建筑里,这个位置对摩根后来叱咤华尔街乃至左右世界风云起了不小的作用。

    这时已经是1862年,美国的南北战争正打得不可开交。

    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对南方展开全面进攻。

    一天,克查姆——一位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摩根新结识的朋友,来与摩根闲聊。

    “我父亲最近在华盛顿打听到,北军伤亡十分惨重!”克查姆神秘地告诉他的新朋友,“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肯定能大赚一笔。”

    对经商极其敏感的摩根立时心动,提出与克查姆合伙做这笔生意。克查姆自然跃跃欲试,他把自己的计划告诉摩根:“我们先同皮鲍狄先生打个招呼,通过他的公司和你的商行共同付款的方式,购买四五百万美元的黄金——当然要秘密进行;然后,将买到的黄金一半汇到伦敦,交给皮鲍狄,剩下一半我们留着。一旦皮鲍狄黄金汇款之事泄露出去,而政府军又战败时,黄金价格肯定会暴涨;到那时,我们就堂而皇之地抛售手中的黄金,肯定会大赚一笔!”

    摩根迅速地盘算了这笔生意的风险程度,爽快地答应了克查姆。一切按计划行事,正如他们所料,秘密收购黄金的事因汇兑大宗款项走漏了风声,社会上流传着大亨皮鲍狄购置大笔黄金的消息,“黄金非涨价不可”的舆论四处流行。于是,很快形成了争购黄金的风潮。由于这么一抢购,金价飞涨,摩根一瞅火候已到,迅速抛售了手中所有的黄金,趁混乱之机又狠赚了一笔。

    这时的摩根虽然年仅26岁,但他那闪烁着蓝色光芒的大眼睛,看去令人觉得深不可测;再搭上短粗的浓眉、胡须,会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深思熟虑、老谋深算的人。

    此后的一百多年间,摩根家族的后代都秉承了先祖的遗传,不断地冒险,不断地投机,不断地暴敛财富,终于打造了一个实力强大的摩根帝国。机会常常有,结伴而来的风险其实并不可怕,就看你有没有勇气去逮住机遇,敢冒风险的人才有最大的机会赢得成功。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成大事者会不经过风险的考验。因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去冒风险,又怎能把握住人生的关键呢。

    机会稍纵即逝,犹如白驹过隙,当机会来临,善于发现并立即抓住它,要比貌似谨慎的犹豫好得多,犹豫的结果只能错过机遇,果断出击是改变命运的最好办法。

    1975年初春的一天,美国亚默尔肉食加工公司的老板正躺在沙发上看报纸,突然,一则短讯让他双眼圆睁:

    “墨西哥将流行瘟疫。”

    这位老板立刻推测,如果墨西哥有瘟疫,必定从加利福尼亚和德克萨斯两州传入美国,而这两州又是美国肉食供应的主要基地。这两地一旦瘟疫盛行,那么全国肉类供应必定紧张。

    于是,在证实了这个消息的可靠性之后,他倾囊购买德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的生猪和牛肉,并及时运往美国东部。

    不出所料,从墨西哥传来的瘟疫蔓延美国西部几个州。美国政府立即严禁这些州的食品外运。于是美国全境一时肉类价格暴涨,肉类奇缺。

    亚默尔公司数月内净赚900万美元,一时占尽风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进退之间不能把握时机者,必将一事无成,遗憾终生。而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机会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做个有准备的人要在平时就做个有心人,这样才会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命运,才会比别人收获得更多。那些平常无心的人,对一切事都放任自流,必然会错失许多东西。

    生活就是这样,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与其说她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不如说有准备的人善抓机遇,亚默尔公司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对那些随遇而安的人来说,机会在他面前出现时,他也把握不住。

    行动不一定要万事俱备

    想好了再做,表面上看是行之有法,但有些事只能边做边思考,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

    许多人平庸一生,是因为他们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之百的有利、万无一失以后才去做。当然,我们必须追求完美,但是人间的事情没有一件绝对完美或接近完美。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完美以后才去做,只能永远等下去了。

    吉恩快四十岁了,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份安定的会计工作,一个人住在芝加哥,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早点结婚。他渴望爱情、友谊、甜蜜的家庭、可爱的孩子以及种种相关的事。但是每一次临近婚期时,吉恩部因不满他的女朋友而作罢(那就是说,在犯下可怕的错误之前还来得及补救)。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这一点。两年前吉恩终于找到梦寐以求的好女孩。她端庄大方、聪明漂亮又体贴。但是,吉恩还要证实这件事是否十全十美。有一个晚上当他们讨论婚姻大事时,新娘突然说了几句坦白的话,吉恩听了有点懊恼。

    为了确定他是否已经找到理想的对象,吉恩绞尽脑汁写了一份长达四页的婚约,要女友签字同意以后才结婚。这份文件又整齐,又漂亮,看起来冠冕堂皇,内容包括他所能想象到的每一个生活细节。其中有一部分是宗教方面的,里面提到上哪一个教堂、上教堂的次数。每一次奉献金的多少;另一部分与孩子有关,提到他们一共要生几个小孩、在什么时候生,等等。

    他把他们未来的朋友、他太太的职业、将来住在哪里以及收入如何分配等等,都不厌其烦地事先计划好了。在文件末尾又花了半页的篇幅详列女方必须戒除或必须养成的一些习惯,例如抽烟、喝酒、化妆、娱乐等等。

    准新娘看完这份最后通牒,勃然大怒。她不但把它退回,又附了一张便条,上面写道:“普通的婚约上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一条,对任何人都适用,当然对我也适用。我们从此一刀两断!”

