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了不起女生的24堂课-尊重女生青春期的小秘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进入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成熟会相应的引起心理上的变化。这时的女生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想把什么都告诉父母。这在青少年时期是很正常的现象,有隐私是女生长大的一个重要标志。父母应该放弃自己的权威角色,充分理解女儿的行为,否则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1.引导并帮助女儿解决早恋问题

    早恋了怎么办?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的父母。发现女儿早恋了,父母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让女儿明白早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恋爱,只有能够“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女生才能最终走向成功的殿堂。

    当今社会的女生,一方面要面对学习上的激烈竞争和父母过高的期望;另一方面,她们在家庭中总是处于从属地位,在成年人眼里永远被看作孩子。父母与女儿之间的话题大多是学习,女儿有委屈和烦恼却无处诉说,业余文化生活又是那么贫乏,所以她们只有在同龄人中寻找知音和安慰,在生理发育的本能意识驱使下,便导致了早恋的产生。

    发现女儿与异性朋友的亲密交往,甚至有身体的亲密接触,如何帮助女儿控制自己的冲动,引导并帮助女儿解决早恋问题?这是摆在父母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责备、批评和隔离非但不能奏效,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父母应该多腾出时间和女儿进行交流,多给女儿一些爱。

    一位母亲非常担心自己的女儿早恋。她说:“女儿已经14岁了,和班里一个男孩的关系特别亲密,男孩经常接送她上下学。有一次,还从楼上看见女儿和那男孩手拉手,搂搂抱抱的,俨然一对‘情侣’,同学们也都说他们两个在谈恋爱。”于是等女儿回家后,这位母亲开始盘问她是不是早恋了。女儿倔强地跟她对峙,着急的母亲真担心女儿的下一步发展,不禁潸然泪下。

    这位妈妈为女儿前途着急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不要轻易给女儿扣上“早恋”的帽子,也不要刻意贬低女儿的感情,更不要有意攻击对方的人格。父母应当尊重女儿和朋友的友谊,并真心接纳他们,明白女儿对于友情的取舍该由她自己决定。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妈妈可以跟她分享想法,尽量争取女儿能跟母亲说心里话。要跟女儿讨论这种亲密感情给她带来的利与弊,如何让这种感情更有利于她的发展,并与女儿分析越轨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最关键的是,母亲要相信女儿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鼓励她,并让女儿知道无论怎样父母仍是最爱她的。

    爱是凡事包容,凡事信任。如果女儿真的是早恋了,父母不应该一味苛责,生硬压服。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导致不良后果,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所以,针对女儿的早恋,父母应该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通过跟女儿谈心了解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让女儿说出心里话。然后帮助女儿分析利弊,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女儿。当然,父母也不能全部放手不管。父母要随时观察,注意了解女儿状况,并及时正确地指引。父母要始终保持真诚、坦率、关切、严肃、认真的态度。同时,父母要认识到,处于青春期的女儿向往和异性交往,是青春期身心发育的必然结果,跟女儿讨论这样的问题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早恋”这两个字眼。

    作为父母,不能总是向女儿灌输异性交往的害处,而要客观公正地承认异性交往的益处以及异性间互补的巨大作用。只有这样,才具备跟女儿谈论异性交往问题的前提,也才谈得上对女儿进行正确引导。父母要教育女儿学会尊重对方的人格和意愿,不能向对方提出无理要求,强迫对方服从你的意志,注意不要随意干扰别人的学习和生活。

    青春期是学习自律的关键期,成功的异性交往取决于自觉遵守规则。青春期正常的异性交往益处多多,父母应支持引导。而对女儿最好的引导,是帮助女儿制定交往规则,教女儿学会自律。遵循异性交往规则,能够避免很多烦恼、事故、危机、犯罪等,使女儿平安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父母还可以跟女儿共同讨论媒体报道的案例或某些电视电影里的情节,各抒己见,增强女儿自我控制的能力。自控能力是建立在正确的知识观念基础之上的。女儿在异性交往中善于自我控制,可以有效避免许多麻烦和不良后果。父母应该开诚布公,跟女儿讨论与异性交往有关的问题。不必有什么禁忌,只要女儿感兴趣,都可以摆到桌面上讨论,必要时还可以查阅书刊或请教专家。

    现如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青少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异性交往中也会面临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如果缺乏判断力,或被表面现象迷惑,看不到本质,就可能被社会上的负面东西欺骗或侵蚀。这就需要父母教导女儿学会抗拒诱惑,明辨是非,正确选择自己的成长道路。一方面,父母在对待婚姻家庭、异性交往的态度行为上应该给女儿做出榜样;另一方面,不要以为女儿看到、听到的都是正面的东西,就不会出问题,关键还是引导女儿学会自主选择和自我保护。

