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满足女儿合理的要求,给她一份惊喜
女生脑子里总是有许多新奇的想法,会向父母提出很多的要求,弄得父母应接不暇。对于女儿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要敢于说“不”,对于女儿合理的要求,父母应该满足。父母能够满足女儿合理的要求,就像送给她一份惊喜,一种奖励,让她心情愉快。
女儿的成长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心理需求。家庭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女儿提出的要求。父母常常会向女儿提出种种要求,可是当女儿向父母提出要求时,各位父母又能够做到几分呢?当然,父母面对女儿不合理的要求,就应该明确地表示拒绝。而女儿提出的合理要求,父母不但要认真听,还要发自内心地认真对待。当父母满足女儿的要求时,女儿会感到非常地开心,不仅是因为她的要求实现了,还因为她有一种受重视的感觉。
现在的女生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学业。由于父母的期望、学校的要求、社会的竞争,很多女生不得不减少休息玩耍的时间。女生在学校要面对一天的学业,回到家后还要被父母逼着学这学那。
父母希望女儿学习好,谁都能够理解。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父母常常会对女儿提出很多要求,并且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强制性。女儿变成了服从者,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身心从小受到束缚。她被限制得越多,离快乐生活也就越远。父母成了考试分数的追逐者,女儿也变成了分数的奴隶。父母认为女儿有了好分数,才能够上重点大学。为了这一目标,女儿就要付出努力,加班加点的学习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星期四放学后,姗姗对妈妈说:“放假啦!放假啦!”。妈妈听了感到吃惊,以为女儿顺嘴说的,没在意。可是,姗姗立即又问她:“妈妈可以带我出去玩吗?”妈妈有些不耐烦地说:“今天周四,明天还有一天呢,怎么想到放假了?就知道玩,作业都做完了吗?”姗姗听了说:“妈妈,我们作业留得太多啦!我想去游乐园玩。”说完姗姗就哇哇的大哭起来。
女儿的学习应该有张有弛,追求高分不应该成为女儿生活的全部。有的父母简单的认为女儿成才就要好好读书,所以对女儿最大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抓紧时间学习。其实,让女儿学习知识很重要,但是让她能够快乐的生活更重要。现在的女生真的很累!学校的课程开得很多,可父母还要给女儿增加负担。姗姗每天都希望自己能够放松一下,怎么还有心情去学习呢!她希望放假的要求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幼小的心灵也承受不了过重的学业。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有时候女儿希望能够去春游,可能是因为女儿想得到放松;有时候女儿想和父母一起玩,可能是因为她感到自己孤单。父母应该认真对待女儿的要求,看看哪些是合理的要求。对于女儿合理的要求,父母耐心地倾听,小心地询问,了解要求背后的信息,这样才能让女儿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是有人关心自己的,她才能过得健康快乐。
不了解自己女儿心境的父母是不称职的。女儿的要求往往代表了她的心境和渴望,只不过女儿年龄小,还没有准确的表达能力。女儿往往将自己的要求简单地表述为“放假”“与父母在一起玩”等。父母要有一双慧眼,透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这样女儿才能活得很快乐。
事物都有两面性。父母对女儿合理的要求也不满足,除了会让女儿觉得自卑、孤独、郁闷,还容易激起女儿的逆反心理。如果女儿的心情总是不能够放松,得不到满足和重视,父母再对她说什么,也是没有效果的。父母要相信女儿虽小,但也会有心事,也会有烦恼,这些烦恼甚至就是父母造成的。
家庭是女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女儿的第一任老师。女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家长应是第一个发现者,第一位责任人。所以,女儿生活得不快乐,父母的责任是最大的。让女儿能够快乐的成长需要平等地对待。有的家庭,父母几乎每天都以各种要求来把自己的愿望传达给女儿,用来规范和指导女儿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只要父母要求合理,女儿是会服从父母的要求的。反之,如果父母觉得女儿提的要求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合理之处,就可以选择满足女儿的要求。