    当吉恩向卡耐基诉说这段经历时,还委屈地说:“看,我只是写一份同意书而已,又有什么错?婚姻毕竟是终身大事,我不能不慎重行事啊!”

    吉恩真是大错特错。他可能过分紧张,过度谨慎,但不论是婚姻,或是任何一件事情,你都不能过于吹毛求疵,以免你所订的每一种标准都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吉恩先生处理婚姻问题的做法,跟他对待工作、积蓄、朋友等等事情的态度都很相像。、成大事者的人物并不是在问题发生以前,先把它统统消除,而是一旦发生问题时,有勇气克服种种困难。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完美要求必须折衷一下,这样才不至于陷入行动以前永远等待的泥沼中。当然最好是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为避免“万事俱备以后才行动”所引起的重大损失,下面两条原则可以作为参考:

    一是发生困难时,要勇敢面对,绝对不能畏缩。

    成大事者的人物并不是行动前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而是遭遇困难时能够想办法克服。不管从事工商业还是解决婚姻问题或任何人生问题,一遇到麻烦就要想办法处理,正像遇到桥梁时就要跨过去一样自然。

    我们无论如何也买不到万无一失的保险。所以当你制定一项计划时,不要瞻前顾后,而要下定决心去实行你的计划。

    行动本身会增强信心,不行动只会带来恐惧。

    二是要预料种种困难。

    因为每一个冒险都会带来许多风险、困难与变化。假设你从芝加哥开车到旧金山一定要等到“没有交通堵塞、汽车性能没有任何问题、没有恶劣天气、没有喝醉酒的司机、没有任何类似的意外”之后才出发,那么你什么时候才出发呢?你永远走不了的。当你计划到旧金山时,先在地图上选好行车路线,检查一下车况以及其他需要尽量排除的意外。这些都是出发前需要准备的事项,但是从理论上说,你仍无法完全消除所有的意外。但你还是要动身,必须如此。

    发现机会就不放手

    成功者眼光敏锐,及时发现机会,把握时机,发挥优势,进退自如,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提起卡西欧(CASIO),中国的许多消费者恐怕都知道它是日本一家大电子公司的产品牌号,卡西欧正是被日本人称为计算机之王的樱尾四兄弟所创办的樱尾计算机有限公司的产品。

    樱尾计算机有限公司创业之初是一个只有十几名员工、50万日元资金的小型企业。樱尾四兄弟抱着“开发即经营”的思想,从1947年决定研究电子计算机,历经失败的磨难,到1955年才终于完成了“直列程式核对回路”计算机的设计。1956年樱尾计算机有限公司才正式宣告成立,1957年12月举行了“卡西欧14-A型”计算机的发表会,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件产品。不久,“卜西欧14-A型”以它的独特的表示方式、较快的演算速度、简单合理的操作程序、自动累计功能等特点,赢得了顾客,樱尾四兄弟的创业之路从此尊定了坚实的基础。

    “14-A型”诞生后,他们又行后开发出,“14-B型”和“301型”计算机投放市场,取得了比较好的经营效来。这时樱尾公司遇到了最强劲有力的竞争对手——声空公司。1964年由声空公司推出的台式电子计算机,一鸣惊人,震惊世界,产品极为畅销,所向无故,樱尾公司的销售额急剧下降,库存日益增多。恰在这时,他与他的总代理内由洋行在如何改进销售上各持已见,导致最后的分道扬镳。

    面对种种困难,樱尾四兄弟没有屈服、气馁,他们在寻找对付声空的秘密武器。最后,他们选择了继续开发新产品,并积蓄自己的力量,以此来对付声空的竞争思路。他们专门成立了电子技术研究部,1965年“卡西欧81型”、“卡西欧电晶体”、“计算机001型”先后能过试销,爱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试销的成功,增强了樱尾公司上下的信心,鼓足了与声空公司较量的勇气。

    樱尾公司始终没有放松新产品的开发。1964年7月,他们按照国际商用规格开发新产品“卡西欧101型”计算机,使他们悄悄地叩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而后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在英国、法国、意大利、西德、瑞士及澳大利亚成立经销处,在瑞士专门成立了樱尾公司驻欧洲办事处,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卡西欧计算机。

    谁笑在最后谁就笑得最甜,经过10余年的激烈竞争,到1975年,樱尾公司以高质量、低价格为手段,打败了日本的数10家计算机公司。然而,市场经济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1977年,第二次竞争浪潮再次袭卷樱尾公司,营业额和利润呈直线下降趋势。樱尾兄弟没有改变自己的竞争思路,随即开发出“迷你卡门”微型计算机,并以物美价廉取胜,短短3个月就售出30万台。樱尾公司在竞争中又占有了优势地位。但他们并没有停止,不断开发出新产品销往各大洲,到1984年,樱尾公司已拥有员12500多人,资金达1000多亿日元,年销售额近2000亿日元,真正成为世界电子企业的“巨人”。

    只要提到BP机和大哥大,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摩托罗拉、保罗、高尔文就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和缔造者。成功后的高尔文,常有人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每当这时,高尔文就总会讲起自己小时卖爆米花的故事。高尔文就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的一户平民家庭。十岁那年,高尔文在一个名叫哈佛的小镇上念书。

    哈佛镇当时是个铁路交叉点,火车一般都要停留在这儿加煤加水,于是,许多孩子便趁机到火车上卖爆米花,一个个获利颇丰。

    高尔文感到在车站上卖爆米花是个不错的买卖,于是,上课之余,他也加入了卖爆米花的行列。为了争夺顾客,孩子们常常会爆发一些“战事”。但每当“战火”烧到高尔文身边时,他总是能很快与对方和解,他常常告诫对方:“我们这样搞下去,谁也做不成生意了。”除了到火车上叫卖,高尔文还想了许多办法来增加销量。他搞了一个爆米花摊床,用车推到火车站或马路上叫卖。还往爆米花里掺入奶油和盐,使其味道更加可口。

