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反战的立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宣传和平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亨利·福特预料到美国一定不会置身事外。但是战争是残酷的,杀人、抢掠,破坏城市和村庄,亨利认为应该设法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才是,而美国的陆军和海军都在积极备战当中。

    亨利对此持反对态度。如果要他为了战争而制造武器,他宁可烧毁福特公司的工厂,也不愿去制造那些杀人的工具。

    而詹姆斯对战争的看法却正好和亨利相反。詹姆斯的双亲都是英国人,所以他非常拥护协约国,詹姆斯还试图说服亨利,说:“请你不要反对参战好吗?”

    “不行!我必须坚决维护和平。”亨利毫不犹豫地回答他。

    “是吗?那我只好辞职了。”

    “詹姆斯,不要这样冲动,你还是慎重考虑考虑。”

    “不必,我已考虑过了。”

    亨利听了稍微沉思一下,说:“既然你已经决定,我也没有办法,只能这样了。”于是亨利和詹姆斯这对曾经的搭档就这样分道扬镳了。后来詹姆斯走上了政坛,还当选了美国的参议员。

    随着局势的越发紧张,亨利为了避免战争、争取和平而四处奔走,完全不计个人的财产损失及生命安危。

    1914年,亨利决定把和平构想付诸行动,他计划租一条船,送中立国的和平使节团去欧洲。

    要消弭战争,仅靠守在壕沟内牺牲生命的士兵是不够的,必须由爱好和平的人谈判解决。

    亨利为此亲自到白宫去寻求总统的支持,他对威尔逊总统说:“请总统派和平使节团前往欧洲调停,我愿承担一切所需的费用。”

    威尔逊礼貌地说道:“福特先生,你想调停战争,维护和平的愿望是好的,但是要维护和平,也许还有比你的计划更好的方法,所以很抱歉,我不能同意你的计划。”

    亨利仍不甘心地说道:“我已经包下了一艘船,为了和平,请总统好好利用吧。”

    总统听了非常惊讶,但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态度,亨利很失望地说:“既然您不愿采纳我的意见,我只好自己去做了。”

    第二天,亨利召开了记者会,把自己的计划公诸于世。让亨利没想到的是,出席的记者有很多,他本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但此时只好硬着头皮,吞吞吐吐地说:“只要是有良知的人,都会努力谋求人类的幸福。我预备组织和平使节团前往欧洲调停,希望能在圣诞节以前,让战壕中的士兵全部撤回。我竭诚希望爱迪生能够支持我的计划。”

    多家报纸都用大篇幅刊载了亨利召开记者会的事,但社会的反应却很冷淡。因为当时的美国参战的浪潮很高,德国的潜水艇一再击沉保持中立的美国船只,让全体美国人民感到愤怒。甚至有报纸登出讽刺性的文章说,如果亨利这艘满载和平使节团团员的船也被德军击沉了,那才是自食其果。

    民众的愤怒和各方的指责并没有动摇亨利的决心。不管人们怎样讽刺和嘲笑,亨利都不予理会,只想快点实行他的计划。

    亨利当然明白这项计划不可能立刻使战争停止,他只是想宣传和平的思想罢了。只要报纸的头版头条不要只关注战事,多出现一些和平的字样,他就心满意足了。

    虽然有人抨击亨利的计划,但赞成的人也不少,许多名人都要求加入和平使节团,海伦·凯勒就是其中之一,她说:“虽然我要作旅行演说,不能与你们同行,但我却由衷赞成你的计划,并祝福你们圆满成功。”

    使团出发那天,遇到了日本的涩泽荣一子爵,当他知道亨利此行的任务时,连声称赞这是了不起的大事业,并祝使团马到成功。

    那天的天气很糟糕,但到纽约码头送行的热情民众却有将近15000人,亨利被记者重重包围,记者们纷纷问他:“福特先生,请你在临行前为读者说几句话好吗?”

    亨利说:“我希望大家爱护和平,阻止政府采取备战措施。这就是我的愿望,请你们转达给读者。”

    “如果这次远征失败了,你有何打算?”