女儿年龄不大的时候,她不会在意什么大是大非的道理,她更在乎自己快乐不快乐的感受。女儿的成长中也需要“贿赂”,这个贿赂就是适当地满足女儿的要求。父母满足女儿的合理要求,会给女儿带来幸福感。因为女儿的思维简单,你拒绝了她的要求,她就会联系到“爸爸妈妈不爱我了”,影响她的心情。如果你满足了她的要求,她就像是在圣诞节收到了一个期盼已久的礼物,自然会发自内心地快乐,满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女生不应该是一株等待枯萎的花朵,应该是每天健康快乐地成长着,因为她拥有“阳光”的照耀。但愿父母那一抹珍贵的阳光能够照到每一株花朵,使每一株花朵都生活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
2.女生也可调皮一点
父母不要总是希望女儿被调教得规规矩矩的,过分地约束她的行为就等于约束她的思想和天性,而且调皮的孩子总是显得聪明。文文静静的大家闺秀虽然好,但这不是压制女儿天性的借口。父母教育女儿应该顺其自然,不要强迫她当淑女。
很多父母都埋怨自己的女儿是个“调皮鬼”,埋怨她们在墙上乱涂乱画,埋怨她们干净的衣服穿一天就弄脏了,埋怨她们会欺负小伙伴等。很多父母都希望女儿能够有大家闺秀的样子,行走站立都要注意,谈吐举止要得当……但这只是父母单方面的想法。
女儿小琪今年已经10岁了,是个有名的“调皮鬼”。在家里时,喜欢跑来跑去,一分钟也闲不住。看见电视上有人在唱歌,她也学着人家的样子扯着嗓子唱起来,不管谁在边上,不管自己唱得有多难听,但她自己非常享受。小琪的父母都很发愁,觉得女儿太不像女生了,以后可怎么办呢?父母虽然很替女儿的“疯”样子发愁,但是小琪在学校的人缘非常好。尽管小琪有些调皮,但老师并不讨厌她,同学也都喜欢和她玩,她有时候还是同学中的“小头目”。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仍然坚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父母根据性别把对孩子的教育简单地区别开,所以女儿就应该是文静的,而那些“假小子”都是父母教育的失败。不是不提倡传统教育观念,而是不能片面强调传统观念中的某一种。父母不要时时刻刻地拿淑女的标准来要求女儿,这会限制女儿的行动力,也会影响她形成开朗的性格。父母在教育女儿的时候,要站在女儿的角度来考虑,不能扼杀她的天性。
过分听话的女生往往是缺乏独立性的,调皮是所有孩子的天性,是任何一个孩子生理、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现象,女生也不例外。女生的调皮是活泼好动的表现,是兴奋性神经比压抑性神经更加发达。父母硬是强制女儿不能动,就等于给生长中的女儿心灵上戴上了“枷锁”,这对她身体的发育、智力和个性的发展都是有害的。
女儿的心灵是脆弱的,她需要父母的细心呵护。很多父母由于传统的淑女教育观念,让他们经常批评女儿的调皮,父母应该有宽容和仁慈之心,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女儿的调皮。女儿小时候的顽皮是她成长中需要经历的一个必要阶段。比如,处于身心发育中的女生会对未知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喜欢去挑战,但如果父母对她约束过严,就容易导致相反的结果,让女儿产生叛逆行为。
父母应该正确地看待调皮。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调皮是紧密相连的,女生不会因为性别原因而有所差别,她们的生长发育也需要“调皮”。从女生的成长阶段来看,学龄前是她身心发育最快的阶段。女生的生长需要运动,运动帮助生长。女儿在调皮的时候就是在运动,所以女生调皮的天性是帮助她成长。
既然调皮也是女生的“天性”,父母为何不给女儿一个释放调皮的机会呢?父母想要控制女儿的调皮,那么就先让她充分地活动,父母也可以参与她的“调皮”,这样才具备让她安静的前提。比如,带女儿去运动场,陪女儿一起做运动。或者父母可以给女儿买一些符合女生运动特点的玩具,以满足她的生长要求。如果女儿把自己精力都花在了积极、有益的运动上,也就不会有很多的精气神去往墙上画画了。另外,在女儿玩耍过程中,应加强引导和看护以防女儿磕伤、碰伤。
一些父母往往要求女儿保持安静、乖巧,可是这些过多的要求,真的对女儿的成长有用吗?父母要宽容地看待女儿的调皮。女儿在生活中不用为避免犯错误或者为已犯过的错误过分地担心,学习和生活才会轻松愉快,否则,她们就会在持续不安中感到日子痛苦难熬。父母真的该想想这些都是女儿的错吗?为什么不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赞美?
