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是个不婚一族,选择精彩的单身世界;也可以像结婚狂一样,满脑子都是“我要嫁人”的念头;更可以慢条斯理地精挑细选,直到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钻石王老五再披上洁白的婚纱。
在你尽情选择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迷茫,也可能会有些固执,还可能会犹豫不决,这是因为有一些事你尚不知情。尽管所有的一切都由你来选择,但总有一些事你应该知道……
1.再像小孩的女人也不能永远衣来伸手
“亲爱的,人家好想喝杯水啊,可是我够不到。”在谈恋爱时,如果你懒懒地坐在沙发上说这句话,男友一定会乖乖地把水杯端到你面前;
“今天晚上出去吃吧,做饭好辛苦啊,那么多油烟,呛都呛死了。”在谈恋爱时,如果你不愿意做饭,男友一定会牵着你的手,带你出去吃烛光晚餐;
“衣服好脏啊,可是洗衣粉会伤手的,那你老婆的小手就不漂亮了。”在新婚时,如果你举着刚刚做完手膜的玉手这样说,老公一定会怜爱地包揽下洗衣服的活儿……
这一幕幕被宠爱的场景,大概每个女人都经历过。很多女人都希望自己像个小孩,永远被男人宠爱着,她们拼命撒娇,只为了向男人索取更多的爱,在他们的精心照顾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男人的确会喜欢像小孩的女人,会陷在她略有些稚气的笑容里,陷在她单纯的眼神中,发誓一生一世照顾她、爱护她、不让她受一点儿苦。不过,如果你的男人也曾经这样发誓,在感动之余千万不要真的当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那可是会把自己逼到死胡同里的,因为男人绝不可能真的一辈子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你。
曾经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从谈恋爱时他们的感情就很好,男人很疼爱女人,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她,什么都不用她亲自动手。可就是这样一对恩爱的夫妻,在结婚三年后,男人却突然提出离婚。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女人结婚以后从来不做家务活,每天不是出去吃就是老公做。洗衣服、收拾房间这样的事情也从来不管,都是老公动手。结婚一年多以后,女人生了一个宝宝,可是她并没有因为宝宝的降生而变得会管家,照样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给老公。
而这个男人又要上班又要做家务,累得筋疲力尽,和妻子的争吵次数也不断上升,终于他忍受不了了提出离婚。他对女人说:“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可你为这个家付出了什么呢?菜不买、饭不做、地不扫、孩子也不管。我太累了,实在耗不起了。”
女人非常生气,她质问老公说:“从谈恋爱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是这个样子了,不会也不爱做家务,那时候你怎么没有怨言?男人都是这个样子,一结了婚就全变了!”
男人说:“我承认以前我从来没有这些怨言,但那并不代表我可以一直接受这种状况。我以为结婚以后你会成熟,会懂得为家庭付出,但是你没有,即使有了宝宝,你仍然像个小孩子一样等着别人照顾。现在我每天要面对两个孩子,你和我们的宝宝。我太累了,我也需要老婆来关心、来照顾。”
这就是男人的心声,在他当初信誓旦旦地承诺照顾你一辈子时,并没有想到你当真会像个寄生虫,这也不做那也不管。
在他看来,婚姻会将两个人变成熟,彼此懂得珍惜,能够互相照顾。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你真的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每天把大事小情甩给他,不闻不问,连他也搞不懂,你要找的到底是男友、是老公、是和你朝夕相处的伴侣,还是一个听你差遣的奴隶?
所以不要责怪他们不能遵守当初的誓言,毕竟家庭是两个人的,只知索取不懂付出是万万行不通的。
每个女人都是从小孩走过来的,有的人成熟得早些,有的人成熟得晚些,然而不论如何,你都是要迈步向前走的,谁也不可能抗拒岁月的力量。
不要拒绝长大,更不要拒绝为家庭付出,那并不意味着你失去被宠爱的权利,相反,那会令你获得更多的宠爱。
当你系上围裙亲手做羹汤时,他一定会陷入爱的温暖中,从而更加珍惜你;
当你因为做家务而磨疼了手时,他一定会拉过你的小手,轻柔地抚摸着;
当你因为扫不到犄角旮旯的灰尘而假装撅起了嘴时,他一定会笑着从背后搂住你的腰,说你是个小可爱……
假使你懒了很久,那么请暂时合上这本书,挽起衣袖,系上围裙,动手收拾出一个整洁的家,在今晚给他一个惊喜!
