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史话-历史新时期,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97年12月,民建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实现了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自此,民建努力提高自身建设水平,不断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1 新老交替迈出重要步伐

    为推进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1996年9月,孙起孟再次提交书面意见,请求辞去主席职务,他说:“自任本会中央主席以来,未能做好工作。今年跌伤骨折以后,更未能履行应尽的职责,益增不安与内疚,现特再次提出辞去主席职务的请求,请予批准。鉴于会内同志人才济济,继任此职而胜于我者,大有人在。根据中共中央有关政策、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于怀柔在中央统战部指导下共同协商的有关精神,以及有关部门帮助我们所作的对有关后备人才的了解、考察,我以为,相对而论成思危同志拟可考虑作为继任候选人。建议主席办公会将上述问题的酝酿结果,以适当方式报告即将召开的中常委会议进一步进行酝酿协商,为下一步实施作好准备工作。”

    1996年12月10~13日,民建六届五中全会根据孙起孟的多次请求及十三次中常委会议的建议,接受他辞去民建中央主席和中央委员职务,并一致推举他为民建中央名誉主席,选举成思危为民建六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与此同时,民建积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新一代代表性人士的培养和锻炼,为顺利推进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1997年11月13~18日,民建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580名,来自293个地方组织,代表69452名会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国务委员彭珮云,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和其他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到会祝贺。

    成思危代表六届中央委员会做《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继承和发扬民建优良传统,为实现跨世纪的历史任务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六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总结了新时期以来,民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参政党建设的理性认识:一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是民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期民建坚持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的主题;二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发展多党合作不动摇,是民建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三是坚持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民建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凝聚力和工作活力的前提;四是坚持加强民建成员骨干队伍特别是领导集体建设,是实现民建的政治任务的基本保证;五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是保持民建的活力和健康发展的最根本的制度保证;六是坚持与经济界密切联系的特点,是民建履行参政党职能的优势所在。提出了面向新世纪自身建设的目标,即要努力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格局中,把民建建设成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机制上健全和充满活力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11月16日,大会选举出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85名。在随后举行的七届一中全会上,选举成思危为主席,冯梯云、白大华、朱元成、冯克煦、路明、刘珩、黄关从、黄孟复、朱相远、张榕明为副主席。

    民建七大的胜利闭幕,标志着民建顺利实现了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为动员全会实现跨世纪的历史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12月14~18日,民建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580人,来自326个地方组织,代表89139名成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全国政协副主席任建新,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以及其他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到会祝贺。大会选举了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85名。在随后召开的八届一中全会上,选举成思危为主席,路明、刘珩、黄关从、朱相远、张榕明、陈昌智、程贻举、王少阶、马培华、陈明德为副主席。

    民建八大刚刚闭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要走访各民主党派,共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大计的消息就传遍民建中央机关上下,大家都为这中共和民主党派历史上的第一次欢欣鼓舞。

    2002年12月24日上午,胡锦涛、贾庆林、曾庆红、王刚、刘延东一行,踏着新年瑞雪来到民建中央机关。胡锦涛总书记与民建中央机关同志们亲切握手,并代表中共中央,向新一届民建中央领导机构成员表示衷心的祝贺,向民建会员表示诚挚的问候。

    成思危简要介绍了民建的历史、现状、特点以及第八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在回顾了民建走过的历史道路之后,他说,民建任何成绩的取得和事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今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民建要继续有所贡献,仍然离不开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听完成思危的介绍,胡锦涛说,民建成员百分之八十几都是经济界的人士,可以说人才济济。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应是民建发挥参政党作用的主要领域。我们衷心希望民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更广泛地凝聚广大成员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及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认真研究和探索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协助有关方面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性人士的教育引导工作。总之,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领导人的优良传统,把民建建设成为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能够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最后,胡锦涛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看望了民建中央机关工作人员。胡锦涛亲切地和工作人员握手,像聊家常似的询问他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其平易近人的作风,语意深刻的谈话,给机关工作人员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2005年12月18日,民建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增选陈政立为民建八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2007年年底,民建30个省级组织及所属市级组织圆满完成了换届任务。在此基础上,民建中央扩大了九届中央委员候选人人选的遴选比例,经过常委会集体遴选,在民主推荐的175名人选中,遴选出88名候选人建议人选。中央委员的遴选规模、遴选比例逐次扩大,会内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007年1月,马培华调入民建中央机关任专职副主席。同年7月,陈昌智调入会中央机关任专职副主席。民建八届六十三次主席办公会议对专职副主席的分工做了调整,张榕明任第一副主席,陈昌智任常务副主席。

    2007年12月16~20日,民建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580名,来自360个地方组织,代表112698名会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及其他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到会祝贺。

    成思危代表八届中央委员会做了《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民建八大以来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总结了全会通过七大、八大的实践,形成的自身建设的思路。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对参政党建设规律性的认识: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努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加强各级领导集体和骨干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树立“大联络”工作新理念,努力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坚持工作和制度创新,努力提高自身建设能力。初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参政党、怎样建设参政党”这一重大课题。

    12月19日,大会选出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200名。在随后召开的九届一中全会上,选举陈昌智为主席,张榕明、马培华、程贻举、王少阶、陈政立、张少琴、辜胜阻、宋海、李谠、周汉民为副主席。

    大会审议通过了给老同志的致敬信。致敬信指出,成思危自当选会中央主席以来,为会的事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著功绩,赢得了广大会员的衷心爱戴和社会的广泛赞誉。面对“建设什么样的参政党、怎样建设参政党”这个重要课题,成思危同志团结带领会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发扬会的优良传统,把握时代脉搏,明确提出建设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制度上健全、充满活力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得到全会的高度认同,形成共识,树立了本会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开拓前进的目标。

    2012年12月16~20日,民建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650名,来自373个地方组织,代表144150名会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民建中央原主席成思危及其他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到会祝贺。大会选出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215名。在十届一中全会上,选举陈昌智为主席,马培华、陈政立、张少琴、辜胜阻、宋海、李谠、周汉民、吴晓青、王永庆、郝明金为副主席。

    2012年12月24日下午,习近平、俞正声、栗战书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走访民建中央机关。

    在陈昌智、张榕明、马培华等的陪同下,习近平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首先参观了民建中央会史展览馆。观看民建会史展览时,总书记看得很仔细,当看到孙起孟同志的照片时,总书记深情地回忆说他的父亲习仲勋当年与起孟同志关系非常密切。随后,他还询问了职教社的情况。