通常,调皮的女生往往比较聪明,有比较强的个人主见,意志力比较坚强,性格活泼开朗。所以,调皮不是女生的缺点,相反是她聪明、机智的表现。因为有些“调皮”其实是女生求知的反映,有些女生的好奇心特强,但她知识经验又不足,这一对矛盾的发展就表现为“调皮”。
萱萱6岁了,很倔强,也很调皮,尤其走在大街上,不管是垃圾桶,还是大树,只要是让她觉得新鲜,总是不顾一切地凑近看一看,摸一摸,还旁若无人地和它们对话。妈妈跟着她也是累得满头大汗。在家里,萱萱对滴答滴答响的闹钟很感兴趣。
一天,妈妈回到家发现闹钟已经弄坏了,各种小零件散落在地上,坐在一旁的萱萱好像还在琢磨着什么。妈妈气得让萱萱回到自己的房间反省。
如果父母不能正确地看待女儿的行为,就会扼杀女儿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女儿的成才离不开旺盛的求知欲。父母要了解女儿“调皮”的根源,就要正确对待女儿的“调皮”。对于调皮的女生,父母不能只看到她的缺点,而忽视她的闪光点。父母用许多规矩去限制女儿的行为,就是在限制女儿的思想。其实每个女生都有多方面的潜能,需要父母去努力发现。只要父母耐心指导和挖掘,女儿的调皮会被很好地利用起来,转变成获得知识经验的途径。另外,调皮的女生不一定会变得不文明,一方面要顺其自然,另一方面是父母正确引导,让女儿在成长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3.“女儿,生活中需要微笑”
生命是一个过程,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上帝赋予人们生命的同时也给了人们许多坎坷。父母要告诉女儿:你的生命会经历一些坎坷,因为这些挫折,你可能会伤心、难过,但你却不能够停止微笑。无论生活得再苦再累,也要对自己微笑。
微笑是人们对抗挫折的武器。一个轻松的微笑,一道美丽的弧线,跨越了任何的沟沟坎坎,无论是在任何复杂的场面,只有微笑的生命才能战胜一切。当人们无助时,它给人们阳光般的安慰;懦弱时,它给人们波涛般的勇气;孤独时,它给人们母爱般的慰藉;夏日时,它像一股清风席卷而来;冬日时,它像一缕阳光放射温暖。父母要让女儿学会用微笑面对一切,生活中的难题也不会那么棘手了。
微笑的女生婉约可人。微笑既表示了乐观开朗,又表达了坚强勇敢。女儿能够微笑,离不开父母的影响。那么父母怎样做,女儿才会有更多的微笑呢?
