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在人生的后花园-悦纳当下,与痛苦共舞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积极应对,走出人生困境

    一天夜里,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烧毁了美丽的“万木庄园”,这座庄园的主人迈克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面对如此大的打击,他痛苦万分,闭门不出,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见他还陷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就对他说:“孩子,庄园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呢?”

    迈克在外祖母的劝说下,决定出去转转。他一个人走出庄园,漫无目的地闲逛。在一条街道的拐弯处,他看到一家店铺门前人头攒动。原来是一些家庭主妇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一块块躺在纸箱里的木炭让迈克的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急忙兴冲冲地向家中走去。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迈克雇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的木炭,然后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经销店里。

    很快,木炭就被抢购一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一大批新树苗,一个新的庄园初具规模了。

    几年以后,“万木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一个人若缺乏勇气,很容易就会倒下。而一个充满勇气的人,则可以无往而不胜,可以无坚不摧。世间没有死胡同,就看你如何去寻找出路。正视困境,不在困难面前退缩,才不会让心灵荒芜,才不会无路可走。

    成功,是从不断的挫折和失败中建立起来的,它不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不怕失败,在磨难中永不屈服的能力。松下幸之助说:“成功是一位贫乏的教师,它能教给你的东西很少;我们在失败的时候,学到的东西最多。”因此,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

    若每次失败之后都能有所“领悟”,把每一次失败都当做成功的伏笔,那么就能化消极为积极。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具有迎接失败的心理准备。世界充满了成功的机遇,也充满了失败的风险,所以要树立持久心,以不断提高应付挫折与干扰的能力,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

    成功之路难免坎坷和曲折,有些人把痛苦和不幸作为退却的借口,也有人在痛苦和不幸面前寻得复活和再生。只有勇敢地面对不幸和超越痛苦,永葆青春的朝气和活力,用理智去战胜不幸,用坚持去战胜失败,我们才能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成为掌握自身命运的强者。

    要战胜失败所带来的挫折感,就要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资源”。应该说当今社会已大大增加了这方面的发展机遇,只要敢于尝试,勇于拼搏,就一定会有所作为。只有经历了风雨的彩虹才会绽放出美丽的光彩,只有从困境中走出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个人都会遭遇困难和痛苦。你是否在遭遇困难与痛苦时,总是认为自己根本无力承担,更没有办法去解决?假如你这样认为,就是极大的错误。就像文中的迈克一样,如果他在失去一切后没有积极思考,想办法克服重重困难,那也就不会有后来辉煌的人生。

    你有相当多的经历,而且也有着丰富、宝贵的才华,为什么发生在你身上的事,就无法解决呢?最主要的还在于,你是否能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既不回避,也不沮丧,而是正视困境,寻求解决的办法,坚韧、执著地走下去。

    笑对坎坷,好命不怕运来磨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多些顺利,少些挫折,可是命运却似乎总爱捉弄人、折磨人,总是给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坎坷中的微笑可以让人心平气和、不急不怒,能让人仔细分析所处困境,理清思路,找出解决办法,顺利渡过难关。不论阴云密布,不论阳光灿烂,都让我们时时刻刻保持微笑。微笑是如此简单,人人皆有;微笑是如此重要,可以治心;微笑是如此有益,助人成事。

    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

    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上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于是,他便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出来。然而,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历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自然,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着它的死亡而永远地消失了。

    这个小故事也说明了一个人生的道理: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这是对人的磨炼,也是一个人成长必经的过程。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厄运,适度的厄运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因此,厄运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我们的生活因厄运变得丰富而多彩,我们的性格因坎坷而锤炼得成熟。厄运来临——与厄运挑战——在战斗中升华自己,这就是坎坷与厄运的意义所在。

    人生重要的不是拥有什么,而是经历了什么,任何坎坷的经历都是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坎坷的征服中出现的。”关键的问题是应该如何面对厄运与不幸。最高的境界是在坎坷中学会微笑。

    要在坎坷中学会微笑却相当不易……挫折、成功、失败,有几个人能看透?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从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不利局面下能保持微笑会给竞争对手以极大的心理压力,此时的微笑会让对手心惊胆战、不寒而栗。坎坷中的微笑也可以让人保持心态平静,戒骄戒躁,可以让人看清鲜花丛中的荆棘,看到阳光道上的陷阱,使人头脑清醒,继续勇往直前。

