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
(一)
就在安徒生感到绝望的时候,他想到了自己的父母。父亲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与母亲送他远行时的情景,都让他感到,倘若就这样向命运屈服,无异于承认失败,从而失去生命的价值。为了父母的理想与期待,他决定再次站起来。何况,阿拉丁在取得神灯之前,也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在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神灯前,他是绝对不会退出的生活舞台的。别人说自己好高骛远也好,爱出风头也罢,都没有必要去在意。
想到这里,安徒生的心也变得亮堂起来,他仿佛听见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在身体里欢乐地流淌。
安徒生不再坐在那里沮丧难过了,他站起来,活动一下腿脚,伸伸懒腰。这时他发现,外面的雾气已经打湿了他的衣衫,他已经在河岸边整整坐了一夜了。
安徒生抬起头,看到一轮红日已经从东方喷薄而出,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这一次,安徒生决定继续写剧本。他准备根据一个历史事件写一出悲剧,名字就叫《阿芙索尔》。
经过几天的努力,《阿芙索尔》的第一幕完成了,安徒生对这部作品相当满意。不过,因为有了过去的教训,这一次安徒生冷静多了。他想再听听一些著名作家的意见,于是就跑到莎士比亚剧本丹麦文的翻译者彼得·吴尔夫家中。
一进屋,安徒生就自荐地说:
“彼得·吴尔夫先生,您翻译过莎士比亚的作品,我非常敬佩您。我写了一个悲剧,可以读给您听吗?”
吴尔夫一家正在吃早饭,他们邀请安徒生一起吃早餐。但是安徒生可吃不下,他一心关心着他的剧本:
“不,谢谢您吴尔夫先生,我急着听您的意见。”
“你真是个急性子的人。好吧,那就请你念念吧!”
安徒生兴致勃勃地朗诵起剧本来。刚一念完,他就急着问道:
“先生,您认为我会成功吗?”
“你这才写完第一幕呀!你什么时候再来?我欢迎你。不会很快就全写完吧?”
听了吴尔夫的鼓励,安徒生有点惊讶地说:
“我马上就会接着写的,两个星期就能写好!”
安徒生说完,就怀着激动的心情跑出了吴尔夫先生的家。
从吴尔夫家中出来后,安徒生有一种预感,自己距离成功不远了。想到自己在哥本哈根三年的坎坷生活,安徒生真是感慨万千呀!
忽然,安徒生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先将剧本出版,然后再送到剧院不是更好吗?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如果能出版《维森堡大盗》和这部《阿芙索尔》,就可以先赚上一笔稿费,用以改善一下自己现在贫困的生活。
为了能够出版这两部作品,安徒生着实忙活了好一阵子。他准备把它们编成一个集子。可是,叫什么名字比较好呢?
安徒生想来想去,由于这些作品都是自己写作的尝试,那就叫《尝试集》吧。安徒生对这个名字很满意。
另外,安徒生还为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叫威廉·克里斯蒂安·司各脱。
随后,他认认真真地在“尝试集”几个字下面署上了这个笔名。在这部集子的前言中,安徒生以诗的形式讲述了一个17岁的作者充满戏剧性的生平。
在完成剧本《阿芙索尔》后,安徒生又写了一篇小说,名叫《帕尔纳托克墓地上的幽灵》,这也是他平生所写的第一篇小说。写的是猎人巴列的幽灵,夜间在农舍出现的故事。
这篇故事是安徒生小时候在邻村取牛奶时多次听到过的。他剔除了其中迷信的成分,对一些离奇的事情作了合理的解释。
这篇作品的出现,也表明安徒生在试笔阶段并没有完全局限于诗歌和悲剧方面,而开始有了向故事突围的倾向。
在完成了几部作品后,安徒生开始寻求出版商。可是,出版商们却不愿意冒风险为一个没任何名声的青年出版这部集子,他要求安徒生必须找到一定数量的预订者才能付印。
安徒生跑遍全城,也没能找到足够的订户。可是,当安徒生回到书商那里要求拿回这部手稿时,出版商却拒绝了他的要求。就这样,这部手稿就一直放在这个出版商这里。
而更令安徒生意外的是,若干年以后,在没有获得通知的情况下,这部集子竟然原封不动地出版了。
虽然这部集子当时并没能出版,但在同年的8月,《竖琴》报发表了《维森堡大盗》的第一幕,编辑部还给了安徒生一笔小小的稿费。当时他正需要钱来维持生活,这笔意外的收入虽然很少,但却解除了他的燃眉之急,同时也令安徒生看到了希望。从此,他的生活即将揭开新的篇章。
(二)
安徒生将《阿芙索尔》送到了皇家剧院的经理处,此后开始焦急地等待着剧院的消息。这一次,他有一种时来运转的预感。
与此同时,剧院经理处也将安徒生的这部作品交给著名的诗人拉贝克,请他来评判它的文学价值,拉贝克是剧院经理处的艺术行家。
拉贝克将这部作品带回家阅读时,看到封面上写着安徒生的名字,想起三年前这个年轻人曾求助于他,但被他拒绝了。如今又看到他的作品,他感到这个年轻人真的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拉贝克在读了第一页后,便皱起了眉头:文理不通,语言陈旧,读起来也不太通畅。他甚至没明白,安徒生究竟要写什么呢?看来他根本不是个搞文学创作的料子。
