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改论-论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关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关于“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困惑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教育改革和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而且这个问题在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中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阐述,在体育教改实践中也一直缺乏对这一问题的正确指导,基层的体育教师们当然也就很难说清楚了。于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不准确的说法:“某某教改课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淡化了教师的主导性”,“某节课上教师的主导性太强了,而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不够”等。日前本书作者在某地遇到一位某权威教育出版社派出的为进行新课标培训的作课教师,于是我们之间就有了如下的一段对话:

    笔者:你认为你作的课可以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吗?

    培训教师:我认为可以。

    笔者:那么这种课的主要教学特点是什么呢?

    培训教师:主要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淡化教师的主导性。

    笔者:怎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要淡化教师的主导性呢?

    培训教师:比如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们进行自主讨论,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自己创新动作,让学生相互观察并指出他人的有缺点,还有……。

    笔者:我注意到你这里是许多“让学生做什么”的教学意图,请问是谁“让”?

    培训教师:是我啊,是教师啊!

    笔者:你是随随便便地让学生做这个、做那个的吗?

    培训教师:不是啊!我事先做了许多的准备,还要认真地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才行啊!

    笔者:你的教法里有许多好的教学思想,你为实现这些教学思想的教法准备是什么呢?

    培训教师:……

    笔者:是不是教学的设计、教学的安排以及对教学的指导呢?

    培训教师:是。

    笔者:这是不是的教师对教学的主导呢?

    培训教师:应该是吧。

    笔者:那么你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离开教师的主导性吗?如果你要是淡化了教师对学习的主导性,学生的那些讨论呀,探究呀,创造呀,观察呀,评价呀,指正呀,又怎么保证正确的方向和很好的质量呢?怎么能保证这些教学环节都能很好地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呢?

    培训教师:……

    正如上面这位培训教师一样,很多教师在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时候,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教师的主导性,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他们好像把教师的主导性理解为教师的“管理性”“权威性”,因此就有把教师的主导性理解为不好的东西的倾向。而且,在很多的说法中都有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对立起来的味道,有一种“主导性强了主体性就强不了,主体性强了主导性就强不了”的含义在里面,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培训教师就是如此。联系到前些年的“双主体论”,笔者还真觉得我们必须对什么是教师的主导性,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以及这两者的关系进行认真的讨论,否则就可能造成理论上的一些混乱,也会对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何谓“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本文认为:“教师的主导性”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指导性,应该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质量和强度”,而“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是指“学生朝向自己学习目标清晰度和学习动力的强弱”,两者的连接点是“学习”。换句话说,教师的指导性就是“对学习的指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其实,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教师指导学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一个去正确地“导”,一个在主动积极地“学”,两者应该说是统一的。没有正确“导”的积极的“学”,只能是“瞎学”;而没有积极“学”的“导”,即使正确的也只能是白费劲的“导”了。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正确的导”和“积极的学”通常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一个教学效果好并师生交融的好课。而只有学生的积极性而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是一种兴奋但无序的课,这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不会有什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体育教学中则是一堂充满危险的课;没有老师的正确指导,也没有学生积极性的课,只是一堂消沉和放任的课,当然也不会是好课,我们统称“放羊”。而有了教师正确的引导而没有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却是不存在的。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那么只能说明教师的指导是不正确的、不恰当的。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对立起来,“非此即彼”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充分发挥了主体性和淡化了教师指导性”的课应该是一种对学生的暂时放任。这种课达不到长远的教学目标,看起来热闹、活跃,但学生的行动不能指向学习目标,同时存在许多危险。那种被指是“教师指导性太强,学生主体性不够”的课,其实说明教师指导性不强。因为教师的指导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只能认为教师的所谓指导是一种没有效果、没有反应的说教和管理。

    三、“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应该说,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性越强,学生的主体性就越强,相反,教师的指导性差,学生的主体性也差。

    举例来说,一名饲养员和一只小熊猫。饲养员在让熊猫走到它不愿意去的笼子里,那么饲养员就要把竹子放在熊猫可能看到的地方,并逐步引至笼子,那么熊猫吃竹子的动机(主体性)就和饲养员实施的手段与目的(主导性)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但在这里,饲养员必须知道熊猫爱吃竹子的动机和它的视觉范围等,否则就不知道该放什么诱饵,放多少诱饵,放在什么地方,就不能达到目的,这就将饲养员的目的性和熊猫的直接动机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也有类似这样的关系,教师的主导性主要在于:明确教学目标,然后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步骤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根据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关系来编制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这样就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使师生融洽地、互相配合地去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学生学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越强,就越说明老师了解学生,越说明教师对教材理解得透彻,就说明教师选择的教法得当,那么也就说明教师的主导性很强了。

    因此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是浑然一体的关系。

    四、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关于在当前体育教学中对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处理方面,笔者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将两者对立起来认识。比如“这节教师的主导性太强,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的说法。从这个根本错误认识上又派生出另一个错误,认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而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性”。这种认识的负面影响是:在教学中教师不敢进行必要的教学管理,也不敢进行看起来比较严肃的体育教学,片面追求欢乐的气氛,大量采用与教学无关的游戏内容,使体育教学变得虚无和肤浅。

    笔者认为,在我们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决不能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割裂开来,更不能顾此失彼。的确,在应试教师的影响下,可能过去教师有不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特点,从而使体育教学比较死板,比较枯燥。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这决不是教师的指导性太强了,因为教师的主观、生硬和武断决不是教师的主导性,而是一种缺乏责任感和缺乏爱心的表现。这样的教学是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的,学生是不可能融洽在其中的,因此教师的主导性也是不可能发挥出来的。

    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应仔细揣摩教师主动性和学生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到我们教师应该做的工作,并不断去构建我们的新教材,探讨体育教法中的“学理”,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愉快中积极进取,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和体育教师们的教学目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