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的管理智慧-成功创业需要必备法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完善管理,才能保证存活

    【德鲁克如是说】

    除非新事业能够拥有完善的管理,否则即便它拥有多么出色的概念、多么雄厚的资金和多么好的产品质量,甚至有多么广大的市场需求,它都无法生存下去。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活学活用】

    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一个团队生存和作战的保障。没有了制度保障,这个团队就会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失去凝聚力,更形不成战斗力。同时,有效的制度也能保障自由和创造力。为了更好地发展,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不受侵犯,每个企业都会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以约束员工的行为。这不是对员工自由的限制和剥夺,相反,只有在这样的制度之下,每一位员工才能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才不会受到别人的侵犯,才能真正开展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企业的制度建设正是对员工利益的最大保护。

    有这样一个例子,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另一边是投食口。猪每踩一下踏板,在踏板的另一端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吃到另一半食物。

    结果,小猪将选择“坐享其成”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剩下的那一点儿食物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自己不主动踩踏板是最好的选择。反观大猪,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其实“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因为故事中的游戏规则导致的。规则中的核心问题是“每次落下的食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如果改变一下核心问题,猪圈里就可能发生另外的现象了。

    第一种方案:减少投食量。把投食量改为原来的一半,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光;大猪去踩,小猪也会把食物吃光。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第二种方案:增加投食量。投食量增加为原来的一倍。结果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把食物吃光。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不会很强。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而且因为没有竞争,想让猪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第三种方案:减少投食量,增加距离。投食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但同时把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小猪和大猪都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

    上面这个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如何建立管理制度的典型分析的例子,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重视管理制度的建立,因为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人员都工作懈怠,那么,再好的人才,再好的物质保障都无济于事。所以,完善的制度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

    中国的火锅企业海底捞就因为拥有完善的制度管理,使企业蒸蒸日上。其制定了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原料采购上,其所有蔬菜类菜品都是直接从农户努力购进,农户把菜从地里采摘之后直接送往公司,没有中间商的参与,这样就减少了菜品的市场滞留期,保证了新鲜度。之后,品控人员还要对每一样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只有合格的菜才能被允许收货。

    在菜品清洗加工过程中,海底捞严格把物流配送中心的蔬菜加工车间控制在6 ~ 8摄氏度,每天有专门的品控人员对食品的验货标准、各车间和库房的温度、湿度进行严格控制,并对生产现场的卫生环境进行检查监督。

    在产品配送和储存上,海底捞要求整个过程中必须保持0 ~ 4摄氏度。为了保证食品安全,配送车辆还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清理、消毒,并在车辆中安放好温度记录仪,以便第二天对绝对异常的温度进行分析处理。特别是在每年5~10月和冬季这段蔬菜容易冻伤的季节。不仅如此,海底捞的服务也是非常到位。海底捞在拼命强调“特色口味”的时候,海底捞创新性地把其他行业的服务纳入免费服务范围:比如,把美容业的修指甲,把网吧的服务,把茶馆的服务提供给等座位的客人,让折磨人的“等座”成为一种享受。

    正是这样完善的管理制度,让整个企业的员工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努力,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海底捞形象。

    所以,一个企业需要管理制度,有了管理制度,才能让每个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且能形成一系列的良性竞争机制。大家在这种制度内工作,就能逐渐领悟到公司的理念,公司的用人要求,这样坚持实行下去,一定会改变公司的面貌。

    保证充足现金流

    【德鲁克如是说】

    在动荡时期,流动资金要比收益更重要。如果拥有足够的现金流和财务实力,那么一家企业或公共服务机构就能够在长期的低收益或低收入中幸存下来。相反的做法则是错误的。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活学活用】

    从产品的市场调研到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任何环节都与企业的现金流紧密相关。没有资金的支持,任何事情都无法启动,企业的发展随时有用到资金的时候。现金流就像人体的血液,没有血液遍布全身,哪有能量支撑人体机能运转?企业缺失现金流,同样会导致整个企业运转瘫痪。