出于一种责任心,他还想继续再往下看一点。可再读几页后,拉贝克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了,到最后甚至露出了笑容:啊,人物性格竟然勾勒得十分鲜明。作为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年轻作者,能写得这么好,可真是难能可贵啊!只有很有天赋的人才能做到这样。
不过,拉贝克认为,这个剧本在皇家剧院上演的话还是不够成熟的,因为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还没有抓住剧本创作的基本技巧。但也由于这点,让拉贝克感受到了安徒生的执著,并认为应该请国王发给他一笔公费,以便让安徒生尽早接受文学教育。
可是,谁能有这么大的面子,能请求国王发放经费呢?拉贝克想了一会儿,想到了自己的好友柯林。
柯林是国会议员,也是丹麦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同时他还是皇家剧院的导演和负责经济方面的经理。他非常善于团结最杰出、最优秀的人才。
其实,安徒生与柯林也不算陌生,甚至可以说是熟人,但他留给安徒生的印象并不好。在安徒生看来,柯林言语不多,表情严肃,对安徒生也从不给予鼓励。这令安徒生在潜意识中就没有把柯林当成是自己的保护人。然而,就是这位柯林先生,最终改变了安徒生的命运,以至于后来安徒生多次表示,柯林就像他的“再生父亲”。
1822年9月13日,这一天对安徒生来说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这天,他被叫到皇家剧院经理处,拉贝克先生在这里等他。
拉贝克告诉安徒生,皇家剧院不准备上演《阿芙索尔》,因为剧本不够成熟,韵律混乱,而且还缺乏舞台计划。安徒生很失望。
“别难过,”拉贝克先生接着说,“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作家的,我把你的详细情况讲给了柯林先生。当他知道这个剧本是你这样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写出来时,认为你十分了不起。柯林先生一定会帮助你的,你就等好消息吧。”
这个突如其来的转折让安徒生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他要接受正规的教育了,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他父亲生前对他最大的希望,没想到今天竟然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实现了。
从剧院出来后,安徒生仍然沉浸在欢乐与激动之中,一切都像是在做梦,恍惚得不真实,让一直处于困境中的安徒生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果然没多久,柯林先生就接见了安徒生。
柯林先生是个严肃而实在的人。见到安徒生后,他没有寒暄,就直截了当地对安徒生说:
“以您现在的文化程度,怎么能写出供皇家剧院演出的剧本呢?!”
安徒生一听这句冷冰冰的话,以为事情没有指望了。但柯林先生话锋一转,又用平静的语调继续说道:
“不过,拉贝克教授说他在您的悲剧剧本中看到一些天才的火花,认为您应该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我想问您,您愿意进拉丁学校学习吗?”
“我十分愿意,那是我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安徒生激动地说。
“这样吧,”柯林先生还是平静地说,“我想想办法来帮助您,我会把你的情况与国王谈一谈,建议他每年批给您一笔皇家公费,让您能支付求学期间的生活费用。”
“那,那真是太感谢您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激您!怎么感谢您才好呢?……”听了柯林先生的话,安徒生激动得简直连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
在柯林先生的安排下,国王弗雷德里克四世召见了安徒生,并答应在若干年内每年发给安徒生一笔一定数量的教育经费。而且通过柯林的关系,拉丁学校的董事们也准许安徒生到斯拉格尔塞的初中免费接受文化教育。
安徒生高兴得简直无法形容,上拉丁学校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这将成为他成功道路上一个多么重要的阶段啊!过去所遭受的一切屈辱与痛苦都将成了过眼烟云,崭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安徒生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充满了对他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们的感激之情。
当然,安徒生最想感谢的就是柯林先生。当安徒生向柯林先生告别,准备去读书时,柯林先生和蔼而热情地说:
“你需要什么,就不客气地给我写信吧。要经常告诉我你的情况,好吗?”