    “我要从头再来,为争取和平坚持到底。”

    爱迪生也前来送行,并为不能与亨利同行而道歉。

    亨利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如果你肯同往,我愿酬谢你100万美元。”但听力有些问题的爱迪生可能没有听到,亨利无奈地苦笑摇头。

    亨利带领着使团搭乘“奥斯卡二世号”出海了,船上响起了长长的汽笛声,声势浩荡地向欧洲前进。送行的人纷纷在岸边欢呼起来,连嗓子都喊哑了。有这么多人支持,让亨利感到很欣慰,他愉快地向大家颔首告别。

    “奥斯卡二世号”上有各行各业的人,包括牧师在内。有位牧师很诚挚地问亨利:“你不认为这项计划是为神而做的吗?”

    亨利老实地回答:“不,我从不曾想到什么神,我也完全不懂这些,我只是在关心人类的利益而已。”

    “你难道没有信仰吗?”

    “当然有,我的信仰就是人类的善良。我认为只要相信别人,别人就不会背叛你。这是我和福特公司的员工相处得到的结论。”

    出发的第四天,亨利就拍电报给各参战国的领袖,大致内容就是要求立刻停战:“鲜血已流得够多,人民备受痛苦,战争造成的损失太大了。用枪火弹药无法解决的问题,请回到谈判桌上解决吧!”

    各国领袖都没有理会亨利的要求。不久,亨利就听到了来自美国的消息,威尔逊总统已把备战方案提交国会了。

    消息在使节团中引起了轻微的骚动,也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并不影响一行人对和平的渴望,但在维护和平的方式上却出现了分歧:有些人主张世界各国都应解除武装,奉行彻底的和平主义;另一些人则认为既然祖国已准备参战,就应拥护国策,不可任意批评政府,也不能再从事这项调停活动了。

    彻底的和平主义者指责对方说:“你们既然支持美国备战,为什么还加入使节团?这不是存心想免费坐船去游玩吗?”

    经过亨利的调解,两方人不再争执不休,风波很快就平息了下来。但同行的记者却对这件事很感兴趣,用无线电向国内发布新闻,说使节团内部出现了分歧,并讽刺说“和平鸽飞去了”、“即使坐上和平船,也未必能成为圣人”。像这样的报道在美国随处可见,各家报纸都争相用很大的篇幅刊载。

    有一天,船长怒气冲冲地跑到亨利的舱房,说:“有些报道简直太能歪曲事实了。我想把与事实不符的报道压下来,请你检查一下再处理好吗?”

    亨利平静地说:“随他们去说吧。记者是我的客人,我没有权力检查他们写的东西。我相信事实会证明一切,世人早晚会明白我们所做一切的意义。”

    “奥斯卡二世号”在一个冬天的早晨抵达了挪威首都奥斯陆。亨利原本打算步行到旅馆的,不料患上了严重的感冒,只好直接到医院去。亨利的病很长时间都没有好转,他只能每天非常苦闷地躺在床上。医生警告他:“要早日康复,就必须立刻离开使节团回国,不然可能有生命危险。”

    亨利躺在病床上,感觉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他们已经出发近一个月了。亨利突然想起和克拉拉的约定,当他向克拉拉说起要前往欧洲的计划时,一向支持亨利的克拉拉极力反对,哭着阻止亨利,亨利只好安慰她说:“我只是离开很短的时间而已,一个月之后就回来。”克拉拉才勉强答应。

    转眼与克拉拉约定的时间就要到了,可亨利却因病不能起程,争取和平的目标也没有实现,亨利心中很是焦急。这时,与他同行的福特公司的管理层人员马基斯一再劝亨利回国,亨利只好离开使节团,返回了美国。

    当时使节团正准备前往瑞典,马基斯担心亨利先行返国的消息会动摇他们的决心,便偷偷叫来一辆计程车送亨利离开。不料有几个团员警觉到事有蹊跷,就在亨利上车的时候围了过来要问个究竟。马基斯上前阻止,双方发生争执,最后甚至动起手来。

    马基斯在混乱中叫司机开车带着亨利离开。当载着亨利的车驶过使节团将要搭乘的开往瑞典的列车旁时,团员以为亨利要和他们上同一列车,便放弃了争执。

    其实亨利也不忍心遗弃他们,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好在亨利返回美国后,使节团的团员仍能坚持不改初衷,在瑞典、丹麦等地宣传和平。当使节团经过德国领土时,德国也客气地放他们的列车通过。使节团的努力奔走最终还是有一些效果的,各参战国之间似乎有了和谈的迹象,这让亨利感到很欣慰,他坚信只要再继续努力,和平的愿望一定可以实现。

    这时,有新闻记者恶意质问亨利道:“听说你花了50万美元组织和平使节团,是否有所收获呢?”