    1910年,哈佛镇下7场大雪,几列满载乘客的火车被大雪封在了这里。高尔文就赶制了许多三明治拿到车上去卖。三明治做得并不太好,但饥饿的乘客们仍抢着购买。高尔文没有趁机敲竹杠。事后,高尔文一算账,惊喜地发现,公平的获利仍让他发了一笔小财。

    夏天到来后,高尔文又创意搞了一种新产品,他设计了一个半月形的箱子,用吊带挎在肩上,在箱子中部的小空间里放上半加仑冰淇淋,箱边上刻出一些小洞,正好堆放蛋卷,然后拿到火车上去卖。这种新鲜的蛋卷冰淇淋很受欢迎,生意非常火爆。

    在火车上做买卖很快成了一个大热门,不但镇上的孩子们纷纷加入竞争行列,而且铁路沿线其他村镇的孩子也纷纷效仿。高尔文隐隐感到这种混乱局面不会维持太久,便在赚了一笔钱后果断退出了竞争。不出所料,不久之后,车站就贴出通告,禁止一切人进入车站和在火车上做买卖。

    卖爆米花的经历,培养了保罗·高尔文对市场动态敏锐的把握能力,也成了他日后经营生涯中赖以制胜的法宝。在以后的岁月中,每当某些产品或销售进行不下去时,高尔文就会向他的同事们讲述这个“卖爆米花的故事。”

    记住,如果你有值得追求的目标,你只须找出为什么你能达到这个目标的一个理由就行了,而不要去找出为什么你不能达到这个目标的几百个理由。

    你想获得你所想要的东西,还要做到,一旦看准了目标就立即行动,并且要“多走些路”。克里曼特·斯通自述的亲身经历可以说明这两条原则:

    一个晚上,我正在墨西哥城访问弗兰克和克劳迪姬夫妇。克劳迪娅谈到:“我盼望我们在加了区能够有一所房子。”(加了区是这个美丽的城市中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你们为什么还没有呢?”我问。弗兰克笑着答道:“我们没有这笔钱。”

    “如果你知道你想要什么,那有什么关系呢?”我问道,未等回答,我又提出一个问题:

    “顺便说一下,你是否读过一本激励自己的励志书?”

    “没有。”这是回答。

    于是我就告诉他们一些人的经历,这些人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读了一些励志书,听从书中的意见,然后就付诸行动。

    我甚至告诉他几年前我以自己的条件——首次付款为1500美元的分期付款——购买了一套价值30000美元的新房子以及怎样如期付清的房款。我答应送给他们一册我推荐的书。

    再听听弗兰克和克劳迪姬的故事:

    就在这一年的12月,当我正在我的书房里学习时,我接到克劳迪娅打来的电话,她说:“我们刚刚从墨西哥城来到美国,弗兰克和我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感谢你。”“感谢我,为什么?”“我们感谢你,因为我们在加了区买了一所新房子。”几天后在吃饭时,克劳迪姬解释道:“在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弗兰克和我正在家里休息。有几位从美国来的朋友打电话要我们用汽车把他们送到加了区去。恰好那时我们两个人都相当疲乏。此外,我们在本周早些时候已送过他们到那里。弗兰克正准备说‘请求原谅’,这时这本书上的一句话闪现于他的心中——多走些路。”

    “当我用汽车送他们通过这人造的天堂时,我看见了我所梦想的房子——甚至还有我所渴望的游泳池。”

    “弗兰克买了它。”

    弗兰克说:“你可能很想知道:虽然这个房产的价值超过50万比索,而我的存款只有5千比索。但我们住在加了区新居的费用比住在旧居的费用还要少些。”

    “这是为什么呢?”

    “晤,我们买了两套房间,它们在财产上相当于一所房子。我们将其中的一套租了出去,那套房间的租金足以偿付整个房产的分期付款。”

    这个故事毕竟并不十分惊人。一个家庭买了两套房间,出租一套房间,自住另一套房间,这是很普通的事情。使人吃惊的是,一个没有经验的人只要弄懂并应用某些成功的原则,他就很容易地得到他所想所要的东西。

    每当面临一个新的机会,在斟酌得失之间,恐惧便会在你的内心里悄然出现,阻扰你致胜的决心。这虽然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变化,但若不趁早加以克服,便将慢慢累积扩大,当它爬满你的心,且进而侵蚀你的骨髓时,就难以救治。如果你正抱持着维持现状较轻松愉快的观念,即应早日医治,阻止病菌继续蔓延,从而将残留在体内的病原完全根除,以免到头来后悔不已!