此后,柯林先生也一直是最关心和爱护安徒生的人,并长期给他以经济支援。安徒生后来在他的自传中回忆这段经历时,动情地写道:
“从这时起,我在他心中生了根,我的父亲和继父都不比也不会比他对我更好;谁都不会像他这样,为我的幸运和我后来所受到公众的欢迎而由衷地高兴;谁也不曾比他更热诚地分担我的忧虑。我可以自豪地说:他是丹麦最好的一个人,他对我的感情与他对自己的孩子的感情一样。他给我钱,但又不在语言或表情方面使我感到难堪。在我的命运转折的时刻,我需要感谢的每个人,并不都是这种情况。他常常告诉我要考虑意想不到的幸运和穷困。柯林的话表现出了父亲一般的热心肠。严格地说,我在每件事情上都应该感谢他。”
(三)
1822年10月26日,17岁的安徒生离开了哥本哈根,来到斯拉格尔塞的教会学校,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
这是一所拉丁文学校,就设在斯拉格尔塞的一座小山上。从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山毛榉林旁边的一部部风车。
安徒生进入这所学校后,所进的班级是倒数第二班,班里的同学都比他小三四岁。因为安徒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所以只能被编到低年级的班级中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
报到完,安徒生就租下了位于学校附近的汉涅堡夫人家的一间房子,打算以后住在这里。汉涅堡夫人是一位知识阶层的寡妇。她收拾出一间小房间,给安徒生和另外一个学生租住。这间房子的旁边是一个花园,再过去就是一片宽阔的田野。安徒生很喜欢这里。
在这个小地方,谁家来一个陌生人都会成为一件大事,因此,邻居们都纷纷以各种借口来到汉涅堡夫人家。其实,他们是想瞧瞧安徒生这位皇家公费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安徒生待人诚恳热情,乐于交朋友,有时他还把自己的作品念给这些邻居们听,大家感到又新奇又高兴。
可是,学校的主任西蒙·梅斯林却是个脾气古怪、喜怒无常的人,特别喜欢挖苦人,这让安徒生感到十分苦恼。
梅斯林是个翻译家,在古代语言方面造诣很深,而且还写过悲剧,参加过国内的各种文学论争。开始时安徒生觉得,这个人一定会成为自己的好导师。因为师生两人都喜欢诗歌,都写悲剧,一定会有不少共同语言。
然而事与愿违,梅斯林主任并不像安徒生想象得那样容易相处。相反,他常常讽刺和责备安徒生。在班级里,安徒生是年龄最大、个子最高的,这也成为梅斯林主任讥讽他的理由。
有一次,安徒生没有回答出梅斯林主任提出的问题,他就毫不客气地讽刺安徒生说:
“你的个子长得这么高,像一截长长的空树筒子,原来肚子里什么也没有呀!”
全班同学都大笑起来,安徒生感到极为难堪。
不过,主任课下对安徒生还算友善,常邀请他周末到自己家中去玩。
第一个星期天,安徒生就到梅斯林主任家拜访。他还带了自己比较满意的悲剧《阿芙索尔》的手稿,他跟主任谈起自己想当诗人的理想,并把稿子念给主任听,满以为主任会高兴地给他以指导。
谁知还没念上两页,梅斯林主任就叫他停下来。
“够了够了,我明白了,你是想把公费浪费在写作上呀!”梅斯林严厉地训斥安徒生说,“据我所知,你可是曾向柯林先生承诺过,会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习中,是这样的吧?”
“我只是利用课余时间……”安徒生辩解道。
“那也不行!你要彻底打消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安心学习!你们都是一些好高骛远的人,我见得多了!我必须要对你严加管束,让你对得起柯林先生的栽培才行!”
安徒生再也不想多解释了。他把手稿装进口袋中,向主任行了个礼就转身走了。安徒生不明白,梅斯林怎么能这样对待他呢?!从那时起,安徒生的心中就滋生了对梅斯林主任的畏惧与敌对的情绪。
由于基础太差,安徒生在班级中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但他学习勤奋,为人宽厚,对人诚实坦率,也不计较别人对他的刻薄和讥讽。更重要的是,他能讲出很多有趣的故事,而且从不掩饰自己在知识上的不足,不耻下问。所以,安徒生很快就博得了同学们的喜欢与同情。
在这所学校中,尽管学习希腊语、数学、几何、地理等课程对安徒生来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一分辛苦一分收获,一年后,安徒生就以令人羡慕的成绩升入了三年级。在升级考试中,除了希腊文是“良好”外,其余各科成绩都是“优秀”。
教授希腊文的老师恰好就是梅斯林主任。梅斯林认为,大声呵斥和挖苦讽刺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因此只要发现学生学不好,他就会发怒。
他尤其喜欢冲着那些感情丰富和敏感脆弱的学生发泄怨恨。而在这些学生当中,“作家先生安徒生”是最合适的发泄对象了。
所以,希腊语课于对安徒生来说,简直是一种极大的折磨。
1826年5月,梅斯林开始担任赫尔辛格一所中学的校长。考虑到安徒生是公费读书,梅斯林觉得或许能从安徒生的身上榨出点油水来,于是就将安徒生一道迁到赫尔辛格,并让他住在自己家中,以便自己能够时刻照顾辅导他,然后让安徒生每年交付给他200元的生活费。
柯林教授也赞成梅斯林的“好心肠”,答应了梅斯林的请求。但事情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美好。
刚开始,安徒生在梅斯林家中的生活还算平稳,可到了后来,安徒生几乎连饭都吃不饱了。不仅因为梅斯林的债务与日俱增,更重要的是,梅斯林觉得每年200元钱供养一个渐渐长大的人,简直是太亏本了!