    接受当下,才能免于痛苦

    如果人生没有荒芜与悲怆,就定有长征般的考验。在这个无尽的轮回中,正上演着一场生存的抗争。路,从我们脚下流过,渐渐如火焰般跳动,坚定不移地踩下去,还是失败了,于是潇洒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勿以成败论英雄,你不是胜者,但你是强者。

    泰戈尔说:“不要让我祈求免遭危难,而是让我能大胆地面对它们。”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公平的经历,而且许多都是我们所无法逃避的,也是无所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进行自我调整,抗拒不但可能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会使自己精神崩溃。因此,人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十五世纪的教堂遗迹,里面有这样一句让人过目不忘的题词:“事必如此,别无选择。”命运中总是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变数,如果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当然是很好的,我们也很容易接受。但事情却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它带给我们的会是可怕的灾难,这时如果我们不能学会接受它,反而让灾难主宰了我们的心灵,那生活就会永远地失去阳光。

    琼妮小姐是新西兰一位建筑商的女儿,移居美国后,曾在休斯敦一家电视台工作,1990年起任CNN摄影记者。1992年6月,她被派往萨拉热窝进行战地采访。在那里,曾有多名记者丧生。

    琼妮在萨拉热窝逗留六个星期后,已经习惯周围的流弹,一天清早,一颗子弹击穿车玻璃,正好击中她的脸部,几乎掀掉了她的半边脸,她的颧骨被打得粉碎,牙齿没有了,舌头被打断。送到诊所时,大夫们直摇头,认为她不行了。经过20多次手术后,她又奇迹般地回到了工作岗位。这时的她,下颌仍无感觉,脸部还留着弹片,体重减轻了8公斤。令大家吃惊的是,她要求重返萨拉热窝。 她幽默地说:“说不定我还能在那里找回我的牙齿。”她甚至想认识一下当初袭击她的枪手。有人问她,见到那个枪手后怎么办。她说:“我会请他喝一杯,问他几个问题,比方说当时距离有多远。”

    琼妮面对厄运的乐观态度证明她是一个具有坚韧毅力的女孩,正是这种乐观的性格,使她能够迅速摆脱挫折的阴影,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威廉·詹姆斯说:“完全接受已经发生的事,这是克服不幸的第一步。”哲人说:“太阳底下所有的痛苦,有的可以解救,有的则不能,若有就去寻找;若无,就忘掉它。”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血、泪、汗浸泡的人生土壤里怒放的生命之花,正如惠特曼所说:“只有受过寒冷的人才感觉得到阳光的温暖,也只有在人生战场上受过挫败、痛苦的人才知道生命的珍贵,才可以感受到生活之中的真正快乐。”

    托尔斯泰在他的散文名篇《我的忏悔》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被一只老虎追赶而掉下悬崖,庆幸的是在跌落过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小灌木。此时,他发现,头顶上那只老虎正虎视眈眈,低头一看,悬崖底下还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两只老鼠正忙着啃咬悬着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须。绝望中,他突然发现附近生长着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这人摘下草莓,塞进嘴里,自语道:“多甜啊!”生命进程中,当痛苦、绝望、不幸和危难向你逼近的时候,你是否还能享受野草莓的滋味?“尘世永远是苦海,天堂才有永恒的快乐”是禁欲主义编撰的用以蛊惑人心的谎言,苦中求乐才是快乐的真谛。

    当你对生活感到绝望的时候,接受当下,希望便会出现。

    应邀访美的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见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很虚弱,但脸上却满是喜悦。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你很能承担烦恼。”女作家又说。然而,老太太的回答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3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3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英格兰的妇女运动名人格丽·富勒曾将一句话奉为真理,这句话是:“我接受整个宇宙。”是的,你我也应该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即使我们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也不能改变事实分毫,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也说:“有一次我拒不接受我遇到的一种不可改变的情况。我像个蠢蛋,不断作无谓的反抗,结果带来无眠的夜晚,我把自己整得很惨。终于,经过一年的自我折磨,我不得不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实。”

    面对现实,并不等于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机会,我们就应该奋斗!但是,当我们发现情势已不能挽回时,我们最好就不要再思前想后,拒绝面对,要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