    接着,习近平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与民建中央领导进行了座谈。陈昌智简要汇报工作时说,多年来,各民主党派坚定不移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做好多党合作,不断把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向前进。建议:一是希望继续加大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四号文件”的执行力度;二是民建中央机关的干部出路问题;三是希望能在民主监督方面予以推进。

    听完陈昌智的汇报,习近平说,我们很有幸在十年前胡锦涛总书记走访民主党派的同月同日来到民建,这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重视多党合作工作。民建成立67年来,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回首往事,黄炎培与毛泽东同志关于历史周期率的窑洞对话已成佳话,对现在的共产党人同样是一个鞭策和警示。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追求。1993年在民建的建议下,正式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载入宪法修正案。进入新世纪以来,民建注重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深化金融财税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们向民建的同志表示敬意和感谢。中共中央将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地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

    习近平直接回应了陈昌智提出的建议。指出,民主监督的问题是今后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的一个方面;民主党派机关干部的出路问题应该酌情改善,要进一步研究措施,加强交流,将民主党派机关的干部纳入其中。

    随后,习近平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还亲切看望了民建中央机关工作人员。

    10年之间,中共中央两任总书记亲自走访,给民建以极大的激励和振奋。这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领导人亲切的作风和真挚的诚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集体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视和对民主党派的充分信任、殷切希望;体现了中共与民建长期亲密合作形成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深厚情谊。

    2 发挥经济界特色,积极参政议政

    在我国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的新时期,民建作为联系经济界的参政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在金融、风险投资、企业管理、社会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等优势领域,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1981年,在化工业已颇有建树的成思危到美国学习管理学,第一次接触到风险投资,并认识到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广泛细致的调研中,成思危发现,苹果、夏普、IBM 等许多跨国公司最初的资金来源就是“风险投资”。而稚嫩的中国科技产业,也很需要类似的支持。从这时起,成思危成为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热心推动者。1997年始于泰国的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亚洲乃至全球的经济都受到冲击和影响。为了抵御经济危机,1997年9月的一天,自武汉开往重庆的一艘游轮上,由成思危主持的100多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及来自民建的部分企业家参加的研讨会,就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三天的热烈讨论,形成了加快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建议。之后,时任民建中央主席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部主任的成思危,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部、国家计委、中国工商经济咨询公司、香港豪升公司等方面的协助下,组织成立了“风险投资研讨会”领导小组。

    1998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民建中央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提案建议:明确把发展风险投资作为推动科技和经济发展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本政策,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紧培养风险投资方面的人才;鼓励、支持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加强宏观调控与引导,制定各种激励性政策;加强对风险投资的宣传,采取措施促进保险公司开展科技风险投资业务;允许风险投资公司发行债券,也可有选择地引进一些外资;尽快制定《风险投资管理条例》。这就是后来被认为引发了一场高科技产业新高潮的“一号提案”。1998年3月12日,全国政协提案审查委员会邀集民建中央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召开协商座谈会,讨论和研究提案的落实问题。4月,民建中央又邀请政府有关部门举办风险投资专题研讨会。1999年4月,民建中央、全国政协联合举办“进一步推动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研讨会”,并联合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当前发展风险投资事业的几点建议》。为大力倡导和推动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 1999年,由民建中央发起成立的原“中国工商经济咨询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并于4月在北京举办了中国风险投资研讨会。

    2001年,在总结两届研讨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成思危建议将这一研讨会定名为“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同年4月,由民建中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办,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此后每年举办一届,规格层次不断提高。2015年7月3 ~4日,由民建中央、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科学技术部支持,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等承办的2015(第十七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在深圳召开。来自海内外的政府官员、风险投资家、创业家及专业人士以“新常态下风险投资的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共同研讨新时期风险投资事业发展之道。现今的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已成为中国风险投资领域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参与对接项目数量和与会投资机构数量最多的年度盛会,在国际国内风险投资领域影响广泛。以民建中央的一号提案为契机,我国风险投资很快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仅仅10余年,中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风险投资第二大目标国。由于成思危对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热心推动和努力,使他在中国科技产业界备受尊崇,并有了“中国风险投资之父”的称号。

    1997年10月,在武汉市政协八届二十五次常委会交流发言中,李崇淮建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宪法中肯定下来,宪法应写入“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随后,李崇淮约请辜胜阻、王曦共同研讨并进一步完善修宪的想法,形成建议书呈报民建中央。民建中央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形成了《关于依据中共十五大精神修改宪法的几点建议》,报送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办公厅复函认为,建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已将《建议》转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请他们在修改宪法时参考采择”。1999年3月18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采纳了民建提出的上述建议。

    为贯彻中共十六大提出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精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民建中央于2003年创办“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2004年第二届论坛更名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并一直沿用至今。之后,分别在昆明、合肥、厦门、重庆等地与国家发改委和地方政府联合举办,全国工商联和《人民政协报》也先后参与过论坛的举办。2014年9月18~19日,第十二届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银川举行,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激发非公经济活力,促进西部经济转型升级。国家有关部委负责同志,民建各省(区、市)代表团代表及民建会员企业家,宁夏各市代表共计800多人出席论坛有关活动,共签订项目41个,总投资额409.4亿元。本届论坛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实践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很好地与举办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与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训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十几年来,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的举办水平不断提高,为政府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非公企业等各方搭建了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地方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搭建了合作共赢的平台,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及民建的参政议政发挥着积极作用。

    2005年,在经过多方调研和组织专家讨论的基础上,民建中央认为,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外资企业采取优惠于内资企业的“双轨制”税收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时机已经成熟。为此,民建中央在征求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方面的意见后,形成了初步的意见和建议,并于2005年11月召开专家座谈会,就统一企业所得税问题进行研讨和论证,听取了来自财政、税收以及中外资企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了《民建中央关于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提案》,提交2006年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被列为全国政协“一号提案”。提案提出后即受到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财政部在提案答复中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民建的建议与财政部下一步“两法合并”的改革设想基本一致,并将在“两法合并”草案的起草中充分吸取各项建议。2007年通过《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以企业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中国从此逐步告别企业所得税“双轨”时代。民建中央提案中的五点建议全部被采纳,对推进两税合一的进程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城镇住房价格较快上涨,城镇居民住房问题逐渐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民建对此一直高度关注。2006年1月,在胡锦涛主持召开的新春座谈会上,张榕明代表民建中央提出了关于建立廉租房制度的建议。2月,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上,成思危对这一建议又做了补充。经过深入调研,民建中央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建立城镇廉租房制度,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提案》。2007年2月,民建中央召开了“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问题”研讨会,邀请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及单位参加,广泛吸收各方意见后,形成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廉租房制度建设的建议》提交中共中央。温家宝对这一建议做了批示。3月21日,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专程率队走访民建中央,研究落实事宜。8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中吸纳了民建的四条建议。民建的一系列努力大大促进了廉租房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和完善。