    亨利心平气和地回答:“有的。我们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希望,这就是成功的起点。”

    “但你们也因此而受到各方的责难,关于这一点,你个人有什么感想?”

    “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当然,我的妻子听到这些恶意批评会很伤心,但我的儿子和我一样坚强,其他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为什么呢?”

    “你难道没有听过杂草也是很好的肥料吗?这个道理很简单,别人的批评和攻击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

    亨利还在美国报纸上陆续刊登许多劝阻战争的大幅广告,但令他感到可惜的是,美国终于参战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亨利是有心理准备的,他并不认为这些日子的努力白费了,当大多数人保持缄默时,他率先采取了行动争取和平,这种行动本身就具有崇高的价值。这项努力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也是意料中的事。亨利坚信成败本无定论,有时候不可能的事也会变成可能。

    “福特先生”耕耘机

    美德交恶之后,美国参战的呼声就日渐高涨,情势已经无法阻止了。到这个地步,亨利理智地意识到身为美国的一份子,他应该拥护国策,如果美国执意参战,亨利就打算按照政府的指示,调整福特公司的生产以配合作战,不去计较自己的利益。

    亨利虽然爱好和平,厌恶战争,但也不会纵容暴力,眼看自己的国家遭受劫难。对德国潜水艇一再击沉美国船只的事,亨利也深感愤怒。

    爱迪生和亨利的好友约翰·保罗博士也一致谴责德国的嚣张。极力主张和平的威尔逊总统也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得不对德宣战。亨利完全能理解威尔逊的决策,即使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也不能不对暴力加以制裁!

    在美国参战以前,福特公司都坚守立场,拒不接受订购武器的订单。因为亨利认为,帮参战国生产武器,就等同于火上加油,会使战事扩大,与亨利坚持和平的原则背道而驰。

    而一旦美国参战,亨利就要改变自己的立场了。为了自己的国家,也为了早日实现自己一直追求的和平,亨利决定投入其中,全力为争取美国与协约国的胜利而努力,并祈祷这次战争是人类最后一次战争。

    为了对付德国的潜水艇,亨利设计了一种小型潜水艇,只容一人乘座,可以潜到敌舰底下,近距离地击沉敌舰。可是这个设计并没有被海军当局采纳。福特公司的技术部门还继续研究出许多新的武器,解决了许多困难问题。

    因为美国是在仓促之中宣战的,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情况对他们非常不利,亨利一心研究新型武器,以争取美国的胜利。

    当时以工业为主的英国遭遇了粮荒,没有足够的粮食养活4000万人口。在战争开始之前,英国就曾进口大量粮食,但战争使得粮食运输中断,运输船都被德国潜水艇击沉,政府只能积极奖励人民开垦国内的土地,提高粮食产量。但是一旦进入战争时期,人力和马匹都出现了短缺,需要大量的耕耘机。

    在这种情况下,设在英国的福特分公司向亨利报告说:“董事长,这里急需大量的耕耘机,虽然现在生产耕耘机对福特公司来说实在无利可图,但这关系到整个英国的前途,就看董事长的决定了。”

    亨利毫不犹豫地答复说:“马上着手生产耕耘机,所需零件由总公司负责。”

    生产耕耘机是亨利长久以来的梦想,他想要让福特公司生产的耕耘机和T型车一样既坚固又耐用,价格又很便宜,让每一个农民都买得起。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改良后,福特公司终于在1917年制造出了一台性能良好的耕耘机。

    这种耕耘机最令亨利引以为豪的就是它的重量很轻。好的耕耘机只要拖、拉的力量大,不一定要重量大。就好比猫会爬树,和它本身的体重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主要是因为它的爪子具有很大抓力。