每个女人都应该知道的事
你可以不会做饭,但一定要学,起码要会炒两三个看家菜,抓住男人的胃才能抓住他的心是不变的真理。
你可以讨厌洗衣服,但应该有意识地把它丢进全自动洗衣机,相信我,那真的不伤手。
你可以不每天擦地,但两三天擦一次的频率还是要有的,清洁度即使达不到五星级的标准,起码也要有三星级。
你可以染指甲、做手膜、在保养上花大量的时间,但抽出十几分钟给家里还是必要的。
可以要求另一半对你呵护有加,但你心里一定要明白,他并没有义务做你的仆人。
可以不做某一项家务,但请选择其他的进行劳作。
2.结婚是过日子,而不是过家家
女人是天生的幻想家,总是会幻想着这样一幅场景:一个静谧的夜晚,微风轻抚着窗棂,洁白的月光从窗帘的缝隙中悄悄地溜进来。屋中的音响飘起轻柔的音乐,昏暗的烛光点点摇曳。你打扮得优雅漂亮,化着精致的妆容,与心爱的男人轻轻相拥,翩翩起舞,直到舞倒在床上……第二天清晨,阳光从窗外洒进来,你慵懒而娇媚地睡在温暖的被窝里,柔顺的发丝披散在枕上,脸上的妆容仍然像刚化出来的那般精致。正在你半睡半醒的时候,昨夜与你缠绵的男人轻轻推开房门走进来,手里端着你爱吃的早餐。他将托盘放在桌上,轻轻地走到床前,坐在床边温柔地注视着你。这时你睁开了蒙眬的双眼,娇羞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地把脸埋在枕头里。男人看着你可爱的样子笑得更加温柔,他低下头吻了吻你的秀发,轻声说:“小东西,你醒了?太阳都晒屁股了。我怕你肚子饿,所以弄了些早餐,快起来吃。”听到这样的话语,你幸福地笑了,半起身用被子裹着身体说“讨厌,你出去嘛,人家要穿衣服了”……
这是很多爱情电影里都会出现的罗曼蒂克场景,女人都愿意相信这是结婚后的真实写照,她们无一例外地幻想着老公从青年到白头一直深爱着自己,两个人手牵着手一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当你们垂垂老矣,彼此拥抱的时候,仍然会有心跳的感觉。
这真是让人不忍打断的幻想,但我仍然要杀风景地说:这样的情景只能在幻想或电影中出现,真正的婚姻生活可远没有如此浪漫!
曾经有一个与老公打得不可开交的女人来找我,向我倾诉心中的苦恼,她说:“谈恋爱的时候他多好啊,又温柔又体贴,每次约会都文质彬彬的,经常写情诗给我,还总是制造惊喜。可结婚以后他完全像变了一个人,邋遢得要死,烟灰弹得到处都是,臭袜子三天也不换一次,脏衣服往沙发上一脱就再也不管了,每天都说工作忙,连陪我逛街都嫌累。男人怎么会这个样子?真是太可怕了!”
等她发泄完,我问她:“他真的变了吗?还是结婚以前你根本不了解他?”
她想了想说:“结婚以前又不住在一起,我也无从了解啊。谁知道他会是这个样子!”