    2008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各种不确定因素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作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参政党,民建各级组织积极围绕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问题,集思广益,开展调研,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座谈会,研究对策,提出建议,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努力发挥作用。

    2012年前后,由实体经济贫血造成的产业空心化正逐步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潜在风险,中国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的生存状态已经到了十分险峻的境地,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较大影响。民建中央在长期跟踪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于2012年与农工党中央和全国工商联联合提出《关于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建议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拓宽实体企业的发展空间,并建议对垄断行业征收“暴利税”,为民营企业提供减税空间,被列为全国政协“一号提案”。

    我国现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新型城镇化无疑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民建很早就敏锐地认识到新型城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2011年两会时就提交了《关于在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提案》。2012年,民建中央继续围绕城镇化深入开展调研,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关于深化配套改革,推进城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提案》。除了从全局性角度研究城镇化,民建中央还在2013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提案》,从文化层面建言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些提案分别得到了国家发改委、文化部等相关部委的书面答复。2013年,民建仍然密切关注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精心研究,细致部署,从多角度开展调查研究,将这一课题做深做透。2013年民建中央确定的五个重点调研专题中有三个与城镇化相关,均得到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在2013年7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上,民建中央还做了题为《关于完善城镇化进程中投融资模式的建议》的大会发言。在同年中共中央11月召开的党外人士高层协商会议上,调研报告中的相关建议被吸纳进民建中央的发言,引起极大关注。这些调研成果还分别转化为民建中央2014年两会的提案,并参加了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召开的主题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提案办理协商会。通过不断深入调研和追踪研究,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民建参政议政中比较具有优势的领域,无论是在高层协商会上的发言还是向全国政协提交的提案,都受到中共中央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体现了自身的参政能力与价值。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直以来,民建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呼吁勿忘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珍惜今日和平安定的生活,提醒民众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警示世人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早在1994年,民建中央委员朱相远就曾向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每年12月中旬,选一个固定的日子作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并在该日中午拉响防空警报,车船鸣笛、行人止步,为死难者默哀。之后,很快收到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回复,决定采纳建议。从1994年起,江苏省和南京市每年12月13日都举行各界人士参加的悼念仪式。在香港回归前夕,民建江苏省委又提出在《南京条约》议约地筹建“警世钟”的建议,得到中共江苏省委的采纳。1997年5月,“警世钟”浇铸成功,并安置于南京静海寺纪念馆。1997年7月1日零时,《南京条约》议约地——静海寺上空响起155声雄浑厚重的钟声,激励后人勿忘国耻,砥砺奋进。2005年,民建江苏省委主委赵龙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的提案》。提案中写道:“为了更好地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捍卫人类尊严的正义立场,更好地警示和教育国人,建议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每年的此日,在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遗址举行有国家领导人出席、社会各界人士及国际友人(包括外国政要)参加的公祭活动,并以法律或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使世界永不忘记,让国人永世铭记。”这是首份明确提出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提案。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分组讨论中,赵龙把自己的提案告诉同组委员,大家非常支持。陈昌智、陈政立等41位民建界别全国政协委员都在赵龙的提案上签名,形成联名提案。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关注经济社会热点问题,连续开展研究,层层深入,多角度破题,将问题剖析透彻,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也是民建参政议政的一大特点。“经济转型升级”就是民建连续多年关注的重点。早在2007年,作为经济学家的陈昌智就敏锐地注意到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并准确地判断调整经济结构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自2008年起,陈昌智一直围绕国家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来做文章,每年都牵头调研一个重点专题,2008年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2009年是“加快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 2010年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1年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2012年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2013年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4年是“加大改革力度建立解决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陈昌智把民建中央的大调研做成“连续剧”,“把科学发展这道题做深做透”,一系列调研之后的成果都转化成“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参考。

    在这些丰厚的参政议政成果的背后,是民建为了提高参政议政质量进行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1998年3月,民建中央成立了经济、法制、企业、科教、妇女和会史研究委员会,之后又陆续调整,截至2014年共成立了经济、财政金融、法制、企业、科教、妇女、理论研究、文化、对外联络、人口资源环境、人口医药卫生、农业与农村12个专门委员会。1999年6月15 ~17日,民建中央在福州召开了全国参政议政工作会议,讨论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参政议政工作的意见(稿)》,提交随后召开的民建七届七次中常委会议审议通过。这次工作会议,是民建加强参政议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意见》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全会的参政议政工作。

    现在,经过不断调整,民建中央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参政议政工作流程。每年民建中央在听取常委会和地方组织意见的基础上,由主席办公会议确定若干个重点调研课题,主席、专职副主席牵头组成专题组,深入开展调研,形成报告提交民建中央全会审议,最后转化成意见、建议报送中共中央或形成提案提交政协会议。每年第三次中常委会议讨论形成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建议,供中共中央决策参考。此外,民建十分注意在高层协商时发现应急性课题,迅速开展研究,并努力在建议、意见的针对性、真实性、可行性和时效性上下功夫。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民建充分利用会内资源,逐步实现了中委会、常委会、专职副主席、工作部门、专门委员会、地方组织、虚拟网络、会外专家、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十个方面力量的整合。通过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的参政议政工作机制,集中全会的智慧,共同做好参政议政工作。

    与此同时,民建中央把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作为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和形式,进一步加大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力度,初步形成了一套工作机制。从1995年起,民建中央和省级组织陆续明确了信息工作机构;2000年召开的全国思想建设工作会议对全会信息工作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改进措施,在此基础上,全会逐步建立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网络。2005年11月,民建中央发出就社情民意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组成调研组,赴北京、河北、天津、山西等近20个省市进行调研。2006年6月,民建中央在成都召开首次全国社情民意工作会议,讨论形成《民建中央关于加强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意见(稿)》,并经随后召开的八届十五次中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会后,民建中央编印了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手册,创建了民建社情民意网上报送平台,聘请了一批骨干会员担任民建中央社情民意特邀员,扩大了信息来源,并将这项工作由宣传部调整到调研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工作的开展。