    福特公司生产的耕耘机的长度与T型车差不多,除了耕田之外,还可当做固定动力来使用,用途很广泛,操作方法也简单,即使是对农业机械一无所知的人也懂得操作。耕耘机的时速为5.6千米,车头装有明亮的车灯,昼夜都能工作,转弯也相对容易。亨利把它命名为“福特先生”。

    亨利打算把零件寄到英国,在英国完成装配工作。但是当时德军对英国展开了猛烈的空袭,使得在英国扩建组合工厂的计划无法实施,亨利只好在美国再建一个耕耘机工厂。亨利还想再对耕耘机加以改良,使其性能更好,品质更佳,无奈时间不允许,英方代表不断催促说:“我国现在正急着要耕耘机,贵公司的产品已较其他公司优异很多了,就立刻进行生产吧。”

    形势紧迫,亨利只好答应他的请求,立刻投入生产。当美国的耕耘机工厂建成后,第一年只作实验性的生产,产量为245部,到第二年产量便增加到将近7000部。

    福特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了英国所需要的耕耘机,英国代表很高兴地说:“如果没有福特公司的耕耘机,英国可能无法度过这次的粮食危机。”

    从此以后,福特公司的耕耘机就活跃在欧美农村的各个角落了,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福特先生”在农民当中深受欢迎,1918年4月,福特公司在一天之内的产量就达130部。这都是福特公司为争取胜利所作的努力工作。

    军需工厂

    除了援助英国的耕耘机之外,福特公司也为美国及协约国军队提供军需,制造了很多军车、卡车、救护车。据统计,福特公司往西方战场输送的急救车已达4000辆,钢盔82万个,如此庞大的需求,恐怕也只有实力雄厚的福特公司可以应对了。

    接着,亨利又提出了一个别人认为不可能的计划,就是制造15万架飞机。面对大家的质疑,亨利充满了信心,他相信飞机也可以和汽车一样,采用大量生产的方式来制造。亨利最初是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公布了自己的计划,他扬言要送很多飞机到前线去击败敌人。

    记者问道:“你要从哪里获得飞机呢?”

    “自己制造。”

    “可以像汽车一样大量生产吗?”

    “当然可以,我还打算一次做1000架。”

    “你已经有详细的计划了吗?”

    “没有。详细的计划不利于灵感的产生,我认为拘泥于计划的人,与河里的死鱼没有差别。”

    虽然亨利下定决心要制造飞机,政府对此却并不同意,只允许福特公司生产飞机引擎。亨利只好遵从政府的指示。

    政府除了让福特公司生产飞机引擎之外,还委托亨利制造小型船舶。当时还没有适合制造船只的工厂,因此便决定由福特公司负责承造。福特公司在这方面没有经验,有些人担心会失败,不肯接受这个任务。但为了支持国家作战,亨利仍然决定接下这个任务。

    亨利提议制造强力小型驱逐舰来对抗德国的潜水艇。这原是海军的事,亨利需要和海军当局磋商,但是他对职业军人一向没有好感,当海军的代表前来找亨利协商时,亨利就不客气地说:“战争结束以后,你这件军服也可以脱掉了。一旦战争结束,你们这些军人还有什么用处呢?”

    亨利不熟悉军舰的构造,所以要求在船上装蒸汽轮机,由海军设计,福特公司采取大量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

    福特公司制造的驱逐舰上装备了防空武器和攻击潜水艇用的12厘米口径炮,并且还加装爱迪生所发明的电波侦测器,用来探测潜水艇用。船身比亨利设想的要大,有点像小型战舰,不太像驱逐舰,因此被命名为“鹫型舰”。福特公司全体员工都拼命赶造鹫型舰,甚至连吃饭都是一手拿着三明治,一手继续工作。

    完成制造军舰的任务后,福特公司又开始忙着制造战车。开始的时候政府只要亨利改良战车的装甲板,福特公司很快就生产出来了,新产品的重量只有以前的一半,强度则和以前完全相同,政府很满意,便要求福特公司制造可容两个人乘坐的两吨半装甲车。