    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或只注重女儿的学习成绩,忽视女儿的身心健康,不跟女儿沟通,父母不能成为女儿的感情归宿,不能做到真正地爱女儿,那么女儿就会在别的异性身上寻找“爱”了,造成不好的后果就为时已晚了。所以父母要经常跟女儿聊天,增进彼此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能及时把握女儿的心理脉搏,发现问题及早疏导,及早解决。

    2.女儿收到情书了

    面对女儿收到情书的情况,父母该怎么办?对女儿刨根问底,打杀堵截,还是坦然处之,与女儿公开讨论呢?当然是选择后者的父母比较英明。

    还未走向社会的女儿,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学习,可是干扰学习的外因也有很多,情窦初开是父母无法阻止、更无法回避的现实。但是,怎样引导和帮助女儿走出误区,可能是隐藏在每对父母心里的一块心病。回避只是一时逃脱,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所以,父母们应该正确地面对,冷静思考,不要轻易怀疑自己的女儿,认为女儿早恋了,必定带来不好的结果。其实她们可能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恋爱,有时候无非是一些无知地效仿。因此,父母的态度应该明确,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她们其实比父母更聪明。

    刘女士说,她的女儿姗姗今年15岁了,刚上初二。有一次,她在给女儿收拾书包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封信,出于好奇,她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男孩写给女儿的情书,信的内容非常唯美:当我第一次看到你的倩影,就被你深深地吸引,请你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做你的护花使者……她当时还没看完信,脑袋就“嗡”地一下,既气愤又无助。“当时我愣了半天,想立刻把女儿拉过来,好好教育她一顿,但又怕适得其反。于是我又悄悄地将那封信放回了女儿的书包内。这件事压得我好几天睡不好觉,但还是想不出好的办法。”

    未经过女儿允许,父母最好不要动女儿的东西,否则女儿知道后很可能产生反感情绪,不利于父母和女儿以后的沟通。父母不宜侵犯孩子的隐私。

    另外,父母发现别人给自己女儿写的情书后不要大惊小怪,坐立不安,要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女儿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的举动,然后跟女儿坦诚沟通。初中生所谓的谈恋爱大都没有明确意识,更没经过深思熟虑,许多女生都是模仿电视电影中的情节,或者受其影响,就想一试身手,还有的女生是出于对异性的好感和友谊,这里边绝少有性的意味。父母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女儿,他们只是一般的往来,没有更深的目的,属于正常现象。

    父母对女儿早恋的问题应该十分自然地开导女儿。父母不必直接指责这事多么不应该,多么可耻,多么不道德,最好能间接说明这一问题的利弊。同时要注意,开导女儿的时候不要激动,要自然温和,又果断有力,让女儿知道这事没什么神秘的,更不是见不得人或者大逆不道的。

    某重点中学16岁的高一学生静静这几天坚决不去上课,强烈要求老师给她换班。无奈之下,妈妈只好带她求助心理医生。

    在心理医生的开导下,静静才透露:“在上学期期末,她接到同班男生的一封情书。”

    据静静的老师和同学说,她不仅从来不跟男同学接触,甚至很怕他们注意自己。静静说,刚上高中时,她发现男同学似乎都喜欢盯着穿得鲜艳的女同学,从此她只穿深色衣服,配眼镜时也挑了一个黑框的大眼镜。“我不想他们喜欢我。”她说。

    在交谈中,静静多次提到:“妈妈说过早恋了,成绩绝对下降,考不上大学。”她妈妈也承认,初三时,因为担心孩子早恋,考不上重点高中,有几个月天天强调这事。

    父母担心女儿早恋影响学习是一种关心女儿前途的表现,但像静静的妈妈这样,未免有些关心过度。妈妈没有认识到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帮助有利于女儿思想的健康成长。在妈妈频繁的暗示下,女儿对男生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拒绝,以至于在收到同班同学的“情书”之后,极度抗拒和反感,甚至产生强烈的“换班”想法。这样的思想不仅不利于女儿的正常学习和人际交往,还会造成女儿性格的孤僻。

    收到情书,说明女儿优秀,有值得别人赞赏的地方,父母应该高兴才对。父母应该正确对待女儿收到情书的问题,平时就应该从生活上多关心女儿,让女儿多了解一些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友谊,帮助女儿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

    父母要特别注意跟女儿做知心朋友,跟女儿共同探讨“情书”事件,让女儿放开思想,远离自卑和不安,正确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女儿了解一些生理知识,让其自主将青春期的冲动控制在一个底线范围内。

    情窦初开与女儿本身所处的年龄段有关系。处在青春期的女生,本身有一种逆反心理,特别需要和别人沟通,需要别人的爱护。所以,父母要多与女儿沟通,让女儿愿意将自己的小秘密与父母分享。这样就会避免很多可能发生的“危险”。