    至于消除恐惧的方法,只有从正面迎击,别无他法。因为恐惧一旦被姑息,便会常留在你的身边,把机会从你身边逼走。因此,为能获得机会,就必须先消除恐惧。完成这个步骤,接下来忙不完的工作会迎面而来,多得使你不得不从中选择的机会,会让你没有时间去考虑害怕的问题。

    有时候,机会来得太急,反而使人心生犹豫,不知该不该接受。因此,任何人平时即应养成主动接受挑战的习惯。若有在众人面前表演或发表意见的机会,应尽量掌握,一方面克服心理障碍,一方面训练自己的胆识。

    当公司委派你担任更重要的职位,负责更艰难的职务时,你应毫不犹豫地一肩扛下。如果该职位被分发到离家300公里的地方,为了它,你必须抛弃妻子、儿女,以及向来熟悉的环境。此时,你应毫不犹豫地答应。

    机会的流失往往在反复考虑之间,所以,机会来时,你便应打开大门迎接,以免稍有迟疑使你丧失即将到手的机会。有机会而不去把握,你便永远不知道在前面等待你的是什么样的好运。

    你也许经常说到类似这样的话:“我要等等看,情况会好转的。”这种话表明,你已经陷入了一种生活的惰性。对于有些人来讲,这似乎已经成为他们习以为常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总是明日复明日,因而也就总是碌碌无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充满惰性者,他们甚至不分事情的轻重,一律拖延。例如:

    马克是一位50多岁的人了,结婚也快30年,但他经常抱怨自己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在与咨询专家的交谈中,他表示早已对自己的婚姻生活感到不满。他说:“我们的婚姻一直就不理想,从一开始就是如此。”医生问他怎么不早离婚,而拖延了这么长时间,他坦率地回答说:“我总是希望情况会逐步好起来。”可笑的是,他已经“希望”了近30年,而他们的夫妻生活依然很糟糕。

    在与咨询专家的进一步交谈中,马克承认自己在10多年前就患了阳萎症。而他也没有看过医生。他开始回避妻子,同时希望这一病症会自然消失。用马克自己的话说就是;“是当初认为自己身体肯定会好起来的。”

    马克的婚姻生活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典型的惰性方式。他对问题采取回避态度,并为之辩解说:“如果我暂时不采取行动,问题可能会自行消失的。”但是,马克发现问题从不会自然消失,它们总是保持原状。即使事物有时会变化,一般也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没有外界因素的推动,事物本身(环境、情况、事件以及人)是不会有好转的。要使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必须做出积极努力。

    对于拖延时间的行为,我们每个人还可以进一步自省,看看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消除这一误区。要消除这一误区,并不需要你在精神上作出很大的努力,因为这一误区与其他误区不同,这些问题完全是由你自己造成的,丝毫没有任何文化环境的影响。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不良的习惯——拖延时间,这种现象我们几乎不时遇见,以至于看见或者发生时都不以为然了。然而,拖延时间却是一种极其有害于人们日常生活与事业的恶习。鲁迅先生说过:“耽误他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由此可见,自我拖延时间则无异于慢性自杀。那么你呢?是否经常拖延时间?如果你同大多数人一样,就会说:“是的。”不过,你也许已经讨厌自己的这种不良习惯,并希望在生活中消除因拖延而产生的各种忧虑。但是,你总是没有将自己的愿望付诸于切实的行动,其实,你所推迟的许多事情都是你曾经期望尽早完成的,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而一拖再拖。有时你甚至每天都要对自己说:“我的确应该做这件事了,不过还是等一段时间再说吧。”

    有一位新闻记者将拖延时间的行为生动地喻为“追赶昨天的艺术”,这里,我们可以在后面再加半句——“逃避今天的法宝”,这就是拖延时间的作用。有些事情的确是你想做的,绝非别人要你做,然而,尽管你想做,却总是一拖再拖。你不去做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却下决心要在将来某个时候去做。这样,你便可以避免马上采取行动,同时安慰自己说,你并没有真正放弃决心要做的事情。这种巧妙的思维过程大致如下:“我知道自己必须做这件事,可我真的自己做不好、或者不愿做。所以准备以后再做,这样我也不必说今后不做此事,因而可以心安理得。”每当你必须完成一项艰苦工作时,你都可以求助于这种站不住脚、却看似实用的逻辑。

    如果你一方面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说你将做出改变,你的这种声明没有任何意义。你不过是缺乏毅力的人,最后将一事无成。

    假如你真想克服自己拖延的陋习,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不再拖延,赶紧列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吧。

    不要把拖延看成是一种无所谓的耽搁。一个企业家可以因为没能及时作出关键性的决定而遭到失败。有时候,由于做妻子的懒得及时地洗碗铺床,也会造成一桩婚姻的瓦解。延误了看病的时间,会给人的生命带来无可挽回的影响。拖拖拉拉这个坏习惯不是无伤大局的,它是个能使你的抱负落空、破坏你的幸福、甚至夺去你生命的恶棍。

    找出使你备感苦恼的、习惯拖延的一个具体方面,然后去征服它。突破拖拉作风对你生活某一方面的束缚,一种得到解脱的成功的感觉将会帮助你的其他方面去战胜它。

    为自己规定一个期限。但你不要暗地里规定一个期限,这样很容易被人忽视。要让其他人都知道你的期限,并且期望你能如期完成。

    不要避重就轻。避重就轻是人的天性,但到头来只会导致问题铢积寸累,难上加难。

    不要因为追求十全十美而裹足不前。有些人对采取行动望而却步,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干得也许不那么完美无缺。

    让自己把握眼前的五分钟,并努力切实地生活。先不要考虑各种长期的计划,应争取充分利用眼前的五分钟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要一再推迟可以给你带来愉快的那些活动。

    现在就去做你一直在推迟的事情,如写封信,实施你的写作计划。在采取实际行动之后,你会发现,拖延时间真的毫无必要,因为你很可能会喜欢自己一再拖延的这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你会逐步打消自己的各种顾虑。

    问问自己:“倘若你做了自己一直拖延至今的事情,最糟糕的结果会是什么呢?”结果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因而你完全可以积极地去做这件事。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的畏惧心理,你会懂得维持这种心理毫无道理。

    给自己安排出固定的时间,如周一晚上10点至10点15分专门做曾被拖延的事情。你会发现只要在这15分钟内专心致志地工作,你往往可以做完许多拖延下来的事情。

    要珍爱自己,不要为将要做的事情忧心忡忡。不要因拖延时间而忧虑,要知道,珍爱自己的人是不会在精神上这样折磨自己的。

    认真审视你的现时,找出你目前回避的各种事情,并且从现在起逐步消除自己对真正生活的畏惧心理。拖延时间意味着在现时生活中为将来的事情而忧虑。如果你把将来的事情变成为现实,这种忧虑心理必然会消失。

    节食、戒烟、戒酒——从现在开始!你现在就可以放下这本书,马上做一个俯卧撑,以此开始自己的锻炼计划。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从现在开始!立即采取行动!妨碍你采取行动的完全是你自己,因为你以前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做出了一些错误选择。你看,这多么简单——只要去做就行了!