    对于生产小型装甲车,亨利很有信心,毕竟它和汽车、耕耘机等较为相似,不像制船,那是亨利完全陌生的领域,装甲车就不一样,亨利相信能做得很理想。

    不久,福特公司就完成了生产装甲车的任务。这种装甲车能在雨点般的机关枪扫射下继续前进,里面的两个士兵则可以拿着来福枪以一当十。

    陆军对福特公司的装甲车十分满意,一口气就订购了15000辆,不过战争快结束了,这些装甲车也未能发挥它的威力。

    战争期间,出于爱国的情绪,福特公司的员工都对出生在德国或父母是德国人的员工有些歧视。然而亨利却对他们一视同仁。他觉得每一个员工都是公司的好员工,也是美国的好公民,不能盲目地计较员工的国籍;就算他是敌国的人民,只要在福特公司尽忠职守,亨利就把他视作自己的同胞。当时底特律的盲目爱国者们很激进,只要别人的名字带有德国味道,便不经思考地予以歧视。

    负责制造飞机马达的员工里,有一个名叫卡恩的人,因为他出生于德国,所以公司里有人就主张把他从这项具有军事机密的计划调出,亨利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没过多久,密歇根州的各家报纸刊登了这件事。其中有一条新闻这样写着:“福特公司聘用一个德国籍青年卡恩制造军用机的马达,据说这个青年非常热爱他的祖国,而福特公司的董事长却不肯把他调走,看来如果卡恩把马达的设计图泄露给敌人,也许福特先生还会默许吧。”

    亨利觉得这些报道都非常荒诞可笑。卡恩已取得了美国国籍,曾发誓永远对美国忠诚,而且还是福特公司的模范员工,在公司已经有12年的工龄了。这次生产军用机马达,主要就是靠他,福特公司才能用最少的经费,为国家制造高性能的产品。这些盲目的指责实在是毫无道理。

    亨利不仅不在意这些报道,还打电话安抚卡恩,让他也不要介意,亨利说:“不要难过,也不要担心,我绝对相信你是一位诚实忠厚的人,如果他们要把你处绞刑,我一定会先上绞刑台。”

    福特公司的宗旨是为人类的福祉而努力,从来都不做任何危害社会的事业,但是人们却总是武断地干涉福特公司的内部事务。其实,大家在战争期间都被强烈的爱国心蒙蔽了理智,经常使无辜的人受到困扰,亨利理解这些,也只好尽量用平常心面对各方的指责和中伤。

    福特公司仍继续大量制造各种武器,包括飞机马达4000个,鹫型舰60艘,汽车、卡车、救护车的总数达39000辆,耕耘机也生产了34000部,其他如钢盔、子弹箱、装甲板、防毒面具等更是不计其数;此外,生产装甲车的准备工作也差不多完成了。但是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了,鹫型舰还没有击沉过敌人的潜水艇,装甲车还没有开始大量生产,而军用机马达也只用了两三个月而已,这些军需大部分都没有发挥它的真正效用。

    福特公司的产品中,真正派上用场的,就是那些没有直接参战的卡车和救护车,耕耘机也为英国和美国的农业贡献了很大的力量。还有汽车,在前线也很活跃,一时间好评如潮。

    福特公司的救护车也受到了大家的赞扬,曾经有一个救护车驾驶员,对救护车的性能非常满意,便作了一首打油诗:

    小型车,真坚固,

    性能好,最快速,

    大型车也自叹不如!

    小型车,真神气,

    救人行善称第一。

    我要如何呼唤你?

    啊,亨利·福特所造的你!