    改革开放后,部分原工商业者的生活处境陷于困难,一些地方组织通过社情民意信息系统反映情况,民建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就该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形成《原工商业民建成员对生活困难反映强烈》的情况反映报送中共中央。2002年1月,向中共中央提交了《关于解决本会原工商业者会员生活困难问题的报告》。2月8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成思危就该问题又做了发言,引起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2月24日,统战部、财政部、民政部、劳动部、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并由有关部门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做了汇报,随后,劳动部、统战部、财政部、民政部于同年4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解决部分原工商业者生活困难问题的通知》,对解决原工商业者生活困难的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民建奔走呼号,为解决原工商业者生活困难问题所做的努力有了良好的结果。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民建中央先后召开震后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和灾后重建座谈会,并在社情民意信息报送系统发布有关报送抗震救灾信息的紧急通知。5月12日至7月15日,共收到相关社情民意信息稿件180多篇,编辑并向全国政协报送52期,其中《对汶川地震后经济形势分析的情况反映》等7篇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民建中央多次被全国政协评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荣获政协信息先进单位一等奖。

    3 饮水思源,尽心竭力服务社会

    民建积极发挥人才密集和联系广泛的优势,努力探索社会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在抗害救灾、扶贫支边、帮困助学、咨询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

    1998年,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民建中央将“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部”改名为“社会服务部”。

    根据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下岗失业人员的情况,民建积极协助中共和政府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1997年5月,民建中央在苏州召开部分省市再就业培训工作研讨会;7月,又下发了关于协助党和政府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组织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把做好再就业工作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1998年,民建中央向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提案。5月,民建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推动民建企业界会员积极帮助吸纳下岗职工,为再就业工程继续做贡献。民建各地方组织积极开展下岗职工培训,努力探索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路子。据不完全统计,仅1998年民建就培训下岗职工84649人次,组织吸纳安置下岗职工69348人。据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截至2002年6月,各级组织和会员共培训下岗职工24万人次,会员企业先后吸纳20万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8年夏季,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湖南、湖北、江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灾情发生后,民建中央先后向受灾省区发出慰问信,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动员全会各级地方组织积极投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通知》。受灾地区的民建各级组织带领会员和机关干部奋勇奔赴一线抗洪抢险。民建全会也全力投入救灾赈灾活动,踊跃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全会向灾区捐赠人民币41246万元,港币10089万元,黄金10两,物品价值8762万元,衣被毛毯等104万件。全会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怀着对国家的赤诚衷心和对人民的一片爱心,为夺取抗洪救灾的胜利,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998年,为促进东西部合作,民建中央和部分地方组织为四川达川引进项目,协议金额达13亿元。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民建广西区委、云南省委、贵州省委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模范集体,极大地激励了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扶贫支边的工作中。

    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成为全会的一项重点工作。民建将扶贫支边、咨询培训与西部大开发相结合,积极拓展社会服务新领域。2000年8月2~6日,民建召开西部11省、区、市协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动员全会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的建议》,向民建中央提出社会服务工作要把为西部大开发服务列为重点,不断探索、完善新形势下的服务方式和手段等建议。随后召开的民建七届十二次中常委会议同意了该《建议》,并通过了相应决议。各级组织对此热烈响应,多方式、多渠道、多层面地开展工作,形成了一个全会动员、密切协作,积极为西部大开发做贡献的良好局面。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民建社会服务工作新拓展的领域,在北方沙尘暴治理、南方石漠化治理、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和农村新能源开发等方面,民建向政府提出建议,帮助筹划项目、引进技术、联系外资。2000年9月,由民建会员捐资筹建的“民建生态保护林”在河北丰宁举行揭碑仪式,在民建中央的积极帮助下,该生态保护林得到水利部和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并于2001年被纳入水利部《2001~2005年首都可持续利用规划》工程,为保护首都水资源,推动丰宁的生态建设做出了贡献。

    为了更好地发挥本会参政党作用和密切联系经济界的优势,2001年6月,民建中央在青岛召开了全国社会服务工作会议,交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经验,研讨新形势下开展工作的方针、思路,讨论形成了《民建中央关于加强社会服务工作的意见(稿)》,并经随后召开的民建七届十五次中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会后,民建中央编制了专题录像片《情系中华,服务社会》,在各地播放。

    2003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在我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发生和流行。疫情爆发后,民建中央立即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坚守岗位,做好工作,并成立了预防“非典”工作领导小组,与发生疫情的省级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情况。各级地方组织和广大会员也积极行动起来,一批在政府担任领导职务的会员坚守岗位,率先垂范。广大会员踊跃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民建各级组织、广大会员和机关工作人员捐款捐物达14亿元。

    为巩固、推进扶贫开发,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民建积极组织协调会内外力量,开展扶贫帮困工作。2004年10月,民建八届八次中常委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扶贫工作的意见》。随后,民建中央采取教育扶贫、科技扶贫、项目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形式,重点落实贵州黔西和河北丰宁两个扶贫点的脱贫帮困工作,并协调组织东部地区与西部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组织开展对口帮扶与合作,推动西部地区的扶贫开发。2008年是贵州毕节试验区创立20周年,3月26~29日,民建中央调研组赴黔西县考察,帮助研究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问题,落实重点帮扶项目。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和部分企业界会员向黔西县捐资466万元,带动当地有关方面投入资金1001.4万元,支持和帮助黔西县灾后重建,发展种植、养殖、旅游等产业和教育事业。之后,民建中央积极协调毕节飞雄机场、黔西县附廓水库加高扩建、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怀丰一级公路等重大项目获得批准,为两县进行村干部培训、农民实用技能培训、乡村骨干教师培训等提供支持。民建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级组织在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坚持开展生态扶贫,推广任豆树、金银花、香根草等种植项目,取得了显著效果。民建会员、香港润华行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佩球用自己一生节俭积攒下的养老金捐资助学,1997年以来,他在贫困地区出资援建了70所希望学校,参与援助13所学校,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累计为教育事业捐资1200多万元。在2005年5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黄佩球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在2006年召开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经验交流表彰大会上,民建有50名先进个人和15个先进集体受到表彰。

    在2005年10月举办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为整合扶贫资源,部分会员倡议,按照“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精神开展“思源工程”扶贫开发活动,得到了广大企业家会员的积极响应。同年12月,“思源工程”正式启动。民建各级组织以思源工程为平台,引导广大会员特别是企业家会员,为贫困地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2007年7月,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正式成立,春雨计划、扬帆计划等10个项目也一同启动实施。2009年民建中央召开全国思源工程工作会议,推动“思源工程”深入开展。多年来,“思源工程”始终紧紧围绕贫困地区的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抗灾救灾、助残济困、帮幼敬老、文化环保等多个领域开展公益事业,启动实施了“思源救护”“思源教育移民计划”“思源骨髓”“思源助学”“思源沼气”“思源水窖”和“思源爱的分贝”等扶贫项目,累计帮扶困难群众超过600万人次。