    以后当你觉得无聊的时候,积极利用自己的大脑。比如,在单调无聊的会议上主动提出一些问题扭转沉闷气氛,或者利用大脑做些有趣的事情,比如作首诗,要不就努力死记一大串数字,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下决心再不产生厌倦情绪。

    当别人对你评头论足时,问问他:“你以为我现在需要别人评论吗?”而当你意识到自己议论别人时,问问你身边的人,他是否愿意听你的评论;如果他愿意听,可以再问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会有助于你从一个评论家转变为实干家。

    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假设你今生今世还有6个月的时间,你还会做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吗?如果不会的话,你最好尽快调节自己的生活,现在就去做你最紧迫、最需要做的事情。为什么?因为相对而言,你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在时间的长河中,30年和6个月是相差不多的。你的全部生命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因而在任何方面拖延时间毫无道理。

    鼓起勇气去干一两件你一直回避的事情:一个勇敢的行动可以消除各种恐惧心理。不要再强使自己“干好”,因为“干”本身才是关键所在。

    晚上睡觉之前,努力排除一切疲劳的感觉。不要以疲劳或疾病为借口拖延任何事情。你会发现,当疲劳或疾病失去其意义时,也就是说当它们不能成为你推迟工作的理由时,导致拖延的因素会“奇迹般地”消失。

    不要再使用“希望”、“但愿”、“或许”等词,因为这些词会促使你拖延时间。每当你发觉自己的话里又出现这几个词时,就应该改变自己的话。例如,你应该:

    将“我希望事情会得到解决”改为“我要努力解决这件事”;

    将“但愿我心情会好一些”改为“我要做些事情”,保持心情愉快;

    将“或许问题不大”改为“我要保证没有问题”。

    每天都记录下你所发出的抱怨和议论。做这种记录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你可以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评论行为,即你是怎样评论的,评论了多少次,评论的是什么人、什么事;另一方面,做这种记录是件令人头疼的事,这也会促使你平时不要再乱作评论和抱怨。

    如果你所拖延的事情涉及到其他人(例如搬迁、夫妻生活或调换工作),你应该与这些人商量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要敢于摆出自己的各种顾虑,这样将有助于你认识到自己的拖延是否完全是出于主观原因。在知心朋友的帮助下,你们可以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久,你就会完全驱散因拖延时间而产生的忧虑。

    与家庭成员制订一项协议,明确提出你想做而一直拖延的事情:一同打场球,出去吃顿饭,看场戏,度假旅游……让大家各执一份副本,并且规定违约时将受的惩罚。你会发现这种办法很灵验,而且你本人也可以从中受益,因为你往往也会从这些生活中得到乐趣。

    你要是希望改变客观现状,就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些实际工作。不要总是因拖延时间而忧心仲忡,并为此而陷入惰性,应该努力消除这一令人讨厌的误区,争取投身于现时生活!做实干家,而不是希望家、幻想家或评论家。

    其实机会并不是那么难测,它的奥秘也不像许多人想像的那么神秘深远。机会经常在你身边,在你伸手够得着的地方。

    机会是命运的咽喉

    机会在命运中显现,命运因为机会而改变,它们的关系比爱情关系更难测,但把握住的人却会成为命运的宠儿。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人相信命运是一种神化的存在,它高高在上,独立于人的控制之外,主宰着人间的一切。因此,对命运最好是采取卑怯态度,听天由命。连皇帝也来个“奉天承命”。尽管是让百姓软弱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可是许多皇帝自个儿也是命运论者。人界至尊的皇帝尚且如此,百姓们当然更是要乖乖受命了。

    所以如果在人生中遭受某种不幸或挫折,就会认为是“命运不佳”或“命中注定”。有了这么一种消极的被动人生观,可以想象这种人根本不会看得见机会的存在。对他们来说,再坏的命运都是天注定的,个人的努力挣扎是抵不过命运的。他们被命运压得抬不起头来,也就看不到眼前的机会了。

    当然也有不相信“命中注定”这种观点的人,他们认为道路是人走出来的,什么事物发展变化不会归于同一种结果。如果你是这种观点的拥护派,祝贺你,你属于可以睁眼看机会的人之一了。

    诚然,命运是存在的。可它并不是由天注定的,而是由你本人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产生的。过去的命运是凝固的,未来的命运是未知的,一切都要看你自己的掌握了。

    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段精彩的话,精辟地阐明了所谓命运的本质问题。他认为我们拥有决定事物的主要力量,他把一些事物归因于必然,一些事物归因于机遇,一些事物归因于我们自己。

    所谓必然,如社会环境、家庭情况、经济条件、生活阅历、学习环境、工作性质等等,这种必然对每个人的事业成败的影响极为重要。同样,偶然的机会对每个人事业的成败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但起决定力量的还是自己。你是自己命运的拥有者,只要你认清必然,又抓住偶然,命运会屈服于你的脚下。