    特别是刚刚创业或刚刚进入新领域这个关乎能否生存下去的重要时刻,现金流更是重要,因为老板兜里的钱决定着企业能存活多少天。所以,对管理者而言,首要一条是要学会平衡现金流,否则将是死路一条。大多数创业成功的公司,都走过了一个严格的成本控制过程。采用各种方法,在日常费用、设备采购、人员工资、营销推广等各个环节节约一切成本。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8月,是一家跨地区并快速走向国际化的上市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商用车生产企业。

    福田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资金管理理念,强调现金流的重要要地位,认为“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为此,公司决策的着眼点,就定位于“尽量提前收回现金”,一定不能以牺牲长期现金流来改善短期利润状况,避免出现“良好的经营成果和堪忧的财务状况并存”的尴尬局面。

    李彦宏刚刚成立百度时,进行的第一笔融资是120万美元,最初计划是这笔钱只能用半年,但结果,李彦宏精打细算,他认为“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在美国硅谷工作时,他就看到每天都有公司因为有了风险投资而开山立派,每天也都有公司因为囊中羞涩而关门大吉。为此,他计划把这笔资金用一年。过了半年,他的确只花了60万美元,等到9月份获得第二笔融资时,李彦宏手头还有几十万美元。

    正是李彦宏手中还握有底牌,才能使自己先立足于“不败”境地,获得了主动权,也让投资人看到企业良好的经营状况,最终李彦宏成功获得了美国排名前三位的大风险投资商之一——DFJ(德丰杰)和IDG(国际数据集团)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从这点上看,李彦宏不仅是一个技术天才,还是一个卓越的企业家。

    李彦宏曾就拥有现金流的好处,做了这样一番解释:“假如当时没钱了,而这时候有个投资商走过来说,我没有1000万美元,但我有100万美元,我要占你30%的股份,那我们就完了。因为没有钱了,只好拿这样的条件去交换,这对公司的成长将会是非常大的打击。”

    正是李彦宏严格控制收支,保证足够的现金流,才使百度在2000年底,纳斯达克股市突然崩盘,虚火旺盛的网络经济一夜间破裂时,没有遭受生存危机,李彦宏可以轻松腾出时间考虑公司长远发展问题。

    我们都知道史玉柱在第一次创业时,就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巨人一夜之间倒闭。这给了史玉柱很深刻的教训,在第二次创业后,他坚定地说:“企业什么都可以没有,但绝对不能没有现金。”此后他特别害怕现金链断开,史玉柱要求对外称公司的账上始终趴着5个多亿的现金。只有现金,才能保证企业安全。

    那么,刚刚成立的企业该怎样做才能保证有足够的现金流呢?

    1. 做好周全的计划,降低运营和管理费用,严格控制成本。

    2. 要考虑长远,在不需要钱的时候就该考虑将来钱用完时,下一笔钱该从哪里出。

    3. 优化客户结构,保证销售回款及时,对付款拖延的客户适度放弃。

    总之,现金流量管理是现代企业活动的一个重要职能,管理好现金流量,就能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尊重并听取内行意见

    【德鲁克如是说】

    创业者对新事业的需要及对自身优势的评价,都需要听取旁观者的意见。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活学活用】

    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不能肯定地说自己对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样样精通,管理者可以说更没有精力和事件去研究企业的某项技术或工艺,因为他还有很多管理的工作去做。甚至,有的企业管理者根本就不是干这行的。比如,马云开始只是个英语老师,只会浏览网页和使用邮箱。但是,我们很多管理者并不认为自己不是专家,自大的管理者常常表现出决策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对行业内人士的意见,不听不问,独断专行。正所谓兼听则明,作为外行领导更应该尊重行内人士,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军人出身的余秋里同志,新中国成立后,被党中央任命为石油部长。在任命时,毛泽东叮嘱余秋里:“我过去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不要摆官僚架子。就这样,余秋里脱下穿了几十年的军装,开始了寻找石油,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他虽然对石油一窍不通,但却领导了一大批石油专家,先后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辽河、任丘、中原等油田,为我国石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由此可见,虽然是外行,但并不等于就领导不了企业,只要充分调动更多人的力量,尊重内行,多听听他们的意见,集思广益,一样能把企业搞得蒸蒸日上。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家台湾财团投资20亿元,在桂林兴安开发一个大型旅游项目——乐满地度假中心,包东辉受聘成为总经理。