我笑着说:“这就是了,他根本没变,只是把全部的自己呈现给你了。对他来说你也是一样,你也有一些缺点是他婚前想不到的,同样,这并不表示你变了,只是他把你看得更清楚了。”
她听了承认我说得有道理,叹了一口气道:“唉,在谈恋爱的时候,我觉得他有那么多优点,结婚以后一定会很幸福,谁知道竟然是这个样子。”
“这就是优点决定相爱,缺点决定相处。结婚不是过家家,不是我们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的,它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样现实的事情。当你谈恋爱的时候,看到的是对方身上的优点,所以不顾一切地爱了。而当你们结婚后,接触增多,你眼中看到更多的是他的缺点。彼此能容忍这些缺点,就可以长厢厮守,反之则一拍两散。如果你还想让这段婚姻向美好的方向发展下去,那么就试着包容他的缺点,不要再想一些不切实际的浪漫事。这并不是庸俗,只是化激情于平淡,化浓烈的爱情为脉脉的温情,这样的感情才能长久。”
她听了若有所思,垂头不语。
后来她再给我打电话时很少说他们又吵架了,更多的是讲发生在他们之间的趣事,看来这对小夫妻已经平稳地度过了婚后的瓶颈,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亲爱的女性朋友们,假使你的另一半正在为你戴上亮闪闪的钻戒,假使你正在千挑万选一款完美的婚纱,请先冷静地思考一下婚后琐碎的生活。这并不是让你惧怕婚姻,而是更加理智、全面地看待它。
婚姻是爱情的转化,转得好与坏要看两个人的功力。如果总用小孩子过家家的心理去面对婚姻,用理想中的模式要求婚姻,就只能徒添烦恼,令自己大失所望;如果用现实的眼光去衡量它,便能注入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使婚姻历久弥新。
结婚以后双方会发现的秘密
天哪,他竟然会光着膀子狼吞虎咽地吃饭,然后很大声地打饱嗝。
某天夜里突然被一声巨响惊醒,醒来后发现原来是他在熟睡中放了一个屁。
他竟然会一边看电视,一边把手伸进内裤抓痒。
她在家里居然不穿内衣就到处乱晃。
那个睡觉磨牙、打呼噜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妻子。
早上醒来发现,不化妆的妻子完全像个农村妇女。
3.不结婚是一种选择,怕结婚是一种束缚
同事熙熙是个典型的独身主义者,她很有才华,做事果敢,事业心特别强。年近三十的她对感情有着独到的见解:“我不想结婚,因为我天生就不是很注重家庭生活。我更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至于个人生活嘛,我有你们这帮好朋友,所以不会孤独,如果感到乏味,可以与看对眼的男人谈一场恋爱,但前提是他也要是独身主义者,这样才不会互相纠缠。”
可能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说,感情和家庭占据了人生的一多半,但生性洒脱的熙熙却不是这样。正如她自己所说,她只有在工作时才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我们这些同事曾经对熙熙的这种想法不是很理解,总觉得感情才是女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难道独身就不会觉得孤独吗?
然而当我们长时间跟熙熙相处,更加了解她以后发现,她当真是一个很特别的女人。她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工作,除此之外便看书充电,偶尔和我们聚会。每逢长假期,她就喜欢一个人去旅行,拍很多照片,记录下旅途中的点点滴滴。
应该说,熙熙完全有能力驾驭独身生活,让一个人的世界也分外精彩。
每当看到熙熙时我总是不自觉地想起另一个朋友亚亚,她也快三十岁了,有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男朋友。亚亚和男朋友在一起三年了,但迟迟没有结婚。并不是他们感情不好,相反,两个人相处融洽,甜甜蜜蜜,而且亚亚的男朋友求了几次婚,只是她一直都没有答应。
也许你会认为亚亚和熙熙一样,是个独身主义者,这就大错特错了。亚亚是个挺传统的女人,很注重家庭生活,也希望能找到个可以依靠的伴侣厮守终生。
然而,亚亚却十分惧怕结婚,每次一提到结婚,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婚后的幸福生活,而是想到万一离婚了怎么办。
这种消极的想法源自她父母失败的婚姻。自从亚亚懂事起,父母就不断地争吵,吵完后就是几天甚至几个月的冷战。脾气不合的父母在亚亚16岁那年离了婚,婚后亚亚一直跟母亲生活在一起。
父母的离异在亚亚的心中留下了极大的阴影,她对婚姻既向往又恐惧。当她与男朋友花前月下时,就会想起浪漫的婚礼、婚后平淡幸福的生活等等,特别想赶快把自己嫁出去。可是当男朋友真的手捧鲜花和钻戒向她求婚时,父母不幸的婚姻马上又浮现在亚亚的脑海中。她不禁想,万一婚后两人的感情渐渐淡去,彼此发现对方的很多缺点,开始争吵不休怎么办?万一像父母一样以离婚收场怎么办?