    被人誉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遭到的苦难折磨数也数不清。他贫困,几乎要行乞;他失恋,简直快自杀;他耳聋,对他寄托于音乐事业是最大的打击。在一般人眼中,贝多芬的人生何谈机会之有。可贝多芬就是个超越于自己命运的强者,他宣言“我要向命运挑战”,于是就是在他耳聋之后也能谱出《第九交响曲》这种不朽名作。也正如他给一位公爵的信中所说:“公爵,你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成为现在的贝多芬,全靠自己。”

    挫折是人人都会有的。受到挫折后,一味地埋怨时运是毫无意义的。你必须冷静的分析寻找原因所在并克服它。挫折只是命运的附带品,它绝不能决定命运。可是同样的挫折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结果。对于命运论者,挫折只需一击便可打倒这种人;而对于相信命运由自己创造的人来说,挫折只会激起他更大的斗志。他会检讨失败,重新上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艰难玉成”。

    可见,挫折可以让人一堕到底也能让人飞得更高,全在于你对命运的心态。

    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在初中时曾经数学不及格。这一重重的打击反让他立志学好数学。在经过艰苦的奋斗后,张广厚考进了北大数学系。可在入学后,面对众多的优秀学子,张广厚苦修得来的数学知识显得不够,在开学测试中排在很后面。但张广厚还是不气馁,他相信自己的努力终有回报,终于以出色的成绩修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并进入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后来有了许多数学方面的贡献与成绩。

    张广厚为什么能从一个“命运不佳”者成为一个著名数学家呢?因为他有正确的命运观,他始终相信命运在自己手中,挫折只是暂时的,只要你朝着目标不懈奋斗,达到目标不过是迟早的事。

    成功的途径并非一条,不能有一次碰见困难便说命运残酷。“条条道路通罗马”,你不能克服这条路上的困难,完全可以走其它路。就像考不上大学的学生,你能说他们已经没有前途了吗?连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都是两次都没有考上大学的落榜者,但他却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开创的“相对论”理论连大学教授都没几个能看得懂。

    当然,有一些不幸的“命运”也是客观存在的。例如人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时代、家庭等等。身处落后地区,贫困家庭,起点是很低的,要想追上别人也很困难。但是机会是无处不在的,它并不是一个嫌贫爱富的人,只要你懂得去观察,再差的情况下也总是有机会存在的。

    所有有成就的人都是命运的强者,但他们并不是都站在良好的起点上出发的。要想举出从逆境中挣扎出头的成功人士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他们为什么能抓住成功的机会呢?就因为他们明白命运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命运与机会就像是双生儿。一个人的命运不是一条直线到底的大道,而是有着无数的支路,通往有喜有悲的结果。机会就像是路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能够懂得自己掌握命运的人,就能够看见这些路标,选择自己想起的方向。而不敢挑战命运的人,就看不见任何路标,他们只会顺着自然变化走下去,过着完全被动的人生。

    所以,想看见机会的人。要做到的第一步便是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弄明白命运与机会的关系。只有明白了命运的多样性,才会懂得自己原来有选择命运走向的权力。而这种命运的多样性,正是由偶然的机会造成的。有了机会的存在,才会开辟出不同的人生道路。相信命运有着必然走向的人,是不懂得去发现偶然的机会的。不改变这种想法,机会永远也不会垂青于你。

    命运中充满了机会,而机会中又包含了不同的命运。一个机会便能改变看似必然的命运走向。

    机会的大门永远向强者敞开

    在通向机会大门的路上,没有路标的指引,成功决不会从天而降。机会具有它特有的性质:隐蔽性、潜在性、选择性。它隐藏着,它等待着人们的开发,它只看重那些善于捕捉的人。

    你是在被动地等待机会,还是主动地去追求它呢?

    等待机会不像是等待班车,到点儿车就来,而要看你等待机会的状况如何、是不是碰上了机会,是不是捉住了机会,是不是错失了机会,是不是再也没有机会,这些都是问题。而实质问题在于你是否认真地准备着、刻意地追求着。有许多人看起来好像没有机会,没有前途,但是偏偏就有一天发生了转折,他们获得了机会。其实,许多成功者都有这样一种经历和体验。

    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人与人各不相同,对机会的做法也不同:强者、智者创造机会、把握机会;弱者、愚者等待机会,错过机会。

    作为强者的你,只要小心滇重地播下创造机会的种子,就有可能收获机会。你应该对自己说这样的话。

    “我被很多猎头公司觑见。”这就如俗语说的那样:“瘦田没人耕,耕开有人争”,如果你被另一家公司垂青,身价自然倍升。你只须对同事简单地说:“我接到某某公司某先生的电话,你认识他吗?”对方自然会问你关于某公司的事,你可以照直说出来。

    假如同时有其他公司向你垂青又怎样办?那你尽可增加与其他公司的朋友或工作伙伴的约会。就算只是吃午餐,也别忘记作悉心的打扮,这样便像是“猎头”的对象了。

    “我认识很多权威人士。”你要是希望在事业上扶摇直上,你应了解公司的高层,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权威人土。

    你要做的并不是要和那些重要人物约会,但你要尽量地熟悉他们,在适当的时候接触他们。只要做到你的名字与重要人物的名字扯上关系,或为办公室中的话题就足够了。

    下一步,是懂得挑选合适的时候和态度,如果你常常提及那些重要人物的观点,很可能被人识破,甚至觉得你很讨厌。所以要注意让别人觉得你是谦虚的,例如指出能和某某先生合作真是幸运,并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我是多才多艺的”。当别人知道你有多方面的才艺,会觉得你是一个全能的人。例如在美术、运动、社会服务方面的表现,可塑造你的形象,使你成为一个创作力丰富、专注有爱心的人。

    想尽办法创造机会吧,你的潜力无限,不要浪费它们,把它们挖掘出来,让它们来帮助你成功吧!