    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10多个省市和地区遭受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面对重大灾情,民建中央迅速向各省级组织发出《关于协助做好抗雪救灾工作的通知》,并协调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建立“冰雪援助基金”,开展“思源·冰雪援助行动”,募集善款共1015.53万元,其中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收到款物价值613.5万元。民建中央及时将筹集到的款物发放到湖南、贵州等受灾较为严重的7个省份。各地方组织和广大会员也纷纷慷慨解囊,14个省级组织捐款达1165万元,捐赠棉被300件,蜡烛140箱。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灾害。5月13日,民建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部署,并向各省级组织发出了《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及捐款捐物工作的通知》。按照会中央的统一部署,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迅速行动,5月13日,与《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抗震救灾基金”捐款行动;5月14日,与中华慈善总会、红十字会联合组织大型赈灾公益演出;5月15日、17日,与新浪网联合发起“重返校园”以及呼吁全社会支持灾区儿童“心理救助”活动的倡议。民建中央将募集到的善款及时汇往四川、甘肃、陕西,用于帮助灾区小学恢复重建,帮助受灾儿童重返校园。5月26日,民建中央再次召开会议,对援助灾区工作做了进一步部署。陈昌智在会上强调要举全会之力支援灾区重建。5月29日,陈昌智随同贾庆林专程奔赴四川灾区,看望慰问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民建会员、机关干部和遇难者家属,指导民建的抗震救灾工作。民建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积极响应会中央号召,迅速投入抗震救灾。据不完全统计,全会通过各种渠道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共计6亿元。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的光荣称号。民建中央也对在抗震救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698名优秀会员进行了表彰。

    现在,民建已经形成以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为载体,以地方组织和会员企业为依托,立足特色,发挥优势,动员全会力量做好社会服务的工作模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社会广泛赞誉。2013年1月在由民政部主管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组织的慈善透明指数评比中,思源工程名列全国公募基金会第2名,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荣获其颁发的“中国慈善透明卓越组织”奖;“思源工程”在由社会民间组织——“基金会中心网”发布的中基透明指数中,始终并列全国公募基金会第1名。

    为探索社会服务的新领域,民建中央还先后与湖北省政协等单位联合举办“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工作,2011年民建中央召开全国社会服务工作会议,制定下发《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工作的意见》,表彰在社会服务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的82个先进集体和370名先进个人。

    在2011年召开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表彰大会上,民建有5个先进集体、17名先进个人和12项建言献策社会服务优秀成果受到表彰;在2009年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民建重庆市委、民建四川省委、民建中央社会服务部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有14名会员被授予“第三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光荣称号。

    4 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对外联络领域不断扩大

    为进一步拓展联络工作思路,民建中央于2005年召开全国联络工作会议,将联络工作与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工作有机结合,构建“大联络”的思路,为促进港澳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民建多次邀请在港澳会员、会友组成香港工商界人士访问团,赴广西、江西、上海、江苏、云南参观访问,考察城市建设、工业开发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并结合西部大开发,为招商引资服务。民建还多次接待来内地做生意、办企业和参观访问的在港澳会员、会友,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协助解决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民建中央都邀请与本会保持良好关系的港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谊交流。

    2008年4月22~24日,民建中央组织内地学术界、经济界人士代表团,访问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等机构,较好地推动了内地与香港学术界和工商界的交流。

    2010年10月11~16日,陈昌智率内地经济界访问团参访了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香港贸发局、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中远香港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香港工会联合会、澳门中华总商会、澳门厂商联合会等12家机构,拜会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前行政长官何厚铧以及澳门署理行政长官张国华。陈昌智广泛接触了香港工商经济界上层人士,与他们交流了对内地和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等问题的看法。在“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发展”论坛上,陈昌智做了题为“促进香港与内地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的主旨演讲。此次访问得到了香港和澳门各界的热烈欢迎和极大关注。访问宣传了中央政策,加深了民建与港澳工商界的联系和友谊,还促成了内地IT行业和服装制造业与香港、澳门相关产业合作意向的达成,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在对台交流中,民建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对台工作对象由点到面,从北到南,从蓝到绿,逐步拓展。

    1998年10月,民建中央以中国工商经济咨询公司的名义,组织会员中的部分教育工作者赴台湾考察,初步打开了与台湾民间交流的局面。此后,民建多次组织赴台考察活动,并邀请台湾经济界和教育界人士到大陆参观访问。

    自1998年起,民建中央与台湾世新大学联合在大陆和台湾举办经济系列研讨会,截至2014年已经成功举办16届,成为经常性、有影响的合作交流项目,成为两岸专家学者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民建对台工作的品牌项目。2013年5月5~11日,应台湾世新大学董事长成嘉玲邀请,陈昌智率领大陆经济专家访问团一行16人赴台出席“2013两岸财经论坛暨扩大内需策略下的两岸企业合作研讨会”。在主旨演讲中,陈昌智倡议,两岸兄弟同心携手,并肩奋斗,共同维护和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共同谋求和增进两岸人民福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演讲受到与会100多位两岸专家、企业家以及世新大学师生的积极评价。其间,陈昌智还会见了台湾民意机构负责人王金平、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台湾“中华”工商建研会副理事长廖万隆、台湾“一国两制”研究会理事长蔡武璋等多位台湾政治经济教育界人士,走访了台湾证券交易所、台湾南开科技大学等多所工商、教育机构,接触了台湾中南部基层民众。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通过后,民建将对台工作重心向台湾中南部民众、青年和妇女群体延伸和发展。7月,民建中央邀请台湾中南部8县市的政界人物和高层农业管理人员访问北京。随后,又接待了台湾嘉义大学青年棒球队和校友理事会访问团来京访问,使他们亲身感受大陆的发展和传统文化,感受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同年,民建中央深入4省市调研,总结对台港澳联络工作的经验,制定了《民建中央关于加强台港澳联络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台港澳联络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2006年10月,台湾“女性艺术画会”访问团应邀来京举办画展,推动了两岸文化艺术的交流,对争取台湾地区的民心起到了积极作用。其间,民建中央还接待了前来参加画展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炳坤一行。

    多年来,民建多次组织经济界人士赴美国、芬兰、瑞典、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等国考察,接待了美国、意大利、泰国、哥伦比亚等国的多批友人,扩大了同这些国家工商界、政界的联系,促进了相互间的经贸往来和交往,同时结合民建中央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同访问国家的官方机构、民间组织、企业界等进行广泛交流和研讨,借鉴国外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为民建中央的参政议政提供参考。

