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的决胜-主动适应环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不适应,对刚刚涉足一个新领域、刚进入一种新环境中的人来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怎么适应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积极去适应他人。有道是:适者生存。这是自然规律,难以抗拒。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一些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往往会发现自己所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并非如最初设想般美好。他们感到局促不安,试图改变环境,却只会徒遭失败。一些人在某种环境里生活久了,就会害怕变化,拒绝改变,从而丧失了成功的机会。事实上,成功需要我们能够不断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到底是我适应环境,还是让环境适应我?环境恐怕不会轻松改变到适应你的要求,也不可能处处满足你的需要,这时,我们除了去适应环境,别无选择。

    举个例子,以你开车遇到一段颠簸不平的路来说,你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停下车来,等施工单位来把路填平了再走;二是自己下车把路填平;三是减速慢慢开过那段路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你肯定会慢慢开车走过,除非你就是被派来修整路面的养路员。尽管你可能会诅咒这段不平的道路,但你还是会改变自己的行车速度去适应它。

    生活也是如此。很多人往往都有很强的个性,他们对改变自己持有一种抵触情绪。然而,一个人一旦踏上社会,特别是步入职场,必然置身于不断的改变之中。比如进入一家规范的公司,着装要改变,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要改变,等等。这种改变往往是强加于你的,你只能被动接受。当然,你也可以主动地改变自己,去适应变革。一个懂得不断改变自己的人,往往能够及时适应客观世界的改变,并抓住发展的机会,在变革中求生存,并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安妮应聘到一家文化公司工作,上班的第一天,当主管找她谈话时,她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专业对口",并特别提醒主管要"充分注意到我的专长",否则难以开展工作。

    她的所谓"特长",就是文秘工作。这是她学习多年的专业,也曾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干得得心应手,并因此倍受好评。也许是因为心理上的满足感尚未消失,所以她很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要求,并说除这个专业外,难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可是,主管却没有满足她的要求,主管考虑的是公司的文秘工作已有人担任,而安妮应该到广告部去锻炼一下,以便拓展她的工作能力。

    安妮对这个安排很不开心,甚至很恼火地认为自己被主管故意"埋没"了。带着这种情绪,虽然去了广告部,却心不在焉,又不虚心学习,结果给人们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没过多久,她就无法再呆在那家公司了,只得主动提出了辞职。

    上述例子表明,一上岗就能发挥自己特长的事,并不多见。其实,所谓特长,也许是你自己的感觉,也许在别的公司是"特长",到了新的企业,则未必是自己能用得上的。

    据调查,每年走上工作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有一半多会出现"社会不适症"。尽管他们大都对未来充满跃跃欲试、展翅高飞的决心和理想,但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角色转移不到位,使得这些社会新人备感紧张,或是十分失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现状,积极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要求,去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舍此之外,别无良策。

    刚出校门、走入工作领域的大中专毕业生,或多或少都曾发生过一些适应环境和社会的不良症状。即使给他们的是一份专业对口或能发挥特长的工作,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因为除了适应工作,他们还必须适应环境和人际交往等等方面。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切成长与进步都是通过"适应"而获得的。学习语言而不是自创语言、学习直立行走而不是爬行、学习知识而不是拒绝知识等等,都是去"适应"。即使我们想超越别人、领导社会的发展,也必须首先学会适应社会。

    这就需要调整好自己的思想,千万不要动气,也不要心灰意冷。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这些与自己不适应的东西,然后试着从自身入手,加以改变,从而去适应对方。如果我们这样做了,一定会发现,自己已与环境、与社会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了。生活将会告诉我们:人类可以经由改变自己而改变命运。有些时候,迫切应该改变的,或许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