    3.帮女儿浇灭心中的狂躁之火

    女儿处在青春期,自制力不强,遇到一些事情容易激起她情绪的变化。当女儿狂躁不安时,父母要采取合理的方法积极引导女儿,父母先要自己保持冷静,以静制动。

    狂躁的女生就像不服管教的小马驹,总是“尥蹶子”,动不动就发火。

    其实,发火是正常人基本情感的一部分,它和先天的气质有关系。无论是谁遇到气愤、不满时,就会表现出愤怒,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一个女生经常爆发怒火,表现出狂躁不安的情绪,缺乏最起码的自制能力,那么就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了。

    女儿之所以狂躁,是有其必然的心理原因的。比如,父母对女儿过分溺爱、对女儿期望值过高、成人的“示范”作用、女儿缺乏同情心等,都可以导致女儿出现狂躁情绪。也有的女儿是因为心中长时间积聚了不满,想借发火来发泄。一个人是否有自制力,是其人生和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制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林娜是某中学初一的学生,升入初中以前,她是个快乐的女孩,热情,大方,成绩优秀。但现在,林娜却像变了一个人,不光成绩下降了很多,而且经常稍有不顺心,就对父母大动肝火,甚至又哭又闹,还摔东西,有时甚至跟同学吵架,同学们都不敢接近她了。父母怎么劝说都不行,拿她实在是没有办法了,经常为这事整晚睡不着觉。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碰到过女儿大发脾气的情况,尤其是女儿刚刚要独立的时候。一般来讲,女儿发脾气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所以,如果女儿爱发脾气,经常出现“狂风暴雨”,父母也不要轻易下结论说自己教子无方或女儿有心理问题,并且为此心神不宁。

    每个女生狂躁的原因是不同的。但不管她为什么会狂躁、发脾气,父母都必须对其进行矫正,要让她明白这种行为毫无意义,既不能帮助他克服困难,逃避责任,也不会使父母改变主意。

    面对女儿的“狂风暴雨”,父母最好的策略就是以静制动。在女儿情绪狂躁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弄清楚女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绪;其次要了解女儿是怎样通过发脾气来表达需求的,然后积极与她进行沟通,了解和满足她合理的需求;最后再明确地告诉她:即使她的要求因此得到了满足,她的这种行为也是不受欢迎的。

    父母在弄清楚原因之后,要帮助女儿浇灭心中的狂躁之火,有以下几种途径可以参考。

    (1)表达对女儿的爱。

    面对狂躁的女儿,父母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因为狂躁的父母会让女儿更加狂躁。要想让女儿安静下来,父母要注意简化自己的语言,温柔、平静地跟女儿对话。如果女儿大吵大嚷,那么你不能和她一样,否则只能增加她的狂躁。父母也可以试图靠近女儿,可以通过抱抱她,或者其他身体上的接触来表达对她的抚慰,这样可以使气氛缓和下来,让女儿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怀。

    如果女儿是因为生病而发脾气,父母就需要对她表示关心,要理解她的心情。当女儿稍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父母要及时有针对性地表扬并鼓励她。比如上次她发脾气时摔东西了,而这次虽然她也发了很大的脾气,但却没有摔东西,就应该表扬她,这样下一次她的自控能力可能会更强一些。

    (2)培养女儿的宽容心。

    宽容心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宝贵品质,也是走向成熟的标志,要从小培养。女儿只有懂得宽容别人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如果女儿能有一颗宽容心,会为他人着想,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冲突。父母要培养女儿的宽容心,凡事抱着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谦和心态,遇到问题学会宽容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3)转移女儿的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是缓解女儿狂躁情绪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当女儿发脾气的时候,放点轻音乐,可以起到镇静的功效,同时还能够把女儿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如果父母发现音乐转移法行不通,感觉女儿的情绪越来越紧张,可以跟女儿一起玩她平时喜欢的游戏,给她讲个故事,或者把她带到户外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这些对她情绪的平静都有帮助。

    (4)不予理会。

    有时候女儿会想试探父母或者为引起父母的注意而故意发脾气。此时父母应该弄清女儿的心理,并坚定“立场”,不要因为女儿发脾气而对她百依百顺。如果她发现控制父母没有指望,就会自己安静下来。女儿有不合理的要求,因为得不到某件东西而大发脾气时,千万不要为了让她安静而满足她的要求。如果她一发脾气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以后她就会更随心所欲地乱发脾气,甚至一次强于一次。发展到一定程度,父母就对她没有办法了。所以,不要理会女儿无理取闹时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要让她明白,哭闹没有用,只有好好说话,你才会注意听。

    (5)“隔离”政策。

    当女儿脾气正大时,可以先让她自己待一会儿,并告诉她,等她静下来时再找你。等女儿平静下来后,再问她原因,和她谈发脾气的事。如果女儿在商店或者学校门口大哭大闹,只要平静地把她带出来就行了,不要当时就问她原因。

    总之,父母在帮助容易狂躁的女儿时,要时刻牢记,不要在女儿发脾气时跟她理论,那时她肯定一句话也听不进去。父母采取隔离政策,也就是等事情过去了,女儿心情变好时,再找她谈话,效果会好一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