    亨利从来都不想发战争财。在他看来,为了赚钱而生产武器无异于欺骗善良爱国的同胞,因战争而赚来的钱都沾满了血腥,所以亨利从一开始就打算,假如生产军备能获得利益,他一定要全数捐给国家。

    但事实上亨利根本就不曾在战争中获得利益。在生产军备的两年中,福特公司所得到的利润只相当于以前的三分之一,公司的运营完全靠销售普通车来支持。虽然得到的利润减少,但为了国家,亨利感到很安慰,很光荣。

    股权风波

    1915年秋天,亨利的儿子埃兹尔成婚了,女方家很富有,但结婚典礼却简单又不失隆重。在婚礼上,亨利一直悠闲地把手背在后面,脸上挂着自然的微笑,站在克拉拉的身边。那时的埃兹尔已经在福特公司做了一年的秘书工作,亨利相信这对他一定有很大的帮助,埃兹尔将来也一定能更努力地为公司服务。一想到不久之后就可以抱孙子了,亨利就兴奋不已,他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想象着如果经营顺利的话,福特公司可能会成为祖孙三代的公司呢!

    在开始要生产耕耘机的时候,亨利就打算和那些只出资金的股东作个了断。他觉得对公司没有实际贡献,只因为拥有股份就可以坐收红利的人,就像社会的寄生虫一样,对公司完全没有好处。所以亨利决定独资经营福特耕耘机公司,完全没有其他股东参与。

    同时,亨利又计划在海兰帕克创办一个规模更大的工厂,为了确保资金周转不会出现问题,亨利就想减少股东的红利。不过为了公平起见,减少股东红利,当然也包括亨利在内,他想如果减少其他股东十美元,自己就要减少六十美元,这样做大家才能心服口服。

    股东们都强烈反对亨利的这项提案,其中一个大股东还向法院提出控告,强烈要求废除扩建工厂的计划,恢复以前的股东分红办法。在法庭上,股东们的律师千方百计地让亨利承认自己的计划是不合理的,与亨利作了以下问答:

    “福特先生,你认为贵公司赚更多的钱不好吗?贵公司是否已赚很多钱啦?”

    “我想是吧。”

    “那么,你已对赚更多钱不感兴趣了吗?”

    “可是,要想不赚钱也不容易呀。”

    “你虽不想赚钱,实际上却很赚钱。”

    “是的,我一直赚钱很多,不过这正是因为我无意赚钱,才能自然而然地赚钱。”

    “这我倒要请问你,既然你不想赚钱,又何必创建福特公司呢?”

    “我创建公司的目的,是为全人类谋求利益,也只有这样的出发点,才能保持一直赚钱。”

    “但你的经营方针却是用高工资雇用许多员工,再以低廉的价格出售产品,请问这是否与赚钱背道而驰?”

    “不。你不妨试试看,自然就能赚钱,这有一定的道理。”

    三个月后,法院做出了最后的判决,要求不能减少股东的红利,但可以扩建工厂。

    亨利对这项判决非常不满,便想辞去董事长的职位,另外组织一个独立的公司,与福特公司没有任何关系,这样一来,那些像寄生虫的股东就无法不劳而获了;而且,亨利还想把它发展成一个理想的公司,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经营。他打算雇用多于福特公司四至五倍的工人,制造出与福特公司完全不同的汽车。

    当股东们听说了亨利的计划时,便开始骚动和紧张起来。如果亨利再组织一个比福特公司更大的公司,并大量生产汽车,那么就会与福特公司竞争市场,福特公司的利益就要大打折扣了。如果公司的利益大幅下降,那股东们自然也分不到多少红利了。

    这个消息导致一时间人心惶惶,很多股东都自动退出了,亨利就趁机把洛基兄弟和詹姆斯等大股东的股权买了下来。

    到1919年,亨利终于可以随自己的意愿来经营福特公司,不必再为说服大股东们而费脑筋,也不必再另创新公司了。一想到自己不再是空谈理想的理想家,而是可以把理想付诸行动的实践者,亨利就情不自禁地在办公室内欢快地跳起来。

    参加竞选

    亨利曾在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极力倡导和平,甚至还为此投入了很多财力和物力,各大报纸争相报道他的行为,亨利最终以“和平主义者”闻名于世。所以,当威尔逊总统决心准备参战时,就有很多反对参战的人推举亨利为反对党代表,和威尔逊相抗衡。因此亨利也成了密歇根州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之一。