每当想到这里,亚亚都忍不住打个冷战,立刻拒绝男朋友的求婚,对他说“我还要再想想”。直到现在,亚亚和男朋友还在进行着爱情长跑,不知道何时才能有好消息传来。
从表面上看,我的同事熙熙和朋友亚亚都属于不婚一族的成员,但若仔细分辨,则会发现她们二人的不同之处。熙熙是不结婚,而亚亚则是怕结婚。
别小看这一字之差,其境界完全不同。不结婚是在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后自由选择的结果,并快乐地享受这种结果,而怕结婚则是畏惧、犹豫的产物,由于心理上的障碍而束缚了人的行为,使自己不能放开怀抱去面对生活。
在这个思想日趋开放的社会,无论你选择结婚或是不结婚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但前提是你一定不能被恐婚的阴影所束缚。请不要把婚姻看得好像洪水猛兽一般,应该平静地、理性地面对它。当你坦然地审视婚姻,在此基础上选择单身或成家立业时,才能避免作出片面的、局限的选择。
惧怕结婚的原因及对策
原因一:害怕婚姻的束缚。
“如果结了婚,就不能跟姐妹们K歌到天亮,不能和蓝颜知己没有分寸地说笑,不能再接受其他男人的追求,不能下了班直接杀到商场血拼……简直是太多束缚了,即使那只婚戒上有几克拉的钻石,我也不敢戴上它!”
这些念头经常在一些女人的脑海中浮现,像一张大网,缚住了女人的手脚,让她们无法向着婚姻的殿堂迈进。
对策:与对方沟通,要求保留彼此的独立空间。
不可否认,婚姻确实有一定的束缚性,不能再像结婚以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然而,你也不必将婚姻想得太过可怕,更不要觉得会有令人窒息的束缚。在结婚之前与爱侣坐下来好好沟通一次,明确地告诉他:我需要保留一定的独立空间,你也同样有这样的权利。
原因二:害怕承担责任。
婚姻意味着男女双方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不但要同甘也要共苦,为建立美满的家庭付出全部的心血。有些女人非常惧怕这些负担,将它们看得比大山还重,生怕扛上肩头会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对策:放松心情,正确认识责任。
有些女人总把责任想象得如同洪水猛兽般可怕,那只不过是自己吓唬自己,其实想想看,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在承担责任。上学的时候,认真读书是我们的责任;工作后兢兢业业是我们的责任;谈恋爱以诚相待是我们的责任;结婚后为家庭付出也是我们的责任。
因此,无论你是否结婚,都是要承担责任的,并不是说不结婚就可以完全忘记它的存在。请用平常心看待责任,正确认识它,你就会放松很多,从而理性地选择想要的生活。
原因三:不愿意生小孩。
有些女人认为,结婚的目的就是组织家庭,养育下一代,她们一想起生孩子的可怕之处:长斑发胖、生产的疼痛、昂贵的费用、教育的烦恼……便不自觉地浑身哆嗦,心生恐惧,产生不愿意结婚之感。
对策:与对方达成共识。
结婚就要生子这是片面的想法。随着时代的进步,结婚后选择暂时不生孩子的夫妻越来越多。如果你很爱男友,想与之共建家庭,却又不想生孩子,最好在婚前与他详谈一次,告之你的内心想法,求得他的理解与同意。
4.不要完全相信婚恋专家的话
晚上闲来无事,随手打开电视,里面正在演一档综艺节目。节目中一对矛盾重重的夫妻坐在舞台中央,各自发表着对另一半的不满。嘉宾席上坐着的是一位婚恋专家,一边用心地倾听着那对夫妻的讲话,一边在他们的谈话间隙发表自己的观点,给他们很多建议。
看了几分钟后,我觉得没什么意思,便转了台。另一个台在播一档访谈节目,邀请了一位心理学专家做客,大谈婚姻生活的利弊及夫妻相处之道,还举了很多她本人在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随意播的这两个台竟然都在演关于婚姻的节目,我干脆把电视频道全播了一遍,想看看还有没有类似的节目。没想到,这一播之下我发现,在同一时间段里,有四个台都在播放同类节目,皆是关于婚姻、爱情的话题,且每档节目中都邀请了一位婚姻专家或心理学家到场,就某个婚恋话题给出自己的意见。