    人生虽没有彩排,但失败也绝非注定,既然黑夜给了我一双眼睛,那我就用它来寻找光明。

    身处逆境,在现实中寻找希望

    都市人们的生活犹如航行在广袤无垠的大海上,表面上波澜不惊,暗地里潮流涌动,潜藏着无数的坎坷和逆境。面对逆境这条人生的畏途,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对软弱者而言,逆境是生存的炼狱,是前途的深渊;对坚强的人而言,逆境是人生的良师,是前进的阶梯。逆境如霜雪,它既可以凋叶摧草,也可使菊香梅艳;逆境似激流,它既可以溺人殒命,也能够济舟远航。逆境具有双重性,就看人怎样正确地去认识和把握。

    当今生活中,有些人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意志消沉,甚至用死来躲避厄运的打击。说到底这是软弱者的体现,生比死更需要勇气,死只需要一时的勇气,生则需要一世的勇气。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有消沉的时候,居里夫人曾两次想过自杀,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曾用手枪对准过自己的脑袋,但他们最终都以顽强的意志面对生活,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可见,一时的消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消沉中不能自拔。要是我们能在任何时候都心存希望,无疑生活最终会为我们开启另一扇门。

    有这样两则关于穿越沙漠的故事:

    两个旅行家迷失在茫茫的撒哈拉大沙漠中,沙漠里,烈日如焰,寸草不生。他们的嘴唇因为长期缺水而裂开了一道道血口,如果继续下去,两个人只能活活渴死!

    一个经验较为丰富的旅行家从同伴手中拿过空水壶,郑重地说:“我去找水,你在这里等着我吧!”接着,他又从行囊中拿出一只手枪递给同伴说:“这里有六颗子弹,每隔一个时辰你就放一枪,这样当我找到水后就不会迷失方向,就可以循着枪声找到你。千万要记住!”

    同伴欣然答应,然后他便信心十足离去找水。

    时间在悄悄地流逝,枪膛里仅仅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了,找水的同伴还没有回来。“他一定被风沙湮没了或者找到水后撇下我一个人走了。”

    被留下的旅行家数着分、数着秒,焦灼地等待着。饥渴和恐惧伴随着绝望如潮水般地充盈了他的脑海,他仿佛嗅到了死亡的味道,感到死神正面目狰狞地向他紧逼过来……他扣动扳机,将最后一粒子弹射进了自己的脑袋。

    就在他的尸体轰然倒下的时候,同伴带着满满两大壶水赶到了他的身边……

    等待的旅行家是不幸的,因为他放弃了坚持,同时也就放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很多时候,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能够咬着牙坚持着熬过最漫长最艰难的时刻;可当成功将要与我们伸手相握的时候,却因为我们最终的放弃,便与之擦肩而过了。

    生活中,逆境多于顺境,这是一种人生规律。就像航行的帆船,需要接受惊涛骇浪的考验,有波折的生活才富有创造的魅力。从逆境中寻找希望,你会发现另一片天空。

    身处逆境中是痛苦的,但也是幸运的。因为逆境的口袋里藏有非常丰富的财富,在你熬过最艰难的关口时,你会意外地得到这笔丰厚的财富。

    另一个故事是:斯坦利·库尼茨是一位瑞典医生,同时他又是一位非常狂热的沙漠探险者。年轻的时候,他曾试图穿越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这一次,他与死神“亲密接触”,差一点葬身沙漠:一场铺天盖地的风暴,使他变得一无所有,向导不见了,满载着水和食物的驼群消失了,连那瓶已经开启的准备为自己庆祝三十六岁生日的香槟也洒得一干二净,死亡的恐惧从四面八方涌向他。

    然而死神还是对他“留情”了,在绝望的瞬间,斯坦利把手伸向自己的口袋,意外地摸到了一个苹果,这个苹果使斯坦利从绝望中清醒,他庆幸自己竟然还有一个苹果。

    几天后,已经昏迷奄奄一息的斯坦利被当地的土著人救起,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昏迷不醒的斯坦利紧紧地攥着一个完整但却干瘪的苹果,而且攥得非常紧,以至于谁也无法从他手中将苹果拿走。