父母首先要为女儿营造一个和睦愉快的家庭气氛。父母的乐观品质可以影响到女儿。如果父母整天愁眉苦脸,满腹牢骚,那么女儿则会变得沉闷与消极。一个时常抱怨生活的艰辛与无奈的人,他肯定是一个连微笑也吝啬的人。父母自己要微笑,才能让女儿有一个微笑的世界。父母的乐观自信、坚韧豁达,会让女儿学会微笑,学会积极的处事态度。早晨起床时给她一个微笑,上学时给她一个微笑,女儿生病时给她一个微笑,在她不高兴时给她一个微笑。女儿会从这微笑中感觉到家的温馨,生活的美好。
家庭成员之间在说话办事的时候,应该有一种平和的态度。父母跟女儿谈话时,要和颜悦色,使女儿感到可亲可敬,心情舒畅。女儿有时会犯一些错误,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经常厉声厉色地斥责女儿,以免女儿对父母望而生畏。如果女儿对父母产生畏惧心理,必然会长期处于紧张的心情状态。
父母在教育女儿的时候,既要学会听女儿说话,也要学会对女儿说话。父母必须以尊重女儿的愿望为前提,以理服人,要让她心中滋生出积极的情绪。当女儿不愿接受父母提出的一些要求时,父母不能心急,应该给女儿一些思考的余地,用商量的口气与她沟通,让女儿渐渐适应父母的要求。
父母要关注女儿的情感需求。女儿虽然吃穿不愁,但是不能代替对亲情的需要。生活中有这样一些女生,她们生活优裕,穿名牌、读名校,却难得与自己的父母见上一面;她们或在校住读,或与老人生活在一起,或被寄养在亲戚家,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她们在成长中,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监督,不仅易出现极端行为,而且总是让人觉得她们过得不快乐。
朵朵和很多孩子不一样,她从来不喜欢放学。朵朵也曾经和同学说:“我不想回家,我就像家里的桌子和椅子一样,他们常忽视我的存在。”父母因为工作原因,经常早出晚归,朵朵只能自己一个人在家。有时候每天当朵朵还在睡梦中的时候,父母就离开了家,而当他的父母深夜一身疲惫回到家中的时候,朵朵早已进入梦乡。家中只有一个烧饭的保姆,在这个家中,朵朵最大的感觉就是孤独。在一篇周记里,朵朵这样写道:我是孤独的守望者,喧闹的城市里,我一人守望。
像朵朵这样的城市留守儿童有很多。她们缺少的并不是物质的富足,而是长期处于独处状态下丢失了亲情给她们带来的微笑。和别的孩子相比,这样的女生显得尤为敏感、多疑、怯懦、孤独。她们年纪不大,但总是心事重重,缺少快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她们感觉到生活的缺憾,有着较重的自卑感。女儿的成长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还需要父母在心灵上的呵护。
父母要为女儿提供微笑的机会。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微笑的理由,父母应试着与女儿一起寻找这种欢乐。父母要让女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氛围中,情绪自然开朗、活泼。比如,带着女儿去动物园玩,满足女儿的一个小愿望,陪女儿一起做游戏等等。这样,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欢乐愉快的情趣,可保持女儿积极健康的情绪和心态,女儿自然会拥有美丽的笑容。
当女儿有了不愉快的事情,父母要设法尽快消除其不良情绪,恢复其愉快的心境。倘若女儿长期情绪不佳,怎么可能微笑呢!所以,父母一定要设法使女儿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利于身心健康。比如,女儿做了错事,父母进行批评教育是必须的,但要“速战速决”。当女儿认识了错误并表示改正时,父母要马上收起指责的态度,使女儿尽快恢复正常的情绪。父母还要学会帮助女儿转移不良情绪,比如,用一种新事物去吸引女儿的注意力,转忧为喜,恢复良好的精神状态。
父母要让女儿知道微笑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当她学会了微笑,她就懂得了生活的意义。女儿学会了微笑,就是学会了感谢。女儿学会微笑,她的心灵将在真诚的微笑中得以升华。女儿学会了微笑,就会发现生活是美好的。微笑,让一切变得美妙,让一切平凡拥有可爱。在女儿的一生中,生活会给她很多伤心事,但微笑才是生命永恒的旋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