    2001年,民建中央邀请澳大利亚工商界侨领访问团访问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考察市场状况和投资环境;并首次组织以会员企业家为主的中国经济界人士访问团,赴芬兰、瑞典等国考察,建立了环保、经贸及风险投资方面的合作。

    2003年1月21~23日,民建中央以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的名义邀请泰国上议院访问团来我国访问。

    2004年5月22日,路明率中国农业企业南美访问团赴巴西进行考察,与巴西农牧业供应部、工业和贸易发展部、能源部、财政部进行了交流,形成了《巴西燃料酒精计划的成就和对我国发展燃料酒精的启示》的考察报告,提交中共中央,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

    2008年11~12月,民建中央组织专家访问团赴欧洲和中东考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组织多元文化和文化产业访问团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考察两国对多元文化的保护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同年,接待了来自美国、意大利等7国金融界、教育界和联合国发展署的官员,就促进环境保护、中小企业发展及加强中外企业合作等问题交换意见,推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深入了解美债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考察美国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了解古巴经济改革的进展情况,2012年5月20~29日,辜胜阻率领由民建会员组成的金融与经济改革考察团对美国和古巴进行了考察访问,先后走访了美国的纽约、华盛顿和旧金山,古巴的哈瓦那4座城市。出访期间共进行了16场公务活动,获取了大量资讯。

    2014年9月8~17日,应奥地利社会环境与科学技术协会、匈牙利布达佩斯技术与经济大学、波兰科学院邀请,以马培华为团长的“环境保护访问团”一行,赴奥地利、匈牙利、波兰进行访问,拜访了奥地利农林环保水利部、奥地利环境与科学技术协会,匈牙利发展部、布达佩斯技术与经济大学,波兰科学院等政府部门或机构,就广泛关注的资源利用、新能源技术及发展、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各个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强调了我国在传统能源、新能源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发展状况,为民营企业及社会团体“走出去、请进来”创造了机会。

    5 确立建会目标,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怎样建设参政党,是民建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实现自身与时俱进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认真总结几十年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参政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民建七大提出并经八大完善了自身建设的目标,即把本会建设成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制度上健全,充满活力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民建在各个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参政党建设的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思想建设是民建自身建设的核心。为推动全会的理论学习,落实七大关于加强思想建设的任务,1998年,民建中央发出了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印发了辅导材料。各级组织通过学委会、中心组、骨干培训班、新会员学习班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

    同时,为加强成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民建中央编印了《孙起孟文稿选编》,汇集了孙起孟同志论述多党合作、统一战线、民建会务等内容的文稿,对全会特别是各级领导集体的思想建设极具指导意义。同年,民建中央着手组织编写《中国民主建国会史稿》,成立了会史研究委员会,2000年11月,《中国民主建国会史稿》正式出版发行。史稿编写完成后,民建七届十五次中常委会议决定将会史研究委员会更名为“会史及理论研究委员会”,在继续进行会史重大问题研究的同时,重点围绕多党合作的理论政策以及本会自身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研究。2003年,为集中力量研究多党合作以及会的自身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民建中央将“会史及理论研究委员会”更名为“理论研究委员会”。

    1999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建在中共中央领导的三场大的政治斗争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发挥了积极作用。5月7日午夜,美国飞机悍然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5月8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对北约的野蛮暴行表示极大愤慨和严厉谴责,并提出最强烈抗议,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5月9日,民建中央发表声明指出,美国和北约必须对自己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罪行以及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承担全部责任。本会完全拥护中国政府的抗议声明,支持中国政府为维护主权、伸张正义、反对战争挑衅所采取的一切措施。民建各级组织纷纷召开会议、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北约的野蛮行径。在这场斗争中,广大会员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情,也进一步看清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宣传的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的虚伪性,更加坚定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强大祖国的志向和决心。

    1999年,以李洪志为首的“法轮功”邪教组织腐蚀人们的思想,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国家稳定,挑战人民政权,危害十分严重。长春市的两位民建会员早在1997年就提出提案,建议取缔这一组织,表现出敏锐的政治嗅觉。中共中央做出公开处理“法轮功”组织的决定后,民建中央向全会发出通知,要求积极配合做好处理“法轮功”问题,开展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宣传教育,做好修炼“法轮功”成员的转化工作。在这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中,全会始终和中共中央保持一致,努力做好会内外群众的思想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1999年,李登辉在台湾多次鼓吹“两国论”,彻底暴露出分裂祖国的真正嘴脸。民建坚决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破坏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行,民建中央领导人和各级组织纷纷在电台、报纸、杂志上发表讲话和文章,召开会议,强烈谴责李登辉破坏祖国统一的行径,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与台湾同胞一起发展两岸关系,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000年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后,民建严正表示坚决拥护我国政府关于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反对“台独”,呼吁推动两岸统一,积极开展促进统一的联络交流活动。

    经过这三场政治斗争的风雨考验,全会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更加真切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更加坚定了坚持和发展这一制度,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2000年,江泽民科学地总结了中共70多年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随后,全会把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同年12月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结束后,民建中央及时下发了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通知,要求全会进行统一战线、多党合作理论和政策的教育,并在民建七届十五次中常委会议上通过了《民建中央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这些学习活动的开展,为全会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的提高,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为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2000年6月12~14日,民建中央在沈阳召开了全国思想建设工作会议,讨论形成了《民建中央关于加强思想建设工作的意见(稿)》,并经随后召开的民建七届十一次中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为民建事业在新世纪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005年是民建成立60周年。为弘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各级地方组织和会内专家学者围绕“总结60年基本经验,加强参政能力建设”这一主题广泛开展研究。民建中央调研组深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调研,充分听取会内有经验的老同志、会务工作者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民建中央召开了理论研讨会,经过积极热烈的研讨,对60年历史经验的基本内容达成了共识。经主席会议反复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集中全会智慧,总结形成了“五个坚持”的优良传统,丰富和发展了建会理念。

    11月8日,民建中央在重庆较场口城市阳台广场树立了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纪念碑。纪念碑碑体红色,基座绿色,寓意为中共与民建“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五根环绕立柱,象征民建成立宣言的五项主张;碑高1945毫米,厚60厘米,表示民建成立之年和建碑之时;以不对称图形和似塔吊结构,体现“民主”和“建设”;侧看端面立槽,似两大板块,象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碑文节录了民建的成立宣言。

    12月16日,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全体民建中央委员、中央机关各工作部门负责人、部分地方组织负责人、优秀会员、先进集体代表以及北京市会员代表参加了大会。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其他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领导同志到会祝贺。