    20世纪初,这位一生都充满传奇色彩的老人去世了,弥留之际,他为自己写了这样一句墓志铭:我还有一个苹果。

    同样是穿越沙漠,却有不同的结果,其中仅仅是因为是否存在希望的差别。希望是什么?是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是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将活得生机勃勃,激昂澎湃,哪里还有时间去叹息、去悲哀,将生命浪费在一些无聊的小事上?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不忘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只要有希望,人生就不会贫乏。苦难能毁掉弱者,同样也能造就强者。如果我们能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对于生活的希望,我们就能最终等到转机来临的那一天。

    日子不好过,更要认真地过

    生活的重担、工作的压力、人际的纠缠……每个人都有数不清的烦恼和压力,扰得人们寝食难安;消费水平提高、物价上涨、买不起房子、租个房子还要整天面对苛刻的房东……面对如此尴尬的处境,人们不禁感叹:“这日子真难啊。”

    艰难的日子虽然让人焦头烂额,可是我们却没有办法选择别样的生活。既然改变不了,那么不如我们就冷静地接受,认真地过好每一天,这样也许我们就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生活也不会再让我们觉得痛苦了。

    众所周知,王宝强是个在少林寺里生活了六年的孩子,因为克制不住内心梦想之火的燃烧,就决定出少林“闯荡江湖”了。他从少林寺伙房师傅的口中得知很多师兄弟都去了北京做武打替身,可以拍电影,还可以和很多大明星接触……被外面五彩缤纷的生活所吸引,也被心中的梦想所牵引,于是王宝强来到北京,开始了所谓的“北漂生活”。

    实际上,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像王宝强这样没有什么学历和文凭的人,在“北漂”中注定是不能气定神闲的。他曾经自己回忆:“那个时候住排房,屋子很小,夏天非常拥挤,五六个师兄弟挤在一个炕上。不过房租很便宜,一个月一百块,每个人每月也就二十块钱的租金。”可是,就算你空有一身好武功,也要有戏演才能维持生活。而实际上,只凭当替身的那点拳脚费,几乎无法维持生活。于是,那个时候的王宝强,几乎是“替身和民工”并存。

    生活的艰难并没有动摇王宝强的信念,不管生活多难,他都咬紧牙关坚持着。接下去的两年里,他忽然和家里失去了联系。又一次访谈中,王宝强的哥哥说:“他到了北京忽然和家里失去了联系,信也没有,电话也没有。差不多将近两年的时间。我妈妈想他都快得病了。他忽然有一天打电话回来,说自己得了大奖,开始我们都还不信呢……”

    王宝强的确曾经和家里失去联系,他说:“那个时候没有钱,就是没钱打电话。”“而且也不想打,没混出来个人样,觉得没法跟家里交代,没脸和家里人说。”就在那样孤独、艰难的岁月里,王宝强一面做“武替”,一面做民工,才勉强维持了自己的生活。有时候“武替”一天有几十块钱,有时候就只有一顿盒饭,可是即便这样,王宝强也觉得挺好的,来了北京,能吃饱,还能长见识。

    很多师兄都劝他:“宝强,咱回去吧。你说咱们武功也一般,长得也不好,还没什么文化,哪有导演愿意要咱们这样的呀。不是每个人都有李连杰那样的好运气的。”可是,倔强的王宝强就是不肯认输,就是抱定了“再难也要坚持下去”的观点,坚决要留在北京打拼。记得蒲松龄曾经写过这样的落第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上帝,好运终于飘然降临了。

    李扬导演相中了他,电影《盲井》中的优秀表演让他一举成名,并荣获了当年金马奖最佳新人奖。随后,冯小刚导演找到了他,他和中国最优秀的几个一线大明星、众多影帝影后加盟《天下无贼》。那个憨厚的“傻根”让人们一下子记住了他的名字。王宝强的星途从此一帆风顺。

    很多人认为王宝强之所以能越来越好,是因为他太幸运了。可是王宝强却说,我并不是幸运的一个,能够有今天的成绩,是因为我一直没有放弃,尽管日子很难过,但是我一直在认真过好每一天。

    尽管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磨难和考验,可是只有能够认真地过日子的人,才能在最后的关头突破自己,创造生活的奇迹。其实,生活给予我们每个人的机会都是相同的,越是艰难的岁月,就越能提供给我们进步的空间。所以,不要总是抱怨日子不好过,只要我们坚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我们就能抓住希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