    起初亨利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觉得自己也一定不会当选,所以并不甚在意。但投票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亨利竟成功当选,而且比其他候选人多5000票;两个星期之后,亨利又在内布拉斯加州获得了很高的投票,在《圣路易报》所作的民意测验中,亨利也备受关注和支持。然而亨利本人却对当总统毫无兴趣,他立刻发表声明,放弃候选人的资格。亨利认为,他之所以能够顺利被提名,不仅是因为他是和平主义者,更重要的是他采用了大量生产方式制造T型车,公司实行了日薪五美元、八小时工作制的制度,赢得了大家的赞赏,所以才能得到这么多票数。

    除此之外,以威尔逊为首的民主党也支持亨利的竞选,可是亨利自觉对政治毫无所知,根本不适合当总统;而且亨利曾经和威尔逊进行过数小时的长谈,觉得威尔逊是一位极富人情味的政治家,对他印象很好,所以亨利决心放弃竞选,改为全力支持威尔逊连任。

    在竞选期间,民主党向亨利寻求财力支持,不懂政治的亨利起初还感到奇怪,觉得没有必要为政治花钱,所以就答复民主党说:“花钱从事政治活动太不像话,我个人对任何政治活动,绝不捐助一分一毫。”

    亨利的原则使他们感到非常失望。后来亨利明白了竞选要作必要的宣传,需要一笔不小的宣传费用,既然他决定了支持威尔逊连任,就应该尽一点力量,因此便决定承担新闻宣传的广告费。最后再加上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拥戴,威尔逊终于成功连任了。

    “一战”结束的前期,共和党积极筹划要从民主党手中夺取议会的领导权;威尔逊为了争取美国在国际联盟中的发言权,也想在议会中增加民主党的势力,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亨利所在的密歇根州一向是共和党的地盘,但亨利支持威尔逊总统的立场是很坚定的。

    有一天,威尔逊邀请他到白宫,要求亨利参加民主党参议员的竞选。亨利对这件事不感兴趣,便婉转拒绝了。但威尔逊再三请求他,说:“福特先生,假如你想实现和平的理想,就要把握这个重要时机,参加密歇根州的竞选,来支持我们达到和平的目标。不要以没兴趣为理由,为了和平,你一定要参加竞选。”

    亨利最终被威尔逊诚恳的一席话说服了。这样一来,民主党为拥有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而感到非常振奋和高兴。而密歇根州的另一位候选人,杰出的企业家纽贝利与亨利正好相反,他非常热衷于政治活动,不断举办政见会,经常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还大搞宣传活动,不惜在这上面花大把的金钱。而亨利就显得低调很多,他一向不喜欢在大众面前说话,只办过一次政见会,再加上他从事选举活动的意愿也不是很强烈,不想为选举花无谓的钱。在亨利看来,花钱参加公职选举,是亵渎选举的神圣,完全不是一个守法的公民应该做的事。亨利也没有去争取本公司员工或商店的投票支持。他希望每一个公民都不受任何干扰,都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只有在自由意志下进行的投票,才是公正、公平的投票。

    选举的最终结果是,纽贝利得到217088票,亨利得到212751票,以大约4300票之差落选。不过对于亨利来说,能够在共和党的传统地盘上获得这么多票,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了。而且后来纽贝利被检举有贿选的嫌疑,尽管最高法院因证据不足而没有起诉他,但对他来说已经是留下了无法抹去的污点。相反,亨利虽然落选,却输得光明磊落,虽败犹荣。

    自由的声音

    在亨利参加选举的时候,反对党发行的报纸对他进行了恶意的攻击,他们肆意歪曲事实,欺骗广大读者。亨利心里明白,这些报纸都被银行家所操控,完全没有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银行家要它说东它就说东,要它说西就说西。

    亨利不能容忍他们一直这样误导大众,决心要把自己谋求人类利益的理想,借着报纸原原本本地转达给读者,这时亨利深刻地体会到,是有必要自己发行一份报纸了。他请在福特公司当推销员的克拉克负责筹备发行报纸的事。恰好当时《迪尔伯恩独立报》经营不善,濒临倒闭,克拉克便把它整个买下来。亨利很喜欢《迪尔伯恩独立报》的名称,于是决定继续沿用。

    亨利希望《迪尔伯恩独立报》能坚守公正、公平的原则,决心要把它打造成一份维护美国与世界自由的报纸。发行方式是每周出刊一次,亨利还在报上保留了自己的专栏,以便发表自己的见解。