    成思危发表了题为《弘扬传统,团结奋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竭诚奋斗》的讲话。他说,中国民主建国会的60年,是顺应历史潮流,努力承担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60年;是经受历史考验,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尽心竭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艰苦奋斗的60年;是适应时代要求,发挥自身特色,坚持自我教育优良传统,不断成长进步、不断有所作为的与时俱进的60年。在60年的长期实践中,本会在参政党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上,形成了“坚持爱国主义,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树立和巩固全会共同的政治理想;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与执政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坚持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促进发展作为根本任务,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坚持发挥特色,保持与经济界的密切联系,充分利用和发展本会的界别优势;坚持与时俱进,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提高会的整体素质和参政能力,保持本会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的基本共识。他指出,为实现新的历史使命,全会要发扬民主、团结、创新、奉献的精神,大力提倡为国出力为会争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出席大会并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贺词说,60年来,中国民主建国会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为新中国的诞生,为人民政权建设和人民政协工作,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6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民建不愧为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不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重要力量。衷心希望民建一如既往地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协力,团结奋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代表其他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致贺词。大会宣读了孙起孟致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的信。香港工商经济界人士代表陈金烈、会员代表王玉梅在会上发言。

    民建八大后,全会围绕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的目标,坚持和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开展理论研究,思想认识上不断进步。2003年5月,民建在全会集中开展“三增强”“四热爱”教育活动。2004年年初,全会又开展了历时三年的“建设新世纪参政党,做合格民建会员”活动。2005年年底,全会开展了优良传统宣讲活动,民建中央主席、副主席和会内一些老同志带头深入基层宣讲。两年中,全会举办不同形式的专题报告会50多场,近万名会员参加。

    2004年,民建中央编印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基本知识》, 2007年又重新编印了《孙起孟文稿选编》,对开展多党合作理论以及会章会史学习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共十六大以后,中共中央先后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文件颁发以后,民建中央主席、副主席带头深入基层进行宣讲,各级地方组织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民建中央还把学习中共两个5号文件与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学习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坚持每月一次的中心组学习制度,召开机关全体人员学习会、老同志座谈会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会,并连续举办了10期5号文件学习研修班,培训了30个省级组织的279名骨干会员。

    为了解决好政治交接、加强自身建设和提高参政党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能力两大课题,自2007年3月开始,各民主党派陆续开展了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民建中央成立了由主席、专职副主席组成的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对活动做了全面部署,并确定了3个省级组织、2个市级组织、5个基层组织作为试点单位,探索经验,以点带面。2007年7月,为推进活动的开展,民建中央在昆明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第一阶段的工作,交流了经验。在随后召开的八届十九次中常委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民建中央关于深入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对活动做了进一步部署。各省级组织陆续召开会议,传达中央精神,结合实际研究落实。

    2008年是民建响应中共“五一口号”60周年,为继续推进政治交接工作,全会以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再次掀起了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高潮。五一前夕,陈昌智、张榕明、马培华、张少琴、辜胜阻、李谠随中共中央统战部考察团赴西柏坡学习考察。随后,民建中央召开了纪念民建响应中共“五一口号”60周年座谈会。与此同时,全会开展了“弘扬传统、开拓奋进”主题征文活动。

    2008年6月,民建全国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经验交流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对学习教育活动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出了总体部署,为深入持久地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进行了再动员。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及上海川沙黄炎培故居。会后,各级地方组织根据会议精神,研究制订了学习教育活动后两个阶段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在查找问题的基础上,各地召开了领导班子谈心会或民主生活会,沟通思想、促进交流,并围绕领导班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订整改方案。民建中央主席、副主席出席了10个省级组织的谈心会或民主生活会,面对面地指导工作。

    2008年12月,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四个阶段的工作基本完成。民建九届五次中常委会议对这次活动进行了系统总结。同时,民建注重把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与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活动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广大成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程度。民建中央在全会组织了“与改革同行、为民建增光”征文活动,并召开纪念座谈会。陈昌智在12月1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在多党合作事业中阔步前进》的文章,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民建在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取得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从中收获的历史经验和启示。民建各级地方组织也通过举办座谈会、报告会、书画展等活动,引导广大会员深刻领会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为服务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在张榕明的主持下,民建中央理论研究委员会和宣传部联合编写了题为《努力弘扬民建优良传统,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宣讲材料,印发全会。与此同时,民建中央还编印了《民建中央中心学习组发言选编》《成思危论民建工作》,供会员学习。

    2009年,民建在全会开展了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自2010年起,开展了“弘扬民建优良传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活动。2010年3月,孙起孟同志逝世后,民建中央及时举办纪念孙起孟同志系列活动,缅怀学习孙老爱国、爱党、爱会、爱学的精神风范。2012年,组织召开“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座谈会”,总结经验,加强指导。自2010年起,陆续编辑出版了《中国民主建国会简史》《中国民主建国会概述》《胡厥文文稿选编》《孙起孟文稿选编》《成思危论民建工作》《陈昌智论民建工作》等著作,制作了民建优良传统宣讲光盘,编辑了《民建优秀会员风采录》和《民建全国先进基层组织事迹材料》,与有关方面合作制作了电视文献片《中国民主党派之民建》,支持摄制电视连续剧《黄炎培》,为全会深入开展优良传统教育提供了生动材料。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党外人士提出的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和捍卫者的思想认识,强调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充分展示党外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坚信和支持,体现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大好局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民主党派中央一致决定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

    2013年11月,民建中央下发了在全会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的通知,成立了以陈昌智为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会坚持以学习为先导,以领导干部和会员骨干为重点,以学习培训、开展宣讲为切入点,推动活动不断深入。主席、副主席结合到所联系省的地方组织调研,加强对活动的指导。宣传部先后赴山东、广西、河南、安徽、浙江、陕西、福建、吉林等地了解活动情况。民建中央先后在浦东黄炎培故居、镇江冷遹纪念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金华施复亮故居建立“民建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挖掘会内资源,打造活动载体。民建中央网站也开辟活动专题,交流各地做法、营造活动氛围。民建各省级组织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实施方案或实施意见,成立了由主委挂帅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推动活动开展。

    这些主题活动,首尾相连,环环紧扣,逐步深入,在会员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有效地增进了全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等重大问题的认同和把握,深化了对参政党性质、地位和责任使命的认识。