我将这四个台来回倒换,想看看那些专家究竟说了些什么。有一位婚姻专家打了个比方说“婚姻就像一场搏斗,充满着变数和险境,只有武功高强的人才能应对自如。如果你没有高强的武功,也不懂得如何自我防卫,那就很容易伤痕累累,甚至伤重不治”。
另一个婚姻专家则把婚姻比做一杯白开水,说“很多年轻人认为婚姻是甜蜜的,其实它就是一杯毫无味道的白开水。你往里放糖,它就是甜的;你往里放盐,它就是咸的”。
而最有意思的是另外两个节目中的专家,其中一位称“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必须要有心思和技巧,才能掌控全局,取得胜利”。而另一位专家则说“婚姻并不需要经营。经营是商业化的产物,而婚姻根本不等同于做买卖,只需要用真心对待”。真不知道这两位专家如果出现在同一档节目中会不会打起来。
当我把这四个节目都看完以后,脑子里对婚姻的看法非但没有更加清晰、丰富,反而更加糊涂了。四位专家各自大谈特谈,仿佛都讲得很有道理,可是却不乏矛盾之处。幸好我没有什么婚恋难题,否则看了这些节目以后,非但没有助益,反而会更加茫然无措。
这些节目不禁让我想起前些天去逛商场的遭遇:我本来想买一瓶洁面乳,可到了一个化妆品大卖场时,导购小姐热情地向我推荐了几款她认为好用的洁面乳品牌,并把它们各自的优点说出来一大堆。
面对着这么多的选择,我反而不知道如何是好了,本来只认准一个品牌的产品,但听了导购小姐的介绍,其他牌子的护肤品也很诱人。我彻底茫然了,站在原地半个小时之久,怎么也拿不定主意该买哪个,最后干脆闭着眼睛摸了一瓶,摸到哪瓶买哪瓶。
当我回到家使用这瓶洁面乳后才发现,它虽然价格不菲、清洁功效非常好,但却并不适合我。因为我的肌肤偏干,而它却适合油性肌肤使用,导致我用完以后脸上干燥起皮,一点儿也不舒服。
相信很多女人都会有这样买护肤品的经历,越是经过导购小姐介绍就越不知道买哪瓶才好,经过再三犹豫后选中了一瓶,回家后却发现并不适合自己。
难道是导购小姐不够专业,只会忽悠,才让我们听得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是好了呢?并非如此。大多数导购小姐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对护肤品的成分及作用都能倒背如流。那为什么专业人士的讲述会产生反效果呢?
这是因为人和人的肤质不同,一瓶好的护肤品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如果你盲目地听导购小姐介绍,而没有结合自己的肤质选购,就会花大价钱买到不适用的护肤品。
这和看婚恋专家的节目颇有相似之处,婚姻不像1+1=2这样简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它是好是坏,所以专家也就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把一些个人的认知掺杂其中,这就造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如果你只听从专家的话而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就会如墙头草,随着专家不同的论调摇来摇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有些女人总认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一些问题自己解决不了,而婚恋专家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比较客观,能够看清楚问题,给出的建议也能很有效果。可是这些女人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专家虽然客观,但并不完全地了解你和你所处的环境,也就不能准确无误地给你最好的建议。
因此,在婚恋问题上,不要完全相信婚恋专家的话。你可以广泛地听取一些意见,但一定要有主心骨,清楚地剖析自己,挑选对自己最有用的建议,才能把握爱情,迎来美好的生活!
盲目相信专家的恶果
只顾着听专家讲话,却忽略了与另一半进行沟通,把专家所讲的可能性完全当成他的想法,并以此去推测他的内心世界。到头来他很可能会说:“你到底是跟专家谈恋爱还是跟我谈恋爱?”