    创造机会

    真正的强者不会等待机会来找他,而是到处寻找并抓住机会,让机会主动为他服务。

    你一生中能获得特殊机会的可能性还不到百万分之一;然而,机会却常常出现在你面前,你可以把握住机会,将它变为有利的条件。而你所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行动起来。

    软弱的人和犹豫不决的人总是借口说没有机会,他们总是喊:机会!请给我机会!其实,每个人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机会。你在学校或是大学里的每一堂课是一次机会;每一次考试是你生命中的一次机会;每一位病人对于医生都是一个机会;每一篇发表在报纸上的报道是一次机会;每一个客户是一个机会;每一次商业买卖是一次机会,是一次展示你的优雅与礼貌、果断与勇气的机会,是一次表现你诚实品质的机会,也是一次交朋友的好机会;每一次对你自信心的考验都是一次机会。

    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本身就意味着你有奋斗进取的特权,你要利用这个机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去追求成功,那么这个机会所能给予你的东西要远远超越它本身。想一想吧,像弗莱德·道格拉斯这样一个连身体都不曾属于自己的奴隶,尚且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演说家、作家和政治家,那么,当今的年轻人,与道格拉斯相比拥有无限机会的年轻人,是不是应该做得更好些呢?

    只有懒惰的人才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机会,抱怨自己没有时间;而勤劳的人永远在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努力着。有头脑的人能够从琐碎的小事中寻找出机会,而粗心大意的人却轻易地让机会从眼前飞走了。有的人在其有生之年处处都在寻找机会。他们就像辛劳的蜜蜂一样,从每一朵花中汲取琼浆。对于有心人而言,每一个他们遇到的人,每一天生活的场景,都是一个机会,都会在他们的知识宝库里增添一些有用的知识,都会给他们的个人能力注入新的能量。

    幸远之神会光顾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但如果她发现这个人并没有准备好要迎接她时,她就会从大门里走进来,然后从窗子里飞出去。

    只要你善于把握,你的周围到处都充满了机会。生长在这样一个知识与机遇前所未有的时代,出生在这样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土,怎么还能够悠然地抱着胳膊,大声地向别人索取那些己经给予你的才能与力量呢?

    不要等待你的机会出现,而要创造机会——就像那个牧羊的孩子弗格森用一串串的珠子来计算天上的星星一样为自己创造机会,就像乔治·史蒂芬森在肮脏的煤矿马车旁用粉笔来得出一个数学定律一样去创造机会,就像拿破仑在近百种“不可能”的情况下为自己创造出了成功一样去创造机会。

    要像战争或和平时期所有的伟大领导者一样,去创造出非同寻常的机遇,直至达到成功。对懒惰者而言,即使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毫无用处,而勤奋者却能将最平凡的机会变为千载难逢的机遇。

    现在就迈开你的脚步

    任何事情都是从第一步开始的。每段旅程,不论多远,总是从一小步开始的。可是,你一定要踏出那一步,一旦你踏出了第一步,每走一步就更加接近目标一点。

    有时候,当你考虑从事一项崭新的冒险时——不管是养个孩子,写一本书,开创一份新事业,开始储蓄计划,或任何事——工程似乎很吓人;你好像永远也到不了最终目的地,第一步好像没什么帮助。当你朝向地平线远方眺望时,这段旅程似乎太难了。你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始。

    成功的秘诀听起来很简单,因为本来就很简单:只要开始就行了。踏出一小步,接着再来一步,然后又是另一步。不要把未来看得太远,也不要回顾得太远。尽量把焦点放在眼前。只要你遵循这个简单的方法,长期下来,你就会惊讶自己完成了多少成就。

    不知你是否看过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伟大作品《荣格全集》。那是二十六册的长篇巨著。荣格在第一册上面写的一段话值得在这儿跟各位分享。他写道:“学问不是一蹴而就的!学问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在间隔的短暂时间中发生的。只要你每天读几页,七年以后,你将是全世界最有学问的荣格作品专家,而且你会读过每一页!”这段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当然,所有的冒险都是如此。纽约的麦克尔·米切斯目前已是家财万贯,至今他还记得,他们夫妻在四十年前只带着十美元,去银行开第一个储蓄账户的情景。他们大笑着说:“一点时间所成就的结果真是不可思议。”他们如果没有决定从某个地方开始,不可思议的成功也就无法展现。

    有些人一再发誓,他们要写书,要开个储蓄账户,或是要计划去干点什么事业。可是,有太多时候,这些计划和梦想不断延后,直到“时机成熟了为止”。

    其实,在大部分情形下,你所等待的时机在下周或明年并不会有显著的差别。不要担心时机合不合适。事实上,你无论如何总要踏出第一步!如果你现在就迈开脚步,不要拖延,明年此时你将会更接近你的梦想好几步。

    很多事之所以在还没开始之前就已结束,并不是因为它真的有那么难,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心思去从事。有些时候,明明事情刚开始时进行得还不错,一到中途却突然停顿了下来,也不是真的碰到了什么瓶颈,而是因为我们不能坚持到底。

    所以说,“心”才是我们迈向成功之路最大的障碍。

    如果不能保有一颗热诚的心,那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每当你想要进行某件事情时,根本还不曾试图去了解个梗概,要不是直觉地认为它太难了,就是抱持着事不关己的态度。这时,你会连碰都不想去碰,更不用说去完成了。如此一来,所有在心中筹划已久的计划终将成为永远的幻想,没有达成的一天。