    作为思想建设的根本,理论建设需要长期推进,不断加强。为此,2002年5月28~30日,民建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理论工作会议,讨论形成了《民建中央关于加强会的理论建设工作的意见(稿)》,并经随后召开的七届十九次中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成思危强调,理论是指南针,是主心骨,是黏合剂,要充分认识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坚持和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积极稳妥地推进会内民主,坚持不懈地推进理论建设工作。这是民建历史上召开的第一次理论建设工作会议,是对“理论上清醒”这一要求的贯彻落实,并为八大的筹备召开打下了基础。陈昌智在2014年召开的民建中央理论研讨会上也强调:重视理论建设是本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的一个特色。现在,民建中央理论研究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作机制:民建中央每年确定一个重点理论研究课题开展专题研讨,民建中央理论研究委员会积极创新研究模式,每年围绕一个或几个重点课题,由主任、副主任牵头,成立专题研究组,通过委员会全体会议、主任会议、课题小组研讨会议等,深入研究。会中央网站设立《理论园地》专栏。

    组织建设是民建自身建设的基础。民建中央把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教育引导工作作为换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发动全会进行落实。2003年2~4月,民建中央派出两个调研组,赴北京、天津、河北等12个省、直辖市,就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发展和教育引导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调研组在各地召开了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并深入53家会员企业考察,倾听会员心声。9月初,成思危又率民建中央考察团,就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深入浙江的民营企业进行调研,并就了解到的一些问题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各省级组织也认真开展调研,形成报告29份。在此基础上,民建中央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工作会议,明确了积极稳妥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入会,引导和帮助他们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爱国、敬业、诚信、守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为民建履行参政党职能服务的工作原则。随后,民建八届四次中常委会议通过了《民建中央关于加强所联系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工作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组织发展和教育引导工作。

    为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003年7月,民建中央发出对基层组织建设进行调研的通知。随后,主席、副主席带队,先后对21个省的60多个市级组织进行调研,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80多次,1300多人参加。许多省、市级组织也开展了大范围的调研。2004年6月,民建全国基层组织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9个省、市级组织在大会上交流了经验。随后召开的八届七次中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民建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对基层组织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制度建设、规模设置等做出了具体安排。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民建中央还召开了东部6省市民建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

    九大以来,民建中央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将工作重心下沉,注重“以理想信念引导会员,以参政议政吸引会员,以人为本凝聚会员,以骨干带动会员”,加强组织建设。2013年9月,召开以基层组织代表为主的全国基层组织建设研讨会。201位基层组织代表和省级组织主委、分管组织工作副主委、组织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2014年7月,召开全国市级组织建设研讨会,民建各省级组织主委、专职副主委、组织部门负责人,以及全国291个市级组织负责同志,共38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为加强对基层组织工作的指导,民建中央与地方组织的联系也从省级组织逐步向市级和基层组织延伸,领导成员联系基层组织的制度逐步建立。从民建中央主席、副主席到地方组织主委、副主委,每人至少联系一个支部,定期参加支部活动。九大后,民建中央修订《会中央主席、副主席联系地方组织制度》,明确了联系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2008年,主席、副主席分头调研了60个市级组织,深入了解意见和要求,指导并促进地方和基层组织的工作。为加强会中央和地方组织的信息沟通,加强机关与基层支部的联系,民建中央机关建立了各职能部门联系基层支部的制度。从2008年开始,会中央机关工作部门开始与民建北京市委基层支部建立了对口联系,定期开展活动。

    全会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有计划地开展骨干会员培训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骨干队伍建设,继续推进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民建中央先后举办市级组织主委培训班,省级组织新任主委、专职副主委、秘书长培训班以及机关建设培训班等。各级地方组织建立了新会员学习制度和骨干会员培训制度,年均培训骨干会员2万人次。为了加大培训力度,2003年民建中央成立了会员培训中心,2004年创办了“建华企业家课堂”, 2005年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创办建华研究院。2008年9月10日,根据各民主党派中央协商一致的意见精神,民建中央九届五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省级组织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10月,民建中央召开全国市级组织主委工作会议。2014年7月,举办全部市级组织专职副主委培训班,着力提升市级组织专职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增强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民建会内培训专职领导干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2015年5月,召开民建基层组织主委培训班,来自全国各省市的近500名基层组织主委参加了培训。

    组织发展工作按照“三个为主”的原则,注重质量,注意数量,发展了一批经济界专家学者和新的社会阶层的代表性人士,为民建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活力。到2014年6月,民建共有地方组织378个,会员154489人,平均年龄50.8岁。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27810名,占会员总数的82.7%;经济界会员121495人,占会员总数的78.6%;企业界会员96362人,占62.4%;企业界会员中担任各种经济实体的正副董事长、总经理、厂长等31293人,占企业界会员的32.5%,占会员总数的20.3%;新的社会阶层人士45115人,占会员总数的29.2%,体现了紧密联系经济界的特色。

    为及时全面地掌握会员动态,2004年,民建中央建立了组织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到2014年,系统已涵盖了90%以上的会员信息。

    民建中央不断加大信访力度,积极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的处理接待和原工商业者会员的慰问补助工作,对一些重点案件,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妥善解决,努力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制度建设是自身建设的保障。民建中央按照会章要求,结合形势发展和工作实际,对会的规章制度做了必要的修改、调整和补充,相继修订了常务委员会会议规则、主席会议规程、主席办公会议规程、主席副主席工作规则、秘书长工作规则、机关办公会议规程等一系列制度,会务运作更加规范化。

    注重加强领导集体建设。民建中央陆续出台了领导集体民主集中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领导集体成员分工联系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等制度。在民建中央和各省级组织建立了领导班子谈心会制度,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促进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团结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明确了领导职务任期制和届内调整的具体内容,在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积极探索建立会内监督机制。在加强领导集体建设的基础上,2007年民建中央进行了会内监督问题的调研,八届二十次中常委会议通过《民建中央关于加强会内监督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了会内监督的基本原则、重点对象和主要内容。构建会内监督机制,是发展会内民主的重要进步,是严格会内纪律、维护会内团结的重要举措,是民建自身建设的一项新的大工程。2008年12月15~17日,民建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内监督条例(试行)》,并选举产生了民建中央监督委员会,马培华当选为主任,李谠当选为副主任。会内监督条例分六章,分别对监督的目的、依据、指导思想、对象、重点内容以及监督机构、监督职责、监督制度、监督保障等做了规定。监督委员会是会内监督的专门机构,监督委员会每届任期与同级委员会相同。12月17日,民建中央监督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和监督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民建在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方面又迈出新的一步。截至2014年7月,全国30个省级组织全部建立监督委员会,在各民主党派中第一个实现省级组织监督委员会全覆盖。2014年11月,召开全国会内监督工作研讨会,全面总结六年来开展会内监督工作的成果和经验,明确今后开展工作的思路、方向和重点,对开展好会内监督起到推动作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