这段时期,与刚到哥本哈根时过那段苦日子差不多,安徒生变得日渐消瘦。每晚做作业时,他都被饿得头晕眼花。
不但饥饿难耐,安徒生所住的房间也冷得让人受不了,因为梅斯林一家说木柴要节省着用。就连安徒生想到别人家里串个门,烤烤火,喝杯热茶梅斯林也不答应,他只允许安徒生与自己的孩子们玩。虽然说是与校长的孩子一起玩,其实就是帮助校长家带孩子。下课以后,学校的大门一关,安徒生就不能外出了。
后来,安徒生在回顾他的这段经历时,认为他与梅斯林在一起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黯淡最不幸的日子。”
(四)
安徒生曾多次将自己的境遇和委屈写信告诉柯林。开始时,柯林以为是安徒生不习惯学校生活,因此总是尽力安慰他,请安徒生理解梅斯林的教学方式。可到了后来,柯林也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亲自找到梅斯林,让他写一份关于安徒生的情况汇报。
很快,梅斯林校长就给柯林寄去了一封有关安徒生情况的信。在这封信中,梅斯林称安徒生“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热情,努力地学到了一些知识”,“他在各方面的才能都是高的,在某些方面甚至是出众的……这可以使他成为任何学校学生的典范。”
从梅斯林校长的信中,柯林一点也看不出他对安徒生有什么不满。相反,信中几乎充满了对安徒生的欣赏和赞美。但是,安徒生当时一点也不知道他在梅斯林心中的印象。
柯林在收到这封信后,马上就给安徒生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安徒生:
不要丧失了勇气,把你的心神安定下来,镇定、理智一些,你会发现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校长对你满怀好意。他的教育方式也许与别人不同,但都是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
你的柯林
收到柯林先生的来信,安徒生很意外,他不知道为什么柯林先生会这样评价梅斯林。但是,他还是听从柯林的话,忍受委屈与尴尬。直到学校的一位老师到哥本哈根,才向柯林如实地汇报了安徒生的处境及每天所承受的精神负担。
柯林在获悉真实情况后,马上通知安徒生离开梅斯林家,回到哥本哈根。
知道要离开梅斯林家时,安徒生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快要离开时,安徒生向梅斯林教授道别:
“谢谢您,您教会了我许多有用的东西,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安徒生是十分真诚的。然而,梅斯林却粗暴地将手中拿着的一本书“嗖”地一声扔到墙角,并大声嚷嚷起来:
“您这个人简直让我腻烦透了,不幸的蠢驴!快到地狱见鬼去吧!白痴!疯子!无才的蹩脚诗人!”
安徒生就是带着这样的临别赠言,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梅斯林校长那冷若冰霜的家。
不过,客观地说,在这四年的正规教育中,正是因为梅斯林校长的严格要求,才让安徒生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现在,我是一只自由飞翔的鸟儿,所有的悲哀和不幸都抛到了九霄云外。我天生就是个富有幽默感的人,但在这以前被压制了。如今,这种感情汹涌而出,不能遏止。我觉得,一切都是这样充满欢乐、生动有趣。而因为我那些过于激动的情思遐想,曾遭到梅斯林的辱骂和嘲弄,现在回想起来,都不免感到幼稚可笑。”
几年后,当安徒生在回忆起自己跟随梅斯林校长学习的那段日子时,说出了上面的一段话。
离开了梅斯林后,安徒生就像一只自由的小鸟。虽然安徒生在梅斯林那里受尽了折磨,可在这几年的痛苦的岁月当中,他的精神世界依然丰富多彩,依然是按照他自己的轨道在前进。在这期间,他读了很多书籍,思想的火花也时刻迸发出来。因此,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各种各样的写作素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