    包东辉说:“说实话,我对这套并不熟悉,属外行领导内行。”但他的团队都是来自台湾的精英,各项目负责人从业时间最少在20年。

    包东辉自己是外行,但这样恰恰让他“更容易尊重内行”,使专业人士更容易发挥才能,这样,他就只需要做好资源整合。项目做好后,他提出“一点两线三方四面”的方案。最后,乐满地度假中心开业那年,客流量达到第三年预计量,年营业额近6000万元。

    作为外行领导者应该更容易领导团队,但领导一定有一个慧眼,能够发现谁是真内行,谁是假内行。另外领导要心胸开阔,乐于接受各方面人士的意见,能够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用诚恳、热情和尊重的态度去领导内行。另外,领导应该懂得抓大放小,放手让真正内行去做。

    在自由的工作环境中,在被尊重的工作氛围中,内行一定会更加努力工作。外行领导会更轻松地把企业管理好。

    量力而行,不要贪大

    【德鲁克如是说】

    新事业就像个小孩子。当你带着一个六岁的孩子去登山,不可能让他背负40斤的东西。

    ——德鲁克《下一个社会的管理》

    【活学活用】

    很多企业家在创办企业时,只注重数量规模的外延扩大,强调占领更多的市场,结果,忽略了企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结果造成集团发展捉襟见肘,资金和人力都跟不上,发展底气不足,效益低下。

    在政府各项优惠政策的刺激下,韩国大企业集团就曾一度进行扩张,不惜一切地扩大规模,即便自己根本不了解,不擅长的领域,企业也不断渗入。比如,“现代”有57家,“三星”有80家,“金星”有49家,等等。特别是“起亚”集团,它本来是以生产汽车为主,拥有28个系列企业,但它还把领域扩展到了和汽车生产毫无关系的特殊钢和建筑等领域,结果在没有准确把握特殊钢需求的情况下,盲目投入1万亿韩元,结果,捆住了集团的手脚,并且公司相互进行贷款担保和内部交易活动,其关系就像蜘蛛网一样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其实,大规模不一定就适合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转,顺利发展才可以。

    另外,一些企业家还经常犯贪求大利的毛病,想一口吃个胖子,结果,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反倒伤害了自己。

    著名化妆师毛戈平一直是娱乐圈的风云人物,他打拼多年,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化妆品公司,在北京、上海、杭州还开办了艺术学校,平时还参与影视剧的拍摄。他如今有这样大的事业,但他经常说:“挣钱方面谁都不会一口吃个胖子,我不相信有一夜起来就家财万贯的,所以,我宁愿自己一点一点去干,任何一个项目上市之前我都会做成本收益的估算,有50%的风险我都不会去做。”

    正是毛戈平能够一步步积累,不贪求大利,使得他的事业稳步上升,财富自然增长。所以,作为企业家,我们身兼的责任非常重大,切忌毛躁,轻易冒进。应该稳扎稳打,不要跟风,在推出新产品前,一定要做详细地调查和研究,不能存在盲目性、试探性、侥幸性,这样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使企业陷入困境。

    马云成功的秘诀就是从来不贪图大利,而是抓住每一个小利。马云的阿里巴巴注册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虽然从中小企业中获得的收益不多,但更多的中小企业的加入,就聚集了巨大财富。并且,毕竟中小企业多,所以,中小企业会影响大企业。有很多大企业原材料等产品都是从这些中小企业中采购的。抓住了这些中小企业,马云也会从中获得更多利益和更广阔的声誉。