失去自己的判断力,人云亦云,一会儿相信这个,一会儿相信那个,不但自己无所适从,也让另一半对你无可奈何。
将别人相处的模式套用在自己身上,等发现根本行不通时与另一半的矛盾已经深到不可挽救,虽然后悔但为时已晚。
5.嫁他,就是嫁给他家
还记得以前热播的一部电视剧《新结婚时代》吗?其中顾小西与何建国的婚姻问题引起了很多女性观众的共鸣。
女主角顾小西成长自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性格开朗活泼的她嫁给了从农村考进北京的大学生何建国。两个人的感情本来很好,但婚后却矛盾频增,而矛盾的来源正是何建国的家人。
自从两个人结婚后,何建国远在农村的亲戚就不断地来家里找他们,并住在他们家里。由于农村与城市的生活习惯不同,顾小西很不适应,但为了家庭和睦,一次次地隐忍不言。然而何家人的到来却越来越频繁,还找顾小西在医院的母亲看病,仿佛顾小西的家就是何家整个家族甚至整个村子的家。
慢慢地,原本相敬如宾的小夫妻产生了隔阂,尽管两个人都极力地维护着婚姻关系,也善意地帮助对方的家人,但何建国总是用农村的习俗处世,而顾小西也无法接受这种思维方式,无法调和的矛盾使两个人的心越来越远。
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很高,很多女性观众看完了以后都在谈论着剧中的情节。为什么这部电视剧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呢?皆因为其中包含着很多当下的普遍现象。
有些女人尤其是一些思想前卫的女人认为,结婚是两个人的事,只要两个人高兴就好,不必理会他人的看法,更不必受他家庭的影响。
这种认知存在着三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我嫁的是他,不是他家。
在结婚前,女人都会拜见男方家长,并对他的家庭情况作一些了解。有些女人会不太喜欢他的家庭,或者觉得生活方式及观念上有些差距,但并没有引起重视,而是认为“我嫁的是他,又不是他家,他的家庭是好是坏和我没有关系,只要我和他彼此相爱就够了”。
这种想法看上去似乎挺有道理,但却忽略了一些事情。那就是一个人从小生活在某种环境下,他的思维和行为就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不自觉地去模仿周围的人。这种习惯会一直存在于他的潜意识中,可能是终其一生也无法改变的。
假使你不喜欢男朋友的家庭,却并没有在他本人身上发现你所讨厌的因素,那可能是你对他的了解不够,或者他没有在你面前完全暴露出真实的自己。
因此不要把他的家庭不当做一回事,透过他的家庭环境,你可以从侧面了解他不为人知的性格。
第二个误区:结婚后老公就是我的,当然会率先考虑小家庭的利益。
即使你们结了婚,也不是彼此的私有财产。他不仅仅属于你,属于你们的家庭,还属于生养他的父母、关心他的亲戚及好友。一旦你与他的家族发生利益冲突,他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向着你,多多少少也会偏袒他们一些。而且他也会认为,既然你嫁了他,那么爱屋及乌,你的爱也应该延伸到他们身上。
当你想和某个男人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时,一定要事先作好心理准备,你面对的不只是单一的伴侣,还有他身后庞大的社会关系网。
第三个误区:就算他不能脱开家庭,但婚后我有信心把他拉拢到我这一边。
有些女人想:“他很爱我,会为了我做任何事,婚后我可以慢慢改造他,让他的心里只有我们这个小家庭。”
这绝对是一种错得离谱的想法。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他要求你疏远你的父母,你会答应吗?恐怕你再爱他也是不可能答应的,因为对伴侣的爱和对家人的爱根本是无法放在一起相比的。
同样,他也不可能接受你的改造,为了小家庭而疏远大家庭。如果你没有想明白这一点而贸然动手改造他,那么等待你的只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最终你也不会成为胜利的那一方。
准确地说,恋爱是两个人的事,而结婚则是两个家庭的事。当你决定嫁给他时,就等于接受了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家人、亲友、生活习惯及思维方式。如果你还没有成熟到有足够的能力及勇气接受这一切时,最好先放弃结婚的念头,多给自己一点儿时间,以免陷入到不堪的婚姻生活中去。
男人对于婚姻与家庭的看法
来自内蒙的从事金融行业的赵先生说:“结婚是两个人的事,但双方的家庭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谁也不可能结了婚就不理父母的感受了。如果妻子能让我父母开心,我会更加疼爱她,相反,如果她做了让我父母不高兴的事,我就会想办法调解,若是她太过分了,我肯定会生气的。”
来自北京的公务员朱先生说:“结婚绝不是两个人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男女双方社会环境的扩大化。也就是说女方要渗入男方的家庭、朋友关系网中,而男方也要渗入到女方的社会关系网中。也就是说,你在接受另一半的同时,也要接受他的家人、朋友等等复杂的连带关系。夫妻双方的关系会受到这种关系的影响,两个人能维护好这张关系网,就是好的影响,反之则是坏的影响。”
来自湖南的从事传媒工作的张先生说:“婚姻就像一棵大树,树干是夫妻,他们是婚姻的主体;树的枝干是夫妻双方的家人,他们虽然在婚姻里不占主要位置,但也是不可或缺的;树的叶片是夫妻各自的朋友、同事,他们看似与树的主干无关,但其好坏也会影响到主干的生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