    要是事情进行到了一半才热情渐退,又会如何呢?那还用说,自然是虎头蛇尾,成不了大事。前一种状况是还未开始就已结束,后一种则是花费大把力气却徒然无功,与其如此,倒不如一开始就不做。

    思考的过程虽然没有想像中那么容易,但比起行动来说却是最简单不过的事。因为,思考可能只是一刹那间的事而已,行动却需要不算短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没有热诚,根本就无法坚持到底。

    如果能将它内化成为生活态度,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观念比以前更为积极,活得也比较快乐。“热诚”的英文字源是来自于希腊字,意思是“上帝与我长在”。请你务必时时以热诚来面对生活中所有的事,让别人能够看得到你发自内心的美。从此刻起,开始和朋友分享你的热诚。

    因此,不管何时何地,你都得保持高度热诚,最好现在就开始。

    机会的要素与特征

    有人说:“机会是上帝的别名。”可见机会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虽说“辛勤者胜”,但辛勤者中间亦有成败之分,成功的辛勤者之间,亦有高低之分。还有一些表面上并不辛勤的人,也能成功,造成这些差异和变化的,正是机会。

    为了让读者进一步认清机会,让我们看看机会的要素与特征。

    机会有三项要素:资源、利益和条件的配合。

    资源包括个人的知识、技能、人际关系的技巧、智慧、财富、胆量等等,也包括机构或企业的人才、资本、科技、设备。现有的产品或服务,诸如此类。

    上述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特征,必须能为个人或企业创造价值,才称得上为资源,否则,那只是未开采的铁矿,是泥石混杂,并无多大用处。利益是机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创造机会的主要目标。一种条件如果不能为人们带来利益,那就不是机会。对于致富来说,利益主要是金钱的收入,另外还包括名誉的提升、形象的建立或改善。而建立声誉和形象最终也会带来金钱的收入。利益在不同行业里各有不同的具体表现,例如,酒店业要求客户的入住率保持高水平,百货业要求货品流通迅速。而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利润、降低成本等,是各行各业同样的追求。

    条件的配合是指客观环境和创机者的主观条件互相配合。首先是客观因素的变化,造成有利的投资环境。例如经济复苏,人口激增,可用的土地有限,造成地价急涨,这是把资金投入地产市场的有利环境。其次是指创机者具备足够的条件去利用这个有利的环境,例如买地,发展土地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以及创机者个人的眼光、胆识和决断力等。最后是指标、客观因素刚好配合,例如,在地价快要急涨时,先已预见到这个趋势,又具备投资的各项条件。

    创机者的物质条件(资金、人才等)、个人条件(眼光、胆识等)都属于资源,能为创机者创造价值,带来利益。而机会正好提供最有利的环境,让创机者得以更有效地运用资源,创造或增加利益。

    机会有着成效高、瞬时性、善变的特征,难以捕捉,但一旦有充分的准备和眼光,又极易抓住。有了第一个机会后,不要见一点好就收,需要充分发掘它的潜能,你会发现,其他机会就从四面八方涌来,如滚雪球一样。

    机会随时可能降临

    机会来的时候,抓住它,还有个把握最佳时机的问题。请看下面的例子:

    1970年4月11日,我国“长征3号”火箭将“亚洲一号”卫星发射上天,此事为亚洲及至世界瞩目。徐州重型机械厂迅速在《人民日报》公布了很有新意的广告:感谢你——“亚洲一号”的信任,“海虹”牌吊车能为“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提供吊装服务而感到自豪!该厂及时把握卫星发射造成的新闻效应,而宣传自己的产品,提高知名度,收到了很大的效果。

    1990年11月,全国百货用品订货会在西安召开。9月初,广东潮阳日用化妆品厂的经理倪永佳前往西安。当他在广州机场急匆匆登上飞机,正要按那张普通民航机票上的座号寻找座位时,一位空姐对他说:“不用对号人座了,这是您的专机。”这时,他才发现100多个座位的机舱空空如也,只有他一位乘客。

    原来,民航局那天临时决定增调一架飞机去西安,半小时前起飞的那架“满载而飞”,而后起飞的这架就剩他一名乘客。

    一位普通乘客坐“专机”,创造了民航史上的奇迹,默默无闻的倪永佳一举成为新闻人物。《西安晚报》记者采访他,他把这段奇遇与他的产品“嘉娜斯”相联系,做大篇幅有趣描述。从而使“喜娜斯”随着主人奇妙的经历打出了知名度,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获出人意料的成功。

    倪永佳是幸运的,然而“嘉娜斯”的成功就不仅仅是因为幸运。因为“幸运”本身并不等于成功,成功与幸运之间还需要一颗有准备的头脑。

    精明的人还善于把不幸的事件,转化为提高产品知名度的契机。

    几年前,一架美国赛斯纳公司生产的“奖状”号飞机在下降时,遇到一只叼着兔子的老鹰。老鹰见到飞机这个庞然大物时很害怕,丢下兔子就跑,糟了!兔子恰巧被吸入飞机发动机。发动机一旦被损坏,这架飞机就完了!飞行员惊出一身冷汗。然而,很幸运,兔子撞机虽使螺旋浆受损伤,但发动机却安然无恙,飞机安全降落到地面上。由于“奖状”号飞机装的是加拿大普拉特·慧特尼公司生产的PT6发动机,PT6发动机因此成了世界上唯一经受过“兔撞试验”的发动机,由此意外地说明了该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这家公司借此机会,大加宣传,于是名声大震,赢得了很高的信誉。

    由此看出,我们要随时注意身边的事,准备好,机会每刻都可能降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