    报纸的发行进行得很顺利,唯一的问题就是印刷机过于老旧,基部还有裂痕,零件也有些松动甚至脱落,克拉克很生气,亨利倒不怎么介意,还安慰他说:“没关系,如果实在不能用,就干脆拆掉改成耕耘机吧。”

    亨利叫人把印刷机装置在耕耘机工厂内用来印发报纸。当印刷机运到工厂时,一些员工不明白怎么回事,上来就七手八脚地想把它拆解,亨利赶紧阻止他们,叫大家把印刷机擦干净,说:“这部印刷机虽然很陈旧,但修理一下应该还可以用,要先擦拭干净,然后查出毛病在哪里。”亨利还特意嘱咐大家,凡是修理机器时,都要先把机器擦干净。

    印刷机被擦干净,再重新组合以后,就可以投入使用了。机器运转得非常顺利,没有任何毛病。以前操作机器的工人对亨利说:“这台机器从未运转得这么顺利过。”在这以后的几年中,印刷机也没有再出现故障。

    亨利发行《迪尔伯恩独立报》并不是要赚钱,所以也不用招揽广告来增加收入,但亨利也绝不把它当做是福特公司的宣传工具。民众订阅一年只需一美元,而这份报纸的成本超过了五美元,所以报纸从一开始就亏本,而且越畅销就亏损得越多。但亨利执意要继续发行下去,不在乎会损失多少钱,他把《迪尔伯恩独立报》当做是把自由、和平的声音传达给大众的桥梁,是让全美国人坦诚沟通的一份报纸,绝对不可为了利益而半途而废。

    《迪尔伯恩独立报》发行的那一年,亨利的强烈反对战争,主张和平的思想就引起了其他报纸的质疑,《芝加哥论坛报》认为亨利是“无政府主义者”,甚至批评说:“享利·福特不但是一无所知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个叛国贼。”

    亨利不愿去理会这些恶意中伤的话,但他的法律顾问却愤怒地说:“董事长,对这样无理的侮辱,你不应该再保持沉默,应立刻采取法律行动。”经过律师的再三要求,亨利决定控告《芝加哥论坛报》。

    审判开始,亨利以证人的身份出庭。但这一次与以前的“夏尔旦讼案”在性质上有着根本的不同。审判的重点是以政治和社会问题为重心,亨利显得有些辩才不足。他从小就是一个机械匠,小学毕业后就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继续进修,所以虽然在技术问题方面亨利很有信心,但在其他知识上,他有时甚至比不上一个小学生。更糟糕的是亨利最怕在很多人面前说话,着急的时候往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芝加哥论坛报》的律师针对亨利的这些弱点,毫不留情地攻击他。

    这些弱点让亨利的律师感到很棘手,尤其是当亨利说出对自己不利的话时,对方就立刻抓住破绽,大肆攻击,亨利的律师只好极力辩护。

    亨利就一个人愣在法庭上。他总是懊恼地问律师:“我话已说出,又留下了记录,这可怎么办呢?”

    律师安慰他一定会设法维护他的利益。

    在一次庭讯中,亨利的律师正想尽办法为亨利辩护时,一架飞机在窗外飞过,亨利便立刻离开证人席,走到窗户旁对律师说:“你看,这架飞机在作低空飞行。”

    律师感到很尴尬,连忙劝亨利回到证人席。

    不久,亨利又看到一只小鸟停在窗台上,便情不自禁地对律师说:“一定要拿食物喂他,不然它是不会飞下来的。”

    就这样,法庭认为亨利是真正爱好和平的人,最终判决亨利胜诉,《芝加哥论坛报》也因此被罚六分钱。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判决有点可笑,虽然罚款不多,但对《芝加哥论坛报》来说却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直到1941年,《芝加哥论坛报》的社长写了一封信向亨利道歉,信中说:

    以前本报曾经恶意批评你,实在非常抱歉。我想可能是战争使人失去判断力,感情较冲动的缘故吧。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激烈进行,而与此相同的事却仍在世界各地重现,这真是世间难以避免的争端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