    积跬步,至千里;聚小流,成江海。在我们开创新事业的过程中,一定要稳扎稳打,绝不做无把握的事情,一定看清才去做,有更多胜算才去搏。不要被一时的规模或利益诱惑,长久发展才是企业的根本,不要贪求太多击垮了自己。

    有毅力开创新事业

    【德鲁克如是说】

    外界总认为创业家靠的是突然的灵光一现,但根据我与创业家四十多年的共事经验看,依靠一时灵感开创事业的企业家只是昙花一现。

    ——德鲁克《管理未来》

    【活学活用】

    创业并不是我们想到了一个好点子,立刻实施就能成功的,其实,当你的一个想法想要真正成为现实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很多的艰辛,并且会有很多意外事情让你措手不及。所以,想要成为创业者一定要有坚强的毅力,并且始终抱着必胜的信心才行。

    吉林高丽王朝饮食连锁机构的董事长姜道泽艰辛创业就是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毅力走过来的。

    1999年春季,姜道泽在外出旅游时发现当地的酱汤味道特别好,他想为什么不能开一家有特色的餐饮店呢?于是,当年冬天,姜道泽在延边跑了几十个村庄,到处寻访能做酱的高手,想要拜师学艺。最后,他终于学到了手艺。但他发现传统酱汤只能保证一锅汤的味道,用到火锅里千煮百涮后,就失去了原有的酱香味道。

    后来,他又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用36种谷物药材研制成了一种久涮也能保留酱香的火锅酱汤底料。

    2001年春节,他借来10万元资金,开办了自己的火锅店,牛排和酱汤做的火锅让长春人充满了好奇,每天都有很多人排着长队等待,即便是冬季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下,人员也是络绎不绝。火锅店越来越火了,最旺的时候月营业额竟达到150万元。到了2005年夏天,姜道泽已经在长春开了三家店,资产过千万元。随着企业的发展,如今他的火锅店已经遍布中国各个角落。

    创业路上,不会一帆风顺,要坚持、要有毅力,这也许就是姜道泽的创业故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未来的道路充满了种种不可预料的困难,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和风险,你都要顽强地坚持下去,而不是轻易放弃。抱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困难,熬过那最艰难的时刻,实现自己的理想。

    创业不仅要自己有毅力,能够解决前进中预知的困难,还应该准备好迎接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比如,你参加创业项目,一是你投入了创业资金;二是你投入了工作时间;三是你投入技术;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3个月后,没有赢利,你的家人不干了,甚至你的老婆不干了,如果她是合伙人,她会提出抽回投资,撤出创业团队,你们爱怎么干怎么干,这样的干扰比创业本身的业务压力要大得多,创业项目很多都是这样失败的。所以,当你面临这样的问题时,你还有毅力继续创业吗?在没有人支持,需要自己去寻找资金时,你还会如刚创业那样斗志昂扬吗?李嘉诚在他创办公司初期,也曾遇到了资金困难,银行贷不了款,员工需要发工资。后来,他坦诚地向员工说出了自己的困难,赢得了员工的支持,最后,在员工和他一起的努力下,终于渡过了难关。

    当我们在创业中遇到困难时,一定不要迎难而退,坐以待毙,而应该积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先,应该多走出去,和外面交流,多向外界发展,通过外在来解决内在的问题。创业项目常常都要比创业人预估的达到盈亏平衡点时间要长,基本都不是那么理想化,一定需要等待,需要时间的考验和冲洗。同时,多交流,多了解同行业的工作状态,学习他人所长为我所用。

    总之,创业路上只有毅力坚强的人才能走到最后,获得最后的成功。当然,在创业前,一定先要准确选择创业的行业,要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真正觉得它很有希望再实施创业。另外,还要看人的自身条件,如果能通过努力实现,自己有足够的实力,那就努力去干。只有方向正确,并且确立一个短期内能够实现的目标,然后,抱定信心,靠坚强毅力坚持下来,总会成功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